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98881A - 倒置三轮车 - Google Patents

倒置三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98881A
CN117698881A CN202311860831.1A CN202311860831A CN117698881A CN 117698881 A CN117698881 A CN 117698881A CN 202311860831 A CN202311860831 A CN 202311860831A CN 117698881 A CN117698881 A CN 117698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mounting
arm
frame
inver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608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谦
曹志鹏
佗卫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186083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988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98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88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倒置三轮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倒置三轮车,前大灯、前挡泥板、安装架和偏摆锁定机构,其中,偏摆锁定机构包括偏摆机构、锁定机构和转向机构;所述前大灯安装在大灯安装支架上,所述前挡泥板通过前挡泥板支架固定,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倒置三轮车的车架上,所述偏摆机构控制转向机构,所述锁定机构控制锁定偏摆机构控制转向机构,通过所述转向机构带动两个所述转向节同步偏转,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倒置三轮车,解决现有的倒置三轮车前悬架在刹车时车辆容易摇摆,容易侧翻的缺陷、连接支架的悬臂端容易晃动,容易造成连接支架与车架的连接处的损坏的缺陷以及减少前挡泥板支架占据转向机构、偏摆机构安装空间的缺陷。

Description

倒置三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倒置三轮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倒置三轮车。
背景技术
倒置三轮车是一种独特的车辆设计,倒置三轮车一般前面两个轮,后面一个轮,两个前轮具有转向功能,而后轮具有驱动功能。在复杂地形环境下,倒置三轮车具有比二轮车更好的平稳性,特别是转弯时轮胎抓地力强于二轮车驾驶者可以轻松掌握平衡。倒置三轮车利用前悬架连接前轮与车架,传递作用在前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
目前倒置三轮车现有的前悬架为两个前轮提供了独立的缓冲能力,使得前轮获得更好的偏摆和减震效果,同时也使得前轮具有较大的偏摆自由性,在刹车时车辆容易摇摆,如果地面不平坦或者弯道转向刹车会有侧翻的风险;
同时,连接支架多采用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5971626U)公开了一种倒置三轮车前灯支架装置,存在连接支架的悬臂端容易晃动,容易造成连接支架与车架的连接处的损坏的缺陷;
另外,由于倒三轮摩托车的前轮需要承担转向作用,前轮的挡泥板也需要跟随前轮转向,因此前挡泥板通常通过挡泥板支架固定在与前轮同步转向的转向节上,使得前挡泥板能够随着前轮同步转向运动,但现有的前挡泥板支架通常为直线型,即从与前轮同步转向的转向节向挡泥板直线延伸,并与挡泥板固定连接。挡泥板支架虽然能够倾斜避开前轮满足挡泥板支架的支撑需求,但前挡泥板支架挤占了倒三轮摩托车的两个前轮之间的转向机构、偏摆机构等构件的安装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倒置三轮车,解决现有的倒置三轮车前悬架在刹车时车辆容易摇摆,容易侧翻的缺陷、连接支架的悬臂端容易晃动,容易造成连接支架与车架的连接处的损坏的缺陷以及减少前挡泥板支架占据转向机构、偏摆机构安装空间的缺陷。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倒置三轮车,包括:包括:前大灯、前挡泥板、安装架、偏摆机构、锁定机构和转向机构;
所述前大灯安装在大灯安装支架上;所述大灯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安装耳,所述支架本体,一端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前侧,另一端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顶部跨过,并延伸至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后侧;所述支架本体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前侧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倒置三轮车车架前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架本体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后侧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倒置三轮车车架后侧连接第二连接部;所述安装耳,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安装耳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前侧,所述安装耳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倒置三轮车前大灯的第一安装孔;
所述前挡泥板通过前挡泥板支架固定;所述前挡泥板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倒三轮车前轮的转向节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自第一连接件靠近前轮的轮辐的一端朝向前轮的轮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弯折段与前轮的轮辐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弯折段横向延伸至前轮的轮辋外,所述第二弯折段与前轮的轮辋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弯折段沿着与前轮的轴向垂直的平面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弯折段沿着前轮的轴向向前轮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前轮的挡泥板连接。
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倒置三轮车的车架上;
