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26518A - 毛圈编织用横编机及毛圈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毛圈编织用横编机及毛圈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26518A
CN117626518A CN202311107515.7A CN202311107515A CN117626518A CN 117626518 A CN117626518 A CN 117626518A CN 202311107515 A CN202311107515 A CN 202311107515A CN 117626518 A CN117626518 A CN 117626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ing
sinker
loop
yarn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075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下野正裕
小高宪夫
岛崎宜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626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26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 D04B15/70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in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6Sink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0Needle be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04B15/36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needle beds in V-form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48Thread-feeding devices
    • D04B15/52Thread-feeding devices for straight-bar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12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pile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一种毛圈编织用横编机及毛圈编织方法,即使使用不设置编织线卡定用钩的编织针也可进行毛圈编织。捕捉用上下组件(10)使沉降片(4)的前端在齿口(1a)中上升,以在底线用挂爪(4a)和毛圈线用挂爪(4b)之间捕捉从供纱口供给的底线而将其向齿口(1a)下方拉下的方式驱动沉降片(4)。实线表示以沉降片(4)捕捉底线的方式驱动的状态。虚线表示沉降片(4)的前端从编织针(3)之间退出的状态。双点划线表示在沉降片(4)区分底线(8a)和毛圈线(8b)并由针钩(3a)的拉入形成了线圈后,沉降片(4)的前端暂时从编织针(3)之间退出并再次进入的状态。由于能由沉降片(4)捕捉底线(8a)而将其拉下,所以即使使用不设置编织线卡定用钩的编织针(3)也可进行毛圈编织。

Description

毛圈编织用横编机及毛圈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由底线和毛圈线进行的毛圈编织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及毛圈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进行毛圈编织的横编机在针床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面临的齿口,向在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毛圈编织用编织针,从上方先供给底线,从后方供给毛圈线。针床将编织针收容于在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针槽中,并以齿口侧高、如果离开齿口则变低的方式倾斜。毛圈编织用编织针是由针舌开闭在收容在针槽中的状态下成为齿口侧的前端的针钩的舌针,进而在由针舌与针钩相向的内缘侧设置了编织线卡定用钩。毛圈编织在一边使毛圈编织用编织针向齿口上升一边最深地进入后,一边下降一边退出,使底线卡定在编织线卡定用钩上。在毛圈编织用编织针之间,使毛圈编织用的沉降片的前端进退。毛圈编织用的沉降片的前端,具备可将毛圈线卡定在上方的毛圈线用挂爪和可将底线卡定在下方的底线用挂爪。进入毛圈编织用编织针之间的沉降片一边由前端区分底线和毛圈线一边形成毛圈编织物。