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16185A - 制冷循环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6185A
CN117716185A CN202180101065.3A CN202180101065A CN117716185A CN 117716185 A CN117716185 A CN 117716185A CN 202180101065 A CN202180101065 A CN 202180101065A CN 117716185 A CN117716185 A CN 117716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side refrigerant
stage
pressure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10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智隆
西山拓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716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61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7/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cascade operation, i.e. with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heat from the condenser of one circuit being absorbed by the evaporator of the next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 F25B9/008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高元回路,其具备第1压缩机、冷凝器、第1减压装置以及级联热交换器,高元侧制冷剂在该高元回路中循环;以及低元回路,其具备第2压缩机、级联热交换器、贮存器、第2减压装置以及蒸发器,低元侧制冷剂在该低元回路中循环,级联热交换器使高元侧制冷剂与低元侧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低元侧制冷剂是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低元回路中循环的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被维持在能够使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压力以下。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备二元制冷循环的制冷循环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备二元制冷循环的制冷循环装置,已知如下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具备供低元侧制冷剂循环的低元回路、供高元侧制冷剂循环的高元回路、以及使低元侧制冷剂与高元侧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级联冷凝器(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3023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低元回路中设置有用于贮存剩余制冷剂的贮存器,使用了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作为低元回路的制冷剂。在该情况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所包含的制冷剂中的沸点低的制冷剂的气体滞留在贮存器中,由此,在低元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组成有时变动。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所包含的制冷剂中的沸点高的制冷剂具有可燃性的情况下,通过制冷剂的组成变动,在低元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燃烧性增加,制冷剂泄漏时的可燃性的风险增加。
本公开用于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制冷剂的组成变动的制冷循环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高元回路,其具备第1压缩机、冷凝器、第1减压装置以及级联热交换器,高元侧制冷剂在该高元回路中循环;以及低元回路,其具备第2压缩机、级联热交换器、贮存器、第2减压装置以及蒸发器,低元侧制冷剂在该低元回路中循环,级联热交换器使高元侧制冷剂与低元侧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低元侧制冷剂是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低元回路中循环的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被维持在能够使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压力以下。
在本公开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中,该制冷循环装置具备:高元回路,其具备第1压缩机、冷凝器、第1减压装置以及级联热交换器,高元侧制冷剂在该高元回路中循环;以及低元回路,其具备第2压缩机、级联热交换器、贮存器、第2减压装置以及蒸发器,低元侧制冷剂在该低元回路中循环,其中,级联热交换器使高元侧制冷剂与低元侧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低元侧制冷剂是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将在低元回路中循环的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维持在能够使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压力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通过将在低元回路中循环的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维持在能够使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压力以下,能够抑制制冷剂的组成变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低元侧制冷剂的燃烧性与高压压力PH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变形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标注有相同标号的部分是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分。此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各结构部件的大小的关系有时与实际的情况不同。此外,关于以下的说明中的温度和压力等的高低,不是特别根据与绝对值之间的关系来决定高低等,而是在系统或装置等的状态或动作等中相对地决定。
实施方式1
对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进行说明。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分别独立地使制冷剂循环的二元制冷循环,用于制冷、冷藏、供给热水或者空气调节等用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制冷循环装置100用作进行制冷室等的冷却的制冷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概要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高元回路1、低元回路2以及控制装置3。高元回路1是供高元侧制冷剂循环的高温回路,低元回路2是供沸点比高元侧制冷剂低的低元侧制冷剂循环的低温回路。高元回路1和低元回路2共同地具备级联热交换器14,通过级联热交换器14进行在高元回路1中循环的高元侧制冷剂与在低元回路2中循环的低元侧制冷剂的热交换。
高元回路1具备第1压缩机11、冷凝器12、第1减压装置13以及级联热交换器14。第1压缩机11、冷凝器12、第1减压装置13以及级联热交换器14依次通过配管连接。在高元回路1中循环的高元侧制冷剂例如是R134a、R32或R410A等HFC系或者HFO-1234yf等HFO系的单独制冷剂或混合制冷剂。
第1压缩机11例如是能够控制容量的变频式压缩机。第1压缩机11吸入高元侧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其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而排出,由此,使高元侧制冷剂在高元回路1内循环。
