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64287B - 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64287B
CN117664287B CN202410134775.1A CN202410134775A CN117664287B CN 117664287 B CN117664287 B CN 117664287B CN 202410134775 A CN202410134775 A CN 202410134775A CN 117664287 B CN117664287 B CN 1176642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groups
changing
structures
weig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347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64287A (zh
Inventor
王鋆威
鞠学申
韦杨
张亮亮
王树利
李利军
刘琦
刘兴旺
刘永华
陈洋
左伦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347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642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64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64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64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642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及其方法,涉及物料验收系统技术领域。其包括:承载地台结构,具有可升降的称台载板;液压支撑结构,对应于称台载板底部;两组换撑丝杠组件结构;两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间隔固接于其中一组换撑丝杠组件结构;两组第二侧向展收结构,间隔固接于另一组换撑丝杠组件结构;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固接于第一侧向展收结构;第二换撑称重结构,固接于第二侧向展收结构,且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均具有可升降的底部支撑端和顶部称重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地磅系统易受不规则外力影响,而导致的易降低地磅系统的称重精度与使用寿命,同时难以及时发现维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验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建筑工地、混凝土搅拌站等建设施工场景,通常需要借助智能地磅系统对进出车辆及其载有的钢筋混凝土等物料进行统计核算。现有的智能地磅系统普遍为借助称重传感器将监测到的物料及车辆重力转化为电信号,之后可将电信号经数值转换得到称重数据,由此基于物联网实现项目物料管理。
但是,受限于初期安装专业性以及在称重过程中的车辆刹车、停车位置与标准位置对应不正等产生的外力影响,容易造成磅台局部受力相对较大而与其底部的称重传感器之间发生错位,以及局部称重传感器的弹性体发生不规则变形,由此显著降低了地磅系统的称重精度与使用寿命,且上述缺陷在称重过程中难以及时发现,同时整体维修难度较大,耗时耗力,不利于控制施工经济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及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地磅系统易受不规则外力影响,而导致的易降低地磅系统的称重精度与使用寿命,同时难以及时发现维修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包括:
承载地台结构,具有可竖向升降的称台载板;
液压支撑结构,对应承托设于所述称台载板的底部位置;
换撑丝杠组件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的动能输出端路径均对应于所述称台载板的外侧部延伸至所述称台载板的底部位置;
第一侧向展收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侧向展收结构相间隔固接装配设于其中一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
第二侧向展收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侧向展收结构相间隔固接装配设于另一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且两组所述第二侧向展收结构的展收朝向与两组所述第一侧向展收结构的展收朝向分别一一对应反向式设置;
第一换撑称重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位于两组所述第一侧向展收结构,且每组所述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均具有可竖向升降的第一底部支撑端和第一顶部称重端;
第二换撑称重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换撑称重结构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位于两组所述第二侧向展收结构,且每组所述第二换撑称重结构均具有可竖向升降的第一底部支撑端和第一顶部称重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本发明做如下进一步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承载地台结构还包括称位底基板和上下行引坡;
所述上下行引坡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上下行引坡均为斜坡式结构,且两组所述上下行引坡分别一一对应对称式位于所述称位底基板的两侧部;
所述称台载板对应位于所述称位底基板的上方位置,且所述称台载板包括平齐对接设置的中间载板、第一边侧载板和第二边侧载板;所述中间载板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边侧载板和所述第二边侧载板之间,所述第一边侧载板和所述第二边侧载板分别一一对应与两组所述上下行引坡可分离式接续相连设置;
所述液压支撑结构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液压支撑结构的基础部均固接装配设置于所述称位底基板,且若干组所述液压支撑结构的顶撑部分别与所述中间载板、所述第一边侧载板和所述第二边侧载板之间对应承托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
