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57481U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57481U
CN213457481U CN202022235077.0U CN202022235077U CN213457481U CN 213457481 U CN213457481 U CN 213457481U CN 202022235077 U CN202022235077 U CN 202022235077U CN 213457481 U CN213457481 U CN 213457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blade
minimum diameter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3507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孝新
张鹤龄
王照熙
胡朝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Taiw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Taiw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Taiwan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Taiwa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57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574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固定部、第一叶片、传导组件、驱动组件。第一叶片可相对固定部移动。传导组件可相对固定部移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传导元件相对于固定部移动。传导元件受到驱动组件所驱动时,传导元件带动第一叶片相对于固定部运动。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达到特定方向的薄型化、整体的小型化,进一步提升光学品质以及大幅提升防手震的效果。

Description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相机或智能型手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像的功能。然而,当需要将焦距较长的镜头设置于前述电子装置中时,会造成电子装置厚度的增加,不利于电子装置的薄型化。此外,目前市面上的微型摄像模块是以固定大小的光圈的设计为主,也因此小型的携带性电子装置的影像锐利度和感光度大多不具备可调整性。在感测器能够支持以及光源足够的情况下,需要更小的光圈以达到更好的成像像素。但如果使用固定尺寸的光圈,在小光圈的情况下,会造成光线不足(如夜晚)的环境下,成像品质低落。因此固定尺寸的光圈必须妥协不同环境下的摄影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固定部、第一叶片、传导组件、驱动组件。第一叶片可相对固定部移动。传导组件可相对固定部移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传导元件相对于固定部移动。传导元件受到驱动组件所驱动时,传导元件带动第一叶片相对于固定部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第二叶片,可相对固定部运动;一第三叶片,可相对固定部运动;一第四叶片,可相对固定部运动;其中固定部包括:一第一开口,用以让一光线通过;一第二开口,用以让光线通过;一第三开口,用以让光线通过;一第四开口,用以让光线通过;一第五开口,用以让光线通过;其中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第五开口的大小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较第二开口靠近一光出射处;第二开口较第三开口靠近光出射处;第三开口较第四开口靠近光出射处;第四开口较第五开口靠近光出射处;其中光线的一主轴依序穿过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第五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的一最小直径大于第二开口的一最小直径;第二开口的最小直径小于第三开口的一最小直径;第三开口的最小直径小于第四开口的一最小直径;第四开口的最小直径小于第五开口的一最小直径;第一开口的最小直径小于第三开口的最小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第五开口依序排列;其中第一开口包括一第一开口表面,面朝主轴;其中第二开口包括一第二开口表面,面朝主轴;其中第三开口包括一第三开口表面,面朝主轴;其中第四开口包括一第四开口表面,面朝主轴;其中第五开口包括一第五开口表面,面朝主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表面与主轴平行;第二开口表面与主轴不平行;第三开口表面与主轴不平行;第四开口表面与主轴平行;第五开口表面与主轴平行;从垂直主轴的一第一方向观察,第一开口表面与第二开口表面不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第四叶片形成一光圈开口,用以让光线通过;光圈开口的一最小直径小于第二开口的最小直径;光圈开口的一最大直径大于第二开口的最小直径;其中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第四叶片的移动方向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的一移动方向与第三叶片的一移动