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8518A - 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8518A
CN117618518A CN202311598255.8A CN202311598255A CN117618518A CN 117618518 A CN117618518 A CN 117618518A CN 202311598255 A CN202311598255 A CN 202311598255A CN 117618518 A CN117618518 A CN 117618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cortex
root
cold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982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国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115982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185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18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8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包括:高粱酒、乳香、没药、白芨、连翘、藏红花、当归、牛膝、三七、小茴香、土鳖虫、北草乌、白僵蚕、血竭、羌活、钻地风、钻山风、金盏菊、莪术、桑枝、水蛭、秦艽、黄柏、防风、蒲公英、爬山虎、白芷、白鲜皮、路路通、透骨草、伸筋草、天仙藤、仙灵脾、天龙、地骨皮、黄连、老鹳草、川断、宽筋藤;方法如下:称取高粱酒和中药材,中药材进行清洗并干净备用;中药材混合并常温搅拌,磨碎成超微粉末;超微粉末加入高粱酒浸泡;酒药加入白水,封坛;酒药进行过滤;酒药按需进行装瓶。有益效果:组方纯天然、无毒副作用,有效解决寒湿问题,具有标本兼治、固本防病的传统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蒙医药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寒湿是两种不同的致病因素。寒邪为病多为人体正气不足的时候直接侵入或夹风邪入侵。湿邪致病,一般是贪吃冷饮损伤脾胃,或在潮湿环境感受湿邪为病。寒湿同时致病,主要是脾胃不适或关节疼痛,常见的症状有畏寒、肢冷、腹胀、大便清稀、身体酸重、浮肿、头痛、喜暖、过胖或过瘦、腰部以下出现水肿型肥胖、女性有经痛、月经量越来越少、色深、有血块、妇科炎症反复难愈等症状。平时容易疲倦、易感冒、面色发白、发青、发暗。现有的治疗方法为服用中药,现有的中药虽然很多,但都疗效欠佳,无法有效治疗寒湿。因此,现在亟需一种药物来解决寒湿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及其制备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
高粱酒18-22斤、乳香3-9克、没药3-9克、白芨5-9克、连翘6-14克、藏红花5-8克、当归6-14克、牛膝6-14克、三七6-14克、小茴香6-14克、土鳖虫6-14克、北草乌3-9克、白僵蚕3-9克、血竭3-9克、羌活6-14克、钻地风6-14克、钻山风6-14克、金盏菊6-14克、莪术6-14克、桑枝6-14克、水蛭5-7克、秦艽6-14克、黄柏6-14克、防风6-14克、蒲公英6-14克、爬山虎6-14克、白芷6-14克、白鲜皮6-14克、路路通6-14克、透骨草6-14克、伸筋草6-14克、天仙藤6-14克、仙灵脾6-14克、天龙6-14克、地骨皮6-14克、黄连6-14克、老鹳草6-14克、川断5-11克、宽筋藤6-14克。
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为,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
高粱酒18斤、乳香3克、没药3克、白芨5克、连翘6克、藏红花5克、当归6克、牛膝6克、三七6克、小茴香6克、土鳖虫6克、北草乌3克、白僵蚕3克、血竭3克、羌活6克、钻地风6克、钻山风6克、金盏菊6克、莪术6克、桑枝6克、水蛭5克、秦艽6克、黄柏6克、防风6克、蒲公英6克、爬山虎6克、白芷6克、白鲜皮6克、路路通6克、透骨草6克、伸筋草6克、天仙藤6克、仙灵脾6克、天龙6克、地骨皮6克、黄连6克、老鹳草6克、川断5克、宽筋藤6克。
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为,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
高粱酒20斤、乳香6克、没药6克、白芨8克、连翘10克、藏红花6克、当归12克、牛膝12克、三七12克、小茴香12克、土鳖虫12克、北草乌6克、白僵蚕6克、血竭6克、羌活12克、钻地风12克、钻山风12克、金盏菊12克、莪术12克、桑枝12克、水蛭6克、秦艽12克、黄柏12克、防风12克、蒲公英12克、爬山虎12克、白芷12克、白鲜皮12克、路路通12克、透骨草12克、伸筋草12克、天仙藤12克、仙灵脾12克、天龙12克、地骨皮12克、黄连12克、老鹳草12克、川断8克、宽筋藤12克。