所述偏摆机构,包括减震器、两个第一悬臂、两个第二悬臂和两个转向节,所述转向节的顶端和底端均枢接有转向连接件,所述转向节用于连接倒置三轮车的前轮,两个所述第一悬臂和两个第二悬臂均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悬臂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安装架的顶端枢接,两个所述第一悬臂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位于所述转向节的顶端的所述转向连接件枢接,两个所述第二悬臂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安装架的底端枢接,两个所述第二悬臂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位于所述转向节的底端的转向连接件枢接,两个所述第二悬臂上均固定安装有减震连接件,所述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减震连接件连接;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摆动片、锁钳本体、锁定挡片、锁定泵和固定组件,所述摆动片包括一体成型的制动片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固定安装在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悬臂上,所述制动片为弧形,所述制动片的弧心位于所述第一悬臂绕所述安装架摆动的中心处,所述锁钳本体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锁钳本体为倒置的U形,所述锁定挡片固定连接在所述锁钳本体内侧,所述锁定泵固定安装在锁钳本体上,所述锁定泵具有可朝向所述锁定挡片伸出的输出端,所述锁定挡片和所述锁定泵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摩擦片,通过所述锁定泵的输出端带动对应的所述摩擦片向另一个所述摩擦片靠近共同夹住所述制动片;
所述转向机构,通过所述转向机构带动两个所述转向节同步偏转。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一端相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由一根支撑杆弯折制成,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弯折为开口向下的拱形;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均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前侧,另一端均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后侧;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为拱形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耳;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对应的所述安装耳形成对所述第一支撑杆加强的加强筋;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对应的所述安装耳形成对所述第二支撑杆加强的加强筋;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后侧的部分通过一根加强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耳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转向灯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悬臂上具有定位凸起和第一安装孔,所述定位凸起为条形凸起;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和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卡接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连接片通过第一安装螺栓与第一悬臂连接,所述第一安装螺栓的螺纹段穿过第二安装孔后与第一安装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柱、摆臂、连接组件、连接关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摆臂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向柱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带动所述摆臂以转动点为中心摆动,所述转动点为所述摆臂与所述安装架的转动连接点;所述连接关节以所述摆臂为中心对称设有两根,所述连接关节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摆臂远离所述安装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关节与所述摆臂形成第一转动平面,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关节形成第二转动平面,所述第二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一转动平面垂直,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连接关节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臂;所述转向节转动连接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转向头,所述转向头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向头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形成第三转动平面,所述第三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二转动平面平行;所述转向轴的转动平面为第四转动平面,所述第四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一转动平面平行。
更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向摇臂和转向关节,所述转向摇臂一端与所述转向柱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摇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链与所述转向关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转向关节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链与所述摆臂远离所述安装架的一端连接;所述摆臂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转动套、第二转动套和固定叉;所述第一转动套通过连接轴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套连接在所述固定叉外侧,所述第二转动套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转向关节连接;所述固定叉内侧连接有第一转轴,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套和第二转动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叉和第二转动套连接。
