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3633A - 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3633A
CN117613633A CN202311849582.6A CN202311849582A CN117613633A CN 117613633 A CN117613633 A CN 117613633A CN 202311849582 A CN202311849582 A CN 202311849582A CN 117613633 A CN117613633 A CN 117613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onductor
terminal
cutting
shell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495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艳蓉
冯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n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n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n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n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n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n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495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136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13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36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通过在剥线机上设置有切割模型,在针对不同参数的接头进行剥线时,只需要对切割模型的预设参数进行对应调节设置,就可以满足不同的剥线加工需求,增大适用范围的同时,避免繁琐的调节设置及流水线试加工过程,调节简单节约原料;通过将编织丝反向剥离铝箔并覆盖于屏蔽环及护套的外周,既实现对内部屏蔽环的保护并与屏蔽环共同实现双层信号屏蔽效果,同时也能避免直接一次切割造成的编织丝浪费;直接在端子压接完成后即对其进行检测,一旦在端子压接过程中发现加工错误即停止产品的后续流程,发现及时且提高成品率,同时能够减少原料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接头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以太网是现有技术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具有成本低、通信速率高、良好兼容性等诸多优点,因此已经广泛应用于信号连接、车载线束等诸多领域中,为了实现以太网信号传输,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对应的以太网信号接头。
现有技术中的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工艺过程,往往是通过流水线自动生产与人工合作相配合来完成,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尚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
1)需要提前根据加工的接头参数对流水线自动化进行对应的控制参数和控制过程调节设置,以及必要的流水线试加工过程,调节设置过程复杂且试加工过程易造成原料浪费;
2)流水线为追求高度自动化往往会导致切割过程粗放而产生原料的浪费,同时需要人工介入进行实时切割参数检测,费时且费力;
3)对流水线成品的检测往往设置于成品阶段,无法实现线中检测,因而一旦在流水线加工初期存在加工错误无法及时发现,导致成品率低且浪费原料;
4)插接装配时缺少啮合感知和实时观察,从而无法准确保证插接到位;
5)缺少及时的成型工艺的反馈和优化过程,因而无法实现实时调整以提高产品适用率。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剥线机上加载第一切割模型,根据第一切割模型中的预设参数在电缆的一端由外向内依次切除其外部护套、编织丝及铝箔;
2)将屏蔽环压接于所述编织丝的外周上;
3)将编织丝反向剥离铝箔并覆盖于屏蔽环及护套的外周;
4)在剥线机上加载第二切割模型,根据根据第二切割模型中的预设参数切除剥离编织丝后的铝箔和绝缘部分;
5)校准并切割两根芯线;
6)在芯线的轴向预设位置压接端子以使其截面呈预设形状,并对压接参数进行检测;
7)将端子装配为与外导体相适配的形状;
8)将两侧端子根据对应顺序伸入并放置于外导体内部对应的指定位置;
9)压接装配外导体;
10)将压接完成的外导体推入壳体内,直至外导体在所述壳体内部实现锁定;
11)在壳体底部安装卡扣,以实现外导体在壳体内部的定位;
12)检查接头区域内每个端口的完整性,同时将每个端口的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与预设尺寸进行尺寸比对,将尺寸比对合格的产品送入下一测试,将尺寸比对不合格的产品送入次品库;
13)当尺寸比对合格后,将接头进行插接后进行信号传输测试,当测试合格后,将信号传输测试合格的产品送入成品库,将信号传输测试不合格的产品送入次品库;
14)分别根据成品库和次品库中的产品对第一切割模型及第二切割模型中的预设参数进行优化修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中,包括以下步骤:
1.1)先切除外部护套,使得内部编织丝及铝箔露出的轴向长度为L1;
1.2)再切除编织丝及铝箔,使得内部绝缘部分露出的轴向长度为L2;
且满足:L1>4L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2)中,所述屏蔽环的外径与所述护套的外径相等,且所述屏蔽环与所述护套之间留有第一轴向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4)中,切除后的铝箔与编织丝之间预留有第二轴向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5)中,切割芯线外皮,使得芯线内部芯体外露,且切割后的芯线外皮的轴向尺寸L3与外露芯体的轴向尺寸L4满足:L3=2L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6)中,包括以下步骤:
6.1)先采用B型压接法在芯体的轴向预设位置压接端子以使外露的端子一端截面呈B形;
6.2)在芯线的外周且与绝缘部分抵接的位置设置测量夹具,通过测量夹具夹紧压接后的端子;
6.3)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压接后的端子的径向参数进行检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8)中,通过对两侧端子进行对应标记的方式依序伸入并放置于外导体内部对应的指定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9)中,压接装配外导体时需满足:
9.1)外导体与内部端子之间压接紧密且无缝隙;
9.2)外导体各位置压接后的拉拔力满足对应位置的预设要求;
9.3)外导体压接后编织丝不从外导体内部轴向伸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0)中,包括以下步骤:
10.1)将压接完成的外导体推入壳体内,直至感知到啮合感;
10.2)在感知到啮合感的同时,持续将外导体推入壳体内,并观察外导体相对壳体的位置和方向,以使得外导体与壳体的轴线同轴且相对径向位置固定;
10.3)直至限位部伸入限位槽内部,以及插接定位牙进入外径较小的连接壳体位置,此时锁定到位啮合感消失,停止推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1)中,包括以下步骤:
11.1)将卡扣从壳体底部装入;
11.2)通过卡扣凸出部从卡扣定位部穿出以实现卡扣在壳体内部的定位;
11.3)通过轴向限位部以实现外导体在壳体内部的轴向定位;
11.4)均匀按压卡扣不同位置,直到能感知到卡扣处于稳定锁紧状态,以确保卡扣与壳体完全装配。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够实现的技术效果包括:
1)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通过在剥线机上设置有切割模型,在针对不同参数的接头进行剥线时,只需要对切割模型的预设参数进行对应调节设置,就可以满足不同的剥线加工需求,增大适用范围的同时,避免繁琐的调节设置及流水线试加工过程,调节简单节约原料。
2)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通过将编织丝反向剥离铝箔并覆盖于屏蔽环及护套的外周,既实现对内部屏蔽环的保护并与屏蔽环共同实现双层信号屏蔽效果,同时也能避免直接一次切割造成的编织丝浪费。
3)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直接在端子压接完成后即对其进行检测,一旦在端子压接过程中发现加工错误即停止产品的后续流程,发现及时且提高成品率,同时能够减少原料的浪费。
4)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插接装配时通过实时啮合感知和实时观察,从而保证插接准确且到位,避免插接过程偏移可能导致的插接失败和对接头的非预期损坏。
5)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通过对成品库和次品库中的产品的对比分析,实现成型工艺的实时反馈和优化过程,有效提高成型精度和产品适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信号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信号接头的分体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信号接头的分体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信号接头的剖视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外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步骤1)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步骤2)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步骤3)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步骤4)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步骤5)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步骤6)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步骤6.1)中B型压接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步骤6.2)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步骤7)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步骤8)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步骤9)完成后的结构俯视图和端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为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其包括壳体1、外导体2、端子3、屏蔽环4及卡扣5;端子3的一端与电缆6连接,且端子3及端子3与电缆6的连接位置位于外导体2的内部,外导体2通过壳体1及卡扣5被限位于壳体1的内腔中,卡扣5安装于壳体1的底部,在电缆6外壁与导体2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屏蔽环4从而有效实现信号屏蔽作用。