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66244A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666244A CN117666244A CN202311020263.4A CN202311020263A CN117666244A CN 117666244 A CN117666244 A CN 117666244A CN 202311020263 A CN202311020263 A CN 202311020263A CN 117666244 A CN117666244 A CN 1176662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part
- magnetic element
- magnetic
- corner
- movable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55 Hal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59 shock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10—Blade or disc rotating or pivoting about axis normal to its plan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活动部、固定部及驱动组件。活动部用以连接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数字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前述具有照相或录影功能的电子装置通常设有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以驱动光学元件(例如为镜头)沿着光轴进行移动,进而达到自动对焦(Auto Focus,AF)或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lization,OIS)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光学元件在感光元件上成像。然而,现今移动装置的趋势是希望可具有较小的体积并且具有较高的耐用度,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尺寸以及提升其耐用度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活动部、固定部、驱动组件。活动部用以连接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部具有多边形的形状。活动部包括第一活动部侧面、第二活动部侧面、第三活动部侧面、第四活动部侧面、第一活动部角落、第二活动部角落、第三活动部角落、第四活动部角落、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一活动部侧面邻接第二活动部侧面。第二活动部侧面邻接第三活动部侧面。第三活动部侧面邻接第四活动部侧面。第四活动部侧面邻接第一活动部侧面。第一活动部角落位于第一活动部侧面以及第二活动部侧面之间。第二活动部角落位于第二活动部侧面以及第三活动部侧面之间。第三活动部角落位于第三活动部侧面以及第四活动部侧面之间。第四活动部角落位于第四活动部侧面以及第一活动部侧面之间。固定部包括一底座。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面朝底座。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面朝不同的方向。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面朝不同的方向。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面朝相同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部包括凸台。凸台邻接第一侧面。凸台设置在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上。凸台包括多个胶槽、凸肋。凸肋设置在胶槽之间。底座包括第四侧面、第五侧面、第六侧面,面朝活动部。第四侧面面朝第一侧面。第六侧面面朝第三侧面。第四侧面与第一侧面平行。第六侧面与第三侧面平行。第四侧面与第五侧面面朝不同的方向。第五侧面与第六侧面面朝不同的方向。第四侧面与第六侧面面朝相同的方向。第二侧面与第五侧面面朝不同的方向。第一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三侧面与第六侧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从第一方向观察,第二侧面露出于活动部。从第一方向观察,第五侧面露出于底座。第二侧面的法向量与第一方向不垂直也不平行。第五侧面的法向量与第一方向不垂直也不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阻尼元件,设置在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以及引导组件,设置在固定部,用以引导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的运动方向。阻尼元件设置在凸台。阻尼元件直接接触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五侧面、第六侧面。阻尼元件设置在胶槽中。阻尼元件直接接触凸肋。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引导组件包括第一引导元件、第二引导元件。第一引导元件、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虚拟平面上。虚拟平面与主轴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活动部、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活动部、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固定部、以及第二驱动线圈,设置在固定部。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侧面。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第四活动部侧面。主轴穿过虚拟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包括一第一磁性元件侧面、第二磁性元件侧面,邻接第一磁性元件侧面、第三磁性元件侧面,邻接第二磁性元件侧面、以及一第四磁性元件侧面,邻接第三磁性元件侧面。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侧面,包括一第五磁性元件侧面、第六磁性元件侧面,邻接第二磁性元件侧面、第七磁性元件侧面,邻接第三磁性元件侧面、以及第八磁性元件侧面,邻接第四磁性元件侧面。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固定部、以及第二驱动线圈,设置在固定部。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导磁元件,设置在第一磁性元件以及活动部之间、以及第二导磁元件,设置在第二磁性元件以及活动部之间。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第一导磁元件设置在第一磁性元件侧面。第一导磁元件设置在第二磁性元件侧面。第一导磁元件未设置在第三磁性元件侧面。第一导磁元件未设置在第四磁性元件侧面。第一导磁元件未设置在第一磁性元件以及第一引导元件之间。第四磁性元件侧面面朝第一驱动线圈。第二导磁元件设置在第五磁性元件侧面。第二导磁元件设置在第六磁性元件侧面。第二导磁元件未设置在第七磁性元件侧面。第二导磁元件未设置在第八磁性元件侧面。第二导磁元件未设置在第二磁性元件以及第二引导元件之间。第八磁性元件侧面面朝第二驱动线圈。第一磁性元件侧面、第五磁性元件侧面、第四活动部侧面面朝相同的方向。第三磁性元件侧面、第七磁性元件侧面、第二活动部侧面面朝相同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固定部、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固定部、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第四活动部侧面、以及第二驱动线圈,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以及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侧面。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三活动部角落。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第四活动部侧面。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三活动部角落。第一磁性元件、第三磁性元件位于虚拟平面的同一侧。第二磁性元件、第四磁性元件位于虚拟平面的同一侧。第三磁性元件在第三轴上的长度小于第一磁性元件在第四轴上的长度。第四磁性元件在第三轴上的长度小于第二磁性元件在第四轴上的长度。第三轴与第四轴垂直。主轴穿过虚拟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固定部、以及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侧面、以及第一导磁元件,设置在固定部。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角落。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角落。第一导磁元件以及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第一磁性元件的两侧。活动部以及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第一磁性元件的两侧。在第三轴上,第三磁性元件、第四磁性元件与第一导磁元件至少部分重叠。第三磁性元件、第四磁性元件在第四轴排列。第三轴与第四轴垂直。在第四轴上,第三磁性元件、第四磁性元件的距离小于第一导磁元件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第四活动部侧面、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固定部、以及第二驱动线圈,设置在固定部。第一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位于虚拟平面的同一侧。第一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线圈位于虚拟平面的同一侧。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侧面。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三活动部角落。主轴未穿过虚拟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固定部、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固定部、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以及第二驱动线圈,设置在第四活动部侧面。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侧面、以及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第四活动部侧面。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三活动部角落。第一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位于虚拟平面的同一侧。第一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线圈位于虚拟平面的同一侧。第三磁性元件、第四磁性元件位于虚拟平面的同一侧。第三磁性元件在第三轴上的长度小于第一磁性元件在第三轴上的长度。第四磁性元件在第四轴上的长度小于第二磁性元件在第四轴上的长度。第三轴与第四轴垂直。主轴未穿过虚拟平面。活动部还包括第一设置槽、第二设置槽。第一设置槽从第三活动部侧面凹陷。第二设置槽从第四活动部侧面凹陷。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一设置槽中。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二设置槽中。第三磁性元件未突出于第三活动部侧面。第四磁性元件未突出于第二活动部侧面。第一设置槽位于第三活动部角落。第二设置槽位于第一活动部角落。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活动部、固定部、驱动组件。活动部可用以连接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可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由此,可达到自动对焦的功能,稳定活动部的位置,并且还可达成小型化。