继续限定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均为球头总成;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拐臂,所述拐臂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叉和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叉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套内,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连接套转动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调节轴和第二连接套;所述调节轴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套内,所述调节轴与所述第一连接套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轴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套内,所述调节轴与所述第二连接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远离所述调节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叉,所述第二连接叉内侧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转向头转动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轴上螺纹连接有止退螺母,通过所述止退螺母抵紧所述第二连接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轴上固定连接有六角头,所述六角头位于所述止退螺母和所述第一连接套之间。
综上所述,采用本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效果,在刹车、转向或者路面颠簸时,通过锁定机构限制第一悬臂的摆动速度,从而限制偏摆机构的偏摆,进而稳定车身,防止倒置三轮车侧翻。另外,在倒置三轮车驻车时,可以通过锁定机构限制第一悬臂摆动,从而限制偏摆机构的偏摆,进而避免倒置三轮车在驻车时朝向侧面倾倒。由于锁定机构对第一悬臂的摆动控制通过锁定泵带动一个摩擦片靠近另一个摩擦片来夹住制动片,使得制动片能够受到持续稳定的阻力,从而使得锁定机构能够稳定地限制第一悬臂的摆动,进而保证倒置三轮车在骑行中的稳定性,达到防止侧翻的效果;同时,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前灯支架装置牢固连接,避免连接支架的悬臂端容易晃动的缺陷;还可以解决前挡泥板支架挤占了倒三轮摩托车的两个前轮之间的转向机构、偏摆机构等构件的安装空间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大灯安装支架的前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大灯安装支架的后侧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大灯安装支架装配到倒置三轮车上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前挡泥板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前挡泥板支架装配至倒三轮车右前轮的转向节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前挡泥板支架装配至倒三轮车右前轮的转向节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偏摆锁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偏摆锁定机构中偏摆机构、锁定机构和安装架的立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后视图;
图10是偏摆锁定机构中的锁定机构和安装架的立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偏摆锁定机构中的锁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偏摆锁定机构中的锁钳本体和固定组件装配时的左视图;
图13是偏摆锁定机构中的锁钳本体和固定组件装配时的正视图;
图14是图1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5是偏摆锁定机构中的转向机构与安装架的立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16是偏摆锁定机构中的摆臂和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17是偏摆锁定机构中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装配的爆炸示意图;
图18是图16的爆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8所示,倒置三轮车,包括:前大灯、前挡泥板、安装架和偏摆锁定机构,其中,偏摆锁定机构包括偏摆机构、锁定机构和转向机构;
其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前大灯安装在大灯安装支架上;所述大灯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A1和安装耳A4,支架本体A1的左端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前侧。支架本体A1的右端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顶部跨过,并延伸至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后侧,倒置三轮车车架的顶部具体指的是倒置三轮车的操控把手的下方的倒置三轮车前面板A8覆盖的部分倒置三轮车车架的顶部;支架本体A1为开口朝下的拱形,该拱形的形状贴合倒置三轮车车身外壳的形状,以减少安装支架本体A1占据的空间。支架本体A1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前侧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倒置三轮车车架前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A2,支架本体A1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后侧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倒置三轮车车架后侧连接第二连接部A3。由于支架本体A1的中部跨过倒置三轮车车架的顶部,第一连接部A2与第二连接部A3分别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前后两侧连接,使得倒置三轮车在减速或者加速过程中,第一连接部A2与第二连接部A3能够分担支架本体A1前后晃动产生的冲击力,能够共同作用防止支架本体A1前后晃动,从而增强了支架本体A1的稳定性。安装耳A4固定连接在支架本体A1上,安装耳A4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前侧,安装耳A4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倒置三轮车前大灯A9的第一安装孔A5,前大灯通过第一安装孔A5与安装耳A4连接,方便倒置三轮车前大灯A9在夜晚照亮前方;支架本体A1包括左端相连接的第一支撑杆A101和第二支撑杆A102,第一支撑杆A101和第二支撑杆A102由一根支撑杆弯折制成,第一支撑杆A101与第二支撑杆A10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U形,第一支撑杆A101和第二支撑杆A102均弯折为开口向下的拱形,第一支撑杆A101与第二支撑杆A102的形状与倒置三轮车车身的外壳相贴合;第一支撑杆A101和第二支撑杆A102的左端均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前侧,右端均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后侧。