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4681A -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4681A
CN115494681A CN202210114548.3A CN202210114548A CN115494681A CN 115494681 A CN115494681 A CN 115494681A CN 202210114548 A CN202210114548 A CN 202210114548A CN 115494681 A CN115494681 A CN 115494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is diaphragm
bracket
hole
fixed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45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张成
李斯坤
王怡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145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468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6795 priority patent/WO2023142686A1/zh
Priority to CN202280007441.7A priority patent/CN1168973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4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46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6Two or more co-operating pivoted blades, e.g. iri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可变光圈包括固定座、转动支架、多个叶片以及第一盖体。转动支架位于固定座的内侧,且转动连接于固定座,转动支架围出空间。多个叶片共同围出透光孔,透光孔连通空间,每个叶片均转动连接于固定座,且滑动连接于转动支架。第一盖体固定于固定座,且位于叶片远离固定座的一侧,第一盖体的材质为金属材料。这样,第一盖体的结构强度较大。叶片不容易因第一盖体变形而发生损坏,可变光圈的寿命较长,可靠性较佳。

Description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大厂商对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通过改变可变光圈的光圈孔的大小来调节进入可变光圈内的光通量,从而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传统的可变光圈包括固定部件、转动部件、多个叶片以及上盖。当转动部件相对固定部件转动时,转动部件推动多个叶片开合。上盖固定于固定部件,上盖与固定部件配合,以避免叶片脱出。然而,由于传统上盖的材质为塑料,上盖容易变形挤压叶片,导致叶片变形损坏。可变光圈的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寿命较长的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变光圈(也称为可变光圈马达)。可变光圈包括固定座、转动支架、多个叶片以及第一盖体。所述转动支架位于所述固定座的内侧,且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转动支架围出空间。多个所述叶片共同围出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连通所述空间,每个所述叶片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且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支架。
所述第一盖体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且位于所述叶片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第一盖体的材质为金属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盖体的材质设置为金属材料,从而增大第一盖体的结构强度以及抗撞击能力。这样,当可变光圈发生跌落撞击时,第一盖体不容易损坏或者变形,第一盖体的可靠性较佳。此外,第一盖体不容易因损坏或者变形而挤压叶片,叶片就不容易发生损坏或者变形,叶片的可靠性较佳。可变光圈的寿命较长。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为铝片或者钢片。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盖体采用铝片或者钢片。第一盖体的投入成本较低。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热铆接于所述固定孔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固定块热铆接于所述固定孔内,从而增大第一盖体与固定座之间的连接牢固度,从而避免第一盖体从固定座上脱落。这样,由于第一盖体与固定座可以通过相互配合来限制叶片,叶片也不容易从固定座脱落。可变光圈的寿命较长。可变光圈的可靠性较佳。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块,所述转动支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块。每个所述叶片均设有间隔设置的转孔和导向孔,多个所述第一凸块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于多个所述叶片的转孔内,多个所述第二凸块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于多个所述叶片的导向孔内。
所述第一盖体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空间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避让空间,多个所述第一凸块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内,多个所述第二凸块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避让空间内。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可变光圈还包括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固定所述第一盖体,且位于所述第一盖体远离所述叶片的一侧,所述第二盖体遮盖所述第一避让空间和所述第二避让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盖体可以遮盖所述第一避让空间和所述第二避让空间时,第二盖体可以遮盖第一凸块、第二凸块、转孔和导向孔,从而一方面在摄像模组的装配过程中,可以避免摄像模组在制程中毛丝、异物掉落在叶片的转孔和导向孔内,从而避免影响第一凸块在转孔内的运动以及第二凸块在导向孔内运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可变光圈的外观精致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面、外周侧面以及内周侧面均设有镀层。这样,镀层可以提高可变光圈的外观精致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镀层可以采用黑色或者哑光黑色,从而遮挡第二盖体底部的器件。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镀层的表面设有减反膜。减反膜可以较大程度消除光线闪耀(flare)的问题,从而较大程度地提升可变光圈的外观精致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可变光圈包括柔性电路板、第一磁铁以及第一线圈。
所述柔性电路板环绕所述固定座的外周侧面,并固定于所述固定座的外周侧面,所述第一线圈固定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内周侧面,且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磁铁固定于所述转动支架的外周侧面,所述第一线圈面向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用于在与所述第一线圈配合下,带动所述转动支架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每个所述叶片均相对所述转动支架滑动,并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多个所述叶片的透光孔的孔径发生变化。
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将第一磁铁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的外周侧面,第一线圈固定连接于固定座,从而当第一线圈通电时,第一磁铁受到作用力,第一磁铁可以带动转动支架相对固定座转动。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由第一磁铁和第一线圈所构成的驱动装置的结构不用在转动支架与固定座之间设置导线,第一磁铁和第一线圈所构成的驱动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结构较为整洁。另一方面,第一磁铁和第一线圈不需要通过移动来拉动转动支架转动。这样,可变光圈不需要提供额外的空间来给第一磁铁和第一线圈移动。第一磁铁和第一线圈占用的空间较小,有利于可变光圈的小型化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磁铁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的外周侧面,第一线圈面向第一磁铁设置,一方面避免第一磁铁与第一线圈在摄像模组的厚度方向上发生堆叠,另一方面第一磁铁、第一线圈、固定座以及转动支架可以排布得更加紧凑。此外,相较于将第一线圈平铺在固定座的方案,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线圈直立地固定连接于固定座上,一方面可以利用转动支架在Z轴方向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线圈在X-Y平面的占用的面积较小。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主体部以及第一补强部,所述第一补强部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段的表面,所述第一线圈固定于所述第一段,且与所述第一补强部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补强部的至少部分的材质为导磁材料,所述第一补强部与所述第一磁铁产生吸力。这样,转动支架可以在该吸力下紧靠固定座的一侧,从而使得转动支架与固定座可以稳定连接。当转动支架相对固定座转动时,转动支架不容易因外界的抖动而出现倾斜或者晃动等问题。转动支架也可以减小用户姿势差的干扰,保证转动支架具有较佳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座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和所述固定支架围出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线圈通过所述第一通孔面向所述第一磁铁。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底座设有第一胶槽,所述固定支架设有第二胶槽,所述第一胶槽与所述第二胶槽拼成第一储胶槽,所述第一储胶槽设有胶层,所述胶层还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
可以理解的是,当柔性电路板固定于固定座时,柔性电路板可以覆盖第一储胶槽。通过在第一储胶槽内设置胶层,胶层连接柔性电路板与第一储胶槽的槽壁,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柔性电路板与固定座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另外,由于第一储胶槽为底座的第一胶槽与固定支架的第二胶槽拼成。这样,胶层还可以增强底座与固定支架之间的连接牢固度。本实施方式的胶层具有“一物多用”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底座设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转动支架的底部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当转动支架位于固定座的内侧时,第一挡块可以限制转动支架沿Z轴负方向移动。另外,通过第一盖体可以限制转动支架沿Z轴正方向移动。这样,通过第二挡块和上盖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转动支架运动进行限位,减少转动支架的晃动量,进而当可变光圈发生撞击后,可以减轻撞击后叶片与上盖的间隙变化影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底座和所述固定支架均采用金属件与塑料件形成的一体结构件。这样,相较于塑料结构的底座,本实施方式的底座的结构强度较佳。当可变光圈发生跌落撞击时,底座不容易损坏或者变形,底座的可靠性较佳。此外,相较于塑料结构的固定支架,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支架的结构强度较佳。当可变光圈发生跌落撞击时,固定支架不容易损坏或者变形,固定支架的可靠性较佳。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所述可变光圈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光圈孔的孔径最小,所述叶片的外边缘与所述固定座的阶梯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其中,d1≤50微米,所述阶梯面朝向所述光圈孔。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d1≤30微米。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叶片的重叠区域的宽度为d2,重叠区域的宽度为第一个所述叶片的内边缘与第二个所述叶片的外边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中,d2≥0.27毫米。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叶片的内边缘靠近所述光圈孔的端部与所述光圈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3,其中,d3≥0.1毫米。这样,光圈孔的型状不容易出现“风火轮”的形状。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可变光圈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支架,且位于多个所述叶片朝向所述转动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一垫片的内边缘围出透光孔,所述第一垫片的透光孔连通多个所述叶片的透光孔与所述转动支架的空间;
所述可变光圈包括起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末端状态;
所述可变光圈处于起始状态或者中间状态时,多个所述叶片的透光孔的最大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垫片的透光孔的孔径;
所述可变光圈处于末端状态时,多个所述叶片的透光孔的最小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垫片的透光孔的孔径。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所述可变光圈处于末端状态时,所述叶片的导向孔的第二端壁与所述第一垫片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4,其中,d4≥0.2毫米。这样,可以避免导向孔处出现漏光现象。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可变光圈处于末端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叶片的交点与所述第一垫片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5,其中,d5≥0.3毫米。这样,可以避免相邻两个叶片的交点处出现漏光现象。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导向孔的感度为sensitivity。转动支架转动角度为dθ。当转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转动时,多个叶片的透光孔的孔径变化为dD。
其中,
Figure BDA0003495790610000041