附图说明
以下将配合所附附图详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应注意的是,依据在业界的标准做法,多种特征并未按照比例示出且仅用以说明例示。事实上,可能任意地放大或缩小元件的尺寸,以清楚地表现出本公开的特征。
图1A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1B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1C、图1D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一些元件的俯视图。
图1E是沿图1C的A-A剖面示出的剖面图。
图1F是沿图1C的B-B剖面示出的剖面图。
图1G是沿虚拟平面示出的剖面图。
图1H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仰视图。
图2A至图2E是活动部从不同方向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2F、图2G是图2A中一些部分的放大图。
图3A、图3B是底座从不同方向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I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沿着主轴观察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0,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1008,1009: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固定部
1110:外壳
1120:底座
1121:第一凹槽
1122:第二凹槽
1123:第一开口
1124:第二开口
1131:第一凹槽设置部
1132:第一凹槽空隙
1133:第二凹槽设置部
1134:第二凹槽空隙
1144:第四侧面
1145:第五侧面
1146:第六侧面
1200:活动部
1201:第一活动部侧面
1202:第二活动部侧面
1203:第三活动部侧面
1204:第四活动部侧面
1205:活动部本体
1220:第一导槽
1221:凹部
1222:第一段部
1223:第二段部
1224:第一承靠面
1225:第二承靠面
1230:第二导槽
1231:凸部
1232:第三段部
1233:第四段部
1234:第五段部
1241:第一止动部
1242:第二止动部
1243:第三止动部
1244:第四止动部
1245:第五止动部
1251:第一侧面
1252:第二侧面
1253:第三侧面
1254:凸台
1255:胶槽
1256:凸肋
1261:第一活动部角落
1262:第二活动部角落
1263:第三活动部角落
1264:第四活动部角落
1271:第一设置槽
1272:第二设置槽
1300:驱动组件
1310,1310A,1310B,1310C,1310D:第一磁性元件
1311:第一磁性元件侧面
1312:第二磁性元件侧面
1313:第三磁性元件侧面
1314:第四磁性元件侧面
1315:第五磁性元件侧面
1316:第六磁性元件侧面
1317:第七磁性元件侧面
1318:第八磁性元件侧面
1320,1320A,1320C,1320D:第二磁性元件
1330,1330A,1330B,1330C,1330D:第一驱动线圈
1340,1340A,1340C,1340D:第二驱动线圈
1351,1353:第一导磁元件
1352:第二导磁元件
1361A,1361B,1361D,1361E:第三磁性元件
1362A,1362B,1362D,1362E:第四磁性元件
1400:电路组件
1500:引导组件
1501:第一引导元件
1502:第二引导元件
1600:阻尼元件
1610:温度感测元件
1620:位置感测元件
1900:主轴
1901:虚拟平面
1902:中心
1911:第一最小距离
1912:第二最小距离
1913:第二最小距离
1921:第一厚度
1922:第二厚度
1931:第一距离
1932:第二距离
1941:第一长度
1942:第二长度
1951:第一宽度
1952:第二宽度
1961:距离
1962:长度
1983:第三轴
1984:第四轴
X,Y,Z: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公开许多不同的实施方法或是范例来实行所提供的不同特征,以下描述具体的元件及其排列的实施例以阐述本公开。当然这些实施例仅用以例示,且不该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举例来说,在说明书中提到第一特征部件形成于第二特征部件之上,其可包括第一特征部件与第二特征部件是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另外也可包括于第一特征部件与第二特征部件之间另外有其他特征的实施例,换句话说,第一特征部件与第二特征部件并非直接接触。
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标号或标示,这些重复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本公开,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结构之间有特定的关系。此外,在本公开中的在另一特征部件之上形成、连接到及/或耦接到另一特征部件可包括其中特征部件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并且还可包括其中可形成插入上述特征部件的附加特征部件的实施例,使得上述特征部件可能不直接接触。此外,其中可能用到与空间相关用词,例如“垂直的”、“上方”、“上”、“下”、“底”及类似的用词(如“向下地”、“向上地”等),这些空间相关用词为了便于描述图示中一个(些)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些)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空间相关用词旨在涵盖包括特征的装置的不同方向。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有特别定义。
再者,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的用词,以修饰权利要求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请求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请求元件与另一请求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多个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请求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请求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
此外,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关于接合、连接的用语例如“连接”、“互连”等,除非特别定义,否则可指两个结构直接接触,或者亦可指两个结构并非直接接触,其中有其它结构设于此两个结构之间。且此关于接合、连接的用语亦可包括两个结构都可移动,或者两个结构都固定的情况。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进行运动。举例来说,图1A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0的示意图,图1B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0的爆炸图,图1C、图1D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0一些元件的俯视图,图1E是沿图1C的A-A剖面示出的剖面图,图1F是沿图1C的B-B剖面示出的剖面图,图1G是沿虚拟平面1901示出的剖面图,图1H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0的仰视图。如图1A至图1H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0主要可包括沿着主轴1900排列的固定部1100、活动部1200、驱动组件1300、电路组件1400、引导组件1500,其中主轴1900可在第一方向(例如-Z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1100可包括外壳1110以及底座1120,外壳1110以及底座1120可沿着主轴1900排列,并且可相互组合以形成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0的壳体,以容纳其他元件。举例来说,底座1120可固定地连接外壳1110。应了解的是,外壳1110及底座1120上分别形成有开口,其中心对应于主轴1900,以及对应于设置在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0之外的图像感测元件(图未示)。据此,设置于驱动机构1000中的光学元件可在主轴1900延伸的方向与图像感测元件进行对焦。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部1200可设置在固定部1100中,可具有多边形的形状,且可用以设置一光学元件(未示出)。活动部1200例如可具有贯穿孔,而光学元件可固定于此贯穿孔内。前述光学元件例如可为透镜(lens)、反射镜(mirror)、棱镜(prism)、反射抛光面(reflective polished surface)、光学涂层(optical coating)、分光镜(beamsplitter)、光圈(aperture)、液态镜片(liquid lens)、感光元件(image sensor)、摄像模块(camera module)、测距模块(ranging module)等。应注意的是,此处光学元件的定义并不限于与可见光有关的元件,与不可见光(例如红外光、紫外光)等有关的元件亦可包括在本公开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300可包括第一磁性元件1310、第二磁性元件1320、第一驱动线圈1330、第二驱动线圈1340,用以驱动活动部1200相对于固定部1100进行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310、第二磁性元件1320例如可包括磁铁,且可设置在活动部1200上,并分别对应于设置在固定部1100上的第一驱动线圈1330、第二驱动线圈1340。