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63961A - 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 - Google Patents

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63961A
CN117563961A CN202210945290.1A CN202210945290A CN117563961A CN 117563961 A CN117563961 A CN 117563961A CN 202210945290 A CN202210945290 A CN 202210945290A CN 117563961 A CN117563961 A CN 117563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rting
sorted
cargoes
type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52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瑞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 Robo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 Robo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52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639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63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639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4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 B07C5/3412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a code applied to the object which indicates a property of the object, e.g. quality class, contents or incorrect ind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02Measures preceding sorting, e.g. arranging articles in a stream orient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6Sort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 B07C5/361Processing or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e.g. escort memo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6Sort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 B07C5/361Processing or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e.g. escort memory
    • B07C5/362Separating or distributor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2501/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to be sorted
    • B07C2501/0063Using robot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分拣方法对货物进行分拣时,其分拣效率低的问题。该货物分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识别待分拣料箱的标签,并获取标签信息;根据标签信息判断待分拣料箱是否为第一类型料箱;若是,则匹配第一分拣模式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分拣;若否,则匹配第二分拣模式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分拣;其中,第一分拣模式为根据第一分拣指令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多件分拣,第二分拣模式根据第二分拣指令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逐件分拣。本公开提供的货物分拣方法,能够对具有相同的SKU码的待分拣料箱进行多件分拣,以提升货物的分拣效率。

Description

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仓储行业的高速发展,对料箱存储、出库、分拣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运用到了立库和拣货平台,且立库与拣货平台之间通过仓储机器人转移料箱,以提升分拣效率。
在仓储作业中常见的分拣方法为:提总分拣配合二次分拣的模式,即先将若干原始订单依据一定逻辑(例如时间、商品品类、订单数量、商品件数等)集中组合形成集合单,并按照集合单进行第一次拣货动作,将货物集中于分拣料箱中。当提总分拣完成后,将分拣料箱输送至供包台进行二次分拣,供包时,需将货物逐件放入分拣设备,并按照原始订单完成二次分拣。然而,利用上述分拣方法对货物进行分拣时,其分拣效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能够提高货物的分拣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货物分拣方法,应用于货物分拣系统,所述货物分拣系统包括第一类型料箱和第二类型料箱,其中第一类型料箱中货物的库存单位信息相同,第二类型料箱中货物的库存单位信息不同;
