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6997A - 计数电路及存储器 - Google Patents

计数电路及存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36997A
CN117636997A CN202210989367.5A CN202210989367A CN117636997A CN 117636997 A CN117636997 A CN 117636997A CN 202210989367 A CN202210989367 A CN 202210989367A CN 117636997 A CN117636997 A CN 117636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ding information
comparison
bit
signal
sub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93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泽群
孙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9893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3699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4032 priority patent/WO2024036723A1/zh
Priority to US18/365,317 priority patent/US11972789B2/en
Publication of CN117636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69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2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 G11C11/3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11C11/4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 G11C11/40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forming cells needing refreshing or charge regeneration, i.e. dynamic cells
    • G11C11/4063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addressing, decoding, driving, writing, sensing or tim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29/00Checking stores for correct operation ; Subsequent repair; Testing stores during standby or offline operation
    • G11C29/04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memory elements, e.g. cell constructio details, timing of test signals
    • G11C29/08Functional testing, e.g. testing during refresh, power-on self testing [POST] or distributed testing
    • G11C29/12Built-in 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g. built-in self testing [BIST] or interconnection details
    • G11C29/18Address generation devices; Devices for accessing memories, e.g. details of addressing circuits
    • G11C29/20Address generation devices; Devices for accessing memories, e.g. details of addressing circuits using counters or linear-feedback shift registers [LFS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数电路及存储器,计数电路包括:计数模块,用于在计数值超过预定阈值时,输出所述计数值;译码模块,耦接于所述计数模块,用于对所述计数值进行译码,获得所述计数值对应的译码信息;其中,所述译码信息表征所述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比较模块,耦接于所述译码模块,用于将所述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进行比较,锁存并输出当前最大的译码信息。本方案能够实现输出最大计数结果。

Description

计数电路及存储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存储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计数电路及存储器。
背景技术
伴随存储器技术的发展,存储器被广泛应用在多种领域,比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DRAM)的使用非常广泛。
实际应用中,存储器通常需要具备最大计数功能,以支持存储器的工作。比如,集成电路设计中错误检查与清除(简称ECS)中进行行错误计数(Error per Row Counter,简称EpRC)时,需要根据多次的错误计数结果,始终输出错误数最大的结果。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计数电路来实现上述计数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数电路及存储器。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计数电路,包括:计数模块,用于在计数值超过预定阈值时,输出所述计数值;译码模块,耦接于所述计数模块,用于对所述计数值进行译码,获得所述计数值对应的译码信息;其中,所述译码信息表征所述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比较模块,耦接于所述译码模块,用于将所述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进行比较,锁存并输出当前最大的译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译码信息为多位二进制数,所述译码信息的不同位对应不同的数值区间,高位对应的数值区间大于低位对应的数值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译码信息中仅有一位的值为1,表征所述译码信息对应的计数值位于该位对应的数值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比较模块包括:比较单元和第一锁存单元;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译码模块连接,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锁存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译码信息和所述第一锁存单元输出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使能信号;所述第一锁存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译码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锁存单元的使能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锁存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使能信号锁存并输出当前最大的译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比较单元,用于在所述译码信息大于所述第一锁存单元输出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时,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以及在所述译码信息不大于所述第一锁存单元输出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时,输出无效的使能信号;所述第一锁存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有效的使能信号,锁存并输出所述译码模块输出的译码信息,以及响应于所述无效的使能信号,维持输出历史最大译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比较单元包括:多个比较子单元和输出单元;其中,所述多个比较子单元与所述译码信息的各个位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比较子单元接收所述译码信息中对应的位信号和对应的特征信号,并用于根据所述位信号与所述特征信号的比较结果,输出结果信号;其中,所述特征信号的值表征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是否存在值为1且不低于所述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比特位;所述输出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比较子单元输出的结果信号,确定输出有效或无效的使能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单元,具体用于若任一比较子单元输出的结果信号为第一值,则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值表征所述比较子单元接收的所述译码信息中对应的位信号的值为1且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该位的比特位的值均为0。