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为,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
高粱酒22斤、乳香9克、没药9克、白芨9克、连翘14克、藏红花8克、当归14克、牛膝14克、三七14克、小茴香14克、土鳖虫14克、北草乌9克、白僵蚕9克、血竭9克、羌活14克、钻地风14克、钻山风14克、金盏菊14克、莪术14克、桑枝14克、水蛭7克、秦艽14克、黄柏14克、防风14克、蒲公英14克、爬山虎14克、白芷14克、白鲜皮14克、路路通14克、透骨草14克、伸筋草14克、天仙藤14克、仙灵脾14克、天龙14克、地骨皮14克、黄连14克、老鹳草14克、川断11克、宽筋藤14克。
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比例称取高粱酒和乳香、没药、白芨、连翘、藏红花、当归、牛膝、三七、小茴香、土鳖虫、北草乌、白僵蚕、血竭、羌活、钻地风、钻山风、金盏菊、莪术、桑枝、水蛭、秦艽、黄柏、防风、蒲公英、爬山虎、白芷、白鲜皮、路路通、透骨草、伸筋草、天仙藤、仙灵脾、天龙、地骨皮、黄连、老鹳草、川断、宽筋藤,将上述中药材进行清洗并干净备用;
步骤二:将上述中药材混合并在常温下搅拌,磨碎成300目以上的超微粉末;
步骤三:将步骤三得到的超微粉末加入高粱酒浸泡6-8天;
步骤四:将步骤四得到的酒药加入白水8-12斤,封坛48-50天;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酒药进行过滤得到纯净的酒药;
步骤六:将制备好的酒药按需进行装瓶。
高粱酒:高粱酒主要用高粱酿制而成,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并且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从而起到辅助促进消化的功效。
乳香:主治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没药: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等功效。活血化瘀药。
白芨:具有消毒止血以及预防伤口感染等诸多功效,杀菌抗癌的效果也比较良好。
连翘: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藏红花:具有强大的生理活性,其柱头在亚洲和欧洲作为药用,有镇静、祛痰、解痉作用,用于胃病、调经、麻疹、发热、黄胆、肝脾肿大等的治疗。
当归: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
牛膝:牛膝的根入药,生用,活血通经;主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闭经,鼻衄,虚火牙痛,脚气水肿;熟用,补肝肾,强腰膝;主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兽医用作治牛软脚症,跌伤断骨等。
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主治出血证,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小茴香: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胃肠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土鳖虫: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痞块。
北草乌:北草乌具有补肝益肾的功效。根据中医理论,北草乌味苦、性寒,归肺、肝、肾三经。它可以清热生津、解毒、化痰、滋阴润燥。经常服用北草乌可以有效改善人体肝肾阳虚的症状,如乏力、失眠、腰腿酸软、头晕目眩等。同时,北草乌还有一定的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对于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白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血竭: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主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及痔疮。
羌活:性温,祛寒湿,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无汗、寒湿痹、上肢风湿疼痛。
钻地风: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钻山风:可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痹痛、腰痛、胃痛、跌打损伤等等。
金盏菊: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中耳炎,月经不调等症。
莪术:根茎称“莪术”,供药用,主治“气血凝滞,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块根称“绿丝郁金”,有行气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
