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91342A - 天线与并馈辐射单元 - Google Patents

天线与并馈辐射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91342A
CN117691342A CN202311830675.4A CN202311830675A CN117691342A CN 117691342 A CN117691342 A CN 117691342A CN 202311830675 A CN202311830675 A CN 202311830675A CN 117691342 A CN117691342 A CN 117691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un
feed
arms
radiat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306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嘉驹
李明超
郑之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306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913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91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13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天线与并馈辐射单元,并馈辐射单元包括同一极化的两个辐射臂、巴伦结构、合路部件及两个馈电部件。巴伦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巴伦臂。各个巴伦臂与各个辐射臂对应相连,各个巴伦臂的巴伦单臂与各个辐射臂的辐射单臂对应相连。合路部件用于与馈电网络电性连接。各个馈电部件分别与各个巴伦臂的两个巴伦单臂耦合馈电,各个馈电部件的一端与合路部件相连实现合路,各个馈电部件的另一端为开路端,即并非采用焊接连接组装在一起,从而大幅度减少并馈辐射单元的电镀面积,甚至可以无需采用电镀工艺,进而能减少并馈辐射单元的焊接点,起到降低制造成本的作用,产品制造过程更加环保,同时也改善了相关技术中互调稳定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天线与并馈辐射单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与并馈辐射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5G通信的发展,多制式融合基站天线越来越成为通信行业应用的主流天线,而天线行业的发展包含以下三个趋势:一、追求更高的三阶互调稳定性,该指标一直是目前多制式融合基站天线的技术瓶颈;二、追求更低的成本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三、实现天线绿色环保,表现在减少材料的电镀及组装上的焊接。
辐射单元是多制式融合基站天线核心部件之一,由于多制式融合基站天线集成了多个频段的辐射单元,其设计和辐射情况复杂,加上焊点多、装配工序多等因素,容易导致互调不稳定。此外,常规压铸碗装形式的低频振子为了通过同轴电缆馈电,往往需要将整个振子进行电镀并对馈点进行焊接,而电镀和焊接都会带来环境的污染,大面积区域的电镀需求造成辐射单元难以符合绿色低碳的制造要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天线与并馈辐射单元,它能减小电镀面积区域,减少焊点,能符合于绿色低碳的制造要求。
一种并馈辐射单元,所述并馈辐射单元包括:
同一极化的两个辐射臂,每个所述辐射臂包括两个辐射单臂;
巴伦结构,所述巴伦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巴伦臂,各个所述巴伦臂与各个所述辐射臂对应相连,每个所述巴伦臂包括两个巴伦单臂,各个所述巴伦单臂与各个所述辐射单臂对应相连;
合路部件,所述合路部件设置于所述巴伦结构上,所述合路部件用于与馈电网络电性连接;及
两个馈电部件,各个所述馈电部件与各个所述巴伦臂对应设置,各个所述馈电部件分别与各个所述巴伦臂的两个所述巴伦单臂耦合馈电,各个所述馈电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合路部件相连实现合路,各个所述馈电部件的另一端为开路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馈电部件整体均保持在所述巴伦结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巴伦单臂均设有第一凹槽;各个所述馈电部件分别穿设于各个所述巴伦臂的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中,且所述馈电部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绝缘设置并耦合馈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镂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馈电部件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绝缘介质件;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件环绕所述馈电部件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件由所述馈电部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馈电部件的另一端,或者,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件设为多个,并沿所馈电部件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件对应于所述馈电部件的折弯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缝隙、减薄区或镂空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馈辐射单元还包括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巴伦臂上的第一绝缘固定件;所述第一绝缘固定件设有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卡接设置于两个所述巴伦单臂的间隙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巴伦结构还包括底座,各个所述巴伦臂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合路