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0476A - 衣物 - Google Patents
衣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580476A CN117580476A CN202280042208.2A CN202280042208A CN117580476A CN 117580476 A CN117580476 A CN 117580476A CN 202280042208 A CN202280042208 A CN 202280042208A CN 117580476 A CN117580476 A CN 1175804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bric
- joint
- lining
- garment
- outer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6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43 Cellulose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98 heat s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06 polyurethane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27 regenerated 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09 synthetic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9/00—Undergarments
- A41B9/06—Undershirts; Chemi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08—Brassieres combined with other gar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02—Li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 Corsets Or Brassie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维持衣物穿着舒适的同时提高穿着感的衣物。具备外层面料和衬里面料的衣物具备对所述外层面料和所述衬里面料进行接合的多个第一接合部,所述多个第一接合部沿着所述衬里面料的下摆侧的端部排列,且在相对于所述端部而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被配置成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部不交叉的线条状,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部间的非接合区域沿着所述端部而排列成一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物。
背景技术
在如带罩杯的吊带背心、短上衣(half-top)式的胸罩那样的衣物中,会在外层面料上加上衬里面料,并在其间保持有衬垫。衬里面料通过粘合剂被粘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727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带罩杯的衣物中,为了减少紧缚感,并实现穿着舒适,从而在衬垫的下部不配置金属丝而通过面料来对胸部进行保持的情况较多。但是,由于面料没有像金属丝那样的较强的胸部保持力,因此有时会因胸部的移动而导致衬垫之下的面料向胸部偏移而卷起来。穿着者有时会对这样的面料的卷起感到不舒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维持衣物的穿着舒适的同时提高穿着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具备外层面料和衬里面料的衣物。该衣物具备对所述外层面料和所述衬里面料进行接合的多个第一接合部。所述多个第一接合部沿着所述衬里面料的下摆侧的端部排列,且在相对于所述端部而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被配置成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部不交叉的线条状。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部间的非接合区域沿着所述端部而排列成一列。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为具备外层面料和衬里面料的衣物。该衣物具备对所述衬里面料和所述外层面料进行接合的多个第一接合部和接合在所述衬里面料上的支撑布。所述多个第一接合部沿着所述衬里面料的下摆侧的端部排列,且在相对于所述端部而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被配置成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部不交叉的线条状。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部间的非接合区域沿着所述端部而排列成一列。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维持衣物的穿着舒适的同时提高穿着感。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衣物的平面图。
图2为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衬里面料和接合部的平面图。
图4为肩部处的衬里面料的放大图。
图5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衣物的平面图。
图6为图5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衣物的层结构的展开图。
图8为表示衬里面料和接合部的平面图。
图9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衣物的平面图。
图10为图9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1为表示衬里面料和接合部的平面图。