第一磁性元件1310、第二磁性元件1320可分别与第一驱动线圈1330、第二驱动线圈1340之间产生电磁驱动力,以驱动活动部1200相对于固定部1100进行运动,从而可执行自动对焦(AF)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310、第二磁性元件1320亦可改为设置在固定部1100上,而第一驱动线圈1330、第二驱动线圈1340可改为设置在活动部1200上,取决于设计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元件1400例如可为印刷电路板,可设置在固定部1100(例如底座1120)上,用以电性连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0内部的元件以及外部的其他装置。举例来说,电路元件1400可设置在底座1120的其中三个侧边上,例如通过黏着的方式来设置,但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线圈1330以及第二驱动线圈1340可设置在电路元件1400上,以允许外界的信号传递到第一驱动线圈1330以及第二驱动线圈1340,从而可控制第一驱动线圈1330以及第二驱动线圈13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组件1500可包括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设置在固定部1100上,例如可设置在底座1120上,用以引导活动部1200相对于固定部1100的运动方向。举例来说,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具有柱状的形状,并且往与主轴1900的延伸方向平行的轴延伸(例如Z轴)。由此,当活动部1200受到驱动组件1300进行驱动而相对于固定部1100进行运动时,可通过引导组件1500来定义活动部1200的运动方向,例如在Z轴上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虚拟平面1901可定义为穿过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并且与主轴1900平行的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轴1900可穿过虚拟平面19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0还可包括温度感测元件1610,设置在固定部1100,例如设置在底座1120。此外,温度感测元件1610可邻接第一引导元件1501或者第二引导元件1502,例如可设置在相同的角落,用以感测光学元件的温度,从而可修正由于热膨胀造成的光学元件焦距改变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0还可包括位置感测元件1620,设置在第二驱动线圈1340中,并且设置在电路元件1400上,用以感测第二磁性元件1320的磁场,从而可得到活动部1200相对于固定部1100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位置感测元件1620可包括霍尔效应感测器(Hall Sensor)、磁阻效应感测器(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Sensor,MRSensor)、巨磁阻效应感测器(Giant 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Sensor,GMR Sensor)、穿隧磁阻效应感测器(Tunneling 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Sensor,TMR Sensor)、或磁通量感测器(Fluxgate Sensor)。
如图1C、图1G所示,底座1120可具有第一凹槽1121、第二凹槽1122、第一开口1123、第二开口1124,而第一引导元件1501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凹槽1121中,第二引导元件1502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凹槽1122中。此外,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穿过第一开口1123,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穿过第二开口1124。换句话说,从第一方向(例如-Z方向)观察时,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露出于底座1120,并且不露出于外壳1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H所示,从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例如Z方向)观察时,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亦可从第一开口1123、第二开口1124露出于底座1120。由此,可允许从第一开口1123、第二开口1124将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固定在底座1120上,例如使用胶水或者使用激光熔接等方式来固定。
然而,本公开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亦可改为固定在活动部1200上(未示出),并且用摩擦接触的方式可动地连接固定部1100,取决于设计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21可包括第一凹槽设置部1131以及第一凹槽空隙1132,其中第一凹槽空隙1132可设置在第一凹槽设置部1131中。应注意的是,第一引导元件1501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凹槽设置部1131中,且未设置在第一凹槽空隙1132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122可包括第二凹槽设置部1133以及第二凹槽空隙1134,其中第二凹槽空隙1134可设置在第二凹槽设置部1133中。
应注意的是,第二引导元件1502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凹槽设置部1133中,且未设置在第二凹槽空隙1134中。由此,可允许在第一凹槽空隙1132、第二凹槽空隙1134中设置额外的胶黏剂,以将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固定在底座112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具有金属的材质,并且可具有导磁性的材质,因此可分别与第一磁性元件1310、第二磁性元件1320之间产生相吸的磁力,以提供从活动部1200朝向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的力,从而允许活动部1200以磨擦接触的方式可动地设置在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或固定部11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21、第二凹槽1122可位于虚拟平面1901的两侧。
图2A至图2E是活动部1200从不同方向观察时的示意图,而图2F、图2G是图2A中一些部分的放大图。如图2A至图2G所示,活动部1200可包括第一活动部侧面1201、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第三活动部侧面1203、第四活动部侧面1204、活动部本体1205,以及形成在活动部本体1205上的第一导槽1220、第二导槽1230、第一止动部1241、第二止动部1242、第三止动部1243、第四止动部1244。此外,活动部1200还可具有第一侧面1251、第二侧面1252、第三侧面1253、以及形成在第二侧面1252、第三侧面1253上的凸台125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设置在第一导槽1220中,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设置在第二导槽123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槽1220中可具有凹部1221、第一承靠面1224、第二承靠面1225,凹部1221可位于第一承靠面1224、第二承靠面1225之间。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槽1230中可具有凸部12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承靠在第一承靠面1224、第二承靠面1225上,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承靠在凸部1231上,以允许活动部1200以磨擦接触的方式来接触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而由于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是固定在固定部1100上,所以活动部1200可通过磨擦接触的方式设置在固定部1100上。由于活动部1200是用第一承靠面1224、第二承靠面1225、凸部1231三个位置来进行摩擦接触,由于三点可定义一平面,故这种接触方式还可稳定活动部1200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主轴1900上,凹部1221可具有第一长度1941,凸部1231可具有第二长度19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1941与第二长度1942可彼此不同,例如第一长度1941可大于第二长度1942。
第一止动部1241、第二止动部1242、第三止动部1243、第四止动部1244可从活动部本体1205朝向外壳1110延伸,例如在第二方向(Z方向)延伸。而第五止动部1245可从活动部本体1205朝向底座1120延伸,例如在第一方向(-Z方向)延伸,以作为活动部1200与固定部1100发生撞击时的止动部,从而避免损伤其他的元件。如图1E所示,第一止动部1241、第二止动部1242、第三止动部1243、或第四止动部1244与外壳1110在主轴1900上可具有第一最小距离1911,而第五止动部1245与底座1120在主轴1900上可具有第二最小距离1912,可将第一最小距离1911、第二最小距离1912的总和定义为可动行程1913,代表活动部1200可在Z轴上移动的最大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动行程1913可大于第二长度1942,并且可小于约2倍的第二长度1942。举例来说,若可动行程1913为1.2mm,则第二长度1942会小于1.2mm,且大于0.6mm,例如可为0.8mm,但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动部1241、第二止动部1242、第三止动部1243、或第四止动部1244在主轴1900上可具有第一厚度1921,第五止动部1245在主轴1900上可具有第二厚度1922,且第一厚度1921、第二厚度1922可大于0.5mm,且小于可动行程1913,例如第一厚度1921、第二厚度1922可为0.8mm,以避免活动部1200在运动时撞击到第一止动部1241、第二止动部1242、第三止动部1243、第四止动部1244、第五止动部1245以外的位置,从而可保护其他的元件。