桑枝: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主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水蛭:主治:月经闭止、症瘕腹痛、蓄血、损伤瘀血作痛、痈肿丹毒等症。
秦艽:秦艽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等症状。一、用于风湿痹痛,因为能够祛风湿、舒筋络,当身体出现风湿痹症、手足不遂等表现,可以通过秦艽配合防风、羌独活等药物进行治疗。
黄柏: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盗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蒲公英: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爬山虎:有破血、活筋止血、消肿毒之功效;主治:祛风通络,活血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跌打损伤、痈疖肿毒。
白芷:温,味辛;主治: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路路通:苦,平;归肝、肾经;主治: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透骨草:祛风除湿,该品辛温,辛能行散,温胜寒湿;舒筋活络,该品辛散温通,入肝经,而肝主筋.故该品具有舒筋活络之功效;活血止痛,该品辛散温通,入肝经血分,故能活血止痛;解毒化疹,治肿毒初起,治阴囊湿疹,疮疡肿毒。
伸筋草:苦辛温,入肝经;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筋脉拘挛疼痈。外用治跌打扭伤肿痛。
天仙藤:苦,温,无毒;主治:解风劳,同麻黄,治伤寒,发汗;同大黄,堕胎气(苏颂);流气活血,治心腹。
仙灵脾:主治阳萎早泄,腰酸腿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神经衰弱,健忘,耳鸣,目眩等症。
天龙:主要用于补肺,补肾,益精血,止咳定痰,发热消肿,多用于治疗神经痛,淋巴结核,乳房肿痛等症状,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地骨皮:具有退热除蒸之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
黄连: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老鹳草:祛风活血,老鹳草的主要功能就是治疗风湿病,活血脉、通脉络,常常应用于风湿疼痛、风湿麻痹、肢体麻木、跌打损伤等症状,它既可以内服有可以外用,可以捣烂敷用可以煎水服用。老鹳草可以与当归、红花、苦参等一系列药物一起服用治疗病症;补充维生素、抗病菌,老鹳草对于病菌有很强的抵抗作用,他对多种病菌都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球菌等病菌,并且对于甲型流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止泻,尼泊尔老鹳草的提取物会有一定的止泻作用,它的提取物会抑制小肠还有十二指肠的活动,并且会促进盲肠的活动,但是如果剂量变大的话就会出现泄下的现象;其他作用,老鹳草还有一定的抗癌症作用,老鹳草有一定的止咳作用,可以一直氧化作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还有消炎的作用。
川断:主治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
宽筋藤:抗糖尿病活性;抗结核活性;抗菌活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制备的用于排寒祛湿的蒙药,组方纯天然、无毒副作用,对人体各部位的寒湿症均具有治疗作用,能够有效解决寒湿问题,具有标本兼治、固本防病的传统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比例称取18斤的高粱酒和3克的乳香、3克的没药、5克的白芨、6克的连翘、5克的藏红花、6克的当归、6克的牛膝、6克的三七、6克的小茴香、6克的土鳖虫、3克的北草乌、3克的白僵蚕、3克的血竭、6克的羌活、6克的钻地风、6克的钻山风、6克的金盏菊、6克的莪术、6克的桑枝、5克的水蛭、6克的秦艽、6克的黄柏、6克的防风、6克的蒲公英、6克的爬山虎、6克的白芷、6克的白鲜皮、6克的路路通、6克的透骨草、6克的伸筋草、6克的天仙藤、6克的仙灵脾、6克的天龙、6克的地骨皮、6克的黄连、6克的老鹳草、5克的川断、6克的宽筋藤,将上述中药材进行清洗并干净备用;
步骤二:将上述中药材混合并在常温下搅拌,磨碎成400目的超微粉末;
步骤三:将步骤三得到的超微粉末加入18斤的高粱酒浸泡6天;
步骤四:将步骤四得到的酒药加入8斤的白水,封坛48天;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酒药进行过滤得到纯净的酒药;
步骤六:将制备好的酒药按需进行装瓶。
实施例2
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比例称取20斤的高粱酒和6克的乳香、6克的没药、8克的白芨、10克的连翘、6克的藏红花、12克的当归、12克的牛膝、12克的三七、12克的小茴香、12克的土鳖虫、6克的北草乌、6克的白僵蚕、6克的血竭、12克的羌活、12克的钻地风、12克的钻山风、12克的金盏菊、12克的莪术、12克的桑枝、6克的水蛭、12克的秦艽、12克的黄柏、12克的防风、12克的蒲公英、12克的爬山虎、12克的白芷、12克的白鲜皮、12克的路路通、12克的透骨草、12克的伸筋草、12克的天仙藤、12克的仙灵脾、12克的天龙、12克的地骨皮、12克的黄连、12克的老鹳草、8克的川断、12克的宽筋藤,将上述中药材进行清洗并干净备用;
