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63241A - 空气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63241A
CN117663241A CN202211014045.5A CN202211014045A CN117663241A CN 117663241 A CN117663241 A CN 117663241A CN 202211014045 A CN202211014045 A CN 202211014045A CN 117663241 A CN117663241 A CN 117663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housing
housing section
positioning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40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云亮
张宝生
管志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140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6324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7759 priority patent/WO202404074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663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632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适于吊顶式安装于室内且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多段设备模块,第一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相邻两段设备模块可拆卸连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在生产装配环节,便于对每段设备模块进行装配,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装配工艺难度,提高装配效率;在运输环节,便于转运、放置每段设备模块,便于对空气调节设备进行运输;在安装环节,可以分多次将多段设备模块吊至室内顶部,降低安装人员的工作强度,便于安装人员安装空气调节设备;在检修环节,可以不必将空气调节设备整体拆卸下来,便于对空气调节设备进行检修。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新风机吊顶式安装于室内,新风机均为整体式结构,整体式结构重量较重,受自身结构的限制,新风机在生产、运输及安装时操作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在生产装配环节,便于对每段设备模块进行装配,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装配工艺难度,提高装配效率;在运输环节,便于转运、放置每段设备模块,便于对空气调节设备进行运输;在安装环节,可以分多次将多段设备模块吊至室内顶部,降低安装人员的工作强度,便于安装人员安装空气调节设备;在检修环节,可以不必将空气调节设备整体拆卸下来,便于对空气调节设备进行检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适于吊顶式安装于室内且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多段设备模块,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水平方向,相邻两段所述设备模块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通过设置多段依次连接的设备模块,并将相邻两个设备模块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在生产装配环节,便于翻转每段设备模块,便于对每段设备模块进行装配,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装配工艺难度,提高装配效率;在运输环节,便于转运、放置每段设备模块,便于对空气调节设备进行运输;在安装环节,可以分多次将多段设备模块吊至室内顶部,降低安装人员的工作强度,便于安装人员安装空气调节设备;在检修环节,可以不必将空气调节设备整体拆卸下来,便于对空气调节设备进行检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段所述设备模块包括第一段设备模块和第二段设备模块,所述第一段设备模块包括第一壳体段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段内的风机组件,所述第二段设备模块包括第二壳体段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段内的热泵系统,所述第一壳体段与所述第二壳体段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生产装配所述设备模块的过程中,所述风机组件适于在所述第一壳体段倒置时由上向下安装至所述第一壳体段内,所述热泵系统适于在所述第二壳体段正置时由上向下安装至所述第二壳体段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段包括第一主壳体和第一维修板,所述第一主壳体的底面具有第一维修口,所述风机组件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主壳体内,所述第一维修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一维修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段包括第二主壳体和第二维修板,所述第二主壳体的侧面具有一个或多个沿所述第二主壳体的周向间隔排布的第二维修口,所述第二维修板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维修口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维修板可拆卸地盖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维修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段的上下两端与所述第二壳体段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定位,所述第一壳体段的下段和所述第二壳体段的下端通过第一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一壳体段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段的外侧壁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段的上端的第一定位凸起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段的上端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具有朝向下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适于经所述第一开口向上插入至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段的下端的第一定位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段的下端的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的朝向所述第二定位板的表面所述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定位段、第一拉紧段和第一支撑段,所述第二定位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定位板的表面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二定位段、第二拉紧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定位段和所述第二定位段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相互抵接,所述第一拉紧段和所述第二拉紧段均在由上向下的方向上朝向邻近第二壳体段的方向倾斜延伸且相互抵接,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支撑段支撑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段;其中,所述第一拉紧段和所述第二拉紧段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段和所述第二壳体段的外部且与所述第一壳体段和所述第二壳体段均通过第二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一壳体段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二壳体段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呈钝角设置且插入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呈直角设置且插入所述第二卡孔。
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多段所述设备模块还包括第三段设备模块,所述第二段设备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段设备模块和所述第三段设备模块之间,所述第三段设备模块包括第三壳体段和设于所述第三壳体段内的过滤组件,所述第三壳体段与所述第二壳体段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在生产装配所述设备模块的过程中,所述过滤组件适于在所述第三壳体段倒置时由上向下安装至所述第三壳体段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段包括第三主壳体和第三维修板,所述第三主壳体的底面具有第三维修口,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三主壳体内,所述第三维修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三维修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段与所述第二壳体段的连接方式为第一连接方式,所述第三壳体段与所述第二壳体段的连接方式为第二连接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接方式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段所述设备模块均具有安装吊耳。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段所述设备模块沿第一方向排布,每段所述设备模块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且适于相互隔断的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多段所述设备模块的所述第一风道段依次连通以构成第一风道,多段所述设备模块的所述第二风道段依次连通以构成第二风道,室外空气适于经所述第一风道进入室内,室内空气适于经所述第二风道排出至室外。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B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分解图;
图5是图1中的空气调节设备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D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6中的E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6中的F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6中的G处的放大图;
图11是图1中的空气调节设备的俯视图,其中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均被隐藏;
图12是图1中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其中第一底板和第三底板均被隐藏;
图13是图12中的H处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中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又一视角的立体图,其中第一底板和第三底板均被隐藏;
