CN117722444A - 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和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和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22444A
CN117722444A CN202311620984.9A CN202311620984A CN117722444A CN 117722444 A CN117722444 A CN 117722444A CN 202311620984 A CN202311620984 A CN 202311620984A CN 117722444 A CN117722444 A CN 117722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main shaft
wind turbine
sliding thrust
rolle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209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雪兵
廖建敏
杨振华
刘宾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lectric Wind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lectric Wind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lectric Wind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Electric Wind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209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224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22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224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和风力发电机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包括主轴、齿轮箱输入轴、滚子轴承以及滑动轴承;主轴配置有推力面,齿轮箱输入轴与主轴连接;滚子轴承套设于主轴,滚子轴承为调心滚子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轴承座套设于滚子轴承外并通过滚子轴承与主轴可转动地连接,轴承座用于与风电机组的底座连接;前滑动推力瓦用于与推力面接触;固定座与主轴连接,固定座与后滑动推力瓦位于滚子轴承的同一端,且后滑动推力瓦用于与固定座接触。风电机组主轴组件采用滚子轴承与滑动轴承组合的轴承结构形式,轴承结构尺寸更小,且承载力更高,可避免轴向浮动造成对滚子轴承滚子的轴向磨损。

Description

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和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和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等级,叶片长度的增加,轮毂中心承受的倾覆力矩逐渐在增加,导致传递至主轴承轴向力及径向力大幅增加,为满足主轴承承载要求,轴承尺寸型号尺寸不断加大,相应的主轴结构尺寸也在同步增加,轴承制造加工难度增加,造成机组成本上升。
但由于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组中的滚子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具有较大径向承载力,若仅仅为了解决轴向轴承能力问题,而加大轴承尺寸,会导致轴承承载能力裕度分配及其不均匀,当前为了解决轴承承载能力与成本问题,大多采用的是非对称式滚子轴承结构,但其加工制造难度高,不适合批量化工程应用;或者采用的双点支撑结构,由于选型的滚子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轴承具有较大正向游隙,承载的轴向力有限,导致轴承滚子轴向磨损严重,对轴系尾部连接的齿轮箱冲击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和风力发电机组,其采用滚子轴承与滑动轴承组合的轴承结构形式,滚子轴承以滚子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为主,主要承受轴承径向力,而滑动轴承以轴向承载为主,通过轴径向力不同载荷路径分解,使得在同等风电机组功率和叶轮直径下,相比用纯滚子轴承,轴承结构尺寸更小,且承载力更高,可适配的轴承规格型号更多,采用的轴向滑动轴承,其轴向所形成的油膜刚度更大,进而可避免轴向浮动造成对滚子轴承滚子的轴向磨损。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机组主轴组件,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包括主轴、齿轮箱输入轴、滚子轴承以及滑动轴承;
主轴配置有推力面,齿轮箱输入轴与主轴连接;滚子轴承套设于主轴;
