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7399B -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7399B
CN115657399B CN202211214491.0A CN202211214491A CN115657399B CN 115657399 B CN115657399 B CN 115657399B CN 202211214491 A CN202211214491 A CN 202211214491A CN 115657399 B CN115657399 B CN 1156573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is diaphragm
light
rotating
blades
ir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44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57399A (zh
Inventor
李张成
冯珉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144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73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7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739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5394 priority patent/WO202406686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57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7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6Two or more co-operating pivoted blades, e.g. iris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可变光圈包括固定座、转动支架及可变光阑,所述转动支架转动地收容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转动支架围出空间;所述可变光阑包括M个叶片,M个所述叶片共同围出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连通所述空间。每个所述叶片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且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支架,所述M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转动支架的内表面设有定位凸部,和/或,所述转动支架朝向所述固定座的外表面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转动支架能够通过所述定位凸部相接触,降低了转动支架与固定支架之间的组装公差,减小摄像模组晃动导致的姿势差差别,从而提高了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及摄取图像的质量。

Description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大厂商对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通过改变可变光圈的光圈孔的孔径来调节进入可变光圈内的光通量,从而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可变光圈包括多个叶片、转动支架及固定座。转动支架转动地收容于固定座内。转动支架用于带动叶片运动以改变多个叶片所围成透光孔的孔径。然而,转动支架与固定座之间的组装公差较大,使得摄像模组晃动时容易导致转动支架姿势改变,影响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成像效果的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变光圈,包括固定座、转动支架及可变光阑,所述转动支架转动地收容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转动支架围出空间;所述可变光阑包括M个叶片,M个所述叶片共同围出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连通所述空间。每个所述叶片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且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支架,所述M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转动支架的内表面设有定位凸部,和/或,所述转动支架朝向所述固定座的外表面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转动支架能够通过所述定位凸部相接触。
定位凸部用于对转动支进行定位,以减小转动支架与固定支架之间的间隙,降低转动支架与固定支架之间的组装公差。当可变光圈应用于摄像模组时,由于固定支架与转动支架通过定位凸部相接触,定位凸起对转动支架在大致与可变光圈中心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内的晃动进行了限制,减小摄像模组晃动导致的姿势差差别,从而提高了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及摄取图像的质量。
常规的一种设置中,采取在固定座与转动支架之间设置滚珠,来减小固定座与转动支架两者之间的组装公差。由于固定座与转动支架两者上均需设置容纳滚珠的凹槽,容易降低固定座与转动支架的强度。
本申请提供的可变光圈,定位凸部设置在固定座朝向所述转动支架的内表面上时,和/或,定位凸部设置在所述转动支架朝向所述固定座的外表面,由于不需设置容纳滚珠的凹槽,转动支架与固定座的强度不受影响。相较于采用滚珠方式的可变光圈,本申请不需设置滚珠,有利于简化可变光圈的结构,并简化可变光圈的组装步骤,也降低了可变光圈的制造成本。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凸部具有接触面,所述转动支架通过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固定座接触,所述接触面为曲面,以减小转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转动的摩擦,提高转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转动的顺畅性,从而提高可变光圈的工作效率。曲面包括球面或圆柱面等等。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触面上设有润滑油或润滑膜层,以进一步减小转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转动的摩擦,提高转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转动的顺畅性。润滑膜层覆盖在接触面上,润滑膜层可以为聚四氟乙烯或者其他具有润滑作用的膜层。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层叠设置并相互固定的底座和固定支架,所述转动支架转动地收容于所述固定支架内,所述定位凸部设于所述固定支架朝向所述转动支架的内表面上和/或所述转动支架朝向所述固定支架的外表面上。
固定座包括分体设置的底座和固定支架,方便了可变光圈的组装及拆卸。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转动支架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转动支架远离所述可变光阑的底部接触。
第一挡块的表面可以作为第一撞击面。当可变光圈应用于摄像模组时,可变光圈若与摄像模组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时,转动支架的底面不容易与摄像模组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此时,转动支架均不容易因受力变形,从而保证可变光圈具有较佳的可靠性。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叶片具有内边缘,所述内边缘包括N个连接边缘,M个所述叶片的N个连接边缘用于形成所述透光孔的侧边,所述透光孔呈多边形,所述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一种常规设置的可变光圈中,叶片用于形成透光孔的侧边为单个边缘(例如单个直线结构或弧线结构),M个叶片形成的透光孔为最多M边形。通常叶片的数量设置为小于10的偶数片,由于光的散射及/或衍射作用等,会在通过透光孔形成的光斑的每个侧边上形成一条星芒,这使得采用该种可变光圈的摄像模组在拍摄包括点光源图像时,点光源对应形成的光斑上产生了几条非常明显的星芒,造成光斑异型,影响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
出于结构简单、降低光斑的星芒明显及光斑异型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独特的可变光阑。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每个叶片包括N个连接边缘,M个叶片最多能拼接成(M*N)边形的透光孔。(M*N)边形的透光孔更趋于圆形孔。通过(M*N)边形的透光孔所能够形成的光斑,至少具有(M*N)个星芒。相较于常规的具有同等数量的叶片的可变光阑,本申请的可变光阑所形成光斑中,增加了星芒的数量,这样一来,增强了衍射效应,使衍射能量得到有效发散,弱化了星芒的强度,降低了光斑异型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及图像质量。
从另一角度上看,相较于常规的可变光阑的具有相同数量侧边的透光孔,本申请提供的可变光阑的叶片数量少,结构更为简单。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个连接边缘之间通过圆弧边缘过渡连接。
换句话说,可以在每相连的两个连接边缘的连接处进行倒角,使两个连接边缘圆弧过渡连接。圆弧边缘可以为R角的圆弧,例如,圆弧边缘可以为15度的圆弧。本申请对R角的大小不作限定。圆弧边缘过渡,会使得每一个叶片所产生的衍射垂线角度会有所不同,反馈到光斑的星芒上,就是尾端呈现出放射状的星芒;越接近于圆发散越大,进而能够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及图像质量。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边缘呈直线结构。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叶片具有内边缘,所述内边缘设有连接边缘,M个所述叶片的连接边缘用于形成所述透光孔的侧边,所述连接边缘呈锯齿结构。锯齿结构相当于包括多个子边缘段,如此,增强了衍射效应。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叶片还包括与所述内边缘连接的外边缘,所述外边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边缘部分及第二端部边缘部分,所述内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二端部边缘部分之间,N个所述连接边缘位于所述内边缘更为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部分的一端;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部分在远离所述内边缘的一侧设有凹陷及凸起,所述凹陷朝向所述叶片的内部凹陷,所述凸起朝向所述叶片的外部凸出。
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部分在远离所述内边缘的一侧设有凹陷及凸起,所述凹陷朝向所述叶片的内部凹陷,所述凸起朝向所述叶片的外部凸出,使得叶片的外轮廓大致呈“海豚”状。以增大可变光圈在小光圈时的交叠面积,降低漏光的可能性,降低运动过程中叶片错层的可能性,亦提高了成像效果。
凹陷可以在可变光圈处于大光圈状态下时对转动支架进行避让。凸起的设置可以增大叶片在可变光圈处于小光圈状态时与其他叶片的交叠面积。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端部边缘部分具有朝向所述叶片外部凸出的弧形边缘。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透光孔呈多边形结构时,所述透光孔的侧边数量为奇数,对应形成光斑的星芒数量为可变光阑的透光孔的侧边数量的双倍,进一步有利于衍射能量的发散,提高成像效果,降低光斑异型的可能性。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透光孔呈多边形结构时,所述透光孔的侧边数量为偶数。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转轴凸部,所述转动支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向凸部;每个所述叶片均设有间隔设置的转孔和导向孔,多个所述转轴凸部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于多个所述叶片的转孔内,多个所述导向凸部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于多个所述叶片的导向孔内。叶片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有利于减小多个叶片在透光孔透光方向的运动空间。导向孔对叶片的运动进行导向及限位,有利于提高叶片的顺畅性。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变光圈还包括保护盖,保护盖包括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避让空间用于避让所述转轴凸部与所述导向凸部,所述第二盖体固定所述第一盖体且位于所述第一盖体远离所述叶片的一侧,所述第二盖体用于遮盖所述第一盖体的避让空间。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为一体结构。一方面,可以简化保护盖的结构,减少可变光圈的部件数量。另一方面,可以省去连接件或胶层的厚度,保护盖的厚度可以减薄,有利于实现可变光圈的薄型化设置,保护盖的质量可以减轻,有利于实现可变光圈的轻型化设置。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的制成材质包括塑料或金属,所述第二盖体的制成材质包括塑料或金属。所述第二盖体的制成材质包括塑料或金属。