此外,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如图1C、图2A所示,第一止动部1241、第二止动部1242、第三止动部1243、第四止动部1244可以主轴1900穿过的点为中心1902,并以中心1902逆时针依序排列。应注意的是,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第一止动部1241、第三止动部1243可具有相同的形状,而第二止动部1242、第四止动部1244亦可具有相同的形状,且第一止动部1241、第三止动部1243的形状与第二止动部1242、第四止动部1244的形状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动部1241、第三止动部1243亦可以中心1902旋转对称,而第二止动部1242、第四止动部1244亦可以中心1902旋转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1900观察,第一止动部1241、第三止动部1243较为靠近各引导元件,而第二止动部1242、第四止动部1244较为远离各引导元件。举例来说,第一止动部1241与第一引导元件1501的距离可小于第二止动部1242或第四止动部1244与第一引导元件1501的距离,且第三止动部1243与第二引导元件1502的距离可小于第二止动部1242或第四止动部1244与第二引导元件1502的距离。
如图1C所示,第一导槽1220、第二导槽1230可设置在虚拟平面1901的两侧。此外,如图2F、图2G所示,沿着主轴1900观察,凹部1221不显露于第一导槽1220,而凸部1231显露于第二导槽1230。第一导槽1220可具有第一段部1222、第二段部1223,在不同的方向上延伸,而第二导槽1230可具有第三段部1232、第四段部1233、第五段部1234,在不同的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第一导槽1220与第二导槽1230可具有不同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在第四段部1233延伸的方向上,第一导槽1220具有第一宽度1951,第二导槽1230具有第二宽度1952,且第一宽度1951与第二宽度1952可彼此不同,例如第二宽度1952可大于第一宽度1951。通过这种设计,可避免组装时的公差造成活动部1200无法与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进行组装。
图3A、图3B是底座1120从不同方向观察时的示意图。如图1F、图3A、图3B所示,底座1120还可具有第四侧面1144、第五侧面1145、第六侧面1146,相对于活动部1200的第一侧面1251、第二侧面1252、第三侧面1253。第一侧面1251、第二侧面1252、第三侧面1253可面朝底座1120,而第四侧面1144、第五侧面1145、第六侧面1146可面朝活动部1200,例如第一侧面1251可面朝第四侧面1144并且互相平行,第三侧面1253可面朝第六侧面1146并且互相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251、第三侧面1253可面朝相同的方向,而第二侧面1252可与第一侧面1251以及第三侧面1253面朝不同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侧面1144、第六侧面1146可面朝相同的方向,而第五侧面1145可与第四侧面1144以及第六侧面1146面朝不同的方向。举例来说,第一侧面1251、第三侧面1253、第四侧面1144、第六侧面1146可为法向量垂直于主轴1900的面,而第二侧面1252、第五侧面1145可为法向量与主轴1900不垂直也不平行的斜面。也就是说,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第二侧面1252可露出于活动部1200,而第五侧面1145可露出于底座11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251与该四侧面1144之间可具有第一距离1931,第三侧面1253与第六侧面1146之间可具有第二距离1932,且第一距离1931可与第二距离1932不同,例如第一距离1931可小于第二距离19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底座1120以及活动部1200之间设置阻尼元件1600,以吸收活动部1200相对于固定部1100运动时的振动。阻尼元件1600例如可为凝胶等可吸震的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元件1600可直接接触第一侧面1251、第二侧面1252、第三侧面1253、第四侧面1144、第五侧面1145、第六侧面1146,以增加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接着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台1254可邻接第一侧面1251,并且设置在第二侧面1252、第三侧面1253上,且凸台1254中可形成多个胶槽1255,而胶槽1255之间可具有凸肋1256以隔开胶槽1255。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元件1600可设置在凸台1254上,设置在胶槽1255中,并接触凸肋1256。通过在活动部1200上设计凸台1254,并且将活动部设计成具有第一侧面1251、第二侧面1252、第三侧面1253,可增加阻尼元件1600与活动部1200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接着的强度。类似地,通过在底座1120上设计第四侧面1144、第五侧面1145、第六侧面1146,亦可增加阻尼元件1600与底座1120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接着的强度。
图4A至图4I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其中主要示出了活动部1200与活动部1200附近的其他元件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的位置关系,而其余元件为了简洁而省略。应了解的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0中的其他元件亦可应用于下述实施例。
图4A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1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的示意图。如图4A所示,活动部1200具有多边形(例如矩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的形状,并且可具有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第二活动部角落1262、第三活动部角落1263、第四活动部角落126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部侧面1201、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第三活动部侧面1203、第四活动部侧面1204依序彼此邻接,且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可位于该第一活动部侧面1201以及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之间,第二活动部角落1262可位于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以及第三活动部侧面1203之间,第三活动部角落1263可位于第三活动部侧面1203以及第四活动部侧面1204之间,第四活动部角落1264可位于第四活动部侧面1204以及第一活动部侧面1201之间。
如图4A所示,第一磁性元件1310、第二磁性元件1320可设置在活动部1200,而第一驱动线圈1330、第二驱动线圈1340可设置在固定部(为了简洁而未示出,例如前述底座11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310可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1201,第二磁性元件1320可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侧面1203。此外,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设置在第四活动部侧面120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1501还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三活动部角落1263。由此,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邻近于第一磁性元件1310,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在第三活动部角落1263邻近于第二磁性元件1320,以提升彼此之间相吸的磁力。在一些实施例中,虚拟平面1901可通过主轴1900或者活动部1200的重心,以提升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1的稳定性。
图4B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2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的示意图。如图4B所示,第一磁性元件1310、第二磁性元件1320可设置在活动部1200,而第一驱动线圈1330、第二驱动线圈1340可设置在固定部(为了简洁而未示出,例如前述底座11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310可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1201,第二磁性元件1320可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侧面1203。此外,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同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1501还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二活动部角落1262。由此,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邻近于第一磁性元件1310,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在第二活动部角落1262邻近于第二磁性元件1320,以提升彼此之间相吸的磁力。此外,由于将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同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可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2在X轴上的尺寸,而达到小型化。