滑动轴承包括轴承座、前滑动推力瓦、固定座以及后滑动推力瓦;轴承座套设于滚子轴承外并通过滚子轴承与主轴可转动地连接,轴承座用于与风电机组的底座连接;沿主轴的轴线方向,前滑动推力瓦及后滑动推力瓦位于轴承座及滚子轴承的两端,且前滑动推力瓦及后滑动推力瓦均与轴承座连接;前滑动推力瓦用于与推力面接触;固定座与主轴连接,固定座与后滑动推力瓦位于滚子轴承的同一端,固定座位于后滑动推力瓦与滚子轴承之间,且后滑动推力瓦用于与固定座接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滚子轴承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外圈以及多个轴承滚子;
轴承内圈与主轴过盈配合,多个轴承滚子均配置于轴承内圈及轴承外圈之间,且轴承外圈与轴承座过盈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风电机组主轴组件还包括轴承内圈隔环,轴承内圈隔环与主轴连接,轴承内圈隔环位于固定座及轴承内圈之间,且与固定座及轴承内圈抵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风电机组主轴组件还包括前端压盖及后端压盖;
沿主轴的轴线方向,前端压盖及后端压盖位于轴承座的两端,并均与轴承座连接;前滑动推力瓦与前端压盖或轴承座连接,后滑动推力瓦与后端压盖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后端压盖配置有与轴承外圈抵持的抵持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风电机组主轴组件还包括前密封压板、前密封圈、后密封压板及后密封圈;
沿主轴的轴线方向,前密封压板及前密封圈位于轴承座的一端,后密封压板及后密封圈位于轴承座的另一端;前密封压板及前密封圈配置于前端压盖与主轴之间,后密封压板及后密封圈配置于后端压盖与主轴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风电机组主轴组件还包括与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以及与后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
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与前滑动推力瓦连接,并位于前滑动推力瓦与轴承座的接触面间,且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与轴承座的接触面的截面为弧形;
后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与后滑动推力瓦连接,并位于后滑动推力瓦与后端压盖的接触面间,且后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与后端压盖的接触面的截面为弧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正对于推力面的一侧与推力面间配置有第一间隔,后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正对于固定座的一侧与固定座间配置有第二间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风电机组主轴组件还包括连接螺栓件,连接螺栓件的轴线与主轴的轴线平行,且连接螺栓件贯穿轴承座,并连接前端压盖、轴承座及后端压盖。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包括主轴、齿轮箱输入轴、滚子轴承以及滑动轴承;主轴配置有推力面,齿轮箱输入轴与主轴连接;滚子轴承套设于主轴,滚子轴承为调心滚子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滑动轴承包括轴承座、前滑动推力瓦、固定座以及后滑动推力瓦;轴承座套设于滚子轴承外并通过滚子轴承与主轴可转动地连接,轴承座用于与风电机组的底座连接;沿主轴的轴线方向,前滑动推力瓦及后滑动推力瓦位于轴承座及滚子轴承的两端,且前滑动推力瓦及后滑动推力瓦均与轴承座连接;前滑动推力瓦用于与推力面接触;固定座与主轴连接,固定座与后滑动推力瓦位于滚子轴承的同一端,固定座位于后滑动推力瓦与滚子轴承之间,且后滑动推力瓦用于与固定座接触。
该风电机组主轴组件采用滚子轴承与滑动轴承组合的轴承结构形式,滚子轴承以滚子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为主,主要承受轴承径向力,而滑动轴承以轴向承载为主,通过轴径向力不同载荷路径分解,使得在同等风电机组功率和叶轮直径下,相比用纯滚子轴承,轴承结构尺寸更小,且承载力更高,可适配的轴承规格型号更多,采用的轴向滑动轴承,其轴向所形成的油膜刚度更大,进而可避免轴向浮动造成对滚子轴承滚子的轴向磨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风电机组主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滑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调心滚子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双支撑轴系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风电机组主轴组件;110-主轴;120-齿轮箱输入轴;130-滚子轴承;140-调心滚子轴承;150-滑动轴承;111-推力面;151-轴承座;152-前滑动推力瓦;153-固定座;154-后滑动推力瓦;141-轴承内圈;142-轴承外圈;143-轴承滚子;161-轴承内圈隔环;162-前端压盖;163-后端压盖;164-抵持部;165-前密封压板;166-前密封圈;167-后密封压板;168-后密封圈;169-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170-连接螺栓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考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主轴组件100,风电机组主轴组件100包括主轴110、齿轮箱输入轴120、滚子轴承130以及滑动轴承150;
