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8326A - 一种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8326A
CN117598326A CN202310394370.7A CN202310394370A CN117598326A CN 117598326 A CN117598326 A CN 117598326A CN 202310394370 A CN202310394370 A CN 202310394370A CN 117598326 A CN117598326 A CN 117598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insect repellent
repellent composition
pyrethrin
repell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943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亿珠
谢文佳
管淑玉
沈玥
贾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Provincial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Provincial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Provincial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enan Provincial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1039437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983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98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83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solids as carriers or diluents
    • A01N25/1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12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daisy, pyrethrum, artichoke, lettuce, sunflower, wormwood or tarrag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17/00Pest repella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8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9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es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驱虫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驱虫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高分子聚合物50‑85%;除虫菊精1‑30%;抗紫外线助剂0.05‑5%;抗氧化剂0.5‑5%;填充剂0.01‑5%,分散剂0.5‑15%。本发明人潜心研究了解决传统技术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进而开发出一种不但能够改善上述使用技术的问题,而且不会危害环境及人类健康、成本低且具有符合实际需要的一种驱虫组合物,该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成分为天然除虫菊精,不会危害人体,且该驱虫组合物所生产的纤维或产物具有不污染环境、耐洗、抗氧化能力强、光安定性高、抗紫外线、长效驱虫的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驱虫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潮湿,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相对地也成为病虫害滋生的温床,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据增,农产品需求量大增,但农作物却在昆虫的危害下,可提供人类食用的农作物产量减少。目前农民最主要是在农作物上喷散农药来避免昆虫的啃蚀,其中有机磷与氨基甲酸盐是最常使用农药,主要原因是可以有效杀死虫类并且在天然的湿度与温度下半衰期短。但是这类农药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不良作用,会造成致癌率的上升,累积在生物体内具有神经毒性,会造成肌肉麻痹,导致呼吸困难、心率下降和视力模糊,重则死亡。因此寻找一种达到自然驱虫或灭虫的替代物是一个重要必需解决的课题,以减少或不使用农药的使用。
目前已经有一种机能性纤维能提供具有长效型防虫效果,但其是以溴氰菊酯或氯菊酯之类的化学除虫菊酯进行长效防虫,而该化学除虫菊酯是有可能对人体有害,例如,脑部与运动神经失常、免疫系统异常、过敏、致癌性、生殖毒性或环境荷尔蒙效应。一般来说,建议人体容许化学除虫菊酯的暴露上限为每立方米5毫克。
天然的除虫菊精虽然具有高脂溶性,但是很容易被代谢因此不易在人体内形成累积毒性效应,受到阳光照射很容易被分解,在水中也会容易被分解成无毒的产物,因此天然的除虫菊精难以长期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中,而且由于使用环境之气候因素、户外的风雨、紫外线的影响,也会使得制品中所含的天然除虫菊精加速分解及损耗。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既能够长效防虫又不会危害环境及人类健康、成本低的驱虫组合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人潜心研究了用于解决传统技术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进而开发出一种不但能够改善上述使用技术问题,而且不会危害环境及人类健康、成本低且具有符合实际需要的一种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成分为天然除虫菊精,不会危害人体,且该驱虫组合物所生产的纤维或产物具有不污染环境、耐洗、抗氧化能力强、光安定性高、抗紫外线、长效驱虫的功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驱虫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高分子聚合物50-85%;除虫菊精1-30%;抗紫外线助剂0.05-5%;抗氧化剂0.5-5%;填充剂0.01-5%,分散剂0.5-15%,其中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优选地,除虫菊精为天然除虫菊精或天然除虫菊精与化学除虫菊精的混合物;当除虫菊精选用天然除虫菊精与化学除虫菊精的混合物时,所述天然除虫菊精与化学除虫菊精的质量配比为10:1。
