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4097A - 一种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34097A
CN117634097A CN202410092362.1A CN202410092362A CN117634097A CN 117634097 A CN117634097 A CN 117634097A CN 202410092362 A CN202410092362 A CN 202410092362A CN 117634097 A CN117634097 A CN 117634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ch
test piece
fatigue life
fatigue
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923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顺鹏
廖鼎
王清远
罗昌齐
牛晓鹏
何金超
孟德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4100923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340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34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40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强度校核及可靠性分析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用以满足缺口效应和尺寸效应共同作用下的机械结构疲劳强度设计的要求。本发明基于广义局部模型描述疲劳数据的分散性及尺寸效应,采用临界平面法描述多轴疲劳,采用有效应力描述不均匀应力分布(缺口效应),通过以上三者将缺口结构全场循环应力–应变响应整合建立用于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的全域损伤理论模型,能够综合表征尺寸效应和缺口效应的共同作用,并有效提高疲劳寿命预测精度;同时,模型的计算过程简单快捷,缺口结构疲劳寿命的预测中位曲线与试验结果趋势一致。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结构强度校核及可靠性分析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程应用中,复杂结构和零部件的几何形状和受力状态会导致其呈现多部位损伤特征,即:一个结构部件或复杂机械零件上存在多个可能发生疲劳失效的关键部位或在某一关键部位的疲劳裂纹源呈现散布特征。缺口效应指几何不连续特征下不均匀应力分布对疲劳行为的影响,为满足结构设计的功能性需求,孔、键、槽等缺口特征不可避免,缺口效应问题已成为结构疲劳设计的难点。同时,尺寸效应泛指尺寸相关因素对材料/结构强度的影响,传统疲劳设计往往基于小尺寸材料级疲劳试验数据整理所得材料力学和疲劳参数、有限元仿真提取得循环应力–应变响应开展,忽略了实际工程结构与试验试件间几何尺度、表面质量、加工工艺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由此导致工程结构设计与实际寿命之间不同程度的偏差;因此,为实现结构疲劳强度的精细化设计,尺寸效应问题对于结构疲劳设计同样重要。
由于试验设备及成本的限制,难以实现对大型工程结构的大样本疲劳试验,基于标准小试件试验所得材料力学和疲劳性能,结合有限元仿真所提取循环应力–应变响应计算成为大尺寸工程部件疲劳寿命预测的主要方法,其中,缺口效应和尺寸效应是实现跨几何尺寸、跨应力分布疲劳寿命推导的关键因素;此外,由于材料疲劳性能的本征分散性,有必要将概率统计理论引入疲劳寿命预测中,以得到不同可靠度水平下的结构使役寿命,保障结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用以满足缺口效应和尺寸效应共同作用下的机械结构疲劳强度设计的要求。本发明基于广义局部模型描述疲劳数据的分散性及尺寸效应,采用临界平面法描述多轴疲劳,采用有效应力描述不均匀应力分布(缺口效应),通过以上三者将缺口结构全场循环应力–应变响应整合建立用于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的全域损伤理论模型,能够综合表征尺寸效应和缺口效应的共同作用,并有效提高疲劳寿命预测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设计多种尺寸的光滑参考试件,并进行多轴疲劳试验,获得试验数据;
步骤2. 构建广义局部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模型参数B、C、λ、β与δref,B与C分别为疲劳寿命与疲劳极限门槛值的渐近线,λ、β与δref分别为位置参数、形状参数、尺度参数;
步骤3. 对待分析缺口试件进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提取各表面材料单元的稳定循环响应,并计算有效损伤参量;
步骤4. 基于广义局部模型的模型参数B、C、λ、β与δref构建全域损伤理论模型,并根据各表面材料单元的有效损伤参量及尺寸计算得到待分析缺口试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曲线。
进一步的,步骤1中,光滑参考试件采用与待分析缺口试件相同材料,并保证多轴疲劳试验的试验寿命范围覆盖待分析缺口试件的设计寿命。
进一步的,步骤2中,广义局部模型的表达式为:
其中,Pintf为参考试件的整体失效概率,N为参考试件表面划分的表面材料单元数量,n为表面材料单元的编号,ΔSn为参考试件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面积,Sref为参考试件的表面积,GPn表示参考试件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通用损伤参量,Nintf,n为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疲劳寿命。
进一步的,步骤3中,稳定循环响应包含12个应力及应变分量,具体为:σi(t) 、εi(t) 、τij(t) 、γij(t) ,i,j=x,y,z且i≠j,x、y、z分别表示三维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z轴,t表示时间变量;σi(t)表示坐标轴向的正应力分量,εi(t)表示坐标轴向的正应变分量,τij(t) 表示平面上的剪应力分量,γij(t) 表示平面上的剪应变分量;
将应力及应变分量作为输入,根据临界平面法定义,确定缺口试件各表面材料单元的最大正应变幅值εa,n及对应临界平面;取各表面单元沿对应临界平面朝内侧路径的正应力分布计算各表面材料单元的有效应力σeff,n;将最大正应变幅值εa,n与有效应力σeff,n相乘,得到有效损伤参量GQn;εa,n、σeff,n、GQn分别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最大正应变幅值、有效应力、有效损伤参量。
