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2499A - 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2499A
CN117592499A CN202311630056.0A CN202311630056A CN117592499A CN 117592499 A CN117592499 A CN 117592499A CN 202311630056 A CN202311630056 A CN 202311630056A CN 117592499 A CN117592499 A CN 117592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tray
identity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pac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300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德博
赵建康
卢杨
王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uiy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ui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uiy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ui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300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924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92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2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2Classification, e.g. ident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系统包括: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射线检测装置、可见光采集装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用于: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托盘的第一标签,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获取可见光图像,确定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获取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确定射线检测图像和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以及第三关联关系,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射线检测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提高人包匹配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火车站、机场等场所使用安检设备对包裹进行安全检查,在包裹完成检查后,会出现需要寻找包裹关联人员的情况。例如,携带多件行李的乘客遗漏包裹、乘客取错包裹、识别出包裹中的违禁品等,那么需要确定与包裹关联的人员。
目前,通过对包括有人员和包裹的可见光图像与安检设备在包裹经过安检通道所采集的射线检测图像进行匹配,以从可见光图像中确定与射线检测图像中的包裹关联的人员。但是由于可见光图像与射线检测图像为不同形式的图像,在人工进行匹配的过程中,存在将射线检测图像中的包裹与实际人员的包裹匹配错误的情况,因此,采用上述方式将人员与其携带的包裹进行匹配的准确度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以提高人包匹配的准确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用于在人员的包裹进入安检通道之前,采集人员身份信息;
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用于在人员的包裹进入安检通道之前,识别用于容纳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
射线检测装置,包括安检通道以及传输装置,所述射线检测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安检通道内的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所述传输装置用于传输包裹通过所述安检通道;
可见光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包裹在所述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
处理装置,用于:
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获取所述可见光图像,并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获取所述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三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部署在包裹整理台;和/或
所述可见光采集装置部署在以下位置中的至少之一:安检通道的入口位置、安检通道内部、或者安检通道的出口位置;和/或
所述第一标签包括托盘上的射频电子标签或二维码或条形码,所述第二标签包括托盘上的金属标识码。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用于在包裹传输过程中对托盘的第一标签进行重新识别;
其中,所述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之间存在第一绑定关系,所述可见光采集装置的第三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之间存在第二绑定关系;
所述处理装置具体用于:
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设备标识、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二设备标识,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获取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三设备标识、以及获取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三设备标识和所述第四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二绑定关系、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第三设备标识、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四设备标识,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处理装置具体用于:
获取托盘和包裹被放置在包裹整理台上的过程中,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被持续触发的时间段,并将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在所述时间段内采集的符合预设条件的身份信息作为所述人员身份信息。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用于在包裹通过安检通道后对托盘的第一标签进行再次识别;
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基于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第一标签,确定包裹的检测流程结束。
可选的,所述射线检测装置,还用于:
在基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且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未被触发的情况下,对包裹进行重新扫描检测,得到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
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
获取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以及从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上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复检射线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
至少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五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之间的第六关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部署在所述安检通道外、且距离所述安检通道的入口位置为第一预设距离的传输装置区域,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传输装置的侧边或者传输带的下方;
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部署在所述安检通道外、且距离所述安检通道的出口位置为第二预设距离的传输装置区域,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传输装置的侧边或者传输带的下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检信息关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用于容纳人员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并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获取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三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人员身份信息由身份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得到,所述可见光图像由可见光采集装置采集得到;
所述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用于容纳人员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包括:
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设备标识、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二设备标识,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所述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并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包括;
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采集装置的第三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三设备标识和所述第四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二绑定关系、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第三设备标识、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四设备标识,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包括:
获取托盘和包裹被放置在整理台上的过程中,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被持续触发的时间段,并将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在所述时间段内采集的符合预设条件的身份信息作为所述人员身份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包裹经过安检通道后、由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基于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第一标签,确定包裹的检测流程结束。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基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则获取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以及从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上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复检射线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其中,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是在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且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未被触发的情况下,将包裹重新放入安检通道后由射线检测装置采集得到;
至少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五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之间的第六关联关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检信息关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用于容纳人员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并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第三关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
第四关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三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人员身份信息由身份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得到,所述可见光图像由可见光采集装置采集得到;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
第一关联关系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设备标识、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二设备标识,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采集装置的第三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
第二关联关系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三设备标识和所述第四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二绑定关系、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第三设备标识、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四设备标识,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模块,包括:
人员身份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托盘和包裹被放置在整理台上的过程中,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被持续触发的时间段,并将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在所述时间段内采集的符合预设条件的身份信息作为所述人员身份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流程结束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包裹经过安检通道后、由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基于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第一标签,确定包裹的检测流程结束。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关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如果基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则获取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以及从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上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复检射线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其中,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是在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且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未被触发的情况下,将包裹重新放入安检通道后由射线检测装置采集得到;
第六关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至少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五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之间的第六关联关系。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安检信息关联系统可以包括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射线检测装置、可见光采集装置以及处理装置,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用于在人员的包裹进入安检通道之前,采集人员身份信息,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用于在人员的包裹进入安检通道之前,识别用于容纳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射线检测装置包括安检通道以及传输装置,射线检测装置用于采集安检通道内的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传输装置用于传输包裹通过安检通道,可见光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处理装置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获取可见光图像,并确定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获取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射线检测图像和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以及第三关联关系,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射线检测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由于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先确定的,那么在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射线检测图像和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后,可以根据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人员身份信息、可见光图像以及射线检测图像进行关联,这样可以实现对射线检测图像中的包裹与可见光图像中的包裹的准确匹配,进而准确确定与包裹关联的人员身份信息,提高人包匹配的准确度。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安检信息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501的一种具体流程图;
图7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502的一种具体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确定第六关联关系的一种具体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安检信息关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提高人包匹配的准确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进行介绍。
如图1所示,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身份信息采集装置101,用于在人员的包裹进入安检通道之前,采集人员身份信息;
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102,用于在人员的包裹进入安检通道之前,识别用于容纳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
射线检测装置103,包括安检通道以及传输装置,所述射线检测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安检通道内的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所述传输装置用于传输包裹通过所述安检通道;
可见光采集装置104,用于采集包裹在所述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
处理装置105,用于:
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其中,示例性地,可以将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的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建立第一关联关系,也可以基于身份信息采集装置101和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102之间的设备绑定关系,建立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建立第一关联关系;