图15是图14中的K处的放大图;
图16是图1中的第一段设备模块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中的第一段设备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中的第一段设备模块的仰视图,其中第一底板被隐藏;
图19是图1中的第二段设备模块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中的第二段设备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1是图1中的第二段设备模块的仰视图,其中第二底板被隐藏;
图22是图1中的第二段设备模块的立体图,其中第二段设备模块的第二主壳体被隐藏;
图23是图22中的第二段设备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4是图1中的第三段设备模块的立体图;
图25是图1中的第三段设备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6是图1中的第三段设备模块的仰视图,其中第三底板被隐藏;
图27是图3中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0、空气调节设备;
10、第一段设备模块;
1、第一壳体段;11、第一主壳体;111、第一顶板;112、第一底板;113、第一侧板;1131、第一卡孔;1132、第二进风口;1133、第一出风口;1134、第一配合孔;114、第一安装口;115、第一维修口;116、第一风道段;117、第二风道段;118、密封端;119、敞开端;
12、第一维修板;
13、第一定位凸起;131、第一定位配合面;132、第一导向配合面;
14、第一定位板;141、第一定位段;142、第一拉紧段;143、第一支撑段;144、第一连接折边;1441、第一避让孔;
2、风机组件;
20、第二段设备模块;
3、第二壳体段;31、第二主壳体;311、第二顶板;312、第二底板;313、第二侧板;3131、第二卡孔;3132、第四卡孔;3133、第二配合孔;314、第二安装口;315、第二维修口;
32、框架;
33、第二维修板;
34、第一定位槽;342、第一导向面;343、第一定位面;
35、第三定位槽;352、第三导向面;353、第三定位面;
36、第二定位板;361、第二定位段;362、第二拉紧段;363、第二支撑段;
37、第四定位板;371、第四定位段;372、第四拉紧段;373、第四支撑段;
4、热泵系统;41、压缩机;42、第一换热器组件;43、第二换热器组件;
8、加湿组件;
30、第三段设备模块;
5、第三壳体段;51、第三主壳体;511、第三顶板;512、第三底板;513、第三侧板;5131、第三卡孔;5132、第二出风口;5133、第一进风口;5134、第三配合孔;514、第三安装口;515、第三维修口;
52、第三维修板;
53、第三定位凸起;531、第三定位配合面;532、第三导向配合面;
54、第三定位板;541、第三定位段;542、第三拉紧段;543、第三支撑段;544、第三连接折边;5441、第三避让孔;
6、过滤组件;
70、第一连接件;701、第一连接部;7011、第一连接孔;7012、第二连接孔;702、第一卡部;703、第二卡部;
90、安装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100。
参照图1、图4-图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100,适于吊顶式安装于室内,且空气调节设备100包括多段设备模块,多段设备模块沿第一方向(参照附图中的e1方向)依次连接,第一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相邻两段设备模块可拆卸连接。
需要解释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段”的含义是两段或两段以上。
通过将空气调节设备100设置为多段,并将相邻的两段设备模块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在生产装配环节,可以对每段设备模块进行独立装配,由于多段设备模块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每段设备模块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较小,每段设备模块的重量较轻,这样便于翻转每段设备模块,便于对每段设备模块进行装配,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由于每段模块可以进行独立装配,在对多段设备模块的其中一段进行装配时,可以避免其他段的设备模块在装配过程中的翻转需求而导致这一段设备模块旋转多次,降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装配工艺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在运输环节,可以将多段设备模块分别打包运输,由于每段设备模块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较小,每段设备模块的重量较轻,这样便于转运、放置每段设备模块,便于对空气调节设备100进行运输。
在安装环节,可以分多次将多段设备模块吊至室内顶部,每次可以只吊装一段设备模块,这样每次吊装的设备模块的重量较轻,便于安装人员对每段设备模块进行吊装,并将多段设备模块拼接在一起,将空气调节设备100装配到位,可以降低安装人员的工作强度,便于安装人员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
在检修环节,当位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两端的两个设备模块中的一个出现故障时,可以将这个设备模块拆解下来,然后对其进行检修;当其余的设备模块中的一个出现故障时,可以将这一个设备模块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在第一方向上一端的设备模块之间的所有的设备模块拆卸下来,可以不必将这个设备模块沿第一方向另一侧的设备模块拆卸下来。这样可以不必将空气调节设备100整体拆卸下来,便于对空气调节设备100进行检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100,通过设置多段依次连接的设备模块,并将相邻两个设备模块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在生产装配环节,便于翻转每段设备模块,便于对每段设备模块进行装配,降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装配工艺难度,提高装配效率;在运输环节,便于转运、放置每段设备模块,便于对空气调节设备100进行运输;在安装环节,可以分多次将多段设备模块吊至室内顶部,降低安装人员的工作强度,便于安装人员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在检修环节,可以不必将空气调节设备100整体拆卸下来,便于对空气调节设备100进行检修。
参照图1、图4、图5、图12和图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段设备模块均具有安装吊耳90,例如天花板与空气调节设备100之间可以设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与安装吊耳90通过固定件相连,以将每段设备模块相对天花板固定。每段设备模块可以通过与其对应的安装吊耳90吊装于室内,实现每段设备模块的独立安装。
例如,安装吊耳90可以抵接于安装支架的下方,固定件可以为紧固件,安装吊耳90通过固定件可拆卸地与安装支架相连。安装吊耳90也可以在上下方向与安装支架间隔设置,固定件可以为吊绳,安装吊耳90通过固定件悬吊于安装支架,在空气调节设备100与天花板之间预留一定的维修空间,其中吊绳可以为钢索或钢条。
在生产装配环节和运输环节,安装吊耳90可以为与其对应的设备模块提供挂点,当某一段的设备模块较重时,组装人员可以将行车的吊绳挂设于安装吊耳90上,可以通过起吊安装吊耳90将其对应的设备模块悬吊起来,将这段设备模块翻转,或将这段设备模块运输至指定位置。
通过在每段设备模块均设置安装吊耳90,安装吊耳90可以为与其对应的设备模块提供挂点,便于翻转和运输每段设备模块,使得组装人员可以轻松地翻转每段设备模块,使得运输人员可以轻松地运送每段设备模块,提高空气处理模块的组装效率,提高运输效率。
参照图6、图7、图18、图21和图2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段设备模块沿第一方向排布,每段设备模块包括第一风道段116和第二风道段117,第一风道段116和第二风道段117沿第二方向(参照附图中的e2方向)排布,且第一风道段116和第二风道段117相互隔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多段设备模块的第一风道段116依次连通以构成第一风道,多段设备模块的第二风道段117依次连通以构成第二风道82,室外空气适于经第一风道进入室内,室内空气适于经第二风道82排出至室外。
空气调节设备100在工作时,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驱动室内风沿室内至室外的方向依次流经多段设备模块的第一风道段116,将室内浊气从第二风道82排出至室外,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驱动室外新风依沿室外至室内的方向次流经第一进风口5133、第一风道和第一出风口1133,将室外新风从第二风道82吹入室内,从而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使得用户可以在室内到呼吸新鲜、健康的空气。
例如,参照图6、图7、图18、图21和图2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位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两端的两个设备模块中一个具有第一进风口5133和第二出风口5132,且位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两端的两个设备模块中另一个具有第一进风口1132和第一出风口1133,其中第一风道适于连通第一进风口5133和第一出风口1133,第二风道82适于连通第一进风口1132和第二出风口5132,第一进风口5133与室外连通,第一出风口1133与室内连通,第一进风口1132与室内连通,第二出风口5132与室外连通。
例如,当空气调节设备100为两段式时,设备模块为两个,两个设备模块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密封端118和敞开端119,两个设备模块的敞开端119适于对接在一起。当两个设备模块的敞开端119对接在一起时,两个设备模块的第一风道段116相互连通,两个设备模块的第二风道段117相互连通,两个设备模块中的一个的密封端118具有第一进风口5133和第二出风口5132,两个设备模块中的另一个的密封端118具有第一进风口1132和第一出风口1133。
例如,当空气调节设备100为三段式时,设备模块为三个,位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中间的设备模块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均为敞开端119,其余的两个设备模块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密封端118和敞开端119。其余的两个设备模块中的一个的敞开端119与中间的设备模块的一端的敞开段119对接,其余的两个设备模块中的另一个的敞开端119与中间的设备模块的另一端的敞开段119对接。其余的两个设备模块中的一个的密封端118具有第一进风口5133和第二出风口5132,其余的两个设备模块中的另一个的密封端118具有第一进风口1132和第一出风口1133。
空气调节设备100在工作时,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驱动室内风依次流经第一进风口1132、第二风道82和第二出风口5132,从第二出风口5132将室内风排至室外,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驱动室外新风依次流经第一进风口5133、第一风道和第一出风口1133,从第一出风口1133将室外新风吹入室内,从而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使得用户可以在室内到呼吸新鲜、健康的空气。
参照图1、图2、图4-图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段设备模块包括第一段设备模块10和第二段设备模块20,第一段设备模块10包括第一壳体段1和风机组件2,风机组件2设于第一壳体段1内,第二段设备模块20包括第二壳体段3和热泵系统4,热泵系统4包括压缩机41,热泵系统4设于第二壳体段3内,压缩机41设于第二风道段117内,第一壳体段1与第二壳体段3可拆卸地连接。
