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17696A - 一种给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给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7696A
CN117717696A CN202311825415.8A CN202311825415A CN117717696A CN 117717696 A CN117717696 A CN 117717696A CN 202311825415 A CN202311825415 A CN 202311825415A CN 117717696 A CN117717696 A CN 117717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balloon
joint
drug delivery
delive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254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思远
刘孝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engrui Hong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engrui Hong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engrui Hong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engrui Hong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254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176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17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76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给药装置,包括球囊组件和导管组件。球囊组件包括由远端及近端依次设置的第一球囊、第二球囊和第三球囊;导管组件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第一导管与第一球囊连通,第二导管与第三球囊连通,导管组件与第二球囊连通;第二导管套设于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与第三球囊连接以通过调整第二导管相对于第一导管的位置调整第三球囊和第一球囊之间的距离,第二导管设有进口腔和出口腔,第二导管的侧壁上还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入口与进口腔连通,输出口与出口腔连通,进口腔用于通过输入口向治疗区域内输送药剂,药剂溶液通过输出口进入出口腔,从出口腔排出。本申请的给药装置可以对血管进行靶向给药,控制药剂浓度,提高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给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导管技术和材料、计算机等科学的迅速发展,血管内介入技术在治疗血管病方面日臻成熟,以其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受到医生与患者的肯定,目前已成为血管病或其他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在介入治疗方式中,常用的一种给药系统通过将具有药物涂层的球囊送入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的部位,用压力扩张球囊,使其表面的药物涂层与血管内壁接触。药物释放并作用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然而,上述给药系统的球囊进入血管内的过程中,球囊表面药物由于与血管内壁产生摩擦,会造成药物脱落,使给药系统不能很好地将药物完全送达到病变部位。而且,普通药物球囊扩张导管扩张时间短,药物并不好被释放。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给药装置,该给药装置可以对血管狭窄区域进行扩张,通过调整球囊位置构建密闭治疗空间,阻止血液流进入病变区域,进而通过导管进行靶向药物输送,提高给药效率和给药量,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给药装置,该给药装置包括球囊组件和导管组件。球囊组件包括由远端及近端依次设置的第一球囊、第二球囊和第三球囊;导管组件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第一导管与第一球囊连通,第二导管与第三球囊连通,导管组件与第二球囊连通;第二导管套设于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与第三球囊连接以通过调整第二导管相对于第一导管的位置调整第三球囊和第一球囊之间的距离,第二导管设有进口腔和出口腔,在第一球囊和第三球囊之间第二导管的侧壁上还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入口与进口腔连通,输出口与出口腔连通,进口腔用于通过输入口向治疗区域内输送药剂,输出口用于输出含有药剂的溶液至出口腔,以调节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之间的药剂的浓度,出口腔用于排出含有药剂的溶液;其中,近端为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为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其中,第三球囊套设于第二导管的外壁,第二导管还设有导管腔和第三通气腔,导管腔用于容置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的外壁设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位于第三球囊内,以使得第三球囊通过第三开口与第三通气腔连通。
其中,第一球囊套设于第一导管外壁;第一导管设有导丝腔、第一通气腔,第一导管侧壁设置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位于第一球囊内,以使得第一球囊通过第一开口与第一通气腔连通。
