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53323A - 引导组件、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 Google Patents

引导组件、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53323A
CN117653323A CN202211058055.9A CN202211058055A CN117653323A CN 117653323 A CN117653323 A CN 117653323A CN 202211058055 A CN202211058055 A CN 202211058055A CN 117653323 A CN117653323 A CN 117653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lation
catheter
sheath
section
dist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80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丘信炯
张庭超
李阳
王柏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uoq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uoq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uoq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uoq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80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5332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5732 priority patent/WO202404635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653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533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引导组件、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所述引导组件包括:鞘管和导管,所述鞘管用于进入主动脉且其远端开口定位于升主动脉内;所述导管活动穿设于所述鞘管中,所述导管能够从所述鞘管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Y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26mm,其中,所述Y方向大致平行于室间隔的前间隔到后间隔的方向。上述设置能够使得导管自鞘管的远端在Y方向伸出后能够到达室间隔在Y方向的任意位置,从而保证消融针在室间隔的Y方向上能够穿刺的范围能够覆盖室间隔,有利于提升消融系统的可靠性和手术成功率。

Description

引导组件、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导组件、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背景技术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心血管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500,病死率约1.4%-2.2%,是年轻人和运动员猝死的最常见原因。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表现为左心室((Left Ventricular,LV)一个或多个节段肥厚,一般诊断标准为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5mm,其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室间隔切除(Surgical septal myectomy)、室间隔消融(Ventricular septal ablation)等。而当出现二尖瓣前叶(Anterior MitralValve Leaflet,AMVL)收缩期前向运动贴靠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IVS),造成左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VOT)狭窄甚至梗阻,即左室流出道压差过大时,便称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近年来也公开了一些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技术,例如采用消融针经主动脉路径到达左心室,然后插入肥厚的室间隔内进行消融,以达到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差并减轻其梗阻的目的。在建立消融针到室间隔的路径中,需要通过引导组件对消融针进行引导。引导组件包括鞘管、以及活动穿设于鞘管中的导管,在手术过程中,鞘管先在导丝的引导下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然后撤出导丝,接着将收容有消融针的导管再顺着鞘管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由于左室流出道较为狭窄且鞘管的外径尺寸较大,鞘管长时间跨过主动脉瓣膜进入左心室会进一步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并且容易对主动脉瓣膜造成压迫和损伤,因此,导管跨过主动脉瓣后就需要控制鞘管回退至主动脉瓣膜靠近主动脉弓一侧的位置,然后再控制导管继续往远端方向伸出并且控制导管的远端贴靠在室间隔目标消融区域表面,以引导消融针稳定地穿刺进入室间隔目标消融区域。
然而,由于不同个体室间隔肥厚位置和肥厚区域大小不同,例如,有些个体为室间隔的前间隔肥厚,有些个体为室间隔的后间隔肥厚,有些个体为室间隔的前间隔和后间隔均肥厚,如何保证导管从鞘管远端伸出后均能抵达室间隔期望消融的肥厚区域,进而保证消融针能够抵达期望消融的肥厚区域处并对期望消融的肥厚区域进行穿刺和消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引导组件、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保证导管从鞘管远端伸出后均能抵达室间隔期望消融的肥厚区域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导组件,用于引导消融针穿刺进入室间隔,所述引导组件包括:鞘管和导管,所述鞘管用于进入主动脉且其远端开口定位于升主动脉内;所述导管活动穿设于所述鞘管中,所述导管能够从所述鞘管远端伸出的部分在Y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26mm,其中,所述Y方向大致平行于室间隔的前间隔到后间隔的方向
在上述的引导组件中,导管能够伸出鞘管后进入左心室,通过设置导管能够从鞘管远端伸出的部分在Y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26mm,保证了导管的远端自鞘管的远端伸出后能够到达室间隔在Y方向的任意位置,进而保证消融针在Y方向上所能穿刺的范围能够覆盖室间隔,避免出现室间隔在Y方向上消融不充分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融装置,包括消融针以及上述的引导组件,所述消融针活动穿设于所述导管中,且能够从所述导管的远端开口伸出;所述消融针用于从所述导管的远端开口伸出后经心内膜刺入室间隔,并对所述室间隔进行消融。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融系统,包括能量发生器、流体灌注装置以及如上述的消融装置;所述能量发生器与所述消融针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消融针提供消融能量,所述流体灌注装置与所述消融针连接,用于为所述消融针的空腔输送所述流体。