执行这样的毛圈编织方法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能将由毛圈线形成的沉降弧比由底线形成的沉降弧形成得长而做成毛圈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毛圈编织物的手套,从指先到袖口为止的全部是毛圈编织,在袖口上能由集圈插入松紧线,并在毛圈弧向内侧出来的状态下进行编织。这样的手套能在外侧涂敷胶乳等而具有防水、防寒功能,或者作为毛圈线使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将毛圈作为外侧而具有耐切创性、耐热性。毛圈编织物也能作为袜子形成,例如通过将毛圈弧作为内侧,能具有防寒功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1-206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那样的毛圈编织方法需要在针舌的内缘侧设置编织线卡定用钩的毛圈编织用编织针和可在进退于编织针之间的前端区分底线和毛圈线的毛圈编织用的沉降片。编织线卡定用钩尽管通过设置在针舌上使作为编织针的制造成本增加,但是在横编机中使用得多的平纹编织、罗纹编织等中则不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使用不设置编织线卡定用钩的编织针也可进行毛圈编织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及毛圈编织方法。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毛圈编织用横编机,其具备针床、编织针、供纱口、沉降片和沉降片进退机构,该针床是大致矩形,在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与短边平行的针槽,长边的一方面临齿口,针槽以齿口侧高、如果离开齿口则变低的方式倾斜,该编织针在前端具有针钩,在各针槽中将针钩分别收容在齿口侧,使针钩进退于齿口,由从齿口上方供给的编织线编织线圈,该供纱口将底线和毛圈线作为编织线,以底线在先、毛圈线在后的方式空开间隔地分别向编织针供给,该沉降片具有在下部设置底线用挂爪、在上部设置毛圈线用挂爪的前端,可进退于编织针之间,在形成线圈时将编织针的针钩拉入的底线挂在底线用挂爪上形成毛圈线的沉降弧,将毛圈线挂在毛圈线用挂爪上形成毛圈线的沉降弧,该沉降片进退机构以前端进退于编织针之间的方式驱动各沉降片,进入到编织针之间,以将底线挂在底线用挂爪侧、将毛圈线挂在毛圈线用挂爪侧的方式进行区分,其特征在于,沉降片进退机构包括捕捉用上下组件,该捕捉用上下组件在底线和毛圈线的区分之前,使沉降片的前端在齿口中上升,并以在底线用挂爪和毛圈线用挂爪之间捕捉从供纱口供给的底线而向齿口下方拉下的方式驱动沉降片。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捕捉用上下组件可以以在包括编织宽度在内的范围内进行上述沉降片的驱动、在该范围外不进行上述沉降片的驱动的方式切换。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捕捉用上下组件对由在上述长度方向邻接的多个沉降片分开的每个组进行上述沉降片的驱动的切换。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捕捉用上下组件包括使上述沉降片向上述齿口上方上升的上升三角。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升三角设置在上述沉降片进退于上述编织针之间的移动路径上。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捕捉用上下组件包括选针片,该选针片设置在上述沉降片和上述移动路径之间,对沿着移动路径的位置可选择经过上述上升三角进行使沉降片的上述前端在上述齿口中上升的作用的位置;和不经过上升三角、不进行使沉降片的前端在齿口中上升的作用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以底线在先、毛圈线在后的方式空开上述间隔来切换上述底线的供纱口和上述毛圈线的供纱口,或使供纱口之间的间隔变窄而将底线和毛圈线挂在上述沉降片的上述底线用挂爪上来切换上述底线的供纱口和上述毛圈线的供纱口,可切换毛圈编织和将底线及毛圈线作为编织线的平纹编织。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沉降片的上述前端具有推入部,该推入部在进入上述编织针之间时,在成为上述底线用挂爪的下方的位置,可将上述编织线推入上述齿口,上述沉降片进退机构,在接受了编织线的供给的上述编织针的针钩从齿口退出而进行了上述线圈形成时的定线圈密度后,以使沉降片从齿口退出然后再次进入齿口的方式进行驱动。
