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93432A -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 Google Patents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93432A
CN117693432A CN202280048866.2A CN202280048866A CN117693432A CN 117693432 A CN117693432 A CN 117693432A CN 202280048866 A CN202280048866 A CN 202280048866A CN 117693432 A CN117693432 A CN 117693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tread
width
less
mai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88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山勲
石原大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693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34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3/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 B60C3/04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dimensions of the section, e.g. low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在本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中,轮胎的截面宽度SW和轮胎的外径OD满足预定关系,胎面的踏面仅具有一个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主槽,并且周向主槽被设置在以轮胎赤道面为边界的位于胎面宽度方向一侧的半部中,所述一侧是当轮胎安装在车辆上时的内侧。落高(或者接地关系或者胎面厚度关系)被设定为预定值。

Description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提高了燃油效率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截面宽度SW和轮胎外径OD之间具有限定关系的窄宽度、大直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 2011/135774 A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个人出行用车辆的开发正在进行,甚至在诸如上述的窄宽度、大直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中,也可以考虑使用特别地具有小截面宽度SW的轮胎。
然而,当轮胎的截面宽度SW小时,特别是由于外倾角的变化,接地形状可能会劣化。另外,近年来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增长的关注导致了对静音性能轮胎的更大需求。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轮胎的静音性能、同时抑制外倾角变化时接地形状劣化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将是有益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主要特征如下。
(1)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包括胎面,其中,
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小于165mm,
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率SW/OD为0.26以下,或者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和外径OD满足关系式OD≥-0.0187×SW2+9.15×SW-380,其中所述截面宽度SW和所述外径OD的单位为mm,
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在所述轮胎安装在轮辋上、填充规定内压并且无负载的基准状态下,当经过胎面表面在轮胎赤道面上的点并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为m1、经过接地端E并且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为m2、直线m1与直线m2之间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为落高LCR并且所述轮胎的胎面宽度为TW时,比率LCR/TW大于0.045,
所述胎面的踏面仅具有一个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主槽,并且
所述周向主槽被设置到所述轮胎的车辆安装内侧的半部,所述车辆安装内侧是所述轮胎的以轮胎赤道面作为边界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在此,“接地端”是指当轮胎安装在轮辋上、填充规定内压并承受最大负载时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两端。
另外,“胎面宽度”是指在轮胎安装在轮辋上、填充规定内压并且无负载时的基准状态下,轮胎的接地端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距离。
另外,“胎面的踏面”是指当轮胎安装在轮辋上、填充规定内压并承受最大负载时与路面接触的在轮胎周向的整周上延伸的面。
另外,“周向主槽”是指沿轮胎周向延伸并具有2mm以上的槽宽(开口宽度)的槽。