所述第一盖体的制成材质可以为塑料,例如,第一盖体可以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材质或聚酰亚胺(polyimide,PI)材质。第一盖体的制成材质选用塑料,可以在减轻保护盖的重量的同时,降低可变光光圈的成本。
所述第一盖体的制成材质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例如,第一盖体可以选用铝片、钢片、铝合金片、镁合金片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盖体采用铝片或者钢片。第一盖体的投入成本较低。所述第一盖体的制成材质为金属,能够增大第一盖体的结构强度以及抗撞击能力。这样,当可变光圈发生跌落撞击时,第一盖体不容易损坏或者变形,第一盖体的可靠性较佳。此外,第一盖体不容易因损坏或者变形而挤压叶片,叶片就不容易发生损坏或者变形,叶片的可靠性较佳。可变光圈的寿命较长。
所述第二盖体的制成材质可以为塑料,例如,第二盖体可以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材质或聚酰亚胺(polyimide,PI)材质。第二盖体的制成材质选用塑料,可以在减轻保护盖的重量的同时,降低可变光光圈的成本。
所述第二盖体的制成材质可以为金属,例如,第二盖体可以选用铝片、钢片、铝合金、镁合金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盖体采用铝片或者钢片。第二盖体的投入成本较低。所述第二盖体的制成材质为金属,能够增大第二盖体的结构强度以及抗撞击能力。这样,当可变光圈发生跌落撞击时,第二盖体不容易损坏或者变形,第二盖体的可靠性较佳。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面、外周侧面以及内周侧面均设有镀层。这样,镀层可以提高可变光圈的外观精致度。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镀层的表面设有减反膜。减反膜可以较大程度消除光线闪耀(flare)的问题,从而较大程度地提升可变光圈的外观精致度。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变光圈还包括柔性电路板、第一磁铁以及第一线圈;所述柔性电路板环绕所述固定座的外周侧面并固定于所述固定座的外周侧面,所述第一线圈固定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内周侧面且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磁铁固定于所述转动支架的外周侧面,所述第一线圈面向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用于在与所述第一线圈配合下带动所述转动支架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每个所述叶片均相对所述转动支架滑动并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使M个所述叶片的透光孔的孔径发生变化。
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将第一磁铁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的外周侧面,第一线圈固定连接于固定座,从而当第一线圈通电时,第一磁铁受到作用力,第一磁铁可以带动转动支架相对固定座转动。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由第一磁铁和第一线圈所构成的驱动装置的结构不用在转动支架与固定座之间设置导线,第一磁铁和第一线圈所构成的驱动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结构较为整洁。另一方面,第一磁铁和第一线圈不需要通过移动来拉动转动支架转动。这样,可变光圈不需要提供额外的空间来给第一磁铁和第一线圈移动。第一磁铁和第一线圈占用的空间较小,有利于可变光圈的小型化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磁铁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的外周侧面,第一线圈面向第一磁铁设置,一方面避免第一磁铁与第一线圈在摄像模组的厚度方向上发生堆叠,另一方面第一磁铁、第一线圈、固定座以及转动支架可以排布得更加紧凑。此外,相较于将第一线圈平铺在固定座的方案,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线圈直立地固定连接于固定座上,一方面可以利用转动支架在Z轴方向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线圈在X-Y平面的占用的面积较小。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座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线圈通过所述第一通孔面向所述第一磁铁。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座的侧面上设有第一胶槽,所述第一胶槽内设有胶层,所述胶层还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
可以理解的是,当柔性电路板固定于固定座时,柔性电路板可以覆盖第一胶槽。通过在第一胶槽内设置胶层,胶层连接柔性电路板与第一胶槽的槽壁,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柔性电路板与固定座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变光圈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支架且位于多个所述叶片朝向所述转动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一垫片的内边缘围出透光孔,所述第一垫片的透光孔连通多个所述叶片的透光孔与所述转动支架的空间;所述可变光圈包括起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末端状态;所述可变光圈处于起始状态或者中间状态时,多个所述叶片的透光孔的最大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垫片的透光孔的孔径;所述可变光圈处于末端状态时,多个所述叶片的透光孔的最小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垫片的透光孔的孔径。
第一垫片垫设于多个所述叶片与所述转动支架之间,可以降低转动支架刮伤叶片的可能性。当可变光圈处于末端状态时,第一垫片的透光孔相对每个叶片露出,多个叶片的透光孔的孔径大于第一垫片的透光孔的孔径。此时,第一垫片的透光孔构成可变光圈的光圈孔。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垫片具有“一物多用”的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以及如上所述的可变光圈。可变光圈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组件,且位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入光侧。可以理解的是,当可变光圈应用于摄像模组时,摄像模组的寿命较长,可靠性较佳。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镜头组件包括马达以及镜头。镜头设置于马达。马达用于驱动镜头沿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移动。可变光圈固定连接于镜头,且位于镜头的入光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上的摄像模组,的摄像模组设于壳体。可以理解的是,当摄像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的寿命较长,可靠性也较佳。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可变光圈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可变光圈的一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可变光圈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的可变光圈的固定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固定座的底座示意图;
图9a是图7所示的固定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9b是图7所示的固定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9c是图4所示的可变光圈去除底座的仰视图;
图9d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设有定位凸部的转动支架立体示意图;
图10a是图6所示的转动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b是图6所示的转动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6所示的转动支架与第一垫片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2是图4所示的可变光圈去除保护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6所示的可变光圈的可变光阑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可变光阑的叶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可变光阑的叶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16a-1是常规设置的6个叶片所形成的一种六边形透光孔的示意图;
图16a-2是常规设置的6个叶片所形成的另一种六边形透光孔的示意图;
图16b-1为图16a-1所示的透光孔对应形成光斑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
图16b-2为图16a-2所示的透光孔对应形成光斑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
图17a-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6个叶片在光圈为2.0所形成的一种18边形的未偏心的透光孔的示意图;
图17a-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6个叶片在光圈为2.0所形成的一种18边形的偏心的透光孔的示意图;
图17a-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6个叶片在光圈为2.8所形成的一种18边形的未偏心的透光孔的示意图;
图17a-4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6个叶片在光圈为2.8所形成的一种18边形的偏心的透光孔的示意图;
图17b-1为图17a-1所示的透光孔对应形成光斑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
图17b-2为图17a-2所示的透光孔对应形成光斑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
图17b-3为图17a-3所示的透光孔对应形成光斑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
图17b-4为图17a-4所示的透光孔对应形成光斑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
图18是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叶片的第一边缘部分的部分示意图;
图19a-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6个叶片所形成的一种12边形的透光孔的示意图,两个连接边缘通过一个圆弧边缘过渡连接;
图19a-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6个叶片所形成的一种18边形的透光孔的示意图,两个连接边缘通过一个圆弧边缘过渡连接;
图19b-1为图19a-1所示的透光孔对应形成光斑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
图19b-2为图19a-2所示的透光孔对应形成光斑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
图20为7种形状的透光孔及其对应形成光斑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21a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具有锯齿结构侧边的透光孔的示意图;
图21b为图21a所示的透光孔对应形成光斑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
图22是图6所示的驱动部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3a是驱动部件与转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b是图4所示的可变光圈去除柔性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4是图6所示的可变光圈的第一盖体朝向转动支架的底面的示意图;