车位识别结构,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车位识别结构分别固接装配设于所述第一边侧载板和所述第二边侧载板的边角位置,且若干组所述车位识别结构的扫描识别端均朝向所述中间载板;
电控结构,控制输入端与所述车位识别结构之间通过电路相连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两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的动能输出端路径之间相平行设置;
每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均包括换撑驱动电机、减速机构、换撑导向滑轨、换撑丝杆体和换撑装配座;
所述换撑驱动电机、所述减速机构和所述换撑导向滑轨分别固接装配设于所述中间载板底部外侧的所述称位底基板,且所述换撑驱动电机的旋转动能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构的旋转输入端之间传动装配相连设置;
所述减速机构的旋转输出端与所述换撑丝杆体之间传动装配相连设置,所述换撑丝杆体与所述换撑导向滑轨之间相平行设置;
所述换撑装配座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换撑装配座分别间隔式螺合装配于所述换撑丝杆体,且两组所述换撑装配座分别滑动装配于所述换撑导向滑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每组所述第一侧向展收结构均包括第一展收驱动推杆和第一展收伸缩架,每组所述第二侧向展收结构均包括第二展收驱动推杆和第二展收伸缩架;
所述第一展收驱动推杆的基础部和所述第一展收伸缩架的一端部分别固接装配设于其中一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中的其中一组所述换撑装配座,且所述第一展收驱动推杆的动能输出部与所述第一展收伸缩架之间传动装配相连设置,通过所述第一展收驱动推杆控制所述第一展收伸缩架展开或收合;
所述第二展收驱动推杆的基础部和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的一端部分别固接装配设于另一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中的其中一组所述换撑装配座,且所述第二展收驱动推杆的动能输出部与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之间传动装配相连设置,通过所述第二展收驱动推杆控制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展开或收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展收伸缩架包括外定位架、内滑位伸缩架、外定位传动齿条、内滑位传动齿条、外传动齿轮、内传动齿轮和展收传动座;
所述外定位架固接装配设置于所述换撑装配座;
所述内滑位伸缩架相套合式设置有若干组,且相套合的若干组所述内滑位伸缩架均内嵌设置于所述外定位架的内侧部;
所述外定位架的内侧壁固接设有至少两组所述外定位传动齿条,每组所述内滑位伸缩架的内外侧壁分别固接设有至少两组所述内滑位传动齿条,且相对应的所述外定位传动齿条与所述内滑位传动齿条之间啮合传动设有所述外传动齿轮,相对应的所述内滑位传动齿条之间啮合传动设有所述内传动齿轮;
最外侧的所述内滑位伸缩架在靠近所述外定位架的一端部还固接装配设有所述展收传动座,所述第一展收驱动推杆的动能输出部与所述展收传动座之间传动固接装配相连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每组所述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均包括第一中间换撑结构和第一边侧换撑结构;每组所述第二换撑称重结构均包括第二中间换撑结构和第二边侧换撑结构;
所述第一中间换撑结构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外定位架的顶部位置;
所述第一边侧换撑结构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一边侧换撑结构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设于最外侧所述内滑位伸缩架的顶部位置和最内侧所述内滑位伸缩架的顶部位置;
所述第二中间换撑结构固接装配设于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中外定位架的顶部位置;
所述第二边侧换撑结构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二边侧换撑结构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设于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中最外侧所述内滑位伸缩架的顶部位置和最内侧所述内滑位伸缩架的顶部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中间换撑结构包括立位升降滑轨、顶装板、升降驱动电机、升降丝杆体、升降装配座、换撑抬升立架、称重传感器和换撑底基座;
所述立位升降滑轨为竖向延伸设置,且竖向所述立位升降滑轨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外定位架的顶部位置;
所述顶装板固接装配设于所述立位升降滑轨的顶部位置;
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固接装配设于所述顶装板,且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的旋转轴端传动固接装配设有竖向延伸的升降丝杆体;
所述升降装配座滑动装配设置于所述立位升降滑轨,且所述升降装配座与所述升降丝杆体之间螺合装配相连设置;
所述换撑抬升立架设置为L形结构,L形所述换撑抬升立架的一侧部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升降装配座,且L形所述换撑抬升立架竖向延伸架高设置;
所述称重传感器作为所述第一顶部称重端固接装配设于L形所述换撑抬升立架的另一侧顶部;
所述换撑底基座作为所述第一底部支撑端固接装配设于L形所述换撑抬升立架的另一侧底部,且所述换撑底基座竖向延伸设置,通过所述换撑底基座基于所述升降装配座的滑动作用降位至所述称位底基板形成稳定支撑。
一种应用所述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液压支撑结构预支撑承载地台结构,并通过承载地台结构作为车辆及其载运物料的称重架构基础,使载运物料车辆正常行驶到位;
利用车位识别结构识别获取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方向,并通过液压支撑结构进一步顶升承载地台结构及其载运物料车辆;
控制两组换撑丝杠组件结构分别对应驱动两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与两组第二侧向展收结构,并根据识别获取的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方向,使得驱动到位的两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的中间位置与载运物料车辆的车头/车尾中间位置适配性相对应,同时使得驱动到位的两组第二侧向展收结构的中间位置与载运物料车辆的车尾/车头中间位置适配性相对应;