所述分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待分拣料箱的标签,并获取标签信息;
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判断所述待分拣料箱是否为所述第一类型料箱;
若是,则匹配第一分拣模式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分拣;若否,则匹配第二分拣模式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分拣;
其中,所述第一分拣模式为根据第一分拣指令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多件分拣,所述第二分拣模式根据第二分拣指令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逐件分拣。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拣模式为根据第一分拣指令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多件分拣的步骤包括:
获取待分拣集合单对应所述第一类型料箱中所需货物的目标数量;
获取拣选机器人单次所承载该所述货物的极限数量;
根据所述目标数量和所述极限数量,生成所述第一分拣指令。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拣模式根据第二分拣指令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逐件分拣的步骤包括:
获取待分拣集合单对应所述第二类型料箱中所需求货物的种类,以及同类货物的目标数量;
根据货物的种类以及同类货物的目标数量,生成所述第二分拣指令。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货物分拣方法还包括:
获取每个货物对应的目标拣选格口或目标订单箱;
根据目标拣选格口或者目标订单箱分配相应拣选机器人,以及规划拣选机器人的移动路径;
将分拣出的货物放置与其匹配的所述拣选机器人上,并通过所述拣选机器人将货物转移至对应的目标分拣格口或目标订单箱中。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货物分拣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类型料箱、所述第二类型料箱中的货物出库情况进行记录;
当前所述第一类型料箱、所述第二类型料箱分拣完成后,自动移出分拣位,并使下一个所述待分拣料箱进入所述分拣位。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分拣位设置有用于识别货物条形码的识别设备;利用所述识别设备对所述货物的条形码进行识别,并记录该货物已被拣选。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当前所述第一类型料箱、所述第二类型料箱分拣完成后,自动移出所述分拣位,并使下一个所述待分拣料箱进入所述分拣位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第一类型料箱中的货物按照所述第一分拣指令,拣取多件货物后,可使所述第一类型料箱自动移出分拣位,并使下一个所述待分拣料箱进入所述分拣位;
对所述第二类型料箱中的货物按照所述第二分拣指令进行逐件分拣,直至所述第二类型料箱中所有的货物被拣选完,可使所述第二类型料箱自动移出所述分拣位,并使下一个所述待分拣料箱进入所述分拣位。
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货物分拣系统包括:仓储机器人、拣选机器人、拣货平台及至少一个输送架;所述输送架设置于所述拣货平台的一侧,且所述输送架设置有分拣位;所述拣货平台的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分拣格口和/或目标订单箱;所述仓储机器人用于将待分拣料箱输送至所述输送架,所述待分拣料箱配置为在所述输送架上移动,并可移动至所述分拣位;所述分拣位设置有识别设备,所述识别设备用于识别待分拣料箱的类型以及货物的条形码,所述货物分拣系统根据所述待分拣料箱的类型匹配分拣方式;所述拣选机器人配置为在所述拣货平台上移动,并能够将分拣后的货物从所述分拣位传输至所述分拣格口和/或所述目标订单箱。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沿高度方向,所述拣货平台包括至少一层;所述拣货平台的每一层,其一侧均设置有多个与其高度相配合的输送架。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架整体呈U型,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传输段、第二传输段和第三传输段;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段、所述第三传输段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传输段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段和所述第三传输段之间;所述分拣位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段靠近所述第二传输段的一端,或者所述分拣位设置在所述第三传输段靠近所述第二传输段的一端。
本公开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货物分拣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货物分拣方法的步骤。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其中货物分拣方法能够根据待分拣料箱的类型匹配不同的分拣模式,例如当待分拣料箱为第一类型料箱,此类型料箱中的货物的库存单元信息(Stock Keeping Unit,简称SKU)相同,即此类型料箱中的货物SKU码相同,可匹配第一分拣模式以对第一类型料箱的货物进行多件分拣;当待分拣料箱为第二类型料箱,此类型料箱中的货物的SKU码不同,可匹配第二分拣模式以对第二类型料箱中货物进行逐件分拣。
