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99618A - 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99618A
CN117699618A CN202211101033.6A CN202211101033A CN117699618A CN 117699618 A CN117699618 A CN 117699618A CN 202211101033 A CN202211101033 A CN 202211101033A CN 117699618 A CN117699618 A CN 117699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ection
gear
spacer
driving
driving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010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客
高翔
于波
殷复振
李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 Elevators Co Ltd
K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e Elevators Co Ltd
K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 Elevators Co Ltd, Kone Corp filed Critical Kone Eleva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010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99618A/zh
Priority to EP23195014.8A priority patent/EP4335804A1/en
Publication of CN117699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96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2Driving gear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驱动电机以及驱动主轴和扶手带主轴,第一和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一齿轮箱连接并且驱动所述驱动主轴,第三和第四驱动电机与第二齿轮箱连接并且驱动所述驱动主轴,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五驱动电机和第六驱动电机;第五和第六驱动电机与第三齿轮箱连接并且通过第三齿轮箱驱动所述驱动主轴和所述扶手带主轴;第五驱动电机设置在驱动主轴和扶手带主轴之间;扶手带主轴设置在第五和第六驱动电机之间;第三齿轮箱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齿轮箱之间并且第三齿轮箱设置成相较于第二齿轮箱更靠近第一齿轮箱。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自动扶梯的梯级组件和扶手带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所能满足的最大提升高度只有28米或更低,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进一步地增加提升高度(例如增加到40米或更高)只能增加驱动电机的数量和/或功率。
但是,提高驱动电机的功率导致了驱动电机的尺寸显著地增加,这导致了用于容纳原有驱动电机的原有空间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而增加原有空间在现实中是不可行的。增加驱动电机的数量同样会带来原有电机容纳空间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地增加提升高度还要面临着驱动装置中的原有的驱动主轴的结构无法适配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驱动主轴和扶手带主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一齿轮箱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四驱动电机与第二齿轮箱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箱传递到所述驱动主轴,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四驱动电机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箱传递到所述驱动主轴。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驱动电机和至少一个第六驱动电机。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六驱动电机与至少一个第三齿轮箱连接。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六驱动电机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第三齿轮箱传递到所述驱动主轴和所述扶手带主轴。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方面,所述第五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驱动主轴和所述扶手带主轴之间。
所述扶手带主轴设置在所述第五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六驱动电机之间。
所述第三齿轮箱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箱和所述第二齿轮箱之间并且所述第三齿轮箱设置成相较于所述第二齿轮箱更靠近所述第一齿轮箱。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方面,在平行于所述扶手带主轴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五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六驱动电机均位于设置在所述扶手带主轴的两个轴向端部上的扶手带组件之间。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一轴向端部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出齿轮具有输出齿轮通孔,在所述输出齿轮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一轴向端部配合在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所述输出齿轮通孔中,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一轴向端部的花键结构与所述输出齿轮通孔的花键结构配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从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一轴向端部向外延伸出第一轴向突出部。
第一轴向端部端盖通过紧固件固定地配合在所述第一轴向突出部上并且所述第一轴向端部端盖抵靠着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出齿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一轴向端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凹部。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一环形凹部设置有第一圆柱形区段。
在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之间。
第一双列滚子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上。
在所述第一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和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延伸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件。
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延伸部分通过所述第一间隔件抵靠着所述第一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一圆柱形区段设置有第二圆柱形区段。
第一梯级链轮组件配合在所述第二圆柱形区段上。
所述第一梯级链轮组件包括梯级法兰和梯级链轮,其中所述梯级链轮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梯级法兰上并且与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配合。
所述梯级法兰具有梯级法兰通孔。
所述梯级法兰通过设置在所述梯级法兰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配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位于所述梯级法兰和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之间。