其中,第二球囊套设于第一导管外壁;第一导管设置有第二通气腔,第一导管侧壁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位于第二球囊内,以使得第二球囊通过第二开口与第二通气腔连通。
其中,给药装置还包括导管座组件,导管座组件设置于第三球囊靠近近端一侧,导管座组件固定于导管组件上,导管座组件包括第一导管座和第二导管座,第一导管座固定于第二导管,第二导管座至少固定于第一导管。
其中,第一导管座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第一接头与第三通气腔连通以通过第一接头向第三球囊输送气体;第二接头与进口腔连通以通过第二接头向治疗区域输送药剂;第三接头与出口腔连通以通过第三接头将含有药剂的溶液排出。
其中,第一导管座包括一个子导管座,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均位于子导管座上,或,第一导管座包括至少两个子导管座,第一接头位于一个子导管座上,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位于剩下的子导管座上。
其中,第二导管座设置有第四接头,第四接头与第一通气腔连通以通过第四接头向第一球囊输送气体。
其中,第二导管座还设置有第五接头,第五接头与第二通气腔连通以通过第五接头向第二球囊输送气体。
其中,第二导管座包括一个子导管座,第四接头和第五接头位于同一子导管座上;或第二导管座包括两个子导管座,第四接头位于其中一个子导管座上,第五接头位于另一个子导管座上,其中至少一个子导管座固定于第一导管。
其中,导管组件包括第三导管,第三导管套设于第一导管上,第二导管套设于第三导管上;第二球囊套设于第三导管外壁;第三导管包括第二通气腔,第三导管侧壁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位于第二球囊内,以使得第二球囊通过第二开口与第二通气腔连通。
其中,给药装置还包括显影环组件,显影环组件包括第一显影环、第二显影环和第三显影环,第一显影环位于第一球囊的近端,第二显影环位于第二球囊的中间,第三显影环位于第三球囊的远端。
本申请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给药装置,该给药装置通过设置球囊组件和导管组件,球囊组件包括第一球囊和第三球囊,使得第一球囊和第三球囊形成密闭治疗空间,阻止血液流进入病变区域;通过设置导管组件,并在第一球囊和第三球囊之间的导管组件上设置输入口和输出口,使得可以对治疗区域进行靶向给药,并通过输出口输出含有药剂的组织液等溶液,以实现动态的药物输入和排出,进而根据治疗情况控制第一球囊和第三球囊之间的药剂浓度的高低,提高给药效率,使得第一球囊和第三球囊的治疗空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申请的给药装置的球囊组件还包括第二球囊,第二球囊可以扩张血管,以使得狭窄血管得到舒张,提高狭窄区域的疏通效果,提高治疗效果。本申请的给药装置导管组件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通过调节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之间的位置,以使得可以调节第一球囊和第三球囊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提高靶向给药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一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一实施例第二视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一实施例第三视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一实施例第四视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一实施例第五视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一实施例第六视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再一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再一实施例第二视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再一实施例第三视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再一实施例第四视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再一实施例第五视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再一实施例第六视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图7,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一实施例的六个视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请结合图1和图5,本申请提供一种给药装置,该给药装置包括球囊组件和导管组件。球囊组件包括由远端及近端依次设置的第一球囊11、第二球囊12和第三球囊13;导管组件包括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第一导管21与第一球囊11、第二球囊12分别连通,第二导管22与第三球囊13连通,第二导管22套设于第一导管21,第二导管22与第三球囊13连接以通过调整第二导管22相对于第一导管21的位置调整第三球囊13和第一球囊11之间的距离,第二导管22设有进口腔221和出口腔222,第二导管22的侧壁上还设有输入口226和输出口227,输入口226与进口腔221连通,输出口226与出口腔222连通,进口腔221用于通过输入口226向治疗区域内输送药剂,输出口227用于输出含有药剂的溶液至出口腔222,可以调节第一球囊11和第二球囊12之间的药剂的浓度,出口腔222用于排出含有药剂的溶液。具体地,近端为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为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在下述关于示意图的描述中,除特别介绍之外,示意图的左端定义为近端,右端定义为远端。