方向相反;第二叶片的一移动方向与第四叶片的一移动方向相反;第一叶片包括一第一叶片开口;第二叶片包括一第二叶片开口;第三叶片包括一第三叶片开口;第四叶片包括一第四叶片开口;传导元件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叶片开口、第二叶片开口、第三叶片开口、第四叶片开口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包括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第二叶片包括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一凹陷点;第一叶片的上表面的粗糙度小于第一叶片的下表面的粗糙度;第一叶片的上表面的反射率大于第一叶片的下表面的反射率;第二叶片的上表面的粗糙度小于第二叶片的下表面的粗糙度;第二叶片的上表面的反射率大于第二叶片的下表面的反射率;第二叶片的凹陷点朝向第一叶片凹陷并直接接触第一叶片;第一叶片设置在第二叶片上,且第一叶片的下表面与第二叶片的上表面之间具有大于零的一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电子组件,设置在固定部上;其中固定部还包括:一底板;一底座,设置在底板上;一框架,设置在底座上;一外框,设置在框架上;驱动组件包括一磁性元件以及一线圈;其中:沿主轴的方向观察,框架至少部分露出于外框;电子组件设置在线圈中;电子组件的一顶表面与磁性元件的距离大于线圈的顶表面与磁性元件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达到特定方向的薄型化、整体的小型化,进一步提升光学品质(例如拍摄品质或是深度感测精度等)以及大幅提升防手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配合所附图式详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应注意的是,依据在本领域的标准做法,多种特征并未按照比例绘示且仅用以说明例示。事实上,可能任意地放大或缩小元件的尺寸,以清楚地表现出本公开的特征。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绘示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3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4A是沿图3中的线段1-A-1-A绘示的剖面图。
图4B是沿图3中的线段1-B-1-B绘示的剖面图。
图5A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省略外框时的示意图。
图5B是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第四叶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一些元件的示意图。
图7A以及图7B是传导元件从不同方向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8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一些元件的示意图。
图9A是叶片组件关闭时,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9B是图9A省略外框时的示意图。
图9C是图9A的剖面图。
图10A是叶片组件开启时,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10B是图10A省略外框时的示意图。
图10C是图10A的剖面图。
图11以及图1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立体图以及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 外框
1-12 第一接合部
1-14 开口
1-20 底板
1-30,1-30’ 框架
1-30A 第二开口表面
1-31 第二接合部
1-32 延伸部
1-33 开口
1-34 导引元件
1-35 侧开口
1-40 叶片组件
1-40A 第一叶片
1-40B 第二叶片
1-40C 第三叶片
1-40D 第四叶片
1-40E 光圈开口
1-40A1,1-40B1,1-40C1,1-40D1 上表面
1-40A2,1-40B2,1-40C2,1-40D2 下表面
1-41A 第一叶片开口
1-41B 第二叶片开口
1-41C 第三叶片开口
1-41D 第四叶片开口
1-42A 第一导引开口
1-42B 第二导引开口
1-42C 第三导引开口
1-42D 第四导引开口
1-43A,1-43B,1-43C,1-43C1-44A,1-44B,1-44C,1-44D 边缘
1-45A,1-45B,1-45C1-45D,1-46A,1-46B,1-46C,1-46D 方向
1-50 传导元件
1-52 主体
1-53 连接部
1-54 延伸部
1-55 第一凹槽
1-56 第二凹槽
1-60,1-60’ 底座
1-60A 第三开口表面
1-62 底座开口
1-64 凹槽
1-70 支撑组件
1-72 第一支撑元件
1-74 第二支撑元件
1-80 磁性元件
1-80A 第一磁性元件
1-80B 第二磁性元件
1-80C 分隔元件
1-90,1-90’ 电路板
1-90A 第四开口表面
1-92 电子组件
1-94 感测元件
1-96 接合元件
1-98 导电元件
1-100,1-100’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1-A-1-A,1-B-1-B 线段
1-D 驱动组件
1-D1,1-D2,1-D3,1-D4,1-D5 最小直径
1-DA 直径
1-DA’ 最小直径
1-DA” 最大直径
1-F 固定部
1-L1,1-L2 长度
1-M 活动部