图25是图4所示的可变光圈去除第二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提供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盖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英文简写和有关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描述。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电子设备1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眼镜、AR头盔、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眼镜或者VR头盔等具有摄像功能的设备。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以手机为例进行阐述。
请参阅图1和图2,电子设备1包括摄像模组100、壳体200以及屏幕300。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以及下文相关附图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1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图2以及下文各附图限定。另外,由于摄像模组100为电子设备1的内部结构,图1通过虚线示意性地给出摄像模组100。为了便于描述,定义电子设备1的宽度方向为X轴。电子设备1的长度方向为Y轴。电子设备1的厚度方向为Z轴。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为一些其他形态的设备时,电子设备1也可以不包括屏幕300。
示例性地,壳体200包括主机边框201以及后盖202。后盖202固定连接于主机边框201的一侧。屏幕300固定于主机边框201远离后盖202的一侧。屏幕300、主机边框201与后盖202可以共同围出电子设备1的内部。电子设备1的内部可以用于放置电子设备1的器件,例如电池、受话器或者麦克风等。其中,屏幕300可用于显示图像等。屏幕300可以为平面屏,也可以为曲面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100可以设于电子设备1的内部。摄像模组100可用于采集电子设备1外部的环境光线。可以理解的是,摄像模组100可以为后置摄像模组或者前置摄像模组等。另外,摄像模组100可以为直立式摄像模组(例如,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为Z轴方向),也可以为潜望式摄像模组(例如,摄像模组的光轴方向可以为X-Y平面上的任一方向)。图2示意了摄像模组100既是后置摄像模组又是直立式摄像模组。
请参阅图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100包括模组电路板10、感光芯片20、支架30、滤光片40、镜头组件50以及可变光圈60(也称为可变光圈马达)。其中,感光芯片20也可以称为图像传感器,或者也可以称为感光元件。感光芯片20可以用于采集环境光线,并将环境光线所携带的图像信息转化为电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摄像模组100的光轴包括可变光圈60的光轴。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100的光轴方向和可变光圈60的光轴方向均为Z轴方向。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模组电路板10可以固定于屏幕300朝向后盖202的一侧。感光芯片20固定连接于模组电路板10,且电连接于模组电路板1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30可以固定连接于模组电路板10远离屏幕300的一侧。支架30与感光芯片20位于模组电路板10的同一侧。示例性地,支架30可以通过胶水或者胶带等方式固定于模组电路板1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30可以设有透光孔31。透光孔31贯穿支架30的两个背向设置的表面。滤光片40固定于支架30,且滤光片40位于透光孔31内。滤光片40与感光芯片20相对设置。滤光片40可以用于过滤环境光线的杂光,从而保证摄像模组100拍摄的图像具有较佳的清晰度。滤光片4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蓝色玻璃滤光片。例如,滤光片40还可以为反射式红外滤光片,或者是双通滤光片(双通滤光片可使环境光线中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同时透过,或者使环境光线中的可见光和其他特定波长的光线(例如紫外光)同时透过,或者使红外光和其他特定波长的光线(例如紫外光)同时透过。
请参阅图3,镜头组件50可以为定焦镜头,也可以为自动对焦(Auto Focus,AF)镜头,也可以为变焦镜头等。本实施例的镜头组件50以AF镜头为例进行阐述。镜头组件50包括马达51和镜头52。镜头52设置于马达51。马达51用于驱动镜头52沿摄像模组100的光轴方向(也即Z轴方向)移动。马达51可以为音圈马达,也可以为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alloys,SMA)马达。本申请对马达5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马达51可以固定连接于支架30。镜头52位于滤光片40远离感光芯片20的一侧。这样,环境光线可以通过镜头52和滤光片40传播至感光芯片20。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变光圈60位于镜头组件50的镜头52的入光侧,且固定连接于镜头组件50的镜头52。可变光圈60可用于增加或者减小进入镜头组件50的镜头52内的光通量。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1在暗光条件下拍摄时,可变光圈60可以增加进入镜头组件50内的光通量。当电子设备1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拍摄时,可变光圈60可以减少进入镜头组件50内的光通量。
可变光圈60具有可调节大小的光圈孔。通过调节光圈孔的大小,来改变进入镜头组件50内的光通量。当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的大小,以及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相对镜头52的位置发生变化时,镜头52的视场角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可变光圈60固定于镜头52上,从而当马达51驱动镜头52沿Z轴方向移动时,可变光圈60也能够沿Z轴方向移动,也即镜头52在沿Z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变光圈60相对镜头52的位置不发生变化。这样,在不考虑影响镜头52视场角大小的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当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相对镜头52的位置不变时,镜头52的视场角也不发生变化。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变光圈60可以固定连接于镜头组件50的其他部件。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镜头组件50为定焦镜头时,镜头组件50不再包括马达51。此时,可变光圈60可以直接固定连接于定焦镜头的入光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变光圈60包括起始状态、中间状态和末端状态。中间状态为起始状态与末端状态之间的任一状态。在可变光圈60处于起始状态时,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最小,进入镜头组件50内的光通量最少。在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最大,进入镜头组件50内的光通量最多。在下文中,以可变光圈60处于起始状态时的所在结构为例进行描述。
请结合参阅图4与图5及图6,可变光圈60包括固定座601、转动支架603、第一垫片604、可变光阑605、驱动部件607及保护盖608。转动支架603能够转动地收容于固定座601内。转动支架603围出空间630。可变光阑605设置在固定座601上并盖设在转动支架603上。可变光阑605与转动支架603滑动连接。第一垫片604垫设于转动支架603与可变光阑605之间。驱动部件607与转动支架603连接,用于驱动转动支架603相对固定座601转动,以改变可变光阑605的光圈孔的大小。保护盖608盖设于可变光阑605背离转动支架603的一侧,用于限制可变光阑605,以及保护及遮盖可变光圈60的内部器件。
可以理解,转动支架603收容于固定座601内包括:转动支架603在基准面的投影与固定座601在基准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基准面平行于可变光圈60的光轴方向,也即Z轴方向。
请参阅图7,固定座601包括底座61及固定支架62。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层叠设置并相互固定。底座61及固定支架62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用于收容转动支架603。底座61用于对转动支架603的旋转运动进行限位。固定支架62用于搭载可变光阑605,及提供转动支架603旋转运动的横向限位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可以包括塑料件和金属件(例如,钢片)。金属件可以嵌在塑料件内。示例性地,底座61可以采用模内注塑(insertmolding)工艺形成。例如,将钢片等金属片放置在模具内注塑。这样,相较于塑料结构的底座61,本实施方式的底座61的结构强度较佳。当可变光圈60发生跌落撞击时,底座61不容易损坏或者变形,底座61的可靠性较佳。可以理解,本申请对底座61的材质不作限定,例如,底座61的材质全部为塑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底座61包括底壁611以及侧壁612。底座61的侧壁612固定连接于底座61的底壁611。底座61的侧壁612与底座61的底壁611均可以呈环状。
底座61的侧壁612还可以设有第一补强块613,用于增强底座61的强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的侧壁612还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缺口614和第二缺口615。第一缺口614和第二缺口615可以相对设置。第一缺口614和第二缺口615均可以将底座61的内侧空间连通至底座61的外侧空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的侧壁612设有第一挡块618,用于与转动支架603接触。多个第一挡块618均连接于底座61的侧壁612的内表面。其中,第一挡块618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挡块618间隔设于侧壁612上。示例性地,每个第一挡块618的顶面处于同一个平面。第一挡块618的顶面为第一挡块618远离底座61的底壁611的表面。
当转动支架603收容于固定座601内时,转动支架603背离可变光阑605的底面可以与底座61的第一挡块618接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挡块618的表面可以作为第一撞击面。当可变光圈60(请参阅图2)应用于摄像模组100(请参阅图2)时,可变光圈60若与摄像模组100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时,转动支架603的底面不容易与摄像模组100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此时,转动支架603均不容易因受力变形,从而保证可变光圈60具有较佳的可靠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动支架603也可以与底座61的第一挡块618间隔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61的侧壁612设有第一胶槽619或画胶路径,用于设置胶体,以实现底座61与部分驱动部件607连接。
