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52395A - 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52395A
CN117652395A CN202311638362.9A CN202311638362A CN117652395A CN 117652395 A CN117652395 A CN 117652395A CN 202311638362 A CN202311638362 A CN 202311638362A CN 117652395 A CN117652395 A CN 117652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t
bag body
water
cultivating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383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远权
阳景阳
农玉琴
翁小婷
陈杏
韦锦坚
黄静
廖春文
骆妍妃
吴玲玲
梁贤智
巫虹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South Sub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South Sub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South Sub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xi South Sub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116383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523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52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52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包括制作水培袋,水培袋包括透明的袋体以及用于密封袋体两端的扎带,袋体两端初始为开口设计。制备复合育根培养溶液:取耕作心土层的黄泥或红泥,按照泥土与水质量比为1:8‑12注入清水,搅拌后静置4‑6小时,滤清;以滤清液为基础,按照萘乙酸140‑150mg/L、赤霉素20‑25mg/L、吲哚丁酸50‑55mg/L、磷酸二氢钾5‑6g/L的配方配制育根培养溶液。将水培袋套设在茶穗目标育根部位并注入育根培养溶液进行育根。本发明能够有效促进生根,提高老化穗段的繁育率,且能够将种苗繁育周期缩短至6个月,为现阶段种质繁育及保存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Description

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树繁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茶树自体水培育生根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无性繁育是茶树良种、种质资源扩增的有效手段,其包括短穗扦插、长穗扦插等技术方案,以上方案需要对茶树的穗段进行培养预留。短穗扦插一般在每年的5-6月开始培育扦插种穗,10-12月建设苗床和扦插繁育,在圃培育12个月后,达到出圃标准再进行田间移植,累计需要时间1.5年;长穗扦插繁育周期相对短,需要9-12个月。前述扦插技术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对扦插使用的种穗成熟度需控制在半木质化程度,需提前管护和培育;二是扦插繁育属于离体生根,插穗重新恢复成为完整体需要较长时间,需要精细化管理;三是部分茶树种质在野外采集时穗条老化,属于应急性繁育,采用传统技术方案存在采穗扦插繁育成功率低的障碍,无法保障种质的采集及有效繁育;四是茶树品种在表型分类上存在大叶、中叶、小叶的分类,对生根类药剂响应浓度也存在差异,需要前期筛选,周期长。
水培扦插繁殖技术作为无性繁殖方法中的一种,其是以水作基质,利用离体植物组织器官的再生性能,在一定条件下经人工培育使其发育成为一个独立植物体的育苗方法。然而传统的水培扦插繁殖方法受到温度、水质、光照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发根速度慢、成活率低等缺陷。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10582.4公开了一种茶树的水培-土培扦插快速育苗方法,其工艺路线如下:温室、网室准备,配制营养液,采穗、剪穗,插穗剪口消毒灭菌,激素处理,温室扦插,温室水培,配制营养土钵,转苗扦插,网室土培生根,插穗成茶苗,炼苗至成苗。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154482.5公开了一种茶树的育苗方法,其工艺路线如下:剪穗、水培容器准备、插穗水培、配制红壤土溶液、移至营养钵及炼苗等步骤。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210024453.2公开了一种用于茶树无性繁殖的水培扦插生根方法,具体为:通过将水培分步进行,并适当调整各阶段的营养液,通过优选配制优良的营养液,调节适宜于茶树生根的pH值,调整营养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穗生根的影响,从而提高茶树扦插插穗的生根率。前述3个专利申请均涉及到控温、控湿、应用到加热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生产上的生根问题。而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进行控制,需要使用到加热设备、培养容器、培养室等环境设施,操作步骤多且较为复杂,所需投入辅助的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以实现操作更便捷、繁育更高效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包括:
(1)制作专用水培袋:
所述水培袋包括透明的袋体以及用于密封袋体两端的扎带,袋体两端初始为开口设计;
(2)制备专用复合育根培养溶液:
取耕作心土层的黄泥或红泥,按照泥土与水质量比为1:8-12注入清水,搅拌后静置4-6小时,滤清;以滤清液为基础,按照萘乙酸140-150mg/L、赤霉素20-25mg/L、吲哚丁酸50-55mg/L、磷酸二氢钾5-6g/L的配方配制育根培养溶液;
(3)水培袋套设在茶穗目标育根部位:
将袋体套在茶穗外围,用扎带将袋体的初始上端固定在目标育根穗段的下端,然后将袋体向上翻转,此时袋体的初始下端变为固定上端,袋体形成一个围在目标育根穗段外围的杯状空腔;
(4)注入育根培养溶液进行育根:
将步骤(2)制备好的育根培养溶液注入步骤(3)所述的杯状空腔内并用扎带将袋体的固定上端与目标育根穗段的上端进行固定;
前述步骤(1)、(2)、(3)的实施顺序按照(1)、(2)、(3)进行,或者按照(1)、(3)、(2)进行;或者按照(2)、(1)、(3)进行。
步骤(1)所述水培袋还包括防水胶套或者防水胶条,用于包绕在袋体与目标育根穗段的绑扎固定处,以防止袋体内的育根培养溶液渗漏,或者防止雨水渗流入袋体内。
步骤(2)所述育根培养溶液的优选配方为:萘乙酸140mg/L、赤霉素20mg/L、吲哚丁酸50mg/L、5g/L磷酸二氢钾。
步骤(3)实施前,先将目标育根穗段的芽叶去除,预留12-15cm可操作段。
步骤(4)所述注入育根培养溶液后,袋体内预留15-20%的空气。
步骤(4)育根至每个目标育根穗段的根系数量超过20条/穗、根系平均长度超过6cm即可剪取进行炼苗;炼苗25-35天后即可将苗进行大田种植。
实施本发明,能够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1)实现茶树的自体悬空水培育根,较离体培育而言,发根速度更快,存活率更高。
(2)使用本发明所述的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不需要对穗条进行成熟度区分,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穗段皆可作为目标穗段,适用性更好。
(3)本发明所用水培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可视化观察根系发育情况,不需要投入高成本的辅助设备。
(4)本发明所用的育根培养溶液,更容易实现根系快速发育,保证培育存活率。
(5)实施本发明,可集中在夏季秋6-10月完成生根,生根后采用标准苗木分剪,炼苗后可快速投入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穗段选择与处理的实景照片。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薄膜筒套入穗段的实景照片。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三联结法固定一端的实景照片。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薄膜筒向上翻卷形成杯状的实景照片。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注入育根溶液固定上端的实景照片。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育根液培养50天根点生长情况的实景照片。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育根液培养80天根系发育情况的实景照片。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离体后入圃假植的实景照片。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定植到田间的实景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及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相关试验作出进一步的描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到一种水培袋,所述水培袋包括透明的袋体以及用于密封袋体两端的扎带,袋体两端初始为开口设计。水培袋还包括防水胶套或者防水胶条,可选用有一定弹性的海绵双面胶,用于包绕在袋体与目标育根穗段的绑扎固定处,使得袋体与目标育根穗段绑扎后的密封性更好。袋体由长宽30cm×20cm、厚度8丝的柱状透明薄膜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到一种复合育根培养溶液,其配方及制备方法为:取耕作心土层的黄泥或红泥,按照泥土与水质量比为1:8-12注入清水,搅拌后静置4-6小时,滤清;以滤清液为基础,按照萘乙酸140-150mg/L、赤霉素20-25mg/L、吲哚丁酸50-55mg/L、磷酸二氢钾5-6g/L的配方配制育根培养溶液。