可以理解,在上述的引导组件中,所述鞘管用于进入主动脉且其远端开口定位于升主动脉内,所述导管活动穿设于所述鞘管中并且导管能够伸出鞘管的远端后进入左心室,且所述导管能够从鞘管远端伸出的部分在Y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26mm,以保证在面对需要消融室间隔在Y方向不同位置的同一个体或者不同个体的情况下,导管自鞘管的远端在Y方向伸出后能够到达室间隔在Y方向的任意位置,进而保证消融针在Y方向上所能穿刺的范围能够覆盖室间隔,进而避免出现室间隔在Y方向上消融不充分的问题,有利于提升引导组件的可靠性和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融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消融装置进入心脏的部分与心脏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鞘管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管伸出鞘管远端并进入左心室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鞘管与W平面和K平面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鞘管与W平面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鞘管回退至主动脉内且鞘管的第一调弯段向A方向调弯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管的第二调弯段进入左心室后朝X方向弯曲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管的第二调弯段的选点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管的第二调弯段伸出鞘管远端的部分在X方向上延伸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圈I处的放大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管的第二调弯段伸出鞘管远端的部分在Z方向上延伸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圈J处的放大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管的第二调弯段伸出鞘管后贴靠至室间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M-M处的剖视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消融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消融针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19为图18中A-A处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鞘管在主动脉内朝B方向和C方向摆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消融系统;2、心脏;3、消融区域;4、心尖部;5、中间部;6、基底部;7、前间隔;8、后间隔;91、左心室;92、主动脉瓣;93、降主动脉;94、主动脉弓;95、升主动脉;96、室间隔;97、主动脉;10、消融装置;20、能量发生器;30、流体灌注装置;31、流体存储器;32、灌注泵;33、流体管道;100、引导组件;110、鞘管;111、第一主体段;112、第一塑型段;113、第一调弯段;120、导管;121、第二主体段;122、第二塑型段;123、第二调弯段;150、手柄结构;160、消融针;161、针尖;162、针体;163、消融段;164、灌注孔;165、绝缘层;166、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地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连接元件间接地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地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连接元件连接到另一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近端是指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而远端是指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将柱体、管体等一类物体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定义为轴向;周向为围绕柱体、管体等一类物体的轴线的方向(垂直于轴线,同时垂直于截面半径);径向指沿直径或半径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近端”、“远端”、“一端”、“另一端”、“第一端”、“第二端”、“初始端”、“末端”、“两端”、“自由端”、“上端”、“下端”等词语中所出现的“端”,并不仅限于端头、端点或端面,也包括自端头、端点、或端面在端头、端点、或端面所属元件上延伸一段轴向距离和/或径向距离的部位。上述定义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X方向大致为左心室91到右心室的方向,Y方向为垂直于X方向且垂直或者接近垂直于心房到心室的方向,也即Y方向大致平行于室间隔的前间隔到后间隔的方向,Z方向垂直于X方向且垂直于Y方向。其中,心房到心室的方向具体为左心房到左心室的方向或者右心房到右心室的方向,上述接近垂直是指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85°且小于90°,也即当Y方向与心房到心室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大于或等于85°且小于90°时,Y方向与心房到心室的方向接近垂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消融系统1,该消融系统1适用于经血管路径对心肌组织进行消融,以破坏心肌组织的心肌活性。需要说明的是,心肌组织包括心室壁、心房壁、室间隔96、以及房间隔。本申请中的消融系统1尤其适用于经主动脉97介入路径对室间隔96进行消融的应用场景,下文以经主动脉97介入路径对室间隔96进行消融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消融系统1包括消融装置10以及能量发生器20。其中,消融装置10包括消融针160和引导组件100。能量发生器20与消融针160电性连接,能量发生器20用于向消融针160输送消融能量。引导组件100用于引导消融针160经主动脉97到达并刺入至室间隔96的肥厚组织。当消融针160在引导组件100的引导下进入室间隔96的肥厚组织后,能量发生器20通过消融针160向室间隔96的肥厚组织释放消融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到的“消融能量”能够作用在室间隔96的肥厚组织,以破坏该处肥厚组织的活性,从而使得室间隔96的肥厚组织出现蛋白质变性和/或细胞凋亡,以将该处肥厚组织变薄,从而达到以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差并减轻其梗阻的目的。
本申请中的消融能量可以为但不限于:射频能量、超声能量、微波能量等。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能量发生器20可以是非必要的,能量发生器20可以由能够向消融针160内注入酒精或其他药物的装置代替,以使消融针160通过向室间隔96的肥厚组织中灌注酒精或药物等方式,以实现对室间隔96的肥厚组织进行消融。
如图1和图2所示,引导组件100包括鞘管110和导管120,导管120活动穿设于鞘管110内,消融针160活动穿设于导管120内。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鞘管110和导管120均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弯曲。其中,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的近端进入鞘管110的内腔,导管120的远端能够从鞘管110的远端开口处伸出,消融针160能够从导管120的近端进入导管120的内腔并且消融针160能够从导管120的远端开口伸出导管120。在该引导组件100将消融针160输送至室间隔96肥厚组织的过程中,消融针160收容在导管120的内腔里,鞘管110和导管120配合,以为消融针160提供体外到室间隔96肥厚组织的引导通道。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鞘管110和导管120至少远端部分可调弯,以带动消融针160指向室间隔96的不同位置。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消融针160在安全、顺畅地经过该引导组件100,并准确地穿刺进入室间隔96的肥厚组织的过程中,不对人体造成损伤。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消融装置10还包括手柄结构150,手柄结构150与鞘管110、导管120、以及消融针160均连接,该手柄结构150用于控制鞘管110的弯曲和运动轨迹、导管120的弯曲和运动轨迹、以及消融针160在导管120内的运动轨迹。需要说明的是,该手柄结构150可以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手柄,例如三个手柄,三个手柄分别与鞘管110、导管120、以及消融针160连接,也可以是合并组装为一个手柄,该手柄同时与鞘管110、导管120、以及消融针160连接。
