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2964A - 电驱动单元的定子及用于制造该定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驱动单元的定子及用于制造该定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2964A
CN117642964A CN202280047677.3A CN202280047677A CN117642964A CN 117642964 A CN117642964 A CN 117642964A CN 202280047677 A CN202280047677 A CN 202280047677A CN 117642964 A CN117642964 A CN 117642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contact
insulating cover
winding
contac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76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克劳斯·魏斯克
于尔根·埃尔扎姆
海因茨·京特
赖纳·赫蒂希
于尔根·布雷特施奈德
克里斯托夫·泰萨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uehler Moto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uehler Moto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ehler Motor GmbH filed Critical Buehler Motor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7642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29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9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around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或2的主题的电驱动单元的定子,以及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3或14的主题的用于制造定子的方法。用于电驱动单元的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在其上构成用于容纳线圈的至少一个定子磁极;第一绝缘罩和第二绝缘罩,其中,至少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接触板;定子绕组,其由连续的绕组线形成并构成线圈;其中,在至少一个接触板上构成至少一个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容纳定子绕组的绕组线,并具有接触区域和导引区域,其中,导引区域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中在轴向方向上取向,并且其中,接触区域至少部分地在径向方向上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伸出。

Description

电驱动单元的定子及用于制造该定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或2的主题的电驱动单元的定子,以及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3或14的主题的用于制造定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定子中,绕组线通常是通过构造在接触板上的焊接钩来互连的。在此,焊接钩在定子铁芯的轴向取向上构造在接触板上。由于焊接钩的轴向取向,不发生绕组线的张紧。在此,绕组线在焊接钩之前或之后只有很短的长度,以便尽量避免绕组线的自由摆动长度的问题。然而,由于绕组线在焊接钩之前或之后的长度很短,绕组线必须通过额外的粘合过程来保持在定位中,而这种粘合过程是耗费的而且并不总是温度稳定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说明用于电驱动单元的定子,在该定子中,绕组线末端通过至少一个接触板可靠地紧固,以避免绕组线的自由摆动长度并因此避免损坏绕组线以及建立定子的紧凑的结构方式。
此外,本发明的任务是说明用于制造相应的定子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稳定的、更精确地重复的制造过程,由此提高电驱动单元的定子的使用寿命,并减少绕组线或连接部位发生疲劳断裂的风险,以及避免耗费的附加过程。
根据本发明,在用于电驱动单元的定子方面通过专利权利要求1或2的主题来解决该任务,并且在其制造方面通过专利权利要求13或14的主题来解决该任务。
在本发明的意义中,提出了用于电驱动单元的定子,该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在其上构成至少一个用于容纳线圈的定子磁极;第一绝缘罩和第二绝缘罩(分别构造在相对于定子铁芯的连线侧或非连线侧),其中,至少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接触板;由连续的绕组线形成并构成线圈的定子绕组,其中,在至少一个接触板上构成至少一个接触元件,接触元件容纳定子绕组的绕组线,并具有接触区域和导引区域,其中,导引区域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之内在轴向方向上取向,并且其中,接触区域至少部分地在径向方向上(同样相对于接触板)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伸出。
在至少一个接触板上的至少一个接触元件具有接触区域和导引区域,其中,导引区域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之内在轴向方向上取向,即平行于定子的中心轴线取向,并且其中,接触区域至少部分地在定子的径向方向上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伸出。由于至少一个接触元件的至少部分地在定子的径向方向上伸出的接触区域,在绕组线连线端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绕组线连线端通过接触区域可靠并牢固地紧固。在此可以确保绕组线被拉入接触区域的底部中,以避免绕组线的摆动和损坏。