在所述第一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和所述梯级法兰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隔件。
所述第一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通过所述第二间隔件抵靠着所述梯级法兰。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二圆柱形区段设置有第三圆柱形区段。
在所述第三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呈环形的第三间隔件。
在所述第三间隔件的两个轴向端部的外圆周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单列滚动轴承。
在两个所述单列滚动轴承的外环上设置有第一转向板安装部。
在所述第一转向板安装部上通过凸凹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板,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的其中一个梯级转轮滚动配合在所述第一转向板上。
所述梯级法兰抵靠着其中一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内环并且抵靠所述第三间隔件。
第一挡块通过紧固件连接到所述第一转向板安装部并且沿着所述第三圆柱形区段的径向方向延伸至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从而在轴向方向上挡住所述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外环。
在所述第一转向板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凸台。
在所述第三间隔件上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一安装部凸台的间隔件凸台。
两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外环分别抵靠着所述安装部凸台的两个轴向端部。
两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内环分别抵靠着所述间隔件凸台的两个轴向端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三圆柱形区段依次设置有第四圆柱形区段和第五圆柱形区段。
在所述第四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呈环形的第四间隔件。
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第一轴向端部配合在所述第三圆柱形区段上。
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第二轴向端部配合在所述第五圆柱形区段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内环和所述第三间隔件抵靠在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第一轴向端部上。
所述第三齿轮箱的输出齿轮抵靠着设置在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第二轴向端部上的台阶部。
在所述第四间隔件的外部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封闭部件。
所述第一封闭部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三齿轮箱的壳体的第一侧。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五圆柱形区段设置有第六圆柱形区段。
在所述第六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第三齿轮箱的输出齿轮具有输出齿轮通孔,在所述第三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所述输出齿轮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驱动主轴的第六圆柱形区段花键配合在所述第三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所述输出齿轮通孔中。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六圆柱形区段设置有第二环形凹部。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二环形凹部依次设置有第七圆柱形区段和第八圆柱形区段。
所述第三齿轮箱的输出齿轮配合在所述第七圆柱形区段上并且抵靠着形成于所述第七圆柱形区段和所述第八圆柱形区段之间的台阶部。
在所述第八圆柱形区段的外部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封闭部件。
所述第二封闭部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三齿轮箱的壳体的第二侧。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二轴向端部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齿轮具有输出齿轮通孔,在所述输出齿轮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二轴向端部配合在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所述输出齿轮通孔中,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二轴向端部的花键结构与所述输出齿轮通孔的花键结构配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从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二轴向端部向外延伸出第二轴向突出部。
第二轴向端部端盖通过紧固件固定地配合在所述第二轴向突出部上并且所述第二轴向端部端盖抵靠着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齿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二轴向端部设置有第三环形凹部。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三环形凹部设置有第九圆柱形区段。
在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套环,所述第三套环位于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之间。
第二双列滚子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上。
在所述第二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和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延伸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五间隔件。
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延伸部分通过所述第五间隔件抵靠着所述第二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九圆柱形区段设置有第十圆柱形区段。
第二梯级链轮组件配合在所述第十圆柱形区段上。
所述第二梯级链轮组件包括梯级法兰和梯级链轮,其中所述梯级链轮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梯级法兰上并且与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配合。
所述梯级法兰具有梯级法兰通孔。
所述梯级法兰通过设置在所述梯级法兰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与设置在所述第十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配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还设置有第四套环,所述第四套环位于所述梯级法兰和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之间。
在所述第二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和所述第二梯级链轮组件的梯级法兰之间设置有第六间隔件。
所述第二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通过所述第六间隔件抵靠着所述第二梯级链轮组件的梯级法兰。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十圆柱形区段设置有第十一圆柱形区段。
在所述第十一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呈环形的第七间隔件。
在所述第十一间隔件的两个轴向端部的外圆周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单列滚动轴承。
在两个所述单列滚动轴承的外环上设置有第二转向板安装部。
在所述第二转向板安装部上通过凸凹配合安装有第二转向板,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的另一个梯级转轮滚动配合在所述第二转向板上。
所述梯级法兰抵靠着其中一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内环并且抵靠所述第七间隔件。