这样,导向孔可以克服导向孔在制备过程中公差问题,从而保证导向孔与第二凸块的较好配合。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可变光圈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固定于所述上盖,且位于所述叶片与所述上盖之间。这样,第二垫片可以将叶片与上盖隔开,从而避免上盖划伤叶片。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垫片与上盖为一体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以及如上所述的可变光圈。可变光圈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组件,且位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入光侧。可以理解的是,当可变光圈应用于摄像模组时,摄像模组的寿命较长,可靠性较佳。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镜头组件包括马达以及镜头。镜头设置于马达。马达用于驱动镜头沿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移动。可变光圈固定连接于镜头,且位于镜头的入光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上的摄像模组,的摄像模组设于壳体。可以理解的是,当摄像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的寿命较长,可靠性也较佳。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摄像模组的可变光圈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底座在不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固定支架在不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的底座和固定支架在一种角度下的组装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的底座和固定支架在另一种角度下的组装示意图;
图9是图4所示的转动支架在不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示的部分可变光圈在不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所示的可变光圈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4所示的底座、固定支架与滚珠的组装示意图;
图13是图4所示的转动支架与滚珠的组装示意图;
图14是图4所示的柔性电路板、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与驱动芯片在一种角度下的组装示意图;
图15是图4所示的柔性电路板、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与驱动芯片在另一种角度下的组装示意图;
图16是图3所示的可变光圈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部分可变光圈在B-B线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第二线圈与第二磁铁驱动转动支架转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3所示的可变光圈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3所示的可变光圈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4所示的多个叶片在不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3所示的可变光圈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部分可变光圈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4所示的两个叶片在可变光圈处于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4所示的多个叶片与第一垫片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图26是图4所示的上盖在不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3所示的可变光圈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6所示的上盖在C-C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29是图4所示的上盖在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30是图3所示的可变光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1是图3所示的可变光圈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32是图31所示的底座、固定支架与第一配合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33是图31所示的可变光圈的部分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34是图31所示的转动支架本体与第二配合件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31所示的可变光圈在一个方向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6是图31所示的可变光圈在另一个方向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英文简写和有关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描述。
以透镜为界,被摄物体所在一侧为物侧;
以透镜为界,被摄物体的图像所在的一侧为像侧;
光轴,是一条垂直穿过透镜中心的轴线。镜头光轴是通过镜头的各个透镜的中心的轴线。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凸透镜应是所有的光线会聚在透镜后的一点,这个会聚所有光线的一点,即为焦点。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其中,“固定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转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转动。“滑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滑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顶”、“底”、“内”、“外”、“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数学概念,对称、相等、平行、垂直等。这些限定,均是针对当前工艺水平而言的,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绝对严格的定义,允许存在少量偏差,近似于对称、近似于相等、近似于平行、近似于垂直等均可以。例如,A与B平行,是指A与B之间平行或者近似于平行,A与B之间的夹角在0度至10度之间均可。A与B垂直,是指A与B之间垂直或者近似于垂直,A与B之间的夹角在80度至100度之间均可。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眼镜、AR头盔、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眼镜或者VR头盔等具有摄像功能的设备。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以手机为例进行阐述。
请参阅图1和图2,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在A-A线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电子设备1包括摄像模组100、壳体200以及屏幕300。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以及下文相关附图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1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图2以及下文各附图限定。另外,由于摄像模组100为电子设备1的内部结构,图1通过虚线示意性地给出摄像模组100。为了便于描述,定义电子设备1000的宽度方向为X轴。电子设备1000的长度方向为Y轴。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方向为Z轴。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0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为一些其他形态的设备时,电子设备1也可以不包括屏幕300。
示例性地,壳体200包括主机边框201以及后盖202。后盖202固定连接于主机边框201的一侧。屏幕300固定于主机边框201远离后盖202的一侧。屏幕300、主机边框201与后盖202可以共同围出电子设备1的内部。电子设备1的内部可以用于放置电子设备1的器件,例如电池、受话器或者麦克风等。其中,屏幕300可用于显示图像等。屏幕300可以为平面屏,也可以为曲面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100可以设于电子设备1的内部。摄像模组100可用于采集电子设备1外部的环境光线。可以理解的是,摄像模组100可以为后置摄像模组或者前置摄像模组等。另外,摄像模组100可以为直立式摄像模组(例如,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为Z轴方向),也可以为潜望式摄像模组(例如,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可以为X-Y平面上的任一方向)。图2示意了摄像模组100既是后置摄像模组又是直立式摄像模组。
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摄像模组10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100包括模组电路板10、感光芯片20、支架30、滤光片40、镜头组件50以及可变光圈60(也称为可变光圈马达)。其中,感光芯片20也可以称为图像传感器,或者也可以称为感光元件。感光芯片20可以用于采集环境光线,并将环境光线所携带的图像信息转化为电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摄像模组100的光轴包括可变光圈60的光轴。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100的光轴方向和可变光圈60的光轴方向均为Z轴方向。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模组电路板10可以固定于屏幕300朝向后盖202的一侧。感光芯片20固定连接于模组电路板10,且电连接于模组电路板1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30可以固定连接于模组电路板10远离屏幕300的一侧。支架30与感光芯片20位于模组电路板10的同一侧。示例性地,支架30可以通过胶水或者胶带等方式固定于模组电路板1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30可以设有透光孔31。透光孔31贯穿支架30的两个背向设置的表面。滤光片40固定于支架30,且滤光片40位于透光孔31内。滤光片40与感光芯片20相对设置。滤光片40可以用于过滤环境光线的杂光,从而保证摄像模组100拍摄的图像具有较佳的清晰度。滤光片4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蓝色玻璃滤光片。例如,滤光片40还可以为反射式红外滤光片,或者是双通滤光片(双通滤光片可使环境光线中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同时透过,或者使环境光线中的可见光和其他特定波长的光线(例如紫外光)同时透过,或者使红外光和其他特定波长的光线(例如紫外光)同时透过。)。
请参阅图3,镜头组件50可以为定焦镜头,也可以为自动对焦(Auto Focus,AF)镜头,也可以为变焦镜头等。本实施例的镜头组件50以AF镜头为例进行阐述。镜头组件50包括马达51和镜头52。镜头52设置于马达51。马达51用于驱动镜头52沿摄像模组100的光轴方向(也即Z轴方向)移动。马达51可以为音圈马达,也可以为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alloys,SMA)马达。本申请对马达5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马达51可以固定连接于支架30。镜头52位于滤光片40远离感光芯片20的一侧。这样,环境光线可以通过镜头52和滤光片40传播至感光芯片20。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变光圈60位于镜头组件50的镜头52的入光侧,且固定连接于镜头组件50的镜头52。可变光圈60可用于增加或者减小进入镜头组件50的镜头52内的光通量。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1在暗光条件下拍摄时,可变光圈60可以增加进入镜头组件50内的光通量。当电子设备1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拍摄时,可变光圈60可以减少进入镜头组件50内的光通量。
可以理解的是,当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的大小,以及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相对镜头52的位置发生变化时,镜头52的视场角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可变光圈60固定于镜头52上,从而当马达51驱动镜头52沿Z轴方向移动时,可变光圈60也能够沿Z轴方向移动,也即镜头52在沿Z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变光圈60相对镜头52的位置不发生变化。这样,在不考虑影响镜头52视场角大小的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当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相对镜头52的位置不变时,镜头52的视场角也不发生变化。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变光圈60可以固定连接于镜头组件50的其他部件。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镜头组件50为定焦镜头时,镜头组件50不再包括马达51。此时,可变光圈60可以直接固定连接于定焦镜头的入光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变光圈60包括起始状态、中间状态和末端状态。中间状态为起始状态与末端状态之间的任一状态。在可变光圈60处于起始状态时,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最小,进入镜头组件50内的光通量最少。在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最大,进入镜头组件50内的光通量最多。在下文中,以可变光圈60处于起始状态时的所在结构为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4,图4是图3所示的摄像模组100的可变光圈6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可变光圈60包括底座61、固定支架62、转动支架63、多个滚珠64、多个叶片65、第一垫片66、第一磁铁67a、第二磁铁67b、第一线圈68a、第二线圈68b、柔性电路板69、驱动芯片71以及上盖7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滚珠64的数量为四个,且每个滚珠64的形状及大小均相同,因此每个滚珠64均采用相同的标号。在其他实施例中,滚珠64的数量不做限定,且每个滚珠64的形状及大小也可以不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变光圈60也可以没有包括多个滚珠64和第一垫片66。