在此,“轮辋”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轮胎的地区有效的产业标准中当前记载的或将要记载的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所述产业标准在日本是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JATMA)的JATMA年鉴,在欧洲是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ERTRO)的标准手册,在美国是轮胎和轮辋协会(TRA)的年鉴。标准轮辋在ETRTO标准手册中是测量轮辋,在TRA年鉴中是设计轮辋。即,上述“车轮”的“轮辋”不仅包括当前尺寸,还包括将来可能包括在产业标准中的尺寸。将来记载的尺寸示例是在2013版ETRTO的“FUTURE DEVELOPMENTS”中记载的尺寸。然而,在上述产业标准中未记载的尺寸的情况下,是指具有与轮胎胎圈宽度对应的宽度的轮辋。
另外,“规定内压”是指与JATMA等的产业标准中记载的适用尺寸和帘布层等级的单个车轮的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空气压力(最大空气压力)。在上述产业标准中未记载的尺寸的情况下,“规定内压”是指与为安装有轮胎的各车辆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空气压力(最大空气压力)。
另外,“最大负载”是指与上述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负载。
(2)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包括胎面,其中,
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小于165mm,
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率SW/OD为0.26以下,或者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和外径OD满足关系式OD≥-0.0187×SW2+9.15×SW-380,其中所述截面宽度SW和所述外径OD的单位为mm,
轮胎赤道面上的接地长度大于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离开两个接地端的距离为接地宽度的20%的位置处的接地长度的平均值,
所述胎面的踏面仅具有一个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主槽,并且
所述周向主槽被设置到所述轮胎的车辆安装内侧的半部,所述车辆安装内侧是所述轮胎的以轮胎赤道面作为边界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在此,“接地长度”是指当轮胎安装在轮辋上、填充规定内压并且加载有最大负载时,接地面的轮胎周向长度,并且“接地宽度”是指当轮胎安装在轮辋上、填充规定内压并加载有最大负载时,接地面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
当周向主槽位于要测量接地长度的位置时,好像不存在该周向主槽一样沿着假想线测量接地长度。
(3)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包括胎面,其中,
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小于165mm,
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率SW/OD为0.26以下,或者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和外径OD满足关系式OD≥-0.0187×SW2+9.15×SW-380,其中所述截面宽度SW和所述外径OD的单位为mm,
所述胎面在轮胎赤道面上的厚度大于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离开两个接地端的距离为接地宽度的20%的位置处的所述胎面的厚度的平均值,
所述胎面的踏面仅具有一个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主槽,并且
所述周向主槽被设置到所述轮胎的车辆安装内侧的半部,所述车辆安装内侧是所述轮胎的以轮胎赤道面作为边界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在此,“厚度”是指在配置在胎体的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加强层中,从轮胎径向最外侧加强层到胎面表面的厚度,并且在基准状态下沿相对于胎面表面的法线方向测量。另外,当要测量的厚度的位置包括周向主槽时,好像不存在该周向主槽一样沿着假想线测量厚度。
在下文中,“胎面端”意味着上述接地端。另外,孔状刀槽的“直径”意味着平面图中的最大直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所述轮胎能够改善轮胎的静音性能,同时抑制外倾角变化时接地形状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图示轮胎的截面宽度SW和外径OD的示意图。
[图2]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
[图3]图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图4]图4是用于说明接地形状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5]图5是用于说明矩形率的示意图。
[图6]图6是图示胎面花纹的另一示例的展开图。
[图7]图7是图示胎面花纹的另一示例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例示说明。
图1是图示轮胎的截面宽度SW和外径OD的示意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在下文中也简称为“轮胎”)具有小于165(mm)的截面宽度SW,并且轮胎的截面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率SW/OD为0.26以下,形成窄宽度、大直径的形状。通过使轮胎的截面宽度SW相对于轮胎的外径OD窄,可以减小空气阻力,并且通过使轮胎的外径OD相对于轮胎的截面宽度SW大,可以抑制轮胎的接地面附近的胎面橡胶的变形,并且可以减小滚动阻力。因此,可以提高轮胎的燃油效率。比率SW/OD优选地为0.25以下,并且更优选地为0.24以下。
上述比率优选地在轮胎内压为200kPa以上时满足,更优选地在轮胎内压为220kPa以上时满足,进一步优选地在轮胎内压为280kPa以上时满足。这允许减小滚动阻力。另一方面,上述比率优选地在轮胎内压为350kPa以下时满足。这允许改善乘坐舒适性。