请参阅图9a与图9b,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材质可以包括塑料件和金属件(例如,钢片)。金属件可以嵌在塑料件内。示例性地,固定支架62可以采用模内注塑(insertmolding)工艺形成。例如,将钢片等金属材料放置在模具内注塑。这样,相较于塑料结构的固定支架,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支架62的结构强度较佳。当可变光圈60发生跌落撞击时,固定支架62不容易损坏或者变形,固定支架62的可靠性较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可以呈环状。固定支架62包括外环部620a和内环部620b。内环部620b连接于外环部620a的内表面。外环部620a与底座61的侧壁612固定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榫卯工艺进行连接。此外,可以通过在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的连接位置设置胶层,以进一步提高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示例性地,外环部620a背离底座61的顶面和内环部620b的顶面可以形成阶梯状。换言之,在Z轴方向上,外环部620a的顶面的高度大于内环部620b的顶面的高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补强块620c。第二补强块620c连接于外环部620a的内表面和内环部620b的底面。第二补强块620c可以增强内环部620b与外环部620a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外环部620a的内表面为外环部620a朝向转动支架603设置的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内环部620b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转轴凸部621,用于与可变光阑605转动连接。多个转轴凸部621可以呈环形排布。示例性地,转轴凸部621的数量为六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还设有定位凸部622。请结合参阅图9c,定位凸部622凸设在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的内表面上,定位凸部622与转动支架603接触。定位凸部622用于对转动支架603进行定位,以减小转动支架603与固定支架62之间的间隙,降低转动支架603与固定支架62之间的组装公差。由于固定支架62与转动支架603通过定位凸部622相接触,定位凸部622对转动支架603在X-Y平面(大致与可变光圈中心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内的晃动进行了限制,减小摄像模组100晃动导致的姿势差差别,从而提高了摄像模组100的成像效果及摄取图像的质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定位凸部622具有朝向转动支架603设置的接触面,接触面用于与转动支架603相接触。接触面为曲面。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面为圆柱面,以减小转动支架603与固定支架62之间的摩擦。定位凸部622的数量为两个,第一个定位凸部622与固定支架62的中心轴线与第二个定位凸部622与固定支架6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大致为直角。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凸部622的数量和位置不做具体地限定,接触面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接触面还可以为球面等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定位凸部622上设置有润滑油。润滑油可以减小定位凸部622与转动支架603之间的摩擦力。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凸部622上设有润滑膜层,润滑膜层覆盖在接触面上,润滑膜层可以为聚四氟乙烯或者其他具有润滑作用的膜层。润滑膜层可以减小固定座61与转动支架603之间的摩擦力。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可以省略定位凸部622,定位凸部622可以设于转动支架603朝向固定座61的外表面上,接触面设于定位凸部622朝向转动支架603的外表面上,如图9d所示,转动支架603能够通过定位凸部622与固定支架62接触。设置在转动支架603外表面的定位凸部622同样能够对转动支架603在X-Y平面内的运动进行限制。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的内表面上设有定位凸部622,转动支架603朝向固定座61的外表面上也设有定位凸部622。本申请对固定支架62的定位凸部622的设置位置与转动支架603的定位凸部622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定,满足各定位凸部622对转动支架603相对固定支架62的转动不影响即可。
可以理解,底座61与固定支架62可以一体设置,定位凸部622可以设置在固定座61朝向转动支架603的内表面上。
常规的一种设置中,采取在固定座与转动支架之间设置滚珠,来减小固定座与转动支架两者之间的组装公差。由于固定与转动支架两者上均需设置容纳滚珠的凹槽,容易降低固定座与转动支架的强度。
本申请提供的可变光圈60,定位凸部622设置在固定座61朝向转动支架603的内表面上,和/或,定位凸部622设置在转动支架603朝向固定座61的外表面。由于不需设置容纳滚珠的凹槽,转动支架603与固定座61的强度不受影响。相较于采用滚珠方式的可变光圈,本申请不需设置滚珠,简化了可变光圈60的结构,并简化可变光圈60的组装步骤,也降低了可变光圈60的制造成本。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9a与图9b,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缺口623和第四缺口624。第三缺口623和第四缺口624相对设置。第三缺口623和第四缺口624均可以将固定支架62的内部空间连通至固定支架62的外部空间。固定支架62固定于底座61时,第一缺口614与第三缺口623拼成第一通孔6230(如图7所示),用于穿设部分驱动部件607。第二缺口615和第四缺口624拼成第二通孔6240(如图7所示),用于穿设部分驱动部件607。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可以设有第二挡块。第二挡块可以连接于外环部620a的顶面。第二挡块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示例性地,多个第二挡块的顶面处于同一个平面。第二挡块的顶面为第二挡块远离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的表面。当转动支架603收容于固定座601内时,第一挡块618可以限制转动支架603沿Z轴负方向移动。通过保护盖608可以限制转动支架603沿Z轴正方向(光轴方向)移动。这样,通过第二挡块和保护盖608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转动支架603运动进行限位,减少转动支架603的晃动量,进而当可变光圈60发生撞击后,可以减轻撞击后可变光阑605与保护盖608的间隙变化影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座61与固定支架6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插接方式,例如,底座61的侧壁612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插接部,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插接于第二插接部中。第一插接部为凸起,第二插接部为凹槽。多个第二插接部的开口位于固定支架62的外环部620a的底面。固定支架62固定底座61时,底座61的多个第一插接部一一对应地插入固定支架的多个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可以与第二插接部的槽壁过盈配合。通过第一插接与第二插接部的配合,可以提高固定支架与底座之间的连接牢固度,从而保证固定支架与底座具有较佳的稳定性。例如,第一插接部的外壁和/或第二插接部的内壁上还可以凸设扣接筋条,通过扣接筋条使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的槽壁过盈配合,以通过干涉组装的方式增加结合力。将固定支架62组装于底座61时,直接将第一插接部插接于对应的第二插接部内,有利于降低组装公差,提升组装精度,同时大幅度简化组装工艺。每个第一插接部均可以设有胶槽,用于容置胶体。每个第二插接部626b的槽壁还可以设有胶槽,用于容纳胶体。通过胶体粘接,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之间的连接牢固度,从而进一步地保证固定支架62与底座61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第一插接部可以为凹槽,第二插接部可以为凸起。
可以理解,底座61与固定支架62之间还可以采取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通过紧固件固定,通过胶体粘接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10a与图10b,转动支架603可以呈环状。转动支架603围出空间630。转动支架603的顶部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向凸部631,用于与第一垫片604连接。多个导向凸部631可以呈环形排布,用于与可变光阑605连接。示例性地,导向凸部631的数量为六个。导向凸部631可以呈柱状结构。
示例性地,转动支架603的外周侧面上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633和第二安装槽634(图未示),用于安装部分驱动部件607。转动支架603的外周侧面可以平行于可变光圈60的光轴方向。
示例性地,转动支架603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储胶槽635。储胶槽635的开口位于转动支架603的顶面。转动支架603的顶面朝向可变光阑605及保护盖608设置。储胶槽635的数量不仅限于图10a与图10b所示意的六个。
可以理解的是,转动支架603可以为对称结构,部分对称结构或者不对称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支架603为对称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1,第一垫片604可以呈环状。第一垫片604具有透光孔641。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连通转动支架603的空间630。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的孔径不变。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可以用作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的一个档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可以用作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的光圈孔。示例性地,第一垫片604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孔642。示例性地,固定孔642的数量等于转动支架603的导向凸部631的数量,也即固定孔642的数量为六个。另外,多个固定孔642可以位于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的周边,且环绕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垫片604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603的顶部。示例性地,转动支架603的多个导向凸部631一一对应地穿过第一垫片604的多个固定孔642,也即一个导向凸部631穿过一个固定孔64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垫片604的固定孔642与转动支架603的导向凸部631的配合,第一垫片604不容易在X-Y平面上晃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转动支架603的储胶槽635内设置胶层。胶层连接转动支架603与第一垫片604,从而使得第一垫片604与转动支架603连接更加稳定,更加牢固。此时,第一垫片604不容易从转动支架603中脱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的中心轴与转动支架603的中心轴重合。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的中心轴指的是一条过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的中心,且垂直于第一垫片604所在平面的虚拟轴线。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的中心轴与转动支架603的中心轴也可以未重合。
请参阅图12,可变光阑605位于第一垫片604背离转动支架603的一侧。请结合参阅图13,可变光阑605包括M个叶片65,M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M个叶片65用于共同围成透光孔650。透光孔650与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请参阅图11)连通。多个叶片65位于第一垫片604背离底座61的顶部。每个叶片65能够在与透光孔650的透光方向相交叉的平面内活动以改变透光孔650的孔径。本实施方式中,叶片65与固定支架62的转轴凸部621转动连接,以及与转动支架603的导向凸部631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以其中一个叶片65为例具体描述叶片65的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叶片65的材质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叶片65的材质也可以为非磁性的金属材料。例如,铝片。此时,叶片65的硬度较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叶片65的表面可以形成有镀膜。示例性地,通过蒸镀或者溅射工艺在叶片65的表面形成镀膜。镀膜可以提高叶片65的光滑度,从而在叶片65的开合过程中,叶片65之间的摩擦力较小。
请参阅图14与图15,叶片65包括内边缘651和外边缘652。内边缘651的两端连接外边缘652的两端。内边缘651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边缘部分651a与第二边缘部分651b。第一边缘部分651a用于形成透光孔650的至少部分侧边。第二边缘部分651b连接于第一边缘部分651a与外边缘652之间。第二边缘部分651b可以为弧线、直线、曲线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边缘部分651b可以省略。
第一边缘部分651a包括N个连接设置的连接边缘6511。M个叶片65的N个连接边缘6511用于形成透光孔650的侧边。透光孔650呈多边形,N可以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透光孔650可以为近似多边形。换而言之,第一边缘部分651a可以分成N个部分。M个叶片65的N个连接边缘6511用于形成透光孔650的侧边。M个叶片65的N个连接边缘6511能够拼接成包括(M*N)个侧边的多边形透光孔650。
