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6947B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6947B
CN117596947B CN202311674080.4A CN202311674080A CN117596947B CN 117596947 B CN117596947 B CN 117596947B CN 202311674080 A CN202311674080 A CN 202311674080A CN 117596947 B CN117596947 B CN 1175969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anode
light emitt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740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96947A (zh
Inventor
杨国平
周婷
叶利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740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969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96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6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96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6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5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1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形成在衬底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层、平坦层、阳极层、像素定义层、发光层和阴极层,平坦层包括阳极孔和阳极孔孔口周围的阳极区,阳极层的第一阳极形成在阳极孔的底部,阳极层的第二阳极形成阳极区,像素定义层具有第一像素开口区和第二像素开口区,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部和多个第二发光部,第一发光部至少形成在第一像素开口区,第二发光部至少形成在第二像素开口区。由于第一发光部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二发光部的出光角度,控制第一发光部开启可实现防窥,控制第二发光部开启可实现宽视角显示,解决了防窥功能开关不方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有轻薄、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清晰度高、色域广等优点,在显示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
有机发光二极管主动发光的特性使OLED显示面板具有更宽的视角,视角一般可达到170度左右,但人们在享受大视角带来视觉体验的同时,有时也希望显示面板的视角可调小,从而有效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以避免屏幕信息外泄而造成的商业损失或尴尬。
现有的防窥显示面板,通过防窥膜防窥,不需要防窥功能时,只能撕离防窥膜,开关防窥功能不方便。同时,通过防窥膜防窥,还增加了产品厚度,降低了出光效率,影响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至少解决防窥功能开关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平坦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平坦层包括阳极孔和阳极区,所述阳极区位于所述阳极孔周围且位于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阳极层,包括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形成在所述阳极孔的底部,所述第二阳极形成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所述阳极区;
像素定义层,形成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第一像素开口区和第二像素开口区,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区暴露所述第一阳极的中心区,所述第二像素开口区暴露第二阳极的中心区;
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部和多个第二发光部,所述第一发光部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区,所述第二发光部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二像素开口区,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出光角度;
阴极层,至少形成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可选的,所述平坦层包括第一有机层,所述阳极孔贯穿所述第一有机层。
可选的,所述平坦层还包括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和所述第一有机层之间,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穿过所述第二有机层与所述驱动电路层连接。
可选的,至少所述像素定义层和所述第一有机层之一为非透光膜层,所述非透光膜层限定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出光角度。
可选的,所述像素定义层为非透光膜层,所述像素定义层限定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出光角度。
可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发光部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阵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发光部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阵列设置,所述第一发光部在行方向两侧的出光角度分别为α1和α2,所述第一发光部在列方向两侧的出光角度分别为β1和β2,其中出光角度α1、α2、β1和β2中至少两个不相等。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和遮光层,所述封装层形成在所述阴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遮光层形成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发光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形成间隔,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发光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形成间隔,所述遮光层至少环绕所述第一发光部,限定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出光角度。
可选的,所述遮光层包括黑色有机层;或
所述遮光层包括依次形成的第一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呈透光状态或非透光状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驱动电路层和平坦层,在所述平坦层上形成阳极孔;