分别控制两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和两组第二侧向展收结构朝相反方向展开至最大化,使得装配于两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的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对应于承载地台结构的中间及一侧部,并使得装配于两组第二侧向展收结构的第二换撑称重结构对应于承载地台结构的中间及另一侧部;
分别控制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的底部支撑端滑动降至稳定位于液压支撑结构的装配面,此时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的顶部称重端均平齐位于同一换撑端面;
控制液压支撑结构对于承载地台结构的支撑高度逐步下降,直至承载地台结构落至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的顶部称重端形成的换撑端面,继续控制液压支撑结构下降,直至与承载地台结构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利用车位识别结构识别获取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方向,包括:
利用若干组车位识别结构即时识别获取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车体朝向信息,并可将识别信息实时发送至电控结构,由电控结构进一步与标准停车位置及朝向进行比对得到车辆的偏移量和偏向量。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装置能够通过承载地台结构有效作为车辆及其载运物料的称重架构基础,并能够利用液压支撑结构对于承载地台结构进行预支撑,以此可有效实现车辆及其载运物料正常行驶到位,同时能够借助换撑丝杠组件结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及第二侧向展收结构相配合将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与承载地台结构之间相分离设置,以此有效避免载运物料车辆刹停等形成的不规则外力对于换撑称重结构的功能损害,保证地磅系统的称重精度;
2、该装置可利用车位识别结构有效识别获取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方向,并进一步通过液压支撑结构顶升承载地台结构及载运物料车辆,进而可借助换撑丝杠组件结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及第二侧向展收结构之间的配合驱动作用,将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基于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方向适配性调位换撑至承载地台结构底部,并同步解除液压支撑结构的顶撑作用,由此进一步提升地磅系统的称重精度及使用寿命,增强了功能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的整体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的整体内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中换撑丝杠组件结构、侧向展收结构及换撑称重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中换撑丝杠组件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中侧向展收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中换撑称重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处于初始状态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处于换撑移位状态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处于换撑状态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在车辆偏移至一侧时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在车辆偏移至一侧处于换撑状态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在车辆倾斜时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在车辆倾斜处于换撑状态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承载地台结构1:称位底基板11、上下行引坡12、称台载板13、中间载板131、第一边侧载板132、第二边侧载板133;
滑位换撑适配区a;
液压支撑结构2;车位识别结构3;
换撑丝杠组件结构4:换撑驱动电机41、减速机构42、换撑导向滑轨43、换撑丝杆体44、换撑装配座45;
第一侧向展收结构5:第一驱动辅助滑轨51、第一展收驱动推杆52、第一展收伸缩架53、外定位架531、内滑位伸缩架532、外定位传动齿条533、内滑位传动齿条534、外传动齿轮535、内传动齿轮536、展收传动座537;
第二侧向展收结构6:第二驱动辅助滑轨61、第二展收驱动推杆62、第二展收伸缩架63;
第一换撑称重结构7:第一中间换撑结构71、立位升降滑轨711、顶装板712、升降驱动电机713、升降丝杆体714、升降装配座715、换撑抬升立架716、称重传感器717、换撑底基座718、第一边侧换撑结构72;
第二换撑称重结构8:第二中间换撑结构81、第二边侧换撑结构8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包括承载地台结构1、液压支撑结构2、车位识别结构3、换撑丝杠组件结构4、第一侧向展收结构5、第二侧向展收结构6、第一换撑称重结构7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8,用以通过承载地台结构1有效作为车辆及其载运物料的称重架构基础,并能够利用液压支撑结构2对于承载地台结构1进行预支撑,以此可有效实现车辆及其载运物料正常行驶到位,同时能够借助换撑丝杠组件结构4、第一侧向展收结构5及第二侧向展收结构6相配合将第一换撑称重结构7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8与承载地台结构1之间相分离设置,以此有效避免载运物料车辆刹停等形成的不规则外力对于换撑称重结构的功能损害,保证地磅系统的称重精度,此外还可利用车位识别结构3有效识别获取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方向,并进一步通过液压支撑结构2顶升承载地台结构1及载运物料车辆,进而可借助换撑丝杠组件结构4、第一侧向展收结构5及第二侧向展收结构6之间的配合驱动作用,将第一换撑称重结构7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8基于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方向适配性调位换撑至承载地台结构1的底部,并同步解除液压支撑结构2的顶撑作用,由此进一步提升地磅系统的称重精度及使用寿命,增强了功能实用性。具体设置如下:
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承载地台结构1包括称位底基板11、上下行引坡12和称台载板13;其中,所述上下行引坡12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上下行引坡12均为斜坡式结构,且两组所述上下行引坡12分别一一对应对称式位于所述称位底基板11的两侧部;所述称台载板13对应位于所述称位底基板11的上方位置,且所述称台载板13的两侧部分别一一对应与两组所述上下行引坡12之间可分离式接续相连设置;用以以此形成载运物料车辆的称重架构基础。
具体的是,所述称台载板13包括平齐对接设置的中间载板131、第一边侧载板132和第二边侧载板133;其中,所述中间载板131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边侧载板132和所述第二边侧载板133之间,所述第一边侧载板132和所述第二边侧载板133分别一一对应与两组所述上下行引坡12可分离式接续相连设置,用以以此在保证可整体承载实现既定称重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通过将称台载板13分块设置更为便于针对各分区及其顶撑与称重组件进行检修维护。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述液压支撑结构2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液压支撑结构2的基础部均固接装配设置于所述称位底基板11,且若干组所述液压支撑结构2的顶撑部分别与所述中间载板131、所述第一边侧载板132和所述第二边侧载板133之间对应承托设置,用以以此利用液压支撑结构2对于承载地台结构1进行预支撑,以此可有效实现车辆及其载运物料正常行驶到位;在若干组所述液压支撑结构2均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中间载板131、所述第一边侧载板132和所述第二边侧载板133分别与所述称位底基板11之间形成滑位换撑适配区a,用以利用滑位换撑适配区a有效作为换撑丝杠组件结构4、第一侧向展收结构5及第二侧向展收结构6的换撑移位空间。
所述车位识别结构3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车位识别结构3分别固接装配设于所述第一边侧载板132和所述第二边侧载板133的边角位置,且若干组所述车位识别结构3的扫描识别端均朝向所述中间载板131,用以以此实现利用若干组车位识别结构3即时识别获取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车体朝向信息,并可将识别信息实时发送至电控结构,由电控结构进一步与标准停车位置及朝向进行比对得到车辆的偏移量和偏向量,进而控制第一换撑称重结构7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8基于偏移量与偏向量实现适配性调位换撑,提升称重对应性;所述车位识别结构3选择但不限于广角激光摄像头、红外识别摄像头。
请参考图2至图4,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4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4的动能输出端路径之间相平行设置,且两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4的动能输出端路径均对应于所述中间载板131的外侧部延伸至所述中间载板131的底部位置;具体的是,每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4均包括换撑驱动电机41、减速机构42、换撑导向滑轨43、换撑丝杆体44和换撑装配座45;其中,所述换撑驱动电机41、所述减速机构42和所述换撑导向滑轨43分别固接装配设于所述中间载板131底部外侧的所述称位底基板11,且所述换撑驱动电机41的旋转动能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构42的旋转输入端之间传动装配相连设置,所述减速机构42的旋转输出端与所述换撑丝杆体44之间传动装配相连设置,所述换撑丝杆体44与所述换撑导向滑轨43之间相平行设置;所述换撑装配座45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换撑装配座45分别呈预定间隔式螺合装配设于所述换撑丝杆体44,且两组所述换撑装配座45分别滑动装配设于所述换撑导向滑轨43,用以以此使得两组换撑装配座45能够分别沿换撑导向滑轨43自中间载板131的外侧部滑位至中间载板131的底部特定位置。
请参考图2、图3和图5,所述第一侧向展收结构5和所述第二侧向展收结构6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一侧向展收结构5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设于其中一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4的两组所述换撑装配座45,两组所述第二侧向展收结构6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设于另一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4的两组所述换撑装配座45,且两组所述第一侧向展收结构5的展收朝向与两组所述第二侧向展收结构6的展收朝向分别一一对应反向式设置。
具体的是,每组所述第一侧向展收结构5均包括第一展收驱动推杆52和第一展收伸缩架53,每组所述第二侧向展收结构6均包括第二展收驱动推杆62和第二展收伸缩架63;其中,所述第一展收驱动推杆52的基础部和所述第一展收伸缩架53的一端部分别固接装配设于其中一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4中的其中一组所述换撑装配座45,且所述第一展收驱动推杆52的动能输出部与所述第一展收伸缩架53之间传动装配相连设置,用以以此通过第一展收驱动推杆52控制第一展收伸缩架53进行展开或收合;所述第二展收驱动推杆62的基础部和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63的一端部分别固接装配设于另一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4中的其中一组所述换撑装配座45,且所述第二展收驱动推杆62的动能输出部与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63之间传动装配相连设置,用以以此通过第二展收驱动推杆62控制第二展收伸缩架63进行展开或收合。