具体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管21与第一球囊11、第二球囊12分别连通,可以通过第一导管21给第一球囊11和第二球囊12充气;第二导管22与第三球囊13连通,可以通过第二导管22给第三球囊13充气。第二球囊12填充后,可以对血管病变的狭窄区域进行扩张,为注入药物提供需要的空间。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填充后,可以堵塞血管病变区域的两端,构建密闭治疗空间,阻止血液流进入病变区域,进而提高治疗效果。第二导管22的外壁设有输入口226和输出口227,进口腔221与输入口226连通,出口腔222与输出口227连通,进而使第二导管22通过输入口226和输出口227连通血管的治疗区域。输入口226和输出口227均设置在第二导管22朝向第二球囊12的一端,即位于第二球囊12和第三球囊13之间的位置。通过调整第二导管22相对于第一导管21的位置,一方面可以根据血管的病变区域的大小调整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之间的距离,构建密闭的治疗空间,将针对血管病变的靶点区域囊括在内,具体地,在第二球囊12将血管扩张后,如果病变区域范围较大,可以调节第三球囊13的位置,扩大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之间的间距,使病变区域位于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之间,如果病变区域范围较小,也可以调节第三球囊13的位置,减小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之间的间距,缩小治疗空间,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第二导管22的输入口226位于靶点区域,进行靶向给药,同时,也可以通过输出口227将含有药剂的溶液排出,实现动态的药物输入和排出,进而可以控制药物浓度,根据治疗情况提高或降低或维持一定药物浓度,进而减少药剂的损失,提高给药效率和给药量。本申请实施例的给药装置可以对血管的病变区域进行靶向给药,降低药剂的副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其中,输出口227将含有药剂的溶液排出可以包括治疗区域中的血浆、细胞外液、淋巴液等细胞组织液以及药剂等。
进一步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球囊11、第三球囊13可以包括顺应性球囊,其外径可以随着气压的大小发生变化,气压越大,球囊外径越大,进而能够封堵血管。第二球囊12可以包括非顺应性球囊,可以提高血管扩张的效果,以使得狭窄血管得到舒张,提高狭窄区域的疏通效果,提高治疗效果。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球囊11、第三球囊13也可以分别包括其它能够达到同样效果的材料,第二球囊12也可以包括可以用于扩张血管的其它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的给药装置在治疗过程中,首先用第二球囊12对血管病变的狭窄处进行扩张,扩张完成后,推动第二导管22,使第二导管22相对于第一导管21移动,从而根据靶点区域调整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之间的距离,使靶点区域位于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之间构建的密闭治疗空间内,同时使与进口腔221连通的输入口226位于靶点区域内,通过输入口226向靶点区域进行药剂输入,通过输出口227将靶点区域的药剂排出至出口腔222,从而排出血管外。动态的药剂输入与排出,可以控制靶点区域的药剂浓度,可以根据治疗情况提高或降低靶点区域的药剂浓度,具体地,如果药剂浓度较低,可继续输送药剂以提高药剂浓度,如果药剂浓度较高,可暂停药剂输入,也可以将含有药剂的溶液排出以降低药剂浓度。同时也可以用于药物注射完成后,对血管内靶点区域的药物进行冲洗。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管组件可以在导管的外表面附有亲水涂层,能够增加导管的润滑性,方便导管插入,降低对血管的损伤。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球囊12也可以与第二导管22连通,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导管22的输入口226与输出口227也可以位于第三球囊13和第二球囊12之间。
请结合图3-4,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球囊11、第二球囊12分别套设于第一导管21外壁;第一导管21设有导丝腔213、第一通气腔211和第二通气腔212,第一导管21侧壁设置第一开口214,第一开口214位于第一球囊11内,以使得第一球囊11通过第一开口214与第一通气腔211连通;第一导管21侧壁设置设有第二开口215,第二开口215位于第二球囊12内,以使得第二球囊12通过第二开口215与第二通气腔212连通。
具体地,第一球囊11套设于第一导管21远端的外壁,可以封堵血管病变区域的远端。第一导管21与第二导管22有一交界处,第二球囊12套设于所述交界处与第一球囊11之间的第一导管21的外壁,可以对血管病变区域的狭窄处进行扩张。第一导管21设有导丝腔213,用于通导丝,引导导管进入血管,对血管病变区域进行治疗。第一通气腔211与第一开口214连通,第一开口214位于第一球囊11内,从而使得第一球囊11通过第一开口214与第一通气腔211连通。第二通气腔212与第二开口215连通,第二开口215位于第二球囊12内,从而使得第二球囊12通过第二开口215与第二通气腔212连通。通过向第一导管21的第一通气腔211通气,从而向第一球囊11输送气体,使第一球囊11扩张,进而封堵血管。通过向第一导管21的第二通气腔212通气,从而向第二球囊12输送气体,使第二球囊12扩张,进而扩张血管。
进一步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球囊11、第二球囊12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一导管21表面密封固定。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球囊11、第二球囊12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一导管21表面密封固定。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两个球囊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分别与第一导管21表面密封固定。在其它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球囊11和第二球囊12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分别与第一导管21表面密封固定。