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或所述巴伦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各个所述馈电部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各个所述馈电部件还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中,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槽壁绝缘设置并耦合馈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辐射臂设为四个并两两对角布置,呈对角线布置的两个所述辐射臂设为同一极化;所述巴伦臂设为四个,四个所述巴伦臂与四个所述辐射臂对应连接;所述馈电部件设为四个,四个所述馈电部件与四个所述辐射臂对应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四个所述馈电部件分别对应设置的四个所述第二凹槽;其中一个极化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凹槽与另一个极化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凹槽相互交叉设置且深度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馈辐射单元还包括第二绝缘固定件;所述第二绝缘固定件对应地设置于不同极化且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辐射单臂的间隙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与同一个所述馈电部件位置相应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相互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巴伦结构的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合路部件相适应的中空部,所述合路部件通过第二绝缘介质件装设于所述中空部内;所述合路部件设为可焊接结构,两个所述馈电部件的底端均与所述合路部件焊接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巴伦结构的底座设有接地引脚,所述接地引脚的外壁上设有可焊接层,所述接地引脚的可焊接层与所述馈电网络的接地导体焊接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巴伦结构与各个所述辐射臂为一体化结构。
一种天线,所述天线包括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
上述的天线与并馈辐射单元,由于各个馈电部件分别与各个巴伦臂的两个巴伦单臂耦合馈电,各个馈电部件的一端与合路部件相连实现合路,各个馈电部件的另一端为开路端。也就是馈电部件的末端通过开路来替代原来的短路焊接以减少焊点;馈电部件的头端与并馈辐射单元底部设置的馈电网络进行合路和阻抗变换,输出合适的阻抗方便与其它部件级联。如此,并非采用焊接连接组装在一起,从而大幅度减少并馈辐射单元的电镀面积,甚至可以无需采用电镀工艺,进而能减少并馈辐射单元的焊接点,起到降低制造成本的作用,产品制造过程更加环保,同时也改善了相关技术中互调稳定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并馈辐射单元的一视角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并馈辐射单元的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并馈辐射单元的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并馈辐射单元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馈电部件与第一绝缘介质件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馈电部件与第一绝缘介质件设置于第一凹槽中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馈电部件与第一绝缘介质件设置于第一凹槽中的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并馈辐射单元的辐射指标仿真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并馈辐射单元的S参数的仿真图。
10、辐射臂;11、辐射单臂;20、巴伦结构;21、巴伦臂;211、巴伦单臂;2111、第一凹槽;2112、避让口;2113、镂空口;22、底座;221、第二凹槽;222、接地引脚;30、合路部件;40、馈电部件;50、第一绝缘介质件;51、缝隙;60、第一绝缘固定件;70、第二绝缘固定件;80、第二绝缘介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与图2,图1与图2分别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并馈辐射单元的两个不同视角结构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并馈辐射单元,并馈辐射单元包括:同一极化的两个辐射臂10、巴伦结构20、合路部件30及两个馈电部件40。每个辐射臂10包括两个辐射单臂11。巴伦结构20包括至少两个巴伦臂21,各个巴伦臂21与各个辐射臂10对应相连。每个巴伦臂21包括两个巴伦单臂211。各个巴伦单臂211与各个辐射单臂11对应相连。合路部件30设置于巴伦结构20上,合路部件30用于与馈电网络电性连接。各个馈电部件40与各个巴伦臂21对应设置,各个馈电部件40分别与各个巴伦臂21的两个巴伦单臂211耦合馈电,各个馈电部件40的一端与合路部件30相连实现合路,各个馈电部件40的另一端为开路端。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导电部件耦合馈电指的是两个导电部件之间并没有电性连接,而是设有间隙,该间隙中既可以设有绝缘介质来实现绝缘隔离与固定两个导电部件,也可以无需设置任何部件,即通过空气实现绝缘隔离。由于两个导电部件间隙设置,从而能实现能量在两个导电部件之间耦合传输。当间隙尺寸越小时,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耦合能量强度越大;反之,当间隙尺寸增大时,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耦合能量逐渐减弱。