与相关技术中仅能对货物进行逐件分拣相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分拣方法,能够根据待分拣料箱的类型匹配不同的分拣模式,尤其是针对待分拣料箱中的货物具有相同的SKU码时,可进行多件分拣,如此设置,可提升货物的分拣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分拣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位于不同高度的第一输送架和第二输送架的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货物分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货物分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货物分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货物分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输送架;
10a-第一输送架;10b-第二输送架;
11-第一传输段;12-第二传输段;13-第三传输段;14-分拣位;
20-拣货平台;
30-目标订单箱;
40-拣选机器人;
50-仓储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仓储作业中的提总分拣配合二次分拣的货物分拣方法,存在分拣效率较差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提总分拣配合二次分拣的方法,需将若干原始订单依据一定逻辑集中组合形成集合单,并按照集合单进行第一次拣货动作,将货物集中于分拣料箱中。当提总分拣完成后,将分拣料箱输送至供包台进行二次分拣,供包时,需将货物逐件放入分拣设备,并按照原始订单完成二次分拣。然而,上述二次分拣时需要对货物逐件进行分拣,导致分拣效率低。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货物分拣方法能够根据待分拣料箱的类型匹配不同的分拣模式。例如,当待分拣料箱中的货物SKU码相同时,可匹配第一分拣模式以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多件分拣;当待分拣料箱中的货物的SKU码不同时,可匹配第二分拣模式以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逐件分拣。
如此设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分拣方法,能够根据待分拣料箱的类型匹配不同的分拣模式,针对待分拣料箱中的货物具有相同的SKU码时,可进行多件分拣,如此可提升货物的分拣效率。
为了使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分拣方法进行描述,首先该货物分拣方法所应用于的货物分拣系统进行介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分拣系统包括第一类型料箱和第二类型料箱,其中第一类型料箱中的货物SKU码相同,第一类型料箱通常指库存箱,第一类型料箱具有第一标签,通过识别第一标签可判断此料箱是否为第一类型料箱。
相应的,第二类型料箱中的货物SKU码不同,第二类型料箱通常指根据集合单分拣货物而形成的拣货箱;第二类型料箱具有第二标签,通过识别第一标签可判断此料箱是否为第二类型料箱。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分拣系统还包括仓储机器人50、拣选机器人40、拣货平台20及至少一个输送架10。沿图1中所示箭头方向,输送架10设置在拣货平台20的一侧,输送架10用于接收待分拣料箱,待分拣料箱经仓储机器人50搬运至输送架10上,即本实施例中仓储机器人50用于将待分拣料箱输送至输送架10。
待分拣料箱转移至输送架10,并在输送架10上移动。输送架10设置有分拣位14,分拣位14设置有识别设备,识别设备能够识别待分拣料箱的标签信息,用于判断此待分拣料箱类型,即待分拣料箱为第一类型料箱或者第二类型料箱,从而使货物分拣系统根据待分拣料箱的类型匹配不同的分拣模式。
待分拣料箱中的货物在分拣位14被分拣,经分拣后的货物可被转移至拣选机器人40。拣选机器人40设置在拣货平台20上,并按照规划路径在拣货平台20上移动。拣货平台20远离输送架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分拣格口或者目标订单箱30,拣选机器人40能够根据原始订单所记载的信息,将货物分别运输至对应的分拣格口或者目标订单箱30,从而完成货物的分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拣选机器人40按照规划路径在拣货平台20上移动指的是,货物分拣系统根据待分拣货物所在的分拣位14与分拣货物对应的分拣格口、目标订单箱30规划拣选机器人40的移动路径,并将该规划的移动路径发送至拣选机器人40,拣选机器人40按照此规划的移动路径移动。
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货物分拣系统中可设置有多个输送架10,多个输送架10可间隔设置在拣货平台20的另一侧,每个输送架10设置有一个分拣位14,即货物分拣系统中具有多个分拣位14,如此设置,可提升货物的分拣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拣货平台20包括至少一层,并且拣货平台20中的每一层均设置有与该层高度一致的输送架10。例如,沿高度方向,拣货平台20可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拣货平层、第二拣货平层,其中第一拣货平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输送架10a,第二拣货平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输送架10b,第一输送架10a和第二输送架10b设置在拣货平台20的同一侧,且第一输送架10a和第二输送架10b位于不同的高度上。