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一展收伸缩架53与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63的结构设置完全相同;以所述第一展收伸缩架53为例说明,请继续参考图5,所述第一展收伸缩架53包括外定位架531、内滑位伸缩架532、外定位传动齿条533、内滑位传动齿条534、外传动齿轮535、内传动齿轮536和展收传动座537;其中,所述外定位架531固接装配设置于所述换撑装配座45;所述内滑位伸缩架532相套合式设置有若干组,且相套合的若干组所述内滑位伸缩架532均内嵌设置于所述外定位架531的内侧部;所述外定位架531的内侧壁固接设有至少两组所述外定位传动齿条533,每组所述内滑位伸缩架532的内外侧壁分别固接设有至少两组所述内滑位传动齿条534,且相对应的所述外定位传动齿条533与所述内滑位传动齿条534之间啮合传动设有所述外传动齿轮535,相对应的所述内滑位传动齿条534之间啮合传动设有所述内传动齿轮536;最外侧所述内滑位伸缩架532在靠近所述外定位架531的一端部还固接装配设有所述展收传动座537,所述第一展收驱动推杆52的动能输出部与所述展收传动座537之间传动固接装配相连设置;用以通过上述设置有效实现可基于第一展收驱动推杆52的推拉动能完成对于第一展收伸缩架53的展开或收合驱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请继续参考图3,所述第一侧向展收结构5还包括第一驱动辅助滑轨51,所述第二侧向展收结构6还包括第二驱动辅助滑轨61;所述第一驱动辅助滑轨51和所述第二驱动辅助滑轨61分别固接装配设于所述称位底基板11,且所述第一驱动辅助滑轨51和所述第二驱动辅助滑轨61分别一一平行对应位于两组所述换撑导向滑轨43的相靠近一侧部;两组所述第一展收驱动推杆52的基础部分别滑动装配设于所述第一驱动辅助滑轨51,两组所述第二展收驱动推杆62的基础部分别滑动装配设于所述第二驱动辅助滑轨61;用以以此利用驱动辅助滑轨显著提升第一展收驱动推杆52和第二展收驱动推杆62的滑动稳定性,进而有效增强整体功能稳定性及实用性。
请参考图2、图3和图6,所述第一换撑称重结构7和所述第二换撑称重结构8均设置有两组,且每组所述第一换撑称重结构7均包括第一中间换撑结构71和第一边侧换撑结构72;其中,所述第一中间换撑结构71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外定位架531的顶部位置;所述第一边侧换撑结构72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一边侧换撑结构72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设于最外侧所述内滑位伸缩架532的顶部位置和最内侧所述内滑位伸缩架532的顶部位置;每组所述第二换撑称重结构8均包括第二中间换撑结构81和第二边侧换撑结构82;其中,所述第二中间换撑结构81固接装配设于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63中的外定位架的顶部位置;所述第二边侧换撑结构82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二边侧换撑结构82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设于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63中最外侧所述内滑位伸缩架的顶部位置和最内侧所述内滑位伸缩架的顶部位置;用以以此通过上述设置有效实现第一换撑称重结构7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8均可基于展收伸缩架进行同步伸展,进而可利用第一换撑称重结构7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8分别实现对于称台载板13的各分区进行换撑,具体可通过两组第一中间换撑结构71和两组第二中间换撑结构81对于中间载板131实现有效换撑,同时可通过四组第一边侧换撑结构72对于第一边侧载板132实现有效换撑,还可通过四组第二边侧换撑结构82对于第二边侧载板133实现有效换撑。
具体地,所述第一中间换撑结构71、所述第一边侧换撑结构72、所述第二中间换撑结构81和所述第二边侧换撑结构82的结构设置完全相同;以所述第一中间换撑结构71为例说明,请继续参考图6,所述第一中间换撑结构71包括立位升降滑轨711、顶装板712、升降驱动电机713、升降丝杆体714、升降装配座715、换撑抬升立架716、称重传感器717和换撑底基座718;其中,所述立位升降滑轨711为竖向延伸设置,且竖向所述立位升降滑轨711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外定位架531的顶部位置;所述顶装板712固接装配设于所述立位升降滑轨711的顶部位置;所述升降驱动电机713固接装配设于所述顶装板712,且所述升降驱动电机713的旋转轴端传动固接装配设有竖向延伸的升降丝杆体714;所述升降装配座715滑动装配设置于所述立位升降滑轨711,且所述升降装配座715与所述升降丝杆体714之间螺合装配相连设置,用以以此基于滚珠丝杠原理使得升降装配座715能够基于立位升降滑轨711精确稳定升降;所述换撑抬升立架716设置为L形结构,L形所述换撑抬升立架716的一侧部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升降装配座715,且L形所述换撑抬升立架716竖向延伸架高设置,所述称重传感器717固接装配设于L形所述换撑抬升立架716的另一侧顶部,所述换撑底基座718固接装配设于L形所述换撑抬升立架716的另一侧底部,且所述换撑底基座718竖向延伸设置,用以以此利用换撑底基座718基于升降装配座715的滑动作用降位至称位底基板11有效形成稳定支撑,并可同步使得称重传感器717对应于中间载板131的下部实现换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该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还包括电控结构,所述电控结构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可选择但不限于型号为AT80C51的单片机控制板、型号为STM32的微控制器,且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与所述车位识别结构3之间通过电路相连设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经继电器分别与所述液压支撑结构2、所述换撑驱动电机41、所述第一展收驱动推杆52、所述第二展收驱动推杆62、所述第一换撑称重结构7以及所述第二换撑称重结构8之间通过电路相连设置,用以以此有效完成自动化换撑控制。
请结合参考图7至图13,上述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的应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液压支撑结构2预支撑承载地台结构1,并通过承载地台结构1作为车辆及其载运物料的称重架构基础,使载运物料车辆正常行驶到位;
S2:利用车位识别结构3识别获取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方向,并通过液压支撑结构2进一步顶升承载地台结构1及其载运物料车辆;
具体过程为:利用若干组车位识别结构3即时识别获取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车体朝向信息,并可将识别信息实时发送至电控结构,由电控结构进一步与标准停车位置及朝向进行比对得到车辆的偏移量和偏向量;