在本发明的意义中,还提出了用于电驱动单元的定子,该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在其上构成至少一个用于容纳线圈的定子磁极;第一绝缘罩和第二绝缘罩,其中,至少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接触板;由连续的绕组线形成并构成线圈的定子绕组,其中,在至少一个接触板上构成至少一个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容纳定子绕组的绕组线,并具有接触区域和导引区域,其中,导引区域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之内在轴向方向上取向,并且其中,接触区域被构造成相对于导引区域(例如垂直)错开放置,即在接触板的周向方向上放置。可以想到,根据应用情况指向不同方向地设计接触区域的这种平放或水平的取向。因此,平放的接触区域可以在定子的外周边或内周边的方向上取向,但也可以沿着接触板的延伸方向或逆着接触板的延伸方向取向。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根据本发明的定子优选被电驱动单元所包括,例如电动马达,特别是无刷直流电马达(或发电机),并可构造为内动子或外动子。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可以一件式或多件式构造,并且可以布置在由叠片组构成的定子铁芯的连线侧或非连线侧。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接触板。在此,依赖于绕线方案,至少一个接触板可以布置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中,以便不伸入到卷绕空间中。由此,至少一个接触板可以只布置在第一绝缘罩中或只布置在第二绝缘罩中,或者其也可以布置在第一绝缘罩中以及第二绝缘罩中。例如,在星形电路中,至少一个接触板可以布置在第一绝缘罩中,而所谓的零接触板也可以布置在第二绝缘罩中,即没有接触元件。在结构空间较小并且由此造成径向空间需求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一绝缘罩和第二绝缘罩中分别布置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元件的接触板,并根据预定的绕线方案通过两个绝缘罩中的接触板互连绕组线。
至少一个接触板上的至少一个接触元件具有接触区域和导引区域,其中,导引区域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中在轴向方向上取向,即平行于定子的中心轴线取向,并且其中,接触区域被构造成相对于导引区域(例如垂直)错开放置,即在接触板的周向方向上放置。如前所述,接触区域的(例如垂直)错开的构造方案可以多方向地限定。由于至少一个接触元件的错开放置的接触区域,在绕组线的连线端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接触区域可靠且牢固地紧固绕组线。在此确保了绕组线被拉入接触区域的底部中,以避免绕组线的摆动和损坏。
根据有利的构造方案,接触元件在接触区域中优选被构造成焊接叉、接触叉或接触舌。然而,接触区域中的接触元件也可以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已知且合乎目的的所有设计方式。
在另一有利的构造方案中,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包括多个优选同心布置的接触板,其中优选地,至少一个接触板配属于一个接触相。接触板可以被构造成具有接触元件或者不具有接触元件。例如,在星形公共点互连的情况下,接触板也可以无接触元件地被构造成所谓的零接触板。在存在径向空间问题的情况下,互连也可以被拉伸且由此分散到两个绝缘罩的长度上,两个绝缘罩具有分别布置在其中的带有至少一个接触元件的接触板。
根据另一有利的构造方案,一个接触板上的至少一个接触元件与另一个接触板上的至少一个接触元件错开地布置。在此,这些接触元件是错开的,从而产生阶梯状的布置。在此,接触元件彼此倾斜错开地布置,从而在俯视时产生阶梯的印象。由此可以更好地充分利用互连空间,尤其是在接触元件的倾斜较陡时,并且这产生了定子的紧凑的结构形式。
在另一有利的构造方案中,接触区域被构造成具有在径向方向上、优选朝着定子的外侧的倾斜角。接触区域也可以被构造成具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常已知且合乎目的的偏置角
根据另一有利的构造方案,倾斜角具有至少2°,优选5°的角度。优选的角度范围在5°±3°。然而,在此也可以想到不同的其他角度或更大的角度。
在另一有利的构造方案中,至少一个接触板在轴向端侧上具有至少一个悬边,该悬边嵌接倒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中。通过冲裁至少一个接触板,在悬边上形成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中卡紧的边缘内收部(冲裁内收部)和冲裁棱边。
根据另一有利的构造方案,至少一个接触板在径向方向上具有留空部,该留空部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中的倒扣部或卡锁机构相对应。至少一个卡锁机构被构造成刚性、非柔性的元件,至少一个接触板的留空部紧固在该元件上。
在另一有利的构造方案中,至少一个接触板具有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相对应的倒扣部或卡钩。在此,至少一个倒扣部或至少一个卡钩与第一或第二绝缘罩中的相应的配合轮廓卡夹。
根据另一有利的构造方案,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的内圈上布置有偏转柱作为绕线辅助部。这些偏转柱可以在绕线工艺结束之后保留在定子上,或者也可以在绕线工艺结束之后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的内圈分离或移除。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接触板借助热压印、热填缝、超声波铆接或冷压印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连接或形成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连接工艺在此也是可行的。