图12为第四实施方式的衣物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衣物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说明的结构为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代表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右是指附图中的方向X1,左是指方向X2。上是指附图中的方向Y1,下是指方向Y2。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衣物10。图2为图1中的A-A线处的剖视图。衣物10为短上衣式的胸罩,且具备外层面料1、衬里面料2以及一对衬垫3。
外层面料1构成对穿着者的胸部进行覆盖的前襟11a、对背部进行覆盖的后襟11b和挂在穿着者的肩上的肩部12。关于外层面料1,能够使用具有伸缩性的面料。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外层面料1为一块面料,其中央部被剪切成椭圆状而形成领口14,其左右被剪切成半椭圆状而形成袖孔15。通过在中央部处进行对折,从而形成前襟11a、后襟11b以及肩部12。
前襟11a和后襟11b通过肩部12而连结,且各自的胸侧部16被接合在一起。两者能够由粘合剂进行接合。或者,也可以在外层面料1中使用热熔性的面料,并将前襟11a和后襟11b重叠并加热,使彼此熔接从而接合在一起。
图3示出衬里面料2的外层面料1侧的面。图4为肩部12附近的衬里面料2的放大图。衬里面料2的尺寸小于前襟11a,且具有与前襟11a大致相同的形状。
具体而言,衬里面料2的端部沿着前襟11a的胸侧部16、袖孔15、肩部12的上端、领口14以及下摆而延伸。关于衬里面料2的下摆侧的端部,左右的角具有圆弧状,且在前中心M处向上侧凹陷。
衣物10具备将衬里面料2接合在外层面料1上的第一接合部51、第二接合部52以及第三接合部5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各接合部51至53为通过涂敷粘合剂而设置的粘合剂层。
衬里面料2的胸部附近和肩部12与前襟11a进行接合。由此,在前中心M的左右处形成了衬垫3的收纳部13。在收纳部13处,衬里面料2未与前襟11a接合。收纳部13具有大致椭圆形形状,且上侧的一部分向肩部12延伸。
一对衬垫3被插入到收纳部13中,而被配置在前襟11a与衬里面料2之间。衬垫3具有以向与穿着者相反的一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碗状。
在向收纳部13的上侧延伸的衬里面料2的部分设置有开口21。通过开口21,能够将衬垫3取出放入。
(第一接合部)
在衬里面料2的与前襟11a接合的接合区域中,多个第一接合部51被配置成线条状。通过这样的线条状的第一接合部51,能够抑制外层面料以及衬里面料2的伸缩,从而能够减少因伸缩而导致的面料的偏移。
在无金属丝型的衣物10中,胸部被面料保持而不是被金属丝保持。由于与金属丝相比面料对胸部的保持力较弱,因此,有时随着胸部的移动,外层面料1或者衬里面料2会大幅地伸缩,而导致胸部下部的下摆的面料向胸部侧偏移。
但是,粘合剂已固化的第一接合部51会阻碍面料在呈线条状配置的方向上伸缩。因此,通过在面料易于偏移的方向上设置线条状的第一接合部51,从而能够减少面料的偏移、卷起。
具体而言,第一接合部51以相对于衬里面料2的下摆侧的端部而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进行配置。此外,第一接合部51以相对于衬垫3的边缘而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大致垂直方向是指,相对于端部而成90度±30度的方向。
由此,能够抑制衬垫3下部的下摆的面料向其端部侧或者衬垫3侧进行伸缩的情况,从而能够减少下摆的向上偏移以及卷起。由于衬垫3下方的下摆不会追随胸部的移动,因此即使没有金属丝也能够通过下摆的面料来保持胸部形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部51以相对于衬里面料2的所有的端部而并非仅相对于下摆侧的端部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能够抑制所有的端部处的面料的偏移以及卷起。
在一对衬垫3间,第一接合部51被配置成在将衬垫3的边缘彼此以最短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方向上延伸。能够抑制衬垫3间的面料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伸缩,以使衬垫3的位置不会从胸部偏移。
第一接合部51的线宽d1能够根据所使用的粘合剂的柔软性等而适当选择。从抑制面料的伸缩的观点出发,线宽d1优选为0.5mm以上,更加优选为1mm以上。从不使面料的伸缩性以及柔软性不必要地降低的观点出发,线宽d1优选为5mm以下,更加优选为3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mm以下。
相邻的第一接合部51间的线间隔d2也能够根据面料的伸缩性而适当选择。从减少衬里面料2的剥离以及面料的偏移的观点出发,线间隔d2优选为5mm以下,更加优选为3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下。从不使面料的伸缩性以及柔软性不必要地降低的观点出发,线间隔d2优选为1.0mm以上,更加优选为1.5mm以上。
(第二接合部)
第二接合部52呈点状地配置。通过点状的多个第二接合部52而进行了接合的区域的接合强度大于由第一接合部51实现的接合区域。因此,第二接合部52优选为,被配置在易于剥离的衬里面料2的端部等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合部52沿着衬里面料2的所有的端部进行设置。也就是说,第二接合部52被配置在衬里面料2的外周和收纳部13的外周处。面料易于因胸部的重量而伸长,但是通过第二接合部52而将衬里面料2牢固地接合在前襟11a上,能够抑制衬里面料2的剥离。
另外,第二接合部52也可以不被配置在衬里面料2的所有的端部,而仅配置在肩部12等一部分的端部处。此外,前襟11a和后襟11b也可以通过第二接合部52进行接合。
第二接合部52的点的尺寸能够适当选择,从接合强度的观点出发,点的直径优选为0.5mm以上,更加优选为1.0mm以上。从不使面料的柔软性以及伸缩性不必要地降低的观点出发,点的直径优选为5mm以下,更加优选为3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mm以下。
相邻的第二接合部52间的点间隔从接合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mm以下,更加优选为1.5mm以下。从维持面料的柔软性以及伸缩性的观点出发,点间隔优选为0.5mm以上,更加优选为1.0mm以上。