倒置压缩机41或将压缩机41倾斜较大的角度,均可以导致压缩机41发生故障。在生产装配环节,将热泵系统4安装至第二壳体段3时,需要先将第二壳体段3正置,然后压缩机41由上至下安装至第二壳体段3,将热泵系统4由上至下安装至第二壳体段3;在运输环节和安装环节,均需要将第二段设备模块20正置,且在安装环节还需要将第二段设备模块20调平,以保证压缩机41可以正常的使用。
将风机组件2和热泵系统4分别设于第一壳体段1内和第二壳体段3内,可以实现风机组件2和热泵系统4的独立组装,在生产环节,安装风机组件2的安装工艺可以不受热泵系统4的安装工艺的影响。这样使得风机组件2的安装方式更为灵活,便于优化风机组件2的安装工艺,便于安装人员安装风机组件2,提高安装效率。
例如,在将风机组件2安装至第一壳体段1时,可以在第一壳体段1正置时将风机组件2由上至下安装至第一壳体段1内,也可以在第一壳体段1倒置时将风机组件2由上至下安装至第一壳体段1内,从而使得风机组件2的安装方式更为灵活。
将风机组件2和热泵系统4分别设于第一壳体段1内和第二壳体段3内,还可以实现第一段设备模块10和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独立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可以根据运输空间的大小,灵活的放置第二段设备模块20,例如可以正置摆放第二段设备模块20,也可以倒置摆放第二段设备模块20,也可以侧置摆放第二段设备模块20,便于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运输。
在安装环节,将空气调节设备100吊设于室内时,可以分别起吊第一段设备模块10和第二段设备模块20,在起吊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过程中,由于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尺寸较小且重量较轻,便于安装人员起吊第二段设备模块20,并且便于安装人员在起吊过程中控制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倾斜角度,将第二段壳体模块调平,安装难度较为简单,可以第二段壳体模块提高安装效率。
例如,热泵系统4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组件42和第二换热器组件43,第一换热器组件42设于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第一风道段116中,第二换热器组件43设于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第二风道段117中,以将流经第一风道段166内的空气制冷(或制热),从而将制冷(或制热)后的空气吹入室内,实现空气调节设备100对室内环境温度的调节。
例如,第二段设备模块20还可以包括加湿组件8,加湿组件8设于第一风道段116且位于第二换热器组件43的下游侧,加湿组件8可以包括湿膜和水箱,在安装环节,也需要将加湿组件8调平,以保证加湿组件8的正常使用,将加湿组件8设于第二段设备模块20,安装人员可以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调平一次,将热泵系统4和加湿组件8均调平,便于安装人员调平热泵系统4和加湿组件8,提高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安装效率。
参照图6、图11、图12、图14、图16-图2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生产装配设备模块的过程中,风机组件2适于在第一壳体段1倒置时由上向下安装至第一壳体段1内,热泵系统4适于在第二壳体段3正置时由上向下安装至第二壳体段3内。
由上至下安装零件的方式,更为方便,在第一壳体段1倒置时,将风机组件2由上向下安装至第一壳体段1内,这样便于将风机组件2安装于第一壳体段1内,可以提高第一段设备模块10的生产效率。在第二壳体段3正置时,将热泵系统4由上向下安装至第二壳体段3内,这样便于将热泵系统4安装于第二壳体段3内,可以提高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生产效率。
由于空气调节设备100包括第一段设备模块10和第二段设备模块20,将风机组件2和热泵系统4分别设于第一壳体段1内和第二壳体段3内,可以实现第一段设备模块10和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独立组装。在生产环节,安装风机组件2的安装工序不受安装热泵系统4的安装工序的影响,从而可以实现风机组件2在第一壳体段1倒置时由上向下安装至第一壳体段1内。
例如,第二壳体段3包括第二顶板311和第二底板312,第二顶板311与第二底板312沿上下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壳体段3形成有第二安装口314,第二安装口314与第二底板312相对,第二顶板311盖设于第二安装口314。
在生产装配环节,组装第二段设备模块20时,可以先将第二壳体段3正置,将第二安装口314朝向上方敞开,然后从第二安装口314将热泵系统4由上向下安装至第二壳体段3内,例如将过滤组件6安装于第二底板312的内壁上,接着将第三顶板511由上至下盖设于第二安装口314,即可将第二段设备模块20组装完成,实现第二段设备模块20由上至下的安装顺序。
第一壳体段1包括第一顶板111和第一底板112,第一顶板111与第一底板112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第一壳体段1形成有第一安装口114,第一安装口114与第一顶板111相对,第一底板112封设于第一安装口114。
在生产装配环节,组装第一段设备模块10时,可以先将第一壳体段1倒置,将第一安装口114朝向上方敞开,然后从第一安装口114将风机组件2由上向下安装至第一壳体段1内,例如将风机组件2安装于第一顶板111的内壁上,接着将第一底板112由上至下盖设于第一安装口114,即可将第一段设备模块10组装完成,实现第一段设备模块10由上至下的安装顺序。
在检修环节,检修人员可以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底部将第一底板112拆卸下来,然后通过第一安装口114观察风机组件2、对风机组件2进行检修,这样便于检修人员对风机组件2进行检修。而且,在安装时,可以不必在第一段设备模块10的上方预留额外的检修空间,减少空气调节设备100占用的空间。
需要解释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壳体段1正置是指:第一壳体段1的第一顶盖与第一底板112上下放置的方向与空气调节设备100安装完成后的第一壳体段1的第一顶盖与第一底板112上下放置的方向一致。第一壳体段1倒置是指:第一壳体段1的第一顶盖与第一底板112上下放置的方向与空气调节设备100安装完成后的第一壳体段1的第一顶盖与第一底板112上下放置的方向相反。
参照图12、图14、图16-图1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壳体段1包括第一主壳体11和第一维修板12,第一主壳体11的底面具有第一维修口115,第一维修板12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一维修口115。例如,第一维修口115可以为第一安装口114,第一维修板12可以为第一底板112。
在检修风机组件2时,检修人员可以先将第一维修板12从第一主壳体11上拆下,通过第一维修口115观察风机组件2,并通过第一维修口115对风机组件2进行检修(例如清理灰尘、排除风机组件2故障)。在检修完毕后,可以将风机组件2的被取出部分从维修口装回第一主壳体11,将第一维修板12盖设于第一维修口115。
通过设置第一维修口115并将第一维修板12可拆卸地设于第一维修口115,在检修风机组件2时,可以通过第一维修口115对风机组件2进行检修,可以不必将第一段设备模块10整体拆下,简单方便,便于检修人员对风机组件2进行维修。
风机组件2与第一维修口115相对,风机组件2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设于第一主壳体11内,风机组件2的至少部分可从第一维修口115取出,风机组件2的至少部分可从第一维修口115装入第一主壳体11。将风机组件2与维修口相对设置,便于检修人员通过第一维修口115拆卸风机组件2,便于检修人员对风机进行检修。
例如,风机组件2可以包括风机和蜗壳,风机可拆卸地设于蜗壳内,蜗壳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第一蜗壳与第一主壳体11的内顶壁相连,第二蜗壳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蜗壳的下侧,风机与第一主壳体11的内顶壁相连;其中,第二蜗壳和风机均可从第一维修口115取出。
在检修风机组件2时,检修人员可以先将第一维修板12从第一主壳体11上拆下,通过第一维修口115观察风机组件2,并通过第一维修口115将风机组件2的至少部分从第一维修口115取出,例如可以仅将第二蜗壳从第一蜗壳上取下,也可以将第二蜗壳和风机从第一维修口115取出,对风机组件2进行检修(例如清理灰尘、排除风机组件2故障)。这样可以不必将风机组件2整体从机壳内取出,便于检修人员对风机进行检修。
参照图19-图2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壳体段3包括第二主壳体31和第二维修板33,第二主壳体31的侧面具有一个或多个沿第二主壳体31的周向间隔排布的第二维修口315,第二维修板33的数量与第二维修口315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维修板33可拆卸地盖设于对应的第二维修口315。例如第二维修板33可以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二维修口315,第二维修板33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二维修口315。
第二主壳体31的侧面是指第二主壳体31沿第一方向两侧的面和沿第二方向两侧的面。例如当空气调节设备100为三段式,第二段主壳体位于中间时,第二段主壳体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均为敞开端119,第二段主壳体还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313,此时,第二主壳体31的侧面是指第二主壳体31的这两个侧板所在的面。
在检修热泵系统4时,可以先将第二维修板33从第二壳体段3上拆卸下来,然后通过第二维修口315观察热泵系统4,并对热泵系统4进行检修。将第二维修口315设于第二主壳体31的侧面,检修人员可以沿水平方向将第二维修板33板拆下,不占用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顶部空间,在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时,可以不必在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上方预留额外的检修空间,减少空气调节设备100占用的空间。
例如,第二壳体段3还可以包括框架32,第二主壳体31包覆于框架32的外侧,热泵系统4固定于框架32上。第二主壳体31包括第二顶板312、第二底板312和两个第二侧板313,第二顶板312盖设于框架32上方,第二底板312位于框架32的下侧,且第二底板312与框架32相连,两个第二侧板313分别设于框架32的第二方向的两端,且两个第二侧板313均与框架32相连。例如,第二维修板33可以为第二侧板313。
通过设置框架32结构,将热泵系统4固定于框架32上,框架32对热泵系统4提供支撑力,在拆卸第二维修板33时,框架32的结构不受影响,可以不破坏第二壳体段3的整体力学结构,实现第二维修板33的可拆装,结构简单。
参照图1-图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段1的上端与第二壳体段3的上端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定位,第一壳体段1的下端与第二壳体段3的下端通过第二定位结构定位,第一壳体段1的下端和第二壳体段3的下端通过第一紧固件相连,第一壳体段1的外侧壁和第二壳体段3的外侧壁通过第一连接件70相连。
在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时,可以先将第二段设备模块20相对天花板吊设定位,然后起吊第一段设备模块10,以第二段设备模块20为基准,利用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将第一壳体段1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将第一段设备模块10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定位,接着利用第一紧固件将第一段设备模块10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固定,利用第一连接件70将第一壳体段1的外侧壁和第二壳体段3的外侧壁连接在一起。
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在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时,便于安装人员将第一壳体段1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将第一段设备模块10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定位,便于安装人员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