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硅酸盐矿物材料。
优选地,所述分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纳米碳酸钙0.05-30%;改性纳米云母35-80%及纳米氧化硅0.05-20%,其中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其中改性纳米云母是通过硅烷、烷基、甲基丙烯酸或硅油对纳米云母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剂喷洒于高速混合机中的纳米云母,高速混合机的温度为75-85℃,表面处理剂的质量分数为纳米云母质量0.5%-2.0%。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热塑性塑料、聚酯和橡胶类,主要包括:高分子聚合物为ABS树脂(ABS)、环氧树脂(EPOXY)、聚酯(Polyester)、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丙烯腈(PAN)、聚酰胺(PA)、聚丙烯酸(PAA)、聚酰胺酰亚胺(PAI)、聚丁烯(PB)、聚苯并咪唑(PBI)、聚苯并恶唑(PBO)、聚苯并噻唑(PBTh)、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醚醚酮(PEEK)、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酚醛树脂(PF)、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酰亚胺(PI)、聚异丁烯(PIB)、聚乳酸(PL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缩醛(POM)、聚丙烯(PP)、聚苯硫醚(PPS)、聚苯乙烯(PS)、聚砜(PSF)、可塑性淀粉材料(PSM)、聚四氟乙烯(PTFE)、聚氨基甲酸酯(PU)、聚乙烯醇(PVA)、聚氯乙烯(PVC)、聚偏氟乙烯(PVDF)、顺丁橡胶(BR)、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NBR)、氯丁橡胶(CR)、丁纳橡胶、乙丙橡胶、聚硫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氟橡胶、硅橡胶(SP.SI)、丁基橡胶(IIR)、异戊橡胶、醋酸、三醋酸(Triacetate)、聚酰胺、丙纶、涤纶(达克纶)、锦纶(尼龙/耐纶)、尼龙6(Nylon 6)、尼龙66(Nylon 66)、尼龙11(Nylon11)、腈纶、氯纶、维尼纶(Vinylon)、氨纶、克夫纶及彼中的至少一种,但不。局限于上述聚合物。
优选地,所述抗紫外线助剂为苯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二氧化钛(TiO2)、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4-n-辛氧基苯并苯酮(HOBP)、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亚佛苯酮(Avobenzone)、或水杨酸酯类化合物;更佳为使用苯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二氧化钛(TiO2)、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4-n-辛氧基苯并苯酮(HOBP)、二苯甲酮类化合物、或亚佛苯酮(Avobenzone);特佳为使用苯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二氧化钛(TiO2)、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4-n-辛氧基苯并苯酮(HOBP)、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亚佛苯酮(Avobenzone)、或水杨酸酯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但不局限于上述抗紫外线助剂。
优选地,所述抗氧化剂为复合型抗氧剂、酚类或胺类;主要包括双十二碳醇酯、双十四碳醇酯、双十八碳醇酯、硫代二丙酸双十二醇酯、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4-n-辛氧基苯并苯酮、2,6二叔丁基对甲酚、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醇酯、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2,2'-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N,N'-六次甲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胺、1,3,5-三(3,5-叔丁基-4-羟基苄基)三甲基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异氰酸酯、4-羟基十二烷酸酰替苯胺、4-羟基十八烷酸酰替苯胺、4,4'-硫代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2,2'-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4,4'-二叔辛基二苯胺、1,6六次甲基双(3,5二叔J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三(壬基代苯基)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二亚磷酸双十八酯季戊四醇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苯撑二磷酸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酸酯、N-水杨叉-N'水杨酰肼、1,2双(2-羟基苯甲酰)肼、N,N'-二乙酞基硫代二丙酞基双肼以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但不局限于上述抗氧化剂。
优选地,填充剂为无机抗菌材料或含木纤维或玻璃纤维材料;主要包括无机抗菌矿石为雄黄、炉甘石、皂矾、滑石、明矾、硫黄、硼砂、纳米银(Ag+)、纳米锌(Zn+)、二氧化钛、抑菌剂、药物、营养剂、玻尿酸、Q10、氢氧基磷灰石、葡萄糖胺、几丁聚醣、氟化物、大田石、碳黑类、天然气槽黑、混气槽黑、碎纸、木粉、棉屑、α-纤维素、花生壳、胡桃壳、玻璃纤维、石棉、陶土、中空微球、金属粉末、无规聚丙烯(APP)、印染前处理剂、印染助剂、整理剂、阻燃剂、防油污剂、涂层剂、防水剂、柔软剂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但不局限于上述填充剂。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驱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分别按重量百分比称取:高分子聚合物;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抗氧化剂;填充剂,分散剂备用;