请结合图5-6,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三球囊13套设于第二导管22的外壁,第二导管22还设有导管腔224和第三通气腔223,导管腔224用于容置第一导管21,第二导管22的外壁设有第三开口225,第三开口225位于第三球囊13内,以使得第三球囊13通过第三开口225与第三通气腔223连通。
具体地,第三球囊13套设于第二导管22远端的外壁,位于输入口226的近端,扩张后封堵血管病变区域的近端。第二导管22通过导管腔224容置第一导管21,从而套设于第一导管21,可以相对于第一导管21轴向移动。第三球囊13填充扩张,堵塞血管后也可以对第二导管22进行限位,改善或避免第二导管22在治疗时移动导致改变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之间的距离或改变靶点区域和输入口226位置,从而便于调控治疗效果。第三开口225与第三通气腔223连通,且第三开口225位于第三球囊13内,从而使得第三球囊13通过第三开口225与第三通气腔223连通。通过向第三通气腔223通气,从而使第三球囊13充气扩张,堵塞血管。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配合可以在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之间构建一个密闭的治疗空间,治疗空间将血管的病变区域容置在内,进而包括针对病变的血管的靶点区域。第二导管22的输入口226与输出口227位于治疗空间内,可以通过输入口226与输出口227对靶点区域进行输入和排出含有药剂的溶液,从而进行靶向治疗,通过动态的药剂输入与排出,可以控制药剂的浓度升高或降低,也可以控制药剂浓度保持不变,即可以根据血管病变的具体情况用药,进而降低药剂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请结合图1-7,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给药装置还包括导管座组件,导管座组件设置于第三球囊13靠近近端一侧,导管座组件固定于导管组件上,导管座组件包括第一导管座31和第二导管座32,第一导管座31固定于第二导管22,第二导管座32至少固定于第一导管21。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导管座31包括第一接头3111、第二接头3121和第三接头3122。第一接头3111与第三通气腔223连通以通过第一接头3111向第三球囊13输送气体;第二接头3121与进口腔221连通以通过第二接头3121想治疗区域输送药剂;第三接头3122与出口腔222连通以通过第三接头3122将含有所述药剂的溶液排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头3111与第三通气腔223连通以通过第一接头3111向第三球囊13输送气体,以使填充扩大的第三球囊13堵塞血管病变区域的近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接头3121与进口腔221连通,可以通过第二接头3121输送药剂至进口腔221,再通过输入口226将药剂输入靶点区域,进行靶向治疗,同时,也可以将药剂通过输出口227输出至出口腔222,出口腔222与第三接头3122连通,通过第三接头3122将含有药剂的溶液排出血管外。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管座31包括两个子导管座,为了便于描述,两个子导管座分别为第一子导管座311和第二子导管座312,第一接头3111设置于第一子导管座311上,第二接头3121和第三接头3122设置在第二子导管座312上。
具体地,第二子导管座312通过第二接头3121和第三接头3122分别与进口腔221和出口腔222连通,进而与靶点区域的血管连通。可以通过第二接头3121输送药剂,经进口腔221和输入口226将药剂输入至靶点区域,也可以通过输出口227将药剂输出至出口腔222,进而通过第三接头3122将含有药剂的溶液排出,实现动态的药剂输入与输出,从而控制靶点区域的药剂浓度,可以根据治疗情况提高或降低药剂浓度,也可以保持一定药剂浓度不变,进而减少药剂损失,可以提高给药效率和给药量,降低药剂的副作用,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接头3111、第二接头3121和第三接头3122与进口腔221、出口腔222和第三通气腔223也可以有其它的连通组合方式。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第二导管座32设置有第四接头3211,第四接头3211与第一通气腔211连通以通过第四接头3211向第一球囊11输送气体。
具体地,第二导管座32可以通过第四接头3211与第一通气腔211连通,进而与第一球囊11连通,从而可以通过第四接头3211向第一球囊11输送气体,使第一球囊11填充扩张,进而通过第一球囊13堵塞血管病变区域的远端。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管座32还设置有第五接头3221,第五接头3221与第二通气腔212连通以通过第五接头3221向第二球囊12输送气体。
具体地,第二导管座32可以通过第五接头3221与第二通气腔212连通,进而与第二球囊12连通,从而可以通过第五接头3221向第二球囊12输送气体,以填充第二球囊12并通过第二球囊12扩张血管病变区域的狭窄处,为治疗提供足够的空间。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导管座32包括一个子导管座,即第二导管座32为一体结构,第四接头3211和第五接头3221均位于一体结构的第一导管座32上。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导管座32也可以包括两个子导管座,第四接头3211位于其中一个子导管座上,第五接头3221位于另一子导管座上。