此外,还提出了一种用以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用于电驱动单元的定子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a)将预制的第一和第二绝缘罩插装到定子铁芯的端侧上;
b)将至少一个接触板置入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中;
c)将绕组线起始端放入接触元件中;
d)借助偏转柱将绕组线引向定子磁极以用于线圈的绕线;
e)将绕组线从线圈引出并根据预定的绕线方案继续铺设和互连绕组线;
f)重复前述步骤以形成连续的定子绕组;
g)将放入的绕组线与接触元件焊接;
h)切断绕组线,并且
i)将各个相互连。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定子的方法中,第一和第二绝缘罩也可以替代插装地喷注到定子的端侧上。在另一备选方案中,可以对定子铁芯进行注塑包封,并在此利用注塑包封将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构造在定子铁芯的端侧上。依赖于绕组的优选的互连和存在的结构空间,将至少一个接触板置入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中。然后,将绕组线起始端放入接触元件中并借助偏转柱将绕组线引向定子磁极以用于线圈的绕线。也可以使用导线器替代偏转柱。随后将绕组线从线圈引出,并根据预定的绕线方案进一步铺设和互连绕组线。由此造成绕组线的不同长的摆动长度,其可能会对以后的运行造成损害,这是因为振动施加可能会导致线断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从线圈中引出或引入线圈中的绕组线通过接触元件的倾斜错开布置来引导。接触元件以90°的角度彼此倾斜错开地布置。除了倾斜错开的接触元件外,还可以根据权利要求1通过以相应的倾斜角或偏置角至少部分地在定子的径向方向上伸出的接触区域,或者通过(垂直)错开放置的接触区域来铺设绕组线,以确保针对焊接过程的最佳几何形状。通过绕组线的张紧,避免了绕组线的自由摆动长度。
重复前面的步骤直到形成连续的定子绕组。在所有的线圈都利用连续的绕组线卷绕好之后,将绕组线互连。可以通过星形并联绕组、星形串联绕组、三角形串联绕组、三角形并联绕组、三角形半并联绕组、三角形串联电路、三角形双并联电路或三角形四并联电路来实现互连。然后借助电阻焊接或激光焊接将放入的绕组线与接触元件焊接。然而,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焊接方法来实现焊接。根据互连方式,绕组线在焊接后被切断。在切断绕组线后,将各个相组合成相线路。各个相线路通过至少一个插接接触部、例如扁平插头在轴向方向上互连。然而,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可能方案来互连各个相线路。互连并不局限于扁平插头。
此外,还提出了一种用以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用于电驱动单元的定子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各个定子磁极进行绕线;
b)将卷绕好的定子磁极接合成定子铁芯;
c)将预制的第一和第二绝缘罩插装到定子铁芯的轴向端侧上;
d)将至少一个接触板置入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中;
e)将每个卷绕好的定子磁极的绕组线起始端和绕组线末端分别放入所属的接触元件中,
f)将分别放入的绕组线起始端(18)和绕组线末端(19)与所属的接触元件焊接,并且
g)将各个相互连。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定子的方法中,各个定子磁极被卷绕好并接合成定子铁芯。然后,将第一和第二绝缘罩插装到定子铁芯的轴向端侧上。替代插装地,第一和第二绝缘罩也可以喷注到定子铁芯的轴向端侧上。在另一备选方案中,可以对定子铁芯进行注塑包封,并在此利用注塑包封将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构造在定子铁芯的端侧上。依赖于绕组的优选的互连和存在的结构空间,将至少一个接触板置入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中。将每个单个定子磁极的绕组线起始端和绕组线末端分别放入所属的接触元件中并且借助电阻焊接或激光焊接与接触元件焊接。然而,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焊接方法来实现焊接。将各个相组合成相线路。各个相线路通过至少一个插接接触部、例如扁平插头在轴向方向上互连。然而,也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可能方案来互连各个相线路。互连并不局限于扁平插头。
通过上面列举的相应的方法避免了耗费的附加过程,譬如粘接。根据所列举的方法,绕组线以经限定的方式铺设并通过相应的配合几何形状(接触元件)固定且可靠地保持在那里。通过降低绕组线或焊接连接的疲劳断裂风险,电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得以提升。由此还使得焊接过程稳定并且更精确地重复。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以下实施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定子的横截面;
图2示出根据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定子的轴向截面;
图3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接触元件及其取向的详细视图;
图4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定子的透视图;
图5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凹口的接触板的详细视图;
图6示出其中容纳有根据图5的接触板的第一或第二绝缘罩的详细视图;
图7示出具有留空部的接触板详细视图;