步骤二:将上述中药材混合并在常温下搅拌,磨碎成500目的超微粉末;
步骤三:将步骤三得到的超微粉末加入20斤的高粱酒浸泡7天;
步骤四:将步骤四得到的酒药加入10斤的白水,封坛49天;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酒药进行过滤得到纯净的酒药;
步骤六:将制备好的酒药按需进行装瓶。
实施例3
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比例称取22斤的高粱酒和9克的乳香、9克的没药、9克的白芨、14克的连翘、8克的藏红花、14克的当归、14克的牛膝、14克的三七、14克的小茴香、14克的土鳖虫、9克的北草乌、9克的白僵蚕、9克的血竭、14克的羌活、14克的钻地风、14克的钻山风、14克的金盏菊、14克的莪术、14克的桑枝、7克的水蛭、14克的秦艽、14克的黄柏、14克的防风、14克的蒲公英、14克的爬山虎、14克的白芷、14克的白鲜皮、14克的路路通、14克的透骨草、14克的伸筋草、14克的天仙藤、14克的仙灵脾、14克的天龙、14克的地骨皮、14克的黄连、14克的老鹳草、11克的川断、14克的宽筋藤,将上述中药材进行清洗并干净备用;
步骤二:将上述中药材混合并在常温下搅拌,磨碎成600目的超微粉末;
步骤三:将步骤三得到的超微粉末加入22斤的高粱酒浸泡8天;
步骤四:将步骤四得到的酒药加入12斤的白水,封坛50天;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酒药进行过滤得到纯净的酒药;
步骤六:将制备好的酒药按需进行装瓶。
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Claims (5)

1.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其特征在于,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
高粱酒18-22斤、乳香3-9克、没药3-9克、白芨5-9克、连翘6-14克、藏红花5-8克、当归6-14克、牛膝6-14克、三七6-14克、小茴香6-14克、土鳖虫6-14克、北草乌3-9克、白僵蚕3-9克、血竭3-9克、羌活6-14克、钻地风6-14克、钻山风6-14克、金盏菊6-14克、莪术6-14克、桑枝6-14克、水蛭5-7克、秦艽6-14克、黄柏6-14克、防风6-14克、蒲公英6-14克、爬山虎6-14克、白芷6-14克、白鲜皮6-14克、路路通6-14克、透骨草6-14克、伸筋草6-14克、天仙藤6-14克、仙灵脾6-14克、天龙6-14克、地骨皮6-14克、黄连6-14克、老鹳草6-14克、川断5-11克、宽筋藤6-14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其特征在于,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
高粱酒18斤、乳香3克、没药3克、白芨5克、连翘6克、藏红花5克、当归6克、牛膝6克、三七6克、小茴香6克、土鳖虫6克、北草乌3克、白僵蚕3克、血竭3克、羌活6克、钻地风6克、钻山风6克、金盏菊6克、莪术6克、桑枝6克、水蛭5克、秦艽6克、黄柏6克、防风6克、蒲公英6克、爬山虎6克、白芷6克、白鲜皮6克、路路通6克、透骨草6克、伸筋草6克、天仙藤6克、仙灵脾6克、天龙6克、地骨皮6克、黄连6克、老鹳草6克、川断5克、宽筋藤6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其特征在于,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
高粱酒20斤、乳香6克、没药6克、白芨8克、连翘10克、藏红花6克、当归12克、牛膝12克、三七12克、小茴香12克、土鳖虫12克、北草乌6克、白僵蚕6克、血竭6克、羌活12克、钻地风12克、钻山风12克、金盏菊12克、莪术12克、桑枝12克、水蛭6克、秦艽12克、黄柏12克、防风12克、蒲公英12克、爬山虎12克、白芷12克、白鲜皮12克、路路通12克、透骨草12克、伸筋草12克、天仙藤12克、仙灵脾12克、天龙12克、地骨皮12克、黄连12克、老鹳草12克、川断8克、宽筋藤12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其特征在于,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
高粱酒22斤、乳香9克、没药9克、白芨9克、连翘14克、藏红花8克、当归14克、牛膝14克、三七14克、小茴香14克、土鳖虫14克、北草乌9克、白僵蚕9克、血竭9克、羌活14克、钻地风14克、钻山风14克、金盏菊14克、莪术14克、桑枝14克、水蛭7克、秦艽14克、黄柏14克、防风14克、蒲公英14克、爬山虎14克、白芷14克、白鲜皮14克、路路通14克、透骨草14克、伸筋草14克、天仙藤14克、仙灵脾14克、天龙14克、地骨皮14克、黄连14克、老鹳草14克、川断11克、宽筋藤14克。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古法排寒祛湿蒙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比例称取高粱酒和乳香、没药、白芨、连翘、藏红花、当归、牛膝、三七、小茴香、土鳖虫、北草乌、白僵蚕、血竭、羌活、钻地风、钻山风、金盏菊、莪术、桑枝、水蛭、秦艽、黄柏、防风、蒲公英、爬山虎、白芷、白鲜皮、路路通、透骨草、伸筋草、天仙藤、仙灵脾、天龙、地骨皮、黄连、老鹳草、川断、宽筋藤,将上述中药材进行清洗并干净备用;