通过设置第一紧固件连接第一壳体段1和第二壳体段3,设置第一连接件70连接第一壳体段1的外侧壁和第二壳体段3的外侧壁,可以在上下方向的多个位置将第一壳体段1相对第二壳体段3固定,将第一壳体段1和第二壳体段3沿第一方向可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防止第一壳体段1与第二壳体段3的连接处漏气,保证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整体性能。
参照图4-图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凸起13和第一定位槽34,第一定位凸起13形成于第一壳体段1的上端,第一定位槽34形成于第二壳体段3的上端,第一定位槽34具有朝向下的第一开口,第一定位凸起13适于经第一开口向上插入至第一定位槽34内。
在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时,可以先将第二段设备模块20相对天花板定位,然后起吊第一段设备模块10,以第二段设备模块20为基准,将第一定位凸起13在上下方向对准第一定位槽34,然后向上推动第二段设备模块20,将第一定位凸起13推入第一定位槽34中,第一定位槽34与第一定位凸起13配合,即可将第一壳体段1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将第一段设备模块10相对第二模块定位。
将第一定位槽34设于第二壳体段3,并将第一定位槽34的第一开口朝下设置,在第二段设备模块20相对天花板定位后,便于安装人员将第一定位凸起13由下至上从第一开口推入第一定位卡槽中,便于安装人员将第一段设备模块10相对第二模块定位,安装方便。
例如,参照图7,第一定位凸起13位于第一壳体段1的朝向第二壳体段3的一侧,第一定位槽34位于第二壳体段3的朝向第一壳体段1的一侧;第一定位槽34内形成有第一导向面342和第一定位面343,第一定位面343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导向面342相对,第一导向面342是在由下向上的方向上朝向第二壳体段3倾斜延伸的斜面,第一定位面343是沿竖直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平面。
第一定位凸起13形成有第一定位配合面131和第一导向配合面132,第一定位配合面131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定位面343抵接,第一导向面342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导向配合面132抵接,且第一导向配合面132适于沿第一导向面342滑动。
通过设置第一导向面342和第一导向配合面132,将第一导向面342朝向第二壳体段3倾斜设置,在第一定位凸起13向第一定位槽34内滑动时,第一导向面342可以抵接于第一导向面342上,继续推动第一定位凸起13可以沿着第一导向面342朝向第一定位槽34内滑动,将第一定位凸起13精准地卡入第一定位槽34中,将第一定位配合面131抵接与第一定位面343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第一导向面342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导向配合面132抵接时,以第一导向面342为基准,第一导向面342可以对第一导向配合面132施加一个垂直于第一导向面342延伸方向且朝向第一导向配合面132的力。
将这个力沿第一方向和上下方向分解,可以得到一个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导向面342朝向第一导向配合面132的拉紧力,这个拉紧力可以将第一定位凸起13朝向第二壳体段3拉紧,将第一壳体段1朝向第二壳体段3拉紧,从而可以将第一定位配合面131沿第一方向可靠、紧密地抵接于第一定位面343,将第一壳体段1沿第一方向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将第一段设备模块10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定位,安装更为方便。
而且,将第一导向面342朝向第二壳体段3倾斜设置,第一开口较大,安装人员在向上推动第一段设备模块10时,可以不必将第一定位凸起13过于精准的对准第一定位槽34,便于安装人员将第一定位凸起13从第一开口推入第一定位槽34中,安装方便。
例如,第一导向面342的倾斜角度α的范围可以为30°-60°,例如第一导向面342的倾斜角度α可以为30°、35°、40°、45°、50°、55°或60°,在此倾倾斜角度范围,第一导向面342可以为第一导向配合面132提供一个较大的拉紧力,从而可以将第一定位配合面131沿第一方向可靠、紧密地抵接于第一定位面343,将第一壳体段1沿第一方向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将第一段设备模块10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定位。
例如,第一定位凸起13和第一定位槽34均是折边结构,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定位凸起13和第一定位槽34的成型工艺更为简单,可以降低加工工艺难度,降低生产成本。
参照图4-图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板14和第二定位板36,第一定位板14设于第一壳体段1的下端,第二定位板36设于第二壳体段3的下端,第一定位板14和第二定位板36相对设置。第一定位板14设于第一壳体段1的朝向第二壳体段3的一侧,第二定位板36设于第二壳体段3的朝向第一壳体段1的一侧。
第一定位板14的朝向第二定位板36的表面包括第一定位段141、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一支撑段143,第一定位段141、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一支撑段143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第二定位板36的朝向第一定位板14的表面包括第二定位段361、第二拉紧段362和第二支撑段363,第二定位段361、第二拉紧段362和第二支撑段363由上向下依次连接。
第一定位段141和第二定位段361均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一定位段141和第二定位段361相互抵接。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二拉紧段362均在由上向下的方向上朝向邻近第二壳体段3的方向倾斜延伸,且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二拉紧段362相互抵接,第一支撑段143和第二支撑段363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二支撑段363支撑抵接于第一支撑段143;其中,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二拉紧段362通过第一紧固件相连。
通过设置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一定位段141和第二定位段361,并将第一定位段141抵接于第二定位段361,第一定位段141与第二定位段361相互配合,可以使得第二定位结构更为精准地在第一方向上将第一壳体段1相对第二壳体段3相对定位。在安装第一壳体段1和第二壳体段3时,也便于用户将第一定位段141抵接与第二定位段361上,便于用户将第一壳体段1相对第二壳体段3相对定位,安装方便。
将第二支撑段363支撑抵接于第一支撑段143,第二支撑段363位于第一支撑段143的上方,第二定位板36位于第一定位板14的上方。在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时,可以先将第二段设备模块20相对天花板定位,以第二段设备模块20为基准,在上下方向将第一定位板14对准第二定位板36,起吊第一段设备模块10,将第一定位板14由上至下抵接于第二定位板36上,将第二壳体段3相对第一壳体段1定位,将第一段设备模块10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定位。
这样可以实现第一设备模块可沿由上至下的方向安装定位,安装人员可以不必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顶部安装第一设备模块,可以不必在空气调节设备100的顶部预留额外的安装空间。而且,由下至上将第一段设备模块10,也便于安装人员安装第一段设备模块10并将第一段设备模块10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定位,使得第一段设备模块10的安装更为方便。
通过设置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段143和第二支撑段363,并将第二支撑段363支撑抵接于第一支撑段143,第一支撑段143可以对第一支撑段14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减轻固定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固定件的负荷,延长固定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固定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固定件失效时,第一段设备模块10也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段143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起到支撑作用,提高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时,可以在将第二段设备模块20相对天花板定位后,以第二段设备模块20为基准,在上下方向将第一支撑段143对准第二支撑段363,起吊第一段设备模块10,由下至上将第一支撑段143支撑抵接于第二支撑段363,将第二拉紧段362抵接支撑于第二拉紧段362,将第一定位面343抵接于第二定位面,然后利用第一紧固件将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二拉紧段362固定在一起,即可将第一定位板14相对第二定位板36定位。
通过设置第一紧固件连接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二拉紧段362,并将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二拉紧段362均倾斜设置,在第一紧固件将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二拉紧段362紧固在一起时,以第二拉紧段362为基准,第一紧固件可以对第一拉紧段142施加一个垂直于第一拉紧段142延伸方向且朝向第二拉紧段362的紧固力。
将这个紧固力沿第一方向和上下方向分解,可以得到一个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定位段141朝向第二定位段361的拉紧力和一个沿上下方向从第一支撑段143朝向第二支撑段363的拉紧力,从而可以将第一支撑段143沿上下方向可靠、紧密地抵接于第二支撑段363,将第一定位段141沿第一方向可靠、紧密地抵接于第二定位段361,将第一壳体段1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壳体段3固定,将第一段设备模块10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固定,结构简单。
例如,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二拉紧段362的倾斜角度β的范围可以为30°-60°,例如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二拉紧段362的倾斜角度β可以为30°、35°、40°、45°、50°、55°或60°,在此倾倾斜角度范围,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定位段141朝向第二定位段361的拉紧力较大,沿上下方向从第一支撑段143朝向第二支撑段363的拉紧力较大,从而可以将第一支撑段143沿上下方向可靠、紧密地抵接于第二支撑段363,将第一定位段141沿第一方向可靠、紧密地抵接于第二定位段361,将第一壳体段1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壳体段3固定,将第一段设备模块10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固定。