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4所示,图5是图4所示的底座61在不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可以包括塑料件和金属件(例如,钢片)。金属件可以嵌在塑料件内。示例性地,底座61可以采用模内注塑(insertmolding)工艺形成。例如,将钢片等金属片放置在模具内注塑。这样,相较于塑料结构的底座61,本实施方式的底座61的结构强度较佳。当可变光圈60发生跌落撞击时,底座61不容易损坏或者变形,底座61的可靠性较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包括底壁611以及侧壁612。底座61的侧壁612固定连接于底座61的底壁611。底座61的侧壁612与底座61的底壁611均可以呈环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的侧壁612还可以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凹陷区613a。每个第一凹陷区613a均在底座61的侧壁612的内表面形成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陷区613a的数量与滚珠64的数量相同,也即第一凹陷区613a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凹陷区613a依次呈环形排布。其中,第一个第一凹陷区613a和第三个第一凹陷区613a可以相对设置,且两者的连线可以经过底座61的中心轴线。第二个第一凹陷区613a和第四个第一凹陷区613a可以相对设置,且两者的连线可以经过底座61的中心轴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陷区613a的数量和位置不做具体地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的侧壁612还可以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补强块613b。多个第一补强块613b与多个第一凹陷区613a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补强块613b位于第一凹陷区613a的周边。第一补强块613b可以连接第一凹陷区613a的底壁。可以理解的是,当底座61的侧壁612设有第一凹陷区613a时,底座61的侧壁612在第一凹陷区613a处的强度较低,容易断裂。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补强块613b,可以增强底座61的侧壁612在第一凹陷区613a处的强度,防止底座61发生断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的侧壁612还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缺口614和第二缺口615。第一缺口614和第二缺口615可以相对设置。第一缺口614和第二缺口615均可以将底座61的内侧空间连通至底座61的外侧空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的侧壁612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挡块618a。多个第一挡块618a均连接于底座61的侧壁612的内表面。其中,第一挡块618a的数量不仅限于图5所示意的六个。示例性地,每个第一挡块618a的顶面处于同一个平面。第一挡块618a的顶面为第一挡块618a远离底座61的底壁611的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的侧壁612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618b。多个第一凸起618b连接于底座61的侧壁612的顶面。第一凸起618b的数量不仅限于图5所示意的三个。示例性地,每个第一凸起618b均可以设有胶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的侧壁612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胶槽619a。每个第一胶槽619a的开口均位于底座61的侧壁612的外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的侧壁612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块619b。多个第一定位块619b连接于底座61的侧壁612的外表面。第一定位块619b的数量不仅限于图5所示意的两个。第一定位块619b的形状可以为柱体。
请参阅图6,并结合图4所示,图6是图4所示的固定支架62在不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材质可以包括塑料件和金属件(例如,钢片)。金属件可以嵌在塑料件内。示例性地,固定支架62可以采用模内注塑(insertmolding)工艺形成。例如,将钢片等金属材料放置在模具内注塑。这样,相较于塑料结构的固定支架,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支架62的结构强度较佳。当可变光圈60发生跌落撞击时,固定支架62不容易损坏或者变形,固定支架62的可靠性较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可以呈环状。固定支架62包括外环部620a和内环部620b。内环部620b连接于外环部620a的内表面。示例性地,外环部620a的顶面和内环部620b的顶面可以形成阶梯状。换言之,在Z轴方向上,外环部620a的顶面的高度大于内环部620b的顶面的高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补强块620c。第二补强块620c连接于外环部620a的内表面和内环部620b的底面。第二补强块620c可以增强内环部620b与外环部620a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外环部620a的内周侧面621a。外环部620a的内周侧面621a朝向光圈孔650。外环部620a的内周侧面621a为固定支架62的阶梯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内环部620b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块621。多个第一凸块621可以呈环形排布。示例性地,第一凸块621的数量为六个。其中,每个第一凸块621的周边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凸部625a和第二凸部625b。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凹陷区622。每个第二凹陷区622均在固定支架62的内表面形成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凹陷区622的数量与滚珠64的数量相同,也即第二凹陷区62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凹陷区622依次呈环形排布。其中,第一个第二凹陷区622和第三个第二凹陷区622可以相对设置,且两者的连线可以经过固定支架62的中心轴线。第二个第二凹陷区622和第四个第二凹陷区622可以相对设置,且两者的连线可以经过固定支架62的中心轴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凹陷区622的数量和位置不做具体地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缺口623和第四缺口624。第三缺口623和第四缺口624相对设置。第三缺口623和第四缺口624均可以将固定支架62的内部空间连通至固定支架62的外部空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挡块626a。多个第二挡块626a均可以连接于外环部620a的顶面。其中,第二挡块626a的数量不仅限于图5所示意的六个。示例性地,每个第二挡块626a的顶面处于同一个平面。第二挡块626a的顶面为第二挡块626a远离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的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块626b。固定块626b均可以连接于外环部620a的顶面。其中,固定块626b的数量不仅限于图6所示意的四个。固定块626b的形状可以为柱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626b。多个第一凹槽626b的开口位于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的底面。第一凹槽626b的数量不仅限于图6所示意的三个。示例性地,每个第一凹槽626b的槽壁还可以设有胶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胶槽627a。每个第二胶槽627a的开口均位于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的外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设有第二定位块627b。第二定位块627b连接于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的外表面。第二定位块627b的数量不仅限于图6所示意的一个。当第二定位块627b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定位块627b间隔设置。第二定位块627b的形状可以为柱体。
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5和图6所示,图7是图4所示的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在一种角度下的组装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固定连接于底座61的侧壁612。底座61与固定支架62形成固定座63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榫卯工艺进行连接。此外,可以通过在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的连接位置设置胶层,以进一步提高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请参阅图7和图8,图8是图4所示的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在另一种角度下的组装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固定支架62固定底座61时,底座61的多个第一凸起618b一一对应地插入固定支架62的多个第一凹槽626b。第一凸起618b可以与第一凹槽626b的槽壁过盈配合。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凸起618b与第一凹槽626b的配合,可以提高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之间的连接牢固度,从而保证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618b的结构可以采用钢片。这样,既可以提高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又可以提高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之间的强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固定支架62固定底座61时,通过在第一凸起618b的胶槽内和第一凹槽626b内的胶槽内设置胶层,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之间的连接牢固度,从而进一步地保证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具有较佳的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凹陷区613a与多个第二凹陷区622一一对应地拼成转动槽6220,也即一个第一凹陷区613a与一个第二凹陷区622拼成一个转动槽622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缺口614与第三缺口623拼成第一通孔6230。第二缺口615和第四缺口624拼成第二通孔6240。
其中,多个第一胶槽619a与多个第二胶槽627a一一对应地拼成第一储胶槽6270,也即一个第一胶槽619a与一个第二胶槽627a拼成一个第一储胶槽6270。第一储胶槽627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请参阅图9,图9是图4所示的转动支架63在不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动支架63可以呈环状。转动支架63围出空间610。转动支架63的顶部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块631。多个第二凸块631可以呈环形排布。示例性地,第二凸块631的数量为六个。第二凸块631可以呈柱状结构。
示例性地,转动支架63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滚动槽632。多个滚动槽632呈环形分布。滚动槽632呈长条型。滚动槽632沿转动支架63的周向(也即圆周方向,环绕转动支架63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动槽632的数量与滚珠64(请参阅图4)的数量相同,也即滚动槽632的数量为四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滚动槽632的数量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转动支架63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633和第二安装槽634。第一安装槽633和第二安装槽634为转动支架63的外周侧面630a向转动支架63的中心凹陷形成。第一安装槽633、第二安装槽634还与每个滚动槽632间隔设置。其中,转动支架63的外周侧面630a连接转动支架63的顶面和底面。转动支架63的外周侧面630a可以平行于可变光圈60的光轴方向。
示例性地,转动支架63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储胶槽635。第二储胶槽635的开口位于转动支架63的顶面。第二储胶槽635的数量不仅限于图10所示意的六个。
可以理解的是,转动支架63可以为对称结构,部分对称结构或者不对称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支架63为对称结构。
请参阅图10,并结合图9所示,图10是图3所示的部分可变光圈60在不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磁铁67a可以通过粘胶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63的第一安装槽633内。示例性地,第一磁铁67a呈弧形状。第一磁铁67a的形状与第一安装槽633的形状相适配。这样,当第一磁铁67a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槽633内时,第一磁铁67a可以嵌设于转动支架63内。一方面,第一磁铁67a与转动支架63所形成的结构的整体性较佳;另一方面,第一磁铁67a与转动支架63在各个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第一磁铁67a不容易额外地增加可变光圈60的尺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注塑加工工艺,以使第一磁铁67a嵌设于转动支架63内。
第二磁铁67b可以通过粘胶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63的第二安装槽634内。示例性地,第二磁铁67b呈弧形状。第二磁铁67b的形状与第二安装槽634的形状相适配。这样,当第二磁铁67b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槽634内时,第二磁铁67b可以嵌设于转动支架63内。一方面,第二磁铁67b与转动支架63所形成的结构的整体性较佳;另一方面,第二磁铁67b与转动支架63在各个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第二磁铁67b不容易额外地增加可变光圈60的尺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注塑加工工艺,以使第二磁铁67b嵌设于转动支架63内。
示例性地,第一磁铁67a与第二磁铁67b关于转动支架63的中心对称。这样,当第一磁铁67a与第二磁铁67b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63时,第一磁铁67a、第二磁铁67b与转动支架63所形成的结构的对称性较佳。此时,当第一磁铁67a、第二磁铁67b、转动支架63与其他部件相互配合时,第一磁铁67a、第二磁铁67b、转动支架63不容易因重心不稳定而发生倾斜。
请参阅图11,并结合图8和图9所示,图11是图3所示的可变光圈6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动支架63设置于底座61的内侧以及固定支架62的内侧,也即位于固定座630的内侧。可以理解的是,转动支架63位于固定座630的内侧包括在转动支架63在基准面的投影与固定座630在基准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基准面平行于可变光圈60的光轴方向,也即Z轴方向。