获取所述可见光图像,并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其中,示例性地,可以将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接收的可见光图像与第一标签建立第二关联关系,该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根据托盘离开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102到进入可见光采集装置104的采集视角范围所花费的时间而定,也可以根据包裹的传输顺序确定包裹的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例如在包裹比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102识别的第一个第一标签,和可见光采集装置104采集的第一个包裹的可见光图像进行关联),当然也可以根据可见光采集装置104和对应的托盘标签识别装置之间的设备绑定关系,确定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获取所述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属于用于唯一性标识托盘的不同类型的标签;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三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安检信息关联系统可以包括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射线检测装置、可见光采集装置以及处理装置,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用于在人员的包裹进入安检通道之前,采集人员身份信息,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用于在人员的包裹进入安检通道之前,识别用于容纳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射线检测装置包括安检通道以及传输装置,射线检测装置用于采集安检通道内的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传输装置用于传输包裹通过安检通道,可见光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处理装置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获取可见光图像,并确定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获取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射线检测图像和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以及第三关联关系,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射线检测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由于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先确定的,那么在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射线检测图像和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后,可以根据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人员身份信息、可见光图像以及射线检测图像进行关联,这样可以实现对射线检测图像中的包裹与可见光图像中的包裹的准确匹配,进而准确确定与包裹关联的人员身份信息,提高人包匹配的准确度。
在火车站、机场等需要对人员包裹进行安全检查的场所,如果人员较多,那么在人员将包裹放置在传输带的过程中,采集人员和包裹的摄像机所采集到的可见光图像中可能存在多个包裹和多个人员,在安检人员查找安检设备所采集的射线检测图像中的包裹关联的人员时,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且由于可见光图像和射线检测图像成像原理不同,易发生将射线检测图像中包裹与实际人员的包裹匹配错误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人包匹配的准确度,可以将人员身份信息、包裹的可见光图像以及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进行关联。
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可以用于在人员的包裹进入安检通道之前,采集人员身份信息。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可以为摄像机、相机等图像采集设备,这样在人员的包裹进入安检通道之前,图像采集设备可以采集人员图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可以按照预设时间间隔采集人员身份信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可以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采集人员身份信息。例如,人员在机场过安检时,会在包裹整理台整理包裹,摄像机可以按照预设间隔时长T采集该人员人脸图像,也可以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采集人脸图像。
为了确定人员和包裹的对应关系,可以将人员身份信息与人员所使用的托盘进行关联。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托盘上可以设置有射频电子标签或二维码或条形码,也即第一标签包括托盘上的射频电子标签或二维码或条形码,且射频电子标签或二维码或条形码用于确定唯一的托盘。这样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可以在人员的包裹进入安检通道之前,识别用于容纳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即识别托盘上的射频电子标签或二维码或条形码。例如,托盘上设置有RFID标签(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为RFID阅读器,可以识别托盘上的RFID阅读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和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可以部署在包裹整理台。这样在人员在包裹整理台整理包裹时,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可以采集人员身份信息,且第一托盘标签识别器可以识别到人员所使用的容纳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
例如,如图2所示,在机场安检场景下,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可以为人脸采集相机,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为人脸采集相机对应的RFID阅读器,即人脸采集位RFID阅读器,托盘上设置有RFID标签,人脸采集相机和RFID阅读器部署在包裹整理台,在旅客A将托盘a放置于包裹整理台时,RFID阅读器可以识别到托盘a上的RFID标签。同时,在旅客A整理包裹时,人脸采集相机可以对旅客A的进行采集,如采集旅客A的人脸图像。
安检信息关联系统还包括射线检测装置,射线检测装置包括安检通道以及传输装置,射线检测装置可以用于采集安检通道内的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传输装置可以用于传输包裹通过安检通道。其中,射线检测装置可以为采用x射线扫描包裹以对包裹进行成像的装置。传输装置可以为传输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托盘上设置有金属标识码,作为第二标签,金属标识码用于确定唯一的托盘,可以为字母、数字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二标签与第一标签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可以将该对应关系预先存储至预设位置。例如,可以存储在本地中心平台,存储至服务器,也可以存储至云平台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包裹随传送装置运动至可见光采集装置的位置时,可见光采集装置可以采集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见光采集装置可以部署在安检通道的入口位置,这样在包裹随传送装置运动至安检通道的入口位置时,可见光采集装置即可采集包裹的可见光图像。可见光采集装置也可以部署在安检通道的出口位置、安检机内等,这些都是合理的。考虑到安检设备内部改造相对复杂,安检设备出口处可能存在铅帘的遮挡、旅客提前取包裹等情况,优选的,可见光采集装置可以设备在安检通道的入口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见光采集装置可以按照间隔时间对包裹进行采集,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包裹运动至距离安检通道预设距离时,可见光采集装置可以对包裹进行采集。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见光采集装置可以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对包裹进行采集。例如,如图2所示,可见光采集装置为可见光包裹采集相机,设置在安检通道的入口位置,在旅客整理好包裹并将容纳包裹的托盘推送至传输带上后,包裹可以随传输带按照通行方向运动,在包裹运动至距离安检通道的距离为L时,可见光包裹采集相机可以采集包裹的可见光图像。
处理装置可以接入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射线检测装置、可见光采集装置。这样处理装置可以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获取可见光图像,并确定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获取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射线检测图像和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进而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以及第三关联关系,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射线检测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
其中,处理装置可以为本地的处理终端,如中心平台、服务器、处理器等,也可以为远端的处理平台,如云平台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处理装置从射线检测图像识别托盘的第二标签,即金属码,可以采用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在识别到容纳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后上报至处理装置。处理装置在获取到人员身份信息的同时,可以获取到托盘的第一标签,因此可以将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进行关联,即可以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射线检测装置在采集到安检通道内的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后发送至处理装置,处理装置可以获取到该可见光图像,由于已获取到可见光图像中容纳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因此可以将可见光图像与第一标签进行关联,即可以确定可见光图像与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在处理装置获取到射线检测图像后,射线检测图像中包括有托盘的金属识别码,那么可以从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到托盘的第二标签,即金属识别码,这样可以将射线检测图像与第二标签关联,确定射线检测图像与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
第一标签与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已预先确定,因此,处理装置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可见光图像与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以及射线检测图像与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射线检测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
例如,如图2所示,以处理装置为本地或者远端的中心平台为例,旅客所使用的托盘上设置有RFID标签和金属识别码,RFID标签和金属识别码均是唯一的,且RFID标签和金属识别码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存储在中心平台中。该中心平台可以接入包裹整理台上的人脸采集相机、人脸采集位RFID阅读器、可见光包裹采集相机、以及安检设备。
旅客A取托盘a放置在包裹整理台开始整理包裹。中心平台可以获取人脸采集相机所采集的旅客A的人脸图像,以及人脸采集相机对应的RFID阅读器识别到的托盘a上的RFID标签,这样可以确定旅客A的人脸图像和RFID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在旅客整理好包裹并将容纳包裹的托盘a推送至传输带上后,中心平台可以获取可见光包裹采集相机采集的包裹的可见光图像。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由于已获取到托盘a的RFID标签,可以确定可见光图像与RFID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包裹随传输带进入安检设备的安检通道中,中心平台可以获取安检设备所采集的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并从射线检测图像中识别托盘上的金属识别码,这样可以确定射线检测图像和金属识别码之间的关联关系。中心平台可以根据预存的RFID标签和金属识别码之间的对应关系、旅客A的人脸图像和RFID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可见光图像与RFID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射线检测图像和金属识别码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人脸图像、可见光图像以及射线检测图像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先确定的,那么在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射线检测图像和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后,可以根据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人员身份信息、可见光图像以及射线检测图像进行关联,这样可以实现对射线检测图像中的包裹与可见光图像中的包裹的准确匹配,进而准确确定与包裹关联的人员身份信息,提高人包匹配的准确度。