冷凝器12例如是翅片管式的热交换器。冷凝器12在空气与高元侧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对高元侧制冷剂进行冷凝使其液化。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用于向冷凝器12供给空气的第1风扇15。第1风扇15例如是能够调整风量的螺旋桨风扇或横流风扇等。另外,冷凝器12例如也可以是在水或盐水与高元侧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板式热交换器等。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1风扇15。
第1减压装置13例如是能够控制开度的电子式膨胀阀。第1减压装置13与冷凝器12连接,对从冷凝器12流出的高元侧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另外,第1减压装置13也可以是毛细管或感温式膨胀阀。
级联热交换器14例如是板式热交换器。级联热交换器14具备与高元回路1连接的高元侧流路141、以及与低元回路2连接的低元侧流路142,在高元侧流路141中流动的高元侧制冷剂与低元侧流路142中流动的低元侧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级联热交换器14的高元侧流路141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高元侧制冷剂蒸发而气化。此外,级联热交换器14的低元侧流路142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低元侧制冷剂冷凝而液化。
低元回路2具备第2压缩机21、级联热交换器14、贮存器22、第2减压装置23以及蒸发器24。第2压缩机21、级联热交换器14、贮存器22、第2减压装置23以及蒸发器24依次通过配管连接。在低元回路2中循环的低元侧制冷剂是沸点比高元侧制冷剂低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通过使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能够得到通过单一制冷剂无法得到的较低的蒸发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低元侧制冷剂,使用包含CO2和R290(丙烷)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CO2是低沸点制冷剂,R290是沸点比CO2高的高沸点制冷剂。通过使用CO2和R290等自然制冷剂,能够降低环境负荷。此外,通过在低元侧制冷剂中混合CO2,冷却能力提高,通过混合R290,COP提高并且CO2的三相点降低,能够在低温下利用。
第2压缩机21是例如能够控制容量的变频式压缩机。第2压缩机21吸入低元侧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其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而排出,由此,使低元侧制冷剂在低元回路2内循环。
贮存器22配置在级联热交换器14与第2减压装置23之间,暂时贮存从级联热交换器14的低元侧流路142流出的低元侧制冷剂。通过贮存器22来贮存由于冷却负荷的变动而产生的剩余制冷剂。
第2减压装置23例如是能够控制开度的电子式膨胀阀。第2减压装置23与贮存器22的制冷剂出口连接,对从贮存器22流出的低元侧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另外,第2减压装置23也可以是毛细管或感温式膨胀阀。
蒸发器24例如是翅片管式的热交换器。蒸发器24在空气与低元侧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使低元侧制冷剂蒸发而气化。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用于向蒸发器24供给空气的第2风扇25。第2风扇25例如是能够调整风量的螺旋桨风扇或横流风扇等。另外,蒸发器24例如也可以是在水或盐水与低元侧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板式热交换器等。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2风扇25。
此外,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对在低元回路2中循环的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26。压力传感器26设置在将级联热交换器14的低元侧流路142与贮存器22连接的配管中。另外,压力传感器26能够设置于低元回路2的高压侧即从第2压缩机21的排出口到第2减压装置23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任意部位。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被发送到控制装置3。
另外,也可以代替压力传感器26而具备对能够换算为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的其他物理量(例如冷凝温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由控制装置3换算为高压压力PH。此外,制冷循环装置100也可以还具备检测外部气体温度的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制冷室内的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高元回路1和低元回路2中的任意场所的制冷剂的温度或压力的传感器等未图示的各种传感器。
控制装置3对制冷循环装置100的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装置3由处理装置或专用的硬件或其双方构成,该处理装置具备存储控制所需的数据和程序的存储器、以及执行程序的CPU,该专用的硬件为ASIC或FPGA等。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基于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来控制高元回路1。此外,控制装置3基于从各种传感器接收到的信息和从利用者指示的运转内容,来控制高元回路1和低元回路2的各设备、以及第1风扇15和第2风扇25。
基于在各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动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动作。首先,对高元回路1的动作进行说明。当指示了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开始时,第1压缩机11和第2压缩机21被驱动。然后,高元回路1的第1压缩机11吸入高元侧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其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而排出。由第1压缩机11排出的高元侧制冷剂向冷凝器12流入。冷凝器12在从第1风扇15供给的空气与高元侧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对高元侧制冷剂进行冷凝液化。
由冷凝器12冷凝液化后的高元侧制冷剂通过第1减压装置13。第1减压装置13对冷凝液化后的高元侧制冷剂进行减压。第1减压装置13减压后的高元侧制冷剂向级联热交换器14的高元侧流路141流入。流入到高元侧流路141的高元侧制冷剂与在级联热交换器14的低元侧流路142中流动的低元侧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被蒸发气化。通过级联热交换器14蒸发气化后的高元侧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到第1压缩机11。
接着,对低元回路2的动作进行说明。低元回路2的第2压缩机21吸入低元侧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其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而排出。由第2压缩机21排出的低元侧制冷剂向级联热交换器14的低元侧流路142流入。流入到低元侧流路142的低元侧制冷剂与在级联热交换器14的高元侧流路141中流动的高元侧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被冷凝液化。
由级联热交换器14冷凝液化后的低元侧制冷剂向贮存器22流入。从贮存器22流出的低元侧制冷剂通过第2减压装置23。第2减压装置23对低元侧制冷剂进行减压。第2减压装置23减压后的低元侧制冷剂向蒸发器24流入。蒸发器24在从第2风扇25供给的空气与低元侧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将低元侧制冷剂蒸发气化。此时,通过低元侧制冷剂从空气吸热而将制冷室冷却。由蒸发器24蒸发气化后的低元侧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到第2压缩机21。