图8示出具有其中包含倒扣部或卡锁机构以及根据图7的接触板的第一或第二绝缘罩的截面;
图9示出带有倒扣部或卡钩的解触板的详细视图;
图10示出其中容纳有根据图9的接触板的第一或第二绝缘罩的侧截面;
图11示出接触板的详细视图,其对应于根据备选设计方案具有卡锁机构的接触板;
图12示出具有其中包含卡锁机构和根据图11的接触板的第一或第二绝缘罩的截面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定子的局部俯视图;以及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定子的另一个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尤其是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的主题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电驱动单元的定子(1)的横截面,该定子包括:定子铁芯(2),在该定子芯上构成至少一个用于容纳线圈的定子磁极(3);第一绝缘罩(4)或第二绝缘罩(5),其中,至少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接触板(6),其中,在至少一个接触板(6)上构成至少一个接触元件(8),接触元件容纳定子绕组(7)的绕组线(此处未示出)。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的内圈(16)上构成偏转柱(17)作为绕线辅助部。
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可以一件式或多件式构成,并且可以布置在定子铁芯(2)的连线侧和/或非连线侧上。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优选由非导电材料构成,并在纵轴向方向上覆盖定子铁芯(2)。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可以作为预制件施装到定子铁芯(2)上,也可以作为注塑件喷注到定子铁芯(2)上。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定子(1)的轴向截面,该定子包括定子铁芯(2),定子铁芯在纵轴向上被第一和第二绝缘罩(4、5)覆盖,其中,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接触板(6),其中,在至少一个接触板(6)上构成至少一个接触元件(8),接触元件具有接触区域(9)和导引区域(10)。导引区域(10)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在轴向方向上取向。接触区域(9)至少部分地在径向方向上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伸出。
图3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是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的主题的接触元件(8)及其取向的详细视图。在至少一个接触板(6)上构成至少一个接触元件(8),接触元件容纳定子绕组(7)的绕组线(此处未示出),并具有接触区域(9)和导引区域(10)。接触区域(9)优选构造成焊接叉、接触叉或接触舌并且至少部分地在径向方向上,优选朝着定子(1)的外侧,以至少2°、优选5°的倾斜角(11),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伸出。倾斜角具有5°±3°的角度。
图4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尤其是根据专利权利要求2的主题的根据本发明的定子(1)的透视图,该定子包括:定子铁芯(2),在该定子铁芯上构成至少一个用于容纳线圈的定子磁极(3);第一绝缘罩(4)和第二绝缘罩(5),其中,至少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接触板(6);由连续的绕组线形成并构成线圈的定子绕组(7),其中,在至少一个接触板(6)上构成至少一个接触元件(8),接触元件容纳定子绕组(7)的绕组线,并具有接触区域(9)和导引区域(10)(此处不可见),其中,导引区域(10)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并且其中,接触区域(9)相对于导引区域(10)垂直放置地构造。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的内圈(16)上构成偏转柱(17)作为绕线辅助部。附加地,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上,优选在接触元件(8)的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缠绕柱(24),用以对接触元件(8)的焊接部位减负荷。在此,绕组线围绕至少一个缠绕柱(24)引导或围绕至少一个缠绕柱缠绕。由此在接触元件(8)上实现了绕组线的应力减少。至少一个缠绕柱(24)优选实施为四边形,以便使埋藏绕组线成为可能。缠绕柱(24)的其他设计方式也是可能的。
图5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凹口(12)的接触板(6)的详细视图。在至少一个接触板(6)上,在轴向端侧上构成至少一个凹口(12),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嵌接到该凹口中。在至少一个接触板(6)上构成至少一个接触元件(8),接触元件容纳定子绕组(7)的绕组线(此处未示出),并具有接触区域(9)和导引区域(10)。
图6示出其中容纳有根据图5的接触板(6)的第一或第二绝缘罩(4、5)的详细视图。在至少一个接触板(6)上,在轴向端侧上构成至少一个凹口(12),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嵌接到该凹口中。由于凹口(12)的冲裁棱边,凹口(12)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卡紧。
图7示出具有在径向方向上的留空部(13)的接触板(6)的详细视图,该留空部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的倒扣部或卡锁机构(14)相对应。留空部(13)被构造成长孔。然而,留空部(13)也可以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设计形式。