进而,本发明是一种毛圈编织方法,其针床是大致矩形,在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与短边平行的针槽,长边的一方面临齿口,针槽以齿口侧高、如果离开齿口则变低的方式倾斜,在针床的针槽中,以前端成为齿口侧的方式分别收容在前端具有针钩的编织针,使针钩进退于齿口,将底线和毛圈线作为编织线从齿口上方以底线在先、毛圈线在后的方式空开间隔地分别供给,使具有在下部设置底线用挂爪、在上部设置毛圈线用挂爪的前端的沉降片进退于编织针之间,将接受了供给的底线和毛圈线区分,在形成线圈时将编织针的针钩拉入的底线挂在底线用挂爪上形成毛圈线的沉降弧,将毛圈线挂在毛圈线用挂爪上形成毛圈线的沉降弧,该毛圈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底线和毛圈线的区分之前,使沉降片的前端在齿口中上升,并在底线用挂爪和毛圈线用挂爪之间捕捉从供纱口供给的底线而向齿口下方拉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沉降片进退机构包括捕捉用上下组件,该捕捉用上下组件在底线和毛圈线的区分之前,使沉降片的前端在齿口中上升,在底线用挂爪和毛圈线用挂爪之间捕捉从供纱口供给的底线而将其向齿口下方拉下。由于能在由沉降片捕捉底线而将其拉下后与毛圈线区分,所以即使使用不设置编织线卡定用钩的编织针也可进行毛圈编织。
另外,根据本发明,如果捕捉用上下组件驱动全部的沉降片,则在编织宽度的范围外结束1个线圈横列的编织,在调换底线的供纱口和毛圈线的供纱口的位置时等,存在着在使前端在齿口中上升的状态下停止的沉降片和供纱口干涉的危险。如果使供纱口的位置变高来避免干涉,则向编织针的供纱条件变差。即使在全部的沉降片下降后停止用于1个线圈横列的编织的驱动也可避免干涉,但使编织效率降低了。这样的编织效率的降低,能通过在包括编织宽度在内的范围外以不进行由捕捉用上下组件进行的沉降片的驱动的方式切换来防止。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对由在长度方向邻接的多个沉降片分开的每个组进行由捕捉用上下组件进行的沉降片的驱动的切换,所以能简化在对个别的每个沉降片切换的情况下所需要的选择的机构。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在由上升三角使沉降片向齿口上方上升后下降,使沉降片的前端捕捉底线。
另外,根据本发明,沉降片的前端的上升,由于由设置在沉降片进退于编织针之间的移动路径上的上升三角进行,所以能以与沉降片的进退关联的方式进行。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从上升三角向沉降片由选针片介入地进行由上升三角进行的使沉降片的前端上升的作用。由于选针片设置在沉降片和移动路径之间,可在经过升三角的位置和不经过的位置选择沿着移动路径的位置,所以能由选针片的选择切换是否由捕捉用上下机构驱动沉降片。
另外,根据本发明,毛圈编织和平纹编织按照线圈横列单位在线圈纵行方向也能以混合的方式切换。即使在线圈横列的途中暂时停止编织,如果切换供纱口的间隔来再次开始编织,则也能切换毛圈编织和平纹编织。
另外,根据本发明,即使脱圈了的旧弧滞留在齿口附近,通过使沉降片的前端暂时从齿口退出后的再次进入,设置在沉降片的前端的推入部也能将旧弧向齿口下方推入。
进而根据本发明,在由沉降片的前端进行的底线和毛圈线的区分之前,能使沉降片的前端在齿口中上升,在底线用挂爪和毛圈线用挂爪之间捕捉从供纱口供给的底线而将其向齿口下方拉下。即使不使用设置编织线卡定用钩的编织针也可由沉降片捕捉底线而将其拉下,并进行毛圈编织。
附图说明
图1是简化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的捕捉用上下组件10的结构和底线的捕捉动作的右剖视图。
图2是简化地表示在图1的捕捉用上下组件10中不选择选针片14的状态的右剖视图。
图3是简化地表示在图1的捕捉用上下组件10中选择选针片14的状态的右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1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中毛圈编织时的沉降片4的轨迹及三角配置的进行了简化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1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中毛圈编织时的编织针3的轨迹及三角配置的进行了简化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1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中毛圈编织时的选针片14的轨迹及三角配置的进行了简化的俯视图。
图7表示图1的沉降片4的形状,是作为沉降片4的主视图、俯视图及右侧视图。
图8表示图1的选针片14的形状,是作为选针片14的主视图及俯视图。
图9是简化地表示在图1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中的由沉降片4进行的底线8a的捕捉的动作的右剖视图。
图10是简化地表示在图1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中的由沉降片4进行的底线8a和毛圈线8b的区分的动作的右剖视图。