例如,第一定位板14还包括第一连接折边144,第一连接折边144呈L形,第一连接折边144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段143相连,第一连接折边144的另一端与第一主壳体段11的下端相连,以将第一定位板144相对第一主壳体段11固定,第一连接折边144上形成有用于避让第一紧固件的第一避让孔1441,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孔1441便于安装第一紧固件。
参照图2、图3和图2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70包括第一连接部701、第一卡部702和第二卡部703,第一连接部701位于第一壳体段1和第二壳体段3的外部,且第一连接部701与第一壳体段1和第二壳体段3均通过第二紧固件相连。
第一壳体段1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卡孔1131,第二壳体段3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二卡孔3131,第一连接部701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一卡部702与第一连接部701之间呈钝角设置,且第一卡部702插入第一卡孔1131,第二卡部703与第一连接部701之间呈直角设置,且第二卡部703插入第二卡孔3131。
在第一壳体段1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后,可以先将第一连接件70的第一卡部702插入第一卡孔1131中,将第二卡部703插入第二卡孔3131中,然后用第二紧固件将第一连接件70和第二壳体段3连接在一起,接着用第二紧固件将第一连接件70和第一壳体段1连接在一起,此时,第一壳体段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70相对第二壳体段3固定。
由于第一卡部702与第一连接部701之间呈钝角设置,第二卡部703朝向第一卡部702的面可以与第二卡孔3131靠近第二壳体段3的内侧壁抵接,在用第二紧固件将第一连接件70固定于第二壳体段3,用第二紧固件将第一连接件70固定于第一壳体段1时,第一连接件70朝向第二壳体段3移动,第一卡部702与第二卡孔3131靠近第二壳体段3的内侧壁抵接并相对第二卡孔3131靠近第二壳体段3的内侧壁滑动,对第二卡孔3131靠近第二壳体段3的内侧壁施加一个沿第一方向朝向第二壳体段3的力,将第一壳体段1朝向第二壳体段3拉紧,将第一壳体段1紧密、可靠地固定在一起。
在安装第一壳体段1时,安装人员可以通过将第一连接件70固定于第一壳体段1和第二壳体段3,将第一壳体段1朝向第二壳体段3拉紧,实现第一壳体段1与第二壳体段3的紧密连接,可以不必朝第二壳体段3推动第一壳体段1,简单、省力,便于安装人员安装、定位第一壳体段1。
用第二紧固件将第一连接件70和第一壳体段1连接在一起时,第一连接件70可以在第二方向上的对第一壳体段1进行限位,将第一壳体段1与第二壳体段3对齐,进一步地防止漏气,提高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整体性能。
例如,第一连接部701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7011和第二连接孔7012,第一连接孔7011和第二连接孔7012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第一连接孔7011为圆形孔,第二连接孔7012为腰形孔,第一连接孔7011沿第一方形延伸,第一连接孔7011靠近第二卡部703,第二连接孔7012靠近第一卡部702。
第一侧板113上形成有第一配合孔1134,第一配合孔1134与第二连接孔7012相对,第二侧板313上形成有第二配合孔3133,第二配合孔3133与第一连接孔7011相对,第一配合孔1134和第二配合孔3133均为圆形孔。第一紧固件适于穿设于第一连接孔7011和第二配合孔3133,以将第一连接件70与第二侧板313固定,第一紧固件适于穿设于第二连接孔7012和第一配合孔1134,以将第一连接件70与第一侧板113固定。
在安装第一连接件70时,可以先用第一紧固件将第一连接件70与第二侧板313连接在一起,然后用第一紧固件穿设于第二连接孔7012,将第一连接件70与第一侧板113连接在一起。第一紧固件与第二卡部703可以构成限位结构,将第一连接件70准确地相对第一主壳体11定位,从而可以将第一壳体段1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准确。由于第二连接孔7012为腰形孔,对第一配合孔3134的位置精度要求较低,可以降低第一配合孔3134的加工工艺难度,降低生产成本。
参照图1、图4-图6、图24-图26,根据本发明一些可选地实施例,多段设备模块还包括第三段设备模块30,第二段设备模块20连接在第一段设备模块10和第三段设备模块30之间,第三段设备模块30包括第三壳体段5和过滤组件6,例如过滤组件6可以包括滤网或净化器,过滤组件6设于第三壳体段5内,第三壳体段5与第二壳体段3可拆卸地连接。例如第三壳体段5可以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壳体段3,第三壳体段5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壳体段3。
通过设置过滤组件6,可以使得空气调节设备100吹入室内的室外风更为洁净、健康。例如,过滤组件6可以设于第三设备模块的第一风道段116内,且过滤组件6靠近第一进风口5133,室外空气流经第一风道时,过滤组件6可以对室外空气起到净化作用,使得从第一出风口1133吹向室内的室外空气更为洁净、健康。
过滤组件6需要经常清洗或更换,将第三壳体段5与第二壳体段3可拆卸地连接,在清洗、或更换过滤组件6时,可以将第三壳体段5从第二壳体段3上拆下,然后将过滤组件6从第三壳体段5内取出,实现对过滤组件6的清洗和更换,可以不必将空气调节装置整体拆卸下来,便于对过滤组件6进行清洗和更换。
参照图1、图4-图6、图24-图26,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在生产装配设备模块的过程中,过滤组件6适于在第三壳体段5倒置时由上向下安装至第三壳体段5内。
由上至下安装零件的方式,更为方便,在第三壳体段5倒置时,将过滤组件6由上向下安装至第三壳体段5内,这样便于将过滤组件6安装于第三壳体段5内,可以提高第三段设备模块30的生产效率。
由于空气调节设备100包括第一段设备模块10、第二段设备模块20和第三段设备模块30,风机组件2、热泵系统4和过滤组件6分别设于第一壳体段1内、第二壳体段3内和第三壳体段5内,可以实现第一段设备模块10、第二段设备模块20和第三段设备模块30的独立组装。在生产环节,安装过滤组件6的安装工序不受安装风机组件2的安装工序以及安装热泵系统4的安装工序的影响,从而可以实现过滤组件6在第三壳体段5倒置时由上向下安装至第三壳体段5内。
例如,第三壳体段5可以包括第三底板512和第三顶板511,第三顶板511与第三底板512沿上下方向设置,第三壳体段5形成有第三安装口514,第三安装口514与第三顶板511相对,第三底板512封设于第三安装口514。
在生产装配环节,组装第三段设备模块30时,可以先将第三壳体段5倒置,将第三安装口514朝向上方敞开,然后从第三安装口514将过滤组件6由上向下安装至第三壳体段5内,例如将过滤组件6安装于第三顶板511的内壁上,接着将第三底板512由上至下盖设于第三安装口514,即可将第三段设备模块30组装完成。由上至下安装零件的方式,更为方便,这样便于将过滤组件6安装于第二壳体段3内,可以提高第三段设备模块30的生产效率。
在检修环节,检修人员可以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底部将第三底板512拆卸下来,然后通过第三安装口514观察过滤组件6、对过滤组件6进行检修,这样便于检修人员对过滤组件6进行检修。而且,在安装时,可以不必在第三段设备模块30的上方预留额外的检修空间,减少空气调节设备100占用的空间。
参照图1、图4-图6、图24-图26,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三壳体段5包括第三主壳体51和第三维修板52,第三主壳体51的底面具有第三维修口515,例如第三维修口515可以形成于第三底板512上,过滤组件6可拆卸地设于第三主壳体51内,第三维修板52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三维修口515。例如第三维修板52可以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三维修口515,第三维修板52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三维修口515。
在检修过滤组件6时,可以先将第三维修板52从第三壳体段5上拆卸下来,然后通过第三维修口515观察过滤组件6,并对过滤组件6进行检修。将第三维修口515设于第三主壳体51的底面,检修人员可以沿上下方向将维修板拆下,不占用第三段设备模块30的顶部空间以及第三段设备模块30的沿第二方向两侧的空间,在安装空气调节模块时,可以不必在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上方预留额外的检修空间,减少空气调节设备100占用的空间。
参照图1-图10,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壳体段1与第二壳体段3的连接方式为第一连接方式,第三壳体段5与第二壳体段3的连接方式为第二连接方式,第二连接方式与第一连接方式相同。这样可以降低第二连接方式的设计难度,降低第二连接方式所涉及到的连接结构的加工工艺的设计难度,降低生产成本。
参照图1-图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壳体段5的上端与第二壳体段3的上端通过第三定位结构定位,第三壳体段5的下端与第二壳体段3的下端通过第四定位结构定位,第三壳体段5的下端和第二壳体段3的下端通过第三紧固件相连,第三壳体段5的外侧壁和第二壳体段3的外侧壁通过第一连接件70相连。
在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时,可以先将第二段设备模块20相对天花板吊设定位,然后起吊第三段设备模块30,以第二段设备模块20为基准,利用第三定位结构和第四定位结构将第一壳体段1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将第三段设备模块30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定位,接着利用第三紧固件将第三段设备模块30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固定,利用第一连接件70将第一壳体段1的外侧壁和第二壳体段3的外侧壁连接在一起。
通过设置第三定位结构和第四定位结构,在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时,便于安装人员将第三壳体段5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将第三段设备模块30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定位,便于安装人员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
通过设置第三紧固件连接第三壳体段5和第二壳体段3,设置第一连接件70连接第三壳体段5的外侧壁和第二壳体段3的外侧壁,可以在上下方向的多个位置将第三壳体段5相对第二壳体段3固定,将第三壳体段5和第二壳体段3沿第一方向可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防止第三壳体段5与第二壳体段3的连接处漏气,保证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整体性能。
参照图4-图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定位结构包括第三定位凸起53和第三定位槽35,第三定位凸起53形成于第三壳体段5的上端,第三定位槽35形成于第二壳体段3的上端,第三定位槽35具有朝向下的第三开口,第三定位凸起53适于经第三开口向上插入至第三定位槽35内。
在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时,可以先将第二段设备模块20相对天花板定位,然后起吊第三段设备模块30,以第二段设备模块20为基准,将第三定位凸起53在上下方向对准第三定位槽35,然后向上推动第三段设备模块30,将第三定位凸起53推入第三定位槽35中,第三定位槽35与第三定位凸起53配合,即可将第三壳体段5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将第三段设备模块30相对第二模块定位。
将第三定位槽35设于第二壳体段3,并将第三定位槽35的第三开口朝下设置,在第二段设备模块20相对天花板定位后,便于安装人员将第三定位凸起53由下至上从第三开口推入第三定位槽35中,便于安装人员将第三段设备模块30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定位,安装方便。
例如,参照图7,第三定位凸起53位于第三壳体段5的朝向第二壳体段3的一侧,第三定位槽35位于第二壳体段3的朝向第三壳体段5的一侧;第三定位槽35内形成有第三导向面352和第三定位面353,第三定位面353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三导向面352相对,第三导向面352是在由下向上的方向上朝向第二壳体段3倾斜延伸的斜面,第三定位面353是沿竖直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平面。
