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8570A - 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38570A
CN117638570A CN202410108553.2A CN202410108553A CN117638570A CN 117638570 A CN117638570 A CN 117638570A CN 202410108553 A CN202410108553 A CN 202410108553A CN 117638570 A CN117638570 A CN 117638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along
state
pressing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085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38570B (zh
Inventor
魏洪春
郭健
袁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Qianwei Precision Conne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Qianwei Precision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Qianwei Precision Conne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Qianwei Precision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085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385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38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8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38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8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包括公头和母头,公头和母头上分别阵列设置有多个插接孔,每个插接孔内设置有一个插接机构。插接机构包括触发块和两个弹片,两个弹片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个弹片均限制导线通过,处于第二状态时,两个弹片均允许导线通过。本发明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通过设置触发块和两个弹片,两个弹片在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时,导线将在两个弹片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弯折,且弯折的方向相反,从而使导线与连接器连接得更紧密,防止了虚接现象的出现,且弯折后的导线更不容易被拽出,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池连接器是允许电流通过自身将其传递到指定设备以供给功率的一种装置设备,电池连接器的性能直接关系着关联设备能否正常工作。其中,弹片式的电池导线连接器在安装导线时,通常是先将导线插入到孔内,然后释放预紧的弹簧片,进而使得导线在弹簧片的作用下,被挤压在导电片上,从而实现快速接线。但是该方式仅使用一个弹簧片去固定导线,易造成导线的脱落或出现虚接的状况;而且若导线受到较大拉力,易将导线拽出,影响连接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连接器仅使用一个弹簧片去固定导线,易造成导线的脱落或出现虚接的状况;而且若导线受到较大拉力,易将导线拽出,影响连接的稳定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包括公头和母头,公头与母头插接,且插接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公头和母头上分别阵列设置有多个插接孔,每个插接孔内设置有一个插接机构;插接机构包括触发块和两个弹片,两个弹片在插接孔内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两个弹片分别位于插接孔沿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两个弹片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个弹片均限制导线通过,处于第二状态时,两个弹片均允许导线通过,初始状态下两个弹片均处于第一状态,弹片始终具有从第二状态回到第一状态的趋势,触发块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插接孔内,且触发块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使两个弹片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弹片具有弹性,且弹片在自然状态下处于第一状态。
进一步地,触发块包括压块和两个压臂,压块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地安装于插接孔内,两个压臂均沿第三方向设置且两个压臂的一端固接在压块上,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第三方向为水平方向,每个压臂与一个弹片对应设置,且初始状态下每个压臂与其对应设置的弹片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在压块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两个压臂同步移动,进而使两个压臂分别与两个弹片接触,并使两个弹片产生弹性形变,使两个弹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压块沿第三方向远离压臂的一侧设置有卡接空间;插接机构还包括锁止块,锁止块固定安装于插接孔内,锁止块具有弹性,且当压块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锁止块能够卡接于卡接空间内。