1-O 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公开许多不同的实施方法或是范例来实行所提供的标的的不同特征,以下描述具体的元件及其排列的实施例以阐述本公开。当然这些实施例仅用以例示,且不该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举例来说,在说明书中提到第一特征部件形成于第二特征部件之上,其包括第一特征部件与第二特征部件是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另外也包括于第一特征部件与第二特征部件之间另外有其他特征的实施例,亦即,第一特征部件与第二特征部件并非直接接触。
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标号或标示,这些重复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本实用新型,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结构之间有特定的关系。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在另一特征部件之上形成、连接到及/或耦接到另一特征部件可包括其中特征部件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并且还可包括其中可形成插入上述特征部件的附加特征部件的实施例,使得上述特征部件可能不直接接触。此外,其中可能用到与空间相关用词,例如“垂直的”、“上方”、“上”、“下”、“底”及类似的用词(如“向下地”、“向上地”等),这些空间相关用词是为了便于描述图示中一个(些)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些)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空间相关用词旨在涵盖包括特征的装置的不同方向。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再者,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的用词,以修饰权利要求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请求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请求元件与另一请求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等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请求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请求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
在此,“约”、“大约”、“实质上”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20%内,较佳是10%内,更佳是5%内,或3%之内,或2%之内,或1%之内,或0.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为大约的数量,亦即在没有特定说明“约”、“大约”、“实质上”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约”、“实质上”的含义。
以下公开许多不同的实施方法或是范例来实行所提供的标的的不同特征,以下描述具体的元件及其排列的实施例以阐述本实用新型。当然这些实施例仅用以例示,且不该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例来说,应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个元件时,其可直接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个元件,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的元件。
首先,请参考图1至图4B,其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绘示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的示意图,图2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的爆炸图,图3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的俯视图,图4A是沿图3中的线段1-A-1-A绘示的剖面图,图4B是沿图3中的线段1-B-1-B绘示的剖面图。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例如可为一光圈或一快门,并且主要可包括在一主轴1-O方向排列的外框1-10、底板1-20、框架1-30、叶片组件1-40、传导元件1-50、底座1-60、支撑组件1-70、磁性元件1-80、线圈1-82、电路板1-90、电子组件1-92、感测元件1-94、接合元件1-96。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框1-10、底板1-20、框架1-30、底座1-60、电路板1-90可合称为固定部1-F。叶片组件1-40以及传导元件1-50可合称为活动部1-M,可相对于固定部1-F进行运动。磁性元件1-80与线圈1-82可合称为驱动组件1-D,用以驱动传导元件1-50相对于固定部1-F移动。
框架1-30可设置在外框1-10以及底板1-20之间,而叶片组件1-40可设置在框架1-30上。传导元件1-50可设置在叶片组件1-40上,并且穿过外框1-10、框架1-30以及底座1-60。支撑组件1-70可设置在传导元件1-50上,用以带动传导元件1-50相对于固定部1-F进行运动。
磁性元件1-80可设置在传导元件1-50上,并且可随着传导元件1-50移动而进行移动。线圈1-82可设置在底座1-60上,其中线圈1-82通电时可与磁性元件1-80的磁场进行反应而产生一电磁驱动力,以推动传导元件1-50(以及设置在传导元件1-50上的叶片组件1-40)进行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元件1-80以及线圈1-82的位置可进行互换。