相应地,第一拣货平层远离第一输送架10a的另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分拣格口或者第一目标订单箱,第二拣货平层远离第二输送架10b的另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分拣格口或者第二目标订单箱。如此设置,可使待分拣料箱进入不同拣货平层,拣选机器人40可分别在不同拣货平层移动,从而可提升拣选机器人40在拣货平台20上的数量,可提升分拣效率。
参阅图2,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输送架10包括整体U型,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传输段11、第二传输段12和第三传输段13,其中,第一传输段11、第三传输段13间隔且平行设置。例如,第一传输段11用于接收来自仓储机器人50的待分拣料箱,第三传输段13用于将分拣后的料箱转移至仓储机器人50。
第二传输段12设置在第一传输段11和第三传输段13之间,并用于将分拣后的料箱在第一传输段11及第三传输段13之间进行转移。其中输送架10的分拣位14可形成在第一传输段11靠近第二传输段12的一端,或者形成在第三传输段13靠近第二传输段12的一端,即可在U型传输架的转弯位置处形成分拣位14。如此设置,可便于将分拣后的货物转移至拣货平台20。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分拣方法,应用于上述货物分拣系统中,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识别待分拣料箱的标签,并获取标签信息。具体地,当仓储机器人50将待分拣料箱转移至输送架10上,并进一步运输至分拣位14。设置于分拣位14处的识别设备可对待分拣料箱中的标签进行识别,并获取标签信息,并将获取的标签信息传输至货物分拣系统的控制单元,此控制单元可以是货物分拣系统的计算机的处理器。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传输段11用于接收来待分拣料箱,则上述识别设备可以设置第一传输段11形成的移动路径上;若第三传输段13用于接收来自仓储机器人50转移而来的待分拣料箱,则上述识别设备可以设置在第三传输段13形成的移动路径上,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步骤S200:根据标签信息判断待分拣料箱是否为第一类型料箱,若是,则执行步骤S300,若否则执行步骤S400。
具体地,货物分拣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的显示设备,控制单元预存相关第一类型料箱的标签信息。当控制单元接收来自识别设备所识别的待分拣料箱的标签信息,并判断当前待分拣料箱的标签信息与控制单元的预存的第一类型料箱的标签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判断此当前待分拣料箱为第一类型料箱,则执行步骤S300。若当前待分拣料箱的标签信息与控制单元的预存的第一类型料箱的标签信息不一致,则执行步骤S400。
需要说明的是,货物分拣系统的控制单元还预存有第二类型料箱的标签信息,当控制单元接收来自识别设备所识别的待分拣料箱的标签信息与控制单元所预存的第二类型料箱的标签信息一致,则判断此当前待分拣料箱为第二类型料箱,则执行步骤S400,反之,则执行步骤S300。
步骤S300:匹配第一分拣模式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分拣,其中第一分拣模式为根据第一分拣指令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多件分拣。
具体地,步骤S300包括步骤S301:获取待分拣集合单对应第一类型料箱中所需货物的目标数量。
示例性地,货物分拣系统的控制单元获取分拣集合单中货物的种类(例如将同一个SKU码的货物定义为同一种类)以及该种类货物对应的数量,并通过识别待分拣第一类型料箱的标签信息,以获取该第一类型料箱的货物种类,进一步获取需要拣选的该第一类型料箱内的货物数量。
为便于作业人将第一类型料箱内的货物进行拣选,控制单元可将上述需要拣选第一类型料箱的货物数量及该货物种类名称传输至显示设备,并在显示设备中显示,和/或通过语音播报的形式播出。如此设置,不仅可提升作业人的分拣效率,而且还能在分拣过程中对分拣货物与显示的货物种类名称进行复核,提升出库准确率。
步骤S302:获取拣选机器人40单次所承载该货物的极限数量。货物分拣系统的控制单元获取拣选机器人40单次承载的货物重量以及单次承载的货物体积,并根据当前需转移货物的重量以及体积,计算该拣选机器人40单次运输该货物的极限数量。
步骤S303:根据目标数量和极限数量,生成第一分拣指令。具体地,货物分拣系统的控制单元根据当前对第一类型料箱中的货物需分拣出的目标数量,以及结合拣选机器人40单次运输该种类货物的极限数量,生成第一分拣指令,作业人根据第一分拣指令对第一类型料箱中的货物进行多件分拣。
例如,上述第一类型料箱中货物的目标数量为10件,当拣选机器人40对应该货物的极限数量大于10,则作业人可一次性从第一类型料箱中取出10件该货物,并放置对应的拣选机器人40上。当拣选机器人40对应该货物的极限数量小于10,则作业人可分二次从第一类型料箱中取出10件该货物,可将二批次货物分别放置两个不同拣选机器人40上,或者拣选机器人40分两次运输该二批次货物。
步骤S400:匹配第二分拣模式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分拣,其中第二分拣模式根据第二分拣指令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逐件分拣。
具体地,步骤S400包括步骤S401:获取待分拣集合单对应第二类型料箱中所需求货物的种类以及同类货物的目标数量。