第一支撑杆A101与第二支撑杆A102之间间隔设置,二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可容纳倒置三轮车前大灯A9。由于第一支撑杆A101和第二支撑杆A102由一根支撑杆弯折制成,减少了焊接点,使得支架本体A1整体性好,降低了加工难度。第一连接部A2设置在第一支撑杆A101与第二支撑杆A102连接的部分上,第二连接部A3设置在第一支撑杆A101和第二支撑杆A102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后侧,第一连接部A2为连接孔,方便与倒置三轮车的车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杆A101与第二支撑杆A102为拱形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耳A4;第一个安装耳A4的两端均与第一支撑杆A101内侧固定连接,第一个安装耳A4与第一支撑杆A101之间围合的区域为三角形,从而形成对第一支撑杆A101的加强筋;第二个安装耳A4的两端均与第二支撑杆A102内侧固定连接,第二个安装耳A4与第二支撑杆A102之间围合的区域为三角形,从而形成对第二支撑杆A102的加强筋,从而加强第一支撑杆A101的稳定性和第二支撑杆A102的稳定性;第一支撑杆A101与第二支撑杆A102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后侧的部分通过一根加强杆A7连接在一起,加强杆A7一端与第一支撑杆A1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A102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支撑杆A101与第二支撑杆A102之间固定更加稳定,增强支架本体A1的稳定性;安装耳A4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转向灯的第二安装孔A6,第二安装孔A6位于第一安装孔A5的上方。通过第二安装孔A6方便安装转向灯,并使得前大灯与转向灯之间结构紧凑。
如图4-图6所示,前挡泥板通过前挡泥板支架固定;所述前挡泥板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具有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件B1、第一弯折段B2、第二弯折段B3、第三弯折段B4、第四弯折段B5和第二连接件B6。第一连接件B1用于与倒三轮车前轮的转向节B7连接;第一弯折段B2自第一连接件B1靠近前轮的轮辐的一端朝向前轮的轮辋方向延伸,第一弯折段B2与前轮的轮辐间隙配合。第二弯折段B3横向延伸至前轮的轮辋外,第二弯折段B3与前轮的轮辋的内侧间隙配合。第三弯折段B4沿着与前轮的轴向垂直的平面向远离第一连接件B1的方向延伸。第四弯折段B5沿着前轮的轴向向前轮的外侧延伸,第二连接件B6用于与前轮的挡泥板B14连接。第四弯折段B5位于挡泥板B14的内侧,第四弯折段B5为拱形,以便于与前轮的轮面和挡泥板B14的形状契合。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杆B8和第二支撑杆B9,第一支撑杆B8和第二支撑杆B9均具有第一连接件B1、第一弯折段B2、第二弯折段B3、第三弯折段B4、第四弯折段B5和第二连接件B6;第一支撑杆B8和第二支撑杆B9均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B1和第二连接件B6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第一支撑杆B8与第二支撑杆B9之间通过加强杆B10连接,加强杆B10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B8和第二支撑杆B9固定连接,加强杆B10与第一支撑杆B8和第二支撑杆B9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第一支撑杆B8连接的第一连接件B1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杆B11,第三支撑杆B11具有第一弯折段B2、第二弯折段B3、第三弯折段B4和第四弯折段B5,第三支撑杆B11的第四折弯段与第一支撑杆B8连接的第二连接件B6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B11与第二连接件B6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第一连接件B1为连接耳板,连接耳板上开设有通孔B13,通孔B13用于供与前轮的转向节B7连接的螺栓的螺纹段通过,通过螺栓将连接耳板固定在转向节B7上。与第一支撑杆B8对应的第一连接件B1间隔设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件B1将第一支撑杆B8和第三支撑杆B11的下端夹在中间,两个第一连接件B1均分别与第一支撑杆B8和第三支撑杆B11的下端焊接在一起,使得第一支撑杆B8和第三支撑杆B11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B1的连接更加稳定。第二连接件B6为连接柱,连接柱的中心处开设有螺纹孔B12,挡泥板B14通过螺栓与连接柱连接,第二连接件B6沿着挡泥板B14的宽度方向在第四弯折段B5上间隔设有两个。
工作原理:由于支架本体具有第一弯折段B2、第二弯折段B3、第三弯折段B4和第四弯折段B5,使得支架本体部分收纳在前轮的轮辋内侧,从而减少了支架本体占据的安装空间,增大了两个前轮之间的其他构件的安装空间。挡泥板B14通过第一支撑杆B8和第二支撑杆B9支撑,使得挡泥板B14与前轮的转向节B7连接更加稳固,第一支撑杆B8和第二支撑杆B9之间通过加强杆B10连接,进一步加强了第一支撑杆B8和的第二支撑杆B9之间的稳定性。通过第三支撑杆B11进一步加强第一支撑杆B8对应的第一连接件B1和第二连接件B6之间的稳定性,增强了对挡泥板B14的支撑能力。由于第四弯折段B5位于挡泥板B14内侧,使得第四弯折段B5对挡泥板B14产生更好的支撑作用,避免挡泥板B14与第二连接件B6的连接松动时挡泥板B14朝前轮的轮面靠近,降低安全风险。由于第二连接件B6为连接柱,并且连接柱开设有螺纹孔B12,挡泥板B14通过螺栓与连接柱连接,从而方便安装挡泥板B14。
如图7-图18所示,倒置三轮车还包括安装架1、偏摆机构2、锁定机构3和转向机构4。安装架1为板状,安装架1上开设有第一避让孔5、第二避让孔6和第三避让孔7,第一避让孔5靠近安装架1的上端,第二避让孔6靠近安装架1的下端,安装架1固定安装在倒置三轮车的车架上。
偏摆机构2包括减震器201、两个第一悬臂202、两个第二悬臂204和两个转向节205,转向节205的顶端和底端均枢接有转向连接件206,转向节205用于连接倒置三轮车的前轮。两个第一悬臂202和两个第二悬臂204均对称设置在安装架1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一悬臂202的第一端均与安装架1的上段枢接,两个第一悬臂202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位于转向节205的顶端的转向连接件206枢接。两个第二悬臂204的第一端均与安装架1的下段枢接,两个第二悬臂204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位于转向节205的底端的转向连接件206枢接。具体地,安装架1上开设的第一避让孔5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轴209,第二避让孔6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轴210。两个第一悬臂202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固定轴209转动连接,两个第二悬臂204的第一端均与第二固定轴210转动连接。