上述的并馈辐射单元,由于各个馈电部件40分别与各个巴伦臂21的两个巴伦单臂211耦合馈电,各个馈电部件40的一端与合路部件30相连实现合路,各个馈电部件40的另一端为开路端。也就是馈电部件40的末端通过开路来替代原来的短路焊接以减少焊点;馈电部件40的头端与并馈辐射单元底部设置的馈电网络进行合路和阻抗变换,输出合适的阻抗方便与其它部件级联。如此,并非采用焊接连接组装在一起,从而大幅度减少并馈辐射单元的电镀面积,甚至可以无需采用电镀工艺,进而能减少并馈辐射单元的焊接点,起到降低制造成本的作用,产品制造过程更加环保,同时也改善了相关技术中互调稳定性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并馈辐射单元包括用于辐射低频信号的低频并馈辐射单元和/或用于辐射高频信号的高频并馈辐射单元,可以为至少一个的低频并馈辐射单元组阵、可以为至少一个高频并馈辐射单元组阵,可以为至少一个低频阵列和至少一个高频阵列相邻组阵,可以为相邻两个低频并馈辐射单元之间设置一个高频并馈辐射单元组阵,并最好在一个低频并馈辐射单元内嵌套一个高频并馈辐射单元,可以为任一低频辐射阵列插花式布置在多个不同和/或相同的高频阵列中等,其具体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系统性能需求,例如增益需求来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并馈辐射单元既可以是单极化并馈辐射单元,又可以是双极化并馈辐射单元,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其中,本实施例及附图1至图8中均具体以并馈辐射单元设置为双极化并馈辐射单元为例进行展示,但是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1与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馈电部件40整体均保持在巴伦结构20上。其中,本实施例中的保持也即固定。由于馈电部件40的整体均保持在巴伦结构20上,使得馈电部件40的整体均与巴伦结构20耦合馈电,而不与辐射臂10相连或耦合馈电,这样能有利于并馈辐射单元的整体结构紧凑,并简化装配,以及能提高整体装配稳固性。当然,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馈电部件40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整体均保持在巴伦结构20上,而是例如大部分结构保持在巴伦结构20上,其余部分结构也可以延伸至巴伦结构20的以外区域,并例如与辐射臂10相互耦合馈电。
请参阅图1与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巴伦单臂211均设有第一凹槽2111。各个馈电部件40分别穿设于各个巴伦臂21的两个第一凹槽2111中,且馈电部件40与第一凹槽2111的槽壁绝缘设置并耦合馈电。如此,各个馈电部件40穿设于各个第一凹槽2111中,与第一凹槽2111构成共面传输线进行耦合馈电,使得能减少焊接点的同时,还能减少表面波辐射,提高并馈辐射单元的性能。此外,第一凹槽2111对馈电部件40起到固定作用,整体结构紧凑。另外,由于馈电部件40与第一凹槽2111相互绝缘设置,能防止馈电部件40与巴伦单臂211电性接触而导致短路。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并馈辐射单元的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111从巴伦单臂211的底部延伸至巴伦单臂211的顶部,且为了实现各个馈电部件40分别穿设于各个巴伦臂21的两个第一凹槽2111中,各个巴伦臂21的两个第一凹槽2111的顶部的侧壁的彼此相对部位设有避让口2112,以使得馈电部件40在其中一个第一凹槽2111的顶部经过例如180°弯折并穿过避让口2112进入到另一个第一凹槽2111中。
当然,作为一些可选的方案,两个第一凹槽2111顶部部位的侧壁彼此相对的部位也可以无需设置避让口2112,而是例如使得馈电部件40在两个第一凹槽2111顶部的外部进行例如180°弯折,然后穿设于另一个第一凹槽2111的内部。
请参阅图3与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并馈辐射单元的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111的槽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镂空口2113,即通过对槽壁进行局部镂空的方式来调整阻抗值,以获得更好的阻抗匹配。
其中,镂空口2113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等规则形状及其它异形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多边形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镂空口2113既可以是四周封闭式的开口,又可以是非封闭式的开口。镂空口2113既可以是布置在第一凹槽2111的底壁上(如图4所示),又可以是布置在第一凹槽2111的侧壁上(如图3所示),还可以是分别布置于第一凹槽2111的底壁与侧壁上。
请参阅图3与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镂空口2113的设置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为一个、两个、三个或其它数量。当镂空口211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时,多个镂空口2113例如等间隔地或不等间隔地布置于第一凹槽2111的底壁上或侧壁上,各个镂空口2113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5至图8,图5示出了本申请另外一个实施例的的并馈辐射单元的结构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馈电部件40与第一绝缘介质件50的结构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馈电部件40与第一绝缘介质件50设置于第一凹槽2111中的结构图。图8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馈电部件40与第一绝缘介质件50设置于第一凹槽2111中的结构图。在一个实施例中,馈电部件40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绝缘介质件50。第一绝缘介质件50环绕馈电部件40的周向设置。第一绝缘介质件50由馈电部件40的一端延伸至馈电部件40的另一端,具体如图7所示。当然,请参阅图5、图6及图8,第一绝缘介质件50也可以设为多个,并沿所馈电部件40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如此,第一绝缘介质件50起到绝缘隔离作用,能防止馈电部件40与巴伦结构20直接电性接触而导致短路;此外,第一绝缘介质件50与巴伦结构20相互抵接时,第一绝缘介质件50的厚薄能决定馈电部件40与巴伦结构20的间隙尺寸,保证其馈电部件40的阻抗稳定性,能实现馈电部件40与巴伦结构20的能量传输稳定。