在低元回路2的贮存器22中,贮存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条件或负荷条件而产生的剩余的液体制冷剂。此时,贮存器22内的低元侧制冷剂中的沸点较低的制冷剂成为气体而滞留在贮存器22内,从贮存器22流出而在低元回路2内循环的低元侧制冷剂的循环组成发生变动。例如,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用CO2和R290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作为低元侧制冷剂的情况下,沸点比R290低的CO2作为气体滞留在贮存器22中。其结果是,在低元侧制冷剂的循环组成中,作为可燃性制冷剂的R290的比例增加。由此,在低元回路2内循环的低元侧制冷剂的可燃性增加,导致制冷剂泄漏时的可燃性的风险增加。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对高元回路1的能力进行控制,使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成为使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压力值以下。图2是示出低元侧制冷剂的燃烧性与高压压力PH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2的图表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低元侧制冷剂是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且沸点较高的制冷剂具有可燃性的情况的图表。如图2所示,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越高则燃烧性越高。因此,为了将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需要使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成为阈值PT以下。阈值PT由构成低元侧制冷剂的制冷剂的物性唯一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根据低元侧制冷剂来设定阈值PT,并存储于控制装置3。控制装置3对高元回路1的能力进行控制,使得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成为阈值PT以下。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动作的流程图。当根据来自利用者的指示等指示了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时,控制装置3对第1压缩机11和第2压缩机21进行驱动(S1)。由此,高元侧制冷剂在高元回路1中循环,低元侧制冷剂在低元回路2中循环,将制冷室冷却。
然后,通过压力传感器26对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进行检测(S2)。控制装置3判断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是否为阈值PT以下(S3)。在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为阈值PT以下的情况下(S3:是),在维持高元回路1的能力的状态下转移到步骤S5。另一方面,在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比阈值PT大的情况下(S3:否),控制装置3使高元回路1的能力增加(S4)。具体而言,控制装置3使高元回路1的第1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增加。这里,控制装置3可以使第1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增加预先决定的固定值,也可以增加与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和阈值PT之差相应的值。
通过使高元回路1的能力增加,在级联热交换器14的高元侧流路141中流动的高元侧制冷剂的温度降低。由此,在级联热交换器14中与高元侧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低元侧制冷剂的温度降低,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降低。通过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降低,贮存器22内的气体密度降低,贮存器22中的气体制冷剂的质量减少。即,通过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降低,滞留在贮存器22中的低沸点制冷剂的气体量减少,能够将从贮存器22流出并在低元回路2中循环的低元侧制冷剂的组成变动抑制到最小限度。
控制装置3根据来自利用者的指示等而判断是否停止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S5)。在不停止运转的情况下(S5:否),返回到步骤S2,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停止运转的情况下(S5:是),将第1压缩机11和第2压缩机21停止(S6)。由此,在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中,将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维持在阈值PT以下。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对高元回路1进行控制,使得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成为能够使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阈值PT以下。由此,能够抑制从贮存器22流出并在低元回路2中循环的低元侧制冷剂的组成变动。其结果是,即便在使用包含可燃性制冷剂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作为低元侧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制冷剂泄漏时的可燃性的风险的增加。此外,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用了包含CO2的混合制冷剂作为低元侧制冷剂的情况下,能够降低CO2的凝固点,因此,也能够实现凝固点(-56℃)以下的冷却。
实施方式2
对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100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动作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停止指示后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动作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如图4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中的动作(步骤S1~S4)与实施方式1相同。控制装置3根据来自利用者的指示等而判断是否停止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S5)。在不停止运转的情况下(S5:否),返回到步骤S2,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停止运转的情况下(S5:是),控制装置3在低元回路2中进行抽空运转(S11)。这里,控制装置3使第2减压装置23成为完全关闭,使第2压缩机21的运转持续。由于位于贮存器22的下游侧的第2减压装置23被关闭,因此,低元回路2内的低元侧制冷剂被回收到级联热交换器14的低元侧流路142和贮存器22中。之后,控制装置3停止第2压缩机21(S12)。由此,低元回路2中的低元侧制冷剂的循环停止。
另外,也可以在贮存器22的制冷剂出口与第2减压装置23之间设置电磁阀,关闭该电磁阀而进行抽空运转。此外,也可以在低元回路2的低压侧即在从第2减压装置23的制冷剂出口到第2压缩机21的吸入口之间,设置检测低元侧制冷剂的低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在低元侧制冷剂的低压压力成为大气压以下的情况下,停止第2压缩机21。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在低元回路2的低压侧没有制冷剂之后仍持续第2压缩机21的驱动而产生的故障等。
然后,通过压力传感器26来检测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S13)。控制装置3判断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是否为阈值PT以下(S14)。在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为阈值PT以下的情况下(S14:是),在维持高元回路1的能力的状态下转移到步骤S16。另一方面,在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比阈值PT大的情况下(S14:否),控制装置3使高元回路1的能力增加(S15)。具体而言,与实施方式1同样,控制装置3使高元回路1的第1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增加。