S2、将S1中称取的高分子聚合物、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分散剂、抗氧化剂及填充剂混于混炼机机筒内进行混炼制成驱虫组合物预聚物,其中该混炼机机筒具有复数个混炼齿或复数个销钉,用于对驱虫组合物预聚物进行剪切、分割及捏合以形成均匀驱虫组合物预聚物;
S3、将S2中制得的驱虫组合物预聚物挤出造粒制成驱虫组合物;
其中上述S2中混炼设定温度为145℃-290℃。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根据上述驱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驱虫组合物在制成驱虫塑料制品或驱虫聚酯纤维中的应用,其中驱虫组合物制成驱虫塑料制品或驱虫聚酯纤维,该驱虫聚酯纤维能够用于制作具有驱虫功能产品。
其中驱虫组合物通过抽丝、射出、押出、模压、热压成型、发泡及灌注加工制成驱虫塑料制品或驱虫聚酯纤维,其中该驱虫聚酯纤维能够用于制作具有驱虫功能的单纱、单丝、双纱、混纱、短丝、长丝之织物及或用于制作具有驱虫功能的箱网、渔网、纱网、纱袋、不织布、纱衣、纱套、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具有长效型、天然不危害人体且具有驱虫效果之驱虫制品,给出一种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采用将天然除虫菊精为主要成分嵌入高分子聚合物当中,如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中,随后利用发泡、抽丝或纺丝技术将已嵌入天然除虫菊精的聚乙烯及聚丙稀做成含杀虫效果的发泡材、单丝或复丝,再经过后加工制成桌垫、蚊帐、网子等。另本发明所指的虫子可以泛指蚊子、苍蝇、跳蚤或蟑螂等害虫。
2、本发明所给出的天然除虫菊精可以是由某些特定的菊花提炼而出,天然除虫菊精为杀虫活性物质,具有神经毒性,一旦被害虫接触到,就会迅速嵌入害虫的神经系统,迅速击倒、杀灭害虫,但是它的这种特性却不会对人和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起作用,也不会在哺乳动物体内存留;还具有广谱杀虫性,同时因为杀虫机理复杂而不容易产生抗药性,并且在自然环境中还容易迅速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不残留任何有毒物质,因此天然除虫菊精系为无公害的驱虫物质,一般来说害虫因其嗅觉敏锐,不会主动靠近具有天然除虫菊精的物质,因此可以以本发明所述驱虫组合物制成如网子、垫子等放在欲驱虫的地方(如食物柜、水果盘或垃圾桶),使害虫不会靠近(亦无食物得以觅食),以达到自然消灭或使害虫迁巢的目的。本发明的除虫菊精还可以采用以天然菊精为主化学除虫菊精为辅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提高驱虫产品的驱虫效果,延长驱虫时效且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3、本发明所给出的分散剂能使所有的材料在混炼时使该驱虫母粒预聚物在混炼机产生的剪切力使黏土层状结构呈现剥离状态或呈现阶梯状的排列方式,如此加上分散剂的驱虫组合物预聚物能更容易地的均匀混合,以减少混合的时间以提高产值,该分散剂系为无机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质与耐热性,得以增强高分子的性能,本发明所给出的驱虫组合物的材料系由多种不同极性的材料所混炼而成,常因表面极性不同而产生团聚的现象,造成两相分离而无法混合均匀,因此发明所给出的分散剂能够依材料的极性对于碳酸钙及改质纳米云母做权重上的比例分配,当具极性之材料比例较高改性纳米云母的权重就分配较高;改性纳米云母系指单分子层纳米云母,通过得以硅烷、烷基、甲基丙烯酸或硅油对纳米纳米云母做表面改性处理,改性纳米云母每一千克的比表面积达到200-460平方公尺,因此和高分子聚合物之间,有非常大的作用面积,可以产生更大的三度空间网状结构,有更大的均匀效果,改性纳米云母能够在具有极性的溶液当中产生分散稳定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未特殊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市售。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的化学除虫菊精可以选择赛灭宁、第灭宁、毕芬宁、赛扶宁、赛洛宁、益化利、芬化利、护赛宁、福化利、百灭宁、亚烈宁、治灭宁、芬普宁、亚灭宁中的一种或几种。
分散剂为硅酸盐矿物材料,主要有:硅藻土、石英、硅石、胶体二氧化硅、水合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云母、滑石、硅酸钙(硅灰石)、碳酸钙(白垩)、石灰石、方解石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但不局限于上述分散剂。
高分子聚合物为热塑性塑料、聚酯和橡胶类,主要包括:高分子聚合物为ABS树脂(ABS)、环氧树脂(EPOXY)、聚酯(Polyester)、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丙烯腈(PAN)、聚酰胺(PA)、聚丙烯酸(PAA)、聚酰胺酰亚胺(PAI)、聚丁烯(PB)、聚苯并咪唑(PBI)、聚苯并恶唑(PBO)、聚苯并噻唑(PBTh)、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醚醚酮(PEEK)、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酚醛树脂(PF)、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酰亚胺(PI)、聚异丁烯(PIB)、聚乳酸(PL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缩醛(POM)、聚丙烯(PP)、聚苯硫醚(PPS)、聚苯乙烯(PS)、聚砜(PSF)、可塑性淀粉材料(PSM)、聚四氟乙烯(PTFE)、聚氨基甲酸酯(PU)、聚乙烯醇(PVA)、聚氯乙烯(PVC)、聚偏氟乙烯(PVDF)、顺丁橡胶(BR)、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NBR)、氯丁橡胶(CR)、丁纳橡胶、乙丙橡胶、聚硫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氟橡胶、硅橡胶(SP.SI)、丁基橡胶(IIR)、异戊橡胶、醋酸、三醋酸(Triacetate)、聚酰胺、丙纶、涤纶(达克纶)、锦纶(尼龙/耐纶)、尼龙6(Nylon 6)、尼龙66(Nylon 66)、尼龙11(Nylon11)、腈纶、氯纶、维尼纶(Vinylon)、氨纶、克夫纶及彼中的至少一种,但不局限于上述聚合物。