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形成阳极层,所述阳极层包括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形成在所述阳极孔的底部,所述第二阳极形成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所述阳极孔周围的阳极区;
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形成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第一像素开口区和第二像素开口区;
在所述阳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形成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部和多个第二发光部,所述第一发光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区,所述第二发光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像素开口区,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出光角度;
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形成阴极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所述显示面板;
主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本申请公开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形成在衬底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层、平坦层、阳极层、像素定义层、发光层和阴极层,平坦层包括阳极孔和阳极孔周围的阳极区,阳极层包括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第一阳极形成在阳极孔的底部,第二阳极形成在平坦层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阳极区,像素定义层具有第一像素开口区和第二像素开口区,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部和多个第二发光部,第一发光部至少形成在第一像素开口区,第二发光部至少形成在第二像素开口区。由于第一发光部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二发光部的出光角度,控制第一发光部开启可实现防窥,控制第二发光部开启可实现宽视角显示,解决了防窥功能开关不方便的问题。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防窥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遮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衬底基板;200、驱动电路层;
300、平坦层;310、第一有机层;311、阳极孔;312、阳极区;320、第二有机层;
410、阳极层;411、第一阳极;412、第二阳极;420、像素定义层;430、发光层;431、第一发光部;432、第二发光部;440、阴极层;450、有机共通层;
500、封装层;510、第一无机封装层;520、有机封装层;530、第二无机封装层;
600、遮光层;610、第一电极层;620、电致变色层;630、第二电极层;10、显示面板;20、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基板100和形成在衬底基板100一侧的驱动电路层200。
显示面板10还包括平坦层300、阳极层410、像素定义层420、发光层430和阴极层440。平坦层300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平坦层300包括阳极孔311和阳极区312,阳极区312位于阳极孔311周围且位于平坦层3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阳极层410包括第一阳极411和第二阳极412,第一阳极411形成在阳极孔311的底部,第二阳极412形成在阳极区312。第一阳极411和第二阳极412均与驱动电路层200连接。
像素定义层420形成在平坦层3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像素定义层420具有第一像素开口区和第二像素开口区。第一像素开口区为阳极孔311内除第一阳极411和像素定义层420以外的区域。像素定义层420覆盖第一阳极411的边缘区,第一像素开口区暴露第一阳极411的中心区。像素定义层420覆盖第二阳极412的边缘区,第二像素开口区暴露第二阳极412的中心区。
发光层43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部431和多个第二发光部432,第一发光部431至少形成在第一像素开口区,第二发光部432至少形成在第二像素开口区。第一发光部431位于阳极孔311内,由于阳极孔311孔壁或孔壁内像素定义层420的遮挡,第一发光部431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二发光部432的出光角度。阴极层440至少形成在发光层43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本实施例中,阴极层440整面覆盖发光层430和像素定义层420。
显示面板10还包括有机共通层450和有机导电层(未图示),有机共通层450形成在像素定义层420和发光层430之间,有机导电层形成在发光层430和阴极层440之间。
参见图3所示(图3中图中箭头表示光线),由于第一发光部431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二发光部432的出光角度,在第一发光部431开启且第二发光部432关闭时,显示面板10的可视角度较小,即实现了防窥功能。在在第一发光部431关闭且第二发光部432开启时,显示面板10的可视角度较大,即实现了宽视角显示。
对于通过防窥膜防窥的显示面板10,不需要防窥功能时,只能撕离防窥膜,开关防窥功能不方便。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基板100,以及依次形成在衬底基板100上的驱动电路层200、平坦层300、阳极层410、像素定义层420、发光层430和阴极层440,平坦层300包括阳极孔311和阳极孔311周围的阳极区312,阳极层410包括第一阳极411和第二阳极412,第一阳极411形成在阳极孔311的底部,第二阳极412形成在平坦层3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的阳极区312,像素定义层420具有第一像素开口区和第二像素开口区,发光层43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部431和多个第二发光部432,第一发光部431至少形成在第一像素开口区,第二发光部432至少形成在第二像素开口区。由于第一发光部431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二发光部432的出光角度,控制第一发光部431开启可实现防窥,控制第二发光部432开启可实现宽视角显示,解决了防窥功能开关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通过不同出光角度的第一发光部431和第二发光部432防窥,与采用防窥膜防窥的显示面板10相比,没有增加产品厚度且出光光效率也没有损失。此外,一些显示面板10设置有单独的防窥像素,防窥像素占用显示像素的设计空间,降低了像素开口率。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部431和第二发光部432可同时开启显示画面,在小视角观看显示画面时,显示面板10的开口率没有损失。
参见图2所示,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部431和多个第二发光部432,多个第一发光部431可包括发红光的第一发光部431、发绿光的第一发光部431和发蓝光的第一发光部431,发红光的第一发光部431、发绿光的第一发光部431和发蓝光的第一发光部431可组成一个像素单元。多个第二发光部432可包括发红光的第二发光部432(R)、发绿光的第二发光部432(G)和发蓝光的第二发光部432(B),发红光的第二发光部432、发绿光的第二发光部432和发蓝光的第二发光部432可组成一个像素单元。