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比较子单元包括:第一非门和第一或非门;所述第一非门的输入端接收所述译码信息中对应的位信号,所述第一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或非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或非门的第二输入端接收所述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所述第一或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输出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的数量为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比较子单元还包括:第一信号生成单元;所述第一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入端接收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所述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所有比特位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生成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的任意一个所述比特位信号的值为1时,输出值为1的特征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生成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生成子单元;每个所述第一生成子单元包括:第二或非门和第二非门;所述第二或非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一生成子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非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一生成子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或非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每个第一生成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所述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部分比特位或者全部比特位,所有第一生成子单元连接的比特位的组合结果为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所述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所有比特位;除首个以外的每个第一生成子单元连接上一级第一生成子单元的输出端,最后一级第一生成子单元输出所述特征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的数量为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比较单元还包括第二信号生成单元;所述第二信号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是否存在值为1且不低于预定位的比特位,输出相应的特征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比较子单元包括第一比较子单元和第二比较子单元;所述第一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包括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所述第一比较子单元对应的位的所有位信号;所述第二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包括所述第二信号生成单元输出的信号,所述预定位为所述译码信息中所述第二比较子单元对应的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比较子单元还包括:第三比较子单元;所述第三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包括所述第二信号生成单元输出的信号和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对应所述第三比较子单元的位信号,所述预定位为所述译码信息中所述第三比较子单元对应的位的相邻高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单元包括:多个第四或非门和第一与非门;每个第四或非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译码信息的相邻位对应的比较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每个所述第四或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与非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输出所述使能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存单元包括:第一锁存器;所述第一锁存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译码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锁存器的使能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锁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译码模块包括独热译码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数值为行错误数,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为历史最大行错误数对应的译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译码信息为六位二进制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还包括:地址模块;所述比较模块还包括:第二锁存单元;所述地址模块,用于输出所述计数值对应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二锁存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地址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锁存单元的使能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锁存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有效的使能信号,输出所述地址模块输出的地址信息;以及,响应于所述无效的使能信号,维持历史最大行错误数对应的地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址信息包括存储组地址、存储体地址和行地址。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存储器,包括:模式寄存器以及如前所述的计数电路;其中,所述模式寄存器,耦接于所述计数电路,用于保存所述计数电路输出的最大译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数电路及存储器中,计数模块在计数值超过预定阈值时输出计数值,译码模块对计数模块输出的计数值进行译码,获得表征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的译码信息,比较模块将所述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进行比较,锁存并输出当前最大的译码信息。上述方案中,译码模块先对当前的计数值进行译码,比较模块通过比较当前计数值对应的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计数值对应的译码信息,即历史最大译码信息,实现始终输出最大结果的计数功能。上述计数电路能够很好地适用于需要保持输出最大结果的计数场景,比如行错误计数场景。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原理。
图1为一实施例示出的存储器的架构示例图;
图2为一实施例示出的存储单元的结构示例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计数电路的结构示例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计数电路的结构示例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计数电路的结构示例图;
图6~图8为示例的实施例提供的比较单元的结构示例图;
图9为第一信号生成单元的结构示例图;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比较单元的结构示例图;
图11为第二信号生成单元的结构示例图;
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比较单元的结构示例图;
图1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计数电路的结构示例图;
图1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计数电路的结构示例图;
图1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器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中的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或区分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先后顺序或数量限制。此外,附图中的不同元件和区域只是示意性示出,因此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尺寸或距离。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一实施例示出的存储器的架构示例图,如图1所示,以DRAM作为示例,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缓冲、行解码器、列解码器、感测放大器以及存储阵列。存储阵列主要由字线、位线和存储单元组成。存储阵列中的字线沿行方向延伸,存储阵列中的位线沿列方向延伸,字线与位线的交叉处为存储阵列的存储单元。