所述抗紫外线助剂为苯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二氧化钛、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4-n-辛氧基苯并苯酮、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亚佛苯酮或水杨酸酯类化合物;更佳为使用苯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二氧化钛、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4-n-辛氧基苯并苯酮、二苯甲酮类化合物、或亚佛苯酮;特佳为使用苯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二氧化钛、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4-n-辛氧基苯并苯酮、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亚佛苯酮或水杨酸酯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抗氧化剂为复合型抗氧剂、酚类或胺类;双十二碳醇酯、双十四碳醇酯、双十八碳醇酯、硫代二丙酸双十二醇酯、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4-n-辛氧基苯并苯酮、2,6二叔丁基对甲酚、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醇酯、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2,2'-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N,N'-六次甲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胺、1,3,5-三(3,5-叔丁基-4-羟基苄基)三甲基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异氰酸酯、4-羟基十二烷酸酰替苯胺、4-羟基十八烷酸酰替苯胺、4,4'-硫代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2,2'-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4,4'-二叔辛基二苯胺、1,6六次甲基双(3,5二叔J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三(壬基代苯基)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二亚磷酸双十八酯季戊四醇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苯撑二磷酸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酸酯、N-水杨叉-N'水杨酰肼、1,2双(2-羟基苯甲酰)肼、N,N'-二乙酞基硫代二丙酞基双肼以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但不局限于上述抗氧化剂。
填充剂为无机抗菌材料或含木纤维或玻璃纤维材料;如无机抗菌矿石为雄黄、炉甘石、皂矾、滑石、明矾、硫黄、硼砂、纳米银(Ag+)、纳米锌(Zn+)、二氧化钛、抑菌剂、药物、营养剂、玻尿酸、Q10、氢氧基磷灰石、葡萄糖胺、几丁聚醣、氟化物、大田石、碳黑类、天然气槽黑、混气槽黑、碎纸、木粉、棉屑、α-纤维素、花生壳、胡桃壳、玻璃纤维、石棉、陶土、中空微球、金属粉末、无规聚丙烯(APP)、印染前处理剂、印染助剂、整理剂、阻燃剂、防油污剂、涂层剂、防水剂、柔软剂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但不局限于上述填充剂。
实施例1
S1、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聚乙烯(PE)80%;天然除虫菊精10%;1%紫外线吸收剂UV-329(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1%木粉、1%赛灭宁、1%双十二碳醇酯及6%分散剂,其中分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纳米碳酸钙20%、改性纳米云母70%及纳米氧化硅10%;
S2、将S1中称取的高分子聚合物、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分散剂及抗氧化剂混于混炼机机筒内进行混炼制成驱虫组合物预聚物,混炼机机筒在185℃下,对驱虫组合物预聚物进行剪切、分割及捏合5-300分钟,在剪切、捏合处理后的过程中,该驱虫组合物预聚物受到不断的剪切和拉伸的作用,使得该驱虫母粒预聚物产生多次的流变和断裂、破碎,使得上述混合于混炼机机筒的材料彼此之间具有充分混合,使天然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填充剂、化学除虫菊精、抗氧化剂及分散剂得以均匀地混入高分子聚合物,在该混炼机机筒的复数个混炼齿或复数个销钉机械力的作用下,该驱虫母粒预聚物进一步被破碎成微小尺寸的细粒,同时增加所有材料的接触面面积并进一步提高混合均匀性,以形成均匀驱虫组合物预聚物;
S3、将S2中制得的驱虫组合物预聚物挤出造粒制成驱虫组合物,其中经过上述S1、S2和S3三个步骤后,天然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填充剂、化学除虫菊精、抗氧化剂及分散剂包埋在该高分子聚合物当中,从而随时间的推移该高分子聚合物当中的天然除虫菊精及化学除虫菊精能够得以释放。
将S3中得到驱虫组合物通过发泡制成发泡垫。
实施例2
S1、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聚乙烯(PE)85%;天然除虫菊精6%;抗紫外线助剂紫外线吸收剂UV-329(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1%、木粉1%、赛灭宁1%、双十二碳醇酯1%及分散剂5%,其中分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纳米碳酸钙20%、改性纳米云母70%及纳米氧化硅10%;
S2、将S1中称取的高分子聚合物、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分散剂及抗氧化剂混于混炼机机筒内进行混炼制成驱虫组合物预聚物,混炼机机筒在185℃下,对驱虫组合物预聚物进行剪切、分割及捏合5-300分钟,在剪切、捏合处理后的过程中,该驱虫组合物预聚物受到不断的剪切和拉伸的作用,使得该驱虫母粒预聚物产生多次的流变和断裂、破碎,使得上述混合于混炼机机筒的材料彼此之间具有充分混合,使天然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填充剂、化学除虫菊精、抗氧化剂及分散剂得以均匀地混入高分子聚合物,在该混炼机机筒的复数个混炼齿或复数个销钉机械力的作用下,该驱虫母粒预聚物进一步被破碎成微小尺寸的细粒,同时增加所有材料的接触面面积并进一步提高混合均匀性,以形成均匀驱虫组合物预聚物;
S3、将S2中制得的驱虫组合物预聚物挤出造粒制成驱虫组合物,其中经过上述S1、S2和S3三个步骤后,天然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填充剂、化学除虫菊精、抗氧化剂及分散剂包埋在该高分子聚合物当中,从而随时间的推移该高分子聚合物当中的天然除虫菊精及化学除虫菊精能够得以释放。
实施例3