另外,转动支架63转动连接于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也即转动支架63转动连接于固定座630。多个转动槽6220与多个滚动槽632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且拼成活动空间,也即一个转动槽6220与一个滚动槽632相对设置,且拼成一个活动空间。其中,滚珠64的一部分设置于转动槽6220内,滚珠64的另一部分位于滚动槽632内。
请参阅图12,并结合图11所示,图12是图4所示的底座61、固定支架62与滚珠64的组装示意图。通过设置转动槽6220的长度以及宽度等各个尺寸,以使转动槽6220的槽侧壁可以沿各个方向抵持于滚珠64。这样,当转动支架63相对固定座630转动时,转动槽6220的槽侧壁可以沿各个方向限制滚珠64相对转动槽6220滚动,从而使得滚珠64可以在转动槽6220内转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滚珠64与转动槽6220之间设置有润滑油。润滑油可以减小滚珠64与转动槽6220之间的摩擦力。
请参阅图13,并结合图11所示,图13是图4所示的转动支架63与滚珠64的组装示意图。通过设置滚动槽632的长度以及宽度等各个尺寸,一方面以使滚动槽632在宽度方向上的侧壁可以抵持于滚珠64。这样,当转动支架63相对固定座630转动时,滚动槽632在宽度方向上的侧壁可以限制滚珠64沿滚动槽632的宽度方向滚动,另一方面以使滚动槽632在长度方向的侧壁不会抵持于滚珠64。这样,当转动支架63相对固定座630转动时,滚珠64可以沿滚动槽632的长度方向滚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滚珠64与滚动槽632之间也可以设置有润滑油。通过润滑油来减小滚珠64与滚动槽632之间的摩擦力。
请再次参阅图11,当转动支架63位于固定座630的内侧时,转动支架63可以与底座61的第一挡块618a接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挡块618a远离转动支架63的表面可以作为第一撞击面。当可变光圈60(请参阅图2)应用于摄像模组100(请参阅图2)时,可变光圈60若与摄像模组100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时,转动支架63的底面不容易与摄像模组100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此时,转动支架63以及滚珠64均不容易因受力变形,从而保证可变光圈60具有较佳的可靠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动支架63也可以与底座61的第一挡块618a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14和图15,图14是图4所示的柔性电路板69、第一线圈68a、第二线圈68b与驱动芯片71在一种角度下的组装示意图。图15是图4所示的柔性电路板69、第一线圈68a、第二线圈68b与驱动芯片71在另一种角度下的组装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69包括主体部691、第一延伸部692以及第二延伸部693。第一延伸部692和第二延伸部693间隔地连接于主体部69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主体部691设有第一定位孔696。第一定位孔696靠近主体部691的底部设置。第一定位孔696的数量不仅限于图14和图15所示意的两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主体部691设有第二定位孔697。第二定位孔697靠近主体部691的顶部设置。第二定位孔697的数量不仅限于图14和图15所示意的一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主体部691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段6911和第二段6912。第一段6911与第二段6912可以呈平面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68a固定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的主体部691的第一段6911,且位于主体部691的内周侧面。第一线圈68a还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第二线圈68b固定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的主体部691的第二段6912,且位于主体部691的内周侧面。第二线圈68b还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示例性地,通过将第一段6911与第二段6912均设置为平面状,从而方便第一线圈68a与主体部691固定连接,第二线圈68b与主体部691固定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69包括第一补强部694。第一补强部694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料。第一补强部694可以固定于主体部691的第一段6911。第一补强部694位于第一段6911远离第一线圈68a的表面。第一补强部694与第一线圈68a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补强部694可以提高主体部691的第一段6911的强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补强部694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的材质为导磁材料,一部分的材质为非导磁材料。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补强部694的材质可以为导磁材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69包括第二补强部695。第二补强部695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料。第二补强部695可以固定于主体部691的第二段6912。第二补强部695位于第二段6912远离第二线圈68b的表面。第二补强部695与第二线圈68b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补强部695可以提高主体部691的第二段6912的强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补强部695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的材质为导磁材料,一部分的材质为非导磁材料。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补强部695的材质可以为导磁材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芯片71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的主体部691。驱动芯片71还电连接于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驱动芯片71用于向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供电。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芯片71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并通过柔性电路板69电连接于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
示例性地,驱动芯片71可以位于柔性电路板69的主体部691的内周侧面,且位于第二线圈68b所包围的区域内。这样,驱动芯片71与第二线圈68b在柔性电路板69上排布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可变光圈60的小型化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变光圈60还包括散热片(图未示)。散热片固定于第二线圈68b。驱动芯片71位于散热片、第二线圈68b与主体部691的第二段6912所围成的空间内。散热片可以用于在驱动芯片71处于工作状态时,对驱动芯片71进行散热,从而保证驱动芯片71具有较佳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16,并结合图14和图15所示,图16是图3所示的可变光圈6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69的主体部691环绕固定座630的外周侧面设置。柔性电路板69的主体部691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固定座630的外周侧面。这样,柔性电路板69的主体部691与固定座630的排布较为紧凑。柔性电路板69的主体部691占用的空间较小,有利于可变光圈60的小型化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主体部691固定于固定座630时,主体部691覆盖第一储胶槽6270(图7和图8示意了在不同角度下的第一储胶槽6270)。通过在第一储胶槽6270内设置胶层,胶层连接主体部691与第一储胶槽6270的槽壁。这样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柔性电路板69与固定座630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另外,由于第一储胶槽6270为底座61的第一胶槽619a与固定支架62的第二胶槽627a拼成。这样,胶层还可以增强底座61与固定支架62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胶层具有“一物多用”的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主体部691固定于固定座630时,底座61的第一定位块619b插入主体部691的第一定位孔696内。当第一定位块619b和第一定位孔696的数量均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定位块619b一一对应地插入第一定位孔696内,也即一个第一定位块619b插入一个第一定位孔696内。这样,一方面,主体部691与固定座630之间的连接牢固度更佳。另一方面,第一定位块619b和第一定位孔696的配合,可以对柔性电路板63进行准确定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定位孔696内设置胶层,胶层连接第一定位块619b与第一定位孔696的孔壁,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柔性电路板69与固定座630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主体部691固定于固定座630时,固定支架62的第二定位块627b可以插入主体部691的第二定位孔697内。当第二定位块627b均为多个时,多个第二定位块627b一一对应地插入第二定位孔697内,也即一个第二定位块627b插入一个第二定位孔697内。这样,一方面,主体部691与固定座630之间的连接牢固度更佳。另一方面,第二定位块627b和第二定位孔697的配合,可以对柔性电路板进行准确定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二定位孔697内设置胶层,胶层连接第二定位块627b与第二定位孔697的孔壁,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柔性电路板69与固定座630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69的第一延伸部692和第二延伸部693用于与可变光圈60的外部器件电连接。示例性地,柔性电路板69的第一延伸部692和第二延伸部693可以通过摄像模组100的一些部件(例如镜头组件的马达或者支架等)内的走线电连接于模组电路板10(请参阅图3)。这样,驱动芯片71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69电连接于模组电路板10,也即模组电路板10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69向驱动芯片71传输电信号。
请参阅图17,图17是图16所示的部分可变光圈60在B-B线处的剖面示意图。第一线圈68a可以通过第一通孔6230与第一磁铁67a面向设置。第一线圈68a与第一磁铁67a相对设置。第二线圈68b可以通过第二通孔6240面向第二磁铁67b设置。第二线圈68b与第二磁铁67b相对设置。应理解,第一线圈68a面向第一磁铁67a可以是第一线圈68a的所在平面与第一磁铁67a面对面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68a的所在平面与第一磁铁67a所在平面均平行于可变光圈60的光轴方向。其中,第一线圈68a的所在平面可以垂直于第一线圈68a的绕线的轴线。第二线圈68b面向第二磁铁67b可以是第二线圈68b的所在平面与第二磁铁67b面对面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68b的所在平面与第二磁铁67b的所在平面均平行于可变光圈60的光轴方向。其中,第二线圈68b的所在平面可以垂直于第二线圈68b的绕线的轴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68a位于第一通孔6230内。第二线圈68b位于第二通孔6240内。这样,第一线圈68a与第二线圈68b在各个方向上均与固定座630具有重叠区域。此时,第一线圈68a与第二线圈68b可以使用固定座630所在的空间,第一线圈68a与第二线圈68b不会额外增加可变光圈60的尺寸,有利于可变光圈60实现小型化设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68a也可以位于第一通孔6230的外部。第二线圈68b也可以位于第二通孔6240的外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铁67a与第一线圈68a的位置可以对调。第二磁铁67b与第二线圈68b的位置也可以对调。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驱动芯片71接收到信号时,驱动芯片71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69向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传输电流信号。当第一线圈68a内具有电流信号时,第一线圈68a与第一磁铁67a可以产生彼此相互作用的力。这样,当第一磁铁67a受到作用力时,第一磁铁67a可以带动转动支架63相对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转动。此外,当第二线圈68b具有电流信号时,第二线圈68b与第二磁铁67b可以产生彼此相互作用的力。这样,当第二磁铁67b受到作用力时,第二磁铁67b可以带动转动支架63相对固定支架62和底座61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改变第一磁铁67a的磁性位置(也即第一磁铁67a的南极和北极的位置)或者第一线圈68a上的电流信号的方向,以改变第一磁铁67a的受力方向,进而改变转动支架63的转动方向。此外,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二磁铁67b的磁性位置(也即第二磁铁67b的南极和北极的位置)或者第二线圈68b上的电流信号的方向,从而改变第二磁铁67b的受力方向,进而改变转动支架63的转动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铁67a带动转动支架63相对固定支架62和底座61转动的方向与第二磁铁67b带动转动支架63相对固定支架62和底座61转动的方向相同。此时,第一磁铁67a与第二磁铁67b可以共同带动转动支架63相对固定支架62和底座61沿第一方向a(图16通过带有箭头的实线示意该方向)转动,或者沿第二方向b(图16通过带有箭头的虚线示意该方向)转动。
请参阅图18,图18是图17所示的第二线圈68b与第二磁铁67b驱动转动支架63转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线圈68b上的电流的方向为在Y-Z平面的逆时针方向。图18通过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第二磁铁67b包括南极(S极)和北极(N极)。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磁铁67b的极化方向(也即第二磁铁67b的南极指向第二磁铁67b的北极的方向,或者第二磁铁67b的北极指向第二磁铁67b的南极的方向)可以为Y轴方向。示例性地,第二磁铁67b的南极朝向第二磁铁67b的北极的方向可以平行于转动支架63的周向设置。此时,第二磁铁67b可以受到沿Y轴负方向的安培力,第二磁铁67b可以带动转动支架63沿第一方向a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改变第二线圈68b上电流的方向(例如,将逆时针方向改为顺时针方向),或者改变第二磁铁67b的南极和北极的排布位置,以使第二磁铁67b可以带动转动支架63沿第二方向b转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磁铁67a与第二磁铁67b共同带动转动支架63转动时,由于第一磁铁67a与第二磁铁67b关于转动支架63的中心对称,转动支架63的各个位置受到第一磁铁67a与第二磁铁67b的作用力也较为均衡。这样,转动支架63不容易因受力不均衡而发生倾斜。