另外,馈电部件40通过第一绝缘介质件50与第一凹槽2111的槽壁紧密抵接时,实现稳固地装设于第一凹槽2111内,且能避免与第一凹槽2111槽壁电接触导致短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介质件50包括但不限于为橡胶材料、树脂材料、聚氨酯材料等各种绝缘材料,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介质件50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一体注塑成型、采用3D打印的方式、粘接或者套设馈电部件40的外壁上。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介质件50对应于馈电部件40的折弯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缝隙51、减薄区或镂空区。如此,由于第一绝缘介质件50对应于馈电部件40的折弯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缝隙51、减薄区或镂空区,使得在装配过程中,能便于跟随馈电部件40进行弯折操作,提高了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馈电部件40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调整与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为轴向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等各种规则形状及其它不规则形的导体,当调整馈电部件40的形状时,能获得更丰富的阻抗值,以便于阻抗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馈电部件40与第一绝缘介质件50的组合结构通过去掉常规电缆的外壁上的金属屏蔽层得到,这样可以例如对废弃的常规电缆进行回收利用,能降低材料成本。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馈辐射单元还包括对应地设置于巴伦臂21上的第一绝缘固定件60。第一绝缘固定件60设有第一卡持部,第一卡持部卡接设置于两个巴伦单臂211的间隙中。如此,第一绝缘固定件60能提高两个巴伦单臂211的间隙的稳定性,从而能提升天线性能指标。此外,第一绝缘固定件60还与馈电部件40相互抵接,防止馈电部件40从第一凹槽2111中向外脱离出,能提高馈电部件40在第一凹槽2111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固定件60包括但不限于为塑料卡扣、橡胶卡扣等。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巴伦结构20还包括底座22,各个巴伦臂21连接于底座2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合路部件30既可以是设置于底座22上,又可以是设置于巴伦臂21上。当合路部件30设置于底座22上时,相对于设置于巴伦臂21上而言,能更加方便与底座22下方的馈电网络进行组装连接,本实施例中将具体以合路部件30设置于底座22为例进行展开。
请参阅图1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22上设有与各个馈电部件40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221,各个馈电部件40还穿设于对应的第二凹槽221中,并与对应的第二凹槽221槽壁绝缘设置并耦合馈电。
请参阅图1与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馈电部件40与第二凹槽221槽壁的绝缘设置方式参照于与第一凹槽2111槽壁的绝缘设置方式,即在馈电部件4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绝缘介质件50。第一绝缘介质件50环绕馈电部件40的周向设置。第一绝缘介质件50设置于第二凹槽221内部,使得馈电部件40与第二凹槽221的槽壁物理绝缘隔离。
请参阅图1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辐射臂10设为四个并两两对角布置,呈对角线布置的两个辐射臂10设为同一极化。巴伦臂21设为四个,四个巴伦臂21与四个辐射臂10对应连接。此外,馈电部件40设为四个,四个馈电部件40与四个辐射臂10对应设置。底座22上设有与四个馈电部件40分别对应设置的四个第二凹槽221。其中一个极化方向上的第二凹槽221与另一个极化方向上的第二凹槽221相互交叉设置且深度不同。如此,对于双极化并馈辐射单元而言,两个不同极化方向上的馈电部件40在装设于相互交叉设置且深度不同的两个第二凹槽221中时,能实现在不同高度处交叉设置,避免因为所处高度相同而导致安装时相互干涉。此外,由于两个极化的馈电部件40交错布置,并在交错位置附近的“地”部分进行局部加高,形成立体的交错“地”,保证架高的馈电部件40两侧依旧有足够的“地”维持原阻抗值,而处于低处的电缆本身也有更充足的“地”维持原阻抗值,使阻抗更容易实现匹配。
其中,每对辐射臂10工作于同一个极化方向,其被支撑于一对巴伦臂21上。具体而言,两对辐射臂10工作于相互正交的两个极化方向,两个极化方向例如为+45°极化方向和-45°极化方向,或垂直极化相交等。其中,每个辐射臂10均包括两个辐射单臂11,辐射单臂11为直线型,使得四个辐射臂10共同围成正四边形。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辐射单臂11为弧线型,使得四个辐射臂10共同围合成圆形。
请参阅图1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馈辐射单元还包括第二绝缘固定件70。第二绝缘固定件70对应地设置于不同极化且相邻设置的两个辐射单臂11的间隙处。如此,不同极化且相邻设置的两个辐射单臂11的间隙处通过设置第二绝缘固定件70进行固定连接,从而能提高并馈辐射单元的结构稳定性。
请参阅图1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与同一个馈电部件40位置相应的第一凹槽2111及第二凹槽221相互连通。如此,能实现同一个馈电部件40分别穿设于第一凹槽2111与第二凹槽221中,无需转接,这样不仅能便于实现馈电部件40的拆装操作,还由于馈电部件40在第一凹槽2111与第二凹槽221中安装到位后,馈电部件40沿其长度方向上的各个部位均穿设于凹槽内,而不会凸出于巴伦臂21表面以外区域及底座22外部区域,使得大大减少了表面波辐射干扰,从而提升了并馈辐射单元的性能。
请参阅图1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巴伦结构20的底座22上设有与合路部件30相适应的中空部,合路部件30通过第二绝缘介质件80装设于中空部内。合路部件30设为可焊接结构,两个馈电部件40的底端均与合路部件30焊接相连。
请参阅图1与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介质件80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一体注塑成型于合路部件30的外壁上。