本实施方式中,连接边缘6511呈直线结构,相邻的两个连接边缘6511连接设置,相邻的两个连接边缘6511形成倾斜夹角,即两个连接边缘6511并未位于同一直线上。可以将N个连接边缘6511的长度设置为相同,也可以将N个连接边缘6511中的至少两个的长度设置为不相同。每个叶片65拼成的透光孔650的一个侧边所对应的角度可以为2π/M。例如,M为6时,每个叶片65拼成的透光孔650的一个侧边所对应的角度为60度。
常规设置的可变光圈中,叶片用于形成透光孔的侧边为单个边缘(例如单个直线结构或弧线结构),M个叶片形成的透光孔最多为M边形。通常叶片的数量设置为小于10的偶数片,由于光的散射及/或衍射作用等,会在通过透光孔形成的光斑的每个侧边上形成一条星芒,这使得采用该种可变光圈的摄像模组在拍摄包括点光源图像时,点光源对应形成的光斑上产生了几条非常明显的星芒,造成光斑异型,影响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每个叶片65的第一边缘部分651a包括N个连接边缘6511,M个叶片65最多能拼接成(M*N)边形的透光孔650。(M*N)边形的透光孔650更趋于圆形孔。(M*N)边形的透光孔所能够形成的光斑,至少具有(M*N)个星芒。相较于常规的具有同等数量的叶片的可变光阑,本申请的可变光阑605所形成光斑中,增加了星芒的数量,这样一来,增强了衍射效应,使衍射能量得到有效发散,弱化了星芒的强度,降低了光斑异型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摄像模组100的成像效果及图像质量。
从另一角度上看,相较于常规的可变光阑的具有相同数量侧边的透光孔,本申请提供的可变光阑605的叶片65数量少,结构更为简单。
以叶片数量6个为例。常规设置中,6个叶片最多能拼接成6边形的透光孔,如图16a-1与图16a-2所示。图16a-1是常规设置的6个叶片所形成的一种六边形透光孔的示意图,叶片用于拼接透光孔的侧边的边缘为单个直线结构。图16a-2是常规设置的6个叶片所形成的另一种六边形透光孔,叶片用于拼接透光孔的侧边的边缘为单个圆弧结构。透过如图16b-1所示的六边形透光孔所形成的光斑,以及透过图16b-2所示的六边形透光孔所形成的光斑,均具有6条非常明显的星芒,异型严重,影响了成像质量。图16b-1为图16a-1所示的透光孔对应形成光斑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图16b-2为图16a-2所示的透光孔对应形成光斑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本文中所涉及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中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均代表位置坐标。
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M为6,N为3。如图17a-1、图17a-2、图17a-3及图17a-4,6个叶片65能够形成18边形的透光孔650。由于透光孔650的侧边数量达到18个,从角谱衍射计算的仿真结果来看,如图17b-1、图17b-2、图17b-3、图17b-4所示,光斑中的星芒数量多达18条,入射至摄像模组100的光的衍射能量得到了有效发散,使得整体光斑的形状趋于圆形,这样一来,在叶片数量相同下,摄像模组100的成像效果及摄像模组100所摄取的图像质量得到了提升。
透光孔650的中心轴可以与可变光圈60的中心轴线重合。透光孔650未偏心设置。透光孔650的中心轴指的是一条穿过可变光阑605的中心,且垂直于多个叶片65所在平面的虚拟轴线,图17a-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6个叶片在光圈为2.0所形成的一种18边形的未偏心的透光孔的示意图,图17a-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6个叶片在光圈为2.8所形成的一种18边形的未偏心的透光孔的示意图。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透光孔650还可以为偏心孔,图17a-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6个叶片在光圈为2.0所形成的一种18边形的偏心的透光孔的示意图,图17a-4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6个叶片在光圈为2.8所形成的一种18边形的偏心的透光孔的示意图。相较于6个叶片所围成的6边形透光孔所形成的光斑,18边形透光孔650设置为偏心孔的情况下,光斑形状依然得到改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边缘6511可以呈圆弧结构,使得M个叶片65围成的透光孔650的每个侧边包括圆弧结构。每一个叶片65所产生的衍射垂线角度会有所不同,反馈到光斑的星芒上,就是尾端呈现出放射状的星芒;越接近于圆发散越大,同样能够提高摄像模组100的成像效果及图像质量。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N个连接边缘6511中的至少一个为直线或圆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不限定连接边缘6511为直线或弧线。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8,相邻的两个连接边缘6511通过圆弧边缘6512过渡连接。换句话说,可以在每相连的两个连接边缘6511的连接处进行倒角,使两个连接边缘6511圆弧过渡连接。圆弧边缘6512可以为R角的圆弧,例如,圆弧边缘6512可以为15度的圆弧。本申请对R角的大小不作限定。圆弧边缘6512过渡,会使得每一个叶片65所产生的衍射垂线角度会有所不同,反馈到光斑的星芒上,就是尾端呈现出放射状的星芒;越接近于圆发散越大,进而能够提高摄像模组100的成像效果及图像质量。例如,图19a-1所示的透光孔中,M为6,N为2,Q为1,即图19a-1所示的透光孔为12边形,每个叶片65上,两个连接边缘6511通过一个圆弧边缘6512连接,图19b-1为图19a-1示出的透光孔对应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再例如,图19a-2所示的透光孔中,M为6,N为3,Q为2,即图19a-2所示的透光孔为18边形,每个叶片65上,两个连接边缘6511通过一个圆弧边缘6512连接,图19b-2为图19a-2示出的透光孔对应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透光孔650呈多边形结构时,透光孔650的侧边数量为偶数,例如,透光孔650的侧边数量不小于12,例如,透光孔650呈近似18边形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透光孔650呈多边形结构时,透光孔650的侧边数量为奇数,例如,透光孔650的侧边数量不小于7。如图20所示,图20为7种形状的透光孔及其对应形成光斑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示意图,其中,图20中的第一行为7种形状的透光孔,从图20的从左至右方向,透光孔形状依次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及九边形。图20中的第二行为7种形状的透光孔相应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从图20的从左至右方向,各个光斑对应的透光孔形状依次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及九边形。对应圆形透光孔的角谱衍射计算仿真结果图中,光斑的形状大致为圆形。除去圆形透光孔外,透光孔的侧边数量为奇数时,例如,三角形、五边形、七边形、九边形的透光孔,光斑上的星芒数量为侧边数量的双倍。侧边数量为偶数的透光孔,例如,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光斑上的星芒数量等于侧边数量。而星芒数量越多,则更有利于衍射能量的发散,提高成像效果,降低光斑异型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边缘651的连接边缘6511的数量可以为1(即N为1),连接边缘6511呈锯齿结构,以增强衍射效应。本实施方式中,M个叶片65所形成的透光孔650大致为圆形,透光孔650的侧边呈锯齿结构,如图21a所示。从角谱衍射计算的仿真结果来看,如图21b所示,透过如图21a所示的透光孔形成的光斑近似圆形。
请再次参阅图14与图15,外边缘652呈不规则的曲线状。叶片65的外轮廓大致呈“海豚”状,以增大可变光圈60在小光圈状态时的交叠面积,降低漏光的可能性,降低运动过程中叶片65错层的可能性,亦提高了成像效果。外边缘652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端部边缘部分652a、装设边缘652b、第二端部边缘部分652c。第一端部边缘部分652a与第二端部边缘部分652c相对设置。内边缘651连接于第一端部边缘部分652a与第二端部边缘部分652c之间。第二端部边缘部分652c用于与固定座601相接触。
第一端部边缘部分652a在远离内边缘651的一侧设有凹陷6522及凸起6523。凹陷6522可以在可变光圈60处于大光圈状态下时对转动支架603的导向凸部631进行避让。凸起6523的设置可以增大叶片65在可变光圈60处于小光圈状态时与其他叶片65的交叠面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叶片65的形状不做限定。第二端部边缘部分652c具有朝向叶片65外部凸出的弧形边缘6525,用于避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叶片65设有转孔653。固定支架62的多个转轴凸部621一一对应地穿过多个的叶片65的转孔653,也即固定支架62的一个转轴凸部621穿过一个叶片65的转孔653。可以理解的是,转孔653的孔壁可以相对转轴凸部621转动。这样,通过转孔653与转轴凸部621的配合,叶片65能够以转轴凸部621为转轴相对固定支架62转动。示例性地,转孔653可以为圆孔。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凸部621与转孔653的位置可以对调。转轴凸部621设置于叶片65。转孔653设置于固定支架6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叶片65设有导向孔654,导向孔654与转动支架603的导向凸部631滑动连接。导向孔654对叶片65的运动进行导向及限位,有利于提高叶片65的运动顺畅性。示例性地,导向孔654可以为弧形孔。其中,导向孔65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6541和第二端壁6542。第一端壁6541相对第二端壁6542靠近转孔653设置。示例性地,转动支架603的多个导向凸部631一一对应地穿过多个叶片65的导向孔654,也即转动支架603的一个导向凸部631穿过一个叶片65的导向孔654。可以理解的是,导向凸部631可以相对导向孔654的孔壁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凸部631与导向孔654的位置可以对调。换言之,导向凸部631可以设置于叶片65。导向孔654可以设置于转动支架603。
请参阅图12,由于每个叶片65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62,每个叶片65滑动连接于转动支架603,此时多个叶片65在展开或者闭合时,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孔径能够变大或者变小(或透光孔所圈面积变大或变小)。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形状发生变化。例如,透光孔650的孔径最小(或透光孔所圈的面积最小)时,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形状可能为M边形。透光孔650的孔径最大(或透光孔所圈的面积最大)时,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形状为(M*N)边形。透光孔650的形状可以在M边形与(M*N)边形之间变化。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改变每个叶片65的内边缘651的形状,从而使得多个叶片65在展开或者闭合时,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形状不会发生变化。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垫片604位于叶片65与固定支架62之间。这样,当叶片65在展开或者闭合时,第一垫片604可以防止转动支架603刮伤叶片6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可变光圈60处于起始状态时,转动支架603的导向凸部631与导向孔654的第一端壁6541接触。当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转动支架603的导向凸部631与导向孔654的第二端壁6542接触。多个叶片65形成最大的多边形形态,即透光孔650为(M*N)边形。当可变光圈60处于中间状态时,转动支架603的导向凸部631位于导向孔654的第一端壁6541和第二端壁6542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可变光圈60处于起始状态或者中间状态时,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最大孔径均小于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的孔径。此时,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构成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也即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可以控制环境光线的光通量。当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转动支架603的导向凸部631靠近导向孔654的第二端壁6542设置。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孔径继续增大。此时,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相对每个叶片65露出,多个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孔径大于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的孔径。此时,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构成可变光圈60的光圈孔。故而,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垫片604具有“一物多用”的效果。