其中,每个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一个位(bit)的数据。如图2所示,图2为一实施例示出的存储单元的结构示例图,存储单元主要由晶体管M和电容C组成。其中,电容用于存储数据,晶体管用于根据字线状态,关断或导通。
可以通过控制行和列来激活某个存储单元,以实现对该存储单元的访问。结合读取场景作为示例:需要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时,可以通过行解码器选中该存储单元所在行的字线,相应的,图示中的晶体管M导通,通过对位线信号的感测放大就可以感知到此时电容C上的状态。例如,如果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为1,那么晶体管M导通后就会从存储单元的位线上读到1,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另外,结合写入场景作为示例:需要向某存储单元中写入数据时,比如写入1。可以通过行解码器选中该存储单元所在行的字线,相应的图示中的晶体管M导通,通过将位线的逻辑电平设为1,使得电容C充电,即向存储单元写入1。反之,如果要写入0,那么位线的逻辑电平设为0,使得电容C放电,即向存储单元写入0。
实际应用中,为了支持存储器的工作,需要使用最大计数功能。比如,以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DDR SDRAM)示例,在DDR5 JEDEC标准中规定,为了提高DDR5 DRAM进行错误检查的能力,设置定期对存储器进行一次完整的错误检查与清除,并记录存储阵列的各行中存在最多错误的行的地址信息以及具体的错误数。作为示例,等到存储器完成一次完整的错误检查与清除后,错误数最大的行的地址信息将会保存在存储器的模式寄存器MR<16:18>,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存储器内部,存储单元被划分成行和列,一片由行和列组成的区域称为存储体(BANK,简称BA),一个存储器中的存储单元共用寻址单元;每个存储组(BANK GROUP简称BG)中包括多个存储体,错误数最大的行的地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该行所在的存储组地址(BG0~BG2)、该行所在的存储体地址(BA0~BA1)以及该行的具体行地址(R0~R17);此外,最大错误数将会保存在模式寄存器MR<19>中,MR<19>中通过错误计数REC<5:0>来记录最大错误数所在的数值区间。其中,REC<5:0>表示在范围内的错误数,REC<5:0>中的每个数据位代表一个十进制的数值区间,其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错误计数的数据位 数值区间
REC<0> 4~7
REC<1> 8~15
REC<2> 16~31
REC<3> 32~63
REC<4> 64~127
REC<5> 128~255
结合DDR5中错误检查与清除的场景进行方案示例:实际应用中,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计数电路的结构示例图,图中包括用于执行行错误数的计数的EpRC模块。具体的,EpRC模块检测到行上多个错误后,计数值即错误数EpRC<5:0>开始增加,每增加预设阈值的错误数,EpRC<5:0>加1。作为示例,错误数EpRC<5:0>采用二进制计数。具体的,EpRC模块在每次行地址换行时都会重置计数值,比如清零。译码模块对EpRC模块输出的计数值进行译码,得到能够表征计数值所在数值区间的译码信息之后,比较模块将该译码信息与历史最大行错误数进行比较,记录两者中较大的错误数,作为当前的最大行错误数,从而实现最大行错误计数。
如图3所示,EpRC模块会输出本次检测的行中的错误数(EpRC<5:0>),以及表征该错误数是否小于阈值的信号(RETC<1:0>),比较模块先将该错误数(EpRC<5:0>)与之前检测的行中的最大错误数(REC<5:0>)进行比较,确定当前错误数最大的行地址和行错误数。具体的,在每次读取完一行中所有码字后,将该行中的错误数与历史最大行错误数进行比较,如果历史最大行错误数小于当前行的错误数,那么当前行的错误数EpRC<5:0>和EpRC<5:0>对应的行地址信息将会替代之前的最大错误数和行地址信息,保存到错误数锁存器和地址锁存器中。反之,如果当前行的错误数小于之前行的错误数,那么之前行的信息继续保存在错误数锁存器和地址锁存器中。之后,译码器对计数值锁存器中的行错误数进行译码得到译码数据,以便记录在模式寄存器中。
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一些非必要的故障修正,比如错误数量很少不会影响存储器正常工作的情况,在DDR5 JEDEC标准中规定了,可以设置行错误计数阈值(Row ErrorThreshold counter,简称RETC)。作为示例,RETC可以设置为4。当行错误数小于行错误计数阈值时,该计数值将不会被记录在模式寄存器中。作为示例,本方案实施例中可以设定阈值,即行错误计数阈值。通过设置RETC的值,可以屏蔽小于RETC的错误数。比如,假设检查出的错误数不超过RETC的话,则计数模块不再输出计数值,相应也无需执行后续处理。
基于上述情形,REC<5:0>中REC<0>代表的数值区间的最小值为所述RETC设置的值,最大值为2×RETC-1。仍结合RETC的值为4进行举例,REC<0>代表的数值区间为4~7。此外,对于REC<5:1>中的每个数据位,每一数据位代表的数值区间的最小值被定义为REC<X>min=RETC×2X,最大值被定义为REC<X>max=2×(RETC×2X)-1。其中,X为REC的数据位,例如,REC<2>的数据位为2。结合RETC的值为4进行举例,如上表所示,REC<1>代表的数值区间为8~15,REC<2>代表的数值区间为16~31,REC<3>代表的数值区间为32~63,REC<4>代表的数值区间为64~127,REC<5>代表的数值区间为128~255。根据计数模块输出的计数值落在哪个数值区间,该数值区间对应的REC数据位被置1。举例来说,假设计数值为76,落在64~127的数值区间,则REC<4>被设置为1,其余数据位REC<3:0>以及REC<5>为0。另外,在模式寄存器中,错误计数REC<5:0>与模式寄存器MR<19>的OP<5:0>的数据位一一对应,如果REC<5:0>中某数据位为1,则MR<19>的OP<5:0>中对应的位将被设置为1。基于上述举例,MR<19>的OP<4>被设置为1。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涉及上述考虑。以下结合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方案进行示例介绍。
实施例一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计数电路的结构示例图,如图4所示,该计数电路包括:
计数模块11,用于在计数值超过预定阈值时,输出所述计数值;
译码模块12,耦接于计数模块11,用于对所述计数值进行译码,获得所述计数值对应的译码信息;其中,所述译码信息表征所述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
比较模块13,耦接于译码模块12,用于将所述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进行比较,锁存并输出当前最大的译码信息。
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提供的计数电路可应用在各种存储器,作为示例,可以应用在包括但不限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简称DDR)等。
结合图4所示,计数模块11负责执行计数,计数完成后若本次的计数值超过预定的阈值,则输出计数值;译码模块12对计数模块11输出的计数值先进行译码,获得对应的译码信息,比如OP<5:0>。具体的,译码信息表征了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经过译码后,比较模块13将本次的译码信息与历史最大译码信息,比如REG<5:0>,进行比较,锁存两者中最大的译码信息并输出最大的译码信息,作为当前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其中,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为历史获得的计数值中最大的计数值对应的译码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一种示例,可以理解,译码信息的数据长度还存在其它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可以根据计数的需要确定。在一个示例中,译码信息为六位二进制数。该示例可适用于行错误计数场景。
为了实现译码信息表征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在一个示例中,译码信息为多位二进制数,译码信息的不同位对应不同的数值区间,高位对应的数值区间大于低位对应的数值区间。
举例来说,译码信息OP<5:0>的每个数据位表示一个数值区间,OP<5>、OP<4>、OP<3>、OP<2>、OP<1>和OP<0>分别代表一个数值区间,各数据位代表的数值区间不重叠,可以组成一个连续的更大的数值区间。具体的,译码信息代表的数值区间可以预先设定,比如适用于存储器场景,可以参照存储器的相关标准进行设定。其中,高位对应的数值区间大于低位对应的数值区间,结合示例举例说明,即OP<5>对应的数值区间最大,OP<4>对应的数值区间大于OP<3>对应的数值区间。这里数值区间之间的大小关系按照数值区间的数值范围确定,举例来说,假设一个数值区间为8~15,另一个数值区间为16~31,那么后者大于前者。通过对计数值进行译码,获得的译码信息的不同位可以代表不同的数值区间,且各数值区间不重叠,以实现译码信息代表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从而便于后续比较模块进行比较。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译码信息能够准确表征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在一个示例中,由于译码信息的不同位代表的数值区间互不重叠,因此译码信息中仅有一位的值为1,表征译码信息对应的计数值位于该位对应的数值区间内。
本示例中,当计数模块输出计数值后,译码模块译码得到的译码信息中仅存在一个数据位的值为1。此外,在其它的场景下,例如,假设计数模块得到的计数值小于所述阈值,不输出本次的计数值时,则译码模块不执行译码处理。实际应用中,由于译码信息的不同位对应不同的数值区间,因此,计数模块输出的计数值通过译码模块进行译码后,得到仅有一个数据位为1的译码信息,该译码信息能够准确表征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具体的,在译码信息中,值为1的数据位代表的数值区间即为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在一个示例中,译码模块12包括独热译码器。