图4C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3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的示意图。如图4C所示,第一磁性元件1310、第二磁性元件1320可设置在活动部1200,而第一驱动线圈1330、第二驱动线圈1340可设置在固定部(为了简洁而未示出,例如前述底座11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310可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1201,第二磁性元件1320可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侧面120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同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1501还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二活动部角落1262。由此,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邻近于第一磁性元件1310,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在第二活动部角落1262邻近于第二磁性元件1320,以提升彼此之间相吸的磁力。此外,由于将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同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可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3在X轴上的尺寸,而达到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3还包括第一导磁元件1351、第二导磁元件1352,例如可包括导磁性的材料。第一导磁元件1351可设置在第一磁性元件1310与活动部1200之间,而第二导磁元件1352可设置在第二磁性元件1320与活动部1200之间,以避免第一磁性元件1310、第二磁性元件1320彼此之间或与其他元件发生磁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310可包括彼此依序邻接的第一磁性元件侧面1311、第二磁性元件侧面1312、第三磁性元件侧面1313、第四磁性元件侧面13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性元件侧面1312可面朝活动部1200,而第四磁性元件侧面1314可面朝于第一驱动线圈133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磁元件1351可具有L形的形状。具体而言,第一导磁元件1351可设置在第一磁性元件侧面1311、第二磁性元件侧面1312,而不设置在第三磁性元件侧面1313、第四磁性元件侧面1314。也就是说,第一引导元件1501以及第一磁性元件1310并未完全被第一导磁元件1351隔开,例如第一引导元件1501其中一个点与第一磁性元件1310其中一个点的连线未通过第一导磁元件1351,以避免第一引导元件1501以及第一磁性元件1310之间的磁力受到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性元件1320可包括彼此依序邻接的第五磁性元件侧面1315、第六磁性元件侧面1316、第七磁性元件侧面1317、第八磁性元件侧面13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磁性元件侧面1316可面朝活动部1200,而第八磁性元件侧面1318可面朝于第二驱动线圈134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磁元件1352可具有L形的形状。具体而言,第二导磁元件1352可设置在第五磁性元件侧面1315、第六磁性元件侧面1316,而不设置在第七磁性元件侧面1317、第八磁性元件侧面1318。也就是说,第第二引导元件1502以及第二磁性元件1320并未完全被第二导磁元件1352隔开,例如第二引导元件1502其中一个点与第二磁性元件1320其中一个点的连线未通过第二导磁元件1352,以避免第二引导元件1502以及第二磁性元件1320之间的磁力受到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侧面1311、第五磁性元件侧面1315、第四活动部1204侧面可面朝相同的方向,而第三磁性元件侧面1313、第七磁性元件侧面1317、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可面朝相同的方向。
图4D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4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的示意图。如图4D所示,其驱动组件可包括第一磁性元件1310A、第二磁性元件1320A、第一驱动线圈1330A、第二驱动线圈1340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线圈1330A、第二驱动线圈1340A可设置在活动部1200,例如第一驱动线圈1330A可设置在第四活动部侧面1204,而第二驱动线圈1340A可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此外,第一磁性元件1310A、第二磁性元件1320A可设置在固定部(例如前述底座1120)。
此外,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设置在第四活动部侧面120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1501还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三活动部角落1263。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4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1361A、第四磁性元件1362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磁性元件1361A可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1201,并且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第四磁性元件1362A可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侧面1203,并且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三活动部角落1263。由此,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邻近于第三磁性元件1361A,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在第三活动部角落1263邻近于第四磁性元件1362A,以提升彼此之间相吸的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310A、第三磁性元件1361A位于虚拟平面1901的同一侧,而第二磁性元件1320A、第四磁性元件1362A位于虚拟平面1901的另一侧,而主轴1900可穿过虚拟平面190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磁性元件1361A、第四磁性元件1362A的尺寸可小于第一磁性元件1310A、第二磁性元件1320A的尺寸。举例来说,从主轴1900观察时,可将第一磁性元件1310A延伸的方向平行的轴定义为第四轴1984,而与第四轴1984垂直的方向可定义为第三轴1983。在第四轴1984上,第三磁性元件1361A的长度可小于第一磁性元件1310A的长度,且第四磁性元件1362A的长度可小于第二磁性元件1320A的长度。
图4E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5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的示意图。如图4E所示,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5的驱动组件可包括第一磁性元件1310B以及第一驱动线圈1330B。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310B可设置在固定部,而第一驱动线圈1330B可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由此,可降低驱动组件中的元件数量,而达到小型化。
此外,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同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1501还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二活动部角落1262。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5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1361B、第四磁性元件1362B。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磁性元件1361B可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1201,并且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第四磁性元件1362B可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侧面1203,并且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二活动部角落1262。由此,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邻近于第三磁性元件1361B,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在第二活动部角落1262邻近于第四磁性元件1362B,以提升彼此之间相吸的磁力。此外,由于将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同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可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5在X轴上的尺寸,而达到小型化。
图4F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6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的示意图。如图4F所示,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6的驱动组件可包括第一磁性元件1310B以及第一驱动线圈1330B。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310B可设置在固定部,而第一驱动线圈1330B可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这种配置方式可降低驱动组件中的元件数量,而达到小型化。