(第三接合部)
第三接合部53与第一接合部51同样被配置成线条状,但是被配置成与第一接合部51交叉。不仅是第一接合部51被配置的方向,还能够通过第三接合部53来抑制与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伸缩。
在肩部12中,第一接合部51沿相对于肩部12的左右端部而大致垂直的方向,也就是说沿左右方向来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三接合部53以在肩部12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进行配置。
肩部12与衬垫3下方的下摆等相比,容易因胸部的重量而向下方Y2伸长,但是通过第三接合部53能够抑制上下方向的伸缩,以使肩部12不会过度伸长。由此,能够通过肩部12来实现胸部的提升,提高保持胸部形状的能力。
第三接合部53的线宽能够与第一接合部51同样地进行设定。第三接合部53也可以与第一接合部51同样地排列配置多个,这样的情况下的线间隔也能够与第一接合部51同样地进行设定。由于第三接合部53的数量越多则越能够抑制伸缩,因此只要根据需要来设定第三接合部53的配置数量即可。
在上述各接合部51至53中,能够使用例如硅系粘合剂、热硬性粘合剂等用于衣物的公知的粘合剂。从维持面料的柔软性的观点出发,第一接合部51以及第三接合部53优选为含有硅系粘合剂的粘合剂层。另一方面,第二接合部52从提高接合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含有热硬性粘合剂的粘合剂层。
如以上那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将衬里面料2一体地设置在外层面料1上的衣物10中,衬里面料2通过第一接合部51而接合在外层面料1上。第一接合部51被配置成线条状。
由第一接合部51进行了接合的外层面料1以及衬里面料2的面料部分被限制沿第一接合部51呈线条状地延伸的方向上的伸缩。因此,能够减少因该方向上的伸缩而引起的面料的偏移。通过将面料的位置固定,从而能够提高胸部的形状的保持力。
特别是,在无金属丝型的衣物10中,衬垫3的下侧的下摆易于追随胸部的移动而在上下方向上伸缩。其结果为,有时下摆会向上方偏移而导致胸部形状变形。
实际上,在不具备金属丝或树脂部件等而主要由面料和罩杯构成而且面料由具有拉伸性的材料构成的所谓的适于运动时的运动胸罩中,伴随着运动,下摆的卷起、面料的晃动会显著地发生,而这些成为使穿着者不适的主要原因。此外,如上述那样面料具有拉伸性,因而会大幅地变形。由于因该拉伸性所引起的面料的变形,例如穿着时的胸部的扩展、随着运动引起的胸部的移动几乎不能被抑制。
即,在如运动胸罩这样的具有拉伸性的衣物中,面料伸缩自如,由此而发生面料的卷起、从而胸部的保持力几乎没有这样的情况是通常的。由于以能够放松的舒适的贴合感为理念,因而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面料的卷起会引起不适感、还希望某种程度的保持力的用户也不少。
因此,通过相对于下摆的端部或者衬垫3的边缘而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一接合部51来限制该伸缩的结构是特别有用的。
此外,在无金属丝型中,为了形成衬垫3的收纳部13,通常将衬里面料2接合在外层面料1上。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对该外层面料1和衬里面料2的接合部的形状和配置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抑制了面料的偏移。通过原本使用的粘合剂就能够抑制面料的偏移,无需用于抑制偏移的材料追加、制造工序的增加。因此,能够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胸部的保持力。
(第二实施方式)
图5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衣物20。图6为图5中的B-B线处的剖视图。图7表示衣物20的层结构。
衣物20为短上衣式的胸罩,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衣物10同样地具备外层面料1、衬里面料2以及一对衬垫3。而且,衣物20在外层面料1与衬里面料2之间具备支撑布6。
外层面料1、衬里面料2以及衬垫3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外层面料、衬里面料以及衬垫。外层面料1以及衬里面料2为具有伸缩性的面料,能够使用例如罗纹织(fraise stitch)、双面织或者天竺织等的织物。作为能够使用的材料,可以列举出例如棉等天然纤维、铜氨丝、粘胶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涤纶、聚氨酯等合成纤维等。
支撑布6为具有伸缩性的面料,并被接合在衬里面料2上。接合有支撑布6的衬里面料2的厚度增加而刚度提高,从而减少了因胸部的摇晃等引起的衬里面料2的变形。支撑布6具有伸缩性,衬里面料2的复原力也提高,因此,即使在衬里面料2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也易于复原。因此,能够提高衬里面料2对胸部的形状保持能力。
作为支撑布6,只要为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则可以是与外层面料1或者衬里面料2等相同的面料,但是优选为,具有比衬里面料2更高的伸缩性的弹性经编面料。通过弹性经编面料,能够提高衬里面料2的所有方向上的复原力,从而能够更加提高对胸部的形状保持能力。
作为弹性经编面料,优选为,例如弹力网布(power net)、薄纱网布(Tulle net)、缎网布(Satin net)、或者经编网布(Tricot net)等具有高伸缩性的拉舍尔经编织物,从复原力的观点出发,更加优选为,弹力网布(power net)。
作为支撑布6可使用的材料,可以列举出与外层面料1以及衬里面料2同样的材料,但是从复原力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使用锦纶或者涤纶的弹性线。
外层面料1、衬里面料2以及支撑布6优选为,能够以绽线较少地裁剪的方式使用的面料。无需用于防止绽线的端处理等,从而能够避免因端处理时的缝制引起的线头疙瘩或厚布化而导致的穿着舒适度的降低。作为绽线较少的面料,可以列举出使用了弹性线的经编针织物、或者通过对使用了热熔弹性线的针织物进行热定形加工而进行了防绽线加工的织物等。
在支撑布6的配置各衬垫3的区域中设置有开口部61。环状的开口部61的左或右的侧缘(胸侧部16侧的侧缘)至下缘位于比衬垫3的周缘靠内侧(胸型顶部K侧)处。开口部61的上缘至前中心M侧的侧缘位于与衬垫3的周缘相同位置或者稍外侧处。由此,支撑布6被配置在各衬垫3的胸侧部16侧和下方。通过支撑布6,能够使胸部从胸侧部16侧向前中心M侧聚拢并且从下方向胸型顶部K对胸部进行支撑,从而能够提高对胸部的形状保持能力。