此外,在对包裹检查过程中,不需要人员进行人证对比等主动配合的信息采集流程,不需要特定的托盘分发流程,使用户在安检过程中无感知,提升人员体验感。并且系统部署简单,对人员身份信息、可见光图像以及射线检测图像进行关联的稳定性好,同时匹配率不会随时间降低,受客流量影响也较小。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上述系统还可以包括:
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106,用于在包裹传输过程中对托盘的第一标签进行重新识别。
其中,所述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之间存在第一绑定关系,所述可见光采集装置的第三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之间存在第二绑定关系。
为了准确确定可见光采集装置采集的可见光图像与第一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上述系统可以包括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可以用于在包裹传输过程中对托盘的第一标签进行重新识别,在识别到托盘的第一标签后上报至处理装置。其中,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第二设备标识之间存在第一绑定关系,可见光采集装置的第三设备标识和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之间存在第二绑定关系。也即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处理装置可以预先存储各个装置/设备之间的绑定关系,各个装置/设备传输给处理装置的信息中会携带各自装置/设备的设备标识,进而处理装置可以明确当前接收的信息来源于哪个装置/设备,基于设备标识之间的绑定关系确定接收的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这样,处理装置可以进一步基于第一标签准确确定可见光图像与人员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每个包裹整理台上设置有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和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为了将各个包裹整理台上的身份信息采集装置与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相对应,即可以将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进行绑定,得到第一绑定关系。为了便于确定可见光图像与第一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将可见光采集装置的第三设备标识和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进行绑定,得到第二绑定关系。
例如,包裹整理平台为三个,分别为整理台1、整理台2、整理台3。旅客A、旅客B、旅客C分别于整理台1、整理台2、整理台3整理包裹,旅客A使用托盘a、旅客B使用托盘b、旅客C使用托盘c。那么,中心平台可以确定旅客A的人脸图像和托盘a的第一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旅客B的人脸图像和托盘b的第一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旅客C的人脸图像和托盘c的第一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旅客B整理完包裹将托盘b推送至传输带时,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到托盘b的第一标签,可见光采集装置采集到托盘b中的包裹的可见光图像,中心平台可以将可见光图像与托盘b的第一标签进行关联,并且已确定旅客B的人脸图像和托盘b的第一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那么中心平台可以确定托盘b中的包裹所匹配的人脸图像为旅客B的人脸图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部署在安检通道外、且距离安检通道的入口位置为第一预设距离的传输装置区域,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设置在传输装置的侧边或者传输带的下方。这样,在包裹运动至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情况下,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可以识别第一标签,并上传至处理装置,进而可以触发可见光采集装置采集包裹的可见光图像,使得可见光采集装置能够准确采集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当前所识别到第一标签对应的托盘内的包裹的可见光图像。
其中,第一预设距离可以根据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设置位置、可见光采集装置的设置位置、可见光采集装置的拍摄范围以及各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时长设定,只要保证可见光采集装置能够准确采集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当前所识别到第一标签对应的托盘内的包裹的可见光图像即可。
所述处理装置具体可以用于: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设备标识、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二设备标识,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获取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三设备标识、以及获取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三设备标识和所述第四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二绑定关系、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第三设备标识、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四设备标识,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处理装置可以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和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和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由于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之间存在第一绑定关系,因此可以将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和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进行对应,进而将身份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到的第一标签进行关联,即可以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同样的,处理装置可以获取可见光图像和可见光采集装置的第三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由于可见光采集装置的第三设备标识和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之间存在第二绑定关系,因此可以将可见光采集装置和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进行对应,进而将可见光采集装置采集的可见光图像与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进行关联,即可以确定可见光图像和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处理装置获取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时,触发可见光采集装置采集包裹的可见光图像。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到第一标签时,由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触发可见光采集装置采集包裹的可见光图像。
例如,如图2所示,处理装置为中心平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为可见光采集位RFID阅读器,设置在安检通道外、且距离安检通道的入口位置为第一预设距离的传输装置区域,并设置在传输装置的侧边。旅客所使用的托盘上设置有RFID标签和金属识别码,RFID标签和金属识别码均是唯一的,且RFID标签和金属识别码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该中心平台可以接入三个包裹整理台上的人脸采集相机、人脸采集相机对应的RFID阅读器,还可以接入可见光包裹采集相机、可见光采集位RFID阅读器以及安检设备。安检设备包括安检通道和传输带。其中,人脸采集相机的设备标识和人脸采集相机对应的RFID阅读器的设备标识之间存在绑定关系,可见光包裹采集相机的设备标识和可见光采集位RFID阅读器的设备标识之间存在绑定关系。
旅客A取托盘a放置在第一个包裹整理台开始整理包裹、旅客B取托盘b放置在第二个包裹整理台开始整理包裹。中心平台可以获取位于第一个包裹整理台的人脸采集相机所采集的旅客A的人脸图像、位于第二个包裹整理台的人脸采集相机所采集的旅客B的人脸图像,以及位于第一个包裹整理台的人脸采集相机对应的RFID阅读器识别到的托盘a上的RFID标签、位于第二个包裹整理台的人脸采集相机对应的RFID阅读器识别到的托盘b上的RFID标签,这样可以确定旅客A的人脸图像和托盘a上的RFID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旅客B的人脸图像和托盘b上的RFID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旅客A整理好包裹并将容纳包裹的托盘a推送至传输带上后,在包裹运动至可见光采集位RFID阅读器位置处,中心平台可以获取到可见光采集位RFID阅读器识别到托盘a的RFID标签,同时可以获取可见光包裹采集相机采集的托盘a中的包裹的可见光图像。由于可见光采集位RFID阅读器识别到托盘a的RFID标签,与人脸采集位RFID阅读器识别到的RFID标签一致,可以确定该可见光图像与托盘a上的RFID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样的,中心平台可以确定托盘b上的包裹的可见光图像与托盘b上的RFID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可以用于在包裹传输过程中对托盘的第一标签进行重新识别,这样处理装置可以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和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一绑定关系、人员身份信息、第一设备标识、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第二设备标识,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获取可见光图像和第三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三设备标识和第四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二绑定关系、可见光图像、第三设备标识、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第四设备标识,确定可见光图像和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进而可以将可见光图像和人员身份信息进行关联。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处理装置具体可以用于:
获取托盘和包裹被放置在包裹整理台上的过程中,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被持续触发的时间段,并将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在所述时间段内采集的符合预设条件的身份信息作为所述人员身份信息。
为了可以准确的获取到身份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人员身份信息,处理装置可以获取托盘和包裹被放置在包裹整理台上的过程中,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被持续触发的时间段,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在时间段内采集的符合预设条件的身份信息,将该身份信息作为人员身份信息。其中,预设条件可以为身份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到的人员身份信息为最完整的信息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身份信息采集装置为摄像机,预设条件可以为将摄像机在一定时间段内采集到的人脸最为清晰的图像作为人员身份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处理装置获取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到的托盘上的第一标签时,可以记录第一次接收到该第一标签的时间,作为开始时间,并记录最后一次接收到该第一标签的时间,作为结束时间,从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在开始时间至结束时间段内采集的多个人员身份信息中,将符合预设条件的身份信息作为人员身份信息。
例如,如图2所示,旅客A取托盘a放置在第一个包裹整理台开始整理包裹,第一个包裹整理台的人脸采集位RFID阅读器识别到托盘a上的RFID标签,并上报至中心平台,中心平台可以获取到托盘a上的RFID标签,并记录第一次接收到该RFID标签的时间t1,在旅客A整理包裹的过程中,人脸采集位RFID阅读器可以按照预设时间间隔不间断的上报RFID标签,直到旅客A将容纳包裹的托盘a推送至传输带上,中心平台可以记录最后一次接收到托盘a上的RFID标签的时间t2,进而从位于第一个包裹整理台的人脸采集相机,在t1至t2时间段内所拍摄的人脸图像中,将人脸最完整且清晰的图像作为旅客A的人脸图像。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处理装置可以获取托盘和包裹被放置在包裹整理台上的过程中,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被持续触发的时间段,并将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在时间段内采集的符合预设条件的身份信息作为人员身份信息,以使获取的人员身份信息更为准确,进而可以提高人包匹配的准确度。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上述系统还可以包括:
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107,用于在包裹通过安检通道后对托盘的第一标签进行再次识别;
所述处理装置还可以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基于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第一标签,确定包裹的检测流程结束。
为了确定包裹的检测流程结束,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包裹经过安检通道后,再一次对容纳包裹的托盘上的第一标签进行识别,在识别到该第一标签时,该包裹的检测流程结束。这样,安检信息关联系统可以包括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用于在包裹通过安检通道后对托盘的第一标签进行再次识别,处理装置可以接入该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获取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基于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第一标签,确定包裹的检测流程结束。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部署在安检通道外、且距离安检通道的出口位置为第二预设距离的传输装置区域,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设置在传输装置的侧边或者传输带的下方。这样,在包裹运动至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所能检测到的位置的情况下,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可以识别到第一标签,并上传至处理装置,以使处理装置结束包裹的检测流程。其中,第二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在包裹经过安检通道,人员取走包裹的位置设定,只要保证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在人员取走包裹之前识别到第一标签即可。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为结束位RFID阅读器,设置在距离安检通道的出口位置为预设距离的传输装置区域,设置在传输装置的侧边。在容纳包裹的托盘a经过安检通道随传输带运动至结束位RFID阅读器,结束位RFID阅读器可以识别到托盘a上的RFID标签,上报至中心平台,中心平台可以接收到托盘a上的RFID标签,进而结束该包裹的检测流程。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可以用于在包裹通过安检通道后对托盘的第一标签进行再次识别,处理装置可以获取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基于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第一标签,确定包裹的检测流程结束。这样在人员无感知的情况下完成对包裹的检测,可以提高人员的体验感。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射线检测装置,还可以用于:
在基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且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未被触发的情况下,对包裹进行重新扫描检测,得到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
所述处理装置,还可以用于:
获取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以及从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上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复检射线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
至少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五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之间的第六关联关系。
由于在包裹经过安检通道后,可能检测出包裹内存在危险品,那么需要对该包裹进行复检。一般情况下,在包裹经过安检通道后,即可确定包裹内是否存在危险品,因此,此时包裹还没有运动至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在取出危险品后,射线检测装置可以对包裹进行重新扫描检测,得到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
处理装置可以获取复检射线图像、以及从复检射线图像上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复检射线图像和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并至少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关联关系、以及第五关联关系,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复检射线图像之间的第六关联关系。
射线检测装置采集到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后,可以发送至处理装置,那么处理装置可以获取该复检射线图像,并获取从该复检射线图像上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确定复检射线图像和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于处理装置已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托盘上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并确定复检射线图像和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可以基于第一关联关系、第五关联关系以及预先确定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复检射线图像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对包裹进行复检的过程中,包裹会重新经过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以及可见光采集装置,那么,处理装置可以获取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到的托盘上的第一标签、以及可见光采集装置采集的包裹的可见光图像,重新确定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在处理装置确定复检射线图像和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后,可以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以及第五关联关系,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复检射线图像以及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关联关系。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射线检测装置还可以用于在基于射线检测图像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且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未被触发的情况下,对包裹进行重新扫描检测,得到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处理装置可以获取复检射线图像、以及从复检射线图像上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复检射线图像和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至少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关联关系、以及第五关联关系,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复检射线图像之间的第六关联关系。这样可以在对包裹进行复检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包裹关联的人员,避免在异常场景下的业务流程错乱,提高人包匹配的准确度。
相应于上述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检信息关联方法。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安检信息关联方法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检信息关联方法,可以应用于任意需要对安检信息进行关联的设备,例如,可以为处理器、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为了描述清楚,以下称为电子设备。
如图5所示,一种安检信息关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501,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用于容纳人员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S502,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并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S503,获取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