此外,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同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1501还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二活动部角落1262。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6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1361B、第四磁性元件1362B。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磁性元件1361B可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1201,并且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第四磁性元件1362B可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侧面1203,并且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二活动部角落1262。由此,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邻近于第三磁性元件1361B,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在第二活动部角落1262邻近于第四磁性元件1362B,以提升彼此之间相吸的磁力。此外,由于将第一引导元件1501、第二引导元件1502同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可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6在X轴上的尺寸,而达到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6还可包括第一导磁元件1353,设置在固定部,其中第一导磁元件1353以及第一驱动线圈1330B可设置在第一磁性元件1310B的两侧,而且活动部1200以及第一磁性元件1310B第一磁性元件1310B可以设置在第一驱动线圈1330B的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三轴1983上,第三磁性元件1361B以及第四磁性元件1362B可与第一导磁元件1353至少部分重叠。此外,在第四轴1984上,第三磁性元件1361B、第四磁性元件1362B之间的距离1961可小于第一导磁元件1353的长度1962。由此,可引导第一磁性元件1310B、第三磁性元件1361B、第四磁性元件1362B的磁场,以集中磁力,并避免与其他元件发生磁干扰。
图4G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7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的示意图。如图4G所示,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7的驱动组件可包括第一磁性元件1310C、第二磁性元件1320C、第一驱动线圈1330C、第二驱动线圈1340C,第一磁性元件1310C、第二磁性元件1320C可设置在活动部1200,而第一驱动线圈1330C、第二驱动线圈1340C可设置在固定部(为了简洁而未示出,例如前述底座11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310C可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1201,第二磁性元件1320C可设置在第四活动部侧面1204。
此外,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侧面120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1501还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三活动部角落1263。由此,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邻近于第一磁性元件1310C,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在第三活动部角落1263邻近于第二磁性元件1320C,以提升彼此之间相吸的磁力。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轴1900不穿过虚拟平面1901。由此,可将驱动组件集中设置在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7的一侧,而在其他侧可设置其他的元件。
图4H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8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的示意图。如图4H所示,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8的驱动组件可包括第一磁性元件1310D、第二磁性元件1320D、第一驱动线圈1330D、第二驱动线圈1340D,第一磁性元件1310D、第二磁性元件1320D可设置在固定部,而第一驱动线圈1330D、第二驱动线圈1340D可设置在活动部120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线圈1330D可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1201,第二驱动线圈1340D可设置在第四活动部侧面1204。
此外,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侧面1201,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设置在第四活动部侧面120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1501还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三活动部角落1263。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8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1361D、第四磁性元件1362D。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磁性元件1361D可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并且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第四磁性元件1362D可设置在第三活动部侧面1203,并且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三活动部角落1263。
由此,第一引导元件1501可在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邻近于第三磁性元件1361D,而第二引导元件1502可在第三活动部角落1263邻近于第四磁性元件1362D,以提升彼此之间相吸的磁力。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轴1900不穿过虚拟平面1901。由此,可将驱动组件集中设置在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8的一侧,而在其他侧可设置其他的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310D、第二磁性元件1320D、第一驱动线圈1330D、第二驱动线圈1340D可位于虚拟平面1901的同一侧,而第三磁性元件1361D、第四磁性元件1362D可位于虚拟平面1901的另一侧。在第三轴1983上,第三磁性元件1361D的长度小于第一磁性元件1310D的长度。而在第四轴1984上,第四磁性元件1362D的长度小于第二磁性元件1320D的长度,以达到小型化。
图4I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9沿着主轴1900观察时的示意图。如图4I所示,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9可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8类似,差异在于活动部1200可具有第一设置槽1271、第二设置槽1272,分别从第三活动部侧面1203、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凹陷,并且分别位于第三活动部角落1263、第一活动部角落1261。而第三磁性元件1361E可设置在第一设置槽1271中,第四磁性元件1362E可设置在第二设置槽1272中,从而第三磁性元件1361E可未突出于第三活动部侧面1203,第四磁性元件1362E可未突出于第二活动部侧面1202。由此,可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9的尺寸,而达到小型化。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活动部、固定部、驱动组件。活动部可用以连接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可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由此,可达到自动对焦的功能,稳定活动部的位置,并且还可达成小型化。
本公开所公开各元件的特殊相对位置、大小关系不但可使驱动机构达到特定方向的薄型化、整体的小型化,另外经由搭配不同的光学模块使系统更进一步提升光学品质(例如拍摄品质或是深度感测精度等),更进一步地利用各光学模块达到多重防震系统以大幅提升防手震的效果。
虽然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经公开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以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没有局限于在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从本公开的公开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公开使用。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权利要求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
Claims (11)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
一活动部,用以连接一光学元件;
一固定部,该活动部可相对该固定部运动;以及
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中:
该活动部具有多边形的形状;
该活动部包括一第一活动部侧面、一第二活动部侧面、一第三活动部侧面、一第四活动部侧面、一第一活动部角落、一第二活动部角落、一第三活动部角落、一第四活动部角落、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一第三侧面;
该第一活动部侧面邻接该第二活动部侧面;
该第二活动部侧面邻接该第三活动部侧面;
该第三活动部侧面邻接该第四活动部侧面;
该第四活动部侧面邻接该第一活动部侧面;
该第一活动部角落位于该第一活动部侧面以及该第二活动部侧面之间;
该第二活动部角落位于该第二活动部侧面以及该第三活动部侧面之间;
该第三活动部角落位于该第三活动部侧面以及该第四活动部侧面之间;
该第四活动部角落位于该第四活动部侧面以及该第一活动部侧面之间;
该固定部包括一底座;
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面朝该底座;
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面朝不同的方向;
该第二侧面与该第三侧面面朝不同的方向;
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三侧面面朝相同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中:
该活动部包括一凸台;