主轴110配置有推力面111,齿轮箱输入轴120与主轴110连接;滚子轴承130套设于主轴110;
滑动轴承150包括轴承座151、前滑动推力瓦152、固定座153以及后滑动推力瓦154;轴承座151套设于滚子轴承130外并通过滚子轴承130与主轴110可转动地连接,轴承座151用于与风电机组的底座连接;沿主轴110的轴线方向,前滑动推力瓦152及后滑动推力瓦154位于轴承座151及滚子轴承130的两端,且前滑动推力瓦152及后滑动推力瓦154均与轴承座151连接;前滑动推力瓦152用于与推力面111接触;固定座153与主轴110连接,固定座153与后滑动推力瓦154位于滚子轴承130的同一端,固定座153位于后滑动推力瓦154与滚子轴承130之间,且后滑动推力瓦154用于与固定座153接触。
请参考图1-图3,该风电机组主轴组件100的工作原理是:
该风电机组主轴组件100包括主轴110、齿轮箱输入轴120、滚子轴承130以及滑动轴承150;主轴110配置有推力面111,齿轮箱输入轴120与主轴110连接;滚子轴承130套设于主轴110,滚子轴承130为调心滚子轴承140或圆柱滚子轴承130;滑动轴承150包括轴承座151、前滑动推力瓦152、固定座153以及后滑动推力瓦154;
其中,以滚子轴承130为调心滚子轴承140为例,在安装滑动轴承150时,通过将轴承座151配置于调心滚子轴承140外,且通过轴承座151与主轴110间隔,进而能够形成安装调心滚子轴承140的安装腔,而在安装调心滚子轴承140时,调心滚子轴承140的轴承内圈141与主轴110连接,调心滚子轴承140的轴承外圈142与轴承座151连接,由此使得轴承座151与主轴110可转动地连接;轴承座151用于与风电机组的底座连接;
而主轴110的作用是将机组叶轮端的载荷传递至机组,主轴110末端与齿轮箱输入轴120连接,从而将扭矩载荷传递至齿轮箱,由此,使得调心滚子轴承140、后滑动推力瓦154、前滑动推力瓦152共同组成主轴110承结构,将所有非扭矩载荷传递至主轴110承,并传递至轴承座151,轴承座151连接于整个机组的底座,从而将载荷传递至基础;
在配置前滑动推力瓦152、固定座153以及后滑动推力瓦154时,为使得滑动轴承150能够承受轴向载荷,故,沿主轴110的轴线方向,前滑动推力瓦152及后滑动推力瓦154位于轴承座151及滚子轴承130的两端,且前滑动推力瓦152及后滑动推力瓦154均与轴承座151连接,且前滑动推力瓦152用于与推力面111接触;而固定座153与主轴110连接,固定座153与后滑动推力瓦154位于滚子轴承130的同一端,固定座153位于后滑动推力瓦154与滚子轴承130之间,且后滑动推力瓦154用于与固定座153接触;
由此,主轴110的轴向载荷便可通过主轴110的推力面111和固定座153分别传递于前滑动推力瓦152和后滑动推力瓦154,前滑动推力瓦152和后滑动推力瓦154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主轴110配置有用于安装固定座153的位置旋合安装面,且固定座153与轴承内圈141抵持,保证由于调心滚子轴承140的内外圈在受载发生相对错动时,产生的轴向位移通过固定座153,传递至后滑动推力瓦154,避免调心滚子轴承140产生较大的轴向窜动,冲击齿轮箱输入轴120,同时也降低调心滚子轴承140轴向载荷承载。
综上,该风电机组主轴组件100采用滚子轴承130与滑动轴承150组合的轴承结构形式,滚子轴承130以滚子轴承130和圆柱滚子轴承130为主,主要承受轴承径向力,而滑动轴承150以轴向承载为主,通过轴径向力不同载荷路径分解,使得在同等风电机组功率和叶轮直径下,相比用纯滚子轴承130,轴承结构尺寸更小,且承载力更高,可适配的轴承规格型号更多,采用的轴向滑动轴承150,其轴向所形成的油膜刚度更大,进而可避免轴向浮动造成对滚子轴承130滚子的轴向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4,并结合图1-图3,本实施例是以单支撑轴系结构为例进行说明,而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在主轴110外配置两套滚子轴承130及滑动轴承150的双支撑轴系结构。另外,在前滑动推力瓦152衬和后滑动推力瓦154衬的表面均喷涂有耐磨材料,以保证在滑动轴承150在无润滑或者少润滑介质情况下,轴承不受到损害。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内容,请参考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在配置滚子轴承130时,是以滚子轴承130为调心滚子轴承140为例进行说明,由此,滚子轴承130包括轴承内圈141、轴承外圈142以及多个轴承滚子143;轴承内圈141与主轴110过盈配合,多个轴承滚子143均配置于轴承内圈141及轴承外圈142之间,且轴承外圈142与轴承座151过盈配合,进而能够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便可使得主轴110承受的所有径向力将通过调心滚子轴承140的轴承内圈141,传递至轴承滚子143,然后再传递至轴承外圈142,由于调心滚子轴承140滚子的表面形状为球形滚子类型,所以在载荷传递过程中,球形滚子受载变形,会在调心滚子轴承140的轴承外圈142和轴承内圈141形成相对错动,错动量的大小取决于在调心滚子轴承140在轴承游隙(如图3中标记A所示)的设计,同时由于轴承滚子143的弧形接触,会产生一定轴向力抵抗,所以调心滚子轴承140具有传递部分轴向载荷作用。