S3:控制两组换撑丝杠组件结构4分别对应驱动两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5与两组第二侧向展收结构6,并根据识别获取的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方向,使得驱动到位的两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5的中间位置与载运物料车辆的车头/车尾中间位置适配性相对应,同时使得驱动到位的两组第二侧向展收结构6的中间位置与载运物料车辆的车尾/车头中间位置适配性相对应;
S4:分别控制两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5和两组第二侧向展收结构6朝相反方向展开至最大化,使得装配于两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5的第一换撑称重结构7对应于承载地台结构1的中间及一侧部,并使得装配于两组第二侧向展收结构6的第二换撑称重结构8对应于承载地台结构1的中间及另一侧部;
S5:分别控制第一换撑称重结构7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8的底部支撑端滑动降至稳定位于液压支撑结构2的装配面,此时第一换撑称重结构7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8的顶部称重端均平齐位于同一换撑端面;
S6:控制液压支撑结构2对于承载地台结构1的支撑高度逐步下降,直至承载地台结构1落至第一换撑称重结构7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8的顶部称重端形成的换撑端面,继续控制液压支撑结构2下降,直至与承载地台结构1分离。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地台结构,具有可竖向升降的称台载板;所述承载地台结构还包括称位底基板,所述称台载板对应位于所述称位底基板的上方位置,且所述称台载板包括平齐对接设置的中间载板、第一边侧载板和第二边侧载板;
液压支撑结构,对应承托设于所述称台载板的底部位置;
换撑丝杠组件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的动能输出端路径均对应于所述称台载板的外侧部延伸至所述称台载板的底部位置;
第一侧向展收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侧向展收结构相间隔固接装配设于其中一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
第二侧向展收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侧向展收结构相间隔固接装配设于另一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且两组所述第二侧向展收结构的展收朝向与两组所述第一侧向展收结构的展收朝向分别一一对应反向式设置;
第一换撑称重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位于两组所述第一侧向展收结构,且每组所述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均具有可竖向升降的第一底部支撑端和第一顶部称重端;
第二换撑称重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换撑称重结构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位于两组所述第二侧向展收结构,且每组所述第二换撑称重结构均具有可竖向升降的第一底部支撑端和第一顶部称重端;
两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的动能输出端路径之间相平行设置;
每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均包括换撑驱动电机、减速机构、换撑导向滑轨、换撑丝杆体和换撑装配座;
所述换撑驱动电机、所述减速机构和所述换撑导向滑轨分别固接装配设于所述中间载板底部外侧的所述称位底基板,且所述换撑驱动电机的旋转动能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构的旋转输入端之间传动装配相连设置;
所述减速机构的旋转输出端与所述换撑丝杆体之间传动装配相连设置,所述换撑丝杆体与所述换撑导向滑轨之间相平行设置;
所述换撑装配座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换撑装配座分别间隔式螺合装配于所述换撑丝杆体,且两组所述换撑装配座分别滑动装配于所述换撑导向滑轨;
每组所述第一侧向展收结构均包括第一展收驱动推杆和第一展收伸缩架,每组所述第二侧向展收结构均包括第二展收驱动推杆和第二展收伸缩架;
所述第一展收驱动推杆的基础部和所述第一展收伸缩架的一端部分别固接装配设于其中一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中的其中一组所述换撑装配座,且所述第一展收驱动推杆的动能输出部与所述第一展收伸缩架之间传动装配相连设置,通过所述第一展收驱动推杆控制所述第一展收伸缩架展开或收合;
所述第二展收驱动推杆的基础部和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的一端部分别固接装配设于另一组所述换撑丝杠组件结构中的其中一组所述换撑装配座,且所述第二展收驱动推杆的动能输出部与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之间传动装配相连设置,通过所述第二展收驱动推杆控制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展开或收合;
所述第一展收伸缩架包括外定位架、内滑位伸缩架、外定位传动齿条、内滑位传动齿条、外传动齿轮、内传动齿轮和展收传动座;
所述外定位架固接装配设置于所述换撑装配座;
所述内滑位伸缩架相套合式设置有若干组,且相套合的若干组所述内滑位伸缩架均内嵌设置于所述外定位架的内侧部;
所述外定位架的内侧壁固接设有至少两组所述外定位传动齿条,每组所述内滑位伸缩架的内外侧壁分别固接设有至少两组所述内滑位传动齿条,且相对应的所述外定位传动齿条与所述内滑位传动齿条之间啮合传动设有所述外传动齿轮,相对应的所述内滑位传动齿条之间啮合传动设有所述内传动齿轮;
最外侧的所述内滑位伸缩架在靠近所述外定位架的一端部还固接装配设有所述展收传动座,所述第一展收驱动推杆的动能输出部与所述展收传动座之间传动固接装配相连设置;
每组所述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均包括第一中间换撑结构和第一边侧换撑结构;每组所述第二换撑称重结构均包括第二中间换撑结构和第二边侧换撑结构;
所述第一中间换撑结构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外定位架的顶部位置;
所述第一边侧换撑结构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一边侧换撑结构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设于最外侧所述内滑位伸缩架的顶部位置和最内侧所述内滑位伸缩架的顶部位置;
所述第二中间换撑结构固接装配设于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中外定位架的顶部位置;