更进一步的,步骤3中,有效应力的表达式为:
其中,σeff为有效应力,Deff为有效损伤区边界,l表示临界平面朝内侧路径上任意点与表面材料单元的距离;表示临界平面上最大正应力的分布;/>为权函数,为相对应力梯度。
进一步的,步骤4中,全域损伤理论模型的表达式为:
其中,Pf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整体失效概率,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面积,/>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表面积,GQn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有效损伤参量,Nf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疲劳寿命。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用广义局部模型描述疲劳数据分散性及尺寸效应、用临界平面法描述多轴疲劳、用有效应力描述不均匀应力分布(缺口效应),通过以上三者将缺口结构全场循环应力–应变响应整合建立了一种用于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的全域损伤理论模型,能够综合表征尺寸效应和缺口效应的共同作用,并有效提高疲劳寿命预测精度;
2)本发明提出的全域损伤理论模型的计算过程简单快捷,无需复杂的参数拟合以及前期试验数据储备,并且思路清晰、易于复现;此外,通过调节模型的失效概率能够获取对应的受载情况,适用于工程设计;将该模型应用于尺寸效应下缺口结构疲劳寿命预测中,预测中位曲线与试验结果趋势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A19合金缺口试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100%比例的TA19合金缺口试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比例的TA19合金缺口试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与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并通过多个载荷水平及多个比例的TA19合金缺口试件的疲劳试验数据进行验证。
上述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设计多种尺寸比例的参考试件(光滑件),并进行单轴疲劳试验,获得试验数据;光滑参考试件采用与待分析缺口试件相同材料,并保证单轴疲劳试验的试验寿命范围覆盖待分析缺口试件的设计寿命;
步骤2. 构建广义局部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模型参数;
所述广义局部模型的表达式为:
其中,Pintf为参考试件的整体失效概率,N为参考试件表面划分的表面材料单元数量,n为表面材料单元的编号,ΔSn为参考试件的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面积,Pf,n为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失效概率,Sref为参考试件的表面积(由于参考试件为光滑件,故其表面积为标距段表面积),GPn表示参考试件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通用损伤参量(自定义参量,无特别限制),B与C分别为疲劳寿命与疲劳极限门槛值的渐近线,Nintf,n为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疲劳寿命,λ、β与δref分别为位置参数、形状参数、尺度(范围)参数;
步骤3. 对待分析缺口试件进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提取各表面材料单元的稳定循环响应,并计算有效损伤参量;
针对每一个表面材料单元,获取待分析缺口试件在稳定循环内的应力、应变分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共12个;具体为:σi(t) 、εi(t) 、τij(t) 、γij(t) ,i,j=x,y,z且i≠j,x、y、z分别表示三维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z轴,t表示时间变量;σi(t)表示坐标轴向的正应力分量,i=x时,σx(t)表示x轴向的正应力分量;εi(t)表示坐标轴向的正应变分量,i=x时,εx(t)表示x轴向的正应变分量;τij(t) 表示平面上的剪应力分量,i=x、j=y时,τxy(t) 表示xoy平面上的剪应力分量;γij(t) 表示平面上的剪应变,i=x、j=y时,γxy(t) 表示xoy平面上的剪应变分量;
将上述应力、应变随时间变化的分量作为输入,根据临界平面法定义,确定缺口结构各表面材料单元的最大正应变幅值εa,n及对应临界平面;取各表面单元沿对应临界平面朝内侧路径的正应力分布依据定义计算有效应力σeff,n;将最大正应变幅值εa,n与有效应力σeff,n相乘,得到有效损伤参量GQn;εa,n、σeff,n、GQn分别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最大正应变幅值、有效应力、有效损伤参量;
步骤4. 构建全域损伤理论模型,并根据各表面材料单元的有效损伤参量及尺寸计算得到待分析缺口试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曲线;
所述全域损伤理论模型的表达式为:
其中,Pf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整体失效概率,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面积,/>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表面积,Nf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疲劳寿命。
下面对全域损伤理论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临界平面多轴疲劳模型中,临界平面为具有最大正应变幅值的平面,最大正应变幅值与临界平面上的最大正应力相乘组成了临界平面损伤参量;本发明中,为了描述不均匀应力分布(缺口效应)的影响,采用有效应力σeff替换了最大正应力;有效应力的表达式为:
其中,σeff为有效应力,Deff为有效损伤区边界(应力分布的第一个拐点),l表示临界平面朝内侧路径上任意点与表面材料单元的距离;
表示临界平面朝内侧路径上最大正应力的分布;
为权函数,满足:/>
为相对应力梯度,满足:/>,/>为临界平面上的最大正应力(通过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提取)。