S504,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三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电子设备可以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用于容纳人员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并确定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获取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以及第三关联关系,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射线检测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由于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先确定的,那么在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射线检测图像和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后,可以根据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人员身份信息、可见光图像以及射线检测图像进行关联,这样可以实现对射线检测图像中的包裹与可见光图像中的包裹的准确匹配,进而准确确定与包裹关联的人员身份信息,提高人包匹配的准确度。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人员身份信息由身份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得到,上述可见光图像由可见光采集装置采集得到;
如图6所示,上述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用于容纳人员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可以包括:
S601,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
S602,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设备标识、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二设备标识,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如图7所示,上述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并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可以包括;
S701,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采集装置的第三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
S702,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三设备标识和所述第四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二绑定关系、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第三设备标识、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四设备标识,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人员身份信息由身份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得到,可见光图像由可见光采集装置采集得到,电子设备可以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和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和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一绑定关系、人员身份信息、第一设备标识、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第二设备标识,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和可见光采集装置的第三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三设备标识和第四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二绑定关系、可见光图像、第三设备标识、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第四设备标识,确定可见光图像和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进而可以将可见光图像和人员身份信息进行关联。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可以包括:
获取托盘和包裹被放置在整理台上的过程中,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被持续触发的时间段,并将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在所述时间段内采集的符合预设条件的身份信息作为所述人员身份信息。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获取托盘和包裹被放置在整理台上的过程中,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被持续触发的时间段,并将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在时间段内采集的符合预设条件的身份信息作为人员身份信息,以使获取的人员身份信息更为准确,进而可以提高人包匹配的准确度。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获取包裹经过安检通道后、由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基于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第一标签,确定包裹的检测流程结束。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获取包裹经过安检通道后、由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基于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第一标签,确定包裹的检测流程结束。这样在人员无感知的情况下完成对包裹的检测,可以提高人员的体验感。
如图8所示,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801,如果基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则获取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以及从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上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复检射线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
其中,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是在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且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未被触发的情况下,将包裹重新放入安检通道后由射线检测装置采集得到;
S802,至少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五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之间的第六关联关系。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如果基于射线检测图像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则获取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以及从复检射线图像上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复检射线图像和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至少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关联关系、以及第五关联关系,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复检射线图像之间的第六关联关系。这样可以在对包裹进行复检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包裹关联的人员,避免在异常场景下的业务流程错乱,提高人包匹配的准确度。
相应于上述一种安检信息关联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检信息关联装置。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安检信息关联装置进行介绍。
如图9所示,一种安检信息关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模块910,用于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用于容纳人员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模块920,用于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并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第三关联关系确定模块930,用于获取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
第四关联关系确定模块940,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三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电子设备可以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用于容纳人员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并确定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获取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以及第三关联关系,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射线检测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由于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先确定的,那么在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射线检测图像和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后,可以根据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人员身份信息、可见光图像以及射线检测图像进行关联,这样可以实现对射线检测图像中的包裹与可见光图像中的包裹的准确匹配,进而准确确定与包裹关联的人员身份信息,提高人包匹配的准确度。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人员身份信息由身份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得到,上述可见光图像由可见光采集装置采集得到;
上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模块910,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
第一关联关系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设备标识、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二设备标识,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模块920,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采集装置的第三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