在手术过程中,手柄结构150先控制鞘管110在导丝(图未示出)的引导下依次经过降主动脉93、主动脉弓94、以及升主动脉95,然后跨过主动脉瓣92进入左心室91,然后在人体内撤出导丝(如图3所示);然后控制收容有消融针160的导管120顺着鞘管110的内腔,运送至主动脉瓣92靠近主动脉弓94的一侧,接着控制导管120跨过主动脉瓣92瓣口进入到左心室91,从而实现导管120的跨瓣(如图4所示);然后再控制鞘管110回退至主动脉瓣92靠近主动脉弓94一侧的位置(如图8所示);然后再控制导管120继续往远端方向伸出,并且通过控制导管120和鞘管110远端部分弯曲,使得导管120的远端能够贴靠在肥厚的室间隔96表面的待穿刺消融点位处(如图15所示);接着再控制消融针160从导管120的远端伸出,并刺入室间隔96肥厚组织;最后通过能量发生器20释放消融能量,以对室间隔96肥厚组织进行消融(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鞘管110为具有中空内腔的管状结构,且鞘管110与主动脉97的形状相适配。鞘管110从近端到远端依次包括第一主体段111、第一塑型段112、以及第一调弯段113。在自然状态下,第一主体段111、第一塑型段112、以及第一调弯段113均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第一塑型段112先朝远离第一主体段111近端的方向延伸,再朝向靠近第一主体段111近端的方向延伸,第一调弯段113朝靠近第一主体段111近端的方向延伸,第一塑型段112相对于其两端拱起。第一主体段111的形状与降主动脉93的形状相适配,第一塑型段112的形状与主动脉弓94的形状相适配,第一调弯段113的形状与升主动脉95的形状相适配。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鞘管110在自然状态下具有预定形状,该预定形状与人体主动脉97的形状相适配。
在工作状态下,第一塑型段112的近端和远端的位置分别匹配于主动脉弓94开始弯曲的位置和结束弯曲的位置,且第一塑型段112各处的弯曲曲率与主动脉弓94各处的弯曲曲率基本一致,以保证第一塑型段112与主动脉弓94相适配,以更顺畅地将鞘管110运送至指定位置。此外,当鞘管110到达指定位置后,第一塑型段112在弯曲状态下能够很好地定位于主动脉弓94,使得第一塑型段112能够稳定定位在主动脉弓94的位置,从而减小因鞘管110的自然移动或者操作者的误操作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主体段111用于起到支撑第一塑型段112和第一调弯段113的作用。为了确保第一塑型段112在弯曲过程中不会带动第一主体段111大幅度弯曲,因此,第一主体段111的材料硬度应大于第一塑型段112的材料硬度。同理,为了保证第一调弯段113在调弯过程中的调弯角度可控,且不会在调弯过程中带动第一塑型段112大幅度弯曲,因此,第一塑型段112的材料硬度也应大于第一调弯段113的材料硬度。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鞘管110可采用复合编织网管的结构,以使得该鞘管110在具有良好的柔顺性、推送性、以及扭控性的同时,能够保持较高的抗折性能。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鞘管110还连接有第一调节件(图未示出)。第一调节件活动穿设于鞘管110的内壁中,第一调节件的远端与固定设置于第一调弯段113的远端的锚定环(图未示出)连接,第一调节件的近端与手柄结构150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鞘管110的内管壁内设有通道管(图未示出),该通道管的远端延伸至第一调弯段113的远端,通道管的近端延伸至第一主体段111的近端。通道管可沿导管120的轴向延伸,第一调节件活动穿设于该通道管中。因此,手柄结构150能够通过控制第一调节件在通道管内沿通道管的轴向移动,从而控制第一调弯段113的弯曲或恢复成自然状态。在工作过程中,第一调弯段113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弯曲,从而控制后续穿设在鞘管110中的导管120从第一调弯段113的远端开口伸出后能指向不同的方向。
在本发明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直接在鞘管110的管壁上开设导槽(图未示出),也就是说,鞘管110中的通道管可以是非必要的。导槽的远端延伸至第一调弯段113的远端,导槽的近端延伸至第一主体段111的近端,导槽可沿鞘管110的轴向延伸,第一调节件活动穿设于导槽内,因此,手柄结构150能够通过控制第一调节件在导槽内沿导槽的轴向移动,从而控制第一调弯段113的弯曲或恢复成自然状态。
进一步地,根据实际主动脉弓94的形态,第一调节件控制第一调弯段113调弯的方向至少包括A方向(如图8中A箭头所指方向),其中,A方向大致为第一调弯段113指向第一主体段111的方向,在手术过程中,也就是升主动脉95靠近降主动脉93的方向,通过调节第一调弯段113的弯曲角度,从而有利于使鞘管110的远端能靠近或远离室间隔96,方便后续消融针160选择不同的消融位置。
此外,如图2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手柄结构150控制鞘管110沿周向旋转,以控制第一调弯段113向B方向以及与B方向(如图20中B箭头所指方向)相反的C方向(如图20中C箭头所指方向)摆动,其中,B方向大致为主动脉97指向人体胸部的方向,C方向大致为主动脉97指向人体背部的方向,以便于控制第一调弯段113远端开口所指的方向,方便后续与导管120配合为消融针160选择不同的消融位置。具体地,手柄结构150控制鞘管110沿顺时针转动时,此时第一调弯段113将向B方向摆动。同理,当手柄结构150控制鞘管110沿逆时针转动时,第一调弯段113将向C方向摆动。
如图5及图6所示,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在自然状态下,鞘管110也可以为立体的三维管体结构(考虑到主动脉弓94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平面结构,而是一个三维立体结构),因此,可根据实际的主动脉97的形态设置第一主体段111与第一塑型段112共同位于第一平面K中,第一调弯段113至少其远端部分位于第二平面W中。第一平面K与第二平面W之间的夹角为α,10°≤α≤45°。当鞘管110位于主动脉97内时,第一调弯段113至少远端部分相对于第一平面K向B方向偏摆,使得第一调弯段113的远端部分所在的第二平面W与第一平面K具有上述夹角a,从而更进一步地适配主动脉97的解剖形状,使得鞘管110能够更稳定的定位于主动脉97内,从而减小因鞘管110的自然移动或者操作者的误操作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上述设置还能够使得鞘管110远端的指向能够更靠近主动脉瓣口,减少鞘管110跨瓣期间对主动脉瓣92的压迫。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导管120为一具有中空内腔的管体。导管120从近端到远端依次包括第二主体段121、第二塑型段122、以及第二调弯段123。第二主体段121的形状与第一主体段111的形状相适应。第二塑型段122的形状与第一塑型段112和第一调弯段113的形状相适应,因此,导管120与鞘管110在形态上具有良好的适配性。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二调弯段123在调弯过程中的角度具有可控性,而不会在调弯过程中带动第二塑型段122发生大幅度的弯曲,因此第二调弯段123的材料硬度应小于第二塑型段122的材料硬度。此外,第二主体段121主要用于支撑第二塑型段122和第二调弯段123,为了确保第二塑型段122在弯曲过程中不会带动第二主体段121发生大幅度的弯曲,因此第二塑型段122的材料硬度也应小于第二主体段121的材料硬度。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导管120还包括第二调节件(图未示出)。第二调节件活动穿设于导管120的内壁上,第二调节件的远端与固定设置于第二调弯段123远端的锚定环(图未示出)连接,第二调节件的近端与手柄结构150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管120的内壁内设有通道管(图未示出),该通道管的远端延伸至第二调弯段123的远端。通道管的近端延伸至第二主体段121的近端,通道管可沿导管120的轴向延伸,第二调节件活动穿设于通道管中。因此,手柄结构150能够通过控制第二调节件在通道管内沿通道管的轴向移动,从而控制第二调弯段123的弯曲或恢复成自然状态。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直接在导管120的管壁上开设导槽,也就是说,导管120中的通道管可以是非必要的。导槽的远端延伸至第二调弯段123的远端,导槽的近端延伸至第二主体段121的近端,导槽可沿导管120的轴向延伸,第二调节件活动穿设于导槽内。因此,手柄结构150能够通过控制第二调节件在导槽内沿导槽的轴向移动,从而控制第二调弯段123弯曲或恢复成自然状态。
本发明中的第一调节件和/或第二调节件可以是牵引丝,牵引丝可以为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线材或者管材,金属材料选自不锈钢、镍钛、钴铬合金等,高分子材料选自PP(Polypropylene,聚丙烯)、HDPE(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PTFE(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8所示,鞘管110用于进入主动脉97且其远端开口定位于升主动脉95内,通过鞘管110的内腔运送导管120,导管120从鞘管110远端的开口处伸出,并跨过主动脉瓣92,到达左室流出道的位置。