第二挡块通过紧固件连接到所述第二转向板安装部并且沿着所述第十一圆柱形区段的径向方向延伸至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从而在轴向方向上挡住所述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外环。
在所述第二转向板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凸台。
在所述第七间隔件上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二安装部凸台的间隔件凸台。
两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外环分别抵靠着所述安装部凸台的两个轴向端部。
两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内环分别抵靠着所述间隔件凸台的两个轴向端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第七间隔件抵靠着形成于所述第十一圆柱形区段和所述第八圆柱形区段之间的台阶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第三齿轮箱包括设置在其壳体中的输出齿轮、第一输入齿轮、扶手带主轴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输入齿轮。
所述第六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输入齿轮。
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同时配合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
所述第二输入齿轮配合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输入齿轮传递到所述驱动主轴并且通过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传递到所述扶手带主轴。
所述第六驱动电机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传递到所述扶手带主轴。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扶手带主轴的一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具有扶手带齿轮通孔,在所述扶手带齿轮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扶手带主轴配合在所述扶手带齿轮通孔中,所述扶手带齿轮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与所述扶手带主轴的所述一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配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扶手带主轴的两个轴向端部上设置有扶手带组件。
所述扶手带主轴的转动带动所述扶手带组件的运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在所述扶手带主轴上还设置有第三封闭件和第四封闭件。
所述第三封闭件和所述第四封闭件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三齿轮箱的壳体的两侧。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方面,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一齿轮箱连接。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四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二齿轮箱连接。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六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至少一个第三齿轮箱连接。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由于增加了第五和第六驱动电机,所以提高了驱动装置的总的提升功率,进而能够满足增加提升高度的要求。
各个原有的驱动电机的尺寸保持不变,无需改造用于容纳原有驱动电机的原有空间。
所增加的第五驱动电机被巧妙地布置在驱动主轴和扶手带主轴之间,从而充分利用了在驱动主轴和扶手带主轴之间原有的未被利用的空间。
扶手带主轴设置在第五驱动电机和第六驱动电机之间并且由第五驱动电机和第六驱动电机共同驱动,从而增加了能够施加到扶手带主轴的驱动扭矩。
至此,为了本公开内容在此的详细描述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以及为了本公开内容对现有技术的贡献可以更好地被认识到,本公开已经相当广泛地概述了本公开内容的内容。当然,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将在下面进行描述并且将形成所附权利要求的主题。
同样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公开所基于的构思可以容易地用作设计其它结构、方法和系统的基础,用于实施本公开内容的数个目的。因此,重要的是,所附权利要求应当认为包括这样的等效结构,只要它们没有超出本公开内容的实质和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对本公开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并且更能清楚地体现出本公开内容的优点。这里描述的附图仅为了所选实施例的说明目的,而不是全部可能的实施方式并且旨在不限定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的整体平面示意图,其中一部分的部件以剖面图示出;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主轴与第一、第二和第三齿轮箱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4至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主轴的各个主要部分;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驱动装置的扶手带主轴的整体示意图;
图10至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驱动装置的扶手带主轴与第五驱动电机、第六驱动电机以及第三齿轮箱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个附图,具体说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第二驱动电机2、第三驱动电机3、第四驱动电机4、驱动主轴7和扶手带主轴8,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通过各自的诸如行星轮系(未示出)的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一齿轮箱10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四驱动电机通过各自的诸如行星轮系(未示出)的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二齿轮箱11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诸如行星轮系(未示出)的齿轮传动机构也可以设置在相对应的齿轮箱中。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箱10传递到所述驱动主轴7,所述第三驱动电机3和所述第四驱动电机4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箱11传递到所述驱动主轴7。
所述第一齿轮箱10和所述第二齿轮箱11均分别包括各自的输入齿轮、中间传动齿轮(未示出)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通过各自的诸如行星轮系(未示出)的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一齿轮箱10和第二齿轮箱相应的输入齿轮啮合,并且通过相应的中间传动齿轮将驱动扭矩传递到相应的输出齿轮,进而传递到所述驱动主轴7。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五驱动电机5和第六驱动电机6。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5和所述第六驱动电机6通过各自的诸如行星轮系的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三齿轮箱12连接。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5和所述第六驱动电机6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第三齿轮箱12传递到所述驱动主轴7和所述扶手带主轴8。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5设置在所述驱动主轴7和所述扶手带主轴8之间。
所述扶手带主轴8设置在所述第五驱动电机5和所述第六驱动电机6之间。
所述第三齿轮箱12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箱10和所述第二齿轮箱11之间并且所述第三齿轮箱12设置成相较于所述第二齿轮箱11更靠近所述第一齿轮箱10。