该凸台邻接该第一侧面;
该凸台设置在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上;
该凸台包括多个胶槽、一凸肋;
该凸肋设置在多个所述胶槽之间;
该底座包括一第四侧面、一第五侧面、一第六侧面,面朝该活动部;
该第四侧面面朝该第一侧面;
该第六侧面面朝该第三侧面;
该第四侧面与该第一侧面平行;
该第六侧面与该第三侧面平行;
该第四侧面与该第五侧面面朝不同的方向;
该第五侧面与该第六侧面面朝不同的方向;
该第四侧面与该第六侧面面朝相同的方向;
该第二侧面与该第五侧面面朝不同的方向;
该第一侧面与该第四侧面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
该第三侧面与该第六侧面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
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不同;
从第一方向观察,该第二侧面露出于该活动部;
从该第一方向观察,该第五侧面露出于该底座;
该第二侧面的法向量与该第一方向不垂直也不平行;
该第五侧面的法向量与该第一方向不垂直也不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
一阻尼元件,设置在该活动部与该固定部之间;以及
一引导组件,设置在该固定部,用以引导该活动部相对于该固定部的运动方向;
其中:
该阻尼元件设置在该凸台;
该阻尼元件直接接触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该第四侧面、该第五侧面、该第六侧面;
该阻尼元件设置在多个所述胶槽中;
该阻尼元件直接接触该凸肋;
该第一距离小于该第二距离;
该引导组件包括一第一引导元件、一第二引导元件;
该第一引导元件、该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一虚拟平面上;
该虚拟平面与主轴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中:
该驱动组件包括:
一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该活动部;
一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该活动部;
一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该固定部;以及
一第二驱动线圈,设置在该固定部;
该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活动部侧面;
该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三活动部侧面;
该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活动部侧面;
该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四活动部侧面;
该主轴穿过该虚拟平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中该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活动部侧面,包括:
一第一磁性元件侧面;
一第二磁性元件侧面,邻接该第一磁性元件侧面;
一第三磁性元件侧面,邻接该第二磁性元件侧面;以及
一第四磁性元件侧面,邻接该第三磁性元件侧面;
一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三活动部侧面,包括:
一第五磁性元件侧面;
一第六磁性元件侧面,邻接该第二磁性元件侧面;
一第七磁性元件侧面,邻接该第三磁性元件侧面;以及
一第八磁性元件侧面,邻接该第四磁性元件侧面;
一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该固定部;以及
一第二驱动线圈,设置在该固定部;
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
一第一导磁元件,设置在该第一磁性元件以及该活动部之间;以及
一第二导磁元件,设置在该第二磁性元件以及该活动部之间;
其中:
该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活动部侧面;
该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活动部侧面;
该第一导磁元件设置在该第一磁性元件侧面;
该第一导磁元件设置在该第二磁性元件侧面;
该第一导磁元件未设置在该第三磁性元件侧面;
该第一导磁元件未设置在该第四磁性元件侧面;
该第一磁性元件以及该第一引导元件并未被该第一导磁元件完全隔开;
该第四磁性元件侧面面朝该第一驱动线圈;
该第二导磁元件设置在该第五磁性元件侧面;
该第二导磁元件设置在该第六磁性元件侧面;
该第二导磁元件未设置在该第七磁性元件侧面;
该第二导磁元件未设置在该第八磁性元件侧面;
该第二磁性元件以及该第二引导元件并未被该第二导磁元件完全隔开;
该第八磁性元件侧面面朝该第二驱动线圈;
该第一磁性元件侧面、该第五磁性元件侧面、该第四活动部侧面面朝相同的方向;
该第三磁性元件侧面、该第七磁性元件侧面、该第二活动部侧面面朝相同的方向。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中该驱动组件包括:
一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该固定部;
一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该固定部;
一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该第四活动部侧面;以及
一第二驱动线圈,设置在该第二活动部侧面;
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
一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活动部侧面;以及
一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三活动部侧面;
其中:
该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活动部角落;
该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三活动部角落;
该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活动部侧面;
该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四活动部侧面;
该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活动部角落;
该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三活动部角落;
该第一磁性元件、该第三磁性元件位于该虚拟平面的同一侧;
该第二磁性元件、该第四磁性元件位于该虚拟平面的同一侧;
该第三磁性元件在一第三轴上的长度小于该第一磁性元件在一第四轴上的长度;
该第四磁性元件在该第三轴上的长度小于该第二磁性元件在该第四轴上的长度;
该第三轴与该第四轴垂直;
该主轴穿过该虚拟平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中该驱动组件包括:
一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该固定部;以及
一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该第二活动部侧面;
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
一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活动部侧面;
一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三活动部侧面;以及
一第一导磁元件,设置在该固定部;
其中:
该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活动部角落;
该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活动部角落;
该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活动部侧面;
该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活动部侧面;
该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活动部角落;
该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活动部角落;
该第一导磁元件以及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该第一磁性元件的两侧;
该活动部以及该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驱动线圈的两侧;
在一第三轴上,该第三磁性元件、该第四磁性元件各与该第一导磁元件至少部分重叠;
该第三磁性元件、该第四磁性元件在一第四轴排列;
该第三轴与该第四轴垂直;
在该第四轴上,该第三磁性元件至该第四磁性元件的最小距离小于该第一导磁元件的长度。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中该驱动组件包括:
一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活动部侧面;
一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四活动部侧面;
一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该固定部;以及
一第二驱动线圈,设置在该固定部;
其中:
该第一磁性元件、该第二磁性元件位于该虚拟平面的同一侧;
该第一驱动线圈、该第二驱动线圈位于该虚拟平面的同一侧;
该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活动部侧面;
该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三活动部侧面;
该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活动部角落;
该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三活动部角落;
该主轴未穿过该虚拟平面。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中该驱动组件包括:
一第一磁性元件,设置在该固定部;
一第二磁性元件,设置在该固定部;
一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该第一活动部侧面;以及
一第二驱动线圈,设置在该第四活动部侧面;
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
一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三活动部侧面;以及
一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活动部侧面;
其中:
该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活动部侧面;
该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四活动部侧面;
该第一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活动部角落;
该第二引导元件设置在该第三活动部角落;
该第一磁性元件、该第二磁性元件位于该虚拟平面的同一侧;
该第一驱动线圈、该第二驱动线圈位于该虚拟平面的同一侧;
