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7569A - 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7569A
CN117647569A CN202311114495.6A CN202311114495A CN117647569A CN 117647569 A CN117647569 A CN 117647569A CN 202311114495 A CN202311114495 A CN 202311114495A CN 117647569 A CN117647569 A CN 117647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terminal
terminal group
contact surfac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144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kr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Arkr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kray Inc filed Critical Arkr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647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75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3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glucose, e.g. by tissue impedance measure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01N27/327Biochemical electrodes, e.g.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for in vitro measurements
    • G01N27/3271Amperometric enzyme electrodes for analytes in body fluids, e.g. glucose in blood
    • G01N27/3273Devices therefor, e.g. test element readers, circui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5Details of handling test elements, e.g. dispensing or storage,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est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22Arrangements of medical sensors with cables or leads; Connectors or coupling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sensors
    • A61B2562/225Connectors or couplings
    • A61B2562/227Sensors with electrical conn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01N33/492Determining multiple analyt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测定装置,其具备供传感器插入的插入口和与传感器接触的多个端子,在传感器的插入完成为止的期间,端子在传感器的接触面上滑动,并对在传感器被插入到插入口的状态下附着于传感器的液体试样所包含的测定对象成分进行测定,在传感器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位于插入方向的后端侧的第一电极组和更靠近前端侧的第二电极组,多个端子通过插入到插入区域而从接触面受到垂直阻力,并包括在靠近插入口的一侧与第一电极组接触的第一端子组和在远离插入口的一侧与第二电极组接触的第二端子组,在传感器插入到插入口的状态下,第一端子组从接触面受到的垂直阻力的总和小于第二端子组从接触面受到的垂直阻力的总和。

Description

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插入了传感器的状态下,对附着于该传感器的液体试样所包含的测定对象成分进行测定的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一次性传感器和血糖自测装置(以下,称为测定装置)的血糖测定系统被广泛使用。在这样的系统中,传感器被插入到测定装置内,两者被电连接。作为这样的连接的具体例,可例举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如下技术:在从传感器的测定用电极连续延伸的导电性的端子部分接触测定装置的连接器的摆动侧端子而实现电连接。