在此,轮胎的截面宽度SW优选地为105mm至145mm,并且更优选地为115mm至135mm。
另外,当轮胎的截面宽度SW与外径OD满足上述比率时,轮胎的扁平率优选地为45至70,并且更优选地为45至65。
所述轮胎不特别地限于特定尺寸。示例轮胎尺寸包括105/50R16、115/50R17、125/55R20、125/60R18、125/65R19、135/45R21、135/55R20、135/60R17、135/60R18、135/60R19、135/65R19、145/45R21、145/55R20、145/60R16、145/60R17、145/60R18、145/60R19、145/65R19、155/45R18、155/45R21、155/55R18、155/55R19、155/55R21、155/60R17、155/65R18、155/70R17和155/70R19。
可替代地,轮胎的截面宽度SW小于165mm,并且轮胎的截面宽度SW(mm)与外径OD(mm)满足以下关系式:
OD(mm)≥-0.0187×SW(mm)2+9.15×SW(mm)-380
即,轮胎具有窄宽度和大直径的形状。
满足上述关系式减小空气阻力并且减小滚动阻力,从而提高轮胎的燃油效率。
根据第三方面,轮胎的截面宽度SW和外径OD除了满足上述关系式以外,还使得比率SW/OD优选地为0.26以下,更优选地为0.25以下,进一步优选地为0.24以下。这允许进一步提高轮胎的燃油效率。
优选地在轮胎内压为200kPa以上时、更优选地在轮胎内压为220kPa以上时、进一步优选地在轮胎内压为280kPa以上时满足所述关系式和/或比率。这允许减小滚动阻力。另一方面,当轮胎内压为350kPa以下时优选地满足所述关系式和/或比率。这允许改善乘坐舒适性。
在此,轮胎的截面宽度SW优选地为105mm至145mm,并且更优选地为115mm至135mm。
另外,当轮胎的截面宽度SW和外径OD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轮胎的扁平率优选地为45至70,并且更优选地为45至65。
所述轮胎不特别地限于特定尺寸。示例轮胎尺寸包括105/50R16、115/50R17、125/55R20、125/60R18、125/65R19、135/45R21、135/55R20、135/60R17、135/60R18、135/60R19、135/65R19、145/45R21、145/55R20、145/60R16、145/60R17、145/60R18、145/60R19、145/65R19、155/45R18、155/45R21、155/55R18、155/55R19、155/55R21、155/60R17、155/65R18、155/70R17和155/70R19。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是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该轮胎特别适合用作安装在个人出行用车辆上。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图2图示了轮胎安装在轮辋上、填充规定内压并且无负载的基准状态下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如图2所示,轮胎1包括胎体3,胎体3由在一对胎圈部2之间环形地延伸的放射状配置的帘线的帘布层构成。另外,轮胎1从胎体3的轮胎径向外侧依次包括带束部4和胎面5,带束部4在图示示例中由两个带束层4a、4b构成。
在本示例中,在一对胎圈部2中的每一者中均埋设有胎圈芯2a。根据本公开,胎圈芯2a的截面形状和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具有通常用在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中的结构。根据本公开,胎圈芯2a可以分割为多个小胎圈芯。可替代地,根据本公开,结构不需要包括胎圈芯2a。
图示示例中的轮胎1包括胎圈填胶2b,胎圈填胶2b在截面中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布置在胎圈芯2a的轮胎径向外侧。胎圈填胶2b的截面形状不限于本示例,并且胎圈填胶2b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替代地,可以通过不包括胎圈填胶2b来使轮胎轻量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轮胎1可以具有包括轮辋防护件的结构。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胎圈部2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加强或其它目的的诸如橡胶层、帘线层等的附加构件。这种附加构件可以设置在相对于胎体3和胎圈填胶2b的各种位置。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胎体3由单个胎体帘布层构成。然而,根据本公开,胎体帘布层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是两个以上。另外,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胎体3包括跨设在一对胎圈部2之间的环形地延伸的胎体本体部3a以及从胎体本体部3a围绕胎圈芯2a折返的折返部3b。然而,根据本公开,胎体折返部3b可以包裹在胎圈芯2a周围,或者可以夹在分割的多个小胎圈芯之间。根据图示示例,胎体折返部3b的端部3c定位在胎圈填胶2b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内侧。这允许轮胎轻量化,同时维持胎侧部的刚性。然而,根据本公开,胎体折返部3b的端部3c可以定位在胎圈填胶2b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内侧,或者定位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外侧。可替代地,胎体折返部3b的端部3c可以是包络结构,在轮胎径向上在胎体本体部3a和带束部4之间定位在带束部4的端部(例如,带束层4b的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另外,在胎体3由多个胎体帘布层形成的情况下,胎体折返部3b的端部3c的位置(例如,轮胎径向位置)在胎体帘布层之间可以相同或不同。胎体3中的帘线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而是例如可以在20根至60根/50mm的范围内。