请再次参阅图17,并结合图18所示,驱动芯片71还可以用于检测第二磁铁67b的磁场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当转动支架63相对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转动时,第二磁铁67b也随着转动支架63相对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转动。此时,第二磁铁67b相对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处于不同的位置。驱动芯片71可以用于检测当第二磁铁67b处于不同位置下的磁场强度。这样,通过驱动芯片71所检测的磁场强度可以确认转动支架63相对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转动的角度,从而准确地确认可变光圈60所处的状态,进而准确地控制进入可变光圈60内的光通量。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芯片71也可以设在与第一磁铁67a相对设置的位置。驱动芯片71用于检测第一磁铁67a处于不同位置下的磁场强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芯片71也可以不具有检测第二磁铁67b的磁场强度的功能。可变光圈60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检测当第二磁铁67b处于不同位置下的磁场强度。例如,可变光圈60可以包括位置传感器(例如霍尔传感器)。
请参阅图14,柔性电路板69的第一补强部694与第一磁铁67a相对设置。由于第一补强部694采用导磁材料,第一补强部694与第一磁铁67a之间可以产生磁力。这样,转动支架63可以在该吸力下紧靠固定座630的一侧,从而使得转动支架63与固定座630可以稳定连接。当转动支架63相对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转动时,转动支架63不容易因外界的抖动而出现倾斜或者晃动等问题。转动支架63也可以减小用户姿势差的干扰,保证转动支架63具有较佳的连接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补强部694未采用导磁材料时,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补强部695可以采用导磁材料,第二补强部695可以与第二磁铁67b之间产生磁力。
请参阅图19,并结合图17所示,图19是图3所示的可变光圈6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可变光圈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导磁片72a以及第二导磁片72b。第一导磁片72a和第二导磁片72b可以嵌设在底座61内。示例性地,将第一导磁片72a和第二导磁片72b放置在模具内注塑形成一体件。示例性地,第一导磁片72a和第二导磁片72b可以嵌设在底座61的底壁611内。示例性地,第一导磁片72a也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于底座61的底壁611的底面。第二导磁片72b固定连接于底座61的底壁611的底面。
示例性地,第一导磁片72a和第二导磁片72b的形状可以均呈弧形状。
请参阅图19,并结合图17所示,第一导磁片72a位于第一磁铁67a的周边。第一导磁片72a与第一磁铁67a之间可以产生磁力。第二导磁片72b位于第二磁铁67b的周边。第二导磁片72b与第二磁铁67b之间可以产生磁力。这样,通过第一导磁片72a与第一磁铁67a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第二导磁片72b与第二磁铁67b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转动支架63与底座61、固定支架6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也即转动支架63的稳定性更佳。这样,当转动支架63相对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转动时,转动支架63在转动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倾斜或者晃动等问题。
请参阅图20,并结合图16所示,图20是图3所示的可变光圈6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垫片66可以呈环状。第一垫片66具有透光孔661。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连通转动支架63(图16从不同角度示意了转动支架63)的空间610(图16从不同角度示意了空间610)。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的孔径不变。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可以用作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的一个档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可以用作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的光圈孔。下文将结合相关附图具体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第一垫片66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孔662。示例性地,固定孔662的数量等于转动支架63(图16从不同角度示意了转动支架63)的第二凸块631(图16从不同角度示意了转动支架63)的数量,也即固定孔662的数量为六个。另外,多个固定孔662可以位于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的周边,且环绕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设置。
请参阅图18,并结合图16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垫片66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63的顶部。示例性地,转动支架63的多个第二凸块631一一对应地穿过第一垫片66的多个固定孔662,也即一个第二凸块631穿过一个固定孔66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垫片66的固定孔662与转动支架63的第二凸块631的配合,第一垫片66不容易在X-Y平面上晃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转动支架63的第二储胶槽635(图16从不同角度示意了第二储胶槽635)内设置胶层。胶层连接转动支架63与第一垫片66,从而使得第一垫片66与转动支架63连接更加稳定,更加牢固。此时,第一垫片66不容易从转动支架63中脱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的中心轴与转动支架63的中心轴重合。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的中心轴指的是一条过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的中心,且垂直于第一垫片66所在平面的虚拟轴线。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的中心轴与转动支架63的中心轴也可以未重合。
请参阅图21,图21是图4所示的多个叶片65在不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其中一个叶片65为例具体描述叶片65的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叶片65的材质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叶片65的材质也可以为非磁性的金属材料。例如,铝片。此时,叶片65的硬度较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叶片65的表面可以形成有镀膜。示例性地,通过蒸镀或者溅射工艺在叶片65的表面形成镀膜。镀膜可以提高叶片65的光滑度,从而在叶片65的开合过程中,叶片65之间的摩擦力较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叶片65包括内边缘651和外边缘652。内边缘651的两端连接外边缘652的两端。内边缘651与外边缘652的连接处为弧型状。示例性地,内边缘651呈弧形。外边缘652呈不规则的曲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65大致呈“海豚”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叶片65的型状不做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叶片65设有转孔653。示例性地,转孔653可以为圆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叶片65设有导向孔654。示例性地,导向孔654可以为弧形孔。其中,导向孔65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6541和第二端壁6542。第一端壁6541相对第二端壁6542靠近转孔653设置。
请参阅图22,并结合图20和图21所示,图22是图3所示的可变光圈6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其中一个叶片65为例来具体描述叶片65与固定支架62、转动支架63的连接关系。叶片65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62。示例性地,固定支架62的多个第一凸块621一一对应地穿过多个的叶片65的转孔653,也即固定支架62的一个第一凸块621穿过一个叶片65的转孔653。可以理解的是,转孔653的孔壁可以相对第一凸块621转动。这样,通过转孔653与第一凸块621的配合,叶片65能够以第一凸块621为转轴相对固定支架62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块621与转孔653的位置可以对调。第一凸块621设置于叶片65。转孔653设置于固定支架62。
另外,叶片65还滑动连接于转动支架63(请参阅图17)。示例性地,转动支架63的多个第二凸块631一一对应地穿过多个叶片65的导向孔654,也即转动支架63的一个第二凸块631穿过一个叶片65的导向孔654。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凸块631可以相对导向孔654的孔壁滑动。这样,通过导向孔654与第二凸块631的配合,叶片65可以滑动连接于转动支架63。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凸块631与导向孔654的位置可以对调。换言之,第二凸块631可以设置于叶片65。导向孔654可以设置于转动支架63。
请参阅图22,并结合图20和图21所示,多个叶片65呈环形分布,且共同围出透光孔650。示例性地,多个叶片65的内边缘共同围出透光孔650。透光孔650与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请参阅图20)连通。多个叶片65位于第一垫片66的顶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每个叶片65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62,每个叶片65滑动连接于转动支架63,此时多个叶片65在展开或者闭合时,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孔径能够变大或者变小,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形状发生变化。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改变每个叶片65的内边缘651的形状,从而使得多个叶片65在展开或者闭合时,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形状不会发生变化。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垫片66位于叶片65与固定支架62之间。这样,当叶片65在展开或者闭合时,第一垫片66可以防止转动支架63刮伤叶片65。故而,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垫片66具有“一物多用”的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中心轴与转动支架63的中心轴重合。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中心轴指的是一条过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中心,且垂直于多个叶片65所在平面的虚拟轴线。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中心轴与转动支架63的中心轴也可以未重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可变光圈60处于起始状态时,转动支架63的第二凸块631与导向孔654的第一端壁6541接触。当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转动支架63的第二凸块631与导向孔654的第二端壁6542接触。当可变光圈60处于中间状态时,转动支架63的第二凸块631位于导向孔654的第一端壁6541和第二端壁6542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可变光圈60处于起始状态或者中间状态时,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最大孔径均小于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的孔径。此时,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构成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也即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可以控制环境光线的光通量。当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转动支架63的第二凸块631靠近导向孔654的第二端壁6542设置。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孔径继续增大。此时,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相对每个叶片65露出,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孔径大于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的孔径。此时,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构成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
上文具体介绍了叶片65与固定支架62、转动支架63的连接关系,下文将具体介绍叶片65的一些尺寸设置。
请参阅图23,图23是图22所示的部分可变光圈60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当可变光圈60处于起始状态,叶片65的外边缘652的一部分与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1。d1≤50微米。例如,d1等于50微米、40微米、30微米、20微米、5微米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d1≤30微米。例如,d1等于30微米、20微米、5微米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叶片65的外边缘652的一部分与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0微米。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叶片65的外边缘652的一部分与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微米。
请参阅图24,图24是图4所示的两个叶片65在可变光圈60处于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4示意了两个叶片65发生重叠。图24通过斜线示意性给出了两个叶片65的重叠区域。另外,由于左边叶片65的内边缘651的一部分位于右边叶片65的底部,也即左边叶片65的内边缘651的一部分被右边叶片65遮挡。图24通过虚线示意性地给出左边叶片65的内边缘651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叶片65的重叠区域的宽度为d2。重叠区域的宽度可以是第一个叶片65的内边缘651与第二个叶片65的外边缘652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中,d2≥0.27毫米。例如d2等于0.27毫米、0.3毫米或者0.4毫米等。