图8示出具有其中包含倒扣部或卡锁机构(14)以及根据图7的接触板(6)的第一或第二绝缘罩(4、5)的截面图。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容纳有至少一个接触板(6),该接触板在径向方向上具有留空部(13)。至少一个倒扣部或至少一个卡锁机构(14)构造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在置入至少一个接触板(6)时与留空部(13)相对应并将接触板(6)卡紧或紧固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
图9示出带有倒扣部或卡钩(15)的接触板(6)的详细视图,该倒扣部或卡钩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此处未示出)相对应。
图10示出具有其中容纳有根据图9的接触板(6)的第一或第二绝缘罩(4、5)的截面图。在至少一个接触板(8)被置入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时,至少一个倒扣部或至少一个卡钩(15)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卡紧。
图11示出对应于根据备选设计方案的具有卡锁机构(14)的接触板(6)详细视图。图12示出具有其中包含卡锁机构(14)和根据图11的接触板(6)的第一或第二绝缘罩(4、5)的截面图。与图7和图8中所述的设计方案相比,此处取消了留空部(13),并且卡锁机构(14)例如通过钩状构造单独固定接触板(6)。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定子(1)的局部俯视图,该定子包括:定子铁芯(2),在其上构成至少一个用于容纳线圈的定子磁极(3);第一或第二绝缘罩(4、5)和定子绕组(7),该定子绕组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构成线圈。根据互连方式,绕组线在定子卷绕好之后与接触元件(8)(此处未示出)焊接。各个相被组合成相线路(21)。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构成至少一个具有联接引脚的插接接触部(23),各个相线路(21)(此处未示出)与联接引脚联接。在至少一个接触板(6)上构成至少一个编码引脚(22)。利用插接接触部(23)中的联接引脚和编码引脚(22)实现编码。通过这种编码可以防止至少一个接触板(6)的错误装配。至少一个插接接触部(23)布置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使得可以通过相线路的由此导致的不同线缆长度防止错误装配。
图14示出根据图13的根据本发明的定子(1)的另一个局部俯视图,该定子包括:定子铁芯(2),在其上构成至少一个用于容纳线圈的定子磁极(3);第一或第二绝缘罩(4、5)和定子绕组(7),该定子绕组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构成线圈。根据互连方式,绕组线在定子卷绕好之后与接触元件(8)(此处未示出)焊接。各个相被组合成相线路(21)。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构成至少一个具有联接引脚的插接接触部(23),各个相线路(21)(此处未示出)与联接引脚联接。在至少一个接触板(6)上构成至少一个编码引脚(22)。导体迹线的联接部插装穿过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相线路(21)轴向延伸至马达轴线并铺设在线圈(3)的互连部的对置的侧上。相线路(21)的至少一个插接连接器(20)被紧固在插接接触部(23)中,该插接连接器例如构造为扁平插头。至少一个扁平插头以90°的角度的弯曲。至少一个插接接触部(23)布置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使得可以通过相线路(21)的由此导致的不同线缆长度防止错误装配。
附图标记列表
1 定子
2 定子铁芯
3 定子磁极
4 第一绝缘罩
5 第二绝缘罩
6 接触板
7 定子绕组
8 接触元件
9 接触区域
10 导引区域
11 倾斜角
12 悬边
13 留空部
14 卡锁机构
15 卡钩
16 内圈
17 偏转柱
18 绕组线起始端
19 绕组线末端
20 插接连接器
21 相线路
22 编码引脚
23 插接接触部
24 缠绕柱

Claims (14)

1.用于电驱动单元的定子(1),所述定子包括:
定子铁芯(2),在所述定子铁芯上构成用于容纳线圈的至少一个定子磁极(3);
第一绝缘罩(4)和第二绝缘罩(5),
其中,至少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接触板(6);
定子绕组(7),所述定子绕组由连续的绕组线形成并构成所述线圈;
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接触板(6)上构成至少一个接触元件(8),所述接触元件容纳所述定子绕组(7)的绕组线,并具有接触区域(9)和导引区域(10),
其中,所述导引区域(10)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之内在轴向方向上取向,并且
其中,所述接触区域(9)至少部分地在径向方向上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伸出。
2.用于电驱动单元的定子(1),所述定子包括:
定子铁芯(2),在所述定子铁芯上构成用于容纳线圈的至少一个定子磁极(3);
第一绝缘罩(4)和第二绝缘罩(5)、
其中,至少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接触板(6);
定子绕组(7),所述定子绕组由连续的绕组线形成并构成线圈;
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接触板(6)上构成至少一个接触元件(8),所述接触元件容纳所述定子绕组(7)的绕组线,并具有接触区域(9)和导引区域(10),