图11是简化地表示在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21中的捕捉用上下组件30的结构的右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以下,图1~图10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的结构和动作。图1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21的捕捉用上下组件30的结构。在各图中对应的部分,存在附加相同的参照符号来表示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的情况。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在说明对象的图中,对于没有记载的部分,存在附加了在其它的图中记载的参照符号来提及的情况。
【实施例1】
图1简化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但具有如在图9及图10中表示的那样的针床2。如在图9及图10中表示的那样,针床2在夹着齿口1a的前后相向,并以关于在图1中表示的齿口中心面1b成为面对称的方式配置。在齿口1a中由前后的针床2夹着的部分,如果从上方看则是在图的进深方向细长的矩形。关于此进深方向,以下记载为长度方向。各针床2大致是矩形,在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与短边平行的针槽2a,长边的一方面临齿口1a。在图1中表示的编织针3收容在各针槽2a中。在编织针3的前端设置针钩3a。收容在各针槽2a中的编织针3可以以针钩3a进退于齿口1a的方式滑动。针槽2a以齿口1a侧高、如果离开齿口1a则变低的方式倾斜,但是图1是编织针3的滑动方向向成为上下的铅直方向的角度倾斜来表示。编织针3是由针舌3b开闭针钩3a的舌针,但是在针舌3b上没有设置如专利文献1的那样的编织线卡定用钩。
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具备可动的沉降片4。沉降片4在进退于编织针3之间的前端具有底线用挂爪4a、毛圈线用挂爪4b及推入部4c。沉降片4还具有一体地形成的弹簧4d、中间驱动部4e及尾端驱动部4f。弹簧4d也可以将分体的线弹簧组合。沉降片4在设置在针床2的上方的沉降片底板5中分别收容于在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沉降片槽5a中。滑架6相对于针床2及沉降片底板5在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在滑架6上具备沉降片进退机构7。沉降片进退机构7包括进退三角7a。进退三角7a以前端进退于编织针3之间的方式驱动各沉降片4。在编织针3的针钩3a和沉降片4的前端进行进退的齿口1a,如图4所示,作为编织线,分别从先行的供纱口9a和后行的供纱口9b供给底线8a和毛圈线8b。
本实施例1的沉降片进退机构7还包括捕捉用上下组件10。捕捉用上下组件10在底线和毛圈线的区分之前,使沉降片4的前端在齿口1a中上升,并以在底线用挂爪4a和毛圈线用挂爪4b之间捕捉从供纱口9a供给的底线8a而将其向齿口1a下方拉下的方式驱动沉降片4。图1的实线表示以捕捉底线的方式驱动沉降片4的状态和在相同的相位对应的编织针3的状态。虚线表示沉降片4的前端向编织针3之间进入之前的状态。双点划线是将进行由沉降片4的推入部4c进行的旧弧的推入作用的状态与对应的编织针3的状态一起表示。此编织针3的状态也与虚线的沉降片4同样地对应。推入作用是在由底线8a和毛圈线8b的区分及针钩3a的拉入形成的线圈形成定线圈密度后进行。在定线圈密度后,通过使沉降片4的前端暂时从编织针3之间退出而再次进入,能由推入部4c将滞留在齿口1a附近的旧弧向齿口1a下方推入。由此再次进入进行的推入是使沉降片4的前端与编织针3的底面相比进入到齿口1a侧来进行。如后述的那样,由于能在捕捉用上下组件10由沉降片4捕捉底线8a而将其拉下后由沉降片进退机构7与毛圈线8b进行区分,所以即使使用不设置编织线卡定用钩的编织针3也可进行毛圈编织。作为编织针3,也能使用不使用针舌3b的复合针等。
本实施例1的捕捉用上下组件10包括使沉降片4抵抗由弹簧4d进行的向下方的加载而向齿口1a上方上升的上升三角11。本实施例1也包括用于以由上升三角11不上升到必要限度以上的方式进行限制并可靠地进行升降的上升压住三角12,但其也可省略。但是,在沉降片4不具有弹簧4d的情况下,需要设置使沉降片4下降的三角。本实施例1的上升三角11设置在对沉降片4进退于编织针3之间进行引导的移动路径、即沉降片底板5的沉降片槽5a上,使沉降片4的前端在齿口1a中上升。能一边与沉降片4的进退关联,一边使沉降片4的前端捕捉底线8a。上升压住三角12从上方压住由上升三角11上升的沉降片4的中间驱动部4e。上升压住三角12压住的位置,由于与上升三角11使沉降片4上升的位置相比成为离开齿口1a的位置,所以沉降片4的前端一边摆动一边上升。由于弹簧4d向沉降片4的前端下降的方向加载,所以只要解除由上升三角11进行的上升,前端就下降。
由捕捉用上下组件10进行的沉降片4的驱动也能设置与个别地选择编织针3的情况的选针机构同样的选择机构,对每个沉降片4都选择来进行。例如捕捉用上下组件10以在包括编织宽度在内的范围内进行沉降片4的驱动、在其范围外不进行沉降片4的驱动的方式切换。如果捕捉用上下组件10驱动全部的沉降片4,则在编织宽度的范围外结束1个线圈横列的编织,在调换底线8a的供纱口9a和毛圈线8b的供纱口9b的位置时等,存在着在使前端在齿口1a中上升的状态下停止的沉降片4和供纱口9a、9b干涉的危险。为了避免干涉,需要在全部的沉降片4下降后停止用于1个线圈横列的编织的驱动,使编织效率降低了。这样的编织效率的降低能通过以在包括编织宽度在内的范围外不进行由捕捉用上下组件10进行的沉降片4的驱动的方式切换来防止。此外,沉降片4和供纱口9a、9b的干涉虽然通过使供纱口9a、9b中的为了调换位置而移动的一方的位置变高等也能回避,但是供纱条件变差了。干涉虽然通过在供纱口9a、9b中设置切换高度的机构也可回避,但是供纱口9a、9b的机构变得复杂。