进一步地,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四接头3211也可以与第二通气腔212连通,第五接头3221也可以与第一通气腔211连通。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导管座31包括一个子导管座,即第一导管座31为一体结构,第一接头3111、第二接头3121和第三接头3122均设置于一体结构的第一导管座31上。第一导管座31固定于第二导管22,可以与第二导管22连通,进而与第三通气腔223以及进口腔221和出口腔222连通,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导管座31对第三通气腔223输入气体,给第三球囊13充气,也可以通过第一导管座31输送药剂至进口腔221,再通过输入口226将药剂输入靶点区域,同时,也可以将药剂或其它物质通过输出口227输出至出口腔222,进而通过第一导管座31排出。
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管座31还可以包括三个子导管座,第一接头3111、第二接头3121和第三接头3122分别设置于对应子导管座上。
请参阅图9-15,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15是本申请提供的给药装置再一实施例六个视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导管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导管21、第二导管22和第三导管23。导管座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导管座31和第二导管座32,第二导管座32包括第三子导管座321和第四子导管座322,可以通过不同的导管座给对应球囊充气,提高效率。而且第三子导管座321设有第四接头3211,第四子导管座322设置有第五接头3221。
具体地,第一导管21包括导丝腔213和第一通气腔211,在第一导管2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214,第一开口214与第一通气腔211连通,第一开口214位于第一球囊11内,使得第一球囊11与第一通气腔211连通。第三导管23包括第一导管腔和第二通气腔212,在第三导管23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215,第二开口215与第二通气腔212连通,第二球囊12固定于第三导管23,第二开口215位于第二球囊12内,使得第二球囊12与第二通气腔212连通。第二导管22包括第二导管腔、第三通气腔223以及进口腔226和出口腔227,即第二导管22可以与外界连通,也可以与第三球囊13连通。进一步地,第二导管22通过第二导管腔容纳第三导管23,从而套设于第三导管23,第三导管23通过第一导管腔容纳第一导管21,从而套设于第一导管21,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导管22和第三导管23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调整第三球囊13和第二球囊12之间的距离,调整第三导管23和第一导管21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调整第二球囊12和第一球囊11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接头3211与第二通气腔212连通,使得第三子导管座321可以通过第四接头3211向第二球囊12输送气体。第五接头3221与第一通气腔211连通,使得第四子导管座322可以通过第五接头3221向第一球囊11输送气体。
进一步地,第一导管座31固定于第二导管22,给药装置工作时,可以通过第二导管22与治疗区域、第三球囊13连通,进而通过第一导管座31输送药剂或排出含有药剂的溶液以及向第三球囊13输送气体。第三子导管座321可以固定于第三导管23,并与第三导管23连通,进而与第二球囊12连通,以通过第三子导管座321向第二球囊12输送气体。第四子导管座322也可以与第一导管21连通,进而与第一球囊11连通,以通过第四子导管座322向第一球囊11输送气体。
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其它导管座与导管的组合方式。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给药装置还包括显影环组件,显影环组件包括第一显影环41、第二显影环和第三显影环43,第一显影环41位于第一球囊11的近端,第二显影环位于第二球囊12的中间,第三显影环43位于第三球囊13的远端。
具体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显影环可以显示第二球囊12的位置,从而提高对血管病变区域的狭窄处扩张的准确性。第一显影环41和第三显影环43配合,可以显示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的位置,进而根据治疗需求调整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之间的距离。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显影环也可以包括第一子显影环421和第二子显影环422,分别设置在第二球囊12的两端,可以提高定位第二球囊12的准确性。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显影环4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导管21上靠近第一球囊11的一端,第二显影环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导管21上靠近第二球囊12处,第三显影环43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管22上靠近第三球囊13位置处。
在其它具体实施例中,显影环组件还可以有其它不同的位置组合方式,以显示球囊组件的位置。