具体的,本实施例设计多个尺寸比例的TA19合金缺口试件,TA19合金缺口试件在180℃下以应力控三角波加载的方式进行疲劳试验,应力比为0.1;TA19合金缺口试件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d表示缺口试件圆孔直径,w表示缺口试件中部宽度,t表示缺口试件厚度,k表示缺口试件圆孔倒角尺寸,单位均为mm。
TA19合金的力学和疲劳参数如表1所示,其中,为弹性模量,/>为弹性泊松比,为材料发生0.2%的塑性变形时的屈服应力,/>为极限抗拉强度,/>为疲劳强度系数,为疲劳强度指数,/>为疲劳延性系数,/>为疲劳延性指数;
表1
根据TA19合金参考试件的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的广义局部模型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多个尺寸比例的TA19合金缺口试件的具体尺寸如表3所示;
表3
多个尺寸比例的TA19合金缺口试件的疲劳试验数据如表4所示,其中,为最大名义应力,/>为应力比,/>为加载频率;
表4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100%比例的TA19合金缺口试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曲线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多个比例的TA19合金缺口试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曲线,其中,整体失效概率Pf分别为10%、50%和90%;由图可见,本发明提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简单快捷,能够表征缺口效应以及疲劳数据分散性,所有试验数据点均被疲劳寿命预测曲线包络,并且,所有试验数据点均被预测边界线(10%和90%)包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所公开的所有特征、或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任何方式组合。

Claims (6)

1.一种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设计多种尺寸的光滑参考试件,并进行多轴疲劳试验,获得试验数据;
步骤2. 构建广义局部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模型参数B、C、λ、β与δref,B与C分别为疲劳寿命与疲劳极限门槛值的渐近线,λ、β与δref分别为位置参数、形状参数、尺度参数;
步骤3. 对待分析缺口试件进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提取各表面材料单元的稳定循环响应,并计算有效损伤参量;
步骤4. 基于广义局部模型的模型参数B、C、λ、β与δref构建全域损伤理论模型,并根据各表面材料单元的有效损伤参量及尺寸计算得到待分析缺口试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光滑参考试件采用与待分析缺口试件相同材料,并保证多轴疲劳试验的试验寿命范围覆盖待分析缺口试件的设计寿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广义局部模型的表达式为:
其中,Pintf为参考试件的整体失效概率,N为参考试件表面划分的表面材料单元数量,n为表面材料单元的编号,ΔSn为参考试件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面积,Sref为参考试件的表面积,GPn表示参考试件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通用损伤参量,Nintf,n为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疲劳寿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稳定循环响应包含12个应力及应变分量,具体为:σi(t) 、εi(t) 、τij(t) 、γij(t) ,i,j=x,y,z且i≠j,x、y、z分别表示三维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z轴,t表示时间变量;σi(t)表示坐标轴向的正应力分量,εi(t)表示坐标轴向的正应变分量,τij(t) 表示平面上的剪应力分量,γij(t) 表示平面上的剪应变分量;
将应力及应变分量作为输入,根据临界平面法定义,确定缺口试件各表面材料单元的最大正应变幅值εa,n及对应临界平面;取各表面单元沿对应临界平面朝内侧路径的正应力分布计算各表面材料单元的有效应力σeff,n;将最大正应变幅值εa,n与有效应力σeff,n相乘,得到有效损伤参量GQn;εa,n、σeff,n、GQn分别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最大正应变幅值、有效应力、有效损伤参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有效应力的表达式为:
其中,σeff为有效应力,Deff为有效损伤区边界,l表示临界平面朝内侧路径上任意点与表面材料单元的距离;表示临界平面上最大正应力的分布;/>为权函数,/>为相对应力梯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全域损伤理论模型的表达式为:
其中,Pf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整体失效概率,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面积,/>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表面积,GQn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第n个表面材料单元的有效损伤参量,Nf为待分析缺口试件的疲劳寿命。
CN202410092362.1A 2024-01-23 2024-01-23 一种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Pending CN1176340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92362.1A CN117634097A (zh) 2024-01-23 2024-01-23 一种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92362.1A CN117634097A (zh) 2024-01-23 2024-01-23 一种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4097A true CN117634097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18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92362.1A Pending CN117634097A (zh) 2024-01-23 2024-01-23 一种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34097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29327A1 (en) * 2015-07-29 2017-02-02 Apple Inc. Laser polishing ceramic material