相比于图3所示的方案,图4所示的实施例方案的主要特点在于,首先,对计数值的输出设定阈值,即在计数值超过阈值时,计数模块才会输出计数值。另外,本实施例中先对计数值进行译码得到能够表征计数值所在数值区间的译码信息,之后再对该译码信息与历史计数值对应的译码信息进行比较,确定出最大译码信息,后续记录至模式寄存器。本实施例的方案,基于上述特点,EpRC模块无需再输出表征计数值是否大于阈值的信号(RETC<1:0>),从而减少需进行处理的数据量,并且由于译码信息只需表征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而无需知晓计数值的具体数值,因此便于采用更为简化的数据来表示,比如,译码值仅有1位为1来表征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从而在后续的比较中无需对所有比特位比较,从而简化比较模块的电路结构。
可以理解,存储器场景下,由于最终模式寄存器中记录的REC<5:0>用于确定最大计数值所在的数值范围,也就是说,假设有两次的计数值,即便大小不同,但如果两者位于同一个数值区间内,则最终在模式寄存器的记录内容是相同的。因此,本实施例的方案,利用存储器的行错误计数场景的上述特点,未对具体的计数值EpRC<5:0>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而是采用先进行译码得到译码信息,该译码信息只有一位的值是1,其它位均为0,再进行比较和记录的方式,从而有效简化电路结构,减少绕线和版图面积,故本实施例的方案尤其适用于存储器场景。
此外,为了实现对译码信息的比较,在一个示例中,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计数电路的结构示例图,如图5所示,比较模块13包括:比较单元21和第一锁存单元22;
比较单元21的第一输入端与译码模块12连接,比较单元21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锁存单元22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单元21用于将所述译码信息OP<5:0>和第一锁存单元22输出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REG<5:0>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使能信号MAX;
第一锁存单元22的输入端与译码模块12连接,第一锁存单元22的使能端与比较单元2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锁存单元22用于响应于使能信号MAX锁存并输出当前最大的译码信息。
结合示例:首次计数时,第一锁存单元22中记录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REG<5:0>处于初始状态,比如可以为空或者默认各数据位均为0。译码模块12基于计数模块11首次输出的计数值得到首个译码信息OP<5:0>,比较单元21将该译码信息OP<5:0>与第一锁存单元22当前输出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REG<5:0>(此时REG<5:0>为空或0)进行比较。作为示例,经过首次比较后,将确定相比于初始的REG<5:0>,译码模块本次输出的译码信息OP<5:0>更大,故比较单元21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比如高电平状态的使能信号MAX,相应的,第一锁存单元22响应于有效的使能信号,执行锁存处理,即将译码模块12输出的译码信息OP<5:0>进行锁存,作为新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REG<5:0>输出。也就是说,此时第一锁存单元22的输出REG<5:0>与前述的译码信息OP<5:0>一致。
之后再次计数时,译码模块12基于计数模块11每次输出的计数值得到对应的译码信息OP<5:0>传输给比较单元21;比较单元21将本次的译码信息OP<5:0>与第一锁存单元22当前输出的译码信息REG<5:0>进行比较,如果本次的译码信息OP<5:0>大于当前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REG<5:0>,则再次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以更新第一锁存单元22的输出REG<5:0>与本次的译码信息OP<5:0>一致。相反的,假设本次的译码信息OP<5:0>不大于当前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REG<5:0>,则不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比如输出低电平状态的使能信号。相应的,第一锁存单元22则不将接收到的本次的译码信息传输至内部,第一锁存单元22内部仍继续锁存和输出历史最大译码信息REG<5:0>。后续针对计数模块11每次输出的计数值均执行上述方案,直至整个计数结束,比如存储器的所有行错误计数完成,则此时第一锁存单元22的输出即为所有行错误计数值中的最大计数值。
在一个示例中,比较单元21,用于在译码模块12输出的译码信息大于第一锁存单元22输出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时,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以及在译码模块12输出的译码信息不大于第一锁存单元22输出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时,输出无效的使能信号;第一锁存单元22用于响应于有效的使能信号,锁存并输出译码模块12输出的译码信息,以及响应于无效的使能信号,维持输出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作为示例,有效的使能信号和无效的使能信号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状态表征,比如高电平状态和低电平状态。
本示例中,比较单元根据本次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的比较结果输出使能信号,以使第一锁存单元响应于使能信号选择是否更新锁存,从而通过较为简化的电路实现始终输出当前最大的译码信息。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比较单元的结构示例图,如图6所示,比较单元21包括:多个比较子单元31和输出单元32;其中,所述多个比较子单元与译码信息的各个位一一对应;
每个比较子单元31接收译码信息中对应的位信号和对应的特征信号,并用于根据所述位信号与所述特征信号的比较结果,输出结果信号;其中,特征信号的值表征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REG<5:0>中是否存在值为1且不低于所述比较子单元31对应位的比特位;
输出单元32,用于根据每个比较子单元31输出的结果信号,确定输出有效或无效的使能信号MAX。
其中,输入每个比较子单元的特征信息表征在当前记录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是否存在值为1且不低于该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比特位。可以理解,译码信息的每个比特位代表一个数值区间,并且比特位越高代表的数值区间越大。结合译码信息中值为1的比特位表征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的特点,通过比较两个计数值对应的译码信息中值为1的比特位的高低,可反映出这两个计数值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最大计数值对应的译码信息,即最大译码信息。举例来说,假设某计数值A对应的译码信息为000010,另一计数值B对应的译码信息为010000,则可判定计数值B大于计数值A,计数值B对应的译码信息大于计数值A对应的译码信息。
本示例中,比较子单元与译码信息的各比特位一一对应。结合图6的示例,以译码信息为六位二进制数进行举例,图中六个比较子单元分别对应译码信息的六个比特位。如图所示,包括OP<5>~OP<0>对应的比较子单元,每个比较子单元接收对应译码信息位OP<…>和对应的特征信号。
以最高位对应的比较子单元作为示例,该比较子单元接收到对应的位信号OP<5>和对应的特征信号,该特征信号表征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是否存在值为1且不低于所述比较子单元对应位(即最高位)的比特位,示例的所述比较子单元对应译码信息的最高位,故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最高位的比特位即仅有历史最大译码信息的最高位REG<5>,因此示例的比较子单元接收到的特征信号表征历史最大译码信息的最高位REG<5>的值是否为1。
基于译码模块输出的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可以通过两种比较逻辑进行比较:一种为找出两者中为1的比特位,比较两者中为1的比特位,为1的比特位更高的译码信息的值更大,若相同则说明译码模块输出的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相等;另一种为从高至低依次比较两者比特位的值,谁先出现为1的比特位,谁的值就更大,若相同则相等。
举例来说,可以用特征信号为1,表征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存在值为1且不低于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比特位;用特征信号为0,表征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存在值为1且不低于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比特位,即不低于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比特位均为0。仍以最高位对应的比较子单元作为示例,实际场景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译码模块本次输出的译码信息的最高位OP<5>为1,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的最高位REG<5>不为1,则可直接确定,本次输出的译码信息更大,故输出处于某状态的结果信号,以使输出单元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
(2)如果译码信息的最高位OP<5>不为1,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的最高位REG<5>为1,则可直接确定,历史最大译码信息更大,故输出处于另一状态的结果信号,以使输出单元输出无效的使能信号;