进一步地,压块沿第三方向远离压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卡接空间由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限定而成,且锁止块沿第三方向靠近压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块,第二卡块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三卡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三卡块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卡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面,初始状态下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和第三卡块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且当压块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二卡块上的第一斜面能够与第三卡块上的第二斜面接触,并促使第三卡块沿第三方向向远离第二卡块一侧移动,进而使锁止块能够卡接于卡接空间内,且当锁止块卡接于卡接空间内时,两个弹片均处于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将多个插接机构均分,形成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和多个第二插接机构,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在公头上阵列设置,多个第二插接机构在母头上阵列设置,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和多个第二插接机构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均相同,且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和多个第二插接机构在第一方向上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公头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盖板和通电连接头,第一盖板固定安装于第一壳体上,第一盖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每个第一通孔与公头上的一个插接孔对应设置,并在第一方向上连通,通电连接头固定安装于第一壳体内,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安装于第一壳体内。
进一步地,母头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盖板和通电连接孔,第二盖板固定安装于第二壳体上,第二盖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每个第二通孔与母头上的一个插接孔对应设置,并在第一方向上连通,通电连接孔设置于第二壳体上,多个第二插接机构安装于第二壳体内。
进一步地,公头上的每个插接孔内均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片,两个第一连接片分别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壳体内的两个弹片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一连接片均能够与通电连接头导通,母头上的每个插接孔内设置有均两个第二连接片,两个第二连接片分别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二壳体内的两个弹片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二连接片均能够与通电连接孔导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捋直机构,捋直机构包括捋直块、感应块和限位块,捋直块通过第一弹性件安装于压块上,第一弹性件沿第二方向设置,初始状态下第一弹性件具有促使捋直块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趋势,第一盖板以及第二盖板上均设置有限位槽,初始状态下捋直块卡接于其对应设置的限位槽内;两个压臂分别为第一压臂和第二压臂,第一压臂和第二压臂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感应块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地安装于第一压臂上,且初始状态下感应块位于第一压臂沿第一方向靠近其对应弹片的一侧;限位块与感应块固接,且限位块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捋直块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第一盖板以及第二盖板上均设置有顶推块,顶推块位于限位槽内,顶推块能够沿第一方向伸缩,初始状态下顶推块与其对应设置的限位块在第一方向上相互抵接,使限位块与捋直块脱离;初始状态下感应块不与其对应下压的弹片接触,且当压块沿第一方向向靠近弹片一侧移动至捋直块与限位槽脱离、顶推块与限位块脱离时,将使弹片与其对应的感应块抵接,并顶推限位块沿第一方向向靠近捋直块的一侧移动,使捋直块与限位块卡接,并限制捋直块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压臂沿第一方向朝向其对应设置的弹片的一侧为坡面,初始状态下触发块沿第一方向向靠近其对应设置的弹片一侧移动将使感应块与弹片接触并下压,使弹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在导线插入插接孔内后,弹片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时,将使坡面与弹片接触,且感应块不与弹片接触,并在触发块下压后,捋直块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弹出,并在其对应设置的第一盖板或者第二盖板之间限定出捋直空间;第一盖板以及第二盖板上均设置有回位滑道,回位滑道倾斜设置,回位滑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位于第二端沿第一方向靠近弹片的一侧,第二端与其对应的限位槽相承接,且当捋直块沿第二方向弹出后,将与回位滑道的第一端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通过设置触发块和两个弹片,在将导线连接到公头一侧的插接孔内或者母头一侧的插接孔内时,先驱动触发块在插接孔内沿第一方向移动,由于初始状态下两个弹片均处于第一状态,因此触发块在插接孔内沿第一方向移动,将使两个弹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此时导线能够插入插接孔内,然后触发块不再继续移动,两个弹片将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对导线进行顶压,限制导线从插接孔拽出,且由于两个弹片分别位于插接孔沿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这种设置使得两个弹片在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时,两个弹片将分别对导线不同的圆周面进行顶压,即导线将在两个弹片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弯折,且弯折的方向相反,从而使导线与连接器连接得更紧密,防止了虚接现象的出现,且弯折后的导线更不容易被拽出,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的实施例的锁止块卡接在卡接空间内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沿C-C处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的实施例的在有导线时弹片从第二状态恢复到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的实施例的捋直块弹出后的状态图;