CN107832492A (zh) * 2017-10-11 2018-03-2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内聚力模型的钢结构腐蚀疲劳损伤计算方法
US20180238768A1 (en) * 2013-03-11 2018-08-23 Board Of Trustees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ethods For Estimating Remaining Life Of A Monitored Structure
CN108627328A (zh) * 2018-05-24 2018-10-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耦合应力梯度修正的缺口件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N110823561A (zh) * 2019-11-13 2020-02-21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材料模型库的非稳态载荷下轧机传动轴系统关键件疲劳寿命实时监控的方法
CN112580235A (zh) * 2020-11-25 2021-03-3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金属结构高周疲劳起裂寿命的非线性估算方法
CN113987681A (zh) * 2021-11-02 2022-01-28 电子科技大学 缺口-尺寸效应下耦合应变能梯度的结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CN114414409A (zh) * 2022-01-21 2022-04-29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材料疲劳性能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2121203A1 (zh) * 2020-12-08 2022-06-1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球壳表面三维裂纹扩展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
CN114722655A (zh) * 2022-03-14 2022-07-08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局部有限寿命疲劳约束条件的结构拓扑优化方法
CN116579217A (zh) * 2023-05-30 2023-08-11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控制阀流致振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N116611277A (zh) * 2023-03-09 2023-08-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考虑摩擦系数影响的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38768A1 (en) * 2013-03-11 2018-08-23 Board Of Trustees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ethods For Estimating Remaining Life Of A Monitored Structure
US20170029327A1 (en) * 2015-07-29 2017-02-02 Apple Inc. Laser polishing ceramic material
CN107832492A (zh) * 2017-10-11 2018-03-2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内聚力模型的钢结构腐蚀疲劳损伤计算方法
CN108627328A (zh) * 2018-05-24 2018-10-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耦合应力梯度修正的缺口件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N110823561A (zh) * 2019-11-13 2020-02-21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材料模型库的非稳态载荷下轧机传动轴系统关键件疲劳寿命实时监控的方法
CN112580235A (zh) * 2020-11-25 2021-03-3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金属结构高周疲劳起裂寿命的非线性估算方法
WO2022121203A1 (zh) * 2020-12-08 2022-06-1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球壳表面三维裂纹扩展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
CN113987681A (zh) * 2021-11-02 2022-01-28 电子科技大学 缺口-尺寸效应下耦合应变能梯度的结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CN114414409A (zh) * 2022-01-21 2022-04-29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材料疲劳性能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722655A (zh) * 2022-03-14 2022-07-08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局部有限寿命疲劳约束条件的结构拓扑优化方法