该第三磁性元件、该第四磁性元件位于该虚拟平面的同一侧;
该第三磁性元件在一第三轴上的长度小于该第一磁性元件在该第三轴上的长度;
该第四磁性元件在一第四轴上的长度小于该第二磁性元件在该第四轴上的长度;
该第三轴与该第四轴垂直;
该主轴未穿过该虚拟平面;
该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三活动部角落;
该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活动部角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中:
该活动部还包括一第一设置槽、一第二设置槽;
该第一设置槽从该第三活动部侧面凹陷;
该第二设置槽从该第二活动部侧面凹陷;
该第三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设置槽中;
该第四磁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二设置槽中;
该第三磁性元件未突出于该第三活动部侧面;
该第四磁性元件未突出于该第二活动部侧面;
该第一设置槽位于该第三活动部角落;
该第二设置槽位于该第一活动部角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263404398P | 2022-09-07 | 2022-09-07 | |
US63/404,398 | 2022-09-0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666244A true CN117666244A (zh) | 2024-03-08 |
Family
ID=90060487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020365.6A Pending CN117666245A (zh) | 2022-09-07 | 2023-08-14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N202322180812.6U Active CN221079157U (zh) | 2022-09-07 | 2023-08-14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N202311020263.4A Pending CN117666244A (zh) | 2022-09-07 | 2023-08-14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N202322180660.XU Active CN221079156U (zh) | 2022-09-07 | 2023-08-14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N202311074850.1A Pending CN117666240A (zh) | 2022-09-07 | 2023-08-24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N202322288560.9U Active CN221079154U (zh) | 2022-09-07 | 2023-08-24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N202311079907.7A Pending CN117666239A (zh) | 2022-09-07 | 2023-08-25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N202322296976.5U Active CN221225263U (zh) | 2022-09-07 | 2023-08-25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020365.6A Pending CN117666245A (zh) | 2022-09-07 | 2023-08-14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N202322180812.6U Active CN221079157U (zh) | 2022-09-07 | 2023-08-14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180660.XU Active CN221079156U (zh) | 2022-09-07 | 2023-08-14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N202311074850.1A Pending CN117666240A (zh) | 2022-09-07 | 2023-08-24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N202322288560.9U Active CN221079154U (zh) | 2022-09-07 | 2023-08-24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N202311079907.7A Pending CN117666239A (zh) | 2022-09-07 | 2023-08-25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N202322296976.5U Active CN221225263U (zh) | 2022-09-07 | 2023-08-25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20240077697A1 (zh) |
CN (8) | CN117666245A (zh) |
-
2023
- 2023-08-14 CN CN202311020365.6A patent/CN117666245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8-14 CN CN202322180812.6U patent/CN221079157U/zh active Active
- 2023-08-14 CN CN202311020263.4A patent/CN117666244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8-14 CN CN202322180660.XU patent/CN221079156U/zh active Active
- 2023-08-24 CN CN202311074850.1A patent/CN117666240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8-24 CN CN202322288560.9U patent/CN221079154U/zh active Active
- 2023-08-25 CN CN202311079907.7A patent/CN117666239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8-25 CN CN202322296976.5U patent/CN221225263U/zh active Active
- 2023-09-07 US US18/462,707 patent/US20240077697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9-07 US US18/462,679 patent/US2024007774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9-07 US US18/462,657 patent/US2024008571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9-07 US US18/462,696 patent/US20240077745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666240A (zh) | 2024-03-08 |
CN117666245A (zh) | 2024-03-08 |
CN221079156U (zh) | 2024-06-04 |
CN221079157U (zh) | 2024-06-04 |
US20240077697A1 (en) | 2024-03-07 |
CN221079154U (zh) | 2024-06-04 |
CN117666239A (zh) | 2024-03-08 |
CN221225263U (zh) | 2024-06-25 |
US20240085718A1 (en) | 2024-03-14 |
US20240077744A1 (en) | 2024-03-07 |
US20240077745A1 (en) | 2024-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698369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1698368U (zh) |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 |
CN117031682A (zh) |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 |
CN215642016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8350598U (zh) | 光学系统 | |
CN216748234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6718788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7425802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114527549A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21079157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5264250U (zh) | 光学系统 | |
CN213457481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117741996A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1878283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6817096U (zh) | 光学系统 | |
CN211741679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21225261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8446310U (zh) |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 |
CN217060606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5264252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9417825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9105246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9417826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21926778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9417827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