请参阅图22,驱动部件607包括第一磁铁67a、第二磁铁67b、第一线圈68a、第二线圈68b、柔性电路板69。
第一磁铁67a可以通过粘胶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603的第一安装槽633内(如图23a所示)。示例性地,第一磁铁67a呈弧形状。第一磁铁67a的形状与第一安装槽633的形状相适配。这样,当第一磁铁67a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槽633内时,第一磁铁67a可以嵌设于转动支架603内。一方面,第一磁铁67a与转动支架603所形成的结构的整体性较佳;另一方面,第一磁铁67a与转动支架603在各个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第一磁铁67a不容易额外地增加可变光圈60的尺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注塑加工工艺,以使第一磁铁67a嵌设于转动支架603内。
第二磁铁67b可以通过粘胶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603的第二安装槽634内。示例性地,第二磁铁67b呈弧形状。第二磁铁67b的形状与第二安装槽634的形状相适配。这样,当第二磁铁67b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槽634内时,第二磁铁67b可以嵌设于转动支架603内。一方面,第二磁铁67b与转动支架603所形成的结构的整体性较佳;另一方面,第二磁铁67b与转动支架603在各个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第二磁铁67b不容易额外地增加可变光圈60的尺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注塑加工工艺,以使第二磁铁67b嵌设于转动支架603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68a位于第一通孔6230内(如图23b所示)。第二线圈68b位于第二通孔6240内。这样,第一线圈68a与第二线圈68b在各个方向上均与固定座601具有重叠区域。此时,第一线圈68a与第二线圈68b可以使用固定座601所在的空间,第一线圈68a与第二线圈68b不会额外增加可变光圈60的尺寸,有利于可变光圈60实现小型化设置。
示例性地,第一磁铁67a与第二磁铁67b关于转动支架603的中心对称。这样,当第一磁铁67a与第二磁铁67b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603时,第一磁铁67a、第二磁铁67b与转动支架603所形成的结构的对称性较佳。此时,当第一磁铁67a、第二磁铁67b、转动支架603与其他部件相互配合时,第一磁铁67a、第二磁铁67b、转动支架603不容易因重心不稳定而发生倾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68a、第二线圈68b均与柔性电路板69电连接。第一线圈68a、第二线圈68b位于柔性电路板69的内周侧面。第一线圈68a可以通过第一通孔6230与第一磁铁67a面向设置。第一线圈68a与第一磁铁67a相对设置。第二线圈68b可以通过第二通孔6240面向第二磁铁67b设置。第二线圈68b与第二磁铁67b相对设置。应理解,第一线圈68a面向第一磁铁67a可以是第一线圈68a的所在平面与第一磁铁67a面对面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68a的所在平面与第一磁铁67a所在平面均平行于可变光圈60的光轴方向。其中,第一线圈68a的所在平面可以垂直于第一线圈68a的绕线的轴线。第二线圈68b面向第二磁铁67b可以是第二线圈68b的所在平面与第二磁铁67b面对面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68b的所在平面与第二磁铁67b的所在平面均平行于可变光圈60的光轴方向。其中,第二线圈68b的所在平面可以垂直于第二线圈68b的绕线的轴线。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68a也可以位于第一通孔6230的外部。第二线圈68b也可以位于第二通孔6240的外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铁67a与第一线圈68a的位置可以对调。第二磁铁67b与第二线圈68b的位置也可以对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607还包括驱动芯片,驱动芯片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驱动芯片还电连接于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驱动芯片用于向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供电。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芯片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并通过柔性电路板69电连接于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
示例性地,柔性电路板69可以通过摄像模组100的一些部件(例如镜头组件的马达或者支架等)内的走线电连接于模组电路板10(请参阅图3)。这样,驱动芯片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69电连接于模组电路板10,也即模组电路板10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69向驱动芯片传输电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驱动芯片接收到信号时,驱动芯片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69向第一线圈68a和第二线圈68b传输电流信号。当第一线圈68a内具有电流信号时,第一线圈68a与第一磁铁67a可以产生彼此相互作用的力。这样,当第一磁铁67a受到作用力时,第一磁铁67a可以带动转动支架603相对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转动。此外,当第二线圈68b具有电流信号时,第二线圈68b与第二磁铁67b可以产生彼此相互作用的力。这样,当第二磁铁67b受到作用力时,第二磁铁67b可以带动转动支架603相对固定支架62和底座61转动。
驱动芯片还可以用于检测第二磁铁67b的磁场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当转动支架603相对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转动时,第二磁铁67b也随着转动支架603相对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转动。此时,第二磁铁67b相对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处于不同的位置。驱动芯片可以用于检测当第二磁铁67b处于不同位置下的磁场强度。这样,通过驱动芯片所检测的磁场强度可以确认转动支架603相对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转动的角度,从而准确地确认可变光圈60所处的状态,进而准确地控制进入可变光圈60内的光通量。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对驱动部件607的结构不作限定,驱动部件607能够驱动转动支架603相对固定支架62转动即可。
请再次参阅图6,保护盖608可以呈环状结构。保护盖608围出透光孔731。透光孔731与透光孔650相连通。保护盖608可以是一个整体的结构件,也可以是一个拼接的结构件。例如,通过拼接方式(例如榫卯工艺)或者固定方式(例如焊接、粘接等工艺)等方式将多个部分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保护盖608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盖体732和第二盖体733。第一盖体732和第二盖体733分体设置。第一盖体732和第二盖体733均设有透光孔731。第一盖体732位于第二盖体733与可变光阑605的多个叶片65之间。第一盖体732固定于固定支架62上,以将可变光阑605限制在第一盖体732与转动支架603之间。第二盖体733固定盖设在第一盖体732背离转动支架603的一侧,第二盖体733用于遮盖可变光圈60中的第一盖体732、可变光阑605等器件。
示例性地,第一盖体732由塑料制成,例如,第一盖体可以选用Soma片,Soma片的材质可以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质或PI(polyimide聚酰亚胺)材质,以在减轻可变光圈60的重量的同时,降低可变光圈60的成本。第二盖体733的材质可以采用塑料,例如聚酰亚胺(polyimide,PI)。第二盖体733的材质可以采用塑料,例如,第二盖体可以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材质或聚酰亚胺(polyimide,PI)材质。第二盖体733的制成材质选用塑料,可以在减轻保护盖的重量的同时,降低可变光光圈的成本。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盖体732的制成材质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例如铝片、钢片、铝合金片、镁合金片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盖体732采用铝片或者钢片。第一盖体732的投入成本较低。第一盖体732的制成材质为金属,能够增大第一盖体732的结构强度以及抗撞击能力。这样,当可变光圈60发生跌落撞击时,第一盖体732不容易损坏或者变形,第一盖体732的可靠性较佳。此外,第一盖体732不容易因损坏或者变形而挤压叶片65,叶片65就不容易发生损坏或者变形,叶片65的可靠性较佳。可变光圈60的寿命较长。第二盖体733的材质可以采用塑料,例如,第二盖体可以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材质或聚酰亚胺(polyimide,PI)材质。第二盖体733的制成材质选用塑料,可以在减轻保护盖的重量的同时,降低可变光光圈的成本。这样,第一盖体732形成保护盖608的金属部。第二盖体733形成保护盖608的塑料部。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塑料结构的保护盖,本实施方式的保护盖608的结构强度以及抗撞击能力均较佳。当可变光圈60发生跌落撞击时,保护盖608不容易损坏或者变形,保护盖608的可靠性较佳。此外,保护盖608不容易因损坏或者变形而挤压叶片65,叶片65就不容易发生损坏或者变形,叶片65的可靠性较佳。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保护盖608可以采用模内注塑(insertmolding)工艺形成。例如,将铝片等金属材料放置在模具内注塑形成一体件。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通过粘胶或者其他连接件将第一盖体732固定连接于第二盖体733的方案,通过将第一盖体732和第二盖体733设置成一体成型结构,一方面,可以简化保护盖608的结构,减少可变光圈60的部件数量。另一方面,可以省去连接件或胶层的厚度,保护盖608的厚度可以减薄,有利于实现可变光圈60的薄型化设置,保护盖608的质量可以减轻,有利于实现可变光圈60的轻型化设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保护盖608的第一盖体732和第二盖体733也可以通过粘胶或其他方式彼此固定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盖体733的制成材质也可以为金属材料,例如,第二盖体可以选用铝片、钢片、铝合金、镁合金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盖体采用铝片或者钢片。第二盖体的投入成本较低。所述第二盖体的制成材质为金属,能够增大第二盖体的结构强度以及抗撞击能力。这样,当可变光圈发生跌落撞击时,第二盖体不容易损坏或者变形,第二盖体的可靠性较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24与图25,第一盖体732朝向可变光阑605的底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空间7323,用于收容对应的转轴凸部621。多个第一避让空间7323环绕保护盖608的透光孔731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避让空间7323为设于第一盖体732朝向可变光阑605的底面的盲孔。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避让空间7324可以为通孔。
第一盖体732朝向可变光阑605的底面还设有多个第二避让空间7324,用于收容对应的导向凸部631。多个第二避让空间7324环绕保护盖608的透光孔731设置。多个第二避让空间7324还与多个第一避让空间7323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避让空间7324的开口大小大于第一避让空间7323的开口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避让空间7324为通孔。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避让空间7324可以为槽状结构。
