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53370B - 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及车间换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及车间换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53370B
CN117553370B CN202410036338.6A CN202410036338A CN117553370B CN 117553370 B CN117553370 B CN 117553370B CN 202410036338 A CN202410036338 A CN 202410036338A CN 117553370 B CN117553370 B CN 117553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orkshop
duct
opening
ai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363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53370A (zh
Inventor
余杰华
许锟
付旺华
林新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n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n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n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n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363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533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53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53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53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53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9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electrical means, e.g. by apply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or high volt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及车间换气系统,车间用送风装置包括回风口、排风口、新风口及出风口;回风口与排风口之间设置第一风道,新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设置第二风道,且回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设置第三风道;其中,带有颗粒物的气体沿回风口的开口方向依次经过第三风道的入口及第一风道的入口,由于第三风道的延伸方向与回风口的开口方向垂直,意味着气体中夹杂的大部分颗粒在惯性的作用下,不会经第三风道进入出风口,而是在进入第一风道后从排风口排出,以保证车间内气体的洁净度;且夹杂颗粒的气体经过第二导风件后落入集尘板;一定时间后,直接拆换集尘板即可完成检修,不需要更换整个第二导风件,维护时间短,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及车间换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用送风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及车间换气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用送风装置广泛应用于生产车间上,适用于医疗用品生产场景、机加工场景、锂电池加工场景等,能够处理各类加工场景中产生的颗粒物或有害气体,促进车间内气体循环,并及时引入新风,是生产车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工业用送风装置种类众多,一般均需要设置排风口和新风口,排风口能够将车间内的带有颗粒物的气体排出,新风口能够从外部环境中引入新风。但随着环保政策的落实,要求工厂对带有颗粒物的气体进行处理,以实现减排的目的,对此,许多厂家在排风口处增加了众多诸如HEPA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过滤结构,上述过滤结构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过滤效果,每次更换均需要购置新的过滤结构,并且需要整体拆换过滤结构,所需维护时间较长,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及车间换气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业用送风装置维护时间较长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配置有不连通的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连通有回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连通有排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的一端连通有新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连通有出风口;所述回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风道;
所述第三风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回风口的开口方向垂直,所述第三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回风口之间;所述第二风道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回风口的开口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风道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排风口的开口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排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二导风件配置有回收槽和开设于所述回收槽槽壁上的导风口,所述导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及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导风口沿远离所述第一风道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
所述回收槽的槽底壁包括可拆卸的集尘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导风壳体,所述导风壳体内形成安装腔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沿重力方向交替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体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风件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风道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
所述第一导风板及所述第二导风板上均开设有所述导风口,且所述回收槽包括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回收槽还包括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之间的间隙,和,任意两个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的间隙;
其中,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所述导风口沿靠近所述排风口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侧边沿,以贯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侧壁。
可选地,沿远离所述第一风道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宽度递增,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宽度递减。
可选地,所述导风口呈行分布,每一行的多个所述导风口中,沿远离所述第一风道的方向,下一个所述导风口至少部分高于上一个所述导风口。
可选地,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侧壁上于任意两行所述导风口之间设置有静电吸附板;
和/或,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侧壁上于任意两行所述导风口之间设置有静电吸附板;
其中,所述静电吸附板上的静电可调,且上方的静电吸附板的静电吸附力大于下方的静电吸附板的静电吸附力。
可选地,所述回风口及所述出风口处均设置有风机单元,所述新风口、所述排风口及第三风道处均安装有风阀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置有过滤组件、蒸发器组件、加湿组件。