所述第二边侧换撑结构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二边侧换撑结构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设于所述第二展收伸缩架中最外侧所述内滑位伸缩架的顶部位置和最内侧所述内滑位伸缩架的顶部位置;
所述第一中间换撑结构包括立位升降滑轨、顶装板、升降驱动电机、升降丝杆体、升降装配座、换撑抬升立架、称重传感器和换撑底基座;
所述立位升降滑轨为竖向延伸设置,且竖向所述立位升降滑轨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外定位架的顶部位置;
所述顶装板固接装配设于所述立位升降滑轨的顶部位置;
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固接装配设于所述顶装板,且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的旋转轴端传动固接装配设有竖向延伸的升降丝杆体;
所述升降装配座滑动装配设置于所述立位升降滑轨,且所述升降装配座与所述升降丝杆体之间螺合装配相连设置;
所述换撑抬升立架设置为L形结构,L形所述换撑抬升立架的一侧部固接装配设于所述升降装配座,且L形所述换撑抬升立架竖向延伸架高设置;
所述称重传感器作为所述第一顶部称重端固接装配设于L形所述换撑抬升立架的另一侧顶部;
所述换撑底基座作为所述第一底部支撑端固接装配设于L形所述换撑抬升立架的另一侧底部,且所述换撑底基座竖向延伸设置,通过所述换撑底基座基于所述升降装配座的滑动作用降位至所述称位底基板形成稳定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地台结构还包括上下行引坡;
所述上下行引坡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上下行引坡均为斜坡式结构,且两组所述上下行引坡分别一一对应对称式位于所述称位底基板的两侧部;
所述中间载板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边侧载板和所述第二边侧载板之间,所述第一边侧载板和所述第二边侧载板分别一一对应与两组所述上下行引坡可分离式接续相连设置;
所述液压支撑结构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液压支撑结构的基础部均固接装配设置于所述称位底基板,且若干组所述液压支撑结构的顶撑部分别与所述中间载板、所述第一边侧载板和所述第二边侧载板之间对应承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车位识别结构,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车位识别结构分别固接装配设于所述第一边侧载板和所述第二边侧载板的边角位置,且若干组所述车位识别结构的扫描识别端均朝向所述中间载板;
电控结构,控制输入端与所述车位识别结构之间通过电路相连设置。
4.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液压支撑结构预支撑承载地台结构,并通过承载地台结构作为车辆及其载运物料的称重架构基础,使载运物料车辆正常行驶到位;
利用车位识别结构识别获取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方向,并通过液压支撑结构进一步顶升承载地台结构及其载运物料车辆;
控制两组换撑丝杠组件结构分别对应驱动两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与两组第二侧向展收结构,并根据识别获取的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方向,使得驱动到位的两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的中间位置与载运物料车辆的车头/车尾中间位置适配性相对应,同时使得驱动到位的两组第二侧向展收结构的中间位置与载运物料车辆的车尾/车头中间位置适配性相对应;
分别控制两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和两组第二侧向展收结构朝相反方向展开至最大化,使得装配于两组第一侧向展收结构的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对应于承载地台结构的中间及一侧部,并使得装配于两组第二侧向展收结构的第二换撑称重结构对应于承载地台结构的中间及另一侧部;
分别控制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的底部支撑端滑动降至稳定位于液压支撑结构的装配面,此时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的顶部称重端均平齐位于同一换撑端面;
控制液压支撑结构对于承载地台结构的支撑高度逐步下降,直至承载地台结构落至第一换撑称重结构和第二换撑称重结构的顶部称重端形成的换撑端面,继续控制液压支撑结构下降,直至与承载地台结构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车位识别结构识别获取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方向,包括:
利用若干组车位识别结构即时识别获取载运物料车辆的刹停位置及车体朝向信息,并可将识别信息实时发送至电控结构,由电控结构进一步与标准停车位置及朝向进行比对得到车辆的偏移量和偏向量。
CN202410134775.1A 2024-01-31 2024-01-31 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及其方法 Active CN1176642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34775.1A CN117664287B (zh) 2024-01-31 2024-01-31 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34775.1A CN117664287B (zh) 2024-01-31 2024-01-31 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64287A CN117664287A (zh) 2024-03-08
CN117664287B true CN117664287B (zh) 2024-04-19

Family

ID=90082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34775.1A Active CN117664287B (zh) 2024-01-31 2024-01-31 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6428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1174B (en) * 1998-04-03 2000-02-01 Snap On Tools Co Vehicle weighing system for dynamometer