两个第二悬臂204上均固定安装有减震连接件208,减震器20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减震连接件208连接,减震器201位于第三避让孔7内。减震器201与减震连接件208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减震器201为现有技术。锁定机构3包括摆动片301、锁钳本体303、锁定挡片304、锁定泵306和固定组件305。摆动片301包括一体成型的制动片3011和连接片3012,制动片3011与连接片3012的连接点位于连接片3012的中部。连接片3012固定安装在位于左侧的第一悬臂202上,制动片3011为弧形,制动片3011的弧心位于第一悬臂202绕安装架1摆动的中心处,以便于第一悬臂202和制动片3011绕同一个中心摆动,锁钳本体303通过固定组件305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上。锁钳本体303为倒置的U形,锁定挡片304固定连接在锁钳本体303内侧。锁定泵306固定安装在锁钳本体303上,锁定泵306具有可朝向锁定挡片304伸出的输出端。锁定挡片304和锁定泵306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摩擦片307,通过锁定泵306的输出端带动对应的摩擦片307向另一个摩擦片307靠近共同夹住制动片3011。锁定泵306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推杆或者液压推杆,以便于两个摩擦片307能够对制动片3011输出稳定的夹紧作用力,从而便于控制摆动片301摆动,进而控制第一连接臂407的摆动。转向机构4,通过转向机构4带动两个转向节205同步偏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转向机构4带动两个转向节205同步偏转,从而带动两个前轮偏转,方便转弯。在刹车、转向或者路面颠簸时,通过锁定机构3限制第一悬臂202的摆动速度,从而限制偏摆机构2的偏摆,进而稳定车身,防止倒置三轮车侧翻。另外,在倒置三轮车驻车时,可以通过锁定机构3限制第一悬臂202摆动,从而限制偏摆机构2的偏摆,进而避免倒置三轮车在驻车时朝向侧面倾倒。由于锁定机构3对第一悬臂202的摆动控制通过锁定泵306带动一个摩擦片307靠近另一个摩擦片307来夹住制动片3011,使得制动片3011能够受到持续稳定的阻力,从而使得锁定机构3能够稳定地限制第一悬臂202的摆动,进而保证倒置三轮车在骑行中的稳定性,达到防止侧翻的效果。
为了便于将锁钳本体303安装到安装架1上,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固定组件305包括固定连接板3051、两块固定支撑板3052、两个第一固定螺栓3054、两个第二固定螺栓3055和两个第三固定螺栓3056。固定支撑板3052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固定支撑板3052一体成型有固定耳板3053,固定耳板3053上开设有供第一固定螺栓3054穿过的第一通孔。安装架1上开设有供第一固定螺栓3054穿过的第二通孔,两块固定耳板3053均通过一个第一固定螺栓3054固定在安装架1上,第一固定螺栓3054的螺纹段穿过第一通孔和对应的第二通孔,并与螺帽配合将固定耳板3053固定在安装架1上。固定连接板3051上开设有两个第二螺纹孔和两个第三通孔,第二固定螺栓3055的螺纹段穿过第三通孔后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锁钳本体303上开设有供第三固定螺栓3056通过的第四通孔,第三固定螺栓3056的螺纹段穿过第四通孔后与对应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锁钳本体303与固定连接板3051固定在一起。
为了增强第一悬臂202与连接片301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悬臂202上具有定位凸起203和第一安装孔,定位凸起203为条形凸起;连接片301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013和定位孔3014,定位凸起203卡接在定位孔3014内。优选的,第二安装孔3013间隔设有三个,依次位于连接片3012的左端部、中部和右端部,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3013对应设置有三个。连接片3012通过第一安装螺栓302与第一悬臂202连接,第一安装螺栓302的螺纹段穿过第二安装孔3013后与第一安装孔螺纹连接。由于连接片3012与第一悬臂202通过三个第一安装螺栓302连接在一起,并且通过定位凸起203与定位孔3014配合,增强了连接片3012沿着第一悬臂202摆动方向抵抗变形的能力,从而增强了第一悬臂202与连接片301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转向机构4包括:转向柱401、摆臂402、连接组件403、连接关节404、第一连接臂407和第二连接臂408。摆臂402的后端与安装架1转动连接,转向柱401通过连接组件403带动摆臂402以转动点为中心摆动,转动点为摆臂402与安装架1的转动连接点。连接关节404以摆臂402为中心对称设有两根,两根连接关节404左右对称设置。连接关节40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部405和第二转动部406,第一转动部405与摆臂402的前端转动连接,连接关节404与摆臂402形成第一转动平面,第一转动平面为竖直平面。第二转动部406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臂407,第一连接臂407与对应的连接关节404形成第二转动平面,第二转动平面与第一转动平面垂直。第一连接臂407远离连接关节40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臂408。转向节205转动连接有转向轴207,转向轴207的前端连接有转向头409,转向头409与转向节205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转向头409与第二连接臂408远离第一连接臂407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向头409与第二连接臂408形成第三转动平面,第三转动平面与第二转动平面平行;转向轴207的转动平面为第四转动平面,第四转动平面与第一转动平面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前轮转向时,转动转向柱401,转向柱401通过连接组件403带动摆臂402以转动点为中心摆动,摆臂402远离安装架1的一端带动连接关节404摆动;连接关节404摆动时牵拉第一连接臂407,第一连接臂407牵拉第二连接臂408,第二连接臂408牵拉转向头409,转向头409牵拉转向轴207,转向轴207牵拉连接件,使得连接件偏转,从而带动倒三轮摩托车的前轮偏转;由于连接关节404、第一连接臂407、第二连接臂408、转向节205均对称设有两组,使得倒三轮摩托车的两个前轮能够同步偏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连接组件403包括转向摇臂4031和转向关节4032,转向摇臂4031一端与转向柱401固定连接,转向摇臂403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链4033与转向关节4032的第一端连接;转向关节403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链4034与摆臂402远离安装架1的一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向摇臂4031通过第一铰链4033与转向关节4032连接,并且转向关节4032通过第二铰链4034与摆臂402连接,转动转向柱401时,转向摇臂4031牵动转向关节4032,转向关节4032牵动摆臂402,从而使得摆臂402摆动。