请参阅图1与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合路部件30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为金属导体,该金属导体可以由金属管,例如铜管加工制成,也可以由金属片通过钣金工艺制成,还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压铸而成;再可以是由非金属材质成型结构进行表面电镀金属层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合路部件30与馈电网络的馈电线例如焊接连接。
请参阅图2与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巴伦结构20的底座22设有接地引脚222。接地引脚222的外壁上设有可焊接层,接地引脚222的可焊接层与馈电网络的接地导体焊接连接。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地引脚222形成有中空部。如此,接地引脚222与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焊接连接时,合路部件30与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焊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焊接层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熔覆或喷涂于接地引脚222的外壁上。此外,巴伦结构20的接地引脚222以外的表面区域无需设计可焊接层,换言之,不与其他部件焊接连接,以尽可能地减少焊点,降低制造成本,实现振子成本降低超过15%,产品制造过程更加环保。
在一些实施例中,巴伦结构20的巴伦臂21上和底座22上的馈电部件40采用同一种类型的信号传输线,减少传输线种类及其转接节点,也即焊点,从而减少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巴伦结构20与各个辐射臂10为一体化结构,具体而言,巴伦结构20与辐射臂10两者包括但不限于为通过压铸一体成型、锻压一体成型、钣金一体成型等。如此,能实现批量化生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制造效率。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天线,天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并馈辐射单元。
上述的天线,由于各个馈电部件40分别与各个巴伦臂21的两个巴伦单臂211耦合馈电,各个馈电部件40的一端与合路部件30相连实现合路,各个馈电部件40的另一端为开路端。也就是馈电部件40的末端通过开路来替代原来的短路焊接以减少焊点;馈电部件40的头端与并馈辐射单元底部设置的馈电网络进行合路和阻抗变换,输出合适的阻抗方便与其它部件级联。如此,并非采用焊接连接组装在一起,从而大幅度减少并馈辐射单元的电镀面积,甚至可以无需采用电镀工艺,进而能减少并馈辐射单元的焊接点,起到降低制造成本的作用,产品制造过程更加环保,同时也改善了相关技术中互调稳定性差的问题。
请参阅图9与图10,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并馈辐射单元的辐射指标仿真图。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并馈辐射单元的S参数的仿真图。图9为并馈辐射单元在工作频段内 0.69GHz、0.82GHz、0.96GHz的辐射指标仿真图,可以看出该并馈辐射单元表现出较好的辐射性能。从图10中可以看出,并馈辐射单元上的两个极化分别仿出来的驻波S参数可以参照图10中的实线曲线与虚线曲线,该并馈辐射单元表现出较好的传输性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并馈辐射单元包括:
同一极化的两个辐射臂,每个所述辐射臂包括两个辐射单臂;
巴伦结构,所述巴伦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巴伦臂,各个所述巴伦臂与各个所述辐射臂对应相连,每个所述巴伦臂包括两个巴伦单臂,各个所述巴伦单臂与各个所述辐射单臂对应相连;
合路部件,所述合路部件设置于所述巴伦结构上,所述合路部件用于与馈电网络电性连接;及
两个馈电部件,各个所述馈电部件与各个所述巴伦臂对应设置,各个所述馈电部件分别与各个所述巴伦臂的两个所述巴伦单臂耦合馈电,各个所述馈电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合路部件相连实现合路,各个所述馈电部件的另一端为开路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部件整体均保持在所述巴伦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巴伦单臂均设有第一凹槽;各个所述馈电部件分别穿设于各个所述巴伦臂的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中,且所述馈电部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绝缘设置并耦合馈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镂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部件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绝缘介质件;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件环绕所述馈电部件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件由所述馈电部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馈电部件的另一端,或者,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件设为多个,并沿所馈电部件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件对应于所述馈电部件的折弯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缝隙、减薄区或镂空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并馈辐射单元还包括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巴伦臂上的第一绝缘固定件;所述第一绝缘固定件设有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卡接设置于两个所述巴伦单臂的间隙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巴伦结构还包括底座,各个所述巴伦臂