RU2263288C2 (ru) * 2002-03-13 2005-10-27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Весоизмерительная Компания "Тензо-М" Платформенные весы для взвешива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RU57453U1 (ru) * 2006-06-08 2006-10-10 Зао "Тау"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звешива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CN212458604U (zh) * 2020-08-07 2021-02-02 重庆恒立达称重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性好的地磅装置
DE102019128154A1 (de) * 2019-10-18 2021-04-2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Wiege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e, Fahrzeugwiege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Wiegen von Fahrzeugen
CN113188640A (zh) * 2021-05-28 2021-07-30 重庆德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车辆重量检测装置
CN217900990U (zh) * 2022-06-27 2022-11-25 东莞三江港口储罐有限公司 智能仓储限位称重装置
CN116202603A (zh) * 2023-03-06 2023-06-02 淮安耀华衡器有限公司 带有自清理功能的移动式抗震防闯电子汽车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2921B2 (en) * 2003-05-28 2006-04-04 Sr Instruments, Inc. Electronic scale assembly having incorporated spreader ar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1174B (en) * 1998-04-03 2000-02-01 Snap On Tools Co Vehicle weighing system for dynamometer
RU2263288C2 (ru) * 2002-03-13 2005-10-27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Весоизмерительная Компания "Тензо-М" Платформенные весы для взвешива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RU57453U1 (ru) * 2006-06-08 2006-10-10 Зао "Тау"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звешива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DE102019128154A1 (de) * 2019-10-18 2021-04-2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Wiege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e, Fahrzeugwiege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Wiegen von Fahrzeugen
CN212458604U (zh) * 2020-08-07 2021-02-02 重庆恒立达称重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性好的地磅装置
CN113188640A (zh) * 2021-05-28 2021-07-30 重庆德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车辆重量检测装置
CN217900990U (zh) * 2022-06-27 2022-11-25 东莞三江港口储罐有限公司 智能仓储限位称重装置
CN116202603A (zh) * 2023-03-06 2023-06-02 淮安耀华衡器有限公司 带有自清理功能的移动式抗震防闯电子汽车衡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弯板称在计重收费系统中的应用;王丽红;;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0318(Z1);106-10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64287A (zh) 2024-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58880U (zh) 一种平台精确抬升装置
CN101429823B (zh) 停车装置
CN201915650U (zh) 同步顶推控制系统
CN110108437B (zh) 一种汽车车体空气动力学性能试验发生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1956369B (zh) 导梁式架桥机
CN111678812A (zh) 一种双顶l梁加载压剪试验系统
CN117664287B (zh) 用于抗不规则受力的建筑物料验收智能地磅系统及其方法
CN109296239A (zh) 住宅写字楼等楼宇山墙和屋顶上建设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停车场系统
CN106346235A (zh) 转向架组装装置
CN217501219U (zh) 简易立体车库
CN206952980U (zh) 一种用于建筑装修的画线机器人移动平台
CN111945572B (zh) 多联拱桥架桥机及多联拱桥架桥方法
CN211079999U (zh) 一种桥梁工程用车辆限行装置
CN207122164U (zh) 立体车库自动旋转托举升降出入平台
CN201232379Y (zh) 路边悬吊式停车装置
CN113830668A (zh) 可移动式多层导轨装置及其装调精度控制方法
CN206952982U (zh) 一种具有人机交互单元的建筑装修画线机器人
CN201485791U (zh) 导梁式架桥机
CN201473890U (zh) 可双向作业的导梁式架桥机
CN219749822U (zh) 一种轨道交通信号灯装置
CN209927430U (zh) 一种公路桥梁伸缩装置试验系统
CN214653360U (zh) 一种建筑工业化梁柱节点三轴定位自动精准安装平台
CN210804103U (zh) 一种智能汽车adas功能下线检测装置
CN217211414U (zh) 一种rv减速器的精度校准辅助装置
CN220432271U (zh) 一种机电交安一体化双层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