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9967U - 空气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9967U
CN219389967U CN202320365798.4U CN202320365798U CN219389967U CN 219389967 U CN219389967 U CN 219389967U CN 202320365798 U CN202320365798 U CN 202320365798U CN 219389967 U CN219389967 U CN 219389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access panel
hole
air treatmen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657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宗航
张宝生
管志能
帅明月
周琪
毛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657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9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9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9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安装腔,壳体形成有沿壳体的厚度方向贯通壳体的检修口,检修口连通安装腔,壳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检修板,检修板设于检修口位置且封盖检修口,检修板形成有连接孔,检修板卡接连接至壳体,且检修板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过连接孔与第一连接部紧固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设备,通过设置检修板和壳体并将检修板卡接连接至壳体上,再将检修板与壳体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连接,使检修人员在拆卸检修板时,检修板不会直接掉落,从而便于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对检修板的取放和装卸,使检修人员在检修空气处理设备时更方便。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户式新风调湿与环控一体机中需要安装多个过滤网,以满足一体机运行时对空气的过滤需求,在一体机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一体机内的过滤网进行检修,因此在一体的过滤网位置通常设置检修板以方便检修人员检修。在相关技术中,检修人员在拆卸检修板检修过滤网时,检修板容易直接掉落,使检修人员取放检修板不便,检修人员在检修过滤网后重新组装检修板时拿取检修板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设备,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可以便于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对检修板的取放和装卸,使检修人员在检修空气处理设备时更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壳体形成有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壳体的检修口,所述检修口连通所述安装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检修板,所述检修板设于所述检修口位置且封盖所述检修口,所述检修板形成有连接孔,所述检修板卡接连接至所述壳体,且所述检修板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紧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设备,通过设置检修板和壳体并将检修板卡接连接至壳体上,再将检修板与壳体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连接,使检修人员在拆卸检修板时,检修板不会直接掉落,从而便于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对检修板的取放和装卸,使检修人员在检修空气处理设备时更方便。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和所述检修板中的其中一个设有卡孔且另一个设有卡凸,所述卡凸伸入所述卡孔内,以将所述检修板卡接连接至所述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凸形成于所述检修口的周壁上且朝向所述检修口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检修板的一侧边沿设有第一翻边,所述卡孔沿所述第一翻边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一翻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块位于所述检修板的背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所述挡块的至少部分在所述检修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检修口内,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挡块在所述检修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检修口外;或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块能够将所述检修板固定在所述检修口处,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检修板能够安装在所述检修口处,或者所述检修板能够从所述检修口处拆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块形成为长条形状,所述挡块的一端与所述检修口的周沿可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