请参阅图25,图25是图4所示的多个叶片65与第一垫片66之间的位置关系图。叶片65的内边缘651靠近光圈孔650的端部与光圈孔65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3。其中,d3≥0.1毫米。例如d3等于0.1毫米、0.2毫米或者0.3毫米等。这样,光圈孔650的型状不容易出现“风火轮”的形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图25通过虚线示意性给出第一垫片66的内边缘661a。第一垫片66的内边缘661a可以围出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当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叶片65的导向孔654的第二端壁6542与第一垫片66的内边缘661a之间的距离为d4。其中,d4≥0.2毫米。例如,d4等于0.2毫米、0.3毫米或者0.4毫米等。这样,可以避免导向孔654处出现漏光现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相邻两个叶片65的交点M与第一垫片66的内边缘661a之间的距离为d5。其中,d5≥0.3毫米。例如,d5等于0.3毫米、0.4毫米或者0.5毫米等。其中,交点M远离多个叶片65所围成的光圈孔650。这样,可以避免相邻两个叶片65的交点M处出现漏光现象。
请再次参阅图22,本申请定义导向孔654的感度(sensitivity)。转动支架63转动角度为dθ。当转动支架63相对固定支架62转动时,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孔径变化为dD。
其中,
Figure BDA0003495790610000181
这样,导向孔654可以克服导向孔654在制备过程中公差问题,从而保证导向孔654与第二凸块631的较好配合。
请参阅图26,并结合图4所示,图26是图4所示的上盖73在不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盖73可以呈环状结构。上盖73围出透光孔731。上盖73可以是一个整体的结构件,也可以是一个拼接的结构件。例如,通过拼接方式(例如榫卯工艺)或者固定方式(例如焊接、粘接等工艺)等方式将多个部分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件。本实施例以上盖73为一体的结构件为例进行描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盖73包括第一盖体732和第二盖体733。第二盖体733层叠于第一盖体732。示例性地,第一盖体732的材质采用金属材料,例如铝片或者钢片。第二盖体733的材质可以采用塑料,例如聚酰亚胺(polyimide,PI)。这样,第一盖体732形成上盖73的金属部。第二盖体733形成上盖73的塑料部。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塑料结构的上盖,本实施方式的上盖73的结构强度以及抗撞击能力均较佳。当可变光圈60发生跌落撞击时,上盖73不容易损坏或者变形,上盖73的可靠性较佳。此外,上盖73不容易因损坏或者变形而挤压叶片65,叶片65就不容易发生损坏或者变形,叶片65的可靠性较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盖73可以采用模内注塑(insertmolding)工艺形成。例如,将铝片等金属材料放置在模具内注塑形成一体件。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通过粘胶或者其他连接件将第一盖体732固定连接于第二盖体733的方案,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盖体732和第二盖体733设置成一体成型结构,一方面,可以简化上盖73的结构,减少可变光圈60的部件数量。另一方面,可以省去连接件的厚度,上盖73的厚度可以减薄,有利于实现可变光圈60的薄型化设置,上盖73的质量可以减轻,有利于实现可变光圈60的轻型化设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盖73的第一盖体732和第二盖体733也可以通过粘胶或其他方式彼此固定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盖体733的材质也可以为金属材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盖73的第一盖体732可以设有固定孔7321。固定孔73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固定孔7321的数量为多个时,固定孔7321环绕上盖73的透光孔731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盖73的第一盖体732可以设有第一侧孔7322。第一侧孔7322可以位于固定孔7321的周边。第一侧孔73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第一侧孔7322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一侧孔7322可以环绕上盖73的透光孔731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盖73的第二盖体733设有第二侧孔7331。第二侧孔7331的数量与第一侧孔7322的数量可以相同。第二侧孔7331可以连通第一侧孔7322与固定孔7321。当第二盖体733层叠于第一盖体732时,第二侧孔7331用于使第一盖体732的固定孔7321和第一侧孔7322相对第二盖体733露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盖73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空间7323。每个第一避让空间7323的开口均位于第一盖体732的底面。多个第一避让空间7323环绕上盖73的透光孔731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避让空间7323为槽状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盖73设有多个第二避让空间7324。每个第二避让空间7324的开口均位于第一盖体732的底面。多个第二避让空间7324环绕上盖73的透光孔731设置。多个第二避让空间7324还与多个第一避让空间7323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避让空间7324的开口大小大于第一避让空间7323的开口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避让空间7324为槽状结构。
请参阅图27,图27是图23所示的可变光圈60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盖体732固定连接于固定支架62远离底座61的一侧。多个叶片65位于第一盖体732与固定支架62之间。这样,在Z轴方向上,上盖73可以对多个叶片65进行限位,从而避免多个叶片65脱出。此外,上盖73的透光孔731与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相对设置。这样,环境光线可以经上盖73的透光孔731传播至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示例性地,上盖73的透光孔731的中心轴可以与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中心轴重合。
可以理解的是,由图11可知,当转动支架63位于固定座630的内侧时,第一挡块618a可以限制转动支架63沿Z轴负方向移动。由图27所示,通过上盖73可以限制转动支架63沿Z轴正方向移动。这样,通过第二挡块626a和上盖73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转动支架63运动进行限位,减少转动支架63的晃动量,进而当可变光圈60发生撞击后,可以减轻撞击后叶片65与上盖73的间隙变化影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盖73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的接地点。这样,这样,第一盖体732可以减少射频干扰。
请参阅图27,并结合图26所示,当上盖73固定连接于固定支架62时,固定支架62的固定块626b穿过上盖73的固定孔7321。当固定块626b与固定孔7321的数量均为多个时,多个固定块626b一一对应地穿过多个固定孔7321,也即一个固定块626b穿过一个固定孔7321。这样,上盖73与固定支架62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此时,上盖73不容易从固定支架62上脱落。
示例性地,固定支架62的固定块626b穿过上盖73的固定孔7321时,固定支架62的固定块626b与上盖73可以通过热铆工艺进行连接。其中,热铆工艺可以是通过提高温度将两种金属的连接部位变性乃至融化在一起。这样,上盖73与固定支架62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此时,上盖73不容易从固定支架62上脱落。
请再次参阅图27,并结合图16和图26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多个第一凸块621一一对应地设于上盖73的多个第一避让空间7323内。这样,通过上盖73可以遮盖固定支架62的第一凸块621,从而一方面在摄像模组100的装配过程中,可以避免摄像模组100在制程中毛丝、异物掉落在叶片65的转孔653内,影响第一凸块621在转孔653内的运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可变光圈60的外观精致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避让空间7323的各侧壁之间采用圆角设置,也即“C”角设置。这样,第一避让空间7323的各侧壁之间的连接处不容易刮伤叶片6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第一凸块621可以与上盖73的第一避让空间7323过盈配合。这样,固定支架62与上盖73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上盖73与固定支架62可以形成整体性较佳的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动支架63的多个第二凸块631一一对应地设于上盖73的多个第二避让空间7324内,且转动支架63的第二凸块631可以在第二避让空间7324内活动。这样,通过上盖73可以遮盖转动支架63的第二凸块631,一方面在摄像模组100的装配过程中,可以避免摄像模组100在制程中毛丝、异物掉落在叶片65的导向孔654内,影响第二凸块631在导向孔654内的运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可变光圈60的外观精致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避让空间7324的各侧壁之间采用圆角设置,也即“C”角设置。这样,第二避让空间7324的各侧壁之间的连接处不容易刮伤叶片65。
请参阅图27,当上盖73固定于固定支架62时,固定支架62的第二挡块626a穿过上盖73的第一侧孔7322和第二侧孔7331。固定支架62的第二挡块626a固定于上盖73。示例性地,第二挡块626a可以与第一侧孔7322的孔壁过盈配合。示例性地,通过在第一侧孔7322和第二侧孔7331内设置胶层,以使固定支架62与上盖73稳定连接。
此外,在Z轴方向上,第二挡块626a的顶面高于上盖73的顶面。这样,当可变光圈60应用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时,可变光圈60若与电子设备100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时,第二挡块626a的顶面可以作为第一撞击面,也即上盖73的顶面不容易与电子设备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此时,设置于上盖73底部的第一凸块621与第二凸块631就不容易因上盖73变形挤压而发生损坏。
请参阅图28,图28是图26所示的上盖73在C-C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图。第二盖体733包括顶面733a、外周侧面733b以及内周侧面733c。第二盖体733的顶面733a连接于外周侧面733b以及内周侧面733c之间。第二盖体733的顶面733a、外周侧面733b以及内周侧面733c均设置镀层734。示例性地,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PVD)等工艺在第二盖体733的顶面733a、外周侧面733b以及内周侧面733c沉积一层镀层734。镀层734可以采用黑色或者哑光黑色,从而一方面可以遮挡第二盖体733底部的器件,另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提高可变光圈60的外观精致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盖体732的顶面、外周侧面以及内周侧面沉积一层镀层734从而一方面进一步地可以遮挡第一盖体732底部的器件,另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提高可变光圈60的外观精致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镀层734的表面上可以设置减反膜735。减反膜735可以较大程度消除光线闪耀(flare)的问题,从而较大程度地提升可变光圈60的外观精致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盖体732的底面没有设置镀层。这样,第一盖体732的底面可以直接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并通过柔性电路板69接地。这样,第一盖体732可以减少射频干扰。
请参阅图29,图29是图4所示的上盖73在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上盖73的第一盖体732和第二盖体733由两个独立的板件形成。第一盖体732和第二盖体733可以通过粘接或者其他方式固定成一个整体件。其中,第一避让空间7323和第二避让空间7324设置于第一盖体732。第一避让空间7323和第二避让空间7324均为孔状结构。当第二盖体733固定第一盖体732时,第二盖体733遮盖第一避让空间7323和第二避让空间7324。第一避让空间7323和第二避让空间7324在上盖73的结构为槽状结构。
上文结合相关附图具体介绍了几种可变光圈60的结构。其中,可变光圈60的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大小能够准确调节。本申请的可变光圈60通过将第一磁铁67a和第二磁铁67b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63,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固定连接于固定座630,从而当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通电时,第一磁铁67a与第二磁铁67b可以相互配合,从而推动转动支架63相对固定座630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由第一磁铁67a、第二磁铁67b、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所构成的驱动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下文将结合相关附图再具体介绍几种可变光圈60。
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请参阅图30,图30是图3所示的可变光圈6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可变光圈60还包括第二垫片74。第二垫片74可以呈环状。第二垫片74具有透光孔741。第二垫片74的透光孔741位于叶片65的光圈孔650与上盖73的透光孔731之间,且彼此连通。第二垫片74的透光孔741的孔径大于叶片65的光圈孔650的孔径。
第二垫片74固定连接于固定支架62与上盖73之间。示例性地,第二垫片74可以通过粘胶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固定支架62与上盖73之间。多个叶片65位于第二垫片74远离上盖73的一侧。这样,第二垫片74可以将叶片65与上盖73隔开,从而避免上盖73划伤叶片65。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二垫片74设置避让孔或者改变第二垫片74的形状,从而与转动支架63的第二凸块631和固定支架62的第一凸块621做避让,以防止相互干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垫片74也可以与上盖73形成一体结构。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垫片74也可以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63的第二凸块63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垫片74的外表面也可以设置保护层,以避免第二垫片74被刮伤。