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缆6由外向内依次包括有外部护套61、编织丝62及铝箔63,在铝箔的内部还设置有绝缘部分64,在绝缘部分内部设置有芯线65,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芯线包括芯线外皮651及内部芯体652,内部芯体652的外露端压接有与外导体配合安装的端子3。
如图7-1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剥线机上加载第一切割模型,根据第一切割模型中的预设参数在电缆6的一端由外向内依次切除其外部护套61、编织丝62及铝箔6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先切除外部护套61,以便于露出内部编织丝62及铝箔63,使得内部编织丝62及铝箔63露出的轴向长度为L1;
1.2)再切除编织丝62及铝箔63,使得内部绝缘部分64露出的轴向长度为L2;如图7所示;
且满足:L1>4L2,这是由于编织丝62需要预留足够的长度以为后续反向覆盖屏蔽环4时使用,而铝箔63则需要预留足够长度为后续测量夹具的安装提供轴向支撑,因此编织丝62和铝箔63均需要预留出足够的长度以在后续切割流程中使用。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铝箔63选用PET铝箔,以进一步利用PET铝箔防潮隔热耐高温及环保的优势,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较佳选型中,L1设置为13.5mm,L2对应设置为3±0.5mm。
2)如图8所示,将屏蔽环4压接于编织丝62的外周上;通过屏蔽环4实现对外部非预期信号的屏蔽,有效保证信号传输稳定;作为优选,屏蔽环4的外径与护套61的外径相等以便于实现对屏蔽环4的整体装配效果,且屏蔽环4与护套61之间留有第一轴向间隙J1,设置第一轴向间隙J1的目的,一方面可以降低屏蔽环4与护套61轴向间直接抵触而在安装插接时可能对屏蔽环4造成的非预期损坏,另一方面该第一轴向间隙J1的存在也增大了编织丝62反向覆盖屏蔽环4及护套61的轴向尺寸,进一步降低编织丝62反向覆盖后外漏的可能。
3)如图9所示,将编织丝62反向剥离铝箔63并覆盖于屏蔽环4及护套61的外周;这样既可以实现对内部屏蔽环4的保护并与屏蔽环4共同实现双层信号屏蔽效果,同时也能避免直接一次切割造成的对编织丝62的材料浪费。
4)如图10所示,在剥线机上加载第二切割模型,根据根据第二切割模型中的预设参数切除剥离编织丝62后的铝箔63和绝缘部分64;切除后的铝箔63与编织丝62之间预留有第二轴向间隙J2,该第二轴向间隙J2的存在为后续检测夹具的安装提供轴向支撑,使得检测夹具能够稳定固定于芯线的外周。
5)如图11所示,校准并切割两根芯线;
校准时,根据预设尺寸分别对芯线65的径向尺寸和轴向尺寸实现校准,再对两根芯线65的位置进行校准,以保证芯线65本身精度和位置精度的准确性;
再切割芯线外皮651,使得芯线内部芯体652外露,且切割后的芯线外皮651的轴向尺寸L3与外露的内部芯体652的轴向尺寸L4满足:L3=2L4,从而预留足够长度的芯线外皮651以对内部芯体652实现有效保护。
6)如图12所示,在芯线65的轴向预设位置压接端子3以使其截面呈预设形状,且保证芯线65与端子3的连接位置芯线可见,并对压接参数进行检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1)先采用B型压接法在芯体预设位置压接端子3以使外露的端子3一端截面呈B形,如图13所示;B型压接法可以按照 DIN EN 60352标准第2部分或OEM标准进行;B型截面相对于圆形等常见截面,更有利于实现大批量加工,并且连接可靠、寿命长,与芯线65的接触面积更多,更可靠牢固;
6.2)如图14所示,在芯线65的外周且与铝箔63抵接的位置设置测量夹具7,通过测量夹具7夹紧压接后的芯线65与端子3;测量夹具7的一端与铝箔63抵接,而径向内端则与芯线外皮651抵接,从而实现测量夹具7在芯线外周的稳定安装;
6.3)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压接后的端子3的径向参数进行检测,径向参数至少包括有径向长度、宽度及径向形状参数等。
7)将端子3装配为与外导体2相适配的形状,以便于将端子3装配入外导体2的内部,如图15所示;且保证芯线65与端子3的连接位置芯线可见的同时,保证每根芯线65在压接时不会径向凸出以影响插接效果和信号传输稳定性;
8)如图16所示,将两侧端子3根据对应顺序伸入并放置于外导体2内部对应的指定位置;可以通过对两侧端子3进行对应标记的方式依序伸入并放置于外导体2内部对应的指定位置,标记的方式可以包括对两侧端子3进行颜色标记和编号标记等,以进一步便于对两侧端子进行识别区分。
9)压接装配外导体2,压接完成后如图6和图17所示;压接装配外导体时需满足:
9.1)外导体2与内部端子3之间压接紧密且无缝隙;以保证插接后信号传输稳定,避免非预期的空气杂质和水分的进入造成不利影响;
9.2)外导体2各位置压接后的拉拔力满足对应位置的预设要求;由于外导体各位置处于壳体1内部的不同位置,因而对应的安装插接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满足的拉拔力大小也对应不同;