所述驱动主轴7和所述扶手带主轴8相互平行设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实施例,在平行于所述扶手带主轴8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五驱动电机5和所述第六驱动电机6均位于设置在所述扶手带主轴8的两个轴向端部上的扶手带组件9之间。
在图1还示出了分别作用于第一至第六驱动电机的六个制动装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一轴向端部7-1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第一齿轮箱10的输出齿轮10-1具有输出齿轮通孔10-2,在所述输出齿轮通孔10-2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一轴向端部7-1配合在所述第一齿轮箱10的输出齿轮10-1的所述输出齿轮通孔10-2中,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一轴向端部7-1的花键结构与所述输出齿轮通孔10-2的花键结构配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从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一轴向端部7-1向外延伸出第一轴向突出部7-2。
第一轴向端部端盖7-3通过紧固件固定地配合在所述第一轴向突出部7-2上并且所述第一轴向端部端盖7-3抵靠着所述第一齿轮箱10的输出齿轮10-1。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在所述驱动主轴7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一轴向端部7-1设置有第一环形凹部7-4。
在所述驱动主轴7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一环形凹部7-4设置有第一圆柱形区段7-5。
在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7-5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套环7-6,所述第一套环7-6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箱10的输出齿轮10-1的轴向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7-5的外圆周表面之间。
所述输出齿轮10-1在其沿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轴线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受到所述驱动主轴7的支撑(例如其中一个端部由第一套环7-6支撑,而另一个端部由设置在所述驱动主轴7上的第一轴向端部端盖7-3支撑),从而使得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一轴向端部7-1的花键结构不会承受径向压力,而仅仅承受驱动扭矩。
第一双列滚子轴承13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7-5上。
在所述第一双列滚子轴承13的内环13-1和所述第一齿轮箱10的输出齿轮10-1的延伸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件7-7。
所述第一齿轮箱10的输出齿轮10-1的延伸部分通过所述第一间隔件7-7抵靠着所述第一双列滚子轴承13的内环13-1。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所述驱动主轴7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一圆柱形区段7-5设置有第二圆柱形区段7-8。
第一梯级链轮组件14配合在所述第二圆柱形区段7-8上。
所述第一梯级链轮组件14包括梯级法兰14-1和梯级链轮14-2,其中所述梯级链轮14-2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梯级法兰14-1上并且与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15配合。
所述梯级法兰14-1具有梯级法兰通孔14-3。
所述梯级法兰14-1通过设置在所述梯级法兰通孔14-3的内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圆柱形区段7-8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配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在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7-5的外圆周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套环7-9,所述第二套环7-9位于所述梯级法兰14-1和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7-5的外圆周表面之间。
在所述第一双列滚子轴承13的内环13-1和所述梯级法兰14-1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隔件7-10。
所述第一双列滚子轴承13的内环13-1通过所述第二间隔件7-10抵靠着所述梯级法兰14-1。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所述驱动主轴7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二圆柱形区段7-8设置有第三圆柱形区段7-11。
在所述第三圆柱形区段7-11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呈环形的第三间隔件7-12。
在所述第三间隔件7-12的两个轴向端部的外圆周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单列滚动轴承16。
在两个所述单列滚动轴承16的外环16-1上设置有第一转向板安装部17。
在所述第一转向板安装部17上通过凸凹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板18,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15的其中一个梯级转轮(未示出)滚动配合在所述第一转向板18上。
所述梯级法兰14-1抵靠着其中一个单列滚动轴承16的内环16-2并且抵靠所述第三间隔件7-12。
第一挡块7-13通过紧固件连接到所述第一转向板安装部17并且沿着所述第三圆柱形区段7-11的径向方向延伸至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16的滚动体,从而在轴向方向上挡住所述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16的外环16-1。
所述梯级法兰14-1在其沿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轴线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受到所述驱动主轴7的支撑(例如其中一个端部由第二套环7-9支撑,而另一个端部由所述第三圆柱形区段7-11的外圆周表面支撑),从而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二圆柱形区段7-8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不会承受径向压力,而仅仅承受驱动扭矩。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一转向板安装部17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凸台17-1。
在所述第三间隔件7-12上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一安装部凸台17-1的间隔件凸台7-12-1。
两个单列滚动轴承16的外环16-1分别抵靠着所述第一安装部凸台17-1的两个轴向端部。
两个单列滚动轴承16的内环16-2分别抵靠着所述间隔件凸台7-12-1的两个轴向端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在所述驱动主轴7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三圆柱形区段7-11依次设置有第四圆柱形区段7-14和第五圆柱形区段7-15。
在所述第四圆柱形区段7-14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呈环形的第四间隔件7-16。
如图5所示,所述第四间隔件7-16的第一轴向端部配合在所述第三圆柱形区段7-11上。
所述第四间隔件7-16的第二轴向端部配合在所述第五圆柱形区段7-15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16的内环16-2和所述第三间隔件7-12抵靠在所述第四间隔件7-16的第一轴向端部上。
所述第三齿轮箱12的输出齿轮12-1抵靠着设置在所述第四间隔件7-16的第二轴向端部上的台阶部7-16-1。
在所述第四间隔件7-16的外部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封闭部件19。
所述第一封闭部件19通过紧固件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三齿轮箱12的壳体12-2的第一侧12-3。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在所述驱动主轴7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五圆柱形区段7-15设置有第六圆柱形区段7-17。