检修口的周沿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挡块的所述一端形成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挡块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壳体可转动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检修板的背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表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所述挡块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两个所述限位凸起分别位于所述挡块在转动方向上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限位凸起为半球形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修口的周沿设有朝向所述检修口的中心方向延伸的连接翻边,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于所述连接翻边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修板的周沿设有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与所述连接翻边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翻边包括: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所述第一翻折部的一端与所述检修板的周沿相连且另一端朝向所述安装腔内延伸,所述第二翻折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翻折部的所述另一端,所述第二翻折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检修口的中心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翻折部的所述另一端的端沿设有朝向第一翻折部凹陷的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且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连接孔在所述检修口的中心的方向上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检修口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为铆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空气处理设备的壳体内部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空气处理设备的局部爆炸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挡块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所示的检修板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B处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所示的检修板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11、新风风道;12、室内排风风道;13、室内进风口;14、室内出风口;15、室外进风口;16、室外排风口;17、检修口;171、连接翻边;172、第一连接部;101、安装腔;102、第一固定孔;103、第一紧固件;104、第二紧固件;
20、检修板;21、第一翻边;211、卡孔;22、第二翻边;23、加强翻边;231、第一翻折部;232、第二翻折部;24、限位凸起;201、连接孔;202、避让缺口;
30、框架;40、电控部件;50、挡块;51、第二固定孔;60、卡凸;
71、新风风机;72、加湿组件;73、蒸发器部件;74、排气风机;75、传感器;
81、第一过滤件;82、第二过滤件;83、第一风阀;84、第二风阀;85、第三风阀;
100、空气处理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包括:壳体10和检修板20。
具体地,壳体10内具有安装腔101,壳体10形成有沿壳体10的厚度方向贯通壳体10的检修口17,检修口17连通安装腔101,壳体1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72;检修板20设于检修口17位置且封盖检修口17,检修板20形成有连接孔201,检修板20卡接连接至壳体10,且检修板20通过第一紧固件103穿过连接孔201与第一连接部172紧固连接。
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在拆除检修板20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先将第一紧固件103拆除,使检修板20与壳体10断开紧固连接,检修人员再将检修板20与壳体10断开卡接连接的状态,使检修板20与壳体10完全分离。可以理解的是,空气处理设备100为悬吊式时通常设置在高空位置且空气处理设备100朝上的空间较为局促,为了方便检修人员的检修,检修口17通常设置在壳体10朝下的一侧(参考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这样检修人员可以使用梯子等工具攀爬至空气处理设备100处并在空气处理设备100的下方进行检修作业。由此,在检修人员拆除完第一紧固件103时,检修板20仍与壳体10处于卡接的状态,检修板20不会直接掉落下去,此时,检修人员可以用手抓持住检修板20并对检修板20施力,使检修板20与壳体10分离,检修人员可以稳定地控制检修板20,并根据个人的取用习惯将检修板20放置到适宜的位置,以便于后续的重新组装。