第三定位凸起53形成有第三定位配合面531和第三导向配合面532,第三定位配合面531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三定位面353抵接,第三导向面352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三导向配合面532抵接,且第三导向配合面532适于沿第三导向面352滑动。
通过设置第三导向面352和第三导向配合面532,将第三导向面352朝向第二壳体段3倾斜设置,在第三定位凸起53朝向第三定位槽35内滑动时,第三导向面352可以抵接于第三导向面352上,继续推动第三段设备模块30,第三定位凸起53可以沿着第三导向面352朝向第三定位槽35内滑动,将第三定位凸起53精准地卡入第三定位槽35中,将第三定位配合面531抵接与第三定位面353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第三导向面352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三导向配合面532抵接时,以第三导向面352为基准,第三导向面352可以对第三导向配合面532施加一个垂直于第三导向面352延伸方向且朝向第三导向配合面532的力。
将这个力沿第一方向和上下方向分解,可以得到一个沿第一方向从第三导向面352朝向第三导向配合面532的拉紧力,这个拉紧力可以将第三定位凸起53朝向第二壳体段3拉紧,将第三壳体段5朝向第二壳体段3拉紧,从而可以将第三定位配合面531沿第一方向可靠、紧密地抵接于第三定位面353,将第三壳体段5沿第一方向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将第三段设备模块30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定位,安装更为方便。
而且,将第三导向面352朝向第二壳体段3倾斜设置,第三开口较大,安装人员在向上推动第三段设备模块30时,可以不必将第三定位凸起53过于精准的对准第三定位槽35,便于安装人员将第三定位凸起53从第三开口推入第三定位槽35中,安装方便。
例如,第三导向面352的倾斜角度γ的范围可以为30°-60°,例如第三导向面352的倾斜角度γ可以为30°、35°、40°、45°、50°、55°或60°,在此倾倾斜角度范围,第三导向面352可以为第三导向配合面532提供一个较大的拉紧力,从而可以将第三定位配合面531沿第一方向可靠、紧密地抵接于第三定位面353,将第三壳体段5沿第一方向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将第三段设备模块30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定位。
例如,第三定位凸起53和第三定位槽35均是折边结构,这样可以使得第三定位凸起53和第三定位槽35的成型工艺更为简单,可以降低加工工艺难度,降低生产成本。
参照图4-图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定位结构包括第三定位板54和第四定位板37,第三定位板54设于第三壳体段5的下端,第四定位板37设于第二壳体段3的下端,第三定位板54和第四定位板37相对设置。第四定位板37设于第三壳体段5的朝向第二壳体段3的一侧,第三定位板54设于第二壳体段3的朝向第三壳体段5的一侧。
第三定位板54的朝向第四定位板37的表面包括第三定位段541、第三拉紧段542和第三支撑段543,第三定位段541、第三拉紧段542和第三支撑段543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第四定位板37的朝向第三定位板54的表面包括第四定位段371、第四拉紧段372和第四支撑段373,第四定位段371、第四拉紧段372和第四支撑段373由上向下依次连接。
第三定位段541和第四定位段371均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三定位段541和第四定位段371相互抵接。第三拉紧段542和第四拉紧段372均在由上向下的方向上朝向邻近第二壳体段3的方向倾斜延伸,且第三拉紧段542和第四拉紧段372相互抵接,第三支撑段543和第四支撑段373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第四支撑段373支撑抵接于第三支撑段543;其中,第三拉紧段542和第四拉紧段372通过第四紧固件相连。
通过设置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三定位段541和第四定位段371,并将第三定位段541抵接于第四定位段371,第三定位段541与第四定位段371相互配合,可以使得第四定位结构更为精准地在第一方向上将第三壳体段5相对第二壳体段3相对定位。在安装第三壳体段5和第二壳体段3时,便于用户将第三定位段541抵接与第四定位段371上,便于用户将第三壳体段5相对第二壳体段3相对定位,安装方便。
将第四支撑段373支撑抵接于第三支撑段543,第四支撑段373位于第三支撑段543的上方,第四定位板37位于第三定位板54的上方。在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时,可以先将第二段设备模块20相对天花板定位,以第二段设备模块20为基准,在上下方向将第三定位板54对准第四定位板37,起吊第三段设备模块30,将第三定位板54由上至下抵接于第四定位板37上,将第三壳体段5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将第三段设备模块30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定位。
这样可以实现第三设备模块可沿由上至下的方向安装定位,安装人员可以不必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顶部安装第三段设备模块30,可以不必在空气调节设备100的顶部预留额外的安装空间。而且,由下至上将第三段设备模块30,也便于安装人员安装第三段设备模块30并将第三段设备模块30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定位,使得第三段设备模块30的安装更为方便。
通过设置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三支撑段543和第四支撑段373,并将第四支撑段373支撑抵接于第三支撑段543,第三支撑段543可以对第四支撑段37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减轻固定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固定件的负荷,延长固定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固定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固定件失效时,第三段设备模块30也可以通过第三支撑段543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起到支撑作用,提高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安装空气调节设备100时,可以在将第二段设备模块20相对天花板定位后,以第二段设备模块20为基准,在上下方向将第三支撑段543对准第四支撑段373,起吊第三段设备模块30,由下至上将第三支撑段543支撑抵接于第四支撑段373,将第三拉紧段542抵接支撑于第四拉紧段372,将第三定位段541抵接于第四定位段371,然后利用第四紧固件将第三拉紧段542和第四拉紧段372固定在一起,即可将第三定位板54相对第四定位板37定位。
通过设置第四紧固件连接第三拉紧段542和第四拉紧段372,并将第三拉紧段542和第四拉紧段372均倾斜设置,在第四紧固件将第三拉紧段542和第四拉紧段372紧固在一起时,以第四拉紧段372为基准,第四紧固件可以对第三拉紧段542施加一个垂直于第三拉紧段542延伸方向且朝向第四拉紧段372的紧固力。
将这个紧固力沿第一方向和上下方向分解,可以得到一个沿第一方向从第三定位段541朝向第四定位段371的拉紧力和一个沿上下方向从第三支撑段543朝向第四支撑段373的拉紧力,从而可以将第三支撑段543沿上下方向可靠、紧密地抵接于第四支撑段373,将第三定位段541沿第一方向可靠、紧密地抵接于第四定位段371,将第三壳体段5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壳体段3固定,将第三段设备模块30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固定,结构简单。
例如,第三拉紧段542和第四拉紧段372的倾斜角度δ的范围可以为30°-60°,例如第三拉紧段542和第四拉紧段372的倾斜角度δ可以为30°、35°、40°、45°、50°、55°或60°,在此倾倾斜角度δ的范围内,沿第一方向从第三定位段541朝向第四定位段371的拉紧力较大,沿上下方向从第三支撑段543朝向第四支撑段373的拉紧力较大,从而可以将第三支撑段543沿上下方向可靠、紧密地抵接于第四支撑段373,将第三定位段541沿第一方向可靠、紧密地抵接于第四定位段371,将第三壳体段5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壳体段3固定,将第三段设备模块30可靠、紧密地相对第二段设备模块20固定。
例如,第三定位板54还包括第三连接折边544,第三连接折边544呈L形,第三连接折边544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段543相连,第三连接折边544的另一端与第三主壳体段31的下端相连,以将第三定位板544相对第三主壳体段31固定,第三连接折边544上形成有用于避让第四紧固件的第三避让孔5441,通过设置第三避让孔5441便于安装第四紧固件。
参照图2、图3和图2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701位于第三壳体段5和第二壳体段3的外部,且第一连接部701与第三壳体段5和第二壳体段3均通过第五紧固件相连。第三壳体段5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三卡孔5131,第二壳体段3的外侧壁形成有第四卡孔3132,第一卡部702插入第三卡孔5131,第二卡部703插入第四卡孔3132。
在第三壳体段5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后,可以先将第一连接件70的第一卡部702插入第三卡孔5131中,将第二卡部703插入第四卡孔3132中,然后用第五紧固件将第一连接件70和第二壳体段3连接在一起,接着用第五紧固件将第一连接件70和第三壳体段5连接在一起,此时,第三壳体段5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70相对第二壳体段3固定。
由于第一卡部702与第一连接部701之间呈钝角设置,第一卡部702朝向第二卡部703的面可以与第三卡孔5131靠近第二壳体段3的内侧壁抵接,在用第五紧固件将第一连接件70固定于第二壳体,用第二紧固件将第一连接件70固定于第三壳体段5时,第一连接件70朝向第二壳体段3移动,第一卡部702可以抵接于第三卡孔5131靠近第二壳体段3的内侧壁,且相对第三卡孔5131靠近第二壳体段3的内侧壁滑动,对第三卡孔5131靠近第二壳体段3的内侧壁施加一个沿第一方向朝向第二壳体段3的力,将第三壳体段5朝向第二壳体段3拉紧,将第三壳体段5与第二壳体段3紧密、可靠地固定在一起。
在安装第三壳体段5时,安装人员可以通过将第一连接件70固定于第三壳体段5和第二壳体段3,将第三壳体段5朝向第二壳体段3拉紧,实现第三壳体段5与第二壳体段3的紧密连接,可以不必朝第二壳体段3推动第三壳体段5,简单、省力,便于安装人员安装、定位第三壳体段5。
用第五紧固件将第一连接件70和第三壳体段5连接在一起时,第一连接件70可以在第二方向上的对第三壳体段5进行限位,将第三壳体段5与第二壳体段3对齐,进一步地防止漏气,提高空气调节模块的整体性能。
参照图1-图3,第三侧板513上形成有第三配合孔5134,第三配合孔5134与第二连接孔7012相对,第二侧板313上形成有第二配合孔3133,第二配合孔3133与第一连接孔7011相对,第三配合孔5134和第二配合孔3133均为圆形孔。第五紧固件适于穿设于第一连接孔7011和第二配合孔3133,以将第一连接件70与第二侧板313固定,第五紧固件适于穿设于第二连接孔7012和第三配合孔5134,以将第一连接件70与第三侧板513固定。
在安装第一连接件70时,可以先用第五紧固件将第一连接件70与第二侧板313连接在一起,然后用第五紧固件穿设于第二连接孔7012,将第一连接件70与第三侧板513连接在一起。第五紧固件与第二卡部703可以构成限位结构,将第一连接件70准确地相对第二主壳体51定位,从而可以将第三壳体段5相对第二壳体段3定位准确。由于第二连接孔7012为腰形孔,对第三配合孔5134的位置精度要求较低,可以降低第三配合孔5134的加工工艺难度,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参照图1-图2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100。