最优选的方案为:泥土与水质量比为1:10,萘乙酸140mg/L、赤霉素20mg/L、吲哚丁酸50mg/L、5g/L磷酸二氢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种穗的选取,如图1所示,可以根据茶树的长势,选取满足茎径大于0.3cm、长度大于30cm的穗条作为生根种穗,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穗段均可。将已选取种穗顶端的芽叶去除,育根茎段部位的叶片也一并去除,最终预留12-15cm可操作段即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套袋及育根的方法:步骤1),如图2所示,将袋体套入目标育根穗段部位,以穗段为中轴,将袋体初始上端3-5cm的薄膜向穗段聚拢并与茎段贴合,如图3所示,使用扎带以三段结绳法将其固定在穗段。步骤2),如图4所示,将袋体以捆绑点为界,向上翻转提拉,使袋体形成杯状空腔。步骤3),如图5所示,将配制好的育根培养溶液注入前述杯状空腔内,空腔内预留15-20%的空气;再将袋体的最终上端向茎段聚拢,使用扎带将其与茎段捆绑固定。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定期查看水培袋内的培养溶液是否有渗漏,如无渗漏,整个育根过程无需更换或补充培养溶液。如图6所示,水培育根50天后,观测到茎段根点已经萌出。如图7所示,水培育根80天后,观测到茎段已经形成气生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育根至符合出圃标准时,如图8所示,将茎段剪取,预留6-8张叶片,假植于土层10cm以上,黄泥/红泥土床,假植株行距为5cm×10cm,15天内淋足800倍多菌灵溶液3次,苗床搭建简易拱棚,覆盖50%以上遮阴率遮阳网,遮阴40天后解除遮阳网,炼苗30天。
前述出圃标准可参照:根系平均长度超过6cm,根系数量超过20条/穗,茎粗≧0.5cm,高度≧25cm。育根至符合出圃标准通常需要120-150天。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可根据生产或种质保存需要,开展种植工作,将前述经过炼苗后的植株定植到田间。
下面将通过比对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关于繁育周期
传统扦插繁育方法的种苗繁育周期需要1-1.5年,而本发明能够将种苗繁育周期缩短至6个月左右,为现阶段种质繁育及保存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关于育根培养溶液的配方对生根速度及存活率的影响
2.1营养液配方对生根速度及存活率的影响
2.1.1试验制剂的配备
试验制剂1:萘乙酸420mg、赤霉素60mg、吲哚丁酸150mg、15g磷酸二氢钾,清水配至3L溶液,混匀后平均分为30份。
试验制剂2:萘乙酸450mg、赤霉素60mg、吲哚丁酸165mg、15g磷酸二氢钾,清水配至3L,混匀后分平均为30份。
试验制剂3:萘乙酸420mg、赤霉素75mg、吲哚丁酸150mg、15g磷酸二氢钾,清水配至3L,混匀后平均分为30份。
试验制剂4:萘乙酸420mg、赤霉素75mg、吲哚丁酸150mg、18g磷酸二氢钾,清水配至3L,混匀后平均分为30份。
试验制剂5:萘乙酸420mg、赤霉素30mg、吲哚丁酸150mg、15g磷酸二氢钾,清水配至3L,混匀后平均分为30份。
试验制剂6:萘乙酸420mg、赤霉素60mg、吲哚丁酸90mg、15g磷酸二氢钾,清水配至3L,混匀后平均分为30份。
试验制剂7:萘乙酸480mg、吲哚丁酸150mg、15g磷酸二氢钾,清水配至3L溶液,混匀后平均分为30份。
试验制剂8:3L清水(空白对照),平均分为30份。
2.1.2试验方法
试验时间:2022年6月-9月。
试验地点:广西崇左龙州3个茶园。
试验方法:田间统一选取茎径0.5cm、长度大于30cm、已木质化的穗条作为试验种穗,将芽叶去除,预留12-15cm作为试验茎段。3个茶园分别作为3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随机选取80个试验茎段。本试验共随机选取出240个试验茎段。各取前述试验制剂1-8中的10份,合计80份液体,分别随机对应同一个试验区的80个试验茎段;余下液体以此类推处理。水培袋及试验制剂的注入方法统一同前述(如图2-图5所示)。观察、测量并记录每个试验茎段的生根情况。
2.1.3试验结果
将每个试验组对应的30个试验茎段的根长(计算平均数)、根数(个/穗,计算平均数)及炼苗存活率进行计算,经过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知,本发明所使用的营养液(育根培养溶液)能够显著促进根系发育。
2.2溶液基础的选取对生根速度及存活率的影响
2.2.1培养液的配备
培养液1:取耕作心土层的黄泥,按照泥土与水质量比为1:10注入清水,搅拌后静置5小时,滤清;滤清液中加入萘乙酸420mg、赤霉素60mg、吲哚丁酸150mg、15g磷酸二氢钾,滤清液补足3L。混匀后平均分为30份。
培养液2:与培养液1不同的是,用耕作心土层的红泥替换耕作心土层的黄泥。
培养液3:与培养液1不同的是,用纯净水替换黄泥滤清液。
培养液4:3L纯净水(空白对照),平均分为30份。
2.2.2试验方法
试验时间:2022年8月-11月。
试验地点:广西崇左龙州3个茶园。
试验方法:田间统一选取茎径0.5cm、长度大于30cm、已木质化的穗条作为试验种穗,将芽叶去除,预留12-15cm作为试验茎段。3个茶园分别作为3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随机选取40个试验茎段。本试验共随机选取出120个试验茎段。各取前述培养液1-4中的10份,合计40份液体,分别随机对应同一个试验区的40个试验茎段;余下液体以此类推处理。水培袋及培养液的注入方法统一同前述。观察、测量并记录每个试验茎段的生根情况。
2.2.3试验结果