CN116611277A (zh) * 2023-03-09 2023-08-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考虑摩擦系数影响的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N116579217A (zh) * 2023-05-30 2023-08-11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控制阀流致振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UN-PENG ZHU等: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for fatigue life assessment of notched components under size eff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vol. 181, 11 May 2020 (2020-05-11), pages 1 - 12, XP086225039, DOI: 10.1016/j.ijmecsci.2020.105685 *
SHUNPENG ZHU等: "Probabilistic notch fatigue assessment under size effect using weakest link theory",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vol. 276, 30 November 2022 (2022-11-30) *
廖鼎等: "机械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研究进展", 《机械工程学报》, vol. 57, no. 16, 28 April 2021 (2021-04-28), pages 173 - 184 *
方义庆;胡明敏;罗艳利;: "基于全域损伤测试建立的连续疲劳损伤模型", 机械强度, no. 04, 30 August 2006 (2006-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enkataraman et al.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complexity: what has Moore’s law done for us?
CN110705163B (zh) 一种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疲劳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CN107491624B (zh) 一种利用虚拟材料等效栓接结合部动态特性的方法
CN106644711B (zh) 一种延性材料单轴本构关系测试方法
CN103745114B (zh) 一种钛合金应力松弛数值及回弹计算方法
CN113987681A (zh) 缺口-尺寸效应下耦合应变能梯度的结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CN110543666B (zh) 一种带孔结构元件低周疲劳性能的试验方法
Ghannadpour et al. Application of plate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in nonlinear and post-buckling analysi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plates containing crack
CN109948216B (zh) 总应变能密度修正的缺口件低周疲劳预测方法
Patel et al. N-Layer concentric cylinder model (NCYL): an extended micromechanics-based multiscale model for nonlinear composites
Li et al. Crack growth in homogeneous media using an adaptive isogeometric fourth-order phase-field model
CN110991112A (zh) 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随机缺陷模态叠加方法
Zhao et al. Physical multi-factor driven nonlinear superposition for machining de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Yushanov et al. Analytical probabilistic modeling of initial failure and reliability of laminated composite structures
Venkataraman et al.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what has Moore's law done for us?
CN117634097A (zh) 一种基于全域损伤理论的缺口结构概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Benedikt et al. On elas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spherical inclusions by the equivalent inclusion method
CN110245455B (zh) 一种单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方法
Canales et al. Free vibration of thick isotropic and laminated beams with arbitrary boundary conditions via unified formulation and Ritz method
CN108763608B (zh) 一种基于发生函数法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可靠性评估方法
Knight et al. Parametric study of the contact stresses around spherical and cylindrical inclusions
Singh et al. AC° element for free vibration of composite plates with uncertain material properties
CN114861398A (zh) 一种预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方法
Hu et al. Free vibration analysi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plates with different porosity distributions and grading patterns
Malgioglio et al. Prediction of tensile stiffness and failure of carbon fibre composite laminae: a multi-scale non-deterministic approa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