另外,胎体线可以采用各种结构。例如,轮胎径向上的胎体最大宽度位置可以靠近胎圈部2或胎面5。例如,胎体最大宽度位置可以在从胎圈基线的轮胎径向外侧起的轮胎截面高度的50%至90%的范围内。上述术语“放射状配置”表示相对于轮胎周向为至少85°,优选地相对于轮胎周向为9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优选地包括由与轮胎周向成一定角度倾斜延伸的帘线的橡胶层构成的至少一个倾斜带束层,并且对于兼顾轻量化和抑制接地面扭曲来说,两层是最优选的。从轻量化的观点出发,可以使用一个带束层,从抑制接地面扭曲的观点出发,可以使用三层以上。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在两个带束层4a和4b中,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4b的轮胎宽度方向宽度小于轮胎径向内侧的带束层4a的轮胎宽度方向宽度。然而,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4b的轮胎宽度方向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轮胎径向内侧的带束层4a的轮胎宽度方向宽度。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最大宽度的带束层(在图示示例中为带束层4a)的轮胎宽度方向宽度优选地为接地宽度的90%至115%,并且更优选地为接地宽度的100%至105%。在此,“接地宽度”是指上述接地端E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距离。
根据本实施方式,金属帘线、特别是钢帘线最优选地作为带束层4a、4b的带束帘线,但是也可以使用例如有机纤维帘线(诸如(Kevlar是日本等国家的注册商标))的非金属帘线。钢帘线可以包括钢作为主要成分,并且可以包含各种微量含有物,诸如碳、锰、硅、磷、硫、铜和铬。根据本实施方式,带束层4a、4b的带束帘线可以是单丝帘线、多根丝对齐的帘线或多根丝捻合在一起的帘线。可以采用各种捻合结构,包括也可以采用各种截面结构、捻合节距、捻合方向和相邻丝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使用通过捻合不同材料的丝获得的帘线,其可以采用诸如单捻、层捻和复捻的各种捻合结构,而不限于任何特别的截面结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带束层4a、4b的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优选地为10°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带束层4a、4b的带束帘线的倾斜角度优选地为大角度,具体地相对于轮胎周向为20°以上,优选为35°以上,更优选地在相对于轮胎周向为55°至85°的范围内。通过将倾斜角度设定为20°以上(优选地为35°以上),可以增大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刚性,并且可以改善操纵稳定性,特别是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另外,可以减小层间橡胶的剪切变形,并且可以减小滚动阻力。
在图示示例中,胎面5的胎面橡胶由一层构成。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胎面5的胎面橡胶可以由在轮胎径向上堆叠的多个不同的橡胶层形成。该多个橡胶层可以在正切损耗、模量、硬度、玻璃化转变温度、材料等方面彼此不同。另外,多个橡胶层在轮胎径向上的厚度的比率可以沿轮胎宽度方向变化。另外,周向主槽底部等可以由不同于周边区域中的橡胶层的橡胶层构成。另外,胎面5的胎面橡胶可以由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不同的多个橡胶层形成。该多个橡胶层可以在正切损耗、模量、硬度、玻璃化转变温度、材料等方面彼此不同。另外,多个橡胶层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比率可以沿轮胎径向变化。另外,在诸如仅在周向主槽附近、仅在接地端附近、仅在胎肩陆部或中央陆部中的限定区域中的橡胶层可以形成为不同于周边的橡胶层。
图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示例中,轮胎1在胎面5的踏面上仅具有一个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主槽6。在本示例中,周向主槽6沿轮胎周向直线延伸,但可以以Z字形或弯曲形状延伸。周向主槽6的槽宽(开口宽度)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是例如2mm至5mm。周向主槽6的槽深(最大深度)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是例如3mm至6mm。在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周向主槽6被设置到轮胎的车辆安装内侧的半部,车辆安装内侧是轮胎的以轮胎赤道面CL作为边界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在图示示例中,轮胎1在胎面5的踏面上不具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槽,但是轮胎1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宽度方向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包括在轮胎的内面7(还简称为轮胎内面7)上的内衬8。内衬8的厚度优选地为约1.5mm至2.8mm。这可以有效地降低80Hz至100Hz范围内的车内噪音。内衬8的橡胶组成物的空气透过系数优选地为1.0×10-14cc·cm/(cm2·s·cmHg)以上且6.5×10-10cc·cm/(cm2·s·cmHg)以下。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在上述基准状态下,当经过胎面表面在轮胎赤道面CL上的一点并且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为m1、经过接地端E并且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为m2、直线m1与直线m2之间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为落高LCR并且轮胎1的胎面宽度为TW时,比率LCR/TW大于0.045(构造1)。