参照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100为三段式,空气调节设备100包括第一段设备模块10、第二段设备模块20和第三段设备模块30,第一段设备模块10、第二段设备模块20和第三段设备模块30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第一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相邻两段设备模块可拆卸连接,每段设备模块均具有安装吊耳90。
参照图6、图7、图18、图21和图2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段设备模块包括第一风道段116和第二风道段117,第一风道段116和第二风道段117沿第二方向排布,且第一风道段116和第二风道段117相互隔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多段设备模块的第一风道段116依次连通以构成第一风道,多段设备模块的第二风道段117依次连通以构成第二风道82,室外空气适于经第一风道进入室内,室内空气适于经第二风道82排出至室外。
第二段设备模块2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均为敞开端119,第一段设备模块10和第三段设备模块3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密封端118和敞开端119。第一段设备模块10的敞开端119与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一端的敞开段119对接,第三段设备模块30的敞开端119与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另一端的敞开段119对接。第三段设备模块30的密封端118具有第一进风口5133和第二出风口5132,第一段设备模块10的密封端118具有第一进风口1132和第一出风口1133。
参照图1、图2、图4-图8,第一段设备模块10包括第一壳体段1、加湿组件8和风机组件2,加湿组件8和风机组件2设于第一壳体段1内,第二段设备模块20包括第二壳体段3和热泵系统4,热泵系统4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组件42和第二换热器组件43,第一换热器组件42设于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第一风道段116中,第二换热器组件43设于第二段设备模块20的第二风道段117中,热泵系统4设于第二壳体段3内,第一壳体段1与第二壳体段3可拆卸地连接。
参照图6、图11、图12、图14、图16-图23,第二壳体段3包括第二主壳体31和第二维修板33,第二主壳体31的侧面具有一个或多个沿第二主壳体31的周向间隔排布的第二维修口315,第二维修板33的数量与第二维修口315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维修板33可拆卸地盖设于对应的第二维修口315。
第二壳体段3还可以包括框架32,第二主壳体31包覆于框架32的外侧,热泵系统4固定于框架32上。第二主壳体31包括第二顶板312、第二底板312和两个第二侧板313,第二顶板312盖设于框架32上方,第二底板312位于框架32的下侧,且第二底板312与框架32相连,两个第二侧板313分别设于框架32的第二方向的两端,且两个第二侧板313均与框架32相连。例如,第二维修板33可以为第二侧板313。
第二顶板311与第二底板312沿上下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壳体段3形成有第二安装口314,第二安装口314与第二底板312相对,第二顶板311盖设于第二安装口314。热泵系统4适于在第二壳体段3正置,从第二安装口314由上向下安装至第二壳体段3内。
参照图12、图14、图16-图18,第一壳体段1包括第一主壳体11和第一维修板12,第一主壳体11的底面具有第一维修口115,第一维修板12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一维修口115。例如,第一维修口115可以为第一安装口114,第一维修板12可以为第一底板112。
第一主壳体11包括第一顶板111和第一底板112,第一顶板111与第一底板112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第一壳体段1形成有第一安装口114,第一安装口114与第一顶板111相对,第一底板112封设于第一安装口114。风机组件2适于在第一壳体段1倒置时,从第一安装口114由上向下安装至第一壳体段1内。
风机组件2与第一维修口115相对,风机组件2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设于第一主壳体11内,风机组件2的至少部分可从第一维修口115取出,风机组件2的至少部分可从第一维修口115装入第一主壳体11。
参照图1-图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段1的上端与第二壳体段3的上端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定位,第一壳体段1的下端与第二壳体段3的下端通过第二定位结构定位,第一壳体段1的下端和第二壳体段3的下端通过第一紧固件相连,第一壳体段1的外侧壁和第二壳体段3的外侧壁通过第一连接件70相连。
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凸起13和第一定位槽34,第一定位凸起13形成于第一壳体段1的上端,第一定位槽34形成于第二壳体段3的上端,第一定位槽34具有朝向下的第一开口,第一定位凸起13适于经第一开口向上插入至第一定位槽34内。
第一定位凸起13位于第一壳体段1的朝向第二壳体段3的一侧,第一定位槽34位于第二壳体段3的朝向第一壳体段1的一侧;第一定位槽34内形成有第一导向面342和第一定位面343,第一定位面343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导向面342相对,第一导向面342是在由下向上的方向上朝向第二壳体段3倾斜延伸的斜面,第一定位面343是沿竖直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平面。例如,第一导向面342的倾斜角度α的范围可以为30°-60°。例如,第一定位凸起13和第一定位槽34均是折边结构。
第一定位凸起13形成有第一定位配合面131和第一导向配合面132,第一定位配合面131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定位面343抵接,第一导向面342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导向配合面132抵接,且第一导向配合面132适于沿第一导向面342滑动。
参照图4-图10,第二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板14和第二定位板36,第一定位板14设于第一壳体段1的下端,第二定位板36设于第二壳体段3的下端,第一定位板14和第二定位板36相对设置。第一定位板14设于第一壳体段1的朝向第二壳体段3的一侧,第二定位板36设于第二壳体段3的朝向第一壳体段1的一侧。
第一定位板14的朝向第二定位板36的表面包括第一定位段141、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一支撑段143,第一定位段141、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一支撑段143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第二定位板36的朝向第一定位板14的表面包括第二定位段361、第二拉紧段362和第二支撑段363,第二定位段361、第二拉紧段362和第二支撑段363由上向下依次连接。
第一定位段141和第二定位段361均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一定位段141和第二定位段361相互抵接。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二拉紧段362均在由上向下的方向上朝向邻近第二壳体段3的方向倾斜延伸,且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二拉紧段362相互抵接,第一支撑段143和第二支撑段363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二支撑段363支撑抵接于第一支撑段143;其中,第一拉紧段142和第二拉紧段362通过第一紧固件相连。
第一定位板14还包括第一连接折边144,第一连接折边144呈L形,第一连接折边144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段143相连,第一连接折边144的另一端与第一主壳体段11的下端相连,以将第一定位板144相对第一主壳体段11固定,第一连接折边144上形成有用于避让第一紧固件的第一避让孔1441。
参照图1-图3、图27,第一连接件70包括第一连接部701、第一卡部702和第二卡部703,第一连接部701位于第一壳体段1和第二壳体段3的外部,且第一连接部701与第一壳体段1和第二壳体段3均通过第二紧固件相连。
第一壳体段1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卡孔1131,第二壳体段3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二卡孔3131,第一连接部701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一卡部702与第一连接部701之间呈钝角设置,且第一卡部702插入第一卡孔1131,第二卡部703与第一连接部701之间呈直角设置,且第二卡部703插入第二卡孔3131。
第一连接部701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7011和第二连接孔7012,第一连接孔7011和第二连接孔7012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第一连接孔7011为圆形孔,第二连接孔7012为腰形孔,第一连接孔7011沿第一方形延伸,第一连接孔7011靠近第二卡部703,第二连接孔7012靠近第一卡部702。
第一侧板113上形成有第一配合孔1134,第一配合孔1134与第二连接孔7012相对,第二侧板313上形成有第二配合孔3133,第二配合孔3133与第一连接孔7011相对,第一配合孔1134和第二配合孔3133均为圆形孔。第一紧固件适于穿设于第一连接孔7011和第二配合孔3133,以将第一连接件70与第二侧板313固定,第一紧固件适于穿设于第二连接孔7012和第一配合孔1134,以将第一连接件70与第一侧板113固定。
参照图1、图4-图6、图24-图26,第三段设备模块30包括第三壳体段5和过滤组件6,例如过滤组件6可以包括滤网或净化器,过滤组件6设于第三壳体段5内,第三壳体段5与第二壳体段3可拆卸地连接。例如第三壳体段5可以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壳体段3,第三壳体段5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壳体段3。
参照图1、图4-图6、图24-图26,第三壳体段5包括第三主壳体51和第三维修板52,第三主壳体51的底面具有第三维修口515,例如第三维修口515可以形成于第三底板512上,过滤组件6可拆卸地设于第三主壳体51内,第三维修板52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三维修口515。例如第三维修板52可以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三维修口515,第三维修板52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三维修口515。
第三主壳体51包括第三底板512和第三顶板511,第三顶板511与第三底板512沿上下方向设置,第三壳体段5形成有第三安装口514,第三安装口514与第三顶板511相对,第三底板512封设于第三安装口514。过滤组件6适于在第三壳体段5倒置时,从第三安装口514由上向下安装至第三壳体段5内。
参照图4-图10,第三壳体段5的上端与第二壳体段3的上端通过第三定位结构定位,第三壳体段5的下端与第二壳体段3的下端通过第四定位结构定位,第三壳体段5的下端和第二壳体段3的下端通过第三紧固件相连,第三壳体段5的外侧壁和第二壳体段3的外侧壁通过第一连接件70相连。
第三定位结构包括第三定位凸起53和第三定位槽35,第三定位凸起53形成于第三壳体段5的上端,第三定位槽35形成于第二壳体段3的上端,第三定位槽35具有朝向下的第三开口,第三定位凸起53适于经第三开口向上插入至第三定位槽35内。
参照图7,第三定位凸起53位于第三壳体段5的朝向第二壳体段3的一侧,第三定位槽35位于第二壳体段3的朝向第三壳体段5的一侧;第三定位槽35内形成有第三导向面352和第三定位面353,第三定位面353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三导向面352相对,第三导向面352是在由下向上的方向上朝向第二壳体段3倾斜延伸的斜面,第三定位面353是沿竖直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平面。