在所述第六圆柱形区段7-17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第三齿轮箱12的输出齿轮12-1具有输出齿轮通孔12-4,在所述第三齿轮箱12的输出齿轮12-1的所述输出齿轮通孔12-4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六圆柱形区段7-17花键配合在所述第三齿轮箱12的输出齿轮12-1的所述输出齿轮通孔12-4中。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在所述驱动主轴7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六圆柱形区段7-17设置有第二环形凹部7-18。
在所述驱动主轴7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二环形凹部7-18依次设置有第七圆柱形区段7-19和第八圆柱形区段7-20。
所述第三齿轮箱12的输出齿轮12-1配合在所述第七圆柱形区段7-19上并且抵靠着形成于所述第七圆柱形区段7-19和所述第八圆柱形区段7-20之间的台阶部7-21。
在所述第八圆柱形区段7-20的外部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封闭部件20。
所述第二封闭部件20通过紧固件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三齿轮箱12的壳体12-2的第二侧12-5。
所述输出齿轮12-1在其沿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轴线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受到所述驱动主轴7的支撑(例如其中一个端部由所述第七圆柱形区段7-19支撑,而另一个端部由所述第四间隔件7-16的台阶部7-16-1支撑),从而使得设置在所述第六圆柱形区段7-17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不会承受径向压力,而仅仅承受驱动扭矩。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在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二轴向端部7-22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第二齿轮箱11的输出齿轮11-1具有输出齿轮通孔11-2,在所述输出齿轮通孔11-2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二轴向端部7-22配合在所述第二齿轮箱11的输出齿轮11-1的所述输出齿轮通孔11-2中,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二轴向端部7-22的花键结构与所述输出齿轮通孔11-2的花键结构配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从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二轴向端部7-22向外延伸出第二轴向突出部7-23。
第二轴向端部端盖7-24通过紧固件固定地配合在所述第二轴向突出部7-23上并且所述第二轴向端部端盖7-24抵靠着所述第二齿轮箱11的输出齿轮11-1。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在所述驱动主轴7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二轴向端部7-22设置有第三环形凹部7-25。
在所述驱动主轴7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三环形凹部7-25设置有第九圆柱形区段7-26。
在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7-26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套环7-27,所述第三套环7-27位于所述第二齿轮箱11的输出齿轮11-1的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7-26的外圆周表面之间。
第二双列滚子轴承21设置在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7-26上。
在所述第二双列滚子轴承21的内环21-1和所述第二齿轮箱11的输出齿轮11-1的延伸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五间隔件7-28。
所述第二齿轮箱11的输出齿轮11-1的延伸部分通过所述第五间隔件7-28抵靠着所述第二双列滚子轴承21的内环21-1。
所述输出齿轮11-1在其沿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轴线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受到所述驱动主轴7的支撑(例如其中一个端部由所述第三套环7-27支撑,而另一个端部由设置在所述驱动主轴7上的所述第二轴向端部端盖7-24支撑),从而使得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二轴向端部7-22的花键结构不会承受径向压力,而仅仅承受驱动扭矩。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在所述驱动主轴7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九圆柱形区段7-26设置有第十圆柱形区段7-29。
第二梯级链轮组件22配合在所述第十圆柱形区段7-29上。
所述第二梯级链轮组件22包括梯级法兰22-1和梯级链轮22-2,其中所述梯级链轮22-2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梯级法兰22-1上并且与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15配合。
所述梯级法兰22-1具有梯级法兰通孔22-3。
所述梯级法兰22-1通过设置在所述梯级法兰通孔22-3的内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与设置在所述第十圆柱形区段7-29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配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在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7-26的外圆周表面上还设置有第四套环7-30,所述第四套环7-30位于所述梯级法兰22-1和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7-26的外圆周表面之间。
在所述第二双列滚子轴承21的内环21-1和所述第二梯级链轮组件22的梯级法兰22-1之间设置有第六间隔件7-31。
所述第二双列滚子轴承21的内环21-1通过所述第六间隔件7-31抵靠着所述第二梯级链轮组件22的梯级法兰22-1并且抵靠着第四套环7-30。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在所述驱动主轴7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第十圆柱形区段7-29设置有第十一圆柱形区段7-32。
在所述第十一圆柱形区段7-32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呈环形的第七间隔件7-33。
在所述第七间隔件7-33的两个轴向端部的外圆周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单列滚动轴承16。
在两个所述单列滚动轴承16的外环16-1上设置有第二转向板安装部23。
在所述第二转向板安装部23上通过凸凹配合安装有第二转向板24,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15的另一个梯级转轮(未示出)滚动配合在所述第二转向板24上。
所述第二梯级链轮组件22的所述梯级法兰22-1抵靠着其中一个单列滚动轴承16的内环16-2并且抵靠所述第七间隔件7-33。
所述梯级法兰22-1在其沿着所述驱动主轴7的轴线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受到所述驱动主轴7的支撑(例如其中一个端部由第四套环7-30支撑,而另一个端部由所述第十圆柱形区段7-29的一部分的外圆周表面支撑),从而使得设置在所述第十圆柱形区段7-29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不会承受径向压力,而仅仅承受驱动扭矩。
如图7所示,第二挡块7-34通过紧固件连接到所述第二转向板安装部23并且沿着所述第十一圆柱形区段7-32的径向方向延伸至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16的滚动体,从而在轴向方向上挡住所述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16的外环16-1。
在所述第二转向板安装部2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凸台23-1。
在所述第七间隔件7-33上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二安装部凸台23-1的间隔件凸台7-33-1。
两个单列滚动轴承16的外环16-1分别抵靠着所述第二安装部凸23-1台的两个轴向端部。