本实施例1的捕捉用上下组件10包括压下三角13和选针片14。选针片14设置在沉降片4和沉降片槽5a的底之间,对沿着移动路径的位置可选择经过上升三角11进行使沉降片4的前端在齿口1a中上升的作用的位置;和不经过上升三角11、不进行使沉降片4的前端在齿口1a中上升的作用的位置。选针片14在尾端侧具有选择部14a,在前端侧的上和下具有推起部14b和受压部14c。选择部14a接受由切换三角15进行的选择作用。压下三角13虽然将选择部14a压下而可靠地进行由切换三角15进行的选择作用,但是也可省略。图的实线表示进行了选择的选针片14在受压部14c接受上升三角11的上升压,由推起部14b将沉降片4如由实线所示的那样推起的状态。图的虚线表示选针片14不接受选择的状态。
选针片14的选择是使切换三角15成为由实线所示的状态来进行。切换三角15由动作执行器16摆动,在由单点划线所示的状态下使选针片14成为非选择的状态。在本实施例1中,以两层使用切换三角15,通过使用图8所示的选针片14A、14B,能将沉降片4分为两组来选择。上下的切换三角15分别将在上下设置选择部14a的选针片14A、14B作为选择的对象。组是由在长度方向邻接的多个沉降片分开地形成,组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以上,只要与组的数量一致地准备选针片14和切换三角15即可。也能个别地选择在长度方向邻接的沉降片4。例如,可由与包括个别地选择编织针3的选针动作执行器等在内的选针机构同样的机构个别地选择沉降片4。如果将选针片14分为组来选择,则能简化在个别地切换的情况下所需要的选择的机构。在如毛圈编织专利文献1的那样的手套的情况下,由于进行每个指套的编织,所以如果预先分为两组而使得邻接的指套不属于相同的组,则能使各指套的编织宽度外的选针片14成为非选择。
图2表示在图1的捕捉用上下组件10中不选择选针片14的状态。图3表示在图1的捕捉用上下组件10中选择选针片14的状态。选针片14如果不选择,则基底位置不动,但是沉降片4进行进退。如果选择选针片14,则选针片14由切换三角15从基底位置移动到受压部14c接受上升三角11的推起作用的位置。通过由上升三角11进行的推起,选针片14以推起部14b将沉降片4推起的方式介入。沉降片4如果一边进入齿口1a一边推起,则前端在齿口1a中上升,可将从供纱口9a供给的底线8a捕捉到底线用挂爪4a和毛圈线用挂爪4b之间。如本实施例1的那样,无论是在经过选针片14的情况下还是在设置直接选择沉降片4的机构的情况下,未选择的沉降片4都不进行使前端在齿口1a中上升来捕捉底线8a的动作,而进行由直动使前端进退于齿口1a的动作。
图4是表示在图1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中毛圈编织时的沉降片4的轨迹及三角配置的俯视图。图5表示在图1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中毛圈编织时的编织针3的轨迹及三角配置。图6表示在图1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中毛圈编织时的选针片14的轨迹及三角配置。在各图中,假定滑架6向图的左方行走的情况,轨迹向右方转变。在滑架6上,为了沉降片4的驱动,搭载进退三角7a和辅助的可动三角7b、7c、7d。沉降片4在图4的进退三角7a中由在上侧表示的三角面的推压及由可动三角7b、7d进行的推压进入齿口1a侧。由此进退三角7a进行的推压在图4的右侧所示的侧视图中由与中间驱动部4e的右侧横向接着的部分接受。由可动三角7b、7d进行的推压,在图4的右侧的侧视图中,由尾端驱动部4f的下侧接受。尾端驱动部4f的上侧在图4的进退三角7a中接受下侧所示的三角面的推压,使沉降片4从齿口1a退出。沉降片4通过由上升三角11进行的推压和由弹簧4d的加载进行的自我恢复使前端上下。在滑架6上,为了编织针3的驱动,也搭载编织三角18。编织针3是将具有针钩3a及针舌3b的主体3c和与主体3c的尾部连结的挺针片3d组合而形成的。编织三角18包括升针三角18a、中山三角18b、起针用出没三角18c、弯纱三角18d、导向三角18e及橡胶山三角18f,并作用于挺针片3d的针踵3e。起针用出没三角18c在起针时突出,在滑架6向右方移动时驱动编织针3。橡胶山三角18f是为了将从供纱口9c供给的弹性线集圈而使用。在上升三角11上,也设置了为了使由切换三角15的作用向齿口1a侧移动的选针片14向与图2所示的位置对应的基底位置返回的返回三角面11b、11c。上升压住三角12压住沉降片4的中间驱动部4e。图6的上方所示的剖面符号A-A及剖面符号B-B分别表示与上升三角面11a有关的剖面A、B。