基于上述的结构设置,风电机组主轴组件100还包括轴承内圈隔环161,轴承内圈隔环161与主轴110连接,轴承内圈隔环161位于固定座153及轴承内圈141之间,且与固定座153及轴承内圈141抵持。由此,便可通过轴承内圈隔环161与调心滚子轴承140的轴承内圈141紧密贴合,保证由于调心滚子轴承140的内外圈在受载发生相对错动时,产生的轴向位移通过固定座153,传递至后滑动推力瓦154,避免调心滚子轴承140产生较大的轴向窜动,冲击齿轮箱输入轴120,同时也降低调心滚子轴承140轴向载荷承载。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5,在本实施例中,风电机组主轴组件100还包括前端压盖162及后端压盖163;沿主轴110的轴线方向,前端压盖162及后端压盖163位于轴承座151的两端,并均与轴承座151连接;前滑动推力瓦152与前端压盖162或轴承座151连接,后滑动推力瓦154与后端压盖163连接。后滑动推力瓦154与后端压盖163连接。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前滑动推力瓦152和后滑动推力瓦154分别固定于前端压盖162和后端压盖163的方式,而且后端压盖163的一侧与调心滚子轴承140的轴承外圈142端面贴紧,而且后端压盖163配置有与轴承外圈142抵持的抵持部164。
而且在上述的结构基础上,由于前端压盖162和后端压盖163在轴承载荷传递下,为悬臂梁结构,容易产生变形,故,风电机组主轴组件100还包括连接螺栓件170,连接螺栓件170的轴线与主轴110的轴线平行,且连接螺栓件170贯穿轴承座151,并连接前端压盖162、轴承座151及后端压盖163。由此,通过采用连接螺栓键将前端压盖162和后端压盖163与轴承座151贯穿式连接,提高前端压盖162和后端压盖163的刚度,同时为抵消前滑动推力瓦152和后滑动推力瓦154因压盖悬臂梁变形导致滑动接触面油膜压力不均,所以在前滑动推力瓦152和后滑动推力瓦154背面设置有自调整肋板,如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169,采用的是圆弧接触,具有自调心功能,同时也可以补偿由于主轴110承载力方向的不同,导致不同位置的轴瓦接触压力的不均情况。
具体的,为抵消前滑动推力瓦152和后滑动推力瓦154因压盖悬臂梁变形导致滑动接触面油膜压力不均,所以在前滑动推力瓦152和后滑动推力瓦154背面设置有自调整肋板,自调整肋板采用的是圆弧接触,具有自调心功能,同时也可以补偿由于主轴110承载力方向的不同,导致不同位置的轴瓦接触压力的不均情况,具体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100还包括与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169以及与后滑动推力瓦154自调整肋板;
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169与前滑动推力瓦152连接,并位于前滑动推力瓦152与轴承座151的接触面间,且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169与轴承座151的接触面的截面为弧形;
后滑动推力瓦154自调整肋板与后滑动推力瓦154连接,并位于后滑动推力瓦154与后端压盖163的接触面间,且后滑动推力瓦154自调整肋板与后端压盖163的接触面的截面为弧形。
在调心滚子轴承140受载后,由于轴承游隙的存在,会在调心滚子轴承140的轴承外圈142和轴承内圈141间形成相对错动,所以为保证调心滚子轴承140仅承受径向载荷作用力,便可要求前滑动推力瓦152在前滑动推力瓦152衬形成油膜分离距离(如图3中标记B所示)和后滑动推力瓦154在后滑动推力瓦154衬形成的油膜分离距离(如图3中标记C所示)必须小于轴承游隙,这样通过游隙距离的设定,对调心滚子轴承140内圈,也达到双向固定的作用,可以起到轴承定位的要求。而为形成前述的油膜分离距离A和油膜分离距离C,故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169正对于推力面111的一侧与推力面111间配置有第一间隔以形成油膜分离距离A,后滑动推力瓦154自调整肋板正对于固定座153的一侧与固定座153间配置有第二间隔以形成油膜分离距离C。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5,在本实施例中,风电机组主轴组件100还包括前密封压板165、前密封圈166、后密封压板167及后密封圈168;沿主轴110的轴线方向,前密封压板165及前密封圈166位于轴承座151的一端,后密封压板167及后密封圈168位于轴承座151的另一端;前密封压板165及前密封圈166配置于前端压盖162与主轴110之间,后密封压板167及后密封圈168配置于后端压盖163与主轴110之间。这样的设置方式,其目的是避免前滑动推力瓦152的润滑脂的泄漏,进而在前端压盖162内侧设计前密封压板165和前密封圈166,同样为避免后滑动推力瓦154润滑脂的泄漏,在后端压盖163内侧设计密封压板和后密封圈168。
基于上述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100,请参考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100。
综上,请参考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100及风力发电机组至少具备以下优点:
采用滚子轴承130和滑动轴承150组合式轴承结构形式,滚子轴承130以调心滚子轴承140和圆柱滚子轴承130为主,主要承受轴承径向力,滑动轴承150以轴向承载为主,通过轴径向力不同载荷路径分解,使得在同等风电机组功率和叶轮直径下,相比用纯滚子轴承130,轴承结构尺寸更小,可适配的轴承规格型号更多;
而采用的轴向滑动轴承150,其轴向所形成的油膜刚度更大,避免轴向浮动,造成对滚子轴承130滚子轴向磨损;