图12为图11中E处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的实施例的触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公头;110、第一壳体;120、第一盖板;121、第一通孔;130、通电连接头;140、第一连接片;200、母头;210、第二壳体;220、第二盖板;221、第二通孔;230、通电连接孔;240、第二连接片;300、插接孔;400、插接机构;410、触发块;411、压块;412、压臂;413、第一卡块;414、第二卡块;415、卡接空间;420、弹片;430、锁止块;431、第三卡块;510、捋直块;520、感应块;530、限位块;540、限位槽;550、顶推块;560、回位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13所示。
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包括公头100和母头200,公头100与母头200插接,且插接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公头100和母头200上分别阵列设置有多个插接孔300,每个插接孔300内设置有一个插接机构400,插接机构400包括触发块410和两个弹片420,两个弹片420在插接孔300内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两个弹片420分别位于插接孔300沿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两个弹片420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个弹片420均限制导线通过,处于第二状态时,两个弹片420均允许导线通过,初始状态下两个弹片420均处于第一状态,弹片420具有弹性,使弹片420始终具有从第二状态回到第一状态的趋势,且弹片420在自然状态下处于第一状态;触发块410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插接孔300内,且触发块410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使两个弹片42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触发块410和两个弹片420,在将导线连接到公头100一侧的插接孔300内或者母头200一侧的插接孔300内时,先驱动触发块410在插接孔300内沿第一方向移动,由于初始状态下两个弹片420均处于第一状态,因此触发块410在插接孔300内沿第一方向移动,将使两个弹片420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此时导线能够插入插接孔300内,然后触发块410不再继续移动,两个弹片420将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对导线进行顶压,限制导线从插接孔300拽出,且由于两个弹片420分别位于插接孔300沿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这种设置使得两个弹片420在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时,两个弹片420将分别对导线不同的圆周面进行顶压,即导线将在两个弹片420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弯折,且弯折的方向相反,从而使导线与连接器连接得更紧密,防止了虚接现象的出现,且弯折后的导线更不容易被拽出,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弹片420设置为多个,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弹片420为一组,多组弹片420在插接孔300内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触发块410包括压块411和两个压臂412,压块411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地安装于插接孔300内,两个压臂412均沿第三方向设置且两个压臂412的一端固接在压块411上,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第三方向为水平方向,每个压臂412与一个弹片420对应设置,且初始状态下每个压臂412与其对应设置的弹片420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此时两个弹片420均处于第一状态,在压块41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两个压臂412同步移动,进而使两个压臂412分别与两个弹片420接触,并使两个弹片420产生弹性形变,此时两个弹片420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触发块410的具体结构,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手动下压压块411,进而使压块411沿第一方向移动,在压块41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两个压臂412同步移动,进而使两个弹片420产生弹性形变,此时两个弹片420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压块411沿第三方向远离压臂412的一侧设置有卡接空间415;插接机构400还包括锁止块430,锁止块430固定安装于插接孔300内,锁止块430具有弹性,且当压块41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锁止块430能够卡接于卡接空间415内。