在检修完成后,检修人员取回检修板20并将检修板20安装初始位置卡接到检修口17上,检修板20与壳体10卡接好后,检修人员使用第一紧固件103穿过连接孔201和第一连接部172将检修板20与壳体10紧固连接,从而完成检修作业。例如第一紧固件103可以是紧固螺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通过设置检修板20和壳体10并将检修板20卡接连接至壳体10上,再将检修板20与壳体10通过第一紧固件103紧固连接,使检修人员在拆卸检修板20时,检修板20不会直接掉落,从而便于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对检修板20的取放和装卸,使检修人员在检修空气处理设备100时更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和图8所示,壳体10和检修板20中的其中一个可以设有卡孔211且另一个设有卡凸60,卡凸60伸入卡孔211内,以将检修板20卡接连接至壳体10。壳体10和检修板20中的其中一个可以设有卡孔211且另一个设有卡凸60,也就是说,在壳体10上设有卡孔211时,检修板20上对应设有卡凸60,在壳体10上设有卡凸60时,检修板20上对应设有卡孔211,这样,通过卡凸60与卡孔211配合,使检修板20与壳体10卡接连接,结构简单,卡接稳定,同时,卡凸60与卡孔211的配合卡接,可以使检修板20固定在检修口17时定位更方便准确。
例如图5所示,壳体10上设有卡凸60,检修板20上设有卡孔211。优选地,卡凸60可以设有多个,卡孔211对应设有多个,多个卡凸60和多个卡孔211一一对应设置,卡凸60与卡孔211的布置位置和数量可以在便于检修板20与壳体10分离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以提高检修板20与壳体10的卡接连接效果为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卡凸60可以形成于检修口17的周壁上且朝向检修口17的中心方向(其中,中心方向可以为检修口17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检修板20的一侧边沿设有第一翻边21,卡孔211沿第一翻边21的厚度方向贯通第一翻边21。由此,卡凸60形成于检修口17的周壁上并朝向检修口17的中心方向延伸,使卡凸60在检修口17内具有朝向检修口17中心的凸起,从而使位于检修口17中的检修板20可以方便地与壳体10通过卡凸60卡接连接,检修板20上的卡孔211位于检修板20一侧边沿的第一翻边21上,设置第一翻边21可以增大检修板20的结构强度,并使卡孔211处的支撑强度较大,从而使卡凸60与卡孔211卡接连接更牢固可靠,同时,检修板20在卡孔211位置的一侧边沿设置第一翻边21,可以使检修板20与检修口17卡接时,降低检修板20与检修口17周壁的摩擦损伤,从而对检修板20以及检修口17处的壳体1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0上可以设有挡块50,挡块5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在第一位置时,挡块50位于检修板20的背离安装腔101的一侧,挡块50的至少部分在检修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检修板20内,在第二位置时,挡块50在检修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检修板20外。也就是说,在检修板20与壳体10组装完成后,挡块50位于壳体10和检修板20的外表面,挡块50在第一位置时,挡块50的一部分位于检修板20的外表面而一部分位于壳体10的外表面,挡块50在第二位置时,挡块50完全位于壳体10的外表面。换句话说,在第一位置时,挡块50能够将检修板20固定在检修口17处,在第二位置时,检修板20能够安装在检修口17处,或者检修板20能够从检修口17处拆卸。
例如,在初始状态下,挡块50处于第一位置,在检修人员进行检修作业时,检修人员拆除掉第一紧固件103后,检修板20通过卡孔211与壳体10卡接固定,同时,挡块50对检修板20在检修口17的中心方向上进行定位支撑,使检修板20仍然较好地保持与检修口17的位置关系和固定状态,此时,检修人员用手拖持住检修板20并将挡块50调整至第二位置,检修人员再将检修板20上的卡孔211与检修口17周壁上的卡凸60脱离,从而将检修板20从检修口17处拆卸下来。
由此,在挡块50位于第一位置时,挡块50可以在检修口17的中心方向上对检修板20起到固定的作用,使检修板20与壳体10卡接固定,从而可以防止检修人员将第一紧固件103拆除后检修板20从检修口17处直接掉落,便于检修人员的检修作业。优选地,挡块50可以设有多个,挡块50的布置位置和数量可以在便于检修板20与壳体10拆卸分离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以提高挡块50对检修板20的支撑固定效果为主。优选地,挡块50在第一位置时,挡块50可以与检修板20抵接固定,挡块50也可以与检修板20的表面具有一定的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挡块50可以形成为长条形状,挡块50的一端与检修口17的周沿可转动连接。由此,将挡块50设置为一端与检修口17的周沿可转动连接,挡块50设置在检修口17的周沿,便于检修人员的操控,挡块50可以通过转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较为切换,结构简单,便于检修人员的操作。当然,挡块50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结构,满足挡块50的功能需要即可,挡块50可以通过转动的方式切换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挡块50也可以通过平移等方式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以方便检修人员的操作为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检修口17的周沿可以设有第一固定孔102,挡块50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固定孔51,挡块50通过第二紧固件104穿过第一固定孔102和第二固定孔51与壳体10可转动相连。由此,使用第二紧固件104穿过第一固定孔102和第二固定孔51实现挡块50与壳体10的可转动连接,结构简单,且检修人员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紧固件104对挡块50与壳体10的紧固程度调整挡块50转动的难易程度,进而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挡块50对检修板20的支撑固定效果,使检修人员对检修板20的卡接固定进行较好的调控,便于检修人员的检修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检修板20的背离安装腔101的一侧表面可以设有限位凸起24,限位凸起24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挡块50在第一位置时,两个限位凸起24分别位于挡块50在转动方向上的两侧。