显示面板10包括不同颜色的发光部,可实现RGB彩色显示。
应当理解的是,显示面板10可包括第一发光部431和第二发光部432,但不限于此,发光层430还可包括其它发光部,显示面板10还可包括其它的发光功能层,具体可视情况而定。
参见图1所示,平坦层300包括第一有机层310,阳极孔311贯穿第一有机层310。也就是说,阳极孔311位于第一有机层310,阳极区312为第一有机层31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的阳极孔311周围区域。
阳极孔311贯穿第一有机层310,第一阳极411形成在阳极孔311底部,第一发光部431相对于衬底基板100的高度小于第二发光部432相对于衬底基板100的高度,阳极孔311孔壁或孔壁内像素定义层420可遮挡第一发光部431的大角度出光,使第一发光部431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二发光部432的出光角度。
参见图1所示,平坦层300还包括第二有机层320,第二有机层320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0和第一有机层310之间,第一阳极411和第二阳极412穿过第二有机层320与驱动电路层200连接。
在驱动电路层200和第一有机层310之间形成第二有机层320,第二有机层320可将驱动电路层200平坦化,方便第二有机层320形成高度不一阳极孔311底部和阳极区312。
参见图1所示,至少像素定义层420和第一有机层310之一为非透光膜层,非透光膜层限定第一发光部431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二发光部432的出光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像素定义层420和第一有机层310之一可为非透光膜层,但不限于此,像素定义层420和第一有机层310也可均为半透光膜层或透光膜层,具体可视情况而定。
阳极孔311孔壁或孔壁内像素定义层420可遮挡第一发光部431的大角度出光,像素定义层420和第一有机层310之一为非透光膜层,与像素定义层420和第一有机层310也均为半透光膜层或透光膜层相比,遮光效果更好。
参见图1所示,像素定义层420为非透光膜层,像素定义层420限定第一发光部431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二发光部432的出光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像素定义层420可为非透光膜层,但不限于此,也可设置第一有机层310为非透光膜层,具体可视情况而定。第一有机层310为非透光膜层,像素定义层420为透光膜层、半透光膜层或非透光膜层均可。
第一发光部431至少位于像素定义层420的第一像素开口区,像素定义层420可为非透光膜层,第一像素开口区的侧壁可遮挡第一发光部431的大角度出光,使第一发光部431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二发光部432的出光角度。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多个第一发光部431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阵列设置,多个第二发光部432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阵列设置。第一发光部431在行方向两侧的出光角度分别为α1和α2,第一发光部431在列方向两侧的出光角度分别为β1和β2,其中出光角度α1、α2、β1和β2中至少两个不相等。也就是说,通过设定阳极孔311的形状,可限定第一发光部431在各个方向上的出光角度,显示面板10可实现单侧防窥、行方向上两侧防窥或列方向上两侧防窥等。
显示面板10用于汽车副驾驶一侧时,可设置单侧防窥,防止驾驶员一侧的窥视,避免显示面板10显示内容影响驾驶员驾车;显示面板10用于电视、显示器等可设置行方向两侧防窥或行方向两侧及列方向上侧防窥。
综上,通过设定阳极孔311的形状,可限定第一发光部431在各个方向上的出光角度,实现不同方向上的防窥,以适用于多种显示屏应用场景。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10还包括封装层500,封装层500形成在阴极层44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封装层500可包括依次形成的第一无机封装层510、有机封装层520和第二无机封装层530。
封装层500形成在阴极层44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封装层500起到水氧阻隔作用,避免有机发光材料形成的发光层430被水氧入侵而失效。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10还包括遮光层600,遮光层600形成在封装层5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遮光层600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发光部431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形成间隔,遮光层600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发光部432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形成间隔,遮光层600至少环绕第一发光部431,限定第一发光部431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二发光部432的出光角度。
在平坦层300和像素定义层420均为透光膜层时,在封装层5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设置遮光层600,遮光层600可增强阳极孔311遮挡光线的效果。在平坦层300和像素定义层420之一为透光膜层时,在封装层5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额外设置遮光层600,遮光层600可调小第一发光部431的出光角度。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10还包括色阻层,色阻层形成在封装层5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色阻层可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红色色阻对应红色的第一发光部431及红色的第二发光部432设置,绿色色阻对应绿色的第一发光部431及绿色的第二发光部432设置,蓝色色阻对应蓝色的第一发光部431及蓝色的第二发光部432设置。显示面板10还包括黑矩阵,黑矩阵形成在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周围区域。
为了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并实现一体黑效果,OLED显示面板10通常都会采用偏光片(POL),偏光片能够有效降低外界环境光在屏幕上的反射强度。然而,偏光片的光透过率一般只有44%左右,为了达到更高的出光亮度,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功耗。此外,偏光片厚度较大、材质脆,不利于动态弯折产品的开发。
显示面板10包括色阻层,色阻层可阻隔外界光线及过滤第一发光部431和第二发光部432的出光,降低外界环境光在屏幕上的反射强度,OLED显示面板10的偏光片可以取消,不仅功能层的厚度将大大降低,而且能够将出光率从44%提高至80%,大大增加了出光亮度,由此OLED显示面板10的功耗得以降低。
遮光层600包括黑色有机层,遮光层600和黑矩阵可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层600可包括黑色有机层,但不限于此,遮光层600也可以是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的非透光膜层,具体可视情况而定。
将遮光层600和黑矩阵同层设置,可降低显示面板10的制作成本。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遮光层600不同。