电子组件1-92以及感测元件1-94可设置在线圈1-82中,以感测磁性元件1-80相对于固定部1-F的位置并进行控制。电子组件1-92中例如可包括各种控制元件或感测元件。前述感测元件1-94或电子组件1-92中的感测元件可包括霍尔效应传感器(Hall Sensor)、磁阻效应传感器(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Sensor,MR Sensor)、巨磁阻效应传感器(Giant 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Sensor,GMR Sensor)、穿隧磁阻效应传感器(Tunneling Magnetoresistance Effect Sensor,TMR Sensor)或磁通量传感器(FluxgateSensor)。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1-90上的电路电性连接设置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内部或外部的其他电子元件,从而用以控制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以及图3所示,外框1-10可包括第一接合部1-12,而框架1-30可包括第二接合部1-31,其中第一接合部1-12中具有开口,而第二接合部1-31可设置在此开口中,以固定外框1-10与框架1-30的相对位置。换句话说,沿主轴1-O的方向观察,框架1-30的第二接合部1-31至少部分露出于外框1-10,而框架1-30的延伸部1-32与第一接合部1-12重叠。
如图4A所示,外框1-10包括第一开口表面1-10A、框架1-30包括第二开口表面1-30A,底座1-60包括第三开口表面1-60A,电路板1-90包括第四开口表面1-90A,而底板1-20包括第五开口表面1-20A,分别用以定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第五开口,例如可将前述开口定义为前述开口表面所围绕的区域。
第一开口表面1-10A、第二开口表面1-30A、第三开口表面1-60A、第四开口表面1-90A、第五开口表面1-20A皆面朝主轴1-O。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表面1-10A与主轴1-O平行,第二开口表面1-30A与主轴1-O不平行,第三开口表面1-60A与主轴1-O不平行,第四开口表面1-90A与主轴1-O平行,第五开口表面1-20A与主轴1-O平行。如图4A所示,从第一方向(Y方向)观察,第一开口表面1-10A与第二开口表面1-30A不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开口表面1-60A、第四开口表面1-90A连续延伸,且构成一锥形面,以控制通过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的光线的路径。
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第五开口的最小直径分别为1-D1、1-D2、1-D3、1-D4、1-D5,用以让一光线通过。应注意的是,第一开口比第二开口靠近此光线的光入射处(例如为图4A上方靠近外框1-10之处),第二开口比第三开口靠近此光线的光入射处,第三开口比第四开口靠近此光线的光入射处,第四开口比第五开口靠近此光线的光入射处,且主轴1-O依序穿过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以及第五开口。
应注意的是,如图4A所示,第一开口的最小直径1-D1大于第二开口的最小直径1-D2,第二开口的最小直径1-D2小于第三开口的最小直径1-D3,第三开口的最小直径1-D3小于第四开口的最小直径1-D4,第四开口的最小直径1-D4小于第五开口的最小直径1-D5,且第一开口的最小直径1-D1小于第三开口的最小直径1-D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开口的最小直径1-D4亦可与第五开口的最小直径1-D5相等。
外框1-10可具有一开口1-14,而传导元件1-50可部分设置在开口1-14中,以穿过叶片组件1-40。磁性元件1-80可包括第一磁性元件1-80A、第二磁性元件1-80B以及分隔元件1-80C。第一磁性元件1-80A以及第二磁性元件1-80B例如可为磁铁,且其磁极方向可以不同,例如可具有相反的磁极。分隔元件1-80C可将第一磁性元件1-80A以及第二磁性元件1-80B彼此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电子组件1-92的顶表面可低于线圈1-82的顶表面,也就是在Z方向上,电子组件1-92的顶表面与磁性元件1-80的距离大于线圈1-82的顶表面与磁性元件1-80的距离。藉此,可保护电子组件1-92免于碰撞。
图5A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省略外框1-10时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叶片组件1-40可包括第一叶片1-40A、第二叶片1-40B、第三叶片1-40C、第四叶片1-40D。第一叶片1-40A、第二叶片1-40B、第三叶片1-40C、第四叶片1-40D形成一光圈开口1-40E,用以让光线通过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第一叶片1-40A包括第一叶片开口1-41A,第二叶片1-40B包括第二叶片开口1-41B,第三叶片1-40C包括第三叶片开口1-41C,第四叶片1-40D包括第四叶片开口1-41D,上述开口在Y方向上延伸。