以下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效果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具有小于165mm的窄截面宽度SW,即使在截面宽度SW和外径满足上述关系式的窄宽度、大直径轮胎中也是如此。根据这样的轮胎,特别地空气阻力可以减小,滚动阻力也可以减小,从而提高轮胎的燃油效率。
然而,如图4中的箭头左侧示意性所示,在这样的轮胎的情况下,当外倾角在诸如转弯期间改变时,接地形状可能变得过于细长,并且接地形状可能会劣化,导致操纵稳定性等降低。
为了解决该问题,首先,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比率LCR/TW大于0.045。这导致轮胎具有较圆的冠部形状并且因此具有圆化的接地形状,其中胎肩部相对于中央部具有较短的接地长度。如图4中的箭头右侧示意性所示,这阻碍了接地形状在外倾角改变时变得过于细长,并且抑制了接地形状的劣化。
另外,上述窄宽度轮胎具有优异的向轮胎侧方的排水性,因此即使当轮胎仅具有一个周向主槽6时,也可以充分地确保排水性能。周向主槽6被设置到轮胎的车辆安装内侧(车辆安装内侧是轮胎的以轮胎赤道面CL作为边界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半部,因此在周向主槽6中产生的气柱共振音到达车辆外侧之前的距离更远(与周向主槽6被设置到车辆安装外侧的半部的情况相比),使得能够由于噪音衰减而改善静音性能。
比率LCR/TW更优选地为0.05以上。这是因为可以进一步抑制接地形状的劣化。另一方面,从减小滚动阻力的观点出发,比率LCR/TW优选地为0.1以下。
另外,周向主槽6的槽宽(开口宽度)优选为接地宽度的20%以下,并且更优选地为接地宽度的15%以下。这是为了确保车辆安装内侧的陆部的面积。出于同样的原因,胎面的踏面整体的负比率优选地为20%以下,更优选地为15%以下。
在此,“负比率”是指在胎面展开图中,具有2mm以上槽宽的槽(周向主槽和宽度方向槽)的面积相对于胎面的踏面的面积的比率。
另外,在车辆安装内侧,由胎面端和周向主槽6划分的陆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优选地为接地宽度的20%以上,更优选地为接地宽度的25%以上。这是为了缓和陆部中的负载负担率和接地压力的集中,并且抑制偏磨耗。另外,可以抑制周向主槽6附近的屈曲,这具有改善接地性的效果。
图5是用于说明接地形状的示意图。作为另一方面,轮胎赤道面CL上的接地长度L1长于轮胎宽度方向位置P1和P2处的接地长度L2和L3的平均值((L2+L3)/2),位置P1和P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离开两个接地端E的距离为接地宽度的20%(构造2)。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地形状也可以圆化,其中胎肩部相对于中央部具有较短的接地长度。如图4中的箭头右侧示意性所示,这阻碍了接地形状在外倾角改变时变得过于细长,并且抑制了接地形状的劣化。接地长度L1优选地为接地长度L2和L3的平均值的1.1倍以上。另一方面,从缓和偏磨耗的性能的观点出发,接地长度L1优选地为接地长度L2和L3的平均值的1.5倍以下。
另外,作为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胎面在轮胎赤道面上的厚度G1大于位置P1和P2处的胎面的厚度G2和G3的平均值((G2+G3)/2),位置P1和P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离开两个接地端E的距离为接地宽度的20%(构造3)。这导致轮胎具有较圆的冠部形状并且因此具有圆化的接地形状,其中胎肩部相对于中央部具有较短的接地长度。如图4中的箭头右侧示意性所示,这阻碍了接地形状在外倾角改变时变得过于细长,并且抑制了接地形状的劣化。另外,位置P1和P2处的较薄的厚度在这些位置处提供了较大的胎面刚性,这有利于改善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厚度G1优选地是厚度G2和G3的平均值的1.1倍以上。另一方面,从缓和偏磨耗的性能的观点出发,厚度G1优选地为厚度G2和G3的平均值的1.5倍以下。
根据本公开,足以满足上述构造1至构造3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并且可以满足任何两个或所有的三个。
图6是图示胎面花纹的另一示例的展开图。根据本示例,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或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以45°以下的角度倾斜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宽度方向刀槽9(9a)和/或直径为2mm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孔状刀槽被设置到与轮胎赤道面CL相交并由周向主槽6和胎面端划分的陆部(在图示示例中,设置了宽度方向刀槽9(9a))。
根据本构造,与轮胎赤道面CL相交的陆部的压缩刚性可以适度降低,以使接地压力均一化。
在此,宽度方向刀槽中的“刀槽”具有小于2mm的刀槽宽度(开口宽度)。
图7是图示胎面花纹的另一示例的展开图。根据本示例,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或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以45°以下的角度倾斜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宽度方向刀槽9(9b)和/或直径为2mm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孔状刀槽被设置到由周向主槽6和胎面端划分的在车辆安装内侧的陆部(在图示示例中,设置了宽度方向刀槽9(9b))。
本构造能够缓和来自路面凹凸的输入力,并且改善噪音、振动和声振粗糙度(NVH)性能。
宽度方向刀槽9a、9b和孔状刀槽的刀槽深度(最大深度)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是例如2mm至6mm。宽度方向刀槽9a、9b在轮胎周向上的节距间隔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是例如10mm至40mm。