衣物2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第一接合部51、第二接合部52以及第三接合部53。另外,衣物20具备对衬里面料2和支撑布6进行接合的第四接合部54。
第一接合部51、第二接合部52以及第三接合部53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方式进行设置,在衬垫3周边和肩部12处将衬里面料2接合在外层面料1上。
图8为从外层面料1(前襟11a)侧观察到的各接合部51至53和衬里面料2的平面图。
如图所示,多个第一接合部51沿着衬里面料2的端部而排列配置。沿着下摆侧的端部配置的第一接合部51能够抑制下摆的卷起,是优选的。第一接合部51在相对于衬里面料2的端部而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且被配置成与相邻的第一接合部51不交叉的线条状。
各第一接合部51为线段,且在如衬里面料2的下摆侧的端部那样的直线区域中平行地排列成一列。在如衬垫3的左侧下方或者右侧下方的衬里面料2的端部那样的曲线区域中,各第一接合部51排列成以胸型顶部K为中心的放射线状。由此,相邻的第一接合部51间的非接合区域在第一接合部51排列的曲线方向上排列成一列。
由于外层面料1以及衬里面料2仅以第一接合部51的线段的长度固定在一起,因此在第一接合部51的线段延伸的方向(与多个第一接合部51排列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大幅地抑制伸缩。另一方面,在非接合区域中,保留外层面料1以及衬里面料2的伸缩性。因此,与第一接合部51延伸的方向相比,多个第一接合部51排列的方向上的伸缩性的抑制程度较小。
如此,第一接合部51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维持排列配置的一个方向的伸缩性的同时,大幅地抑制与该一个方向大致垂直方向的伸缩性,从而容易进行伸缩抑制的方向性的控制。例如,沿着衬里面料2的下摆侧的端部排列的第一接合部51大幅地抑制与下摆侧的端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伸缩而减少卷起。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第一接合部51不会大幅地抑制沿着下摆侧的端部的方向、即腰围方向上的伸缩,因此能够减轻束缚并维持穿着舒适。通过伸缩抑制的方向性的控制,能够兼顾穿着舒适和穿着感。
在衬垫3的周边处,各第一接合部51沿着衬垫3的边缘排列,且被配置成在相对于该边缘而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线条状。相邻的第一接合部51彼此不交叉。因此,能够将沿着衬垫3的边缘的方向上的伸缩性维持某种程度以追随胸部的摇晃或身体的移动,并且大幅地抑制大致垂直方向上的向朝向胸型顶部K的方向的伸缩性,从而能够提高对胸部的形状保持能力。
在一对衬垫3间,也有多个第一接合部51在前中心M的方向上排列配置。该衬垫3间的各第一接合部51在将衬垫3的边缘彼此以最短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方向上延伸,且被配置成与相邻的第一接合部51不交叉的线条状。第一接合部51为线段,且非接合区域在前中心M的方向上排列成一列。
因此,能够在衬垫3间的前中心M附近处在某种程度上维持前中心M的方向上的伸缩性以追随胸部的重量和移动,并且大幅地抑制与前中心M大致垂直方向上的伸缩性而使胸部向前中心M侧聚拢。因此,提高了对胸部的形状保持能力。
在衬里面料2的下摆侧的端部这样的直线区域中,各第一接合部51优选为相对于端部而垂直且相互平行地排列的线段。由于衬里面料2的领口14侧的端部为半椭圆状,因此在该端部这样的曲线区域中,各第一接合部51优选为从椭圆的中心放射状地延伸的线段。在衬垫3的左下方或者右下方这样的曲线区域中,各第一接合部51优选为,相对于衬里面料2的端部或者衬垫3的边缘而垂直,且朝向胸型顶部K呈放射线状地延伸的线段。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接合部51的线宽以及线间隔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设定。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合部52也在衬里面料2的端部处呈点状地配置。点具有大致圆形形状,且通常具有圆状。各第二接合部52的配置图案例如可以为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以固定间隔排列的栅格状,也可以为上下方向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交替地错开而在倾斜方向上以固定间隔排列的蜂窝状。
第三接合部53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被配置成与多个第一接合部51交叉的线条状。例如,第三接合部53为在第一接合部51排列的方向上延伸的线段。第一接合部51排列的方向上保留外层面料1以及衬里面料2的伸缩性,该伸缩性能够通过第三接合部53而被部分抑制。
第四接合部54与第二接合部52同样呈点状地配置。多个第四接合部54在支撑布6上以栅格状或者蜂窝状等图案来排列配置,且支撑布6的整个面经由第四接合部54而接合在衬里面料2上。
第四接合部54为通过涂敷粘合剂而设置的粘合剂层。能够使用硅系粘合剂、热硬性粘合剂等用于衣物的公知的粘合剂,但是从接合强度以及保形性的观点出发,第四接合部54优选为含有热硬性粘合剂的粘合剂层。
支撑布6具有与衬里面料2大致相同的形状,但是尺寸小于衬里面料2。例如,支撑布6的外周在肩部12的上侧处位于比衬里面料2靠下方处,在前中心M下侧处位于比衬里面料2靠上侧,在除此以外处,位于与衬里面料2的外周相比以一定距离而靠内侧处。第一接合部51在肩部12的上侧处位于比支撑布6靠外侧,在除此以外处,位于比支撑布6的外周靠内侧处。此外,第二接合部52被设置在比支撑布6的外周靠外侧处。
在将衬里面料2重叠到设置有第一接合部51以及第二接合部52的外层面料1上时,由于在衬里面料2的外周侧的端部、肩部12的上侧以及前中心M下侧的端部处第一接合部51以及第二接合部52露出,因此这些端部会直接接合在外层面料1上。在支撑布6和第一接合部51重叠的区域中,衬里面料2经由支撑布6而接合在外层面料1上。
在衣物20中,被配置于外层面料1与衬里面料2之间的收纳部13中的衬垫3未被固定在外层面料1上也未被固定在衬里面料2上,能够相对于收纳部13取出放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代替可供衬垫3取出放入的开口21,而将开口22设置在衬里面料2上。
开口22位于各衬垫3的上方的袖孔15侧。位于一侧的衬垫3的左上方处的开口22为从上方向左下方设置的切口。位于另一侧的衬垫3的右上方处的开口22为从上方向右下方延伸的切口。