S1、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聚乙烯(PE)50%;天然除虫菊精15%;紫外线吸收剂UV-329(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1%;木粉13%;除虫菊素5%;双十二碳醇酯1%,及分散剂15%,其中分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纳米碳酸钙20%、改性纳米云母70%及纳米氧化硅10%;
S2、将S1中称取的高分子聚合物、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分散剂及抗氧化剂混于混炼机机筒内进行混炼制成驱虫组合物预聚物,混炼机机筒在185℃下,对驱虫组合物预聚物进行剪切、分割及捏合5-300分钟,在剪切、捏合处理后的过程中,该驱虫组合物预聚物受到不断的剪切和拉伸的作用,使得该驱虫母粒预聚物产生多次的流变和断裂、破碎,使得上述混合于混炼机机筒的材料彼此之间具有充分混合,使天然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填充剂、化学除虫菊精、抗氧化剂及分散剂得以均匀地混入高分子聚合物,在该混炼机机筒的复数个混炼齿或复数个销钉机械力的作用下,该驱虫母粒预聚物进一步被破碎成微小尺寸的细粒,同时增加所有材料的接触面面积并进一步提高混合均匀性,以形成均匀驱虫组合物预聚物;
S3、将S2中制得的驱虫组合物预聚物挤出造粒制成驱虫组合物,其中经过上述S1、S2和S3三个步骤后,天然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填充剂、化学除虫菊精、抗氧化剂及分散剂包埋在该高分子聚合物当中,从而随时间的推移该高分子聚合物当中的天然除虫菊精及化学除虫菊精能够得以释放。
对比例1
S1、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聚乙烯(PE)80%;天然除虫菊精10%;1%紫外线吸收剂UV-329(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1%木粉、1%赛灭宁、1%双十二碳醇酯及6%分散剂,备用,其中分散剂为纳米碳酸钙;
S2、将S1中称取的高分子聚合物、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分散剂及抗氧化剂混于混炼机机筒内进行混炼制成驱虫组合物预聚物,混炼机机筒在185℃下,对驱虫组合物预聚物进行剪切、分割及捏合5-300分钟,在剪切、捏合处理后的过程中,该驱虫组合物预聚物受到不断的剪切和拉伸的作用,使得该驱虫母粒预聚物产生多次的流变和断裂、破碎,使得上述混合于混炼机机筒的材料彼此之间具有充分混合,使天然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填充剂、化学除虫菊精、抗氧化剂及分散剂得以均匀地混入高分子聚合物,在该混炼机机筒的复数个混炼齿或复数个销钉机械力的作用下,该驱虫母粒预聚物进一步被破碎成微小尺寸的细粒,同时增加所有材料的接触面面积并进一步提高混合均匀性,以形成均匀驱虫组合物预聚物;
S3、将S2中制得的驱虫组合物预聚物挤出造粒制成驱虫组合物,其中经过上述S1、S2和S3三个步骤后,天然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填充剂、化学除虫菊精、抗氧化剂及分散剂包埋在该高分子聚合物当中,从而随时间的推移该高分子聚合物当中的天然除虫菊精及化学除虫菊精能够得以释放。
将S3中得到驱虫组合物通过发泡制成发泡垫。
将上述实施例1和对比例1所制备的发泡垫进行浸水分解实验、大气压下分解实验以及破坏实验的验证。
(1)浸水分解实验的试验条件:将实施例1所制备的驱虫发泡垫和对比例1所制备的驱虫发泡垫分别制成面积5×5平方公分、5千克、厚度0.2公分、密度为0.94、随机样本三个,浸于200毫升的盐水及纯水(盐水组及纯水组分别各三个),然后通过质谱仪对浸泡液体进行检测,其中质谱仪检测极限为0.01ppm。
(2)大气压下分解的试验条件:将实施例1所制备的驱虫发泡垫和对比例1所制备的驱虫发泡垫(面积5×5平方公分、5千克、厚度0.2公分、密度为0.94、随机样本三个)分别置于一个大气压下的密闭空间中(60*60*60立方公分)三天,通过电子捕获气相层析仪分别测定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三个密闭空间内到每立方公分的空气中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浓度。
(3)破坏实验的试验条件:将实施例1所制备的驱虫发泡垫和对比例1所制备的驱虫发泡垫(面积5×5平方公分、5千克、厚度0.2公分、密度为0.94、随机样本三个)做破坏实验,将实施例1所制备的驱虫发泡垫和对比例1所制备的驱虫发泡垫利用1公升的硫酸溶液(1mol/L)浸泡二小时,再以HPLC法分析该溶液的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浓度。
浸水分解试验结果: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三个驱虫发泡垫,不论泡在200毫升的盐水或RO水,均未检测到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表明实施例1所制成的驱虫发泡垫在盐水或RO水当中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不易被分解释出;对比例1中所制备的驱虫发泡垫,不论泡在200毫升的盐水或RO水中,均未检测到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对比例1中所制备的驱虫发泡垫置于盐水或RO水当中,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也不易被分解释出。
大气压下分解的试验结果:实施例1所制备的三个驱虫发泡垫在密闭的空间内通过电子捕获气相层析仪检测到每立方公分的空气中分别存在0.009、0.01及0.009毫克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但是该测定浓度远低于容许浓度:每立方公分的空气5毫克的标准,表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驱虫发泡垫在一大气压之下分解并释出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且其分解并释出的量一致性相当高。对比例1中所制备的三个驱虫发泡垫在密闭的空间内通过电子捕获气相层析仪检测到每立方公分的空气中分别存在0.01、0.05及0.09毫克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但是该测定浓度远低于容许浓度:每立方公分的空气5毫克的标准,表明对比例1所制备的驱虫发泡垫在一大气压之下分解并释出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但在这三个随机样本当中发现平均误差相当大,判断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混合不均。