由于转向摇臂4031与摆臂402之间增加了转向关节4032,使得转柱在车架上的安装位置可以做适当的调整,有利于转向柱401和摆臂402避让车架的内部结构,使得车架的构造可以更加灵活。为了转向柱401的安装位置能够在更多的方位上做调整,优选的,第一铰链4033和第二铰链4034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球头总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摆臂40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杆4021、第二连接杆4022、第一转动套4023、第二转动套4024和固定叉4025。第一转动套4023通过连接轴4026与安装架1转动连接,连接轴4026与安装架1连接,连接轴4026竖向设置;为了减少连接轴4026与第一转动套4023之间的磨损,优选的,第一转动套4023内安装有第一轴承4028,连接轴4026安装在第一轴承4028内。第二转动套4024连接在固定叉4025外侧,第二转动套4024位于固定叉4025上侧中部。第二转动套4024通过第二铰链4034与转向关节4032连接;固定叉4025内侧连接有第一转轴4027,通过第一转轴4027与第一转动部405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40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套4023和第二转动套4024连接,第二连接杆402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叉4025和第二转动套4024连接;第一连接杆4021和第二连接杆4022的前端相互靠近,第一连接杆4021和第二连接杆4022的后端相互远离,从而对第二转动套4024和固定叉4025形成支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摆臂402由第一连接杆4021、第二连接杆4022、第一转动套4023、第二转动套4024和固定叉4025一体成型制成,使得摆臂402的强度高、结构稳定。连接关节404均连接在固定叉4025内侧,有利于防止连接关节404与摆臂402脱离,增强连接关节404和摆臂40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连接臂407包括拐臂4071,拐臂4071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叉4072和第一连接套4073;拐臂4071可以为弧形、L形或者其他形状,需要使得第一连接臂407的两端能够与对应端的转向关节4032和第二连接臂408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第一连接叉4072通过第二转轴4076与第二转动部406转动连接。为了减少磨损,优选的,在第一转动部405和第二转动部406内侧均安装有第二轴承410,第一转动部405通过对应的第二轴承410与第一转轴4027连接,第二转动部406通过对应的第二轴承410与第二转轴4076连接。第二连接臂408一端穿设在第一连接套4073内,第二连接臂408与第一连接套4073转动连接;为了减小磨损,优选的,在第一连接套4073内安装有第三轴承4074,第一连接套4073通过第三轴承4074与第二连接臂408连接;为了增强连接的稳定性,第一连接套4073内可以间隔安装多个第三轴承4074,相邻的两个第三轴承4074之间通过间隔套4075间隔定位。由于第二转动部406通过第二转轴4076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叉4072的内侧,使得连接关节404不易与第一连接叉4072脱离,从而增强了连接关节404和第一连接臂407之间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二连接臂408包括调节轴4081和第二连接套4082;调节轴4081一端穿设在第一连接套4073内,调节轴4081与第一连接套4073转动连接,具体地,调节轴4081一端安装在第三轴承4074内,通过第三轴承4074与第一连接套4073转动连接;调节轴4081的另一端穿设在第二连接套4082内,调节轴4081与第二连接套4082螺纹连接;第二连接套4082远离调节轴408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叉4083,第二连接叉4083内侧安装有第三转轴4084,第三转轴4084与转向头409转动连接。为了防止调节轴4081与第二连接套4082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导致调节轴4081脱离第二连接套4082的情况发生。优选的,调节轴4081上螺纹连接有止退螺母4085,通过止退螺母4085抵紧第二连接套408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连接套4082和调节轴4081之间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调节轴4081,可以调节第二连接臂408的长度,从而补偿零件加工误差、装配误差和调整前束。第一连接套4073和调节轴4081转动连接可以方便转动轴,同时能够使得在转向时前轮与第一连接臂407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使得前轮转向时更加灵活,防止卡死。
为了调节第二连接臂408的长度时,方便拧动调节轴4081,优选的,调节轴4081上固定连接有六角头4086,六角头4086位于止退螺母4085和第一连接套4073之间。调节第二连接臂408的长度时,通过扳手等工具拧动六角头4086,从而拧动调节轴4081,给扳手工具提供了稳定的着力点,方便调节第二连接臂408的长度。

Claims (9)

1.倒置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大灯、前挡泥板、安装架和偏摆锁定机构,其中,偏摆锁定机构包括偏摆机构、锁定机构和转向机构;
所述前大灯安装在大灯安装支架上;所述大灯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安装耳,所述支架本体,一端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前侧,另一端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顶部跨过,并延伸至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后侧;所述支架本体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前侧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倒置三轮车车架前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架本体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后侧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倒置三轮车车架后侧连接第二连接部;所述安装耳,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安装耳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前侧,所述安装耳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倒置三轮车前大灯的第一安装孔;