设计的前滑动推力瓦152在前滑动推力瓦152衬形成的油膜分离距离A和后滑动推力瓦154在后滑动推力瓦154衬形成的油膜分离距离C小于轴承游隙B,保证调心滚子轴承140仅承受径向载荷作用力,其轴向所形成的油膜刚度更大,避免轴向浮动,造成对滚子轴承130滚子轴向磨损,通过游隙距离的设定,对调心滚子轴承140内圈,也达到双向固定的作用,可以实现轴承定位的要求;
在前滑动推力瓦152和后滑动推力瓦154背面设置有自调整肋板,采用的是圆弧接触,具有自调心功能,同时也可以补偿由于主轴110承载力方向的不同,导致不同位置的轴瓦接触压力的不均情况。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包括主轴、齿轮箱输入轴、滚子轴承以及滑动轴承;
所述主轴配置有推力面,所述齿轮箱输入轴与所述主轴连接;所述滚子轴承套设于所述主轴,所述滚子轴承为调心滚子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
所述滑动轴承包括轴承座、前滑动推力瓦、固定座以及后滑动推力瓦;所述轴承座套设于所述滚子轴承外并通过所述滚子轴承与所述主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轴承座用于与风电机组的底座连接;沿所述主轴的轴线方向,所述前滑动推力瓦及所述后滑动推力瓦位于所述轴承座及所述滚子轴承的两端,且所述前滑动推力瓦及所述后滑动推力瓦均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前滑动推力瓦用于与所述推力面接触;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主轴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后滑动推力瓦位于所述滚子轴承的同一端,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后滑动推力瓦与所述滚子轴承之间,且所述后滑动推力瓦用于与所述固定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子轴承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外圈以及多个轴承滚子;
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主轴过盈配合,多个所述轴承滚子均配置于所述轴承内圈及所述轴承外圈之间,且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轴承座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电机组主轴组件还包括轴承内圈隔环,所述轴承内圈隔环与所述主轴连接,所述轴承内圈隔环位于所述固定座及所述轴承内圈之间,且与固定座及所述轴承内圈抵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电机组主轴组件还包括前端压盖及后端压盖;
沿所述主轴的轴线方向,所述前端压盖及所述后端压盖位于所述轴承座的两端,并均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前滑动推力瓦与所述前端压盖或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后滑动推力瓦与所述后端压盖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端压盖配置有与所述轴承外圈抵持的抵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电机组主轴组件还包括前密封压板、前密封圈、后密封压板及后密封圈;
沿所述主轴的轴线方向,所述前密封压板及所述前密封圈位于所述轴承座的一端,所述后密封压板及所述后密封圈位于所述轴承座的另一端;所述前密封压板及所述前密封圈配置于所述前端压盖与所述主轴之间,所述后密封压板及所述后密封圈配置于所述后端压盖与所述主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电机组主轴组件还包括与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以及与后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
所述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与所述前滑动推力瓦连接,并位于所述前滑动推力瓦与所述轴承座的接触面间,且所述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与所述轴承座的接触面的截面为弧形;
所述后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与所述后滑动推力瓦连接,并位于所述后滑动推力瓦与所述后端压盖的接触面间,且所述后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与所述后端压盖的接触面的截面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正对于所述推力面的一侧与所述推力面间配置有第一间隔,所述后滑动推力瓦自调整肋板正对于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与所述固定座间配置有第二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电机组主轴组件还包括连接螺栓件,所述连接螺栓件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的轴线平行,且连接螺栓件贯穿所述轴承座,并连接所述前端压盖、所述轴承座及所述后端压盖。
10.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电机组主轴组件。