其中一个传导元件1-50的连接部1-53同时穿过第一叶片开口1-41A以及第二叶片开口1-41B,且另一个传导元件1-50的连接部1-53同时穿过第三叶片开口1-41C以及第四叶片开口1-41D。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开口1-41A以及第二叶片开口1-41B可完全重叠,第三叶片开口1-41C以及第四叶片开口1-41D可完全重叠,例如具有相同的长度1-L2,而连接部1-53具有长度1-L1,其中长度1-L1小于长度1-L2。藉此,传导元件1-50可通过连接部1-53而在各叶片开口中相对于各叶片移动。
此外,各叶片还可具有朝向主轴1-O方向延伸的导引开口。举例来说,第一叶片1-40A具有第一导引开口1-42A,第二叶片1-40B具有第二导引开口1-42B,第三叶片1-40C具有第三导引开口1-42C,第四叶片1-40D具有第四导引开口1-42D,而框架1-30的导引元件1-34可设置在第一导引开口1-42A、第二导引开口1-42B、第三导引开口1-42C、第四导引开口1-42D中,用以引导第一叶片1-40A、第二叶片1-40B、第三叶片1-40C、第四叶片1-40D相对于固定部1-F的移动方向。
前述第一导引开口1-42A、第二导引开口1-42B、第三导引开口1-42C、第四导引开口1-42D的延伸方向不同,从而可允许第一叶片1-40A、第二叶片1-40B、第三叶片1-40C、第四叶片1-40D在不同的方向上移动。举例来说,第一导引开口1-42A与第三导引开口1-42C的延伸方向相反,而第二导引开口1-42B与第四导引开口1-42D的延伸方向相反。换句话说,第一叶片1-40A与第三叶片1-40C的移动方向相反,而第二叶片1-40B与第四叶片1-40D的移动方向相反。
此外,如图5A所示,第一叶片1-40A可具有边缘1-43A以及边缘1-44A,第二叶片1-40B可具有边缘1-43B以及边缘1-44B,第三叶片1-40C可具有边缘1-43C以及边缘1-44C,第四叶片1-40D可具有边缘1-43D以及边缘1-44D,其中边缘1-43A、边缘1-43B、边缘1-43C、边缘1-43D可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延伸,而边缘1-44A、边缘1-44B、边缘1-44C、边缘1-44D可在第二方向(Y方向)上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例如为垂直)。
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的叶片组件1-40进行运动时,边缘1-43A可与边缘1-43D大致上重叠,而边缘1-43B可与边缘1-43C大致上重叠,边缘1-44A可与边缘1-44B大致上重叠,边缘1-44C可与边缘1-44D大致上重叠。藉此,可确保在各个方向上叶片的移动量大致上相同,以维持光圈开口1-40E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1-40A、第二叶片1-40B、第三叶片1-40C、第四叶片1-40D可具有板状的形状。第一叶片1-40A、第三叶片1-40C可大致上位于相同的平面,第二叶片1-40B、第四叶片1-40D可大致上位于相同的平面,且在俯视方向上,第一叶片1-40A、第三叶片1-40C皆覆盖一部分的第二叶片1-40B、第四叶片1-40D。
图5B是第一叶片1-40A、第二叶片1-40B、第三叶片1-40C、第四叶片1-40D的剖面示意图。第一叶片1-40A具有上表面1-40A1以及下表面1-40A2,第二叶片1-40B具有上表面1-40B1以及下表面1-40B2,第三叶片1-40C具有上表面1-40C1以及下表面1-40C2,第四叶片1-40D具有上表面1-40D1以及下表面1-40D2,其中上表面1-40A1与下表面1-40A2具有不同的粗糙度,上表面1-40B1与下表面1-40B2具有不同的粗糙度,上表面1-40C1与下表面1-40C2具有不同的粗糙度,上表面1-40D1与下表面1-40D2具有不同的粗糙度。举例来说,上表面1-40A1的粗糙度可小于下表面1-40A2的粗糙度,上表面1-40B1的粗糙度可小于下表面1-40B2的粗糙度,上表面1-40C1的粗糙度可小于下表面1-40C2的粗糙度,上表面1-40D1的粗糙度可小于下表面1-40D2的粗糙度。换句话说,上表面1-40A1的反射率可大于下表面1-40A2的反射率,上表面1-40B1的反射率可大于下表面1-40B2的反射率,上表面1-40C1的反射率可大于下表面1-40C2的反射率,上表面1-40D1的粗糙度可大于下表面1-40D2的反射率。藉此,可避免杂散光产生。
第一叶片1-40A、第三叶片1-40C与第二叶片1-40B、第四叶片1-40D之间可通过点接触的方式彼此接触,以降低接触面积以及摩擦力。举例来说,第二叶片1-40B、第四叶片1-40D可具有朝向第一叶片1-40A、第三叶片1-40C凹陷的点,且第二叶片1-40B、第四叶片1-40D通过前述凹陷点接触第一叶片1-40A、第三叶片1-40C,而第二叶片1-40B、第四叶片1-40D的叶片表面与第一叶片1-40A、第三叶片1-40C的叶片表面隔开。举例来说,下表面1-40A2或下表面1-40C2与上表面1-40B1或上表面1-40D1之间具有大于零的一距离。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叶片1-40A、第三叶片1-40C亦可具有朝向第二叶片1-40B、第四叶片1-40D凹陷的点,取决于设计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叶片可具有至少三个凹陷点(三点构成一平面)。
图6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一些元件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外框1-10以及叶片组件1-40。框架1-30可具有开口1-33,用以设置传导元件1-50。应注意的是,在X方向上,开口1-33的尺寸可大于传导元件1-50的尺寸,以允许传导元件1-50相对于框架1-30在X方向上移动。
图7A以及图7B是传导元件1-50从不同方向观察时的示意图。传导元件1-50可具有主体1-52、连接部1-53、延伸部1-54、第一凹槽1-55、第二凹槽1-56。连接部1-53可从主体1-52在Z方向上延伸,而延伸部1-54可从主体1-52在X方向上延伸。第一凹槽1-55可与主体1-52重叠,而第二凹槽1-56可与延伸部1-54重叠。