如图7所示,在手柄结构150的驱动下,第二调节件控制第二调弯段123调弯的方向至少包括X方向(如图7中X箭头所指方向,X方向大致为左心室91到右心室的方向,从而保证第二调弯段123的远端能够朝向室间隔96一侧。其中,X方向与A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如图16所示),160°≤β≤180°。
如图9、图10及图16所示,第二调节件还能够在控制第二调弯段123向X方向弯曲的同时,控制第二调弯段123向Y方向摆动,其中,Y方向垂直于X方向,并且Y方向垂直或者接近垂直于心房到心室(左心房到左心室91或者右心房到右心室)的方向。另外Y方向大致与室间隔96的宽度方向(即室间隔96的前间隔7到后间隔8的方向)平行,Y方向大致为室间隔96的前间隔7到后间隔8的方向,或者室间隔96的后间隔8到前间隔7的方向。上述设置能够实现对第二调弯段123远端开口不同的朝向的控制,进而方便控制后续选择不同的消融位置。
此外,如图16所示,本申请可以通过手柄结构150控制导管120沿周向旋转,以控制第二调弯段123向Y方向摆动,从而控制第二调弯段123远端开口的指向。具体地,以Y方向为室间隔96的前间隔7到后间隔8的方向为例,当通过手柄结构150控制导管12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二调弯段123向Y方向摆动,当控制导管12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二调弯段123向Y方向的反方向摆动。
如图10和图11所示,为了保证导管120从鞘管110远端伸出后能够抵达并贴靠至室间隔96需要消融的肥厚组织的表面,进一步地,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X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10mm,以保证面对具有不同组织形态的患者,导管120的远端均能够抵达并贴靠至室间隔96表面,例如面对室间隔96肥厚程度不同、主动脉瓣92到室间隔96在X方向上的距离不同的个体,导管120的远端均能够抵达并贴靠至室间隔96表面,避免出现因导管120和鞘管110的长度不适配、导管120和/或鞘管110的弯曲角度或者弯曲方向的限制等因素,导致导管120难以抵达并贴靠至室间隔96需要消融的肥厚组织的表面的问题,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脏解剖形态,消融针160均能够实现稳定出针,增加消融系统1的可应用范围,同时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示例性地,如图11及图12所示,针对a、b两种室间隔96形态,如果导管120的远端要抵达至室间隔96表面,那么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最大长度在X方向上至少应为X1和X2,其中X1<X2。假如,针对b种室间隔96形态,若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最大长度在X方向上最多仅为X1,就会导致导管120的远端难以抵达并贴靠在室间隔96表面,从而使得手术过程中,消融针160难以稳定出针,从而达不到刺进室间隔96所需要的穿刺强度导致穿刺失败,甚至会出现消融针160变形及损毁的问题。
因此,设置导管120从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X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10mm,该设置能够适应不同个体主动脉瓣92和/或室间隔96的生理解剖结构的差异,保证面对不同患者,导管120的远端均至少能够抵达并贴靠在室间隔96表面,从而使消融针160能够在引导组件100的引导下稳定穿刺进入室间隔96肥厚组织,提升手术的成功率。
更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在面对极端个体的情况下,导管120的远端至少能够抵达并贴靠至极端个体的室间隔96表面,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远端伸出的部分在X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15mm。
更进一步地,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远端伸出的部分在X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多为25mm。可以理解地,通过限制导管120从鞘管110远端伸出的部分在X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在25mm以内,能够避免导管120与鞘管110在轴向上的长度之间的差距过大导致对手术操作者造成不便,使得导管120自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长度更易调节,此外,还能够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导管120在鞘管110的远端在X方向上伸出的长度过大,导致导管120的远端对心内膜造成损伤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限制导管120与鞘管110轴向长度的差距、限制鞘管110的调弯角度和调弯方向、以及在手柄结构150中增加行程限位结构(图未示出)等方式中的一个或多个,以限制导管120自鞘管110远端在X方向可伸出的长度。
如图13所示,鞘管110的远端开口定位于升主动脉95内且邻近于主动脉瓣92,通常情况下,鞘管110的远端开口与主动脉瓣92之间的距离在0-10mm之间。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如图13中Z箭头所指的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25mm,Z方向大致为心房到心室的方向(Z方向与室间隔96的高度方向大致平行),Z方向与X方向垂直。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如图13中Z箭头所指的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25mm,能够使得导管120的远端至少能够自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部分沿Z方向延伸至基底部6的底部(基底部6的底部靠近室间隔96的中间部5,基底部6的顶部靠近房间隔),从而能够保证消融针160能够进行穿刺的位点相对于鞘管110的远端能够到达基底部6在Z方向上的最远处,避免在需要消融基底部6的底部的场景下,因导管120的远端在Z方向伸出的长度不够,导致导管120的远端难以贴靠至基底部6的期望的消融点位处,从而导致消融针160难以抵达至该消融位点从而难以对该消融位点进行穿刺消融的问题,进而扩展消融系统1的应用范围,有利于提高消融系统1的可靠性和手术的成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梗阻型肥厚心肌病最常见的表现型为室间隔96位于主动脉瓣92下方的基底部的肥大和增厚。因此,大部分的室间隔96消融手术需要的穿刺位点位于室间隔96的基底部6,其次为室间隔96的中间部5,然后才是室间隔96的心尖部4。因此,通过设置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25mm,能够使得消融系统1满足绝大多数患者的需求。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假设手术期望的穿刺位点(也即消融位点)分别为c和d,那么所需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Z1和Z2,Z1<Z2。若期望的穿刺的位点为d,而导管120在Z方向上从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最大长度仅为Z1,则将会导致导管120难以到达穿刺位点d,从而导致消融针160无法对穿刺点位d处的肥厚组织进行穿刺并消融。因此,通过设置导管120从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25mm,能够基本满足大多数患者在Z方向对基底部6的穿刺(消融)位点的需求,避免导管120的远端在Z方向可伸出的长度不够导致导管120的远端难以到达基底部6期望的消融位点,导致消融针160难以满足在Z方向对基底部6的任意位置进行穿刺消融的情况发生,从而扩展了消融系统1可应用范围,提高了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45mm。可以理解的是,针对室间隔96中间部5肥厚的患者,设置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45mm能够基本覆盖该类患者的消融需求,保证消融针160沿Z方向在中间部5的任意位置(包括中间部5的底部(中间部5的底部靠近室间隔96的心尖部4,中间部5的顶部靠近基底部6的底部))进行穿刺消融,进而能够保证沿Z轴方向上消融针160所能穿刺消融的范围能够至少覆盖中间部5,能够避免在需要消融中间部5底部的场景下,因导管120的远端自鞘管110的远端在Z轴方向可伸出的长度不够,难以到达中间部5的底部导致中间部5穿刺失败进而消融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消融系统1的可靠性和手术成功率。