近年来,要求用一个传感器不仅测定血糖,还要获得血细胞比容这样的第二信息及第三信息。因此,需要在传感器中加大导电性端子部分的数量。因此,如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技术,研发了具备在传感器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导电部组(连接器内部摆动侧金属端子组)和在与传感器的插入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导电部组(连接器组)的测定装置。另外,如下述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研发了在长边方向上具备2列导电部组的测定装置及与其对应的测试条。
另一方面,作为降低测定装置和试验片之间的摩擦的技术,如下述专利文献4所记载,公开了对连接器的臂部的形状进行研究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4/112200A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215343号公报
专利文献3:US2018/0172616A1
专利文献4:WO2007/121966A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在将传感器插入测定装置时,从插入开始位置至插入完成位置为止,在设置于测定装置侧的端子与传感器表面之间必然会发生摩擦。因过该摩擦,导致传感器表面的配线、端子表面的电镀有时会受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测定装置,其具备用于传感器插入的插入口和在插入口的内部与传感器接触的多个端子,在传感器的插入开始至插入完成期间内,端子在所述传感器与端子相对的接触面上滑动,在传感器插入到插入口的状态下,对附着于传感器的液体试样所包含的测定对象成分进行测定,在传感器中的插入区域中与端子接触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位于插入方向的后端侧的第一电极组和比第一电极组靠近前端侧的第二电极组,其中,该插入区域是插入到插入口的内部的部分,多个端子通过按压接触面而从接触面受到垂直阻力,并且包括:在靠近插入口的一侧与第一电极组接触的第一端子组和在远离插入口的一侧与第二电极组接触的第二端子组,在所述传感器插入到所述插入口的状态下,第一端子组从接触面受到的垂直阻力的总和小于第二端子组从接触面受到的垂直阻力的总和。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降低端子从传感器的接触面受到的垂直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传感器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A)及从II方向观察的上游部分的截面图(B)。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测定装置的插入口的内部的端子的形状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的端子的形状的概略结构的侧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的端子的形状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传感器开始插入到测定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传感器插入完测定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从侧面表示图7的状态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传感器和第一端子组的接触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传感器和第二端子组的接触状态的俯视图。
图11示意性地表示端子从传感器的接触面受到的垂直阻力和传感器上产生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符号说明)
1测定装置
1b插入口
2传感器
2f插入区域
2g接触面
10第一电极组
20第二电极组
30第一端子组
40第二端子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外,在各个附图中,对相同或等价的结构要素及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另外,关于附图的尺寸比例,有时为了便于说明而放大而示出,与实际的比例不同。进而,下面提及的各个电极的功能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本发明的结构不限于此。
在下面的说明中,沿着点滴在传感器上的液体试样在流路内流动的方向来定义“上游侧”及“下游侧”。
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具备用于传感器插入的插入口和在插入口的内部与传感器接触的多个端子,在传感器的插入开始到插入完成期间内,端子在传感器与端子相对的接触面上滑动,在传感器插入到插入口的状态下,对附着于传感器的液体试样所包含的测定对象成分进行测定。