衣物20例如能够以如下方式来制造。首先,在支撑布6上转印粘合剂的图案等而设置第四接合部54。接下来,将衬里面料2重叠在第四接合部54上,而对支撑布6和衬里面料2进行接合。另一方面,在外层面料1上转印粘合剂的图案等而设置第一接合部51、第二接合部52以及第三接合部53。在将衬垫3配置到外层面料1上之后,将衬里面料2的支撑布6侧的表面重叠在各接合部51至53上,而对外层面料1和衬里面料2进行接合。在接合时,可以进行热压接。
如以上那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不仅可以通过第一接合部51而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兼顾穿着舒适度和穿着感的效果,还能够通过支撑布6来提高对胸部的形状保持能力。
(第三实施方式)
图9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衣物30。图10为图9中的C-C线处的剖视图。
衣物30为短上衣式的胸罩,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衣物10同样地具备外层面料1、衬里面料2以及一对衬垫3。而且,衣物30在外层面料1与衬里面料2之间具备支撑布7。衣物30的层结构除了支撑布7代替支撑布6以外与衣物20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的衣物30为衬垫3接合到衬里面料2上的衬垫一体型,且在衬里面料2上未设置将衬垫3相对于收纳部13取出放入的开口21或22。在收纳部13中,衬垫3固定在衬里面料2上,但是未固定到外层面料1上而与之分离。外层面料1、衬里面料2以及衬垫3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外层面料、衬里面料以及衬垫。
支撑布7除了形状不同以外能够使用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布6相同的面料。即,支撑布7为具有伸缩性的面料,且其整个面经由第四接合部54而接合在衬里面料2上。支撑布7优选为伸缩性高于衬里面料2的弹性经编面料。
支撑布7在配置各衬垫3的区域中设置有开口部71。开口部71的所有的周缘位于比衬垫3的周缘靠内侧(胸型顶部K侧)处。通过将衬垫3固定在接合有这样的支撑布7的衬里面料2上,从而衬垫3的下摆范围的刚度提高,在抑制衬垫3的变形的同时已变形时的衬垫3的复原力也提高。由此,能够以从胸部的下摆范围向胸型顶部K膨出的方式对胸部进行支撑,从而提高对胸部的形状保持能力。
在衣物30中,衬里面料2和外层面料1通过点状的第二接合部52进行接合。图11表示从外层面料1(前襟11a)侧观察到的第二接合部52和衬里面料2。如图示那样,多个第二接合部52被设置在衬里面料2的外周侧的端部和肩部12的上侧的端部处。
支撑布7具有与衬里面料2大致相同的形状,但是尺寸小于衬里面料2。例如,支撑布7的外周在肩部12的上端处位于比衬里面料2靠下方处,在前中心M下侧处位于比衬里面料2靠上方处。在除此以外处,支撑布7的外周位于比衬里面料2的外周靠内侧处。第二接合部52在肩部12的上端位于比支撑布7的外周靠下方处,但是在除此以外处,位于比支撑布7的外周靠外侧处。
在将衬里面料2重叠在设置有第二接合部52的外层面料1上时,由于在衬里面料2的外周侧的端部以及肩部12的上端侧的端部处第二接合部52露出,因此这些端部会直接接合在外层面料1上。在支撑布7和第二接合部52重叠的肩部12的上方的区域中,衬里面料2经由支撑布7而接合在外层面料1上。
衣物30除了支撑布7代替支撑布6以外,能够与衣物20同样地进行制造。
如以上那样,在将衬垫3固定在衬里面料2上的衬垫一体型的衣物30中,将接合支撑布7的区域向衬垫3的下摆范围扩大,从而成为衬垫3对胸部的形状保持能力更高的结构。另外,在外层面料1和衬里面料2的所有的接合区域中,接合有与第一接合部51相比伸缩的抑制力更强的第二接合部52,从而大幅地抑制了伸缩性。由此,减少了外层面料1、衬里面料2以及衬垫3的变形,从而也提高了衣物30整体的对胸部的形状保持能力。
(第四实施方式)
图12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衣物40。衣物40为短上衣式的胸罩,且具备外层面料1C、衬里面料2C以及一对衬垫3。图12为从衬里面料2C侧观察到的衣物40的展开图。衣物40具备对外层面料1C和衬里面料2C进行接合的第五接合部55以及第六接合部56。
衣物40具备前部11c和两个带部11d。前部11c的左右上端的一部分向上方延伸。各带部11d从前部11c的胸侧部16向左右延伸。前部11c和带部11d在胸侧部16处连续。带部11d的上端的后中心N侧的一部分向左上方或者右上方延伸。
带部11d的后中心N处的端部17a彼此进行接合。此外,带部11d的延伸部的端部17b与前部11c的延伸部的端部12a进行接合,从而形成肩部12、后侧的领口14、以及袖孔15。
前部11c以及带部11d由外层面料1C和衬里面料2C的层叠体构成。外层面料1C和衬里面料2C除了形状不同以外,能够使用与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外层面料1以及衬里面料2相同的织物。外层面料1C和衬里面料2C通过对一块面料进行剪切而形成。衬垫3能够使用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衬垫。
衬里面料2C具有与外层面料1C大致相同形状以及尺寸。通过衬里面料2C接合在外层面料1C上,而在外层面料1C与衬里面料2C之间形成衬垫3的收纳部13。由于在前中心M处外层面料1C和衬里面料2C未被接合,因此在衣物40中,收纳部13从左胸侧部16经由前中心M而连续至右胸侧部16。
第五接合部55具有一定的宽度,且沿着外层面料1C的端部而呈带状地配置。此外,第五接合部55沿着胸侧部16而呈带状地配置。第五接合部55为通过涂敷粘合剂而设置的粘合剂层。外层面料1C以及衬里面料2C通过第五接合部55而从其端部起以一定的宽度固定,从而抑制了伸缩性,由此能够减少端部的卷起。此外,能够使端部平坦化而使衣物40与身体紧贴以提高穿着感。
第五接合部55的宽度d5从减少卷起并提高穿着感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5cm以上,更加优选为0.8c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cm以上。从不过度地抑制外层面料1C以及衬里面料2C的伸缩性而维持穿着舒适性的观点出发,宽度d5优选为2.0cm以下,更加优选为1.8c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cm以下。