第三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种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请参阅图31,图31是图3所示的可变光圈60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可变光圈60包括底座61、固定支架62、第一配合件75、转动支架63、多个滚珠64、多个叶片65、第一垫片66、第一磁铁67a、第二磁铁67b、第一线圈68a、第二线圈68b、柔性电路板69、驱动芯片71以及上盖73。其中,叶片65、第一垫片66以及上盖73的设置方式均可以参阅上文的叶片65、第一垫片66以及上盖73的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固定支架62以及转动支架63的材料设置可以参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底座61、固定支架62以及转动支架63的材料设置。这里不再赘述。其中,固定支架62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块621。多个第一凸块621可以呈环形排布。第一凸块621的数量不仅限于图31所示意的四个。第一凸块621可以呈圆柱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与固定支架62均可以呈环状。固定支架62固定于底座61。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的连接方式可以参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的连接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件75可以呈环状。第一配合件75可以采用金属材料。这样,第一配合件75具有较佳的强度。第一配合件75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滚动槽632。多个滚动槽632呈环形分布。滚动槽632可以呈长条型。滚动槽632的开口位于第一配合件75的顶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动槽632的数量与滚珠64(请参阅图4)的数量相同,也即滚动槽632的数量为四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滚动槽632的数量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32,图32是图31所示的底座61、固定支架62与第一配合件75的组装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件75固定于底座61,且位于固定支架62的内侧。第一配合件75与底座61、固定支架62共同形成固定座630。
请参阅图33,图33是图31所示的可变光圈60的部分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69的一部分固定于底座61的顶部。柔性电路板69的一部分固定于第一配合件75。可以理解的是,固定于第一配合件75的柔性电路板69位于第一配合件75的两个滚动槽632之间。
另外,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间隔地固定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且均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芯片71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驱动芯片71还电连接于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驱动芯片71用于向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供电。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芯片71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并通过柔性电路板69电连接于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
请再次参阅图31,转动支架63包括转动支架本体76和第二配合件77。其中,转动支架本体76的顶部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块631。多个第二凸块631可以呈环形排布。示例性地,第二凸块631的数量为四个。第二凸块631可以呈柱状结构。
请参阅图34,图34是图31所示的转动支架本体76与第二配合件77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动支架本体76的底部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633和第二安装槽634。第一安装槽633和第二安装槽634的开口均位于转动支架本体76的底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配合件77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转动槽6220。每个转动槽6220的开口均位于第二配合件77的底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槽6220的数量与滚珠64(请参阅图31)的数量相同,也即转动槽6220的数量为四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动槽6220的数量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35,并结合图34所示,图35是图31所示的可变光圈60在一个方向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配合件77固定于转动支架本体76的底部。第一磁铁67a可以通过粘胶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本体76的第一安装槽633内。第二磁铁67b可以通过粘胶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本体76的第二安装槽634内。第二配合件77可以支撑第一磁铁67a和第二磁铁67b。
请参阅图36,并结合图35所示,图36是图31所示的可变光圈60在另一个方向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转动支架63转动连接固定座630。转动支架63设置于固定支架62的内侧。转动支架63转动连接于固定座630。
多个转动槽6220与多个滚动槽632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且拼成活动空间,也即一个转动槽6220与一个滚动槽632相对设置,且拼成一个活动空间。其中,滚珠64的一部分设置于转动槽6220内,滚珠64的另一部分位于滚动槽632内。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滚珠64也可以与转动支架63形成一体结构。这样,滚珠64在第一配合件75的滚动槽632内滑动。
请再次参阅图35,第一线圈68a与第一磁铁67a相对设置。第二线圈68b与第二磁铁67b相对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驱动芯片71接收到信号时,驱动芯片71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69向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传输电流信号。当第一线圈68a内具有电流信号时,第一线圈68a与第一磁铁67a可以产生彼此相互作用的力。这样,当第一磁铁67a受到作用力时,第一磁铁67a可以带动转动支架63相对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转动。此外,当第二线圈68b具有电流信号时,第二线圈68b与第二磁铁67b可以产生彼此相互作用的力。这样,当第二磁铁67b受到作用力时,第二磁铁67b可以带动转动支架63相对固定支架62和底座61转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变光圈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导磁片(图未示)以及第二导磁片(图未示)。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可以嵌设在底座61内。第一导磁片位于第一磁铁67a的周边。第一导磁片与第一磁铁67a之间可以产生磁力。第二导磁片位于第二磁铁67b的周边。第二导磁片与第二磁铁67b之间可以产生磁力。这样,通过第一导磁片与第一磁铁67a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第二导磁片与第二磁铁67b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转动支架63与底座61、固定支架6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也即转动支架63的稳定性更佳。这样,当转动支架63相对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转动时,转动支架63在转动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倾斜或者晃动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630)、转动支架(63)、多个叶片(65)以及第一盖体(732);
所述转动支架(63)位于所述固定座(630)的内侧,且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630),所述转动支架(63)围出空间(610);
多个所述叶片(65)共同围出透光孔(650),所述透光孔(650)连通所述空间(610),每个所述叶片(65)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630),且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支架(63);
所述第一盖体(732)固定于所述固定座(630),且位于所述叶片(65)远离所述固定座(630)的一侧,所述第一盖体(732)的材质为金属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732)为铝片或者钢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732)设有固定孔(7321),所述固定座(630)设有固定块(626b),所述固定块(626b)热铆接于所述固定孔(73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630)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块(621),所述转动支架(63)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块(631);
每个所述叶片(65)均设有间隔设置的转孔(653)和导向孔(654),多个所述第一凸块(621)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于多个所述叶片(65)的转孔(653)内,多个所述第二凸块(631)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于多个所述叶片(65)的导向孔(654)内;
所述第一盖体(732)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空间(7323)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避让空间(7324),多个所述第一凸块(621)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7323)内,多个所述第二凸块(631)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避让空间(732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光圈(60)还包括第二盖体(733),所述第二盖体(733)固定所述第一盖体(732),且位于所述第一盖体(732)远离所述叶片(65)的一侧,所述第二盖体(733)遮盖所述第一避让空间(7323)和所述第二避让空间(73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733)的顶面(733a)、外周侧面(733b)以及内周侧面(733c)均设有镀层(7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734)的表面设有减反膜(73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光圈(60)包括柔性电路板(69)、第一磁铁(67a)以及第一线圈(68a);
所述柔性电路板(69)环绕所述固定座(630)的外周侧面,并固定于所述固定座(630)的外周侧面,所述第一线圈(68a)固定于所述柔性电路板(69)的内周侧面,且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69),所述第一磁铁(67a)固定于所述转动支架(63)的外周侧面(630a),所述第一线圈(68a)面向所述第一磁铁(67a),所述第一磁铁(67a)用于在与所述第一线圈(68a)配合下,带动所述转动支架(63)相对所述固定座(630)转动,每个所述叶片(65)均相对所述转动支架(63)滑动,并相对所述固定座(630)转动,多个所述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孔径发生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69)包括主体部(691)以及第一补强部(694),所述第一补强部(694)固定于所述主体部(691)的第一段(6911)的表面,所述第一线圈(68a)固定于所述第一段(6911),且与所述第一补强部(694)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补强部(694)的至少部分的材质为导磁材料,所述第一补强部(694)与所述第一磁铁(67a)产生吸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630)包括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所述固定支架(62)固定于所述底座(61)的顶部;
所述底座(61)和所述固定支架(62)围出第一通孔(6230),所述第一线圈(68a)通过所述第一通孔(6230)面向所述第一磁铁(67a)。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1)设有第一胶槽(619a),所述固定支架(62)设有第二胶槽(627a),所述第一胶槽(619a)与所述第二胶槽(627a)拼成第一储胶槽(6270),所述第一储胶槽(6270)设有胶层,所述胶层还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69)。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1)设有第一挡块(618a),所述第一挡块(618a)连接于所述底座(61)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挡块(618a)与所述转动支架(63)的底部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1)和所述固定支架(62)均采用金属件与塑料件形成的一体结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变光圈(60)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光圈孔(650)的孔径最小,所述叶片(65)的外边缘(652)与所述固定座(630)的阶梯面(621a)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其中,d1≤50微米,所述阶梯面(621a)朝向所述光圈孔(650)。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叶片(65)的重叠区域的宽度为d2,重叠区域的宽度为第一个所述叶片(65)的内边缘(651)与第二个所述叶片(65)的外边缘(652)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中,d2≥0.27毫米。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65)的内边缘(651)靠近所述光圈孔(650)的端部与所述光圈孔(65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3,其中,d3≥0.1毫米。