两个单列滚动轴承16的内环16-2分别抵靠着所述间隔件凸台7-33-1的两个轴向端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所述第七间隔件7-33抵靠着形成于所述第十一圆柱形区段7-32和所述第八圆柱形区段7-20之间的台阶部7-35。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9至图10所示,所述第三齿轮箱12包括设置在其壳体中的输出齿轮12-1、第一输入齿轮12-6、扶手带主轴齿轮12-7和第二输入齿轮12-8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5通过其诸如行星轮系(未示出)的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输入齿轮12-6。
所述第六驱动电机6通过其诸如行星轮系(未示出)的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输入齿轮12-8。
所述第一输入齿轮12-6同时配合所述输出齿轮12-1和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12-7。
所述第二输入齿轮12-8配合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12-7。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5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输入齿轮12-1传递到所述驱动主轴7并且通过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12-7传递到所述扶手带主轴8。
所述第六驱动电机6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12-7传递到所述扶手带主轴8。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11所示,在所述扶手带主轴8的一部分8-1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12-7具有扶手带齿轮通孔12-7-1,在所述扶手带齿轮通孔12-7-1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扶手带主轴8配合在所述扶手带齿轮通孔12-7-1中,所述扶手带齿轮通孔12-7-1的内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与所述扶手带主轴8的所述一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配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9所示,在所述扶手带主轴8的两个轴向端部上设置有扶手带组件9。
所述扶手带主轴8的转动带动所述扶手带组件9的运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如图11所示,在所述扶手带主轴8上还设置有第三封闭件25和第四封闭件26。
所述第三封闭件25和所述第四封闭件26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三齿轮箱12的壳体12-2的两侧。
还是如图11所示,在所述第三齿轮箱12的壳体12-2上设置有第三齿轮箱开孔12-9。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12-7的扶手带主轴齿轮轴向延伸部12-7-2设置在所述第三齿轮箱开孔12-9中并且从所述第三齿轮箱开孔12-9延伸出所述第三齿轮箱12的壳体12-2。
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轴向延伸部12-7-2在其沿着所述扶手带主轴8的轴线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受到所述扶手带主轴8的支撑(例如其中一个端部由扶手带主轴8支撑,而另一个端部由设置在所述扶手带主轴8上的扶手带主轴套环支撑),从而使得所述扶手带主轴8的所述一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不会承受径向压力,而仅仅承受驱动扭矩。
在所述第三齿轮箱开孔12-9中设置有径向间隔件27。所述径向间隔件27在所述第三齿轮箱开孔12-9的径向方向上位于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轴向延伸部12-7-2和所述第三齿轮箱开孔12-9的内圆周表面之间。
所述径向间隔件27在其一侧抵靠着形成在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轴向延伸部12-7-2上的台阶部。所述第三封闭件25和所述第四封闭件26通过一挡块抵靠着所述径向间隔件27的另一侧。
前述公开内容提供了说明和描述,但并不旨在穷举或将实施方式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可以根据以上公开内容进行修改和变化,或者可以从实施方式的实践中获得修改和变化。
即使在权利要求中叙述和/或在说明书中公开了特征的特定组合,但这些组合并不旨在限制各种实施方式的公开。实际上,许多这些特征可以以权利要求中未具体叙述和/或说明书中未具体公开的方式组合。尽管下面列出的每个从属权利要求可能仅直接依赖于一个权利要求,但各种实施方式的公开包括与权利要求集中的每个其他权利要求相结合的每个从属权利要求。

Claims (25)

1.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驱动主轴和扶手带主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一齿轮箱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四驱动电机与第二齿轮箱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箱传递到所述驱动主轴,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四驱动电机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箱传递到所述驱动主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五驱动电机和至少一个第六驱动电机;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六驱动电机与至少一个第三齿轮箱连接;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六驱动电机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第三齿轮箱传递到所述驱动主轴和所述扶手带主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驱动主轴和所述扶手带主轴之间;
所述扶手带主轴设置在所述第五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六驱动电机之间;
所述第三齿轮箱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箱和所述第二齿轮箱之间并且所述第三齿轮箱设置成相较于所述第二齿轮箱更靠近所述第一齿轮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平行于所述扶手带主轴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五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六驱动电机均位于设置在所述扶手带主轴的两个轴向端部上的扶手带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齿轮箱包括设置在其壳体中的输出齿轮、第一输入齿轮、扶手带主轴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输入齿轮;
所述第六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输入齿轮;
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同时配合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
所述第二输入齿轮配合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输入齿轮传递到所述驱动主轴并且通过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传递到所述扶手带主轴;
所述第六驱动电机的驱动扭矩通过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传递到所述扶手带主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扶手带主轴的一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扶手带主轴齿轮具有扶手带齿轮通孔,在所述扶手带齿轮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扶手带主轴配合在所述扶手带齿轮通孔中,所述扶手带齿轮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与所述扶手带主轴的所述一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扶手带主轴的两个轴向端部上设置有扶手带组件;
所述扶手带主轴的转动带动所述扶手带组件的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扶手带主轴上还设置有第三封闭件和第四封闭件;