参见图4所示,遮光层600包括依次形成的第一电极层610、电致变色层620和第二电极层630,第一电极层610和第二电极层630控制电致变色层620呈透光状态或非透光状态。例如,在第一电极层610和第二电极层630之间施加有电压时,电致变色层620呈非透光状态,在第一电极层610和第二电极层630之间施加电压撤销时,电致变色层620呈透光状态。
在平坦层300和像素定义层420之一为透光膜层时,在封装层5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额外设置遮光层600,遮光层600可调小第一发光部431的出光角度。在此基础上,遮光层600可在透光状态或非透光状态之间切换,显示面板10可实现防窥角度可变。例如,平坦层300和像素定义层420之一限定第一发光部431的出光角度小于140°,遮光层600进一步限定第一发光部431的出光角度小于115°,控制遮光层600可在透光状态或非透光状态之间切换,可实现显示面板10的防窥角度切换。
实施例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公开的显示面板10。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的制作方法包括:
S100:在衬底基板100上依次形成驱动电路层200和平坦层300,在平坦层300上形成阳极孔311;
S200:在平坦层3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形成阳极层410,阳极层410包括第一阳极411和第二阳极412,第一阳极411形成在阳极孔311的底部,第二阳极412形成在平坦层3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的阳极孔311周围的阳极区312;
S300:在平坦层3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形成像素定义层420,像素定义层420具有第一像素开口区和第二像素开口区;
S400:在阳极层41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形成发光层430,发光层43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部431和多个第二发光部432,第一发光部43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像素开口区,第二发光部432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像素开口区,第一发光部431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二发光部432的出光角度;
S500:在发光层43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形成阴极层440。
其中,平坦层300包括第一有机层310和第二有机层320,第二有机层320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0和第一有机层310之间,阳极孔311位于第一有机层310。
形成平坦层300时,可两个两次曝光依次形成第一有机层310和第二有机层320,也可在驱动电路层200上形成有机层,在通过灰阶掩膜板一次曝光形成平坦层300。
通过灰阶掩膜板一次曝光形成平坦层300,可降低显示面板10的制作成本。
实施例四
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和主板20,主板20与显示面板10连接。显示面板10包括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公开的显示面板10。
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基板100,以及依次形成在衬底基板100上的驱动电路层200、平坦层300、阳极层410、像素定义层420、发光层430和阴极层440,平坦层300包括阳极孔311和阳极区312,阳极层410包括第一阳极411和第二阳极412,第一阳极411形成在阳极孔311的底部,第二阳极412形成阳极区312,像素定义层420具有第一像素开口区和第二像素开口区,发光层43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部431和多个第二发光部432,第一发光部431至少形成在第一像素开口区,第二发光部432至少形成在第二像素开口区。由于第一发光部431的出光角度小于第二发光部432的出光角度,控制第一发光部431开启可实现防窥,控制第二发光部432开启可实现宽视角显示,显示装置防窥功能可通过开关第一发光部431和第二发光部432切换,解决防窥功能开关不方便的问题。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申请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平坦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平坦层包括阳极孔和阳极区,所述阳极区位于所述阳极孔周围且位于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阳极层,包括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形成在所述阳极孔的底部,所述第二阳极形成在所述阳极区;
像素定义层,形成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第一像素开口区和第二像素开口区,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区暴露所述第一阳极的中心区,所述第二像素开口区暴露第二阳极的中心区;
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部和多个第二发光部,所述第一发光部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区,所述第二发光部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二像素开口区,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出光角度;
阴极层,至少形成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包括第一有机层,所述阳极孔贯穿所述第一有机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还包括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和所述第一有机层之间,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穿过所述第二有机层与所述驱动电路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像素定义层和所述第一有机层之一为非透光膜层,所述非透光膜层限定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出光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为非透光膜层,所述像素定义层限定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出光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发光部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阵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发光部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阵列设置,所述第一发光部在行方向两侧的出光角度分别为α1和α2,所述第一发光部在列方向两侧的出光角度分别为β1和β2,其中出光角度α1、α2、β1和β2中至少两个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和遮光层,所述封装层形成在所述阴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遮光层形成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发光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形成间隔,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发光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形成间隔,所述遮光层至少环绕所述第一发光部,限定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出光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包括黑色有机层;或