从带部11d的胸侧部16起至后中心N为止,多个第六接合部56沿着衬里面料2的下摆侧的端部、即在腰围方向上排列配置。各第六接合部56被配置成在相对于衬里面料2的下摆侧的端部而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线条状。相邻的第六接合部56彼此不交叉,而平行。由此,相邻的第六接合部56间的非接合区域在第一接合部51排列的曲线方向上排列成一列。
外层面料1C和衬里面料2C从配置第六接合部56的带部11d的下摆侧的端部至袖孔15侧的端部为止固定,因此,可以在第六接合部56的线段延伸的方向(与多个第六接合部56排列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大幅地抑制伸缩。另一方面,在非接合区域排列成一列的腰围方向上,保留有外层面料1以及衬里面料2的伸缩性。因此,能够大幅地抑制带部11d的上下方向的伸缩以抑制带部11d的变形,并且在腰围方向上通过伸缩性而减少束缚从而维持穿着舒适。此外,沿着下摆侧的端部而配置的第六接合部56能够抑制下摆的卷起。
第六接合部56的线宽能够与第一接合部51同样地进行设定。
第六接合部56的线间隔也能够与第一接合部51同样地进行设定,但是优选为,越接近胸侧部16侧或者越接近后中心N,则越变窄。由此,能够逐渐增加胸侧部16或者后中心N处的接合区域来提高刚度,从而能够减少带部11d的松弛而提高穿着感。
优选为,在带部11d的胸侧部16与后中心N之间的中央部分上未配置第六接合部56。由此,能够提高胸侧部16或者后中心N的刚度的同时,也提高腰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从而能够维持穿着舒适。
在第五接合部55以及第六接合部56中,能够使用上述的公知的粘合剂。从维持面料的柔软性的观点出发,第五接合部55以及第六接合部56优选为含有硅系粘合剂的粘合剂层。
上述衣物40例如可以设为如下方式进行制造。首先,在外层面料1C的表面上设置第五接合部55以及第六接合部56,并配置衬垫3。进而,重叠衬里面料2C,并经由第五接合部55以及第六接合部56而将衬里面料2C与外层面料1C进行接合。此时,也可以进行热压接。然后,将带部11d的端部17a彼此、带部11d的端部17b与前部11c的端部12a通过热压接等而进行接合。该接合既可以为由面料彼此的熔融而实现的接合,也可以为使用了粘合剂的接合。
如以上那样,衣物40具备对穿着者的胸部进行覆盖的前部11c和对背部进行覆盖的带部11d。前部11c和带部11d具备外层面料1C和衬里面料2C。衣物40在带部11d处具备对外层面料1C和衬里面料2C进行接合的第六接合部56。
多个第六接合部56在腰围方向上排列配置,且各第六接合部56具有在与腰围方向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线条状。通过第六接合部56,保留外层面料1C和衬里面料2C的腰围方向的伸缩性,并且大幅地抑制该大致垂直方向上的伸缩性,从而能够减少带部11d的变形以及下摆侧的端部的卷起。
在第六接合部56的胸侧部16侧的线间隔小于带部11d的中央侧的线间隔时,易于抑制胸侧部16处的变形。同样地,在第六接合部56的后中心N侧的线间隔小于带部11d的中央侧的线间隔时,易于抑制后中心N处的变形。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以及变更。
例如,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短上衣式的胸罩,在无金属丝型的胸罩、吊带背心、T恤、或者连衣裙等其他的衣物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如上述那样,带罩杯的衣物能够通过本发明来提高胸部的保持力,本发明特别地有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不带罩杯的衣物中,在想要减少因伸缩而引起的面料的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例如,为了抑制短裤的上部的端部、裆部的端部的卷起,能够将在相对于这些端部而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线条状的第一接合部51沿着该端部排列多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粘合剂来对外层面料1和衬里面料2进行了接合,但是不限于此接合方法,也可以通过热熔接来对外层面料1和衬里面料2进行接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接合部51至53由在外层面料1和衬里面料2的一部分熔融混合之后通过冷却而固化并一体化的部分形成。与粘合剂同样地,可以获得通过固化而抑制面料的伸缩的效果。
在衬里面料2通过热压接而接合在外层面料1上的情况下,衣物20的支撑布6或者衣物30的支撑布7分别接合在外层面料1和衬里面料2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支撑布6以及支撑布7也可以使用没有伸缩性的面料。
此外,虽然外层面料1由一块面料构成,但是也可以通过对多块面料的部分进行接合而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为,通过第二接合部52来对各部分进行接合。支撑布6以及支撑布7以外的面料可以接合在外层面料1或者衬里面料2上。
各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进行组合。例如,虽然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衣物30中,外层面料1和衬里面料2仅通过第二接合部52来接合,但是也可以与第一或者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为将第一接合部51和第二接合部52组合而成的接合图案,进而,也可以还设置第三接合部53。
在衣物30中,多个支撑布7也可以接合在衬里面料2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支撑布7的开口部71的周缘为以胸型顶部K作为中心的环状,能够使各周缘的位置从胸型顶部K至衬垫3的边缘为止各错开一定距离而等高线条状地设置。由于越接近衬垫3的下摆范围,重叠的支撑布7的数量越增加,因此由各支撑布7而实现的复原力变强。能够以使胸部从胸部的下摆范围朝向胸型顶部K膨出地聚拢的方式提高对胸部的形状保持能力。由于进一步提高了形状保持能力,也可以将多个支撑布7的一部分置换成没有伸缩性的布料。
在衣物20中,同样地从提高形状保持能力的观点出发,也可以将多个支撑布6重叠并接合在衬里面料2上。此时,能够在衬垫3的左下方或者右下方的区域中使各支撑布6的周缘的位置从衬垫3的边缘逐渐地位于内侧。
对衬里面料2和支撑布6或者支撑布7进行接合的第四接合部54也可以置换成线条状的第一接合部51。
也可以在衣物40中将支撑布6或者支撑布7接合在衬里面料2上。例如,在M尺寸以下的较小的衣物40上不接合支撑布6或者支撑布7,而在L尺寸以上的较大的衣物上进行接合等,能够根据衣物40的尺寸来配置支撑布6或者支撑布7。