(3)如果译码信息的最高位OP<5>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的最高位REG<5>两者均为1,则译码模块输出的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相等;
(4)如果译码信息的最高位OP<5>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的最高位REG<5>两者均为0,则基于其它位对应的比较子单元的结果信息确定最大的译码信息,其中其它比较子单元的比较原理与上述类似。总的来说,即通过对比译码信息中每个位是否为1与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的相同位和更高位中是否存在1,进行每个位的比较判断。
进一步的,根据比较得到的结果信息,控制输出单元32输出有效或无效的使能信号,在一个示例中,若任一比较子单元31输出的结果信号表征比较子单元31对应的位的值为1且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该位的比特位的值均为0,则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7所示,每个比较子单元31包括:第一非门311和第一或非门312;
第一非门311的输入端接收所述译码信息中对应的位信号,第一非门311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或非门312的第一输入端;
第一或非门312的第二输入端接收比较子单元31对应的特征信号,第一或非门312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单元32。
具体的,当译码信息中的位信号为1时,第一非门311输出0,第一或非门312的输出是否为1取决于特征信号,如果特征信号表征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该位的比特位均为0,比如特征信号为0,则第一或非门312输出的结果信号为1,相应的,输出单元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当译码信息中的位信号为0时,第一非门311输出1,则无论特征信号的值是否为1,第一或非门312输出的结果信号为0,相应的,输出单元的输出视其它第一或非门的输出情况,只要存在输出为1的第一或非门,则表征该比较子单元接收到的位信号为1且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该位的比特位均为0,即表征译码模块输出的译码信息中值为1的比特位相比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为1的比特位更高,译码模块输出的译码信息大于历史最大译码信息,需要将历史最大译码信息更新为译码模块输出的译码信息,输出单元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否则输出无效的使能信号。
也就是说,对于每个比较子单元来说,只有当译码信息中的位信号为1,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该位的比特位均为0时,即译码信息中值为1的比特位高于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值为1的比特位时,方输出为1的结果信号;否则,比如,译码信息中值为1的比特位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值为1的比特位相同,或者译码信息中值为1的比特位低于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值为1的比特位时,均输出为0的结果信号。
本示例利用译码信息的特点,通过非门和与非门实现比较子单元,采用常规的器件结构能够有效简化电路结构,并且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的数量为一个。即通过一个信号表征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比特位中是否存在值为1的比特位。具体的,为了简化电路结构,可以采用常规器件实现比较子单元。故为了使特征信号适配常规器件,本示例中,每个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数量为一个,从而有效减少器件输入端口,简化电路布线。
为了将特征信号实现为单个信号,在一个示例中,如图8所示,每个比较子单元31还包括:第一信号生成单元313;第一信号生成单元313的输入端接收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比较子单元31对应位的所有比特位信号,第一信号生成单元313用于在接收到的任意一个所述比特位信号的值为1时,输出值为1的特征信号。
本示例中,每个比较子单元对应一个第一信号生成单元。每个第一信号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输入至对应的比较子单元的特征信号,且第一信号生成单元仅生成一个特征信号。具体的,第一信号生成单元用于检测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所在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所有比特位信号中,是否存在值为1的位。举例来说,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译码信息的OP<3>对应位的所有比特位为REG<5>~REG<3>,故译码信息的OP<3>对应的比较子单元中的第一信号生成单元用于检测REG<5>~REG<3>中是否存在值为1的比特位,若存在任一比特位为1,则该第一信号生成单元输出1,否则输出0。
同样出于电路简化和成本考虑,倾向于采用常规器件实现第一信号生成单元。作为示例,图9为第一信号生成单元的结构示例图,如图9所示,第一信号生成单元31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生成子单元41;
每个第一生成子单元41包括:第二或非门411和第二非门412;第二或非门411的输入端作为第一生成子单元41的输入端,第二非门412的输出端作为第一生成子单元41的输出端,第二或非门411的输出端与第二非门412的输入端连接;
每个第一生成子单元41的输入端连接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部分比特位或者全部比特位,所有第一生成子单元41连接的比特位的组合结果为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所有比特位;
其中,除首个以外的每个第一生成子单元41连接上一级第一生成子单元41的输出端,最后一级第一生成子单元41输出所述特征信号。
结合场景对上述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示例:以译码信息的OP<1>为例,输入至第一信号生成单元313的所有第一生成子单元41的比特位的组合结果,为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OP<1>的所有比特位,即REG<5>~REG<1>。以译码信息的OP<3>为例,输入至第一信号生成单元313的所有第一生成子单元41的比特位的组合结果,为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OP<3>的所有比特位,即REG<5>~REG<3>。其中,第一生成子单元41的数量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根据不低于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所有比特位的数量和第二或非门的输入端数量设置多个,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图中仅是结合用于生成译码信息的OP<1>对应的比较子单元的特征信号作为举例,对第一信号生成单元的结构进行一种示例,而并未限制其它比较子单元的第一信号生成单元的结构。
比如,图中示例的OP<1>对应的第一信号生成单元313中包括两个第一生成子单元41,其中一个第一生成子单元41的输入信号包括REG<5>~REG<3>,另一第一生成子单元41的输入信号包括REG<2>~REG<1>。但在其它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三个第一生成子单元41,其中一个第一生成子单元41的输入信号包括REG<5>~REG<4>,另一第一生成子单元41的输入信号包括REG<3>~REG<2>,最后一个第一生成子单元41的输入信号包括REG<1>。
结合图示可知,对于每个第一生成子单元来说,只要输入的信号中存在值为1的任一信号,则第二或非门输出0,相应的第二非门输出1。由于前几级的第一生成子单元的输出还作为后一级第一生成子单元的输入,故如果存在任一第一生成子单元输出的信号为1,则最终第一信号生成单元输出的特征信号为1,从而实现若检测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所在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所有比特位信号中任一位的值为1,则输出值为1的特征信号。
本示例中,通过在每个比较子单元中设置第一信号生成单元,为每个比较子单元提供数量为一个的特征信号,通过特征信号和译码信号进行比较的结果信号,输出使能信号,实现最大译码信息的更新。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的数量为多个。本示例中,每个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的数量可以根据该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需要表征的比特位的数量确定,举例来说,假设某比较子单元(比如OP<5>对应的比较子单元)的特征信号需表征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一个比特位的值是否为1,则对应的特征信号数量为一个(比如,REG<5>);而当比较子单元对应的比特位较低,相应的特征信号需要表征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一个比特位的取值情况时,则特征信号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从而利用具有多输入端口的器件,有效简化电路结构。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0所示,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比较单元的结构示例图,比较单元21还包括第二信号生成单元33;