所述遮光层包括依次形成的第一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呈透光状态或非透光状态。
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驱动电路层和平坦层,在所述平坦层上形成阳极孔;
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形成阳极层,所述阳极层包括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形成在所述阳极孔的底部,所述第二阳极形成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所述阳极孔周围的阳极区;
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形成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第一像素开口区和第二像素开口区;
在所述阳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形成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部和多个第二发光部,所述第一发光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区,所述第二发光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像素开口区,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出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出光角度;
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形成阴极层。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主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CN202311674080.4A 2023-12-06 2023-12-06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75969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4080.4A CN117596947B (zh) 2023-12-06 2023-12-06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4080.4A CN117596947B (zh) 2023-12-06 2023-12-06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6947A CN117596947A (zh) 2024-02-23
CN117596947B true CN117596947B (zh) 2024-06-14

Family

ID=89909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74080.4A Active CN117596947B (zh) 2023-12-06 2023-12-06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9694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7680A (zh) * 2023-07-24 2023-10-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7237B (zh) * 2019-06-06 2022-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5172425A (zh) * 2022-07-12 2022-10-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5275067A (zh) * 2022-08-18 2022-11-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456754B (zh) * 2023-03-31 2024-06-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7680A (zh) * 2023-07-24 2023-10-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6947A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84319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7714500B2 (en) Display device
JP4120674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196903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4282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7366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6887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98133A1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CN11626135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32214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88461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23437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19392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60061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8139528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632219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605651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7596947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617107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2216961A (ja) 照明装置と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と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4503762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携帯端末
CN11601802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5586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4279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92110B (zh) 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