具体地,压块411沿第三方向远离压臂4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413和第二卡块414,第一卡块413和第二卡块414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卡接空间415由第一卡块413和第二卡块414限定而成,且锁止块430沿第三方向靠近压块4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块431,第二卡块414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三卡块43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三卡块431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卡块41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面,初始状态下第一卡块413、第二卡块414和第三卡块431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且当压块41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二卡块414上的第一斜面能够与第三卡块431上的第二斜面接触,并促使第三卡块431沿第三方向向远离第二卡块414一侧移动,进而使锁止块430能够卡接于卡接空间415内,且当锁止块430卡接于卡接空间415内时,两个弹片420均处于第二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进一步设置锁止块430,在使用时,当操作人员手动下压压块411时,压块411将沿第一方向向靠近第三卡块431的一侧移动,直至第二卡块414上的第一斜面与第三卡块431上的第二斜面接触,并使第三卡块431在第二卡块414的作用下沿第三方向向远离第二卡块414一侧移动,第三卡块431移动将同步带动锁止块430移动,直到第三卡块431卡接在第一卡块413和第二卡块414之间的卡接空间415内,与此同时,压块411带动两个压臂412下压至两个弹片420均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即使操作人员松手不再下压压块411,压块411也不会带动两个压臂412复位,即触发块410不会复位,接着就可以将导线插入插接孔300内。
在导线进入插接孔300内后,操作人员手动拨动锁止块430,使第三卡块431脱离卡接空间415的限制,不再限制第二卡块414沿第一方向移动,这时在两个弹片420的作用下,两个弹片420将促使与其接触的两个压臂412向上移动复位,并带动压块411向上复位,即,使触发块410向上复位,且此时两个弹片420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对导线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插接机构400均分,形成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和多个第二插接机构,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在公头100上阵列设置,多个第二插接机构在母头200上阵列设置,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和多个第二插接机构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均相同,且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和多个第二插接机构在第一方向上对称设置。
公头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一盖板120和通电连接头130,第一盖板120固定安装于第一壳体110上,第一盖板12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21,每个第一通孔121与公头100上的一个插接孔300对应设置,并在第一方向上连通,通电连接头130固定安装于第一壳体110内,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安装于第一壳体110内。
母头200包括第二壳体210、第二盖板220和通电连接孔230,第二盖板220固定安装于第二壳体210上,第二盖板22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21,每个第二通孔221与母头200上的一个插接孔300对应设置,并在第一方向上连通,通电连接孔230设置于第二壳体210上,多个第二插接机构安装于第二壳体210内。
进一步地,公头100上的每个插接孔300内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片140,两个第一连接片140分别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壳体110内的两个弹片420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一连接片140均能够与通电连接头130导通,母头200上的每个插接孔300内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片240,两个第二连接片240分别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二壳体210内的两个弹片420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二连接片240均能够与通电连接孔230导通。
在使用时,公头100沿第一方向向母头200一侧移动,能够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贴合,并使通电连接头130插接于通电连接孔230内,且在导线插接进入插接孔300内后,插接于公头100一侧插接孔300内的导线,在沿第一方向上依次经过两个弹片420时,将依次与两个第一连接片140接触,保证导线与通电连接头130的导通效果,同理插接于母头200一侧插接孔300内的导线,在沿第一方向上依次经过两个弹片420时,将依次与两个第二连接片240接触,保证导线与通电连接孔230的导通效果。
结合上述实施例,具体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在使用时,使公头100沿第一方向向母头200一侧移动,能够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贴合,并使通电连接头130插接于通电连接孔230内。
接着操作人员手动下压压块411,在压块41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两个压臂412同步移动,进而使两个弹片420产生弹性形变,此时两个弹片420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同时当操作人员手动下压压块411时,压块411将沿第一方向向靠近第三卡块431的一侧移动,直至第二卡块414上的第一斜面与第三卡块431上的第二斜面接触,并使第三卡块431在第二卡块414的作用下沿第三方向向远离第二卡块414一侧移动,第三卡块431移动将同步带动锁止块430移动,直到第三卡块431卡接在第一卡块413和第二卡块414之间的卡接空间415内,此时即使操作人员松手不再下压压块411,压块411也不会带动两个压臂412复位,即触发块410不会复位,接着就可以将导线插入插接孔300内。