液体试样是指提供给测定装置进行的测定中的液体状的试样,例如为从生物体采集的体液,具体而言,可列举血液及尿。测定对象成分是指包含在液体试样中且可通过测定装置定量地或定性地测定的成分。在液体试样为血液的情况下,作为测定对象成分,可列举血糖、血红蛋白或HbA1c等。在液体试样为尿的情况下,作为测定对象成分,可列举尿糖、胆红素或尿蛋白等。下面,对关于作为液体试样的血液,作为测定对象成分测定血糖值的例子进行陈述。
在此,在传感器中的在插入到所述插入口的内部的部分即插入区域中与端子接触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位于插入方向的后端侧的第一电极组和相比于第一电极组位于前端侧的第二电极组。
换言之,从将传感器插入测定装置的一侧观察时,第一电极组位于传感器的跟前侧,第二电极组位于传感器的里侧。第一电极组及第二电极组作为由金属材料或碳材料形成的电极层而形成在设置于传感器的接触面的基板上。在此,优选为,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分别是以不同的目的使用的,且彼此是绝缘的。
另外,在测定装置中,多个端子通过因传感器插入到插入区域而产生的应力例如通过弹性变形而按压所述接触面来从该接触面受到垂直阻力。进而,多个端子包括在靠近插入口的一侧与第一电极组接触的第一端子组和在远离插入口的一侧与第二电极组接触的第二端子组。除此之外,在传感器插入到插入口的状态下,第一端子组从传感器的接触面受到的垂直阻力的总和小于第二端子组从传感器的接触面受到的垂直阻力的总和。
多个端子可分别由铜、黄铜、磷青铜、铁或不锈钢这样的金属材料或碳材料这样的导电材料形成,进而可实施镀镍、镀锡、镀铬、镀钯或镀金等表面处理。
当传感器插入时,与未插入传感器的状态相比,多个端子分别受到对应于传感器的厚度的弹性变形这样的应力。通过该应力的复原力,端子按压传感器的接触面,作为其反作用力而从接触面受到垂直阻力。
在传感器插入到测定装置的状态下,第一端子组与第一电极组接触,第二端子组与第二电极组接触。当开始插入传感器时,第一端子组先与传感器的前端接触。进而随着传感器的接触面与第一端子组一起滑动,传感器被插入到插入口的里侧。并且,在传感器的插入快要完成时,第二端子组才与传感器的前端接触。由此,第一端子组在传感器的接触面上移动的距离变得比第二端子组在传感器的接触面上移动的距离长。
因此,降低在传感器的接触面上移动更长距离的第一端子组与传感器的接触面之间产生的损伤,因此使第一端子组从传感器的接触面受到的垂直阻力的总和小于第二端子组从传感器的接触面受到的垂直阻力的总和。
此外,关于上述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受到的垂直阻力的差异的结构,例如使第一端子组的各个端子因插入区域的插入而产生的挠曲量小于第二端子组的各个端子因插入区域的插入而产生的挠曲量来实现。
进而,优选为,多个端子各自为具备安装基部、从安装基部向插入口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和在延伸部的前端侧向接触面所在的方向弯曲而与接触面接触的接触部的结构,第二端子组的端子的延伸部构成为相比于第一端子组的端子的延伸部位于接触面所在的一侧的附近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可容易实现如上述的使第一端子组的挠曲量小于第二端子组的挠曲量的结构。
进而,所述第二端子组的一部分端子优选为分成两股而构成。通过这样的结构,在降低在第二端子组的各个接触部上产生的垂直阻力的同时加大第二端子组上产生的垂直阻力的总和。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是作为一例而将测定装置1作为便携式血糖仪的情况下的例子。在图1中,设置有作为测定装置1的便携式血糖仪和可拆装地设置于该测定装置1的传感器2。传感器2是本公开的试验用具的一例。在该传感器2中,形成有作为后述的流路2a的导入口而向流路2a内导入液体试样(例如,患者的血液)的试样供给口2d和通过导入液体试样而用于排出流路2a内的空气的空气孔2e,构成为具备用于检测液体试样中的测定对象成分(例如,血糖)的功能。图1所示的测定装置1在安装有传感器2的状态下,例如在液体试样为患者的血液的情况下,作为便携式血糖测量仪或自测血糖仪等血糖仪而使用。
另外,测定装置1具备主体1a,在该主体1a上设置有用于插入长方形状的传感器2的插入口1b。另外,在主体1a上设置有向传感器2供给规定的电压信号并从传感器2接收表示测定结果的电流信号而进行A/D转换的电压施加器(未图示)。另外,在主体1a上设置有例如由微处理器构成且对测定装置1的各个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未图示)。控制部从电压施加器对传感器2供给规定的电压信号,并根据与电压信号的供给对应的来自传感器2的电流值而生成表示测定值的测定数据。通过测定部获得的测定数据被记录在记录部(未图示)。通过控制部获得的测定数据与测定时间或患者ID等关联地被记录在记录部。
另外,在主体1a上设置有显示测定数据的显示画面1c和用于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连接器1d。该连接器1d与作为外部设备的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或个人计算机等之间收发测定数据、测定时间、患者ID等数据。即,测定装置1构成为隔着连接器1d而向外部设备转送测定数据或测定时间,或者从外部设备接收患者ID等而与测定数据等关联。