所述第三封闭件和所述第四封闭件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三齿轮箱的壳体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一轴向端部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出齿轮具有输出齿轮通孔,在所述输出齿轮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一轴向端部配合在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所述输出齿轮通孔中,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一轴向端部的花键结构与所述输出齿轮通孔的花键结构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一轴向端部向外延伸出第一轴向突出部;
第一轴向端部端盖通过紧固件固定地配合在所述第一轴向突出部上并且所述第一轴向端部端盖抵靠着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出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一轴向端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凹部;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一环形凹部设置有第一圆柱形区段;
在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之间;
第一双列滚子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上;
在所述第一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和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延伸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件;
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延伸部分通过所述第一间隔件抵靠着所述第一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一圆柱形区段设置有第二圆柱形区段;
第一梯级链轮组件配合在所述第二圆柱形区段上;
所述第一梯级链轮组件包括梯级法兰和梯级链轮,其中所述梯级链轮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梯级法兰上并且与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配合;
所述梯级法兰具有梯级法兰通孔;
所述梯级法兰通过设置在所述梯级法兰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位于所述梯级法兰和所述第一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之间;
在所述第一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和所述梯级法兰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隔件;
所述第一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通过所述第二间隔件抵靠着所述梯级法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二圆柱形区段设置有第三圆柱形区段;
在所述第三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呈环形的第三间隔件;
在所述第三间隔件的两个轴向端部的外圆周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单列滚动轴承;
在两个所述单列滚动轴承的外环上设置有第一转向板安装部;
在所述第一转向板安装部上通过凸凹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板,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的其中一个梯级转轮滚动配合在所述第一转向板上;
所述梯级法兰抵靠着其中一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内环并且抵靠所述第三间隔件;
第一挡块通过紧固件连接到所述第一转向板安装部并且沿着所述第三圆柱形区段的径向方向延伸至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从而在轴向方向上挡住所述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外环;
在所述第一转向板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凸台;
在所述第三间隔件上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一安装部凸台的间隔件凸台;
两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外环分别抵靠着所述第一安装部凸台的两个轴向端部;
两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内环分别抵靠着所述间隔件凸台的两个轴向端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三圆柱形区段依次设置有第四圆柱形区段和第五圆柱形区段;
在所述第四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呈环形的第四间隔件;
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第一轴向端部配合在所述第三圆柱形区段上;
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第二轴向端部配合在所述第五圆柱形区段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内环和所述第三间隔件抵靠在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第一轴向端部上;
所述第三齿轮箱的输出齿轮抵靠着设置在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第二轴向端部上的台阶部;
在所述第四间隔件的外部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封闭部件;
所述第一封闭部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三齿轮箱的壳体的第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五圆柱形区段设置有第六圆柱形区段;
在所述第六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第三齿轮箱的输出齿轮具有输出齿轮通孔,在所述第三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所述输出齿轮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驱动主轴的第六圆柱形区段花键配合在所述第三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所述输出齿轮通孔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六圆柱形区段设置有第二环形凹部;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二环形凹部依次设置有第七圆柱形区段和第八圆柱形区段;
所述第三齿轮箱的输出齿轮配合在所述第七圆柱形区段上并且抵靠着形成于所述第七圆柱形区段和所述第八圆柱形区段之间的台阶部;
在所述第八圆柱形区段的外部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封闭部件;
所述第二封闭部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三齿轮箱的壳体的第二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二轴向端部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齿轮具有输出齿轮通孔,在所述输出齿轮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二轴向端部配合在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所述输出齿轮通孔中,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二轴向端部的花键结构与所述输出齿轮通孔的花键结构配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二轴向端部向外延伸出第二轴向突出部;
第二轴向端部端盖通过紧固件固定地配合在所述第二轴向突出部上并且所述第二轴向端部端盖抵靠着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齿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二轴向端部设置有第三环形凹部;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三环形凹部设置有第九圆柱形区段;
在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套环,所述第三套环位于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之间;