在导线进入插接孔300内后,操作人员手动拨动锁止块430,使第三卡块431脱离卡接空间415的限制,不再限制第二卡块414沿第一方向移动,这时在两个弹片420的作用下,两个弹片420将促使与其接触的两个压臂412向上移动复位,并带动压块411向上复位,即,使触发块410向上复位,且此时两个弹片420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对导线进行限位。
同理,在需要拆除导线时,只需要按照相同的动作进行操作,具体为:操作人员手动下压压块411,压块411将沿第一方向向靠近第三卡块431的一侧移动,直至第二卡块414上的第一斜面与第三卡块431上的第二斜面接触,并使第三卡块431在第二卡块414的作用下沿第三方向向远离第二卡块414一侧移动,第三卡块431移动将同步带动锁止块430移动,直到第三卡块431卡接在第一卡块413和第二卡块414之间的卡接空间415内,与此同时,压块411带动两个压臂412下压至两个弹片420均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即使操作人员松手不再下压压块411,压块411也不会带动两个压臂412复位,即触发块410不会复位,接着就可以将导线从插接孔300内拔出。
在导线从插接孔300内拔出后,操作人员手动拨动锁止块430,使第三卡块431脱离卡接空间415的限制,不再限制第二卡块414沿第一方向移动,这时在两个弹片420的作用下,两个弹片420将促使与其接触的两个压臂412向上移动复位,并带动压块411向上复位,即,使触发块410向上复位,且此时两个弹片420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
在其他可能地另一个实施中,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还包括捋直机构,捋直机构包括捋直块510、感应块520和限位块530,捋直块510通过第一弹性件安装于压块411上,第一弹性件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一弹性件为弹簧,初始状态下第一弹性件具有促使捋直块510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趋势,即初始状态下第一弹性件为压缩状态。第一盖板120以及第二盖板220上均设置有限位槽540,初始状态下捋直块510卡接于其对应设置的限位槽540内,限制捋直块510沿第二方向移动。
两个压臂412分别为第一压臂和第二压臂,第一压臂和第二压臂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且第一压臂位于第二压臂上方,感应块520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地安装于第一压臂上,且初始状态下感应块520位于第一压臂沿第一方向靠近其对应弹片420的一侧,也就是说,在初始状态,压块411带动第一压臂沿第一方向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感应块520先于第一压臂与其对应的弹片420接触。
限位块530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地安装于第一压臂上,且限位块530与感应块520固接,在感应块52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限位块530同步移动,且限位块530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捋直块510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
第一盖板120以及第二盖板220上均设置有顶推块550,顶推块550位于限位槽540内,顶推块550能够沿第一方向伸缩,初始状态下顶推块550与其对应设置的限位块530在第一方向上相互抵接,使限位块530与捋直块510脱离。
具体地,顶推块550通过第二弹性件安装于第一盖板120以及第二盖板220上,初始状态下第二弹性件为压缩状态,使顶推块550具有沿第一方向向靠近限位块530一侧移动的趋势。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初始状态下感应块520不与其对应下压的弹片420接触,且当压块411沿第一方向向靠近弹片420一侧移动至捋直块510与限位槽540脱离、顶推块550与限位块530脱离时,将使弹片420与其对应的感应块520抵接,并顶推限位块530沿第一方向向靠近捋直块510的一侧移动,使捋直块510与限位块530卡接,并限制捋直块510沿第二方向移动。
第一压臂沿第一方向朝向其对应设置的弹片420的一侧为坡面,初始状态下触发块410沿第一方向向靠近其对应设置的弹片420一侧移动将使感应块520与弹片420接触并下压,使弹片420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在导线插入插接孔300内后,弹片420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时,将使坡面与弹片420接触,且感应块520不与弹片420接触,并在触发块410下压后,捋直块510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弹出,在其对应设置的第一盖板120或者第二盖板220之间限定出捋直空间。
具体地,限位块530沿第一方向靠近捋直块5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阻挡面,捋直块510沿第一方向靠近限位块5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阻挡面,初始状态下第一阻挡面和第二阻挡面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即,捋直块510与限位块530脱离,进而当触发块410沿第一方向向靠近弹片420一侧移动时,将使弹片420与其对应的感应块520抵接,并顶推限位块530沿第一方向向靠近捋直块510的一侧移动,使第一阻挡面与第二阻挡面卡接,限制捋直块510沿第三方向移动,即在捋直块510与限位槽540脱离后,利用限位块530上的第一阻挡面与捋直块510上的第二阻挡面配合,限制捋直块510沿第二方向移动弹出。