将每个试验组对应的30个试验茎段的根长、根数(个/穗)及炼苗存活率进行平均计算,经过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知,本发明使用黄泥/红泥滤清液作为基础,配制得到的营养液(育根培养溶液)能够进一步促进根系发育。

Claims (7)

1.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水培袋:
所述水培袋包括透明的袋体以及用于密封袋体两端的扎带,袋体两端初始为开口设计;
(2)制备复合育根培养溶液:
取耕作心土层的黄泥或红泥,按照泥土与水质量比为1:8-12注入清水,搅拌后静置4-6小时,滤清;以滤清液为基础,按照萘乙酸140-150mg/L、赤霉素20-25mg/L、吲哚丁酸50-55mg/L、磷酸二氢钾5-6g/L的配方配制育根培养溶液;
(3)水培袋套设在茶穗目标育根部位:
将袋体套在茶穗外围,用扎带将袋体的初始上端固定在目标育根穗段的下端,然后将袋体向上翻转,此时袋体的初始下端变为固定上端,袋体形成一个围在目标育根穗段外围的杯状空腔;
(4)注入育根培养溶液进行育根:
将步骤(2)制备好的育根培养溶液注入步骤(3)所述的杯状空腔内并用扎带将袋体的固定上端与目标育根穗段的上端进行固定;
前述步骤(1)、(2)、(3)的实施顺序按照(1)、(2)、(3)进行,或者按照(1)、(3)、(2)进行;或者按照(2)、(1)、(3)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水培袋还包括防水胶套或者防水胶条,用于包绕在袋体与目标育根穗段的绑扎固定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泥土与水的质量比为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育根培养溶液的配方为:萘乙酸140mg/L、赤霉素20mg/L、吲哚丁酸50mg/L、5g/L磷酸二氢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实施前,先将目标育根穗段的顶端芽叶及外围叶片去除,预留12-15cm操作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注入育根培养溶液后,袋体内预留15-20%的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育根至符合出圃标准后即可剪取进行炼苗;炼苗后即可将苗进行大田种植。
CN202311638362.9A 2023-12-03 2023-12-03 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 Pending CN117652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38362.9A CN117652395A (zh) 2023-12-03 2023-12-03 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38362.9A CN117652395A (zh) 2023-12-03 2023-12-03 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52395A true CN117652395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69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38362.9A Pending CN117652395A (zh) 2023-12-03 2023-12-03 一种茶树自体悬空水培育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523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1065B (zh) 一种软籽石榴大棚种植方法
CN101803518B (zh) 一种昆明山海棠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Hernández et al. Cultivation systems
CN102919007A (zh) 一种网纹甜瓜的秋季栽培技术
CN103210848A (zh) 青花菜侧枝培育植株以及杂交制种方法
CN110313341B (zh) 一种澳洲坚果容器大苗培育方法
CN110547158A (zh) 一种草莓大田栽培方法
CN111109000A (zh) 一种适宜于江南地区的薄壳山核桃矮化丰产栽培方法
CN106613825A (zh) 一种草莓穴盘苗优质高效经济生产方法
CN105918051A (zh) 一种用于蜜桃的大棚栽培方法
CN109757274B (zh) 罗汉果组培苗高产高效移栽方法
CN108925380B (zh) 一种一茬双收苦瓜制种方法
CN104798682A (zh) 一种苦瓜育种栽培方法
CN110278822B (zh) 一种在高海拔地区栽培桃树的方法
CN112243792A (zh) 一种一年两熟的葡萄种植方法
CN112021168A (zh) 一种用稻草绳仿野生贴树种植铁皮石斛方法
CN109644767B (zh) 一种油用牡丹的培育方法
CN107114194A (zh) 一种叶用枸杞设施周年生产的方法
CN111727792A (zh) 一种李树早产丰产调控栽培管理技术
CN106105988B (zh) 一种滇藏榄的育苗方法
CN111201932A (zh) 山茱萸丰产栽培方法
CN112042459B (zh) 一种温室葡萄的周年两熟栽培方法
CN107517715A (zh) 一种石斛的种植方法
CN110313371B (zh) 一种高原冠菊的栽培方法
CN113892390A (zh) 一种樱花苗木矮化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