这里,即便在低元回路2中的低元侧制冷剂的循环停止的情况下,有时在低元回路2的贮存器22中,低沸点制冷剂也气化,贮存器22内的液体制冷剂的组成发生变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低沸点制冷剂的CO2在贮存器22内气化,在贮存器22内的液体制冷剂的组成中,作为可燃性制冷剂的R290的比例增加。此外,通过抽空运转,在贮存器22中存在大量的液体制冷剂,因此,导致从贮存器22产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的风险增加。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在低元回路2停止后,也对高元回路1进行控制,使得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成为能够使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阈值PT以下。由此,滞留在级联热交换器14的低元侧流路142中的低元侧制冷剂的温度降低,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降低。然后,在级联热交换器14中温度降低后的低元侧制冷剂为了维持温度和压力的均衡而自然地对流,向贮存器22流入,由此,贮存器22的气体密度降低,贮存器22中的气体制冷剂的质量减少。由此,贮存器22中的低沸点制冷剂(CO2)的气体制冷剂量减少,能够将贮存器22内的液体制冷剂的组成变动抑制到最小限度。
控制装置3根据来自利用者的指示等而判断是否开始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S16)。在不开始运转的情况下(S16:否),返回到步骤S13,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在开始运转的情况下(S16:是),转移到步骤S1,对第2压缩机21进行驱动,使低元侧制冷剂在低元回路2中循环。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除了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之外,在制冷循环装置100停止时也能够抑制滞留在贮存器22中的液体制冷剂的组成变动。其结果是,即便在使用了包含可燃性制冷剂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作为低元侧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来自贮存器22的制冷剂泄漏时的可燃性的风险的增加。
以上是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或组合。例如,低元侧制冷剂不限定于CO2和R290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也可以是其他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但是,在低元侧制冷剂是包含CO2和可燃性制冷剂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情况下,尤其能够得到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控制装置3进行制冷循环装置100的整体控制的结构,但也可以在高元回路1和低元回路2中分别设置控制装置3,单独地控制高元回路1和低元回路2的动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控制第1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来控制高元回路1的能力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第1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或者在该运转频率的基础上,对高元回路1的第1减压装置13的开度或第1风扇15的转速进行控制,由此控制高元回路1的能力。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3在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比阈值PT大的情况下,使第1减压装置13的开度和第1风扇15的转速增加,使高元回路1的能力增加。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根据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来控制高元回路1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控制装置3也可以根据与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对应的低元侧制冷剂的冷凝温度来控制高元回路1。或者,控制装置3也可以根据低元回路2的冷却负荷来控制高元回路1,从而使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成为使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压力值以下。低元回路2的冷却负荷例如是基于作为冷却对象的制冷室等的室内温度等求出的。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3在低元回路2的冷却负荷增加的情况下,使高元回路1的能力增加,在低元回路2的冷却负荷减少的情况下,使高元回路1的能力降低。由此,即便在通过低元回路2的冷却负荷的增加而使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上升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高元回路1的能力增加而使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将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维持在使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压力值以下。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可以省略压力传感器26,也可以组合进行基于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的控制。
此外,也可以在低元回路2中设置当压力或温度上升至基准值时被打开的泄压装置,通过泄压装置,使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成为使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压力值以下。图5是变形例的制冷循环装置100A的概要结构图。如图5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00A具备泄压装置27。泄压装置27设置在低元回路2的高压侧的制冷剂配管或贮存器22中。泄压装置27是压力泄压阀或易熔塞,在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或冷凝温度成为阈值PT以上的情况下,阀或塞被打开,由此,气体制冷剂被排出到外部,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降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阈值PT是能够使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压力值或温度。由此,能够将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维持在能够使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压力值以下。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可以省略基于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的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PH或冷却负荷而进行的高元回路1的控制,也可以组合进行这些控制。
附图标记说明
1高元回路,2低元回路,3控制装置,11第1压缩机,12冷凝器,13第1减压装置,14级联热交换器,15第1风扇,21第2压缩机,22贮存器,23第2减压装置,24蒸发器,25第2风扇,26压力传感器,27泄压装置,100,100A制冷循环装置,141高元侧流路,142低元侧流路。

Claims (9)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
高元回路,其具备第1压缩机、冷凝器、第1减压装置以及级联热交换器,高元侧制冷剂在该高元回路中循环;以及
低元回路,其具备第2压缩机、所述级联热交换器、贮存器、第2减压装置以及蒸发器,低元侧制冷剂在该低元回路中循环,
所述级联热交换器使所述高元侧制冷剂与所述低元侧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所述低元侧制冷剂是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在所述低元回路中循环的所述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被维持在能够使所述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压力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高元回路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低元回路中循环的所述低元侧制冷剂的所述高压压力成为阈值以下,