具体地,感应块520和限位块530通过连接杆相连,连接杆沿第一方向设置,压块411上开设有滑动槽,连接杆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地安装于滑动槽内,且初始状态下感应块520伸出滑动槽外,位于第一压臂沿第一方向靠近其对应弹片420的一侧,且感应块520能够沿着滑动槽在压块411上沿第一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第一盖板120以及第二盖板220上均设置有回位滑道560,回位滑道560倾斜设置,回位滑道56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位于第二端沿第一方向靠近弹片420的一侧,第二端与其对应的限位槽540相承接,且当捋直块510沿第二方向弹出后,将与回位滑道560的第一端接触。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捋直机构,在导线还未插接进入插接孔300前,捋直块510未与限位槽540脱离,此时利用限位槽540限制捋直块510沿第二方向弹出,且同时顶推块550与其对应设置的限位块530在第一方向上相互抵接,使限位块530与捋直块510脱离。
随着压块411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当压块411沿第一方向向靠近弹片420一侧移动至捋直块510与限位槽540脱离、顶推块550与限位块530脱离时,将使弹片420与其对应的感应块520抵接,促使感应块520沿第一方向向上移动,并顶推限位块530沿第一方向向靠近捋直块510的一侧移动,使捋直块510与限位块530卡接,并限制捋直块510沿第二方向移动。即,在捋直块510与限位槽540脱离后,利用限位块530与捋直块510配合,限制捋直块510沿第二方向移动弹出。也就是说,在导线还未插接进入插接孔300前,捋直块510不会沿第二方向移动弹出。
在导线插接进入插接孔300内后,操作人员手动拨动锁止块430,使第三卡块431脱离卡接空间415的限制,不再限制第二卡块414沿第一方向移动,这时在两个弹片420的作用下,两个弹片420将促使与其接触的两个压臂412向上移动复位,并带动压块411向上复位,即,使触发块410向上复位,且此时两个弹片420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对导线进行限位。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时弹片420虽然恢复到第一状态能够限制导线进出,但却由于导线的影响,弹片420无法恢复到初始状态,即恢复到自然状态,此时弹片420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时,将使坡面与弹片420接触,且感应块520不与弹片420接触,即从附图9所示状态变为附图10所示状态。
且由于顶推块550内第二弹性件的作用,顶推块550将能够沿第一方向向靠近限位块530一侧移动一定距离,弹片420复位将再次使限位块530与顶推块550抵接,进而通过顶推块550促使限位块530与捋直块510再次脱离。即限位块530将沿第一方向向靠近弹片420一侧移动,并同步促使感应块520沿第一方向移动,但由于此时是坡面与弹片420接触,感应块520不再与弹片420接触,因此感应块520复位伸出对弹片420没有影响。
在需要拆除导线时,操作人员手动下压压块411,压块411将沿第一方向向靠近第三卡块431的一侧移动,直至第二卡块414上的第一斜面与第三卡块431上的第二斜面接触,并使第三卡块431在第二卡块414的作用下沿第三方向向远离第二卡块414一侧移动,第三卡块431移动将同步带动锁止块430移动,直到第三卡块431卡接在第一卡块413和第二卡块414之间的卡接空间415内,与此同时,压块411带动两个压臂412下压至两个弹片420均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即使操作人员松手不再下压压块411,压块411也不会带动两个压臂412复位,即触发块410不会复位,接着就可以将导线从插接孔300内拔出。
且在压块411下压时,由于此时捋直块510与限位块530脱离,而且感应块520不再与弹片420接触,即限位块530不再上移,因此感应块520不能顶推限位块530再次与捋直块510卡接,因此随着压块411沿第一方向向弹片420一侧的移动,当压块411沿第一方向向靠近弹片420一侧移动至捋直块510与限位槽540脱离时,由于限位块530未与捋直块510卡接,因此捋直块510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弹出,参见附图11和附图12所示。
在导线拔出的过程中,利用捋直块510与其对应设置的第一盖板120或者第二盖板220限定出捋直空间,在导线经过捋直空间时,对弯折的导线进行捋直,方便下次安装使用,且捋直块510还可以适配不同直径的导线。
在导线从插接孔300内拔出后,操作人员手动拨动锁止块430,使第三卡块431脱离卡接空间415的限制,不再限制第二卡块414沿第一方向移动,这时在两个弹片420的作用下,两个弹片420将促使与其接触的两个压臂412向上移动复位,并带动压块411向上复位,即,使触发块410向上复位,且此时两个弹片420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此时由于导线不再处于插接孔300内,因此弹片420可以回到初始状态。同时通过第一盖板120或者第二盖板220上设置的回位滑道560,在压块411沿第一方向向上移动时,捋直块510将在回位滑道560的促使下,边向上移动边沿第二方向向靠近第一压臂的一侧移动,直到捋直块510再次回到限位槽540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头和母头,公头与母头插接,且插接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公头和母头上分别阵列设置有多个插接孔,每个插接孔内设置有一个插接机构;插接机构包括触发块和两个弹片,两个弹片在插接孔内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两个弹片分别位于插接孔沿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两个弹片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个弹片均限制导线通过,处于第二状态时,两个弹片均允许导线通过,初始状态下两个弹片均处于第一状态,弹片始终具有从第二状态回到第一状态的趋势,触发块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插接孔内,且触发块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使两个弹片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弹片具有弹性,且弹片在自然状态下处于第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触发块包括压块和两个压臂,压块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地安装于插接孔内,两个压臂均沿第三方向设置且两个压臂的一端固接在压块上,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每个压臂与一个弹片对应设置,且初始状态下每个压臂与其对应设置的弹片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在压块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两个压臂同步移动,进而使两个压臂分别与两个弹片接触,并使两个弹片产生弹性形变,使两个弹