其中,所述导引区域(10)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之内在轴向方向上取向,并且其中,所述接触区域(9)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导引区域(10)垂直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1),其中,所述接触元件(8)在接触区域(9)中优选被构造为焊接叉、接触叉或接触舌。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其中,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包括多个优选同心布置的接触板(6),并且其中,优选地,至少一个接触板(6)配属于一个接触相。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其中,一个接触板(6)上的至少一个接触元件(8)与另一个接触板(6)上的至少一个接触元件(8)错开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定子(1),其中,所述接触区域(9)被构造成具有在径向方向上、优选朝着所述定子(1)的外侧的倾斜角(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1),其中,所述倾斜角(11)围成至少2°、优选5°的角度。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其中,至少一个接触板(6)在轴向端侧上具有至少一个悬边(12),所述悬边嵌接到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其中,至少一个接触板(6)在径向方向上具有留空部(13),所述留空部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的倒扣部或卡锁机构(14)相对应。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其中,至少一个接触板(6)具有倒扣部或卡钩(15),所述倒扣部或卡钩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相对应。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其中,在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的内圈(16)上布置有偏转柱(17)作为绕线辅助部。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其中,至少一个接触板(6)借助热压印、热填缝、超声波铆接或冷压印与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连接或形成连接。
13.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驱动单元的定子(1)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a)将预制的第一和第二绝缘罩(4、5)插装到定子铁芯(2)的轴向端侧上;
b)将至少一个接触板(6)置入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
c)将绕组线起始端(18)放入接触元件(8)中;
d)借助偏转柱(17)将绕组线引向定子磁极(3)以用于线圈的绕线;
e)将绕组线从线圈引出并根据预定的绕线方案继续铺设和互连绕组线;
f)重复前述步骤以形成连续的定子绕组(7);
g)将放入的绕组线与接触元件(8)焊接;
h)切断绕组线,并且
i)将各个相互连。
14.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1)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a)对各个定子磁极(3)进行绕线;
b)将卷绕好的定子磁极(3)接合成定子铁芯(2);
c)将预制的第一和第二绝缘罩(4、5)插装到所述定子铁芯(2)的轴向端侧上;
d)将至少一个接触板(6)置入第一和/或第二绝缘罩(4、5)中;
e)将每个卷绕好的定子磁极(3)的绕组线起始端(18)和绕组线末端(19)分别放入所属的接触元件(8)中,并且
f)将分别放入的绕组线起始端(18)和绕组线末端(19)与所属的接触元件(8)焊接,
g)将各个相互连。
CN202280047677.3A 2021-07-21 2022-06-28 电驱动单元的定子及用于制造该定子的方法 Pending CN1176429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118819.9A DE102021118819A1 (de) 2021-07-21 2021-07-21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Antriebseinhei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DEDE102021118819.9 2021-07-21
PCT/DE2022/200145 WO2023001344A1 (de) 2021-07-21 2022-06-28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antriebseinhei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2964A true CN117642964A (zh) 2024-03-01

Family

ID=82608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7677.3A Pending CN117642964A (zh) 2021-07-21 2022-06-28 电驱动单元的定子及用于制造该定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74479A1 (zh)
CN (1) CN117642964A (zh)
DE (1) DE102021118819A1 (zh)
WO (1) WO202300134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20127C2 (de) * 1999-05-03 2001-05-31 Mannesmann Sachs Ag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ators
DE50313509D1 (de) 2003-10-22 2011-04-14 Brose Fahrzeugteile Verschaltungseinheit für einen Stator eines Elektromotors