示例性地,货物分拣系统的控制单元获取分拣集合单中货物的种类以及该种类货物对应的数量。例如,分拣集合单中的A类货物为m件,对应的B类货物为n件;相应的,由于第二类型料箱是根据分拣集合单进行初次分拣而形成的分拣向,因此第二类型料箱中所需分拣的A类货物应为m件,所需分拣的B类货物应为n件。
为便于作业人将第二类型料箱内的货物进行拣选,控制单元可将上述需要拣选第二类型料箱的货物数量及该货物种类名称传输至显示设备,并在显示设备中显示,和/或通过语音播报的形式播出。如此设置,不仅可提升作业人的分拣效率,而且还能在分拣过程中对分拣货物与显示的货物种类名称进行复核,提升出库准确率。
步骤S402:根据货物的种类以及同类货物的目标数量,生成所述第二分拣指令。具体地,货物分拣系统的控制单元根据待分拣的第二类型料箱中的货物种类以及该种类货物的数量(此待分拣货物的数量为目标数量),生成第二分拣指令;作业人员根据第二分拣指令对第二类型料箱的货物逐次分拣,每次分拣的货物数量为1,并将分拣后的货物分别转移至拣选机器人40。
与现有技术中仅能够对待分拣料箱中的货物进行逐件分拣相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分拣方法,能够根据待分拣料箱的类型匹配不同的分拣模式,尤其是针对待分拣料箱中的货物具有相同的SKU码时,可进行多件分拣,如此可提升货物的分拣效率。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分拣方法还包括步骤S500:规划拣选机器人40的移动路径,以使分拣出的货物放置对应的拣选机器人40上,并通过拣选机器人40移动至对应的目标位置。
具体地,步骤S500包括步骤S501:获取每个货物所对应的目标拣选格口或目标订单箱30。示例性地,货物分拣系统获取分拣集合单中的货物信息,进一步可获取该待分拣集合单对应的各原始订单信息,并根据原始订单信息分配与该原始订单对应的目标拣选格口或目标订单箱30,以使该原始订单中的货物被全部拣选后,可集成在一个拣选格口或者一个目标订单箱30中,以便于后续作业人员进行打包和发货。
步骤S500还包括步骤S502:根据目标拣选格口或者目标订单箱30分配相应拣选机器人40,以及规划拣选机器人40的移动路径。
例如,货物分拣系统的控制单元获取该货物所在的分拣位14以及该货物对应的目标拣选格口,对相应的拣货机器人规划合理的移动路径。在规划拣货机器人的移动路径时,可参照距离该分拣位14最近的且与运输该货物的质量、体积相适配的拣货机器人。优选选择通过拣货机器人单次移动,就能将分拣后的货物运输至目标位置。如此设置,可避免拣选机器人40移动路径太长而造成拣选机器人40移动拥堵情况的发生。
步骤S500还包括步骤S503:将分拣出的货物放置与其匹配的拣选机器人40上,并通过拣选机器人40将货物转移至对应的目标分拣格口或目标订单箱30中。
示例性地,货物分拣系统的控制单元根据待分拣货物生成的第一分拣命令下发至拣选机器人40,拣选机器人40接收第一分拣命令可移动至对应的分拣位14。作业人员可将分拣完的货物放置于拣选机器人40上,拣选机器人40按照规划路径移动,可将货物移动至对应的目标分拣格口或者目标订单箱30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货物分拣方法还包括对第一类型料箱、第二类型料箱的货物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当前第一类型料箱、第二料箱分拣完成后,自动移出分拣位14,并使下一个待分拣料箱进入分拣位14。
具体地,分拣位14的上方可设置有用于识别货物条形码的识别设备,此识别设备可与识别待分拣料箱的标签的识别设备共用,例如该识别设备是扫码器。
扫码器与货物分拣系统的控制单元、显示设备信号连接,当作业人员对待分拣料箱的货物进行分拣时,利用扫码器对货物的条形码进行扫描识别,则记录该货物以被拣选,此时完成对该分拣料箱的出货情况的记录。
例如,当对第一类型料箱的货物进行分拣并记录出货情况时,针对多件分拣的货物可对其中一件货物的条形码进行扫描,并输入其出货的数量,无需对多件分拣中的每件货物的条性码进行扫描,如此可提升分拣效率。当对第二类型料箱的货物进行分拣并记录出货情况时,需对第二类型料箱中的货物的条形码逐件进行扫描。
当待分拣料箱为第一类型料箱时,作业人员根据第一分拣指令从第一类型料箱中取出多件货物,以对当前第一类型料箱进行多件分拣,此时以完成对当前的第一类型料箱完成分拣,可自动使当前的第一类型料箱移出分拣位14,以使下一个待分拣的料箱移送至分拣位14。进一步的,移出分拣位14的第一类型料箱可被转移至输送架10的第二传输段12、第三传输段13,进一步通过仓储机器人50回库或者转移至其他位置。
当待分拣料箱为第二类型料箱时,作业人员根据第二分拣指令对第二类型料箱中的货物进行逐件分拣,每次分拣的货物数量为1。当第二类型料箱中的所有货物被拣选完毕,可使第二类型料箱自动移出分拣位14,以使下一个待分拣料箱移送至分拣位14。进一步的,移出分拣位14的第二类型料箱可被转移至输送架10的第二传输段12、第三传输段13,进一步通过仓储机器人50回库或者转移至其他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上述计算机指令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分拣指令和第二分拣指令,上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货物分拣方法。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包括与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并且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的货物分拣方法步骤。