此外,除了上述的说明之外,例如也可以是将上述控制部设置于传感器2的端部并在传感器2一侧生成测定数据的结构。另外,在测定装置1的主体1a上也可以具备包括供患者等用户输入数据的按钮、触摸面板等输入部在内的用户接口。另外,也可以是将显示画面1c或记录部等不设置于主体1a,而是设置在可与主体1a连接的外部装置的结构。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中使用的传感器2的俯视图(A)及从II方向观察的上游部分的截面图(B)。此外,在图中,上侧为上游侧,下侧为下游侧。在传感器2中,例如在利用合成树脂(塑料)而形成的基板2h上例如形成有利用金(Au)这样的金属材料或碳这样的碳材料而形成的电极层。在电极层上作为包覆区域层叠有:具备矩形形状的切除部的隔垫2i、位于隔垫2i更上侧的形成有空气孔2e的合成树脂制的盖2j。通过基板2h、隔垫2i及盖2j的层叠,形成具有由隔垫2i的切除部形成的试样供给口2d的空间,该空间成为流路2a。空气孔2e形成于流路2a的下游端附近。传感器2的下游端附近成为未被盖2j覆盖而露出电极的区域,明确地分割成上游侧的第一测定区域2b和下游侧的第二测定区域2c。另外,传感器2的下游端侧的插入到测定装置1的插入口1b的区域为插入区域2f,不仅包括第一测定区域2b及第二测定区域2c,而且还包括盖2j的下端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层形成为作为第一电极组10的第一测定电极11、第二测定电极12、第三测定电极13、第四测定电极14及第五测定电极15及作为第二电极组20的第一参考电极21、第二参考电极22及第三参考电极23。
第一电极组10是在液体试样所包含的测定对象成分的测定中使用的电极。第一电极组10的各个电极在第一测定区域2b中与长边方向平行地配置,在图2中从左侧开始设置有第四测定电极14、第二测定电极12、第五测定电极15、第一测定电极11及第三测定电极13。此外,第四测定电极14、第五测定电极15及第三测定电极13均到达第一测定区域2b的下游端,第二测定电极12及第一测定电极11在第一测定区域2b的下游端的跟前停止。
第一电极组10的各个电极在盖2j的下方延伸到传感器2的上游端侧的流路2a内为止,在与流路2a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各自平行地在流路2a内露出。即,在流路2a内,第三点着端13a、第四点着端14a、第一点着端11a、第二点着端12a及第五点着端15a从上游侧开始平行地配置,它们分别为第三测定电极13、第四测定电极14、第一测定电极11、第二测定电极12及第五测定电极15的上游端。此外,相邻的各个电极之间被绝缘。例如,由通过物理蒸镀形成的金属材料来形成电极层的情况下,通过激光来描绘规定的电极图案(以下,称为“修剪”),从而各个电极之间被绝缘。另外,在利用碳材料形成的电极层的情况下,隔着规定的间隔形成各个电极。
在第一测定区域2b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一测定区域2b和通过修剪而绝缘的第二测定区域2c。在第二测定区域2c上与电极层同样地通过导电性材料形成有第二电极组20。第二电极组20是不直接参与测定对象成分的测定,但用于取得传感器2的组或个体识别、传感器2的插入检测或品质管理等周边信息的电极。
第二电极组20通过利用激光修剪的切断线25来在图2中划分为右侧的第一参考电极21、左侧的第二参考电极22及中央的大致矩形形状的第三参考电极23这3个区域。但是,第一参考电极21和第二参考电极22在第三参考电极23的下游侧通过切断线25来隔开而并未直接导通,但在上游侧导通。另外,第二参考电极22和第三参考电极23在第三参考电极23的下游边缘左侧导通。第一参考电极21和第三参考电极23通过切断线25隔开,并未直接导通。
图3是表示测定装置1的插入口1b的内部的端子的形状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的端子的形状的概略结构的侧面图。在测定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支承从插入口1b插入的传感器2的传感器支承台1e。并且,在该传感器支承台1e的上方,在测定装置1的里侧具有安装基部50(参照图4),并设置有朝向插入口1b而延伸设置的多个端子。在多个端子中,前端更靠近插入口1b而延伸的端子为第一端子组30。另外,在多个端子中,前端位于自插入口1b更远的位置的端子为第二端子组40。换言之,自插入口1b至第二端子组40为止的距离比自插入口1b至第一端子组30为止的距离长。
如图4所示,第一端子组30及第二端子组40均由如下部件构成:安装基部50;弯曲部51,其从安装基部50朝向传感器支承台1e弯曲90°;延伸部52,其从弯曲部51的下端与传感器支承台1e之间保持距离且朝向插入口1b延伸;及接触部53,其在延伸部52的前端,朝向传感器支承台而以大致V字状弯曲。第一端子组30及第二端子组40均在未插入传感器2的状态下,在接触部53与传感器支承台1e之间保持未达到传感器2的厚度0的距离的间隙。另外,第二端子组40的端子的延伸部52比第一端子组30的端子的延伸部52更靠近传感器支承台1e而配置。进而,第一端子组30的接触部53与传感器支承台1e之间的间隙Δ1及第二端子组40的接触部53与传感器支承台1e之间的间隙Δ2均小于传感器2的第一测定区域2b及第二测定区域2c的厚度T(参照图8),并且间隙Δ1大于间隙Δ2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的端子的形状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在该图中,上方表示插入口1b这一侧。在图中从左侧开始第一端子组30形成有第四测定端子34、第二测定端子32、第五测定端子35、第一测定端子31及第三测定端子33,分别与图2所示的第四测定电极14、第二测定电极12、第五测定电极15、第一测定电极11及第三测定电极13接触。第一测定端子31及第二测定端子32的前端比第三测定端子33、第四测定端子34及第五测定端子35的前端更靠近插入口1b这一侧而配置。