第二关联关系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三设备标识和所述第四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二绑定关系、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第三设备标识、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四设备标识,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模块910,可以包括:
人员身份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托盘和包裹被放置在整理台上的过程中,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被持续触发的时间段,并将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在所述时间段内采集的符合预设条件的身份信息作为所述人员身份信息。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检测流程结束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包裹经过安检通道后、由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基于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第一标签,确定包裹的检测流程结束。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五关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如果基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则获取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以及从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上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复检射线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其中,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是在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且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未被触发的情况下,将包裹重新放入安检通道后由射线检测装置采集得到;
第六关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至少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五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之间的第六关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0所示,包括:
存储器1001,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002,用于执行存储器1001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安检信息关联方法步骤。
并且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总线和/或通信接口,处理器1002、通信接口、存储器1001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电子设备可以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用于容纳人员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并确定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获取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基于预先确定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以及第三关联关系,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射线检测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由于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先确定的,那么在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可见光图像和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射线检测图像和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后,可以根据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人员身份信息、可见光图像以及射线检测图像进行关联,这样可以实现对射线检测图像中的包裹与可见光图像中的包裹的准确匹配,进而准确确定与包裹关联的人员身份信息,提高人包匹配的准确度。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安检信息关联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安检信息关联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系统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用于在人员的包裹进入安检通道之前,采集人员身份信息;
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用于在人员的包裹进入安检通道之前,识别用于容纳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
射线检测装置,包括安检通道以及传输装置,所述射线检测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安检通道内的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所述传输装置用于传输包裹通过所述安检通道;
可见光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包裹在所述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
处理装置,用于:
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获取所述可见光图像,并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获取所述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三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部署在包裹整理台;和/或
所述可见光采集装置部署在以下位置中的至少之一:安检通道的入口位置、安检通道内部、或者安检通道的出口位置;和/或
所述第一标签包括托盘上的射频电子标签或二维码或条形码,所述第二标签包括托盘上的金属标识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用于在包裹传输过程中对托盘的第一标签进行重新识别;
其中,所述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之间存在第一绑定关系,所述可见光采集装置的第三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之间存在第二绑定关系;
所述处理装置具体用于:
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设备标识、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二设备标识,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获取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三设备标识、以及获取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三设备标识和所述第四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二绑定关系、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第三设备标识、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四设备标识,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具体用于:
获取托盘和包裹被放置在包裹整理台上的过程中,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被持续触发的时间段,并将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在所述时间段内采集的符合预设条件的身份信息作为所述人员身份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用于在包裹通过安检通道后对托盘的第一标签进行再次识别;
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基于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第一标签,确定包裹的检测流程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线检测装置,还用于:
在基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且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未被触发的情况下,对包裹进行重新扫描检测,得到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
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
获取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以及从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上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复检射线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
至少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五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之间的第六关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部署在所述安检通道外、且距离所述安检通道的入口位置为第一预设距离的传输装置区域,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传输装置的侧边或者传输带的下方;
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部署在所述安检通道外、且距离所述安检通道的出口位置为第二预设距离的传输装置区域,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传输装置的侧边或者传输带的下方。
8.一种安检信息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用于容纳人员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并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获取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三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身份信息由身份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得到,所述可见光图像由可见光采集装置采集得到;
所述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用于容纳人员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包括:
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设备标识、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二设备标识,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所述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并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包括;
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采集装置的第三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
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三设备标识和所述第四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二绑定关系、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第三设备标识、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四设备标识,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包括:
获取托盘和包裹被放置在整理台上的过程中,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被持续触发的时间段,并将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在所述时间段内采集的符合预设条件的身份信息作为所述人员身份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包裹经过安检通道后、由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基于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第一标签,确定包裹的检测流程结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基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则获取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以及从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上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复检射线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其中,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是在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且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未被触发的情况下,将包裹重新放入安检通道后由射线检测装置采集得到;
至少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五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之间的第六关联关系。
13.一种安检信息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获取人员身份信息、以及用于容纳人员包裹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并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第三关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包裹的射线检测图像、以及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上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
第四关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三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射线检测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第四关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身份信息由身份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得到,所述可见光图像由可见光采集装置采集得到;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身份信息采集装置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二设备标识;
第一关联关系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人员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设备标识、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二设备标识,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包裹在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的可见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采集装置的第三设备标识、以及获取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的第四设备标识;
第二关联关系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三设备标识和所述第四设备标识之间的第二绑定关系、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第三设备标识、所述第二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以及所述第四设备标识,确定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一标签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模块,包括:
人员身份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托盘和包裹被放置在整理台上的过程中,第一托盘标签识别装置被持续触发的时间段,并将身份信息采集装置在所述时间段内采集的符合预设条件的身份信息作为所述人员身份信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流程结束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包裹经过安检通道后、由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托盘的第一标签,并基于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再次识别的第一标签,确定包裹的检测流程结束;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关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如果基于所述射线检测图像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则获取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以及从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上新识别的托盘的第二标签,并确定所述复检射线图像和所述新识别的第二标签之间的第五关联关系,其中,包裹的复检射线图像是在确定包裹内存在危险品且所述第三托盘标签识别装置未被触发的情况下,将包裹重新放入安检通道后由射线检测装置采集得到;
第六关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至少基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第一标签和所述第二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第五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和所述复检射线图像之间的第六关联关系。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8-12任一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8-12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311630056.0A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75924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30056.0A CN117592499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30056.0A CN117592499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2499A true CN117592499A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19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30056.0A Pending CN117592499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9249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6875B (zh) 一种智能旅客安检系统
CN107527081B (zh) 基于行李rfid追踪系统、方法及服务终端
US10474897B2 (en) Smart security insp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6934330B (zh) 物流信息采集方法、平台、系统及图像采集设备
JP6162208B2 (ja) 一体型セキュリティ検査システム
CN111783915B (zh) 安检系统及其行李跟踪系统
WO2016095777A1 (zh) 基于物品识别标签的物品安检方法和系统
KR102500437B1 (ko) 무인 매장 상품 계산 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348384A1 (en) System for Managing Locations of Items
US74670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information from an array of hazardous material sensors
KR102240806B1 (ko) 송장 정보 인식을 이용한 출고 패킹 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WO2017101282A1 (zh) 目标物品的追踪方法和系统
CN106503761A (zh) 物品安检判图系统及方法
CN105425308A (zh) 物品跟踪系统和方法
Shehieb et al. A smart system to minimize mishandled luggage at airports
CN117592499A (zh) 一种安检信息关联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160447A (zh) 一种先期机检系统及方法
KR101319600B1 (ko) 의심 수하물 통보 시스템
CN109051629B (zh) 物料掉落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428319B1 (ko) 고객 정보 제공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13420851B (zh) 行李监管系统及方法
CN113920750A (zh) 一种信息获得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程序产品
EP3273393A1 (en) Package inspection system
CN113901876A (zh) 数据关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16283B (zh) 一种物流信息采集方法、视频搜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