在图4及图5中也表示与由捕捉用上下组件10进行的沉降片4的驱动关联的主要的相位α、β、γ、δ、ε、ζ、η及θ。图1的虚线和相位α对应,实线与相位γ对应,双点划线与相位θ对应。相位γ也与图3的虚线对应,图3的实线与相位δ对应。此外,在编织专利文献1的那样的手套的情况下,交替地使用相向的针床2,基本上编织袋状的编织物。在滑架6向右方行走的情况下,虽然使用相向的针床2,但是基本的三角配置是同样的。虽然供纱口9a和供纱口9b通过空开间隔可进行由沉降片4进行的底线8a的捕捉,能进行毛圈编织,但是如果可使供纱口9b与供纱口9a接近,由上升的沉降片4捕捉底线8a和毛圈线8b的双方,则也能进行平纹编织。捕捉底线8a和毛圈线8b的双方进行的平纹编织,供纱口9a、9b的位置也可调换。相位η是在由弯纱三角18c的拉入形成线圈后的定线圈密度即将结束之前,在定线圈密度后,使沉降片4的前端从编织针3之间暂时退出,在相位θ使沉降片4的前端再次进入编织针3之间。在由毛圈编织、平纹编织形成线圈后,存在脱圈了的旧弧滞留在齿口1a附近的可能性。由于设置在沉降片4的前端的推入部4c因沉降片4的再次进入而将旧弧向齿口下方推入,所以能进行稳定的编织。此外,供纱口9a、9b虽然也可以是在滑架6行走时带走的带走式,但是优选做成可与滑架6独立地行走。在行走方向的反转、毛圈编织和平纹编织的切换时,可独立地行走的供纱口9a、9b能效率良好地对应。毛圈编织和平纹编织按照线圈横列单位在线圈纵行方向也能以混合的方式切换。即使在线圈横列的途中暂时停止编织,如果切换供纱口9a、9b的间隔来再次开始编织,则也能切换毛圈编织和平纹编织。
图7及图8分别表示图1的沉降片4及选针片14的形状。沉降片4在由前端区分底线8a和毛圈线8b的方面,基本上与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同样。推入部4c虽然优选做成钩状,可以将旧弧可靠地推入,但是即使是平坦的壁、平滑的曲面等也可推入。选针片14由选择部14a的形状与组对应。将选择部14a设置在上方的选针片14A和将选择部14a设置在下方的选针片14B,由在图1中表示的上下两层的切换三角15作为2个组的任何一个来选择。专利文献1的那样的手套由于依次编织多个指套,所以分为2组即可。但是,在指套之间进行分叉重叠的情况下,如果预先做成选针片14C的选择部14a的那样,则即使是上下两层的切换三角15的任意一层也能进行选择。
图9及图10分别表示在图1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中的沉降片4的动作、在相位β、γ、δ的底线8a的捕捉及在相位ε、ζ、η的区分。假定如下的情况:底线8a及毛圈线8b,对在图中在右侧表示的后侧的针床2来说,以如下的方式来切换行走方向,即供纱口9a、9b向纸面的跟前侧行走,向编织宽度的终端的编织针3的针钩3a供给,然后供纱口9a、9b向纸面的进深侧行走,由在图中在左侧表示的前侧的针床2进行毛圈编织。各编织针3收容在前后的针床2的针槽2a中。在相位β,沉降片4的前端上升。供纱口9a通往纸面的进深侧,底线8a成为从后侧的针床2的编织针3的针钩3a跨到供纱口9a的状态。在相位γ,使沉降片4的前端进入齿口1a侧,在底线用挂爪4a和毛圈线用挂爪4b之间捕捉底线8a。在相位δ,使沉降片4的前端下降,开始底线8a的拉下,结束捕捉。在相位ε,供纱口9b通过,毛圈线8b成为在毛圈线用挂爪4b的上侧从后侧的编织针3的针钩3a跨到供纱口9b的状态,与捕捉到毛圈线用挂爪4b的下侧的底线8a区分。在相位ζ,由编织针3的针钩3a进行的拉入开始。在相位η,编织针3的拉入继续,旧弧将针舌3b关闭进行脱圈,这是在定线圈密度即将结束之前。
【实施例2】
图11简化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捕捉用上下组件30的结构。作为本实施例2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21的捕捉用上下组件30在进退三角7a上设置上升三角31。由于不设置选择沉降片4的机构,所以全部的沉降片4以一律地上升来捕捉底线8a的方式动作。在由全部的沉降片4进行底线8a的捕捉的情况下,能简化结构。此外,用于底线8a的相对于沉降片4的捕捉的驱动也可将沉降片槽5a的底面做成与上升三角同样的曲面。另外,即使在沉降片槽5a的侧面上设置引导槽,并使销从沉降片4向侧方突出地进行引导,也可进行用于捕捉的驱动。在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沉降片4的进退虽然是直动,在直动的途中附加了用于捕捉底线8a的上升和摆动,但是也可使得沉降片4为摆动,在其摆动的途中捕捉底线8a。
【符号的说明】
1、21:毛圈编织用横编机
1a:齿口
2:针床
2a:针槽
3:编织针
3a:针钩
4:沉降片
4a:底线用挂爪
4b:毛圈线用挂爪
4c:推入部
5:沉降片底板
5a:沉降片槽
6:滑架
7:沉降片进退机构
7a:进退三角
8a:底线
8b:毛圈线
9a、9b、9c:供纱口
10、30:捕捉用上下组件
11、31:上升三角
14:选针片
14a:选择部
15:切换三角
16:动作执行器
18:编织三角。

Claims (9)

1.一种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21),其具备针床(2)、编织针(3)、供纱口(9a、9b)、沉降片(4)和沉降片进退机构(7),
该针床(2)是大致矩形,在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与短边平行的针槽(2a),长边的一方面临齿口(1a),针槽(2a)以齿口(1a)侧高、如果离开齿口(1a)则变低的方式倾斜,
该编织针(3)在前端具有针钩(3a),在各针槽(2a)中将针钩(3a)分别收容在齿口(1a)侧,使针钩(3a)进退于齿口(1a),由从齿口(1a)上方供给的编织线编织线圈,