步骤二:将上述中药材混合并在常温下搅拌,磨碎成300目以上的超微粉末;
步骤三:将步骤三得到的超微粉末加入高粱酒浸泡6-8天;
步骤四:将步骤四得到的酒药加入白水8-12斤,封坛48-50天;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酒药进行过滤得到纯净的酒药;
步骤六:将制备好的酒药按需进行装瓶。
CN202311598255.8A 2023-11-28 2023-11-28 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6185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98255.8A CN117618518A (zh) 2023-11-28 2023-11-28 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98255.8A CN117618518A (zh) 2023-11-28 2023-11-28 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8518A true CN117618518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28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98255.8A Pending CN117618518A (zh) 2023-11-28 2023-11-28 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1851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49648B (zh)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
CN103610788A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
CN105343521A (zh) 一种治疗颈肩腰背部劳损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7007724B (zh) 一种中药保健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93101A (zh) 治疗慢性胃炎的党参莱菔子汤
CN106692817A (zh) 一种治疗湿疹性皮炎的软膏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69696A (zh) 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疼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949544B (zh) 专治偏瘫病人手足肿胀的中药组合物
CN117618518A (zh) 一种古法排寒祛湿蒙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3572A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口服剂及制备方法
CN116098976B (zh) 一种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药酒
CN106474368A (zh) 一种治疗蜂窝织炎的中药
CN105853931A (zh) 一种用于护理冻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5250983A (zh) 用于治疗冻疮的药物
CN104435878A (zh) 治疗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中药制剂
CN105311612A (zh) 一种治疗肌痉挛的中药
CN117064994A (zh) 一种透骨膏、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CN104398653A (zh) 一种治疗牙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59209A (zh) 一种治疗阑尾炎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88211A (zh) 用于治疗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的中药洗剂配方及制备方法
CN111388638A (zh) 一种适用于秋天使用的减肥调理用中药
CN116920064A (zh)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配方及其加工方法
CN111329976A (zh) 一种适用于夏天使用的减肥调理用中药
CN111358924A (zh) 一种适用于冬天使用的减肥调理用中药
CN113304239A (zh) 一种用于关节疼痛的中药贴剂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