CN202311620984.9A 2023-11-29 2023-11-29 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和风力发电机组 Pending CN1177224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0984.9A CN117722444A (zh) 2023-11-29 2023-11-29 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和风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0984.9A CN117722444A (zh) 2023-11-29 2023-11-29 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和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2444A true CN117722444A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02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20984.9A Pending CN117722444A (zh) 2023-11-29 2023-11-29 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和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2244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27562A (zh) * 2024-03-22 2024-04-26 中达(河北)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能的带座轴承
CN117927562B (zh) * 2024-03-22 2024-05-31 中达(河北)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能的带座轴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27562A (zh) * 2024-03-22 2024-04-26 中达(河北)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能的带座轴承
CN117927562B (zh) * 2024-03-22 2024-05-31 中达(河北)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能的带座轴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59113B2 (en)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fluid machinery application
CN109519346B (zh) 用于风力涡轮机的推力轴承
EP1745221B1 (en) Locating bearing assembly for wind turbine gearbox shaft
US20090080824A1 (en) Bearing having thermal compensating capability
CN104632879B (zh) 用于流体机械应用的轴承单元
CN108662023B (zh) 轴承单元
US20160238070A1 (en) Bearing for combined loads
CN2805968Y (zh) 支承辊轴承组元
CN117722444A (zh) 风电机组主轴组件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11365201A (zh) 一种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主轴系统
WO2003095854A1 (en) Cylindrical roller bearing with preload capability
EP1377754B1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taper roller bearing assembly
CN212155059U (zh) 一种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主轴系统
CN114043215A (zh) 一种基于轴传动中的轴承偏心调整机构
CN201963729U (zh) 组合轴承
CN201902444U (zh) 360开炼机滚筒专用轴承
CN218093889U (zh) 一种向心滚子与推力滚子复合型滚轮轴承
WO2014141943A1 (ja)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
US20200291993A1 (en) Rolling bearing arrangement
Bercea et al. Optimum initial axial compression due to preload in an arrangement of two tapered roller bearings Part 1: Analysis
CN219237201U (zh) 一种履带支重轮
CN114104244B (zh) 一种船用推力轴承结构
CN215928322U (zh) 一种船用齿轮箱中间轴结构及轴承润滑机构
CN213176493U (zh) 一种加强型轧机轴承
CN216343544U (zh) 一种与轴直连的单向滚动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