更进一步地,导管120从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60mm。可以理解的是,针对室间隔96心尖部4肥厚的患者,设置导管120从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60mm,能够确保消融针160沿Z方向在心尖部4的任意位置(包括心尖部4的底部(心尖部4的底部靠近心脏2的心尖,心尖部4的顶部靠近中间部5))实现穿刺,从而保证在Z方向上消融针160所能穿刺消融的范围能够覆盖心尖部4,能够避免在需要消融心尖部4底部的使用场景下,因导管120自鞘管110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长度不够,导致消融针160难以对心尖部4的任意位置进行穿刺,而使心尖部4消融失败的问题发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该消融系统1的可靠性和手术成功率。
更进一步地,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多为90mm。可以理解地,限制导管120从鞘管110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在90mm,能够避免导管120在Z方向上过度伸出鞘管110的远端,从而导致导管120的远端抵顶到心尖处,或在左心室91内发生折损的情况发生,有利于避免导管120对心内膜造成伤害。此外,限制导管120从鞘管110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在90mm以内,还能够方便手术操作者进行操作,使得导管120自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长度更易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限制导管120与鞘管110轴向长度的差距、限制鞘管110的调弯角度和调弯方向、以及在手柄结构150中增加行程限位结构(图未示出)等方式中的一个或多个,以限制导管120自鞘管110远端在Z方向伸出的长度。
如图15、图16所示,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远端伸出的部分在Y方向(如图中Y箭头所指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26mm。其中,Y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于心房到心室的方向(也就是说,Y方向垂直于Z方向,Y方向也大致平行于室间隔96的宽度方向(即室间隔96的前间隔7到后间隔8的方向)),并且Y方向与X方向垂直,设置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远端伸出的部分在Y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26mm能够避免因导管120自鞘管110的远端在Y方向伸出的长度不够,难以保证导管120的远端能够到达室间隔96在Y方向的任意位置(例如最远处),导致消融针160在Y方向上所能穿刺的范围不能覆盖室间隔96,进而导致室间隔96在Y方向上消融不充分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消融系统1的可靠性和手术成功率。
如图16所示,假设期望的穿刺位点分别为e和f,所需的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Y方向上的长度分别为Y1和Y2,Y1小于Y2。如果期望的穿刺位点为f,而导管120伸出鞘管110远端的部分在Y方向上的最大长度仅为Y1,将会导致导管120的远端难以到达穿刺位点f,从而使得消融针160无法实现对穿刺点位f进行穿刺和消融。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远端伸出的部分在Y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26mm,以保证在面对需要消融室间隔96在Y方向不同位置的同一个体或者不同个体的情况下,导管120的远端能够到达室间隔96在Y方向的任意位置,进而保证消融针160在Y方向上所能穿刺的范围能够覆盖室间隔96,进而避免出现室间隔96在Y方向上消融不充分的问题。
进一步地,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Y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多为52mm。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导管120的远端在Z方向上过度伸出导致损伤心内膜、或在左心室91内发生折损。此外,还能够方便手术操作者进行操作,使得导管120自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长度更易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限制导管120与鞘管110轴向长度的差距、限制鞘管110的调弯角度和调弯方向、以及在手柄结构150中增加行程限位结构(图未示出)等方式中的一个或多个,以限制导管120自鞘管110远端在Y方向伸出的长度。
如图1和图17所示,消融针160释放的消融能量为射频能量。能量发生器20包括射频发生电路(图未示出)。其中,射频发生电路与消融针160电性连接,用于向消融针160输送射频能量,以使消融针160能够将射频能量释放至消融针160周围的组织。
如图2及图18所示,消融针160包括针体162以及位于针体162远端的针尖161,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针尖161和针体162的远端部分构成与能量发生器20电性连接且能够释放消融能量破坏室间隔96的心肌活性的消融段163。消融段163至少部分能够穿刺进入室间隔96,且能够释放消融能量破坏室间隔96的心肌活性。此外,如图19所示,消融针160具有轴向内腔166,上述内腔166轴向贯通针体162。消融段163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消融针160的内腔166连通的灌注孔164。灌注孔164用于将消融针160的内腔166内的流体释放至室间隔96的肥厚组织。在其他实施例中,针尖161可不构成消融段163,针尖161可以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或者针尖161的外表面覆盖有绝缘材料。
消融针160至少远端部分能够在针尖161的引导下刺破心内膜组织并进入室间隔96的肥厚区域。通过消融段163释放能量,以破坏室间隔96肥厚组织的细胞活性,使得室间隔96肥厚的心肌组织变薄、收缩力下降,从而降低左心室91流出道梗阻的现象。此外,灌注孔164将位于消融针160内腔166内的流体释放至室间隔96的肥厚组织,通过该流体在室间隔96肥厚组织内的扩散,流体能够扩大消融段163的消融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流体为电解质溶液。应当知晓的是,消融针160的消融区域3的范围与射频电流的输出功率、输出时间、组织的阻抗和消融温度有明确的关系,在稳定的状态下,消融区域3的范围与组织与消融段163界面之间的温度及射频电流的输出功率呈正比,理论上,通过更高的输出功率和更高的组织温度,可以增加消融区域3范围的大小。但是,一旦组织的峰值温度超过了100℃的阈值,就会使得与消融段163接触的组织烧焦、结痂,烧焦结痂的组织粘附在消融段163表面,形成电绝缘的凝结物,并伴有电阻抗的突然增加,阻止了电流流入组织并进一步的发热,从而大大地减小了消融区域3(如图2所示)的范围。所以,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提高消融效率、增大消融区域3范围,可通过降低消融段163与组织接触面的温度来降低组织结痂的风险。
一方面,经由灌注孔灌注出来的电解质溶液能够一定程度的冷却消融段163,降低消融段163与组织接触界面之间的温度,从而使得消融段163产生的能量能向室间隔96肥厚组织的更深处进行传递,以此达到增大消融范围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电解质溶液在灌注进入室间隔96肥厚组织后,会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电解质溶液将作为一种良好的射频电流的传递介质,将射频电流向心肌组织的更远处传递,通过此种原理,也可以达到增大消融区域3范围的目的。
上述电解质溶液,可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室温下的0.9%NaCl溶液、5℃的0.9%NaCl溶液、5%的葡萄糖溶液、肝素化0.9%NaCl溶液、0.9%NaCl溶液和造影剂的混合溶液等。同时,我们应考虑的是,为了在射频放电时更好地降低消融段163与心肌组织接触界面之间的温度,优选的使用5℃左右的0.9%NaCl溶液,冷盐水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温度。