第三定位凸起53形成有第三定位配合面531和第三导向配合面532,第三定位配合面531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三定位面353抵接,第三导向面352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三导向配合面532抵接,且第三导向配合面532适于沿第三导向面352滑动。
例如,第三导向面352的倾斜角度γ的范围可以为30°-60°,例如,第三定位凸起53和第三定位槽35均是折边结构,第三定位板54还包括第三连接折边544,第三连接折边544呈L形,第三连接折边544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段543相连,第三连接折边544的另一端与第三主壳体段31的下端相连,以将第三定位板544相对第三主壳体段31固定,第三连接折边544上形成有用于避让第四紧固件的第三避让孔5441。
第三壳体段5和第二壳体段3通过第一连接部701相连,第一连接部701位于第三壳体段5和第二壳体段3的外部,且第一连接部701与第三壳体段5和第二壳体段3均通过第五紧固件相连。第三壳体段5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三卡孔5131,第二壳体段3的外侧壁形成有第四卡孔3132,第一卡部702插入第三卡孔5131,第二卡部703插入第四卡孔3132。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适于吊顶式安装于室内且包括:
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多段设备模块,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水平方向,相邻两段所述设备模块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多段所述设备模块包括第一段设备模块和第二段设备模块,所述第一段设备模块包括第一壳体段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段内的风机组件,所述第二段设备模块包括第二壳体段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段内的热泵系统,所述第一壳体段与所述第二壳体段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生产装配所述设备模块的过程中,所述风机组件适于在所述第一壳体段倒置时由上向下安装至所述第一壳体段内,所述热泵系统适于在所述第二壳体段正置时由上向下安装至所述第二壳体段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段包括第一主壳体和第一维修板,所述第一主壳体的底面具有第一维修口,所述风机组件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主壳体内,所述第一维修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一维修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段包括第二主壳体和第二维修板,所述第二主壳体的侧面具有一个或多个沿所述第二主壳体的周向间隔排布的第二维修口,所述第二维修板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维修口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维修板可拆卸地盖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维修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段的上下两端与所述第二壳体段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定位,所述第一壳体段的下段和所述第二壳体段的下端通过第一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一壳体段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段的外侧壁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段的上端的第一定位凸起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段的上端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具有朝向下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适于经所述第一开口向上插入至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段的下端的第一定位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段的下端的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的朝向所述第二定位板的表面所述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定位段、第一拉紧段和第一支撑段,所述第二定位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定位板的表面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二定位段、第二拉紧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定位段和所述第二定位段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相互抵接,所述第一拉紧段和所述第二拉紧段均在由上向下的方向上朝向邻近第二壳体段的方向倾斜延伸且相互抵接,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支撑段支撑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段;其中,所述第一拉紧段和所述第二拉紧段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段和所述第二壳体段的外部且与所述第一壳体段和所述第二壳体段均通过第二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一壳体段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二壳体段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呈钝角设置且插入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呈直角设置且插入所述第二卡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多段所述设备模块还包括第三段设备模块,所述第二段设备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段设备模块和所述第三段设备模块之间,所述第三段设备模块包括第三壳体段和设于所述第三壳体段内的过滤组件,所述第三壳体段与所述第二壳体段可拆卸地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生产装配所述设备模块的过程中,所述过滤组件适于在所述第三壳体段倒置时由上向下安装至所述第三壳体段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段包括第三主壳体和第三维修板,所述第三主壳体的底面具有第三维修口,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三主壳体内,所述第三维修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三维修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段与所述第二壳体段的连接方式为第一连接方式,所述第三壳体段与所述第二壳体段的连接方式为第二连接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接方式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每段所述设备模块均具有安装吊耳。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多段所述设备模块沿第一方向排布,每段所述设备模块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且适于相互隔断的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多段所述设备模块的所述第一风道段依次连通以构成第一风道,多段所述设备模块的所述第二风道段依次连通以构成第二风道,室外空气适于经所述第一风道进入室内,室内空气适于经所述第二风道排出至室外。
CN202211014045.5A 2022-08-23 2022-08-23 空气调节设备 Pending CN1176632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4045.5A CN117663241A (zh) 2022-08-23 2022-08-23 空气调节设备
PCT/CN2022/127759 WO2024040740A1 (zh) 2022-08-23 2022-10-26 空气调节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4045.5A CN117663241A (zh) 2022-08-23 2022-08-23 空气调节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63241A true CN117663241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79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14045.5A Pending CN117663241A (zh) 2022-08-23 2022-08-23 空气调节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632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0899B1 (en) Single package wall mounted HVAC unit
JP6775845B2 (ja) 架台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施工方法
EP2520869B1 (en) Ceiling-mounted air conditioner
CN218915104U (zh) 空气调节设备
US7051534B2 (en) Gas turbine arrangement having an integrated filter housing and compressor bleed duct
CN117663241A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101017011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JP7433497B2 (ja) 施工方法
CN205425165U (zh) 空调室内机
WO2024040740A1 (zh) 空气调节设备
EP0791789B1 (en) Discrete type air conditioner
JP2002089924A (ja) ダクト用換気装置
CN218379655U (zh) 空气调节设备
JP2021156554A (ja) 換気装置
CN212538055U (zh) 风管机室内机和风管机
CN218096284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19994004U (zh) 一种固定组件及具有其的通风机
CN108344153B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壳结构及具有其的室内机
CN220435100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通风机
CN101050881B (zh) 空调用吹出口
CN220452238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通风机
CN216481533U (zh) 一种阻漏式百级层流送风天花
CN219389967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18154468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175622U (zh) 空气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