所述前挡泥板通过前挡泥板支架固定;所述前挡泥板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倒三轮车前轮的转向节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自第一连接件靠近前轮的轮辐的一端朝向前轮的轮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弯折段与前轮的轮辐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弯折段横向延伸至前轮的轮辋外,所述第二弯折段与前轮的轮辋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弯折段沿着与前轮的轴向垂直的平面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弯折段沿着前轮的轴向向前轮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前轮的挡泥板连接。
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倒置三轮车的车架上;
所述偏摆机构,包括减震器、两个第一悬臂、两个第二悬臂和两个转向节,所述转向节的顶端和底端均枢接有转向连接件,所述转向节用于连接倒置三轮车的前轮,两个所述第一悬臂和两个第二悬臂均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悬臂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安装架的顶端枢接,两个所述第一悬臂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位于所述转向节的顶端的所述转向连接件枢接,两个所述第二悬臂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安装架的底端枢接,两个所述第二悬臂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位于所述转向节的底端的转向连接件枢接,两个所述第二悬臂上均固定安装有减震连接件,所述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减震连接件连接;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摆动片、锁钳本体、锁定挡片、锁定泵和固定组件,所述摆动片包括一体成型的制动片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固定安装在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悬臂上,所述制动片为弧形,所述制动片的弧心位于所述第一悬臂绕所述安装架摆动的中心处,所述锁钳本体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锁钳本体为倒置的U形,所述锁定挡片固定连接在所述锁钳本体内侧,所述锁定泵固定安装在锁钳本体上,所述锁定泵具有可朝向所述锁定挡片伸出的输出端,所述锁定挡片和所述锁定泵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摩擦片,通过所述锁定泵的输出端带动对应的所述摩擦片向另一个所述摩擦片靠近共同夹住所述制动片;
所述转向机构,通过所述转向机构带动两个所述转向节同步偏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倒置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一端相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由一根支撑杆弯折制成,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弯折为开口向下的拱形;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均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前侧,另一端均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后侧;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为拱形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耳;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对应的所述安装耳形成对所述第一支撑杆加强的加强筋;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对应的所述安装耳形成对所述第二支撑杆加强的加强筋;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后侧的部分通过一根加强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耳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转向灯的第二安装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倒置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上具有定位凸起和第一安装孔,所述定位凸起为条形凸起;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和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卡接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连接片通过第一安装螺栓与第一悬臂连接,所述第一安装螺栓的螺纹段穿过第二安装孔后与第一安装孔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倒置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柱、摆臂、连接组件、连接关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摆臂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向柱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带动所述摆臂以转动点为中心摆动,所述转动点为所述摆臂与所述安装架的转动连接点;所述连接关节以所述摆臂为中心对称设有两根,所述连接关节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摆臂远离所述安装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关节与所述摆臂形成第一转动平面,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关节形成第二转动平面,所述第二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一转动平面垂直,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连接关节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臂;所述转向节转动连接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转向头,所述转向头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向头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形成第三转动平面,所述第三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二转动平面平行;所述转向轴的转动平面为第四转动平面,所述第四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一转动平面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倒置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向摇臂和转向关节,所述转向摇臂一端与所述转向柱