另一方面,在图中从左侧开始,第二端子组40形成有第二参考端子42、第三参考端子43及第一参考端子41,分别与图2所示的第二参考电极22、第三参考电极23及第一参考电极21接触。第三参考端子43的前端比第一参考端子41及第二参考端子42的前端更靠近插入口1b这一侧而配置。另外,在第二端子组40中,第一参考端子41及第二参考端子42的前端被分成两股。
在图5的位于附图下方的安装基部50的位置中,从附图左侧开始依次先配置有第一端子组30中的第四测定端子34、第二测定端子32及第五测定端子35,接下来配置有第二端子组40中的第二参考端子42、第三参考端子43及第一参考端子41,进而配置有第一端子组30中的第一测定端子31及第三测定端子33。并且,第一端子组30中的第四测定端子34、第二测定端子32及第五测定端子35从偏左的位置偏向中心的同时向插入口1b侧延伸。另一方面,第一端子组30中的第一测定端子31及第三测定端子33从偏右的位置偏向中心的同时向插入口1b侧延伸。第二端子组40的三根端子均笔直地向插入口1b侧延伸。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将传感器2开始插入至测定装置1的状态的立体图。当传感器2开始插入到测定装置1时,接触面2g上的电极中的第二电极组20先被插入到插入口1b的内部。并且,将位于靠近插入口1b侧的第一端子组30向上方弹性变形而弯曲,从而使传感器2的前端进入第一端子组30与传感器支承台1e之间。进而当将传感器2进一步插入时,第一电极组10进入插入口1b的内部。并且,将位于远离插入口1b侧的第二端子组40向上方弹性变形而弯曲,从而使传感器2的前端进入第二端子组40与传感器支承台1e之间。在该状态下,如图7的立体图及图8的侧面图所示,在第一端子组30与第一电极组10接触,同时第二端子组40与第二电极组20接触的情况下完成向传感器2的插入口1b的插入。
在此,第一端子组30中的最靠近插入口1b的端子(即,第一测定端子31及第二测定端子32,参照图5)在接触面2g上滑动的距离D1比第二端子组40中的最远离插入口1b的端子(即,第一参考端子41及第二参考端子42,参照图5)在接触面2g上滑动的距离D2长。并且,传感器2使第一端子组30的接触部53弯曲的距离,换言之第一端子组30的挠曲量(T-Δ1)小于第二端子组40的挠曲量(T-Δ2)。
将图7及图8所示的完成了传感器2的插入的状态图示于图9及图10的俯视图中。但是,在图9中省略了第二端子组40,在图10中省略了第一端子组30。在将传感器2插入到测定装置1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第一测定端子31与第一测定电极11接触,第二测定端子32与第二测定电极12接触,第三测定端子33与第三测定电极13接触,第四测定端子34与第四测定电极14接触,第五测定端子35与第五测定电极15接触。同时,如图10所示,第一参考端子41与第一参考电极21接触,第二参考端子42与第二参考电极22接触,第三参考端子43与第三参考电极23接触。
通过插入了传感器2的测定装置1,可对作为液体试样的血液所包含的测定对象成分(例如,血糖)进行测定。在此,参与具体的测定对象成分的测定的第一电极组10中的上游侧的任一个(例如,第一点着端11a)上涂布与测定对象成分进行反应的试剂,通过第一端子组30来检测该试样通过液体试样而被溶解且与测定对象成分进行反应而产生的电位差,从而可测定测定对象成分的包含量。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在将血液点着到传感器2的试样供给口2d时,从上游侧开始浸渍第三点着端13a、第四点着端14a、第一点着端11a、第二点着端12a及第五点着端15a,并通过毛细管力而使流路2a流向下游。在该期间,例如通过第一测定电极11及第二测定电极12而测定血糖值(即,葡萄糖浓度),通过在流路2a中位于其上游侧的第三测定电极13及第四测定电极14而测定血液的其他指标(例如,血细胞比容值),利用在流路2a中位于最下游侧的第五测定电极15而检测对血液的流路2a的点着量是否充分。另一方面,第二电极组20虽然并不直接参与测定对象成分的测定,但用于取得传感器2的个体识别或品质管理等周边信息。此外,也可以将预先点着液体试样的传感器2插入测定装置1。
在此,如图4所示,可将第一端子组30及第二端子组40的各个电极视为将安装基部50作为支点的悬臂梁。并且,当各个电极的长度为L,纵弹性模量为E,截面惯性矩为I,施加到接触部53的力为P时,接触部53的挠曲量δ可由下述式(1)来表示。
δ=(PL3)/(3EI)…(1)
将上述式(1)对P变形时,可导出下述式(2)。
P=(3EI/L3)·δ…(2)
即,在相同的电极中,力P与挠曲量δ成正比。在此,当从图4所示的状态,插入传感器2而如图8所示地将各个电极向上方弯曲距离δ时,各个电极的接触部53从传感器2的接触面2g受到在上述式(2)中求出的力P的垂直阻力。
在此,假设各个电极的材质及截面面积相同时,第一端子组30的挠曲量(T-Δ1)小于第二端子组40的挠曲量(T-Δ2),进而第一端子组30比第二端子组40长,因此根据上述式(2),第一端子组30中产生的垂直阻力小于第二端子组40中产生的垂直阻力。
图11示意性地表示安装传感器2的状态下的测定装置1。如该图所示,对第一端子组30施加的垂直阻力的总和N1小于对第二端子组40施加的垂直阻力的总和N2