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给药装置,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标准的介入技术,通过股动脉或其他动静脉将给药装置插入到血管病变的区域。首先将第一球囊11置入靶点区域的远端,然后,通过第二球囊12对病变区域的狭窄部分进行扩张,将第三球囊13置入靶点区域的近端,根据临床需求,推动第二导管22,使第二导管22相对于第一导管21移动,从而调节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之间的间距,使靶点区域位于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之间。可以通过第一显影环41和第三显影环43确定两球囊之间距离。调整好距离后,可以对第二球囊12进行放气,对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进行充气,使得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配合以封堵住靶点区域两端的血管。完成封堵后,向第二子导管座312的第二接头3121输送药剂,通过输入口226向靶点区域输送药剂,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对靶点区域药剂浓度进行监测,如果药剂浓度较低,可以继续输送药剂,提高药剂浓度,如果药剂浓度较高,也可以暂停药剂输入,或通过与第二导管座32连通的输出口227含有药剂的溶液,降低药剂浓度,实现药剂的动态输入和排出,从而控制靶点区域的药剂浓度。在完成治疗后,也可以通过第二导管座32与输入口226输入冲洗剂对靶点区域进行清洗,同时通过第二导管座32与输出口227排出含有药剂的溶液及清洗剂,最后取出给药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仅给出一种给药装置的使用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使用、调节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给药装置通过显影环组件定位球囊组件的位置,可以通过第二球囊12扩张血管靶点区域的狭窄处,可以改变第一球囊11和第三球囊13之间的距离,进而定位靶点区域,构建密闭治疗空间,阻止血液流进入靶点区域,从而通过第一导管座31与第二导管22对血管进行靶向给药,实现动态的药物输入与输出,控制药物浓度,提高给药效率和给药量,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也可以对靶点区域进行药剂的清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球囊组件,所述球囊组件包括由远端及近端依次设置的第一球囊(11)、第二球囊(12)和第三球囊(13);
导管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所述第一导管(21)与所述第一球囊(11)连通,所述第二导管(22)与所述第三球囊(13)连通,所述导管组件与所述第二球囊(12)连通;所述第二导管(22)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管(21),所述第二导管(22)与所述第三球囊(13)连接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二导管(22)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管(21)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三球囊(13)和所述第一球囊(11)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导管(22)设有进口腔(221)和出口腔(222),在所述第一球囊(11)和所述第三球囊(13)之间所述第二导管(22)的侧壁上还设有输入口(226)和输出口(227),所述输入口(226)与所述进口腔(221)连通,所述输出口(227)与所述出口腔(222)连通,所述进口腔(221)用于通过所述输入口(226)向治疗区域内输送药剂,输出口(227)用于输出含有所述药剂的溶液至所述出口腔(222),以调节所述第一球囊(11)和所述第二球囊(12)之间的药剂的浓度,所述出口腔(222)用于排出所述含有所述药剂的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球囊(13)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管(22)的外壁,所述第二导管(22)还设有导管腔(224)和第三通气腔(223),所述导管腔(224)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导管(21),所述第二导管(22)的外壁设有第三开口(225),所述第三开口(225)位于所述第三球囊(13)内,以使得所述第三球囊(13)通过所述第三开口(225)与所述第三通气腔(22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球囊(11)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管(21)外壁;
所述第一导管(21)设有导丝腔(213)、第一通气腔(211),所述第一导管(21)侧壁设置第一开口(214),所述第一开口(214)位于所述第一球囊(11)内,以使得所述第一球囊(11)通过所述第一开口(214)与所述第一通气腔(2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球囊(22)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管(21)外壁;
所述第一导管(21)设置有第二通气腔(212),所述第一导管(21)侧壁设置有第二开口(215),所述第二开口(215)位于所述第二球囊(12)内,以使得所述第二球囊(12)通过所述第二开口(215)与所述第二通气腔(21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装置还包括:
导管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球囊(13)靠近所述近端一侧,所述导管座组件固定于所述导管组件上,所述导管座组件包括第一导管座(31)和第二导管座(32),所述第一导管座(31)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管(22),所述第二导管座(32)至少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管(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管座(31)包括:
第一接头(3111),所述第一接头(3111)与所述第三通气腔(223)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一接头(3111)向所述第三球囊(13)输送气体;
第二接头(3121),所述第二接头(3121)与所述进口腔(221)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二接头(3121)向所述治疗区域输送所述药剂;