例如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但不限于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第一分拣指令和第二分拣指令,当第一分拣指令和第二分拣指令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货物分拣方法。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一般而言,应当至少部分地由语境下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的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的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类似地,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还可以将诸如“一”或“所述”的术语理解为传达单数用法或者传达复数用法。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货物分拣方法,应用于货物分拣系统,所述货物分拣系统包括第一类型料箱和第二类型料箱,其中第一类型料箱中货物的库存单位信息相同,第二类型料箱中货物的库存单位信息不同;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待分拣料箱的标签,并获取标签信息;
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判断所述待分拣料箱是否为所述第一类型料箱;
若是,则匹配第一分拣模式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分拣;若否,则匹配第二分拣模式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分拣;
其中,所述第一分拣模式为根据第一分拣指令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多件分拣,所述第二分拣模式根据第二分拣指令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逐件分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分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拣模式为根据第一分拣指令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多件分拣的步骤包括:
获取待分拣集合单对应所述第一类型料箱中所需货物的目标数量;
获取拣选机器人单次所承载该所述货物的极限数量;
根据所述目标数量和所述极限数量,生成所述第一分拣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分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拣模式根据第二分拣指令对待分拣料箱内的货物进行逐件分拣的步骤包括:
获取待分拣集合单对应所述第二类型料箱中所需求货物的种类,以及同类货物的目标数量;
根据货物的种类以及同类货物的目标数量,生成所述第二分拣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货物分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分拣方法还包括:
获取每个货物对应的目标拣选格口或目标订单箱;
根据目标拣选格口或者目标订单箱分配相应拣选机器人,以及规划拣选机器人的移动路径;
将分拣出的货物放置与其匹配的所述拣选机器人上,并通过所述拣选机器人将货物转移至对应的目标分拣格口或目标订单箱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货物分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分拣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类型料箱、所述第二类型料箱中的货物出库情况进行记录;
当前所述第一类型料箱、所述第二类型料箱分拣完成后,自动移出分拣位,并使下一个所述待分拣料箱进入所述分拣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货物分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位设置有用于识别货物条形码的识别设备;
利用所述识别设备对所述货物的条形码进行识别,并记录该货物已被拣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货物分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所述第一类型料箱、所述第二类型料箱分拣完成后,自动移出分拣位,并使下一个所述待分拣料箱进入所述分拣位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第一类型料箱中的货物按照所述第一分拣指令拣取多件货物后,可使所述第一类型料箱自动移出所述分拣位,并使下一个所述待分拣料箱进入所述分拣位;
对所述第二类型料箱中的货物按照所述第二分拣指令进行逐件分拣,直至所述第二类型料箱中所有的货物被拣选完,可使所述第二类型料箱自动移出所述分拣位,并使下一个所述待分拣料箱进入所述分拣位。
8.一种货物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仓储机器人、拣选机器人、拣货平台及至少一个输送架;
所述输送架设置于所述拣货平台的一侧,且所述输送架设置有分拣位;所述拣货平台的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分拣格口和/或目标订单箱;
所述仓储机器人用于将待分拣料箱输送至所述输送架,所述待分拣料箱配置为在所述输送架上移动,并可移动至所述分拣位;
所述分拣位设置有识别设备,所述识别设备用于识别待分拣料箱的类型以及货物的条形码,所述货物分拣系统根据所述待分拣料箱的类型匹配分拣方式;
所述拣选机器人配置为在所述拣货平台上移动,并能够将分拣后的货物从所述分拣位传输至所述分拣格口和/或所述目标订单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货物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沿高度方向,所述拣货平台包括至少一层;