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在术中有效地实时观察并控制电解质溶液在心肌组织内的扩散范围,防止其过度扩散,造成消融范围过大损伤到心内膜上传导束的风险,优选的是,电解质溶液可以选择冷生理盐水+显影剂的混合溶液,通过X-射线造影,术者能够直观地观测到混合有显影剂的电解质溶液在心肌组织内的扩散情况,从而实时调控消融的时间和灌注的流量及流速等情况,以此达到精准控制消融区域3范围大小的目的。
采用微波消融、酒精消融等消融方式的消融针160的结构与采用射频消融的消融针160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消融系统1还包括流体灌注装置30。流体灌注装置30包括流体存储器31、灌注泵32、以及流体管道33。流体存储器31用于存储流体,灌注泵32将流体从流体存储器31中引出,流体管道33用于导通流体存储器31和消融针160的内腔。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消融针160的针尖161为尖锐的尖端结构,其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锥、三棱锥、四棱锥、单斜面刃口等形状,针尖161的形状的目的在于为消融针160提供足够锋利的针尖161结构,使得其能通过较小的穿刺力刺破心内膜组织,从而顺畅地进入到室间隔96的心肌组织中。针尖161通过包括但不限于粘接、激光焊接、熔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针体162的远端之间的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针尖161与针体162也可以为一体结构。
如图19所示,针体162为中空的长管状结构,消融针160能通过针体162的近端开口灌注上述流体,上述流体通过消融针160的内腔166输送到消融针160的远端部分(即消融段163),并通过设置于消融段163上的灌注孔164释放出来。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消融针160也可以不设置灌注孔164,而是在消融针160内设置内循环通道,内循环通道内流通有冷却液体,冷却液体在该内循环通道中流动,从而对消融针160进行降温,避免高温导致局部组织过热甚至组织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针体162可以为截面呈圆形的柱状结构,也可以为截面呈椭圆形的柱状结构。针体162的外壁应光滑,无明显凸起及棱角,防止其在进入人体目标位置的过程中,划伤血管内膜等组织。
此外,针体162优选使用具有良好电性导通的金属材料制成,使得其能通过针体162自身的优良电性传导性能,达到释放射频能量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针体162的材料可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管、镍钛合金等金属管材。
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考虑到的是,由于消融针160需要通过复杂且曲折的外周血管路径到达室间隔96这个目标位置,且为了保证良好的穿刺角度,消融针160的远端部分同时将经过鞘管110、导管120调弯的漫长通路,且可能产生的剐蹭及摩擦。所以除开优良的电能传导性能这个因素之外,我们也应考虑到针体162所应具备的良好的机械及力学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消融针160由生物相容性高的金属管材制成,具体地,为镍钛合金管材制成。由于镍钛合金具备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具有强度高、可塑形好、且在热处理之后能体现出超弹性的力学特性,所以镍钛合金制成的针体162能在经过复杂曲折的血管路径后及反复多次的调弯后,保持良好的回弹性能,不发生塑形变形,从而使得系统能更顺畅地通过血管到达目标位置,而不会因为针体162的塑性变形而增大通过的阻力。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针体162也可以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可在针体162上设置具有良好电性导通性的部件,使得针体162上能够形成能够释放消融能量的消融段163。具体的,上述良好电性导通性的部件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环状的金属电极,该金属电极通过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熔接、压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针体162的远端部分,并通过导线与能量发生器20实现电性导通。环状金属电极优选使用铂铱合金、钴铬合金、钽等不透射线的金属材料制成,这样,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的同时,还能在射线下具有显影效果,起到帮助术者确认消融段163位置的作用。
当针体162为高分子材料制成时,所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应具有优异的强度、硬度、较高的弹性模量及良好的耐弯曲性能,能在反复的弯曲下不发生断裂及塑性变形,另一方面,为了保证针体162在沿导管120中心轴线前后运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推送性能,所以该材料应具有较低的表面摩擦系数,能够降低消融针160在导管120内腔中的推送阻力,同时,为了保证针体162的绝缘,该材料应具有优良的介电绝缘性,绝缘电阻高,介电常数小,耐高压。
综上所述,针体162优选为由PP、HDPE、PTFE等高分子材料制成。
如图18所示,在消融针160的远端设置消融段163,该消融段163能与能量发生器20实现电性导通,从而通过消融段163向组织内部释放能量。当针体162为金属管材时,消融段163应作为针体162的一部分而存在,此时,针体162外部应贴附有一层绝缘层165,针体162远端未包覆绝缘材料的裸露区域则作为释放射频能量的消融段163。
可选地,绝缘层165可以是通过热缩包覆在针体162上的一层高分子材料,也可以是直接套设于针体162外侧,同时也可以是通过涂覆工艺附着在针体162外侧。
绝缘层165的外表面应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较高的绝缘电阻,较低的摩擦系数可以赋予消融针160良好的润滑性和推送性能,较高的绝缘电阻可以使得绝缘层165在高频的射频电流作用下依然保持优良的介电绝缘性而不被击穿。
当绝缘层165是通过热缩包覆在针体162外侧时,绝缘材料优选使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TFE(Poly 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FEP(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氟化乙丙烯)等材料。当绝缘层165是通过套设固定于针体162外侧时,绝缘层165优选使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聚醚醚酮)、PI(Polyimide,聚酰亚胺)等材料。当绝缘层165是通过涂覆工艺粘附于针体162的外侧时,绝缘材料优选使用Parylene(派瑞林)。
消融段163的有效长度L(图未标)是指裸露在绝缘层165外能够与待治疗组织接触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消融段163的有效长度L为5mm-15mm。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消融段163长度固定,即针体162与绝缘层165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动,此时在同一套消融针160中消融段163的有效长度为一个确定的固定值,可以通过设置不同有效长度的消融段163来设计多款不同型号规格的消融针160,以此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组织形态尺寸的使用需求。
在其他实施例中,针体162与绝缘层165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进行调节,从而实现针体162不同的裸露长度,达到实现调节不同消融段163的有效长度的目的。
区别于上述消融段163的有效长度固定不变的方式,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针体162外套设有绝缘套管,将绝缘套管作为上述的绝缘层165,绝缘套管与针体162之间可相对滑动,可以通过控制针体162与绝缘层165之间的相对运动来控制消融段163的有效长度L。可以知道的是,过短的消融段163会使得消融区域3范围过小,不足以达到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差的目的,或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进行多次消融,增加了手术的时长;而过长的消融段163会过度增加消融区域3的范围,存在损伤心内膜上分布的传导束的风险。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手柄结构150上设置有推送结构(图未示出),推送结构与上述绝缘套管相连接,能够驱动绝缘套管相对针体162滑动,从而调整暴露在绝缘套管外的针体162长度,即调整消融段163的有效长度L。手柄结构150上还设置有锁止结构(图未示出),锁止结构与针体162相连,用于锁止并固定针体162,限制针体162与绝缘套管的相对运动。