第二双列滚子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上;
在所述第二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和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延伸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五间隔件;
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的延伸部分通过所述第五间隔件抵靠着所述第二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九圆柱形区段设置有第十圆柱形区段;
第二梯级链轮组件配合在所述第十圆柱形区段上;
所述第二梯级链轮组件包括梯级法兰和梯级链轮,其中所述梯级链轮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梯级法兰上并且与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配合;
所述梯级法兰具有梯级法兰通孔;
所述梯级法兰通过设置在所述梯级法兰通孔的内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与设置在所述第十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花键结构配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还设置有第四套环,所述第四套环位于所述梯级法兰和所述第九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之间;
在所述第二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和所述第二梯级链轮组件的梯级法兰之间设置有第六间隔件;
所述第二双列滚子轴承的内环通过所述第六间隔件抵靠着所述第二梯级链轮组件的梯级法兰。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主轴上邻接着所述驱动主轴的第十圆柱形区段设置有第十一圆柱形区段;
在所述第十一圆柱形区段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呈环形的第七间隔件;
在所述第十一间隔件的两个轴向端部的外圆周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单列滚动轴承;
在两个所述单列滚动轴承的外环上设置有第二转向板安装部;
在所述第二转向板安装部上通过凸凹配合安装有第二转向板,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的另一个梯级转轮滚动配合在所述第二转向板上;
所述梯级法兰抵靠着其中一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内环并且抵靠所述第七间隔件;
第二挡块通过紧固件连接到所述第二转向板安装部并且沿着所述第十一圆柱形区段的径向方向延伸至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从而在轴向方向上挡住所述另一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外环;
在所述第二转向板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凸台;
在所述第七间隔件上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二安装部凸台的间隔件凸台;
两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外环分别抵靠着所述第二安装部凸台的两个轴向端部;
两个单列滚动轴承的内环分别抵靠着所述间隔件凸台的两个轴向端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七间隔件抵靠着形成于所述驱动主轴的第十一圆柱形区段和所述驱动主轴的第八圆柱形区段之间的台阶部。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一齿轮箱连接;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四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二齿轮箱连接;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和所述第六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至少一个第三齿轮箱连接。
CN202211101033.6A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 Pending CN1176996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1033.6A CN117699618A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
EP23195014.8A EP4335804A1 (en) 2022-09-09 2023-09-04 A driving device for an escala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1033.6A CN117699618A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99618A true CN117699618A (zh) 2024-03-15

Family

ID=87930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1033.6A Pending CN117699618A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4335804A1 (zh)
CN (1) CN11769961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21729C3 (de) * 1974-05-04 1984-04-12 O & K Orenstein & Koppel Ag, 1000 Berlin Antrieb für überlange Rolltreppen
US6155401A (en) * 1998-02-13 2000-12-05 Inventio Ag Drive for an escalator
JP3599584B2 (ja) * 1998-12-14 2004-12-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35804A1 (en) 202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5400B (zh) 噪声降低的电动制动执行器
JP4379747B2 (ja) 自動車のハイブリッド駆動系用の二重クラッチ伝達要素、伝達要素の取付け方法およびそのような要素を具備する自動車
WO2005080113A1 (ja) 電動式車輪駆動装置
CN104145132A (zh) 车轮驱动装置
JP2007170632A (ja) 回転軸の軸方向位置の変動に非干渉のクラッチ機構
KR101328541B1 (ko) 두 개의 백킹 플레이트들을 가지는 롤러, 스프래그 또는 래칫 원웨이 클러치
KR101701291B1 (ko) 전자식 파킹 브레이크 액추에이터 조립체
EP3898398A1 (en) A pedally propelled vehicle multi-speed gear system
JP2017138002A (ja) 変速装置とこれを含んで構成される車両用インホイール駆動システム及び変速装置の製作方法
CN219279219U (zh) 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
TWI598265B (zh) Bicycle motor reducer
CN117699618A (zh) 一种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
EP2937600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2016223578A (ja)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の取り付け構造
JP5946285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05231428A (ja) 電動式車輪駆動装置
JP2009150545A (ja) マニュアル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5425696B2 (ja)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を用いたエンジンスタータ機構
JP5179813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用のリミッタ付きダンパの取付け構造
JP6015462B2 (ja) 電動式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の組付方法
JP2015045398A (ja) 複列軸受
JP2020519825A (ja)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ユニットおよび当該デュアルクラッチユニットを備えた電動駆動装置
CN109958741B (zh) 轨道车辆用变速器以及轨道车辆
KR20170025426A (ko) 구동 휠 베어링의 씰링장치
US11162541B2 (en) Torqu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