第三接头(3122),所述第三接头(3122)与所述出口腔(222)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三接头(3122)将所述含有所述药剂的溶液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座(31)包括一个子导管座,所述第一接头(3111)、所述第二接头(3121)和所述第三接头(3122)均位于所述子导管座上,或,
所述第一导管座(31)包括至少两个子导管座,所述第一接头(3111)位于一个子导管座上,所述第二接头(3121)和所述第三接头(3122)位于剩下的子导管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座(32)设置有第四接头(3211),所述第四接头(3211)与所述第一通气腔(211)连通以通过所述第四接头(3211)向所述第一球囊(11)输送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座(32)还设置有第五接头(3221),所述第五接头(3221)与所述第二通气腔(212)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五接头(3221)向第二球囊(12)输送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座(32)包括一个子导管座,所述第四接头(3211)和所述第五接头(3221)位于同一子导管座上;或
第二导管座(32)包括两个子导管座,所述第四接头(3211)位于其中一子导管座上,所述第五接头(3221)位于另一子导管座上,其中至少一个子导管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管(21)。
11.根据权利要5所述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组件包括第三导管(23),所述第三导管(23)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管(21)上,所述第二导管(22)套设于所述第三导管(23)上;所述第二球囊(12)套设于所述第三导管(23)外壁;所述第三导管(23)包括第二通气腔(212),所述第三导管(23)侧壁设有第二开口(215),所述第二开口(215)位于所述第二球囊(12)内,以使得所述第二球囊(12)通过所述第二开口(215)与所述第二通气腔(212)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影环组件,所述显影环组件包括第一显影环(41)、第二显影环和第三显影环(43),所述第一显影环(41)位于所述第一球囊(11)的近端,所述第二显影环位于所述第二球囊(12)的中间,所述第三显影环(43)位于所述第三球囊(13)的远端。
CN202311825415.8A 2023-12-27 2023-12-27 一种给药装置 Pending CN1177176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5415.8A CN117717696A (zh) 2023-12-27 2023-12-27 一种给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5415.8A CN117717696A (zh) 2023-12-27 2023-12-27 一种给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7696A true CN117717696A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05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25415.8A Pending CN117717696A (zh) 2023-12-27 2023-12-27 一种给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1769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76075B2 (ja) 流体運搬システム、流体運搬装置及び危険性流体を搬送する方法
US5817046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solated pelvic perfusion
JP4604022B2 (ja) 運搬促進デリバリー法による組織および腫瘍への液体の投与のための携帯用装置
JP2019513452A (ja) 血栓溶解と薬剤送達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8585648B2 (en) Catheter drug pump
US20070142819A1 (en) Bifurcated catheter for agent delivery and method of agent delivery
EP2353632B1 (en) Medical device for local drug delivery
WO200310594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solated lung access
CN110573195A (zh) 流体交换系统和相关方法
CN106362274A (zh) 用于局部药物递送的嵌套式气囊导管
CN112933373B (zh) 多腔留置导管
CN114082085A (zh) 一种预扩式双层药物灌注球囊扩张导管
CN111330137A (zh) 一种给药装置
US5443447A (en) Intracavitary delivery or withdrawal device
CN117717696A (zh) 一种给药装置
CN216798469U (zh) 一种球囊扩张导管系统
CN212575442U (zh) 球囊导管
CN117482363A (zh) 双球囊给药装置
CN209984771U (zh) 双腔造影导管
CN112638460B (zh) 在球囊导管系统内的球囊和使用方法
CN220833828U (zh) 一种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
CN115463321B (zh) 给药球囊导管及给药球囊导管装置
CN219579688U (zh) 一种球囊导管及球囊导管用输送管
CN218010622U (zh) 一种可持续给药的支架系统
CN213131264U (zh) 防堵塞的植入式给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