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摇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链与所述转向关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转向关节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链与所述摆臂远离所述安装架的一端连接;所述摆臂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转动套、第二转动套和固定叉;所述第一转动套通过连接轴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套连接在所述固定叉外侧,所述第二转动套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转向关节连接;所述固定叉内侧连接有第一转轴,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套和第二转动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叉和第二转动套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倒置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均为球头总成;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拐臂,所述拐臂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叉和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叉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套内,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连接套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倒置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调节轴和第二连接套;所述调节轴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套内,所述调节轴与所述第一连接套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轴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套内,所述调节轴与所述第二连接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远离所述调节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叉,所述第二连接叉内侧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转向头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倒置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轴上螺纹连接有止退螺母,通过所述止退螺母抵紧所述第二连接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倒置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轴上固定连接有六角头,所述六角头位于所述止退螺母和所述第一连接套之间。
CN202311860831.1A 2023-12-31 2023-12-31 倒置三轮车 Pending CN1176988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0831.1A CN117698881A (zh) 2023-12-31 2023-12-31 倒置三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0831.1A CN117698881A (zh) 2023-12-31 2023-12-31 倒置三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98881A true CN117698881A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51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60831.1A Pending CN117698881A (zh) 2023-12-31 2023-12-31 倒置三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988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21682B1 (ko) 조타륜용 독립현가식 서스펜션
EP3007918B1 (en) Leaning vehicle
US6357775B1 (en) Bottom link type front wheel suspension for motorcycle
US5332246A (en) Single sided 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with vertical wheel mounting means
JP401176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ボトムリンク式前輪懸架装置
JP2007191142A (ja) 鋳造アペックス調整可能vタイプトルクロッド
JP7163857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ユニット結合構造
US4570969A (en) Torsion bar suspension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US4418938A (en) Vehicle strut suspension with camber adjustment
US6766876B2 (en)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in vehicle
US20100013187A1 (en) Bicycle Utility Bracket
CA2473104A1 (en) Control rod suspension with outboard shock
CN117698881A (zh) 倒置三轮车
CN214492448U (zh) 全地形车
CN117944797A (zh) 倒置三轮车前轮偏摆锁定总成
CN210284486U (zh) 一种代步车用摇摆装置及代步车
EP0488375B1 (en) Motorcycle with front wheel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arrangement
CN110803243A (zh) 代步车用摇摆装置及代步车
JP2863595B2 (ja) 自動二輪車用前輪懸架装置のアッパアーム枢支部構造
KR100261421B1 (ko) 현가장치의 로어 아암 장착구조
CN220640765U (zh) 两轮车的固定装置
KR100589182B1 (ko) 더블 위시본 현가 장치의 캐스터 조정 기구
WO2018015942A1 (en) Vehicle wheel knuckle configuration
KR200237453Y1 (ko) 자동차의 위시본형 조향장치
JPS5930786Y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ゼツケンプレ−ト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