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合路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或所述巴伦臂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各个所述馈电部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各个所述馈电部件还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中,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槽壁绝缘设置并耦合馈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臂设为四个并两两对角布置,呈对角线布置的两个所述辐射臂设为同一极化;所述巴伦臂设为四个,四个所述巴伦臂与四个所述辐射臂对应连接;所述馈电部件设为四个,四个所述馈电部件与四个所述辐射臂对应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四个所述馈电部件分别对应设置的四个所述第二凹槽;其中一个极化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凹槽与另一个极化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凹槽相互交叉设置且深度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并馈辐射单元还包括第二绝缘固定件;所述第二绝缘固定件对应地设置于不同极化且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辐射单臂的间隙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与同一个所述馈电部件位置相应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相互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巴伦结构的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合路部件相适应的中空部,所述合路部件通过第二绝缘介质件装设于所述中空部内;所述合路部件设为可焊接结构,两个所述馈电部件的底端均与所述合路部件焊接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巴伦结构的底座设有接地引脚,所述接地引脚的外壁上设有可焊接层,所述接地引脚的可焊接层与所述馈电网络的接地导体焊接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巴伦结构与各个所述辐射臂为一体化结构。
16.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并馈辐射单元。
CN202311830675.4A 2023-12-27 2023-12-27 天线与并馈辐射单元 Pending CN1176913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0675.4A CN117691342A (zh) 2023-12-27 2023-12-27 天线与并馈辐射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0675.4A CN117691342A (zh) 2023-12-27 2023-12-27 天线与并馈辐射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91342A true CN117691342A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37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30675.4A Pending CN117691342A (zh) 2023-12-27 2023-12-27 天线与并馈辐射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913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2167B (zh) 双极化辐射单元、天线、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7528115B (zh) 一种差分馈电双极化振子组件、振子单元及振子天线
CN110994179B (zh) 馈电组件及辐射单元
KR101056310B1 (ko) 일체형 공급 구조체를 갖는 단일 또는 이중 분극 몰딩된 쌍극 안테나
CN106207495B (zh) 双极化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111129750B (zh) 5g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108598699B (zh) 垂直极化全波振子阵列天线以及定向辐射天线
CN114256577B (zh) 集成式天线单元与基站天线
US9583819B2 (en) Antenna device including a phase shifter and a feeding portion configured as a triplate line with a center conductor
CN209913013U (zh) 宽带双极化天线
JP2014150374A (ja) 直交八木宇田アンテナ
CN114336040A (zh) 天线系统、基站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210957003U (zh) 5g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114678668B (zh) 天线装置与移相器
CN117691342A (zh) 天线与并馈辐射单元
CN210142716U (zh) 耦合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14300829A (zh) 天线装置与高频辐射单元
CN117477216B (zh) 耦合馈电的低频振子及阵列天线
CN114335980A (zh) 通信系统、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211126053U (zh) 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115842228B (zh) 天线装置和移相器
CN220420898U (zh) 一种低损耗移相馈电一体化天线
CN110970708B (zh) 天线系统及其天线结构
CN114336007B (zh) 通信设备、阵列天线及低频振子
CN117691343A (zh) 一体化低频辐射单元与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