组装时,固定支架62的多个转轴凸部621一一对应地设于保护盖608的多个第一避让空间7323内。这样,通过保护盖608可以遮盖固定支架62的转轴凸部621,从而一方面在摄像模组100的装配过程中,可以避免摄像模组100在制程中毛丝、异物掉落在叶片65的转孔653内,影响转轴凸部621在转孔653内的运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可变光圈60的外观精致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避让空间7323的各侧壁之间采用圆角设置,也即“C”角设置。这样,第一避让空间7323的各侧壁之间的连接处不容易刮伤叶片6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62的转轴凸部621可以与保护盖608的第一避让空间7323过盈配合。这样,固定支架62与保护盖608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保护盖608与固定支架62可以形成整体性较佳的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动支架603的多个导向凸部631一一对应地设于保护盖608的多个第二避让空间7324内,且转动支架603的导向凸部631可以在第二避让空间7324内活动。这样,通过保护盖608可以遮盖转动支架603的导向凸部631,一方面在摄像模组100的装配过程中,可以避免摄像模组100在制程中毛丝、异物掉落在叶片65的导向孔654内,影响导向凸部631在导向孔654内的运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可变光圈60的外观精致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避让空间7324的各侧壁之间采用圆角设置,也即“C”角设置。这样,第二避让空间7324的各侧壁之间的连接处不容易刮伤叶片65。可以理解,保护盖608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保护盖608设有避让空间,用于对转轴凸部621于导向凸部631避让即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保护盖608可以省略,可变光阑605与摄像模组100的其他部件之间具有足够的隔离空间,可变光阑605不脱离固定座601与转动支架603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6,第二盖体733包括顶面733a、外周侧面733b以及内周侧面733c。第二盖体733的顶面733a连接于外周侧面733b以及内周侧面733c之间。第二盖体733的顶面733a、外周侧面733b以及内周侧面733c均设置镀层734。示例性地,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PVD)等工艺在第二盖体733的顶面733a、外周侧面733b以及内周侧面733c沉积一层镀层734。镀层734可以采用黑色或者哑光黑色,从而一方面可以遮挡第二盖体733底部的器件,另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提高可变光圈60的外观精致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盖体732的顶面、外周侧面以及内周侧面沉积一层镀层734从而一方面进一步地可以遮挡第一盖体732底部的器件,另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提高可变光圈60的外观精致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镀层734的表面上可以设置减反膜735。减反膜735可以较大程度消除光线闪耀(flare)的问题,从而较大程度地提升可变光圈60的外观精致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盖体732的底面没有设置镀层。这样,第一盖体732的底面可以直接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69,并通过柔性电路板69接地。这样,第一盖体732可以减少射频干扰。
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本申请中使用的诸如“包括”以及“可以包括”之类的表述表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构成要素的存在性,并且并不限制一个或多个附加功能、操作和构成要素。在本申请中,诸如“包括”和/或“具有”之类的术语可解释为表示特定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但是不可解释为将一个或多个其它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性或添加可能性排除在外。
此外,在本申请中,表述“和/或”包括关联列出的词语中的任意和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和/或B”可以包括A,可以包括B,或者可以包括A和B这二者。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其中,“固定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转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转动。“滑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滑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顶”、“底”、“内”、“外”、“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数学概念,对称、相等、平行、垂直等。这些限定,均是针对当前工艺水平而言的,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绝对严格的定义,允许存在少量偏差,近似于对称、近似于相等、近似于平行、近似于垂直等均可以。例如,A与B平行,是指A与B之间平行或者近似于平行,A与B之间的夹角在0度至10度之间均可。A与B垂直,是指A与B之间垂直或者近似于垂直,A与B之间的夹角在80度至100度之间均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601)、转动支架(603)及可变光阑(605),
所述转动支架(603)转动地收容于所述固定座(601)内,所述转动支架(603)围出空间(630);
所述可变光阑(605)包括M个叶片(65),M个所述叶片(65)共同围出透光孔(650),所述透光孔(650)连通所述空间(630),每个所述叶片(65)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601),且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支架(603),所述M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所述固定座(601)朝向所述转动支架(603)的内表面设有定位凸部(622),和/或,所述转动支架(603)朝向所述固定座(601)的外表面设有定位凸部(622),所述固定座(601)与所述转动支架(603)能够通过所述定位凸部(622)相接触,具体地,所述固定座(601)包括层叠设置并相互固定的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所述固定支架(62)较所述底座邻近所述可变光阑(605),所述转动支架(603)转动地收容于所述固定支架(62)内,所述定位凸部(622)设于所述固定支架(62)朝向所述转动支架(603)的内表面上和/或所述转动支架(603)朝向所述固定支架(62)的外表面上,所述转动支架603的顶部具有多个呈环形排布且间隔设置的导向凸部(631),用于与所述可变光阑(605)的叶片(6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部(622)具有接触面,所述转动支架(603)通过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固定座(601)接触,所述接触面(6221)为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上设有润滑油或润滑膜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1)朝向所述转动支架(603)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一挡块(618),所述第一挡块(618)与所述转动支架(603)远离所述可变光阑(605)的底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叶片(65)具有内边缘(651),所述内边缘(651)包括N个连接边缘(6511),M个所述叶片(65)的N个连接边缘(6511)用于形成所述透光孔(650)的侧边,所述透光孔呈多边形,所述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连接边缘(6511)之间通过圆弧边缘(6512)过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边缘(6511)呈直线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边缘(6511)呈锯齿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叶片还包括与所述内边缘(651)连接的外边缘(652),所述外边缘(65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边缘部分(652a)及第二端部边缘部分(652c),所述内边缘(651)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部分(652a)与所述第二端部边缘部分(652c)之间,N个所述连接边缘(6511)位于所述内边缘(651)更为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部分(652a)的一端;
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部分在远离所述内边缘(651)的一侧设有凹陷(6522)及凸起(6523),所述凹陷(6522)朝向所述叶片(65)的内部凹陷,所述凸起(6523)朝向所述叶片的外部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边缘部分(652c)具有朝向所述叶片(65)外部凸出的弧形边缘(6525)。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透光孔(650)呈多边形结构时,所述透光孔(650)的侧边数量为奇数。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透光孔(650)呈多边形结构时,所述透光孔(650)的侧边数量为偶数。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601)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转轴凸部(621);
每个所述叶片均设有间隔设置的转孔(653)和导向孔(654),多个所述转轴凸部(621)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于多个所述叶片(65)的转孔(653)内,多个所述导向凸部(631)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于多个所述叶片(65)的导向孔(654)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光圈(60)还包括保护盖(608),所述保护盖(608)包括第一盖体(732)与第二盖体(733),所述第一盖体(732)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避让空间(7323),用于避让所述转轴凸部(621)与所述导向凸部(631),所述第二盖体(733)固定所述第一盖体(732),且位于所述第一盖体(732)远离所述叶片(65)的一侧,所述第二盖体(733)用于遮盖所述第一盖体(732)的避让空间(732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732)与所述第二盖体(733)为一体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732)的制成材质包括塑料或金属,所述第二盖体(733)的制成材质包括塑料或金属。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733)的顶面(733a)、外周侧面(733b)以及内周侧面(733c)均设有镀层(734)。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734)的表面设有减反膜(735)。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光圈(6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69)、第一磁铁(67a)以及第一线圈(68a);所述柔性电路板(69)环绕所述固定座(601)的外周侧面并固定于所述固定座(601)的外周侧面,所述第一线圈(68a)固定于所述柔性电路板(69)的内周侧面且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69),所述第一磁铁(67a)固定于所述转动支架(603)的外周侧面,所述第一线圈(68a)面向所述第一磁铁(67a),所述第一磁铁(67a)用于在与所述第一线圈(68a)配合下,带动所述转动支架(603)相对所述固定座(601)转动,每个所述叶片(65)均相对所述转动支架(603)滑动并相对所述固定座(601)转动,使M个所述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孔径发生变化。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601)设有第一通孔(6230),所述第一线圈(68a)通过所述第一通孔(6230)面向所述第一磁铁(67a)。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601)的侧面上设有第一胶槽(619),所述第一胶槽(619)内设有胶层,所述胶层还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69)。