破坏实验的试验结果: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三个驱虫发泡垫利用1公升的硫酸溶液(1mol/L)浸泡二小时,再以HPLC法分析该溶液的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浓度,发现这三个溶液的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的浓度皆为0.02ppm,因此实施例1所制备的三个驱虫发泡垫能够被酸分解并释出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且分解并释出的量一致性相当高。对比例1所制备的三个驱虫发泡垫利利用1公升的硫酸溶液(1mol/L)浸泡二小时,再以HPLC法分析该溶液的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浓度,发现这三个溶液的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的浓度分别为0.02、0.03及0.05ppm,因此对比例1所制备的驱虫发泡垫能够被酸分解并释出天然除虫菊精或化学除虫菊精,但在对比例1中这三个随机样本当中发现平均误差相当大,判断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混合不均。
综上,实施例1所给出的分散剂与对比例1所给出的分散剂相比较,有较良好的混合效果。
将上述实施例1所制备的发泡垫进行防虫试验测试。
取三块方糖,其中一块直接置于桌面,其他二块分别置于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驱虫发泡垫上,发现放置于桌面上的方糖吸引很多蚂蚁靠近食用,反则,置于驱虫发泡垫上的方糖则没有蚂蚁靠近,判断是蚂蚁是因为该驱虫发泡垫会释出对于蚂蚁有害的天然除虫菊精,因此蚂蚁不敢靠近。
实施例4
S1、按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聚乙烯(PE)80%;天然除虫菊精10%;1%紫外线吸收剂UV-329(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1%木粉、1%赛灭宁、1%双十二碳醇酯及6%分散剂,备用,其中分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纳米碳酸钙20%、改性纳米云母70%及纳米氧化硅10%;
S2、将S1中称取的高分子聚合物、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分散剂及抗氧化剂混于混炼机机筒内进行混炼制成驱虫组合物预聚物,混炼机机筒在185℃下,对驱虫组合物预聚物进行剪切、分割及捏合5-300分钟,在剪切、捏合处理后的过程中,该驱虫组合物预聚物受到不断的剪切和拉伸的作用,使得该驱虫母粒预聚物产生多次的流变和断裂、破碎,使得上述混合于混炼机机筒的材料彼此之间具有充分混合,使天然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填充剂、化学除虫菊精、抗氧化剂及分散剂得以均匀地混入高分子聚合物,在该混炼机机筒的复数个混炼齿或复数个销钉机械力的作用下,该驱虫母粒预聚物进一步被破碎成微小尺寸的细粒,同时增加所有材料的接触面面积并进一步提高混合均匀性,以形成均匀驱虫组合物预聚物;
S3、将S2中制得的驱虫组合物预聚物挤出造粒制成驱虫组合物,其中经过上述S1、S2和S3三个步骤后,天然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填充剂、化学除虫菊精、抗氧化剂及分散剂包埋在该高分子聚合物当中,从而随时间的推移该高分子聚合物当中的天然除虫菊精及化学除虫菊精能够得以释放。
将S3中得到驱虫组合物通过抽丝制成驱虫纤维然后混纱成驱虫网。
将上述实施例4所制备的驱虫网进行白蚁、尘螨成虫、猫蚤和雌性埃及班蚊的防虫实验以及对大白菜、高丽菜、小白菜和莲雾农残实验
(1)测试白蚁成虫工蚁的死亡率
测试条件:驱虫网裁成五片25*25平方公分大小;实验方法共四组:
①将50只白蚁接触驱虫网三分钟,重复五次。②将40只白蚁接触驱虫网五分钟,重复四次。③将10只白蚁接触普通纱网三分钟,重复五次。④将10只白蚁接触普通纱网五分钟,重复四次。
完成上述实验后将该些白蚁依分组移至透明压克力盒内观察,并供应含水纸片供受实验白蚁取食。
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接触驱虫网三分钟50只白蚁在接触后168小时的死亡率为94%,且15分钟后皆有爬行缓慢的现象,30分钟后白蚁无法移动,并多数白蚁成仰躺状、触角及足出现抖动现象,且无法取食,因无法为害,从而达到防治之目的。接触驱虫网五分钟的40只白蚁在接触后168小时的死亡率为95%,且3分钟后皆有爬行缓慢的现象,10分钟后白蚁无法移动,并多数白蚁成仰躺状、触角及足出现抖动现象,且无法取食,因无法为害,从而达到防治之目的。接触普通纱网三分钟的10只白蚁在接触后168小时的死亡率为0%,且皆有爬行、取食等行为。接触普通纱网五分钟的10只白蚁在接触后168小时的死亡率为0%,且皆有爬行、取食等行为。因此实验结果发现本发明制成的驱虫网触碰到白蚁后对于白蚁具有防治的作用。
(2)测试雌性欧洲室尘螨成虫的死亡率
测试条件:驱虫网裁成直径5.5公分,并置于5.5公分的培养皿。
①将300只尘螨分为6组,每组50只,然后将各组的50只尘螨放入置有直径5.5公分的带有驱虫网的塑料培养皿中,再放入0.5千克饲料共同养殖,并密封于袋中观察,并于养殖的8、24、48、72、96、120小时观察一次。②将300只尘螨分为6组,每组50只,然后将各组的50只尘螨放入置于培养皿,再放入0.5千克饲料共同养殖,做为对照组,并密封于相同袋中以利观察。
实验结果如下表2所示:
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①将300只尘螨分为六组,放入置于有防虫网的塑料培养皿的120小时后,尘螨的平均死亡率为60%,且经过观察的结果发现,尘螨不聚集于培养皿中,每次观每皿平均不超过五只停于纱网上且零星不集中,约有九成的尘螨成虫爬出具有有防虫网的塑料培养皿,大多聚集于袋子的角落或培养皿的背面。②将300只尘螨分为六组,放入置于网胶培养皿的120小时后,尘螨未发现有死亡的现象,死亡率为0%,且经过观察的结果发现,尘螨大多聚集于培皿中,也有产卵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成的驱虫网对于尘螨具有明显忌避的作用。
(3)测试从未接触到杀虫剂的猫蚤的死亡率
测试条件:驱虫网裁成9*1.3平方公分放在长25公分、管口直径1.4公分的圆底玻璃试管中,用驱虫网封堵试管口,因猫蚤有往上爬行之习性,猫蚤会被堵住试管口的驱虫网击昏,用于计算不同时间掉落的猫蚤及24小时后死亡猫蚤比率。
然后再将驱虫网用WHO标准马赛皂丝进行清洗,再进行杀蚤试验药效测试:
①于1000毫升烧杯加入2千克马赛皂丝及500毫升蒸馏水,并加热至30℃形成马赛肥皂水。②另取一2000毫升烧杯装水400毫升,再加热至水温为30℃,将①中的1000毫升烧杯置入该2000毫升烧杯内,进行水浴维持水温。③将驱虫网放入装有马赛肥皂水的1000毫升烧杯内,通过震荡器以每分钟155rpm的转速震荡清洗十分钟,然后于空气流通处晾干。④洗涤实验每24小时清洗一次,本试验总共清洗十次,并分别在第二、四、六、八、十次洗涤后的2小时及24小时各进行一次驱虫网杀蚤试验,以进行药效测试。