如图4B所示,磁性元件1-80可设置在第一凹槽1-55中,并且第一凹槽1-55在剖面图中可具有阶梯状的形状,以允许在磁性元件1-80以及第一凹槽1-55之间设置粘着材料(例如胶水),以固定磁性元件1-80以及传导元件1-50。应注意的是,传导元件1-50在X方向上并未直接接触外框1-10、框架1-30、底座1-60,以避免直接接触时所造成的摩擦力。
图8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一些元件的示意图,其中相对于图6进一步省略了框架1-30以及传导元件1-50。支撑组件1-70可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元件1-72以及一个第二支撑元件1-74。第一支撑元件1-72以及第二支撑元件1-74可具有球形的形状,其中第二支撑元件1-74的直径可小于第一支撑元件1-72的直径,并且可以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元件1-72之间,以降低两个第一支撑元件1-72之间滚动时所造成的摩擦力。
如图4B以及图8所示,支撑组件1-70可部分设置在底座1-60的凹槽1-64中,并且可部分设置在第二凹槽1-56中,从而可降低传导元件1-50与底座1-60之间的摩擦力,以使传导元件1-50更轻易地相对于底座1-60进行移动。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亦可使用具有其他样态的支撑组件,取决于设计需求。
如图4B以及图8所示,底座1-60可具有底座开口1-62,用以设置传导元件1-50以及设置在传导元件1-50上的磁性元件1-80,其中在图8中,线圈1-82、电子组件1-92、感测元件1-94至少部分露出于底座开口1-62,从而可对磁性元件1-80的磁场做出反应(例如产生电磁力或者感测磁场变化)。
如图8所示,可通过接合元件1-96来接合底座1-60、电路板1-90以及底板1-20。接合元件1-96例如为粘胶,可设置在底座1-60、电路板1-90以及底板1-20的侧面(例如设置在四个侧边),且在各侧边可具有不同数量的接合元件1-96。
图9A是叶片组件1-40关闭时,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的俯视图。图9B是图9A省略外框1-10时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叶片1-40A、第二叶片1-40B、第三叶片1-40C、第四叶片1-40D分别朝向方向1-45A、方向1-45B、方向1-45C、方向1-45D进行移动,如图9B中的箭号所示。应注意的是,两个传导元件1-50皆朝向靠近主轴1-O的方向移动(彼此靠近),以带动前述叶片。藉此,光圈开口1-40E可缩小,以调整由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所形成的光圈的大小。
图9C是图9A的剖面图。如图9C所示,此时光圈开口1-40E具有最小直径1-DA’,其中最小直径1-DA’小于第一开口的最小直径1-D1以及第二开口的最小直径1-D2。也就是说,此时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所形成的光圈的大小可定义为光圈开口1-40E的最小直径1-DA’。在一些实施例中,最小直径1-DA’可等于零,此时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可作为一快门。
图10A是叶片组件1-40开启时,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的俯视图。图10B是图10A省略外框1-10时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叶片1-40A、第二叶片1-40B、第三叶片1-40C、第四叶片1-40D分别朝向方向1-46A、方向1-46B、方向1-46C、方向1-46D进行移动,如图10B中的箭号所示。应注意的是,两个传导元件1-50皆朝向远离主轴1-O的方向移动(彼此远离),以带动前述叶片。藉此,光圈开口1-40E可放大,以调整由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所形成的光圈的大小。
图10C是图10A的剖面图。如图10C所示,此时光圈开口1-40E具有最大直径1-DA”,其中最大直径1-DA”大于第二开口的最小直径1-D2。也就是说,此时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所形成的光圈的大小可定义为第二开口的最小直径1-D2。
虽然在前述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中,通过电路板1-90来与外界的其他元件进行电性连接,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图11以及图1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的立体图以及爆炸图。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的元件大致上与前述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类似或相同,而不同的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100’的框架1-30’、底座1-60’、电路板1-90’具有不同的结构。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底座1-60’上可具有额外的导电元件1-98,可部分露出于框架1-30’的侧开口1-35,并具有从框架1-30’另一侧露出的端部,以与外界进行电性连接。应注意的是,导电元件1-98可至少部分内埋于框架1-30’,并且可增加框架1-30’的机械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固定部、第一叶片、传导组件、驱动组件。第一叶片可相对固定部移动。传导组件可相对固定部移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传导元件相对于固定部移动。传导元件受到驱动组件所驱动时,传导元件带动第一叶片相对于固定部运动。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各元件的特殊相对位置、大小关系不但可使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达到特定方向的薄型化、整体的小型化,另外经由搭配不同的光学模块使系统更进一步提升光学品质(例如拍摄品质或是深度感测精度等),更进一步地利用各光学模块达到多重防震系统以大幅提升防手震的效果。