<轮胎·轮辋组件>
本文的轮胎·轮辋组件由组装在轮辋上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构成。根据该轮胎·轮辋组件,可以获得与针对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描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轮胎·轮辋组件的内压优选地为200kPa以上,更优选地为220kPa以上,进一步优选地为280kPa以上。这是因为较高的内压可以进一步减小滚动阻力。另一方面,轮胎·轮辋组件的内压优选地为350kPa以下。这允许改善乘坐舒适性。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使用方法>
在此,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使用方法是上述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使用。根据该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使用方法,可以获得与针对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描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使用200kPa以上的内压是优选的,使用220kPa以上的内压是更优选的,使用280kPa以上的内压是进一步优选的。这是因为较高的内压可以进一步减小滚动阻力。另一方面,使用350kPa以下的内压是优选的。这允许改善乘坐舒适性。
如上所述,已经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所有示例中,除了存在或不存在周向主槽之外,结构关于轮胎赤道面CL对称,但是可以存在不对称的部分。例如,接地长度L2和L3可以彼此不同。例如,厚度G2和G3可以彼此不同。其它改变和变型是可以的。
附图标记说明
1: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轮胎)
2:胎圈部,2a:胎圈芯,2b:胎圈填胶,3:胎体
4:带束部,4a、4b:带束层,5:胎面
6:周向主槽,7:轮胎内面,8:内衬
9:宽度方向刀槽,CL:轮胎赤道面。

Claims (5)

1.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包括胎面,其中,
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小于165mm,
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率SW/OD为0.26以下,或者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和外径OD满足关系式OD≥-0.0187×SW2+9.15×SW-380,其中所述截面宽度SW和所述外径OD的单位为mm,
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在所述轮胎安装在轮辋上、填充规定内压并且无负载的基准状态下,当经过胎面表面在轮胎赤道面上的点并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为m1、经过接地端E并且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为m2、直线m1与直线m2之间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为落高LCR并且所述轮胎的胎面宽度为TW时,比率LCR/TW大于0.045,
所述胎面的踏面仅具有一个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主槽,并且
所述周向主槽被设置到所述轮胎的车辆安装内侧的半部,所述车辆安装内侧是所述轮胎的以轮胎赤道面作为边界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2.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包括胎面,其中,
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小于165mm,
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率SW/OD为0.26以下,或者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和外径OD满足关系式OD≥-0.0187×SW2+9.15×SW-380,其中所述截面宽度SW和所述外径OD的单位为mm,
轮胎赤道面上的接地长度大于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离开两个接地端的距离为接地宽度的20%的位置处的接地长度的平均值,
所述胎面的踏面仅具有一个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主槽,并且
所述周向主槽被设置到所述轮胎的车辆安装内侧的半部,所述车辆安装内侧是所述轮胎的以轮胎赤道面作为边界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3.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包括胎面,其中,
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小于165mm,
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率SW/OD为0.26以下,或者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和外径OD满足关系式OD≥-0.0187×SW2+9.15×SW-380,其中所述截面宽度SW和所述外径OD的单位为mm,
所述胎面在轮胎赤道面上的厚度大于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离开两个接地端的距离为接地宽度的20%的位置处的所述胎面的厚度的平均值,
所述胎面的踏面仅具有一个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主槽,并且