JP2007312560A (ja) * 2006-05-22 2007-11-29 Toyota Motor Corp インシュレ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EP2139094B1 (de) * 2008-06-26 2018-10-17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ator mit Verschaltungsanordnu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DE102009045551A1 (de) * 2008-11-05 2010-05-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einer Verschaltungseinrichtung
JP5740930B2 (ja) * 2010-03-03 2015-07-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DE102011075575A1 (de) 2011-05-10 2012-11-15 Robert Bosch Gmbh Stator für eine Elektromaschine mit gekröpften Schweißfahnen zum Anschluss von Spulen
DE102011077294A1 (de) * 2011-06-09 2012-12-13 Zf Friedrichshafen Ag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einer Leistungsanschlusseinheit
DE102012202131A1 (de) 2012-02-13 2013-08-14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Statoranordnung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CN107534343B (zh) * 2015-07-22 2019-08-13 株式会社Top 汇流条单元、具备该汇流条单元的旋转电机以及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
KR20200037585A (ko) 2018-10-01 2020-04-0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구동모터용 터미널 어셈블리
DE102018219539A1 (de) 2018-11-15 2020-05-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schaltungsanordn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1118819A1 (de) 2023-01-26
EP4374479A1 (de) 2024-05-29
WO2023001344A1 (de) 2023-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07186B2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US8729755B2 (en) Intermediate connection member, stator and motor
CN107820660B (zh) 用于电机的定子以及用于制造这种定子的方法
US7598637B2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US10892658B2 (en) Motor with bus-bar assembly
US6914356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831883B1 (ko) 고정자
KR101865230B1 (ko) 분할 코어 형 모터 및 분할 코어 형 모터의 전기자의 제조 방법
US8120218B2 (en) Stator,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US8502432B2 (en) Crossover module
JP5220549B2 (ja) アウタロータ型多極発電機のステータ構造体
US20110234031A1 (en)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US20110018376A1 (en) Busbar terminal, busbar unit, and motor
US20110094089A1 (en) Armature of rotary motor, rotary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90121577A1 (en) Stator core,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US11502575B2 (en) Moto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7492067B2 (en) Stator for outer rotor multipole genera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tator
US6949848B2 (en) Terminal for armature
KR100345890B1 (ko) 무브러시 직류 전동기용 고정자
US6841904B2 (en) Resolver terminal attachment structure
CN117642964A (zh) 电驱动单元的定子及用于制造该定子的方法
CN105281445A (zh) 马达定子
CN112217307A (zh) 电动马达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US8269386B2 (en) Phase lead connections for a bar wound stator
US20220224209A1 (en) Electric motor with injection moulded st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