所述拣货平台的每一层,其一侧均设置有多个与其高度相配合的输送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货物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架整体呈U型,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传输段、第二传输段和第三传输段;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段、所述第三传输段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传输段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段和所述第三传输段之间;
所述分拣位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段靠近所述第二传输段的一端,或者所述分拣位设置在所述第三传输段靠近所述第二传输段的一端。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货物分拣方法。
12.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货物分拣方法的步骤。
CN202210945290.1A 2022-08-08 2022-08-08 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 Pending CN1175639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5290.1A CN117563961A (zh) 2022-08-08 2022-08-08 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5290.1A CN117563961A (zh) 2022-08-08 2022-08-08 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3961A true CN117563961A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61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5290.1A Pending CN117563961A (zh) 2022-08-08 2022-08-08 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6396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5058B2 (en) Automated retail supply chai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CN108100548B (zh) 一种仓储机器人自动分拣方法及分拣系统
CN109178749B (zh) 一种堆垛机与四向穿梭车组合式智能仓储系统及控制方法
US930905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der picking
US4692876A (en) Automatic freight stacking system
KR102512253B1 (ko) 소포 분류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428295B2 (en) Modular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for order fulfillment
CN110422529B (zh) 一种货物自动运输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US670552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supplies to a production line
EP1818285B1 (en) Automatic warehouse
EP4033315A1 (en) Goods processing system and goods processing method
KR20070114374A (ko) 적부 정보 작성 장치, 이것을 이용하는 적부 정보 작성방법, 수송 용기에의 반송물 반입 방법, 유통 관리 시스템,및 그들에 이용하는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억 매체 및프로그램
CN108840010A (zh) 烟草生产辅料仓储系统
GB2265893A (en) Stock handling system
US20210354917A1 (en) A centralized method of palletizing articles at the outlets of production lines
Dudziak et al. Flow of goods in the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s-problem analysis
CN112581068A (zh) 一种跨区域合并式商品拣选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387603A (zh) 一种对大批量商品进行拣选的物流系统与拣选方法
CN117563961A (zh) 货物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
CN113830478B (zh) 自动化入库和分拣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JP2006036407A (ja) 個別配分方法及び装置
CN115258507A (zh) 仓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02037422A (ja) 物流設備
JP4432164B2 (ja) ピッキング指示装置
TWI820684B (zh) 開放式倉儲生產系統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