本申请主张基于2021年6月1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的特愿2021-100698号的优先权,并援引该日本专利申请的所有的记载内容。
符号说明
10至40…衣物;1、1C…外层面料;11a…前襟;11b…后襟;11c…前部;11d…带部;12…肩部;13…收纳部;2、2C…衬里面料;3…衬垫;51…第一接合部;52…第二接合部;53…第三接合部;54…第四接合部;55…第五接合部;56…第六接合部;6、7…支撑布。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衣物,具备外层面料和衬里面料,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对所述外层面料和所述衬里面料进行接合,
所述多个第一接合部沿着所述衬里面料的下摆侧的端部排列,且在相对于所述端部而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被配置成与相邻的其他的接合部不交叉的线条状,
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部间的非接合区域沿着所述端部而排列成一列。
2.(修改后)一种衣物,具备外层面料和衬里面料,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第一接合部,其对所述衬里面料和所述外层面料进行接合;
支撑布,其接合在所述衬里面料上,
所述多个第一接合部沿着所述衬里面料的下摆侧的端部而排列,且在相对于所述端部而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被配置成与相邻的其他的接合部不交叉的线条状,
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部间的非接合区域沿着所述端部而排列成一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层面料与所述衬里面料之间具备一对衬垫,
在所述支撑布的配置所述各衬垫的区域中设置有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的侧缘至下缘位于比所述衬垫的周缘靠内侧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层面料与所述衬里面料之间具备一对衬垫,
在所述支撑布的配置所述各衬垫的区域中设置有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的周缘位于比所述衬垫的周缘靠内侧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相对于所述衬里面料的所有的端部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层面料与所述衬里面料之间具备一对衬垫,
所述第一接合部在相对于所述衬垫的边缘而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在所述一对衬垫间,在将所述衬垫的边缘彼此以最短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方向上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线宽为0.5至5mm。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线间隔为1至5mm。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对所述外层面料和所述衬里面料进行接合,
所述第二接合部被配置成点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为含有硅系粘合剂的粘合剂层,
所述第二接合部为含有热硬性粘合剂的粘合剂层。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三接合部,所述第三接合部对所述外层面料和所述衬里面料进行接合,
所述第三接合部被配置成与所述多个第一接合部交叉的线条状。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关于不同点
权利要求1:“并被配置成与相邻的其他的接合部不交叉的线条状,”的记载基于提出申请时的附图3、4、8等所记载的事项。
权利要求2:“并被配置成与相邻的其他的接合部不交叉的线条状,”的记载基于提出申请时的附图3、4、8等所记载的事项。
Claims (12)
1.一种衣物,具备外层面料和衬里面料,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对所述外层面料和所述衬里面料进行接合,
所述多个第一接合部沿着所述衬里面料的下摆侧的端部排列,且在相对于所述端部而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被配置成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部不交叉的线条状,
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部间的非接合区域沿着所述端部而排列成一列。
2.一种衣物,具备外层面料和衬里面料,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第一接合部,其对所述衬里面料和所述外层面料进行接合;
支撑布,其接合在所述衬里面料上,
所述多个第一接合部沿着所述衬里面料的下摆侧的端部而排列,且在相对于所述端部而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被配置成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部不交叉的线条状,
相邻的所述第一接合部间的非接合区域沿着所述端部而排列成一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层面料与所述衬里面料之间具备一对衬垫,
在所述支撑布的配置所述各衬垫的区域中设置有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的侧缘至下缘位于比所述衬垫的周缘靠内侧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层面料与所述衬里面料之间具备一对衬垫,
在所述支撑布的配置所述各衬垫的区域中设置有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的周缘位于比所述衬垫的周缘靠内侧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相对于所述衬里面料的所有的端部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层面料与所述衬里面料之间具备一对衬垫,