第二信号生成单元33,用于根据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是否存在值为1且不低于预定位的比特位,输出相应的特征信号。
本示例中,第二信号生成单元33负责提供部分比较子单元的特征信号。其中,所述预定位可以随机选取,比如,对于REG<5:0>,可以选取预定位为REG<3>和REG<1>,相应的,第二信号生成单元33输出的特征信号包括REG<345>和REG<12345>,其中,REG<345>表征历史最大译码信息REG<5:0>中不低于REG<3>的比特位中是否存在值为1的位,REG<12345>表征历史最大译码信息REG<5:0>中不低于REG<1>的比特位中是否存在值为1的位。需要说明的是,图中仅为一种示例,实际应用中,任何一个比较子单元都可以将不低于所述比较子单元对应的位的所有位信号(作为特征信号)直接输入。
在一个示例中,多个比较子单元31包括第一比较子单元311和第二比较子单元312;其中,第一比较子单元311对应的特征信号包括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第一比较子单元311对应的位的所有位信号;第二比较子单元312对应的特征信号包括第二信号生成单元33输出的信号,预定位为译码信息中第二比较子单元312对应的位。
作为示例,如图10所示,对于OP<5>对应的比较子单元,该比较子单元的特征信号包括REG<5>;对于OP<4>对应的比较子单元,该比较子单元的特征信号包括REG<5>和REG<4>和REG<5>;对于OP<3>对应的比较子单元,该比较子单元的特征信号包括第二信号生成单元33提供的REG<345>;对于OP<2>对应的比较子单元,该比较子单元的特征信号包括REG<2>和第二信号生成单元33提供的REG<345>;对于OP<1>对应的比较子单元,该比较子单元的特征信号包括第二信号生成单元33提供的REG<12345>;对于OP<0>对应的比较子单元,该比较子单元的特征信号包括REG<0>和第二信号生成单元33提供的REG<12345>。
需要说明的时,上述只是一种示例,可以理解,预定位的选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结合上述举例,图10中,第一比较子单元包括OP<5>对应的比较子单元和OP<4>对应的比较子单元;第二比较子单元包括OP<3>对应的比较子单元和OP<1>对应的比较子单元。上述示例,通过设定预定位,由第二信号生成单元提供部分比较子单元的特征信号,利用某些器件具有多端口的特点,对于端口数充足的比较子单元可直接连接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所述比较子单元对应的位的所有位信号,对于端口数有限的比较子单元可采用第二信号生成单元提供的特征信号,无需针对每个比较子单元生成专门的特征信号,从而简化第二信号生成电路的结构,降低整体电路的复杂性。
在一个示例中,多个比较子单元31包括:第三比较子单元313;
第三比较子单元313对应的特征信号包括第二信号生成单元33输出的信号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对应第三比较子单元313的位信号,预定位为译码信息中第三比较子单元313对应的位的相邻高位。
结合前述示例说明,针对预定位的相邻低位对应的比较子单元,比如,预定位为REG<3>时,预定位的相邻低位即REG<2>,故针对REG<2>对应的比较子单元,该比较子单元接收的特征信号除了包括第二信号生成单元33提供的特征信号REG<345>,还接收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该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信号,即REG<2>。
上述示例中,通过将第二信号生成单元提供的特征信号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的位信号进行组合,共同作为比较子单元的特征信号,能够简化信号生成单元的电路结构,并且实现比较子单元基于特征信号和译码信号进行比较,实现后续处理。
以下对第二信号生成电路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在一个示例中,图11为第二信号生成单元的结构示例图,如图11所示,仍以预定位包括REG<3>和REG<1>作为示例,第二信号生成单元33包括:第二或非门331、第二非门332以及第三或非门333和第三非门334;
第二或非门331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至历史最大译码信息的前三位信号REG<5>~REG<3>,第二或非门33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非门332的输入端,第二非门332的输出端输出信号REG<345>;
第三或非门333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非门332的输出端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不低于预定位的比特位中除前三位信号以外的位信号REG<2>~REG<1>,所述第三或非门333的输出端连接第三非门334的输入端,第三非门334的输出端输出信号REG<1234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只是通过举例的方式给出第二信号生成电路的结构实现,可以理解,还可以通过其它可能的方式实现第二信号生成电路。
本示例中,通过设置第二信号生成单元,基于第二信号生成单元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各比特位的信号,组合为各比较子单元提供特征信号,通过特征信号和译码信号进行比较的结果信号输出使能信号,实现最大译码信息的更新。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根据比较得到的结果信息,控制输出单元输出有效或无效的使能信号,在一个示例中,输出单元32,具体用于若任一比较子单元31输出的结果信号为第一值,则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其中,第一值表征比较子单元31接收的所述译码信息中对应的位信号的值为1且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该位的比特位的值均为0。
可选的,第一值可以为1。作为示例,当某个比较子单元输出的结果信号为1,即表明该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值为1,且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该位的所有比特位均为0。结合译码信息的比特位越高,反映计数值越大的特点,可以判定译码模块输出的译码信息大于历史最大译码信息,故输出单元在检测到任一结果信号为1时,即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以使第一锁存单元22将最大译码信息更新为译码模块本次输出的译码信息,从而输出当前最大的译码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输出单元的结构示例图,如图12所示,输出单元32包括:多个第四或非门321和第一与非门322;每个第四或非门321的输入端分别与译码信息的相邻位对应的比较子单元31的输出端连接,每个第四或非门321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与非门322的输入端,第一与非门322的输出端输出使能信号。本示例中,通过常规器件或非门和与非门,实现当检测到任一结果信号为1时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从而有效简化电路,降低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图中只是一种示例,输出单元的图示结构还可以和比较单元的其它实现结构结合实施。
在一个示例中,图1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计数电路的结构示例图,如图13所示,第一锁存单元22包括:第一锁存器221;第一锁存器221的输入端与译码模块12连接,第一锁存器221的使能端与比较单元2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锁存器221的输出端与比较单元2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本示例中,通过锁存器,实现响应于使能信号的有效或无效,更新锁存的译码信息或维持原有的译码信息,从而基于简化的电路实现始终输出最大译码信息。
结合行错误计数的场景进行示例:上述计数值为行错误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为历史最大行错误数对应的译码信息。结合前述对存储器的行错误计数场景的介绍,除了实现最大行错误数的记录外,还需记录最大行错误数对应的地址信息。故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电路还包括:地址模块14;比较模块13还包括:第二锁存单元23;
地址模块14,用于输出计数值对应的地址信息;其中,地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存储组地址、存储体地址和行地址。
第二锁存单元23的输入端与地址模块14连接,第二锁存单元23的使能端与比较单元2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锁存单元23用于响应于有效的使能信号,输出地址模块14输出的地址信息;以及,响应于无效的使能信号,维持历史最大行错误数对应的地址信息。
具体的,比较单元输出的使能信号是否有效,基于本次译码模块输出的译码信息和第一锁存单元中历史最大译码信息的大小关系确定。在存储器的行错误计数场景下,使能信号除了用于控制第一锁存单元是否更新锁存的错误数以外,还用于控制第二锁存单元是否更新行地址信息。作为示例,当使能信号有效时,说明本次的译码信息大于历史最大译码信息,则在更新最大行错误数的同时,第二锁存单元响应于有效的使能信号,将行地址模块本次输出的本次译码信息对应的行地址信息,更新至内部锁存输出,替代历史最大译码信息对应的行地址信息。
通过设置行地址模块和第二锁存单元,能够实现存储器的行错误计数场景下的最大错误数计数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数电路中,计数模块在计数值超过预定阈值时输出计数值,译码模块对计数模块输出的计数值进行译码,获得表征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的译码信息,比较模块将所述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进行比较,锁存并输出当前最大的译码信息。上述方案中,译码模块先对当前的计数值进行译码,获得的译码信息中仅有1位为1即可表征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比较模块在比较当前计数值对应的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计数值对应的译码信息,即历史最大译码信息时,由于两者均为仅有1位为1的数据,故可大大简化比较模块的电路结构,即可确定实现最大计数结果对应的译码信息并存至寄存器,从而通过结构更为简化的电路实现最大计数,能够很好地适用于需要保持输出最大结果的计数场景,比如行错误计数场景。