2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光圈(60)还包括第一垫片(604),所述第一垫片(604)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支架(603),且位于多个所述叶片(65)朝向所述转动支架(603)的一侧,所述第一垫片(604)的内边缘(651a)围出透光孔(641),所述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连通多个所述叶片(65)的透光孔(650)与所述转动支架(603)的空间(630);
所述可变光圈(60)包括起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末端状态;
所述可变光圈(60)处于起始状态或者中间状态时,多个所述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最大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的孔径;
所述可变光圈(60)处于末端状态时,多个所述叶片(65)的透光孔(650)的最小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垫片(604)的透光孔(641)的孔径。
23.一种摄像模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组件(50)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所述可变光圈(60)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组件(50),且位于所述镜头组件(50)的入光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摄像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50)包括马达(51)以及镜头(52),所述镜头(52)设置于所述马达(51),所述马达(51)用于驱动所述镜头(52)沿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可变光圈(60)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52),且位于所述镜头(52)的入光侧。
25.一种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00)以及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摄像模组(100),所述的摄像模组(100)设于所述壳体(200)。
CN202211214491.0A 2022-09-30 2022-09-30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6573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4491.0A CN115657399B (zh) 2022-09-30 2022-09-30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PCT/CN2023/115394 WO2024066860A1 (zh) 2022-09-30 2023-08-29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4491.0A CN115657399B (zh) 2022-09-30 2022-09-30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7399A CN115657399A (zh) 2023-01-31
CN115657399B true CN115657399B (zh) 2024-02-13

Family

ID=84985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4491.0A Active CN115657399B (zh) 2022-09-30 2022-09-30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7399B (zh)
WO (1) WO20240668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57399B (zh) * 2022-09-30 2024-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49812A (ja) * 2004-03-01 2005-09-15 Tokyo Micro:Kk シャッターアイリス
JP2007298729A (ja) * 2006-04-28 2007-11-15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絞り装置
CN201097064Y (zh) * 2007-10-16 2008-08-06 微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的光圈结构
CN102053328A (zh) * 2009-10-30 2011-05-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
CN209570784U (zh) * 2018-06-08 2019-11-0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11487835A (zh) * 2019-01-29 2020-08-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圈模块和包括该光圈模块的相机模块
CN112513731A (zh) * 2020-02-28 2021-03-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单元、镜头组件、拍摄设备及曝光单元的组装方法
CN113885271A (zh) * 2021-11-05 2022-0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圈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285242A (zh) * 2021-12-30 2022-04-05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光圈驱动马达、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488653A (zh) * 2022-01-25 2022-05-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圈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827483A (zh) * 2021-01-28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7133471U (zh) * 2022-02-25 2022-08-0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控光圈、微型相机模组与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03840A (ja) * 2015-06-12 2017-01-05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KR102297281B1 (ko) * 2019-03-21 2021-09-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조리개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15657399B (zh) * 2022-09-30 2024-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49812A (ja) * 2004-03-01 2005-09-15 Tokyo Micro:Kk シャッターアイリス
JP2007298729A (ja) * 2006-04-28 2007-11-15 Nidec Copal Corp カメラ用絞り装置
CN201097064Y (zh) * 2007-10-16 2008-08-06 微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的光圈结构
CN102053328A (zh) * 2009-10-30 2011-05-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
CN209570784U (zh) * 2018-06-08 2019-11-0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11487835A (zh) * 2019-01-29 2020-08-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圈模块和包括该光圈模块的相机模块
CN112513731A (zh) * 2020-02-28 2021-03-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单元、镜头组件、拍摄设备及曝光单元的组装方法
CN114827483A (zh) * 2021-01-28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885271A (zh) * 2021-11-05 2022-0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圈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285242A (zh) * 2021-12-30 2022-04-05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光圈驱动马达、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488653A (zh) * 2022-01-25 2022-05-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圈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7133471U (zh) * 2022-02-25 2022-08-0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控光圈、微型相机模组与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6860A1 (zh) 2024-04-04
CN115657399A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0594B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9073792B (zh) 相机模块以及包括相机模块的光学装置
EP2136549B1 (en) Camera module
AU201930296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8769325B (zh) 电子装置
CN115657399B (zh)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0488452A (zh) 棱镜马达及成像系统
CN111308643B (zh) 摄像头模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4827483B (zh) 驱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5327743A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933963B2 (en) Light transmission band change unit,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N115480433B (zh)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EP3817357B1 (en) Camera module,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mobile terminal, and photography method
US20220279099A1 (en) Reflection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reflection module
US11846762B2 (en) Camera module and structure to switch light path
CN108227107B (zh) 镜头组件及应用该镜头组件的摄影装置
KR102489715B1 (ko) 카메라 모듈
TWI629504B (zh) 光路調整機構與光路調整元件
CN115480437A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022550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142686A1 (zh)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JP2022054320A (ja) 撮像装置
CN221008057U (zh) 光圈模块和相机模块
CN218897259U (zh) 摄像头模组、拍摄组件及终端
CN114326259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镜头模块的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