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在针体162与绝缘套管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下,即消融段163的有效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一起刺破心内膜组织并扎入室间隔96心肌组织中。当需要调节消融段163的有效长度时,可以通过手柄结构150的锁止结构锁住针体162,使其在沿可调弯导管120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保持固定不动,再通过推动手柄结构150与绝缘套管固定连接的推送结构,使得绝缘套管能够实现沿着针体162中心轴线的前后相对运动,以此来控制暴露在绝缘套管外的消融段163的伸长或者缩短,由此改变消融段163的有效长度。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锁止结构与绝缘套管相连,用于锁止固定绝缘套管,推送结构与针体162相连,能够驱动针体162相对于绝缘套管滑动。
同样的,在保持针体162与绝缘套管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的状态下,一起刺破心内膜组织并扎入室间隔96心肌组织中,当需要改变消融段163的有效长度时,通过控制锁止结构,使得绝缘套管保持沿针体162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固定不动,再通过推动推送结构,使得针体162能够沿绝缘套管中心轴线的方向实现前后的相对运动,从而达到控制暴露在绝缘套管外的消融段163伸长或者缩短的目的,由此改变消融段163的有效长度。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多个灌注孔在针体162轴向和周向上均匀分布。灌注孔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等形状。灌注孔可以使用激光切割的方式进行加工成型。
综上所述,以室间隔96的肥厚组织进行消融为例,本申请中的消融系统1的操作流程如下:
S1:在超声/CT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股动脉穿刺,在导丝的引导下,依次经过降主动脉93、主动脉弓94、以及升主动脉95,然后跨过主动脉瓣92进入左心室91,如图3所示;
S2:操作手柄结构150,当鞘管110达到目标位置后,将导管120顺着鞘管110的内腔输送到主动脉瓣92膜的靠近主动脉弓94部上方一侧,并在超声/CT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在不损伤主动脉瓣92膜的情况下跨过主动脉瓣92进入左心室91,如图4所示;
S3:控制鞘管110回退至主动脉瓣膜靠近主动脉弓94部一侧的位置,然后再控制导管120继续往远端方向伸出,如图8所示;
S4:控制鞘管110的第一调弯段113及导管120的第二调弯段123的调弯方向与调弯角度,使得导管120的远端能够良好的贴靠在肥厚的室间隔96目标穿刺消融点位表面,如图15所示,可以理解地,本发明通过设置导管120能够从鞘管110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X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10mm,1以保证面对具有不同组织形态的患者,导管120的远端均能够抵达并贴靠至室间隔96肥厚组织的外壁上。
S5:操作手柄结构150,控制消融针160从导管120的远端伸出,刺破室间隔96,到达室间隔96内部肥厚的心肌组织中,并在超声/CT影像及手柄上刻度标识的双重判断下,控制消融针160刺入的角度和深度,如图2所示;
S5:启动灌注泵32,灌注泵32通过流体管道33向消融针160的内腔灌注流体,随后开启能量发生器,通过消融段163对目标穿刺消融点位的肥厚组织进行消融;
S6:通过造影影像观察,当消融范围到达理想尺寸时,停止能量发生器20的能量输出,以及停止灌注泵32的流体灌注,操作手柄结构50将消融针160退回到导管120中。
其中,当期望消融的点位为多个时,可以重复操作步骤S2-S6一次或者多次,直至完成所有期望消融的点位的穿刺及消融。
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消融系统1还能够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经下腔静脉-右心房-房间隔-左心房-左心室、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经上腔静脉-右心房-房间隔-左心房-左心室等介入路径对室间隔96进行消融。当然,本发明的消融系统1还能够对其他心肌组织进行消融,例如经股动脉-主动脉-左心室-左心房对房间隔或者左心房壁进行消融,经股动脉-主动脉-左心室对左心室壁进行消融,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对右心房壁进行消融等等,本发明不一一列举。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引导组件,用于引导消融针穿刺进入室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组件包括:鞘管和导管,所述鞘管用于进入主动脉且其远端开口定位于升主动脉内;所述导管活动穿设于所述鞘管中,所述导管能够从所述鞘管的远端伸出并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并且所述导管能够从所述鞘管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Y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26mm,其中,所述Y方向大致平行于室间隔的前间隔到后间隔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能够从所述鞘管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所述Y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多为5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的远端开口邻近于主动脉瓣,所述导管能够从所述鞘管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25mm,其中,所述Z方向垂直于所述Y方向,且所述Z方向大致为心房到心室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能够从所述鞘管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4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能够从所述鞘管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所述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少为60mm。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能够从所述鞘管的远端伸出的部分在所述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至多为9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从近端到远端依次包括第一主体段、第一塑型段以及第一调弯段,所述鞘管与主动脉的形状相适配,其中,所述第一主体段的形状与降主动脉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塑型段的形状与主动脉弓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调弯段的形状与升主动脉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导管从近端到远端依次包括第二主体段、第二塑型段、以及第二调弯段,所述第二主体段与所述第一主体段相适配,所述第二塑型段与所述第一塑型段以及第一调弯段相适配,当所述鞘管的远端开口位于升主动脉内时,所述第二调弯段从所述第一调弯段的远端的开口伸出后进入左心室并且能够朝向X方向弯曲,所述X方向垂直于所述Y方向,所述X方向大致为左心室到右心室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段与所述第一塑型段共同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一调弯段至少其远端部分位于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具有夹角的第二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的夹角为a,其中10°≤a≤45°。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近端连接有手柄结构,所述手柄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调弯段朝向所述X方向弯曲,且所述手柄结构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调弯段朝向所述X方向弯曲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二调弯段向所述Y方向摆动。