17.根据权利要求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光圈(60)还包括第一垫片(66),所述第一垫片(66)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支架(63),且位于多个所述叶片(65)朝向所述转动支架(63)的一侧,所述第一垫片(66)的内边缘(661a)围出透光孔(661),所述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连通多个所述叶片(65)的透光孔(650)与所述转动支架(63)的空间(610);
所述可变光圈(60)包括起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末端状态;
所述可变光圈(60)处于起始状态或者中间状态时,多个所述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最大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的孔径;
所述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多个所述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最小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垫片(66)的透光孔(661)的孔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所述叶片(65)的导向孔(654)的第二端壁(6542)与所述第一垫片(66)的内边缘(661a)之间的距离为d4,其中,d4≥0.2毫米。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当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叶片(65)的交点与所述第一垫片(66)的内边缘(661a)之间的距离为d5,其中,d5≥0.3毫米。
20.根据权利要求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654)的感度为sensitivity,所述转动支架(63)转动角度为dθ,当转动支架(63)相对固定支架(62)转动时,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孔径变化为dD;
其中,
Figure FDA0003495790600000031
sensitivity≤0.6。
21.根据权利要求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光圈(60)还包括第二垫片(74),所述第二垫片(74)固定于所述上盖(73),且位于所述叶片(65)与所述上盖(73)之间。
22.一种摄像模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组件(50)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所述可变光圈(60)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组件(50),且位于所述镜头组件(50)的入光侧。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摄像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50)包括马达(51)以及镜头(52),所述镜头(52)设置于所述马达(51),所述马达(51)用于驱动所述镜头(52)沿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可变光圈(60)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52),且位于所述镜头(52)的入光侧。
24.一种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00)以及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摄像模组(100),所述的摄像模组(100)设于所述壳体(200)。
CN202210114548.3A 2022-01-30 2022-01-30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4946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4548.3A CN115494681A (zh) 2022-01-30 2022-01-30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36795 WO2023142686A1 (zh) 2022-01-30 2022-12-06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2280007441.7A CN116897318A (zh) 2022-01-30 2022-12-06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4548.3A CN115494681A (zh) 2022-01-30 2022-01-30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4681A true CN115494681A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642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4548.3A Pending CN115494681A (zh) 2022-01-30 2022-01-30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2280007441.7A Pending CN116897318A (zh) 2022-01-30 2022-12-06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7441.7A Pending CN116897318A (zh) 2022-01-30 2022-12-06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5494681A (zh)
WO (1) WO2023142686A1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2623A (ja) * 1987-11-30 1989-06-05 Canon Electron Inc 電磁駆動絞り装置
JPH08313964A (ja) * 1995-05-23 1996-11-29 Canon Inc 光量調節装置
JP2005249812A (ja) * 2004-03-01 2005-09-15 Tokyo Micro:Kk シャッターアイリス
CN1991561A (zh) * 2005-12-29 2007-07-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光阑装置、投影机、修正参数校正装置及方法
JP2013073095A (ja) * 2011-09-28 2013-04-22 Nidec Copal Corp 絞り装置
CN105763017A (zh) * 2016-05-19 2016-07-13 深圳市世尊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音圈马达
JP2018200336A (ja) * 2017-05-25 2018-12-20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装置
JP2019012187A (ja) * 2017-06-30 2019-01-24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装置
CN110858048A (zh) * 2018-08-22 2020-03-0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孔径光阑和包括孔径光阑的相机模块
CN211741800U (zh) * 2019-02-01 2020-10-23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
CN112262566A (zh) * 2018-06-05 2021-01-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使用根据透镜组件的位置所校正的信号来控制虹膜光阑的相机模块、包括该相机模块的电子装置和用于操作该电子装置的方法
US20210109421A1 (en) * 2019-10-14 2021-04-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aperture
US20210109368A1 (en) * 2019-10-09 2021-04-15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N113568253A (zh) * 2021-08-27 2021-10-29 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光圈调节装置
CN214896141U (zh) * 2021-06-23 2021-11-26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叶片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9702B2 (ja) * 2001-10-30 2007-01-17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ステレオ画像撮像装置
CN107147831B (zh) * 2017-05-31 2019-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的光圈组件、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JP6770124B2 (ja) * 2019-03-12 2020-10-14 エーエーシー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テクノロジーズ(ジョウシュウ)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羽根駆動装置、カメラ及び携帯電子機器
CN110602367B (zh) * 2019-09-26 2020-11-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259545A (zh) * 2020-02-11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圈、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115444U (zh) * 2020-02-17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2623A (ja) * 1987-11-30 1989-06-05 Canon Electron Inc 電磁駆動絞り装置
JPH08313964A (ja) * 1995-05-23 1996-11-29 Canon Inc 光量調節装置
JP2005249812A (ja) * 2004-03-01 2005-09-15 Tokyo Micro:Kk シャッターアイリス
CN1991561A (zh) * 2005-12-29 2007-07-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光阑装置、投影机、修正参数校正装置及方法
JP2013073095A (ja) * 2011-09-28 2013-04-22 Nidec Copal Corp 絞り装置
CN105763017A (zh) * 2016-05-19 2016-07-13 深圳市世尊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音圈马达
JP2018200336A (ja) * 2017-05-25 2018-12-20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装置
JP2019012187A (ja) * 2017-06-30 2019-01-24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装置
CN112262566A (zh) * 2018-06-05 2021-01-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使用根据透镜组件的位置所校正的信号来控制虹膜光阑的相机模块、包括该相机模块的电子装置和用于操作该电子装置的方法
CN110858048A (zh) * 2018-08-22 2020-03-0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孔径光阑和包括孔径光阑的相机模块
CN211741800U (zh) * 2019-02-01 2020-10-23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
US20210109368A1 (en) * 2019-10-09 2021-04-15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US20210109421A1 (en) * 2019-10-14 2021-04-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aperture
CN214896141U (zh) * 2021-06-23 2021-11-26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叶片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568253A (zh) * 2021-08-27 2021-10-29 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光圈调节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艳秋: "《新型驱动器及其应用》", vol. 1, 化学工业出版社, pages: 266 - 26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42686A1 (zh) 2023-08-03
CN116897318A (zh) 202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83944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US11579462B2 (en) Reflecting module for OI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046473B1 (ko)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05139547U (zh) 成像装置
US7400463B1 (en) Miniature lens focusing mechanism
CN108965663B (zh) 电子装置
CN108769325B (zh) 电子装置
CN102150080A (zh) 摄像装置
KR20090012497A (ko) 휴대폰용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
US20240088748A1 (en) Driv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918099B (zh) 一种摄像头马达、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US20210124145A1 (en) Camera Module,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480433B (zh)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7157057U (zh) 反射模块组件和包括该反射模块组件的相机模块
CN115657399B (zh)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5494681A (zh)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KR102187734B1 (ko)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WO2020103541A1 (zh) 可穿戴设备
CN219162517U (zh) 电子取景器
CN218897259U (zh) 摄像头模组、拍摄组件及终端
CN214228284U (zh) 电子装置
JP7486647B1 (ja) 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15086526A (zh) 电子设备
US20020028077A1 (en)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 body cap with lens
CN115343893A (zh) 摄像头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