9.3)外导体2压接后编织丝62不从外导体内部轴向伸出,从而避免插接过程对内部屏蔽环4造成的不利影响。
10)将压接完成的外导体2推入壳体1内,直至外导体2在壳体1内部实现锁定;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0.1)将压接完成的外导体2推入壳体1内,直至感知到啮合感,说明此时至少已经存在定位件相互抵接;
10.2)在感知到啮合感的同时,持续将外导体2推入壳体1内,并观察外导体2相对壳体1的位置和方向,以使得外导体2与壳体1的轴线同轴且相对径向位置固定,以保证插接过程外导体2与壳体1对位准确且到位,避免插接过程偏移可能导致的插接失败和对接头的非预期损坏;
10.3)直至限位部21伸入壳体1顶部的限位槽内部,以及插接定位牙22进入外径较小的连接壳体位置,此时说明锁定到位啮合感消失,停止推入。
11)在壳体1底部安装卡扣5,以实现外导体2在壳体1内部的定位;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1)将卡扣5从壳体1底部装入;
11.2)通过卡扣5凸出部从卡扣定位部11穿出以实现卡扣5在壳体1内部的定位;
11.3)通过轴向限位部12以实现外导体2在壳体1内部的轴向定位;从而通过不同位置实现外导体2在壳体1内部的定位效果;
11.4)均匀按压卡扣5不同位置,直到能感知到卡扣5处于稳定锁紧状态,以确保卡扣5与壳体1完全装配。
12)检查接头区域内每个端口的完整性,同时将每个端口的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与预设尺寸进行尺寸比对,将尺寸比对合格的产品送入下一测试,将尺寸比对不合格的产品送入次品库;
13)当尺寸比对合格后,将接头进行插接后信号传输测试,当测试合格后,将信号传输测试合格的产品送入成品库,将信号传输测试不合格的产品送入次品库;
14)分别根据成品库和次品库中的产品对第一切割模型及第二切割模型中的预设参数进行优化修正。
从而分别通过尺寸比对和传输测试,确定成品和次品,并分别通过对成品库和次品库中的产品的对比分析,实现成型工艺的实时反馈和优化过程,有效提高成型精度和产品适用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对成品库和次品库中的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时,分别将成品库和次品库中的产品与第一切割模型及第二切割模型中的预设参数进行比对,以根据比对结果是否超出预设阈值来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一切割模型及第二切割模型中的预设参数进行优化修正,且超出预设阈值的数值越大,优化修正的幅度越大。
同时由于第二切割模型影响到编织丝62、铝箔63和芯线65的尺寸,进而影响到后续编织丝62反向覆盖及检测夹具的定位,且第一切割模型的误差可以部分经由第二切割模型实现抵消,因而优先对第一切割模型进行修正,与保持第二切割模型中的预设参数的精确和稳定,避免频繁优化修正可能对第二切割模型的预设参数的精度和稳定性造成的非预期影响。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剥线机上加载第一切割模型,根据第一切割模型中的预设参数在电缆的一端由外向内依次切除其外部护套、编织丝及铝箔;
2)将屏蔽环压接于所述编织丝的外周上;
3)将编织丝反向剥离铝箔并覆盖于屏蔽环及护套的外周;
4)在剥线机上加载第二切割模型,根据根据第二切割模型中的预设参数切除剥离编织丝后的铝箔和绝缘部分;
5)校准并切割两根芯线;
6)在芯线的轴向预设位置压接端子以使其截面呈预设形状,并对压接参数进行检测;
7)将端子装配为与外导体相适配的形状;
8)将两侧端子根据对应顺序伸入并放置于外导体内部对应的指定位置;
9)压接装配外导体;
10)将压接完成的外导体推入壳体内,直至外导体在所述壳体内部实现锁定;
11)在壳体底部安装卡扣,以实现外导体在壳体内部的定位;
12)检查接头区域内每个端口的完整性,同时将每个端口的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与预设尺寸进行尺寸比对,将尺寸比对合格的产品送入下一测试,将尺寸比对不合格的产品送入次品库;
13)当尺寸比对合格后,将接头进行插接后进行信号传输测试,当测试合格后,将信号传输测试合格的产品送入成品库,将信号传输测试不合格的产品送入次品库;
14)分别根据成品库和次品库中的产品对第一切割模型及第二切割模型中的预设参数进行优化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包括以下步骤:
1.1)先切除外部护套,使得内部编织丝及铝箔露出的轴向长度为L1;
1.2)再切除编织丝及铝箔,使得内部绝缘部分露出的轴向长度为L2;
且满足:L1>4L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屏蔽环的外径与所述护套的外径相等,且所述屏蔽环与所述护套之间留有第一轴向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切除后的铝箔与编织丝之间预留有第二轴向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切割芯线外皮时,使得芯线内部芯体外露,且切割后的芯线外皮的轴向尺寸L3与外露芯体的轴向尺寸L4满足:L3=2L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包括以下步骤:
6.1)先采用B型压接法在芯体的轴向预设位置压接端子以使外露的端子一端截面呈B形;
6.2)在芯线的外周且与铝箔抵接的位置设置测量夹具,通过测量夹具夹紧压接后的端子;
6.3)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压接后的端子的径向参数进行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通过对两侧端子进行对应标记的方式依序伸入并放置于外导体内部对应的指定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压接装配外导体时需满足:
9.1)外导体与内部端子之间压接紧密且无缝隙;
9.2)外导体各位置压接后的拉拔力满足对应位置的预设要求;
9.3)外导体压接后编织丝不从外导体内部轴向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中,包括以下步骤:
10.1)将压接完成的外导体推入壳体内,直至感知到啮合感;
10.2)在感知到啮合感的同时,持续将外导体推入壳体内,并观察外导体相对壳体的位置和方向,以使得外导体与壳体的轴线同轴且相对径向位置固定;
10.3)直至限位部伸入限位槽内部,以及插接定位牙进入外径较小的连接壳体位置,此时锁定到位啮合感消失,停止推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包括以下步骤:
11.1)将卡扣从壳体底部装入;
11.2)通过卡扣凸出部从卡扣定位部穿出以实现卡扣在壳体内部的定位;
11.3)通过轴向限位部以实现外导体在壳体内部的轴向定位;
11.4)均匀按压卡扣不同位置,直到能感知到卡扣处于稳定锁紧状态,以确保卡扣与壳体完全装配。
CN202311849582.6A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 Pending CN1176136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9582.6A CN117613633A (zh)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9582.6A CN117613633A (zh)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3633A true CN117613633A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56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49582.6A Pending CN117613633A (zh)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1363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18235B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527345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imping an electrical terminal to a coaxial cable conductor, and terminal an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therefor
US78196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61581B2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CN101479891A (zh) 同轴连接器及方法
JP2019503576A (ja) 直角同軸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適切な組立てを確かめるための方法
KR102118817B1 (ko) 동축 플러그 커넥터용 외부 전도체 장치
US20040094605A1 (en) Coaxial cable with ang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a coaxial cable with such an angle connector
US20100055953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mponents
JPH06314577A (ja) シールド電線接続用端子
WO2020129624A1 (ja) コネクタ構造体、及びコネクタ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US20200254944A1 (en) Harness component
CN100444465C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JPH1187010A (ja) 端子金具と電線の接続状態判別方法及び端子金具
US7059900B2 (en) Coaxial cable splice connector assemblies
CN105591255B (zh) 多芯屏蔽电缆和用于制造这种电缆的方法
CN117613633A (zh) 一种以太网信号接头的成型方法
KR102161914B1 (ko) 전기 케이블 상에 장착되고 오버 몰딩된 전기 커넥터를 구비한 전기 연결 조립체, 및 관련 제조 방법
US20220069533A1 (en)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070049112A1 (en) Coaxial cab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8272901B2 (en) Crimp contact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including the same
US10340630B2 (en) Solder-less, crimp-less, over-molded signal cable
JP5467916B2 (ja) 同軸コネクタ、コネクタ付ケーブル、及び、取付方法
JPH03245413A (ja) 被覆線材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CN117559191A (zh) 一种防水弯头的成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