虽然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公开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从本公开揭示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公开使用。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权利要求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固定部;
一第一叶片,可相对该固定部运动;
一传导元件,可相对该固定部运动;以及
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传导元件相对该固定部运动,其中该传导元件受到该驱动组件驱动时,该传导元件带动该第一叶片相对该固定部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二叶片,可相对该固定部运动;
一第三叶片,可相对该固定部运动;以及
一第四叶片,可相对该固定部运动;
其中该固定部包括:
一第一开口,用以让一光线通过;
一第二开口,用以让该光线通过;
一第三开口,用以让该光线通过;
一第四开口,用以让该光线通过;
一第五开口,用以让该光线通过;
其中该第一开口、该第二开口、该第三开口、该第四开口、该第五开口的大小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开口较该第二开口靠近一光出射处;
该第二开口较该第三开口靠近该光出射处;
该第三开口较该第四开口靠近该光出射处;
该第四开口较该第五开口靠近该光出射处;
其中该光线的一主轴依序穿过该第一开口、该第二开口、该第三开口、该第四开口、该第五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开口的一最小直径大于该第二开口的一最小直径;
该第二开口的该最小直径小于该第三开口的一最小直径;
该第三开口的该最小直径小于该第四开口的一最小直径;
该第四开口的该最小直径小于该第五开口的一最小直径;
该第一开口的该最小直径小于该第三开口的该最小直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开口包括一第一开口表面,面朝该主轴;
该第二开口包括一第二开口表面,面朝该主轴;
该第三开口包括一第三开口表面,面朝该主轴;
该第四开口包括一第四开口表面,面朝该主轴;
该第五开口包括一第五开口表面,面朝该主轴;
该第一开口表面、该第二开口表面、该第三开口表面、该第四开口表面、该第五开口表面依序排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开口表面与该主轴平行;
该第二开口表面与该主轴不平行;
该第三开口表面与该主轴不平行;
该第四开口表面与该主轴平行;
该第五开口表面与该主轴平行;
从垂直该主轴的一第一方向观察,该第一开口表面与该第二开口表面不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叶片、该第二叶片、该第三叶片、该第四叶片形成一光圈开口,用以让该光线通过;
该光圈开口的一最小直径小于该第二开口的该最小直径;
该光圈开口的一最大直径大于该第二开口的该最小直径;
该第一叶片、该第二叶片、该第三叶片、该第四叶片的移动方向不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叶片的移动方向与该第三叶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该第二叶片的移动方向与该第四叶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该第一叶片包括一第一叶片开口;
该第二叶片包括一第二叶片开口;
该第三叶片包括一第三叶片开口;
该第四叶片包括一第四叶片开口;
该传导元件至少部分设置于该第一叶片开口、该第二叶片开口、该第三叶片开口、该第四叶片开口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叶片包括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
该第二叶片包括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一凹陷点;
该第一叶片的该上表面的粗糙度小于该第一叶片的该下表面的粗糙度;
该第一叶片的该上表面的反射率大于该第一叶片的该下表面的反射率;
该第二叶片的该上表面的粗糙度小于该第二叶片的该下表面的粗糙度;
该第二叶片的该上表面的反射率大于该第二叶片的该下表面的反射率;
该第二叶片的该凹陷点朝向该第一叶片凹陷并直接接触该第一叶片;
该第一叶片设置在该第二叶片上,且该第一叶片的该下表面与该第二叶片的该上表面之间具有大于零的一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子组件,设置在该固定部上;
其中该固定部还包括:
一底板;
一底座,设置在该底板上;
一框架,设置在该底座上;以及
一外框,设置在该框架上;
该驱动组件包括一磁性元件以及一线圈;
其中:
沿该主轴的方向观察,该框架至少部分露出于外框;
该电子组件设置在该线圈中;
该电子组件的一顶表面与该磁性元件的距离大于该线圈的一顶表面与该磁性元件的距离。