由此,设置两个限位凸起24对挡块50的旋转进行限位,可以使挡块50处在第一位置时对挡块50起到定位的作用,从而使挡块50处在第一位置时对检修板20的固定支撑更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8所示,限位凸起24可以为半球形凸起。将限位凸起24设置为半球形的结构,使限位凸起24的凸起表面与形成限位凸起24的检修板20的板面形成较为平缓的连接,使挡块50在切换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挡块50可以平缓地旋转略过半球形凸起,从而便于检修人员的操作。当然,限位凸起24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弧面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参考图1所示,限位凸起24与卡孔211分别形成于检修板2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理解的是,检修板20通常为矩形结构,这里的长度方向是指检修板20的长边方向,检修板20的第一翻边21即设置在检修板20长度方向的一侧端沿。将限位凸起24与卡孔211分别形成于检修板20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可以使卡孔211与卡凸60配合卡接固定的位置和挡块50支撑固定的位置大致位于检修板20长度方向的两端,这样可以使检修板20与壳体10的卡接连接更加稳定,在卡孔211结构和挡块50结构的共同卡接固定作用下,检修人员将第一紧固件103拆卸完后,检修板20可以更可靠稳定地卡接在检修口17位置,从而使检修人员检修时更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在检修板20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沿设有第二翻边22,第二翻边22沿检修口17的中心朝向安装腔101内延伸。由此,设置第二翻边22可以提高检修板20的强度,使检修板20更好地与壳体10连接固定,同时,第二翻边22不与检修板20朝向检修口17的侧表面共面,这样可以使检修人员挪动检修板20时,检修人员可以较为容易地抓持住第二翻边22从而取放检修板20,使检修人员的检修作业更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检修口17的周沿可以设有朝向检修口17的中心方向延伸的连接翻边171,第一连接部172形成于连接翻边171上。由此,设置连接翻边171并将第一连接部172形成于连接翻边171上,使检修板20与壳体10通过第一紧固件103固定到连接翻边171上连接固定,结构简单,便于检修板20与壳体10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连接翻边171先沿检修口17的中心方向朝向检修口17翻折延伸,连接翻边171再朝向检修口17的中心方向延伸,这样可以使壳体10外表面与连接翻边171的背离检修口17的方向的表面之间形成有高度差,从而使检修板20在与连接翻边171连接固定时,检修板20的背离检修口17的一侧表面可以与壳体10的外表面平齐,从而使检修板20与壳体10连接固定更紧凑、简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检修板20的周沿可以设有加强翻边23,加强翻边23与连接翻边171抵接。由此,在检修板20的周沿设置加强翻边23,可以提高检修板20与壳体10连接固定时的支撑固定强度,使检修板20与壳体10连接固定更稳定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加强翻边23可以包括:第一翻折部231和第二翻折部232,第一翻折部231的一端与检修板20的周沿相连且另一端朝向安装腔101内延伸,第二翻折部232的一端连接第一翻折部231的另一端,第二翻折部232的另一端朝向检修口17的中心的方向延伸。这样可以减少检修板20周沿的锐边结构,使检修人员在取放检修板20时更安全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翻折部232的另一端的端沿可以设有朝向第一翻折部231凹陷的避让缺口202,避让缺口202与连接孔201一一对应,且避让缺口202与连接孔201在检修口17的中心的方向上相对。这样,避让缺口202可以为第一紧固件103提供避让空间,避免第一紧固件103与第二翻折部232发生干涉,便于第一紧固件103穿过检修板20上的连接孔201与第一连接部172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17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部172沿检修口17的周向间隔排布,连接孔201与第一连接部172一一对应。由此,在检修口17的周向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部172用于检修板20与壳体10的连接固定,使检修板20与壳体10连接固定更加牢固可靠。例如图5所示,在检修板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检修板20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三个第一连接部172,检修板20上的连接孔201与第一连接部172一一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172形成为铆螺母。由于第一连接部172形成在壳体10的连接翻边171上,连接翻边171为薄板结构,将第一连接部172设置为铆螺母,可以使第一连接部172在连接翻边171上形成方便,并使连接翻边171与检修板20连接固定更紧固牢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17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部172沿检修口17的周向间隔排布,连接孔201与第一连接部172一一对应,第一连接部172形成为铆螺母。由此,在检修口17的周向上设有多个铆螺母,连接翻边171与检修板20通过第一紧固件103穿过连接孔201与铆螺母连接固定,连接更牢固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气处理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框架30,框架30用于安装固定零部件,壳体10设于框架30外且与框架30连接,壳体10封盖框架30的侧面、顶面和底面。这样可以使空气处理设备100在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可以将壳体10从框架30上拆下,从而对固定在框架30上的零部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便于检修人员的检修,同时可以保证在拆卸外壳后,空气处理设备100的零部件固定的可靠性,使得一个人可以对单个或多个零部件或组件进行检修。另外,在空气处理设备100处于吊装时,由于不需要拆卸吊顶和整机,避免了对吊顶等造成破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0内可以具有相互隔开的新风风道11和室内排风风道12以及室内进风口13、室内出风口14、室外进风口15和室外排风口16,新风风道11适于连通室外进风口15和室内出风口14,室内排风风道12适于连通室内进风口13和室外排风口16,空气处理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新风风机71、蒸发器部件73和排风风机。