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压块沿第三方向远离压臂的一侧设置有卡接空间;插接机构还包括锁止块,锁止块固定安装于插接孔内,锁止块具有弹性,且当压块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锁止块能够卡接于卡接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压块沿第三方向远离压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卡接空间由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限定而成,且锁止块沿第三方向靠近压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块,第二卡块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三卡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三卡块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卡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面,初始状态下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和第三卡块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且当压块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二卡块上的第一斜面能够与第三卡块上的第二斜面接触,并促使第三卡块沿第三方向向远离第二卡块一侧移动,进而使锁止块能够卡接于卡接空间内,且当锁止块卡接于卡接空间内时,两个弹片均处于第二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将多个插接机构均分,形成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和多个第二插接机构,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在公头上阵列设置,多个第二插接机构在母头上阵列设置,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和多个第二插接机构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均相同,且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和多个第二插接机构在第一方向上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公头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盖板和通电连接头,第一盖板固定安装于第一壳体上,第一盖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每个第一通孔与公头上的一个插接孔对应设置,并在第一方向上连通,通电连接头固定安装于第一壳体内,多个第一插接机构安装于第一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母头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盖板和通电连接孔,第二盖板固定安装于第二壳体上,第二盖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每个第二通孔与母头上的一个插接孔对应设置,并在第一方向上连通,通电连接孔设置于第二壳体上,多个第二插接机构安装于第二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公头上的每个插接孔内均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片,两个第一连接片分别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壳体内的两个弹片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一连接片均能够与通电连接头导通,母头上的每个插接孔内设置有均两个第二连接片,两个第二连接片分别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二壳体内的两个弹片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二连接片均能够与通电连接孔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捋直机构,捋直机构包括捋直块、感应块和限位块,捋直块通过第一弹性件安装于压块上,第一弹性件沿第二方向设置,初始状态下第一弹性件具有促使捋直块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趋势,第一盖板以及第二盖板上均设置有限位槽,初始状态下捋直块卡接于其对应设置的限位槽内;两个压臂分别为第一压臂和第二压臂,第一压臂和第二压臂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感应块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地安装于第一压臂上,且初始状态下感应块位于第一压臂沿第一方向靠近其对应弹片的一侧;限位块与感应块固接,且限位块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捋直块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第一盖板以及第二盖板上均设置有顶推块,顶推块位于限位槽内,顶推块能够沿第一方向伸缩,初始状态下顶推块与其对应设置的限位块在第一方向上相互抵接,使限位块与捋直块脱离;
初始状态下感应块不与其对应下压的弹片接触,且当压块沿第一方向向靠近弹片一侧移动至捋直块与限位槽脱离、顶推块与限位块脱离时,将使弹片与其对应的感应块抵接,并顶推限位块沿第一方向向靠近捋直块的一侧移动,使捋直块与限位块卡接,并限制捋直块沿第二方向移动;
第一压臂沿第一方向朝向其对应设置的弹片的一侧为坡面,初始状态下触发块沿第一方向向靠近其对应设置的弹片一侧移动将使感应块与弹片接触并下压,使弹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在导线插入插接孔内后,弹片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时,将使坡面与弹片接触,且感应块不与弹片接触,并在触发块下压后,捋直块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弹出,并在其对应设置的第一盖板或者第二盖板之间限定出捋直空间;第一盖板以及第二盖板上均设置有回位滑道,回位滑道倾斜设置,回位滑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位于第二端沿第一方向靠近弹片的一侧,第二端与其对应的限位槽相承接,且当捋直块沿第二方向弹出后,将与回位滑道的第一端接触。