CN202022235077.0U 2019-10-09 2020-10-09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Active CN2134574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12743P 2019-10-09 2019-10-09
US62/912,743 2019-10-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57481U true CN213457481U (zh) 2021-06-15

Family

ID=7538395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35077.0U Active CN213457481U (zh) 2019-10-09 2020-10-09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022234996.6U Active CN213423574U (zh) 2019-10-09 2020-10-09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022232922.9U Active CN213457975U (zh) 2019-10-09 2020-10-09 触觉反馈机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34996.6U Active CN213423574U (zh) 2019-10-09 2020-10-09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022232922.9U Active CN213457975U (zh) 2019-10-09 2020-10-09 触觉反馈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598974B2 (zh)
CN (3) CN21345748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4681A (zh) * 2022-01-30 2022-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58710B1 (ko) * 2018-06-08 2020-09-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2139767B1 (ko) * 2018-08-22 2020-07-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조리개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98974B2 (en) 2023-03-07
CN213457975U (zh) 2021-06-15
CN213423574U (zh) 2021-06-11
US20210109368A1 (en) 2021-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91016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8350598U (zh) 光学系统
CN211206922U (zh)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KR20160136710A (ko) 카메라 모듈
US20240027727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N216718788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3457481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US20220146780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US20240142748A1 (en) Optical system
CN215449772U (zh) 光学系统
CN113970854A (zh) 光学系统以及组装光学系统的方法
CN215264250U (zh) 光学系统
CN216748234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3276093U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5469425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9417827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9105246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9417825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9625774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9417826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21079157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US20240151936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US20240152029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US20240151935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US20240151932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