实施例二
图1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存储器包括:模式寄存器1以及如前述任一示例所述的计数电路2;其中,
模式寄存器1,耦接于计数电路2,用于保存计数电路2输出的最大译码信息。
作为示例,模式寄存器1还用于保存最大译码信息对应的行的地址信息。结合前述实施例的方案,以DRAM作为示例:基于前述方案,计数电路根据当前行的检测情况,在行错误数超过预定阈值时,对该行错误数进行译码,并将译码获得的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进行比较;若本次获得的译码信息大于历史最大译码信息,则将本次译码信息作为当前的最大译码信息,否则将历史最大译码信息继续作为最大译码信息,直至所有行的检测结束,得到最终的最大译码信息。该最大译码信息表征最大行错误数所在的数值区间。相应的,计数电路将最大译码信息无需再进行译码,传输至用于记录最大行错误数的模式寄存器中,另外,计数电路还将最大译码信息对应的行的地址信息,传输至用于记录最大行错误数对应的行地址信息的模式寄存器中,实现存储器的行错误数计数场景。
本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器中,计数电路在行错误数超过预定阈值时输出行错误数,对行错误数进行译码,获得表征行错误数所在的数值区间的译码信息,将所述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进行比较,锁存并向模式寄存器输出当前最大的译码信息以及对应的行的地址信息。上述方案中,先对当前的计数值进行译码,通过比较当前行错误数对应的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行错误数对应的译码信息,获得的译码信息中仅有1位为1即可表征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比较模块在比较当前计数值对应的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计数值对应的译码信息,即历史最大译码信息时,由于两者均为仅有1位为1的数据,故可大大简化比较模块的电路结构,即可确定实现最大计数结果对应的译码信息并存至寄存器,从而通过结构更为简化的电路实现最大计数,能够很好地适用于行错误计数场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23)

1.一种计数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数模块,用于在计数值超过预定阈值时,输出所述计数值;
译码模块,耦接于所述计数模块,用于对所述计数值进行译码,获得所述计数值对应的译码信息;其中,所述译码信息表征所述计数值所在的数值区间;
比较模块,耦接于所述译码模块,用于将所述译码信息和历史最大译码信息进行比较,锁存并输出当前最大的译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信息为多位二进制数,所述译码信息的不同位对应不同的数值区间,高位对应的数值区间大于低位对应的数值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信息中仅有一位的值为1,表征所述译码信息对应的计数值位于该位对应的数值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模块包括:比较单元和第一锁存单元;
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译码模块连接,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锁存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译码信息和所述第一锁存单元输出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使能信号;
所述第一锁存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译码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锁存单元的使能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锁存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使能信号锁存并输出当前最大的译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单元,用于在所述译码信息大于所述第一锁存单元输出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时,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以及在所述译码信息不大于所述第一锁存单元输出的历史最大译码信息时,输出无效的使能信号;
所述第一锁存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有效的使能信号,锁存并输出所述译码模块输出的译码信息,以及响应于所述无效的使能信号,维持输出历史最大译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单元包括:多个比较子单元和输出单元;其中,所述多个比较子单元与所述译码信息的各个位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比较子单元接收所述译码信息中对应的位信号和对应的特征信号,并用于根据所述位信号与所述特征信号的比较结果,输出结果信号;其中,所述特征信号的值表征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是否存在值为1且不低于所述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比特位;
所述输出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比较子单元输出的结果信号,确定输出有效或无效的使能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单元,具体用于若任一比较子单元输出的结果信号为第一值,则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值表征所述比较子单元接收的所述译码信息中对应的位信号的值为1且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该位的比特位的值均为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比较子单元包括:第一非门和第一或非门;
所述第一非门的输入端接收所述译码信息中对应的位信号,所述第一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或非门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第一或非门的第二输入端接收所述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所述第一或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输出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的数量为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比较子单元还包括:第一信号生成单元;
所述第一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入端接收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所述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所有比特位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生成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的任意一个所述比特位信号的值为1时,输出值为1的特征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生成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生成子单元;
每个所述第一生成子单元包括:第二或非门和第二非门;所述第二或非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一生成子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非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一生成子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或非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非门的输入端连接;
每个第一生成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所述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部分比特位或者全部比特位,所有第一生成子单元连接的比特位的组合结果为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所述比较子单元对应位的所有比特位;
除首个以外的每个第一生成子单元连接上一级第一生成子单元的输出端,最后一级第一生成子单元输出所述特征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的数量为多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单元还包括第二信号生成单元;
所述第二信号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是否存在值为1且不低于预定位的比特位,输出相应的特征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比较子单元包括第一比较子单元和第二比较子单元;
所述第一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包括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不低于所述第一比较子单元对应的位的所有位信号;