所述第一接合部在相对于所述衬垫的边缘而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在所述一对衬垫间,在将所述衬垫的边缘彼此以最短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方向上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线宽为0.5至5mm。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线间隔为1至5mm。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对所述外层面料和所述衬里面料进行接合,
所述第二接合部被配置成点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为含有硅系粘合剂的粘合剂层,
所述第二接合部为含有热硬性粘合剂的粘合剂层。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三接合部,所述第三接合部对所述外层面料和所述衬里面料进行接合,
所述第三接合部被配置成与所述多个第一接合部交叉的线条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00698 | 2021-06-17 | ||
JP2021100698 | 2021-06-17 | ||
PCT/JP2022/024387 WO2022265108A1 (ja) | 2021-06-17 | 2022-06-17 | 衣類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80476A true CN117580476A (zh) | 2024-02-20 |
Family
ID=84526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42208.2A Pending CN117580476A (zh) | 2021-06-17 | 2022-06-17 | 衣物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22265108A1 (zh) |
CN (1) | CN117580476A (zh) |
WO (1) | WO2022265108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27940B2 (ja) * | 2013-08-30 | 2017-11-08 | グンゼ株式会社 | カップ付衣類 |
JP6298117B2 (ja) * | 2016-08-08 | 2018-03-20 | 株式会社エル・ローズ |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
CN110384288B (zh) * | 2018-04-18 | 2022-03-15 | 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点胶方式制作服装的方法 |
JP3217535U (ja) * | 2018-05-21 | 2018-08-16 | 久仁子 眞木 | ブラジャー |
JP7368686B2 (ja) * | 2018-11-02 | 2023-10-25 |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 上半身衣類および上半身衣類の製造方法 |
-
2022
- 2022-06-17 CN CN202280042208.2A patent/CN117580476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6-17 JP JP2023530440A patent/JPWO2022265108A1/ja active Pending
- 2022-06-17 WO PCT/JP2022/024387 patent/WO202226510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265108A1 (ja) | 2022-12-22 |
JPWO2022265108A1 (zh) | 2022-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445196B1 (en) | Trim piece for an apparel item | |
KR102488181B1 (ko) | 메쉬 영역을 갖는 보정 의복 | |
ES2753898T3 (es) | Prendas de vestir para la parte superior e inferior del torso que tienen una banda mejorada | |
KR20170002508A (ko) | 남성용 속옷 | |
JP6105237B2 (ja) |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 |
EA039039B1 (ru) | Предмет одежды | |
WO2020172339A1 (en) | Maternity leggings | |
JP3792204B2 (ja) | 無縫製ブラジャー | |
CN112351700B (zh) | 年轻人端庄支撑服装 | |
TWI437964B (zh) | Warp knitted fabric and cloth with the warp knitted fabric | |
JP2007509253A (ja) | シームレスニット衣服 | |
JP5682628B2 (ja) | 編地及び股付衣類 | |
WO2009084079A1 (ja) | 身体に密着する衣類 | |
JP6227940B2 (ja) | カップ付衣類 | |
JP2003129303A (ja) | ブラジャーの機能を有する衣類 | |
JP7368686B2 (ja) | 上半身衣類および上半身衣類の製造方法 | |
JP6560864B2 (ja) | ボトム衣類 | |
JP5273532B2 (ja) | 成形衣料 | |
CN117580476A (zh) | 衣物 | |
JP2013085696A (ja) | 姿勢矯正具 | |
JP2006144194A (ja) | インナー・ウェア | |
JP4386769B2 (ja) | ジーンズ | |
JP6828070B2 (ja) | カップ付衣類 | |
JP3119729U (ja) | 衣服 | |
JP6623257B2 (ja) | ボトム衣類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