11.一种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融针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引导组件,所述消融针活动穿设于所述导管中,且能够从所述导管的远端开口伸出;所述消融针用于从所述导管的远端开口伸出后经心内膜刺入室间隔,并对所述室间隔进行消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针包括消融段,所述消融段至少部分能够穿刺进入所述室间隔且能够释放消融能量破坏所述室间隔的心肌活性;
所述消融段具有轴向内腔,且所述消融段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消融段的内腔相连通的灌注孔,所述灌注孔用于将所述消融段的内腔内的流体释放至所述室间隔,所述流体能够扩大所述消融段在所述室间隔内形成的消融范围。
13.一种消融系统,包括能量发生器、流体灌注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1-12任一项所述的消融装置;
所述能量发生器与所述消融针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消融针提供消融能量,
所述流体灌注装置与所述消融针连接,用于为所述消融针的内腔输送所述流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灌注装置包括:流体存储器、灌注泵及流体管道;
所述流体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流体;
所述灌注泵用于将所述流体从所述流体存储器中经所述流体管道输送到所述消融针的内腔。
CN202211058055.9A 2022-08-31 2022-08-31 引导组件、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Pending CN1176533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8055.9A CN117653323A (zh) 2022-08-31 2022-08-31 引导组件、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PCT/CN2023/115732 WO2024046350A1 (zh) 2022-08-31 2023-08-30 引导组件、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8055.9A CN117653323A (zh) 2022-08-31 2022-08-31 引导组件、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53323A true CN117653323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75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8055.9A Pending CN117653323A (zh) 2022-08-31 2022-08-31 引导组件、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53323A (zh)
WO (1) WO202404635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5990A (en) * 1991-09-11 1993-03-23 Novoste Corporation Coronary catheter
US6755812B2 (en) * 2001-12-11 2004-06-29 Cardiac Pacemakers, Inc. Deflectable telescoping guide catheter
US9023036B2 (en) * 2012-12-07 2015-05-05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Lasso catheter with tip electrode
CN112890949A (zh) * 2021-03-22 2021-06-04 杭州睿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肥厚心肌消融系统
CN113616326B (zh) * 2021-09-13 2023-03-14 心航路医学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带有盐水灌注功能的脉冲消融装置
CN114424972B (zh) * 2021-12-31 2023-12-08 杭州德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导引装置以及经导管治疗系统
CN114652429A (zh) * 2021-12-31 2022-06-24 杭州诺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经导管心肌消融装置及经导管心肌消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6350A1 (zh) 202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50836B2 (en) Medical device and treatment method
EP3777741B1 (en) Medical device
US20200138445A1 (en) Medical device and treatment method
US20210000538A1 (en) Medical device
US20210007800A1 (en) Medical device
WO2013101632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crossings
US20190216503A1 (en) Medical device and treatment method
CN114424972A (zh) 一种自适应导引装置以及经导管治疗系统
CN115363740A (zh) 一种用于心肌消融的消融针、消融装置以及消融系统
CN111741788B (zh) 导丝及医疗器械
WO2023124180A1 (zh) 可调节的导引鞘、消融装置、消融系统及心肌消融方法
US20230404665A1 (en) Medical device
US20230233255A1 (en) Medical device and shunt forming method
WO2023125927A1 (zh) 一种用于心肌消融的消融针、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CN117653323A (zh) 引导组件、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CN117653322A (zh) 用于实现稳定出针的引导组件、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WO2024046356A1 (zh) 消融针、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WO2022071179A1 (ja) 医療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ャント形成方法
EP4302715A1 (en) Medical device
US20230233225A1 (en)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US20230233223A1 (en) Medical device and shunt formation method
JP2022042115A (ja) 医療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JP2022038121A (ja) 医療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ャント形成方法
JP2022038122A (ja) 医療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ャント形成方法
JP2022042116A (ja) 医療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