实验结果如下表3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①将60只猫蚤分为三组,放入未清洗驱虫网封口的圆底玻璃试管中,结果发现猫蚤在接触驱虫网后48小时有100%的死亡率。②将60只猫蚤分为三组,放入用清洗两次的驱虫网封口的圆底玻璃试管中,并于驱虫网洗涤后的2小时及24小时测试,结果发现在洗涤后的2小时及24小时后猫蚤在接触清洗两次的驱虫网的48小时后分别有100%及95%的死亡率。③将60只猫蚤分为三组,放入用清洗四次的驱虫网封口的圆底玻璃试管中,并于洗涤后的2小时及24小时测试,结果发现在洗涤后的2小时及24小时后猫蚤在接触洗涤四次后的驱虫网的48小时后皆有100%的死亡率。④将60只猫蚤分为三组,放入用清洗六次的驱虫网封口的圆底玻璃试管中,并于洗涤后的2小时及24小时测试,结果发现在洗涤后的2小时及24小时后猫蚤在接触洗涤六次后的驱虫网的48小时后皆有95%的死亡率。⑤将60只猫蚤分为三组,放入用清洗八次的驱虫网封口的圆底玻璃试管中,并于洗涤后的2小时及24小时测试,结果发现在洗涤后的2小时及24小时后猫蚤在接触洗涤八次后驱虫网的48小时后分别有95%及100%的死亡率。⑥将60只猫蚤分为三组,放入用清洗十次之驱虫网封堵的圆底玻璃试管中,并于洗涤后的2小时及24小时测试,结果发现在洗涤后的2小时及24小时后猫蚤在接触洗涤十次后的防驱虫网的48小时后分别有100%及90%的死亡率。由此证明本发明制成的驱虫网在洗涤十次后对于猫蚤具有明显击毙的作用,且经十次洗涤后相较于洗涤前仍具有80%以上驱虫或击毙功效。
(4)测试为羽化3~5天的健康雌性埃及班蚊的死亡率
测试条件:驱虫网裁成25*25平方公分折迭后置于纸杯当中,使驱虫网沿着杯壁绕一圈,将埃及班蚊置于纸杯当中三分钟后移至透明压克力盒内观察,并计数一小时内被击昏的埃及班蚊数量。
然后再将驱虫网用WHO标准马赛皂丝进行清洗,再进行杀蚤试验药效测试:①于1000毫升烧杯加入2千克马赛皂丝及500毫升蒸馏水,并加热至30℃形成马赛肥皂水。②另取一2000毫升烧杯装水400毫升,再加热至水温为30℃,将①的1000毫升烧杯置入该2000毫升烧杯内,进行水浴维持水温。③将驱虫网置入装有马赛肥皂水的1000毫升烧杯内,以震荡器以每分钟155rpm的转速震荡清洗十分钟,然后于空气流通处晾干。④洗涤实验每24小时洗涤一次,本试验总共洗涤十次,并在每次洗涤后的2小时及24小时各进行一次驱虫网击昏埃及班蚊试验,以进行药效测试。
实验结果如下表4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①将30只埃及班蚊分为三组,放入未清洗驱虫网所在纸杯中,然后将埃及班蚊置于该纸杯中三分钟后,并将其移出至透明压克力盒的一小时内有100%的死亡率及击昏率。②将600只猫蚤分为二十组,分别放入用马赛皂丝清洗一至十次的防虫网所在纸杯中,并分别于洗涤后的2小时及24小时进行驱虫网击昏埃及班蚊试验,结果发现这二十组的实验皆有100%的死亡率及击昏率。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成的驱虫网在洗涤十次后对于埃及班蚊具有明显击毙的作用。
(5)高丽菜、大白菜的农残和驱虫实验
在土地上设置一层驱虫网,并在土地上以该驱虫网建置一隧道,将大白菜及高丽菜的苗种植于该驱虫网及隧道之间,种植30天,未喷农药。取该大白菜及高丽菜叶以欧盟(QuECHERS)多重残留农药检测法、气相层析串联式质谱仪分析、液相层析串联式质谱分析法检验该大白菜及高丽菜是否含有第灭宁等201种农药。实验结果发现大白菜及高丽菜均未检出含有第灭宁等201种任何的农药。且实验种植过程发现大白菜及高丽菜未有虫咬过的痕迹,也在大白菜及高丽菜上找不到虫,检验结果发现本发明制成的驱虫网对大白菜及高丽菜不会有除虫菊精的残留,且具有驱虫效果。
(6)小白菜的农残和驱虫实验
在小白菜上铺盖一层驱虫网,种植30天,未喷农药。取小白菜叶以欧盟(QuECHERS)多重残留农药检测法、气相层析串联式质谱仪分析、液相层析串联式质谱分析法检验小白菜是否含有第灭宁等201种农药。实验结果发现小白菜未检出含有第灭宁等201种任何的农药。且实验种植过程发现含有未有虫咬过的痕迹,也在含有上找不到虫,检验结果发现本发明制成的驱虫网对小白菜不会有除虫菊精的残留,且具有驱虫效果。
(7)莲雾的农残和驱虫实验
在莲雾树上铺盖一层驱虫网,种植30天,未喷农药。取莲雾以多重农药残留检测分析莲雾是否含有第灭宁等301种农药。实验结果发现莲雾未检出含有第灭宁等301种任何的农药。实验种植过程中未发现莲雾被虫咬的痕迹,也在莲雾树上找不到虫,由此表明本发明制成的驱虫网对莲雾不会有除虫菊精残留,且具有驱虫效果。
本发明给出的驱虫组合物具有驱赶、防治、击昏甚至具有击毙害虫之功效,因此本发明得以取代杀虫剂做为防治,如日前芬普尼毒蛋风暴,可能是虫接触芬普尼药物后被母鸡吃掉,导致母鸡体内含有过量芬普尼才生产出含超标量的芬普尼毒蛋,或者是在养鸡场周围有人使用芬普尼,飘散至养殖场,使得母鸡吸收过量之芬普尼才生产超标量的芬普尼毒蛋,若鸡农、果农或菜农得以广泛使用本发明的驱虫组合物,则不需要使用化学农药,因此对于生物及环境不会产生危害,也不会因食物链直接或间接转移,进而危害到人类。本发明给出的驱虫组合物可以制作蚊帐、被单、床罩或衣柜垫等,使尘螨、臭虫、蚊子、苍蝇、蟑螂等害虫不会靠近床铺、棉被、枕头、衣物,以防止害虫的带出或带入而造成过敏或其他疾病的散播。本发明给出的驱虫组合物做衣服、袜子、纱窗等,以防止埃及斑蚊靠近人,对于登革热的防治有更加强之效果。本发明给出的驱虫组合物可做食品罩、菜罩、防蝇罩、水果罩、碗柜网等,以防止害虫在食物或食物容器上爬行、取食或产卵,对于疾病的防治有更加强之效果。本发明给出的驱虫组合物可做防虫砧板,防止害虫在食物或食物容器上爬行、取食或产卵。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驱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高分子聚合物50-85%;除虫菊精1-30%;抗紫外线助剂0.05-5%;抗氧化剂0.5-5%;填充剂0.01-5%,分散剂0.5-15%,其中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除虫菊精为天然除虫菊精或天然除虫菊精与化学除虫菊精的混合物;当除虫菊精选用天然除虫菊精与化学除虫菊精的混合物时,所述天然除虫菊精与化学除虫菊精的质量配比为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硅酸盐矿物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驱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纳米碳酸钙0.05-30%;改性纳米云母35-80%及纳米氧化硅0.05-20%,其中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其中改性纳米云母是通过硅烷、烷基、甲基丙烯酸或硅油对纳米云母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剂喷洒于高速混合机中的纳米云母,高速混合机的温度为75-85℃,表面处理剂的质量分数为纳米云母质量0.5%-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热塑性塑料、聚酯和橡胶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紫外线助剂为苯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二氧化钛、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4-n-辛氧基苯并苯酮、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亚佛苯酮或水杨酸酯类化合物;更佳为使用苯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二氧化钛、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4-n-辛氧基苯并苯酮、二苯甲酮类化合物、或亚佛苯酮;特佳为使用苯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二氧化钛、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4-n-辛氧基苯并苯酮、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亚佛苯酮或水杨酸酯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为复合型抗氧剂、酚类或胺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填充剂为无机抗菌材料或含木纤维或玻璃纤维材料。