所述阈值是能够使所述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低元侧制冷剂的所述高压压力比所述阈值大的情况下,使所述高元回路的能力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低元侧制冷剂的所述高压压力比所述阈值大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2压缩机停止后也持续进行所述第1压缩机的驱动,对所述高元回路进行控制使得所述低元侧制冷剂的所述高压压力成为所述阈值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低元回路的冷却负荷增加了的情况下,使所述高元回路的能力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低元回路具有在所述低元侧制冷剂的所述高压压力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被打开的泄压装置,
所述阈值是能够使所述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低元侧制冷剂是包含CO2和可燃性制冷剂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9.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
高元回路,其具备第1压缩机、冷凝器、第1减压装置以及级联热交换器,高元侧制冷剂在该高元回路中循环;以及
低元回路,其具备第2压缩机、所述级联热交换器、贮存器、第2减压装置以及蒸发器,低元侧制冷剂在该低元回路中循环,
其中,
所述级联热交换器使所述高元侧制冷剂与所述低元侧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所述低元侧制冷剂是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将在所述低元回路中循环的所述低元侧制冷剂的高压压力维持在能够使所述低元侧制冷剂维持不燃性的压力以下。
CN202180101065.3A 2021-08-05 2021-08-05 制冷循环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7161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29052 WO2023012960A1 (ja) 2021-08-05 2021-08-05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6185A true CN117716185A (zh) 2024-03-15

Family

ID=85154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1065.3A Pending CN117716185A (zh) 2021-08-05 2021-08-05 制冷循环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82827A1 (zh)
JP (1) JPWO2023012960A1 (zh)
CN (1) CN117716185A (zh)
WO (1) WO20230129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9944A (ja) * 1999-07-09 2001-0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低温作動流体と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8215672A (ja) * 2007-03-01 2008-09-18 Mac:Kk 可燃性冷媒ガスを使用する冷凍サイクルの残留ガス回収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5323023B2 (ja) * 2010-10-19 2013-10-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5627416B2 (ja) * 2010-11-26 2014-1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二元冷凍装置
JPWO2014030236A1 (ja) 2012-08-23 2016-07-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5800994B2 (ja) * 2012-09-21 2015-10-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15045354A1 (ja) * 2013-09-27 2015-04-02 パナソニック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05980794B (zh) * 2014-03-17 2019-06-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以及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JP6727422B2 (ja) * 2017-04-25 2020-07-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二元冷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12960A1 (ja) 2023-02-09
EP4382827A1 (en) 2024-06-12
JPWO2023012960A1 (zh)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06122B1 (en) Refrigerating cycle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3121541B1 (en) Refrigerating device and refrigerat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EP2642220A1 (en) Freezer
JP2007278686A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EP3128257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WO2009150761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052884A (ja) 冷凍空調装置
JP6727422B2 (ja) 二元冷凍装置
US11598559B2 (en) Heat source-side unit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EP2910872A1 (en) Freezing device
JPWO2016079834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8229826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0292037A (ja) 空気調和機
JP675850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26773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3502587A1 (en) Refrigerant system provided with direct contact heat exchanger, and control method of refrigerant system
CN111279141B (zh) 制冷空调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CN117716185A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WO2023012961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制御方法
WO2020008916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39318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8016028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058657B2 (ja) 冷凍空調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JP2012122637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2249289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