所述周向主槽被设置到所述轮胎的车辆安装内侧的半部,所述车辆安装内侧是所述轮胎的以轮胎赤道面作为边界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或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以45°以下的角度倾斜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宽度方向刀槽和/或直径为2mm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孔状刀槽被设置到与轮胎赤道面相交并由所述周向主槽和胎面端划分的陆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或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以45°以下的角度倾斜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宽度方向刀槽和/或直径为2mm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孔状刀槽被设置到由所述周向主槽和胎面端划分的在车辆安装内侧的陆部。
CN202280048866.2A 2021-12-10 2022-06-23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Pending CN1176934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01238 2021-12-10
JP2021201238A JP2023086597A (ja) 2021-12-10 2021-12-10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PCT/JP2022/025169 WO2023105827A1 (ja) 2021-12-10 2022-06-23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93432A true CN117693432A (zh) 2024-03-12

Family

ID=86730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8866.2A Pending CN117693432A (zh) 2021-12-10 2022-06-23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60911A1 (zh)
JP (1) JP2023086597A (zh)
CN (1) CN117693432A (zh)
WO (1) WO202310582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05946A (ja) * 2009-06-25 2011-01-1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1059308A (ja) * 2019-10-09 2021-04-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JP2021059304A (ja) * 2019-10-09 2021-04-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JP2021059305A (ja) * 2019-10-09 2021-04-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JP2021059307A (ja) * 2019-10-09 2021-04-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60911A1 (en) 2024-05-01
WO2023105827A1 (ja) 2023-06-15
JP2023086597A (ja)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30483B1 (en) Pneumatic tire
WO2015170478A1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13508042B (zh) 二轮车用轮胎
CN117693432A (zh)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EP4357157A1 (e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passenger car
EP4353497A1 (e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passenger car
EP4360907A1 (e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passenger vehicle
CN117677507A (zh)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EP4360912A1 (e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passenger vehicle
EP4353494A1 (e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passenger vehicle
US20240059103A1 (e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Passenger Vehicles
WO2022130658A1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746959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24034226A1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WO2022130659A1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648991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834214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1620378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