该供纱口(9a、9b)将底线(8a)和毛圈线(8b)作为编织线,以底线(8a)在先、毛圈线(8b)在后的方式空开间隔地分别向编织针(3)供给,
该沉降片(4)具有在下部设置底线用挂爪(4a)、在上部设置毛圈线用挂爪(4b)的前端,可进退于编织针(3)之间,在形成线圈时将编织针(3)的针钩(3a)拉入的底线(8a)挂在底线用挂爪(4a)上形成毛圈线(8a)的沉降弧,将毛圈线(8b)挂在毛圈线用挂爪(4b)上形成毛圈线(8b)的沉降弧,
该沉降片进退机构(7)以前端进退于编织针(3)之间的方式驱动各沉降片(4),进入到编织针(3)之间,以将底线(8a)挂在底线用挂爪(4a)侧、将毛圈线(8b)挂在毛圈线用挂爪(4b)侧的方式进行区分,
其特征在于,沉降片进退机构(7)包括捕捉用上下组件(10、30),该捕捉用上下组件(10、30)在底线(8a)和毛圈线(8b)的区分之前,使沉降片(4)的前端在齿口(1a)中上升,并以在底线用挂爪(4a)和毛圈线用挂爪(4b)之间捕捉从供纱口(9a)供给的底线(8a)而向齿口(1a)下方拉下的方式驱动沉降片(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捕捉用上下组件(10)可以以在包括编织宽度在内的范围内进行上述沉降片(4)的驱动、在该范围外不进行上述沉降片(4)的驱动的方式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捕捉用上下组件(10)对由在上述长度方向邻接的多个沉降片(4)分开的每个组进行上述沉降片(4)的驱动的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21),其特征在于,
上述捕捉用上下组件(10、30)包括使上述沉降片(4)向上述齿口(1a)上方上升的上升三角(11、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升三角(11)设置在上述沉降片(4)进退于上述编织针(3)之间的移动路径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捕捉用上下组件(10)包括选针片(14),该选针片(14)设置在上述沉降片(4)和上述移动路径之间,对沿着移动路径的位置可选择经过上述上升三角(11)进行使沉降片(4)的上述前端在上述齿口(1a)中上升的作用的位置;和不经过上升三角(11)、不进行使沉降片(4)的前端在齿口(1a)中上升的作用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其特征在于,
以底线(8a)在先、毛圈线(8b)在后的方式空开上述间隔来切换上述底线(8a)的供纱口(9a)和上述毛圈线(8b)的供纱口(9b),或使供纱口(9a、9b)之间的间隔变窄而将底线(8a)和毛圈线(8b)挂在上述沉降片(4)的上述底线用挂爪(4a)上来切换上述底线(8a)的供纱口(9a)和上述毛圈线(8b)的供纱口(9b),可切换毛圈编织和将底线(8a)及毛圈线(8b)作为编织线的平纹编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圈编织用横编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沉降片(4)的上述前端具有推入部(4c),该推入部(4c)在进入上述编织针(3)之间时,在成为上述底线用挂爪(4a)的下方的位置,可将上述编织线推入上述齿口(1a),
上述沉降片进退机构(7),在接受了编织线的供给的上述编织针(3)的针钩(3a)从齿口(1a)退出而进行了上述线圈形成时的定线圈密度后,以使沉降片(4)从齿口(1a)退出然后再次进入齿口(1a)的方式进行驱动。
9.一种毛圈编织方法,其针床(2)是大致矩形,在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与短边平行的针槽(2a),长边的一方面临齿口(1a),针槽(2a)以齿口(1a)侧高、如果离开齿口(1a)则变低的方式倾斜,
在针床(2)的针槽(2a)中,以前端成为齿口(1a)侧的方式分别收容在前端具有针钩(3a)的编织针(3),
使针钩(3a)进退于齿口(1a),将底线(8a)和毛圈线(8b)作为编织线从齿口(1a)上方以底线(8a)在先、毛圈线(8b)在后的方式空开间隔地分别供给,
使具有在下部设置底线用挂爪(4a)、在上部设置毛圈线用挂爪(4b)的前端的沉降片(4)进退于编织针(3)之间,将接受了供给的底线(8a)和毛圈线(8b)区分,在形成线圈时将编织针(3)的针钩(3a)拉入的底线(8a)挂在底线用挂爪(4a)上形成毛圈线(8a)的沉降弧,将毛圈线(8b)挂在毛圈线用挂爪(4b)上形成毛圈线(8b)的沉降弧,
该毛圈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底线(8a)和毛圈线(8b)的区分之前,使沉降片(4)的前端在齿口(1a)中上升,并在底线用挂爪(4a)和毛圈线用挂爪(4b)之间捕捉从供纱口(9a)供给的底线(8a)而向齿口(1a)下方拉下。
CN202311107515.7A 2022-08-31 2023-08-30 毛圈编织用横编机及毛圈编织方法 Pending CN1176265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38749 2022-08-31