所述第二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包括所述第二信号生成单元输出的信号,所述预定位为所述译码信息中所述第二比较子单元对应的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比较子单元包括:第三比较子单元;
所述第三比较子单元对应的特征信号包括所述第二信号生成单元输出的信号和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中对应所述第三比较子单元的位信号,所述预定位为所述译码信息中所述第三比较子单元对应的位的相邻高位。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包括:多个第四或非门和第一与非门;
每个第四或非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译码信息的相邻位对应的比较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每个所述第四或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与非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输出所述使能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存单元包括:第一锁存器;
所述第一锁存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译码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锁存器的使能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锁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模块包括独热译码器。
19.根据权利要求4-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数值为行错误数,所述历史最大译码信息为历史最大行错误数对应的译码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信息为六位二进制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地址模块;所述比较模块还包括:第二锁存单元;
所述地址模块,用于输出所述计数值对应的地址信息;
所述第二锁存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地址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锁存单元的使能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锁存单元用于响应于有效的使能信号,输出所述地址模块输出的地址信息;以及,响应于无效的使能信号,维持历史最大行错误数对应的地址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信息包括存储组地址、存储体地址和行地址。
23.一种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式寄存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数电路;其中,
所述模式寄存器,耦接于所述计数电路,用于保存所述计数电路输出的最大译码信息。
CN202210989367.5A 2022-08-17 2022-08-17 计数电路及存储器 Pending CN1176369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367.5A CN117636997A (zh) 2022-08-17 2022-08-17 计数电路及存储器
PCT/CN2022/124032 WO2024036723A1 (zh) 2022-08-17 2022-10-09 计数电路及存储器
US18/365,317 US11972789B2 (en) 2022-08-17 2023-08-04 Memory device with error per row counter (EpRC) performing error check and scrub (EC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367.5A CN117636997A (zh) 2022-08-17 2022-08-17 计数电路及存储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6997A true CN117636997A (zh) 2024-03-01

Family

ID=89940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9367.5A Pending CN117636997A (zh) 2022-08-17 2022-08-17 计数电路及存储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36997A (zh)
WO (1) WO202403672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5772B1 (en) * 2008-06-18 2012-08-28 Cisco Technology, Inc. Adaptive memory scrub rate
CN105843699B (zh) * 2015-02-02 2019-06-0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错误监视与校正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设备与方法
US10127101B2 (en) * 2015-08-28 2018-11-13 Intel Corporation Memory device error check and scrub mode and error transparency
KR20180106494A (ko) * 2017-03-20 2018-10-01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6723A1 (zh)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36413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10614906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s, memory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s
US4905197A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having circuitry for discharging a digit line before verifying operation
US10665317B2 (en) Method of ECC encoding a DRAM and a DRAM
JPH10228781A (ja) メモリセルにおいて3以上の状態の記憶及び検索を可能にするメモリシステム
US11501823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s including sense amplifier adjusted based on error information
US11437115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s
US20230207040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s
US5577004A (en) Memory system and method
CN115482871A (zh) 用于识别多位错误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US10734058B2 (en) Memory device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data error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10971212B2 (en) Memory chip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846168B1 (en) Memory with error correction circuit
US6930943B2 (en) Methods,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refreshing memory cells in a memory device that have different refresh periods
CN117636997A (zh) 计数电路及存储器
US6046945A (en) DRAM repai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220382464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mory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11972789B2 (en) Memory device with error per row counter (EpRC) performing error check and scrub (ECS)
US11681458B2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reading data
CN112992258B (zh) 含片上ecc的信号处理电路和存储器
CN111913828B (zh) 具纠错电路的存储器
US9111586B2 (en) Storage medium and transmittal system utilizing the same
US11010234B2 (en) Memory device and error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CN116072207B (zh) 故障寻址电路及存储器
US11804258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apparatus,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semiconductor memory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