其中,室内进风口13和室内出风口14均与室内连通,室外进风口15和室外排风口16均与室外连通,室内排风风道12和新风风道11可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并排设置,室内排风风道12和新风风道11均可以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
具体地,新风风机71和蒸发器部件73设于新风风道11内,排风风机设于室内排风风道12内。新风风机71以及蒸发器部件73在新风风道11内可以沿新风风道11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排布,例如沿新风风道11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新风风机71可以设置在蒸发器部件73的下游侧,例如蒸发器部件73可以邻近室外进风口15,新风风机71可以邻近室内出风口14。同样的,排风风机可以邻近室内进风口13布置。
在空气处理设备100制冷运行时,蒸发器部件73运行,新风风机71运转,驱动室外新鲜空气从室外进风口15进入新风风道11内,进入新风风道11内的室外空气可以与蒸发器部件73换热,换热后的室外空气通过室内出风口14排出至室内,从而可以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至室内,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同时可以调节进入室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例如可以降低引入室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在引入室外新鲜空气的同时,可以起到制冷作用;同时,排风风机运转,驱动室内不太新鲜的空气从室内进风口13进入室内排风风道12内并通过室外排风口16排出至室外,从而可以将室内不太新鲜空气排出至室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气处理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电控部件40,电控部件40设置在壳体10外,新风风机71、排风风机以及其它用电部件均与电控部件40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新风风道11内可以设有第一过滤件81,第一过滤件81设置在安装腔101内,此处壳体10的底壁对应的检修口17为第一检修口17,第一检修口17上的检修板20为第一检修板20。这样可以便于检修人员对第一过滤件81进行检修或者更换。优选地,第一过滤件81可以为初高效过滤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室内排风风道12内可以设有第二过滤件82,第二过滤件82设置在室内排风风道12中的安装腔101内,此处壳体10的底壁对应的检修口17为第二检修口17,第二检修口17上的检修板20为第二检修板20。这样可以便于检修人员对第二过滤件82进行检修或者更换。优选地,第二过滤件82可以为初效过滤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新风风道11内还可以设有加湿组件72,壳体10的底壁与加湿组件72相对的检修口17为第三检修口17,第三检修口17上的检修板20为第三检修板20。这样可以便于检修人员对加湿组件72进行检修或者更换。可选地,加湿组件72可以包括湿膜。具体地,加湿组件72可以设置在新风风机71和蒸发器部件73之间,这样可以对引入的室外空气进行加湿,加湿后的室外空气通过室内出风口14排出至室内,从而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进一步地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室内排风风道12内还可以设有第一风阀83、第二风阀84和第三风阀85,第一风阀83设置在新风风道11和室内排风风道12之间,用于连通和断开新风风道11和室内排风风道12,第二风阀84设置在室外进风口15处用于打开或关闭室外进风口15,第三风阀85设于室外排风口16处用于打开或关闭室外排风口16。由此,在第一风阀83打开、第二风阀84和第三风阀85关闭时,新风风道11和室内排风风道12连通,经室内进风口13进入室内排风风道12的气流可以经过第一风阀83进入新风风道11内,然后通过室内出风口14排出,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进一步地,第一风阀83邻近室外进风口15和室外排风口16设置,且位于室外进风口15和室外排风口16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气处理设备100还可以包括传感器75,传感器75设置在新风风道11中且邻近新风入口设置。由此,通过设置传感器75可以对进入新风风道11的户外空气进行检测,使空气处理设备100可以根据检测信息进行灵活快速的调整以达到最好的送风效果。可选地,传感器75可以为三合一传感器。
下面将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
如图1-图9所示,空气处理设备100包括壳体10、检修板20、框架30、电控部件40、室内进风口13、室内出风口14、室外进风口15和室外排风口16以及新风风机71、蒸发器部件73、排气风机74、第一过滤件81、第二过滤件82、加湿组件72、第一风阀83、第二风阀84、第三风阀85和传感器75。