JP2022138749A JP2024034491A (ja) 2022-08-31 2022-08-31 パイル編成用横編機およびパイル編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26518A true CN117626518A (zh) 2024-03-01

Family

ID=87863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07515.7A Pending CN117626518A (zh) 2022-08-31 2023-08-30 毛圈编织用横编机及毛圈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32286A1 (zh)
JP (1) JP2024034491A (zh)
KR (1) KR20240031145A (zh)
CN (1) CN11762651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785125B1 (de) * 1968-08-13 1971-10-14 Harry Apprich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Maschenware
JPS6059333B2 (ja) * 1979-09-13 1985-12-24 株式会社島アイデア・センタ− パイル編編成方法
JPS5658037A (en) * 1979-10-17 1981-05-20 Shima Idea Center Pile hand glove and knitting same
JP2004149997A (ja) * 2002-11-01 2004-05-27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ジャガードパイルの編成方法及びこれに使用するシンカ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32286A1 (en) 2024-03-06
KR20240031145A (ko) 2024-03-07
JP2024034491A (ja) 202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72706B1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capable of inserting warp and knitting method by that weft knitting machine
EP0897027B1 (e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with movable loop forming plates
EP0890667B1 (en) A stitch forming method and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therefor
KR950004827B1 (ko) 환편기에서의 자카아드 편직물의 제조방법
CN114108168A (zh) 编织机构、添纱提花编织方法及添纱提花编织用沉降片
EP2025785B1 (en) Knitting method of intersia pattern fabric and weft knitting machine
CN110678593B (zh) 横机中的添纱编织方法
EP1437433A1 (en) Loop presse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loop presser, and fabric knitting method using loop presser
KR101065245B1 (ko) 편사의 지지절단 방법 및 장치
CN112813572B (zh) 毛圈编织用横机及编织方法
CN117626518A (zh) 毛圈编织用横编机及毛圈编织方法
EP2390395B1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stitch transfer method for same
KR101347665B1 (ko) 복합바늘을 구비하는 횡편기 및 횡편기의 슬라이더 제어방법
CN106521791B (zh) 圆形针织机及其针织用具控制装置及编织方法
KR100768347B1 (ko) 코이동 기구를 구비하는 횡편기 및 코이동 방법
CN115074897B (zh) 由横编机编织的绒头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5142183B (zh) 横机的选针装置及方法
CN116024727A (zh) 毛圈编织用横机和沉降片以及横机中的毛圈编织方法
WO2022191204A1 (ja) 横編機によるパンチレース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04342839B (zh) 用于在平型针织机上制造针织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