另外,比第二端子组40具备更小的垂直阻力的第一端子组30比第二端子组40在接触面2g上滑动的距离(D1)长。由此,可降低由第一端子组30的滑动导致的接触面2g及接触部53的表面损伤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具备更大的垂直阻力的第二端子组40在接触面2g上滑动的距离(D2)更短,因此由第二端子组40的垂直阻力导致的表面损伤的影响更小。此外,优选为,在接触面2g中,第一端子组30所滑动的一部分区域上(例如,在第三测定端子33、第四测定端子34及第五测定端子35中端子所接触的部位和第三参考端子43中端子所接触的部位之间的表面)涂敷降低摩擦力的物质(例如,润滑油)或实施降低表面粗度的表面处理,从而降低第一端子组30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而降低表面损伤。
此外,如图4及图8所示,与接触面2g之间的滑动距离更长的第一端子组30配置于上段,与接触面2g之间的滑动距离更短的第二端子组40配置于下段,因此能够容易使第一端子组30的弹簧弹性模量低于第二端子组40的弹簧弹性模量。该结构也有利于使施加于第一端子组30的垂直阻力小于施加于第二端子组40的垂直阻力。
另外,如图5所示,第二端子组4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第一参考端子41及第二参考端子42的接触部53的前端被分成两股。由此,即便将在接触部53的各个前端产生的垂直阻力设定为更小,也能够将垂直阻力的总和设定为一定的水平。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优选为,与在第一端子组30中最靠近插入口1b的端子(具体而言,第一测定端子31及第二测定端子32)上产生的垂直阻力的总和相比,在第二端子组40中最远离插入口1b的端子(具体而言,第一参考端子41及第二参考端子42)上产生的垂直阻力的总和更大,更优选为,后者为前者的2倍以上。
实施例
(1)实施例1
在实施例1的传感器中,将图5所示的各个端子设定为下述表1这样的规格。此外,垂直阻力表示利用测力计(DPX-0.5T,IMADA)而测定将各个端子弯曲下述表1所列出的挠曲量所需的力的值(在之后的表中也相同)。
表1
此外,上述表1中的第一参考端子及第二参考端子的数值是针对各自形成为两股的前端各自的数值。从上述表1可知,第一端子组的垂直阻力的总和为1.0N(=0.2N×5),第二端子组的垂直阻力的总和为1.8N(=0.2N+0.4N×4)。由此,第一端子组的垂直阻力的总和小于第二端子组的垂直阻力的总和。
另外,由于传感器的质量为0.1g,因此施加到传感器的重力G为9.8×10-4N。在此,将接触面的静摩擦系数设为μ′时,第一端子组的垂直阻力的总和为如上所述地成为1.0N,因此第一端子组与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F1成为1.0μ′(N)。同样地,第二端子组的垂直阻力总和为如上所述地成为1.8N,因此在第二端子组与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F2成为1.8μ′(N)。并且,优选为,该静摩擦系数μ′被设定为F1<G,且F2>G,换言之被设定为下述式(3)的数值范围。
5.4×10-4<μ′<9.8×10-4…(3)
(2)实施例2
在实施例2的传感器中,将图5所示的各个端子设定为下述表2这样的规格。
表2
在本实施例中,与最靠近插入口且接触面上的移动距离最长的端子(即,第一测定端子及第二测定端子)的垂直阻力的总和(0.2N×2=0.4N)相比,最远离插入口且接触面上的移动距离最短的端子(即,第一参考端子及第二参考端子)的垂直阻力的总和(0.8N×4=3.2N)更大,具体而言是2倍以上。
(3)实施例3
最简单地,也可以将第一端子组设为接触面上的移动距离相同的4根端子,将第二端子组也设为接触面上的移动距离相同的4根端子并设定为下述表3所示的规格。
表3
端子 宽度(mm) 挠曲量(mm) 垂直阻力(N) 滑动距离(mm)
第一端子组(4根) 0.3 0.15 0.3 5.00
第二端子组(4根) 0.4 0.2 0.6 2.00
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端子组的垂直阻力的总和(0.6N×4=2.4N)为第一端子组的垂直阻力的总和(0.3N×4=1.2N)的2倍。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利用于安装传感器而对液体试样所包含的测定对象成分进行测定的测定装置。

Claims (4)

1.一种测定装置,其具备用于传感器插入的插入口和在所述插入口的内部与所述传感器接触的多个端子,在从所述传感器的插入开始至插入完成的期间内,所述端子在所述传感器与该端子相对的接触面上滑动,在所述传感器插入到所述插入口的状态下,对附着于所述传感器的液体试样所包含的测定对象成分进行测定,
在所述传感器中的插入区域中与所述端子接触的所述接触面上设置有位于插入方向的后端侧的第一电极组和比所述第一电极组靠近前端侧的第二电极组,其中,该插入区域是插入到所述插入口的内部的部分,
所述多个端子通过按压所述接触面而从该接触面受到垂直阻力,并且所述多个端子包括:在靠近所述插入口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电极组接触的第一端子组;和在远离所述插入口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电极组接触的第二端子组,
在所述传感器插入到所述插入口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端子组从所述接触面受到的垂直阻力的总和小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从所述接触面受到的垂直阻力的总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组的端子各自因所述插入区域的插入而产生的挠曲量小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端子各自因所述插入区域的插入而产生的挠曲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端子各自具备:
安装基部;
延伸部,其从所述安装基部向所述插入口的方向延伸;和
接触部,其在所述延伸部的前端侧向所述接触面所在的方向弯曲而与该接触面接触,
所述第二端子组的端子的所述延伸部比所述第一端子组的端子的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接触面所在的一侧的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端子组的端子的一部分的接触部被分成两股。
CN202311114495.6A 2022-09-02 2023-08-30 测定装置 Pending CN1176475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40321 2022-09-02
JP2022140321A JP2024035700A (ja) 2022-09-02 2022-09-02 測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7569A true CN117647569A (zh) 2024-03-05

Family

ID=87801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14495.6A Pending CN117647569A (zh) 2022-09-02 2023-08-30 测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4679A1 (zh)
EP (1) EP4332560A1 (zh)
JP (1) JP2024035700A (zh)
CN (1) CN11764756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29720B2 (ja) * 2000-09-28 2005-12-2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ATE538516T1 (de) 2003-06-16 2012-01-15 Arkray Inc Verbinder
US8999125B2 (en) 2005-07-15 2015-04-07 Nipro Diagnostics, Inc. Embedded strip lot autocalibration
US8398443B2 (en) 2006-04-21 2013-03-19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Biological testing system and connector therefor
CN101772702A (zh) * 2007-03-28 2010-07-07 爱科来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JP2019215343A (ja) 2018-06-12 2019-12-19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及び測定システム
EP3581924A1 (en) * 2018-06-12 2019-12-18 ARKRAY, Inc.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asurement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35700A (ja) 2024-03-14
EP4332560A1 (en) 2024-03-06
US20240074679A1 (en) 202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98443B2 (en) Biological testing system and connector therefor
WO200602722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test strip
EP2315012B1 (en) Sensor cartridge and measuring device
JP2015114153A (ja) 測定装置、および測定方法
JP5212990B2 (ja) 分析装置
US20190376921A1 (en)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asurement system
CN117647569A (zh) 测定装置
CN117647568A (zh) 测定系统
CA2901090C (en) Low force electrical contact on metalized deformable substrates
CN101977552A (zh) 体液提取用电路基板以及生物传感器
KR101750596B1 (ko) 분석 용구,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측정 장치
JP6892871B2 (ja) 試験要素分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