CN202410108553.2A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 Active CN1176385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08553.2A CN117638570B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08553.2A CN117638570B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8570A true CN117638570A (zh) 2024-03-01
CN117638570B CN117638570B (zh) 2024-04-09

Family

ID=90025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08553.2A Active CN117638570B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3857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1968U (ja) * 1991-05-10 1993-08-13 肅培 楊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ーの接続片
JP2011082104A (ja) * 2009-10-09 2011-04-21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Denro Co Ltd 端子台
JP2014239005A (ja) * 2013-06-10 2014-1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端子台
CN108306121A (zh) * 2018-03-07 2018-07-20 东莞市美金兴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夹线电连接器
CN112216998A (zh) * 2020-10-20 2021-01-12 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操作的电连接器
WO2023217176A1 (zh) * 2022-05-10 2023-11-16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插头插座组件
CN220107062U (zh) * 2023-05-18 2023-11-28 东莞市信盛安科技有限公司 按弹式接线端子
CN220155779U (zh) * 2023-11-09 2023-12-08 东莞市鸿儒连接器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车规级连接器的双层弹片结构端子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1968U (ja) * 1991-05-10 1993-08-13 肅培 楊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ーの接続片
JP2011082104A (ja) * 2009-10-09 2011-04-21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Denro Co Ltd 端子台
JP2014239005A (ja) * 2013-06-10 2014-1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端子台
CN108306121A (zh) * 2018-03-07 2018-07-20 东莞市美金兴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夹线电连接器
CN112216998A (zh) * 2020-10-20 2021-01-12 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操作的电连接器
WO2023217176A1 (zh) * 2022-05-10 2023-11-16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插头插座组件
CN220107062U (zh) * 2023-05-18 2023-11-28 东莞市信盛安科技有限公司 按弹式接线端子
CN220155779U (zh) * 2023-11-09 2023-12-08 东莞市鸿儒连接器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车规级连接器的双层弹片结构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8570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4091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温控连接器
CN112563776A (zh) 一种压接式接线端子及其使用方法
CN117638570B (zh) 一种接触式电池连接器
CN109361078B (zh) 一种接线结构及开关插座
CN209169411U (zh) 一种直通式智能双进双出模块
CN11325832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线束连接结构
CN212366304U (zh) 一种带有保护门的三孔插座
CN218997111U (zh) 自锁式pcb连接器
CN108306121B (zh) 一种夹线电连接器
CN202712469U (zh) 可压接电缆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9904014B (zh) 一种直插式辅助开关
CN109149202B (zh) 一种插座
CN202712504U (zh) 大电流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1435778B (zh) 多功能插座
CN216015776U (zh) 一种端子连接器
CN218769302U (zh) 一种拼接式继电器模组
CN2874812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15070571U (zh) 一种模块化插座
CN216015908U (zh) 一种高效连接的连接器
CN216773698U (zh) 一种耐弯折的电子连接器
CN212968348U (zh) 一种电子电器用可快速安装的多功能插座
CN216450855U (zh) 一种易拔插头
CN218770238U (zh) 一种挂壁式充电插座
CN219321269U (zh) 一种空气开关用绝缘组件
CN220324762U (zh) 一种消防控制模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