壳体10设置在框架30外且与框架30连接,电控部件40设置在壳体10外,壳体10封盖框架30的侧面、顶面和底面,空气处理设备100内的零部件均固定在框架30上。壳体10上开有第一检修口、第二检修口和第三检修口,壳体10内具有安装腔101,壳体10内具有相互隔开的新风风道11和室内排风风道12以及室内进风口13、室内出风口14、室外进风口15和室外排风口16,新风风道11适于连通室外进风口15和室内出风口14,室内排风风道12适于连通室内进风口13和室外排风口16,其中,室内进风口13和室内出风口14均与室内连通,室外进风口15和室外排风口16均与室外连通,室内排风风道12和新风风道11可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并排设置,室内排风风道12和新风风道11均可以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
新风风机71、加湿组件72、蒸发器部件73、第一过滤件81和传感器75设置在新风风道11中,其中,新风风机71邻近室内进风口13布置,传感器75邻近室外进风口15布置,加湿组件72设置在新风风机71与蒸发器部件73之间,第一过滤件81设置在蒸发器部件73与传感器75之间。
排气风机74、第二过滤件82设置在室内排风风道12中,其中,排气风机74邻近是室内出风口14布置,第二过滤件82设置在室内出风口14与排风风机之间。
第一风阀83设置在新风风道11和室内排风风道12之间,用于连通和断开新风风道11和室内排风风道12,第二风阀84设置在室外进风口15处用于打开或关闭室外进风口15,第三风阀85设于室外排风口16处用于打开或关闭室外排风口16。
检修板20包括第一检修板、第二检修板和第三检修板。其中,第一检修口位于第一过滤件81位置,第一检修板封闭在第一检修口上以便于检修人员打开第一检修板对第一过滤件81进行检修作业;第二检修口位于第二过滤件82位置,第二检修板封闭在第二检修口上以便于检修人员打开第二检修板对第二过滤件82进行检修作业;第三检修口位于加湿组件72位置,第三检修板封闭在第三检修口上以便于检修人员打开第三检修板对加湿组件72进行检修作业。
检修口17的周沿形成有连接翻边171,在检修口17的宽度方向上,连接翻边171上设置有沿检修口17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部172,第一连接部172形成为铆螺母,在检修口17的长度方向上,检修口17的一侧端沿设有卡凸60。进一步地,连接翻边171朝向检修口17的中心的方向延伸。检修板20在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翻边21,检修板20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设有第二翻边22。第一翻边21上形成有卡孔211,卡孔211在检修板20长度方向上沿第一翻边21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翻边21;第二翻边22朝向检修口17沿检修口17的中心朝向安装腔101内延伸。检修板20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沿设有加强翻边23,加强翻边23包括第一翻折部231和第二翻折部232,第一翻折部231的一端与检修板20的周沿相连且另一端朝向安装腔101内延伸,第二翻折部232的一端连接第一翻折部231的另一端且另一端朝向检修口17的中心的方向延伸。检修板20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201,连接孔201与检修口17上的第一连接部172一一对应布置,第二翻折部232的另一端具有避让缺口202,避让缺口202与连接孔201一一对应。检修板20上设有两个限位凸起24,限位凸起24为半球形凸起,两个凸起沿检修板20长度方向间隔形成在检修板20的背离检修口17的一侧表面且靠近检修口17周沿,两个限位凸起24用于限位固定在壳体10上的挡块50,挡块50一端与壳体10通过紧固件可转动地连接,挡块50的另一端可以绕挡块50固定的一端旋转至两个限位凸起24之间或者从两个限位凸起24之间旋转出去。
检修板20密封检修口17时,检修板20的卡孔211与检修口17的卡凸60配合卡固,挡块50绕一端旋转使另一端处于两个限位凸起24之间,从而对检修板20进行预定位,然后使用第一紧固件103穿过检修板20上的连接孔201与检修口17上的第一连接部172连接固定,从而使检修板20可靠牢固地固定密封在检修口17上。
检修人员在需要进行检修作业时,检修人员可以先将第一紧固件103拆卸完,此时,检修板20仍然受到卡凸60与卡孔211的配合卡接以及挡块50的支撑固定,检修板20不会直接掉落下来,检修人员可以稳健地抓持住检修板20并旋转挡块50使挡块50完全处于壳体10的表面并使检修板20的卡孔211与检修口17的卡凸60脱离,检修人员再将检修板20放置到合适的取放位置便于检修完成后重新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通过设置检修板20和壳体10并将检修板20卡接连接至壳体10上,再将检修板20与壳体10通过第一紧固件103紧固连接,使检修人员在拆卸检修板20时,检修板20不会直接掉落,从而便于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对检修板20的取放和装卸,使检修人员在检修空气处理设备100时更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壳体形成有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壳体的检修口,所述检修口连通所述安装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
检修板,所述检修板设于所述检修口位置且封盖所述检修口,所述检修板形成有连接孔,所述检修板卡接连接至所述壳体,且所述检修板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检修板中的其中一个设有卡孔且另一个设有卡凸,所述卡凸伸入所述卡孔内,以将所述检修板卡接连接至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凸形成于所述检修口的周壁上且朝向所述检修口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检修板的一侧边沿设有第一翻边,所述卡孔沿所述第一翻边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一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块位于所述检修板的背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所述挡块的至少部分在所述检修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检修板内,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挡块在所述检修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检修板外;或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