9.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驱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分别按重量百分比称取:高分子聚合物;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抗氧化剂;填充剂,分散剂备用;
S2、将S1中称取的高分子聚合物、除虫菊精、抗紫外线助剂、分散剂、抗氧化剂及填充剂混于混炼机机筒内进行混炼制成驱虫组合物预聚物,其中该混炼机机筒具有复数个混炼齿或复数个销钉,用于对驱虫组合物预聚物进行剪切、分割及捏合以形成均匀驱虫组合物预聚物;
S3、将S2中制得的驱虫组合物预聚物挤出造粒制成驱虫组合物;
其中上述S2中混炼设定温度为145℃-29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驱虫组合物在制成驱虫塑料制品或驱虫聚酯纤维中的应用,其中驱虫组合物制成驱虫塑料制品或驱虫聚酯纤维,该驱虫聚酯纤维能够用于制作具有驱虫功能产品。
CN202310394370.7A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75983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4370.7A CN117598326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4370.7A CN117598326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8326A true CN117598326A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48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94370.7A Pending CN117598326A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983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auve The poultry red mite Dermanyssus gallinae (De Geer, 1778):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control
SG185109A1 (en) Pest control material
PL174547B1 (pl) Pestycyd do zwalczania insektów
AU2021203002B2 (en) Compounds and compositions having knock-down or blood feed inhibition activity against insect pests
Webster et al. Use of Gelgard M and an evaporation retardant to facilitate control of larch sawfly by a nematode-bacterium complex
WO2013171118A2 (en) A strong insecticidal net
US20140023690A1 (en) Polymer surfaces containing heat labile components adsorbed on polymeric carrier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TW201912028A (zh) 一種驅蟲母粒組成物及一種驅蟲母粒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DE60020253T2 (de) Biologisch abbaubare pheromonfreisetzende vorrichtungen
EP4289271A2 (en) Method and polymeric material having knock-down or blood feed inhibition activity against mosquitoes
CN103371169B (zh) 槐胺碱防虫乳油、槐胺碱防虫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598326A (zh) 一种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110014257A1 (en) Biodegreadable device with slow-release of volatile products having an attractant action for the control of insects
TWI565792B (zh) Pest control fiber masterbatch composition
JPH0553761B2 (zh)
JPH0436205A (ja) 衛生害虫の忌避方法
CN109137119B (zh) 具有杀昆虫剂可控性释放的纺织品
CN103756101A (zh) 有生物杀灭功效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制备工艺
US20100104616A1 (en) Process
CN109258650B (zh) 一种沙棘绕实蝇诱杀剂
KR102665375B1 (ko) 곤충 해충에 대한 녹다운 또는 흡혈 억제 활성을 갖는 화합물 및 조성물
ES2875536A1 (es) Tejidos recubiertos para uso en agricultura y ganadería
WO2013038426A1 (en) Insecticides incorporated controlled release polymer fabrics for pest control
Mohammadi Sharif et al. Toxicity of spinosad agains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Colorado potato beetle,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BR112019020811B1 (pt) Método para controlar mosquitos incômodos, portadores de doenças, e material polimérico para provocar a inativação ou a inibição da alimentação de sangue de mosquitos incômod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