块能够将所述检修板固定在所述检修口处,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检修板能够安装在所述检修口处,或者所述检修板能够从所述检修口处拆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形成为长条形状,所述挡块的一端与所述检修口的周沿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口的周沿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挡块的所述一端形成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挡块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壳体可转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板的背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表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所述挡块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两个所述限位凸起分别位于所述挡块在转动方向上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为半球形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口的周沿设有朝向所述检修口的中心方向延伸的连接翻边,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于所述连接翻边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板的周沿设有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与所述连接翻边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翻边包括: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所述第一翻折部的一端与所述检修板的周沿相连且另一端朝向所述安装腔内延伸,所述第二翻折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翻折部的所述另一端,所述第二翻折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检修口的中心的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折部的所述另一端的端沿设有朝向第一翻折部凹陷的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且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连接孔在所述检修口的中心的方向上相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检修口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为铆螺母。
CN202320365798.4U 2023-02-28 2023-02-28 空气处理设备 Active CN219389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5798.4U CN219389967U (zh) 2023-02-28 2023-02-28 空气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5798.4U CN219389967U (zh) 2023-02-28 2023-02-28 空气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9967U true CN219389967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0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65798.4U Active CN219389967U (zh) 2023-02-28 2023-02-28 空气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9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70339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EP2980503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212457156U (zh) 可拆洗的空调室内机
CN219389967U (zh) 空气处理设备
JP3582345B2 (ja) 天井埋込型熱交換装置
JP710624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5939399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944669U (zh) 新风机
JPH0413527Y2 (zh)
CN218379655U (zh) 空气调节设备
JPH0347154Y2 (zh)
CN218915104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17109881U (zh) 全热交换器
CN107477686A (zh) 空调室内机
KR200151084Y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측 열교환기 착탈 구조
CN114893845B (zh) 新风机
CN219414977U (zh) 空调器
CN210425274U (zh) 一种空调器
JPH073214Y2 (ja) 天井埋込カセツト形空気調和機
KR20060098262A (ko) 공기조화기
CN117663241A (zh) 空气调节设备
KR200146171Y1 (ko) 공기조화기의 마그네트 고정장치
KR20170076015A (ko) 에어컨
KR200152140Y1 (ko) 공기조화기용 실내기의 가동식콘트롤장치
KR200162659Y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전면그릴 개폐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