一种车间换气系统,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车间用送风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车间用送风装置及车间换气系统,车间内带有颗粒物的气体可经过回风口进入车间用送风装置,其沿回风口的开口方向依次经过第三风道的入口及第一风道的入口,由于第三风道的延伸方向与回风口的开口方向垂直,意味着气体中夹杂的大部分颗粒在惯性的作用下,不会经第三风道进入出风口,而是在进入第一风道后从排风口排出,以保证车间内气体的洁净度;同时,夹杂有颗粒的气体经过第一风道后,进入第二导风件,并流经导风口,由于导风口沿远离第一风道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颗粒会在惯性的作用于下与导风口的壁面相摩擦,从而减速,最终落入回收槽中;一定时间后,直接拆换集尘板即可完成检修,不需要更换整个第二导风件,维护时间短,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间用送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间用送风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间用送风装置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间用送风装置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于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间换气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0、第一导风件;11、第一风道;12、第二风道;13、第三风道;14、导风壳体;
21、回风口;22、新风口;23、排风口;24、出风口;30、第二导风件;31、回收槽;32、导风口;33、第一导风板;34、第二导风板;35、集尘板;36、导风支架;
40、风机单元;41、第一风机;42、第二风机;50、风阀组件;61、第一过滤单元;62、第一蒸发器;63、第二蒸发器;64、加湿单元;65、第二过滤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7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间用送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间用送风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间用送风装置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间用送风装置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沿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于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间换气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间用送风装置,应用于各类的生产车间中,能够及时处理带有颗粒物的气体,将颗粒物集中回收,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车间用送风装置的结构进行优化,在满足过滤要求及环保排放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车间用送风装置的成本及检修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间用送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件10,第一导风件10配置有不连通的第一风道11与第二风道12;第一风道11的一端连通有回风口21,第一风道11的另一端连通有排风口23;第二风道12的一端连通有新风口22,第二风道12的另一端连通有出风口24;回风口21与出风口24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风道13。其中,如图2所示,回风口21及排风口23均沿第一方向开设并延伸,第一风道11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新风口22及出风口24均沿第二方向开设并延伸,第二风道12沿第四方向延伸设置;示例性的,车间内的空气可以依次经过回风口21、第一风道11及排风口23排出至室外环境中,室外的新风可依次经过新风口22、第二风道12及出风口24进入车间内;其中,第一风道11与第二风道12交错设置,使得新风可以从即将排出的空气中回收冷量,从而减低车间用送风装置中温度调节装置的压力,起到环保节能的作用。同时,第三风道13的延伸方向与回风口21的开口方向垂直,即第三风道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三风道13设置于第二风道12与回风口21之间,使得车间内的空气在进入第一风道11之间先经过第三风道13。第二风道1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回风口21的开口方向倾斜设置,即第四方向相对于第二方向倾斜设置,第一风道11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排风口23的开口方向倾斜设置,即第三方向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设置。
同时,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风道11的另一端与排风口23之间设置有第二导风件30;第二导风件30配置有回收槽31和开设于回收槽31槽壁上的导风口32,导风口32分别与第一风道11及排风口23连通;导风口32沿远离第一风道11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回收槽31的槽底壁包括可拆卸的集尘板35;其中,集尘板35可拆卸的方式不作限定,其可以通过卡扣的形式与第二导风件30的导风支架36可拆卸连接,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形式与导风支架36可拆卸连接,还可以通过磁接的形式与导风支架36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展开。
具体地,车间内带有颗粒物的气体可经过回风口21进入车间用送风装置,上述颗粒物可以为金属切削加工中产生的粉尘颗粒,也可以是生产化学品过程中释放的带有有害颗粒物等,其沿回风口21的开口方向(第一方向)依次经过第三风道13的入口及第一风道11的入口,由于第三风道13的延伸方向与回风口21的开口方向垂直,意味着气体中夹杂的大部分颗粒在惯性的作用下,不会经第三风道13进入出风口24,而是在进入第一风道11后从排风口23排出,以保证车间内气体的洁净度;同时,夹杂有颗粒的气体经过第一风道11后,进入第二导风件30,并流经导风口32,由于导风口32沿远离第一风道11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颗粒会在惯性的作用于下与导风口32的壁面相摩擦,从而减速,最终落入回收槽31中;一定时间后,直接拆换集尘板35即可完成检修,不需要更换整个第二导风件30,维护时间短,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沿重力方向,至少设置有呈列分布的多个导风口32,其中,沿重力方向,从上往下地,上方的导风口32的向上倾斜角度小于下方的导风口32的向上倾斜角度,意味着,从上方落入回收槽31中的颗粒物难以被气流携卷以进入下方的导风口32,从而提高积尘效果,减少颗粒物排至环境中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导风件30包括沿远离第一风道11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导风板33与第二导风板34;第一导风板33及第二导风板34上均开设有导风口32,且回收槽31包括第一导风板33与第二导风板34之间的间隙,还包括第一导风板33与第一风道11之间的间隙。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33及第二导风板34的设置,能够对气流中颗粒进行多重减速,从而优化对颗粒的回收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33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导风板34的数量为多个,且回收槽31还包括任意两个第一导风板33之间的间隙,和,任意两个第二导风板34之间的间隙;其中,如图6所示,于第二导风板34上,导风口32沿靠近排风口23的方向延伸至第二导风板34的侧边沿,以贯穿第二导风板34的侧壁。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风板34的导风口32除了起到滤除颗粒的作用外,还起到引导气流的作用,使得气流可沿导风口32(第一方向)流向排风口23,并且颗粒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沿第三方向进入下一个导风口32,从而实现气流与颗粒的二次分离,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一步提高滤除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沿远离第一风道11的方向,多个第一导风板33的宽度递增,多个第二导风板34的宽度递减。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导风板33及第二导风板34能够有效利用第一风道11至排风口23之间的空间,从而在有效的空间内进一步提高了过滤效果,减少了车间用送风装置的尺寸,降低了空间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导风口32呈行分布,每一行的多个导风口32中,沿远离第一风道11的方向,下一个导风口32至少部分高于上一个导风口32。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三方向,气流经过每一个导风口32后,下一导风口32至少部分高于上一个导风口32,从而能够阻挡部分颗粒继续前进,从而提高了过滤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沿重力方向,第一导风板33的侧壁上于任意两行导风口32之间设置有静电吸附板(图未示);和/或,沿重力方向,第二导风板34的侧壁上于任意两行导风口32之间设置有静电吸附板。其中,静电吸附板上的静电可调,且上方的静电吸附板的静电吸附力大于下方的静电吸附板的静电吸附力。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静电吸附板的静电吸附力能够吸附从上方落下的颗粒物,或者,对颗粒物起到进一步降速的作用,使得颗粒物能够吸附于静电吸附板上,或能够落入集尘板35;需要说明的是,需要更换集尘板35时,可以通过令静电吸附板接地以消除静电力,从而使得颗粒物落入集尘板35;其中,静电吸附板的供电电路的具体结构不作具体展开,能够为静电吸附板提供电压,或使得静电吸附板接地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导风件10包括导风壳体14,导风壳体14内形成安装腔体,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沿重力方向交替地设置于安装腔体中。其中,第一风道11及第二风道12均呈“凹”型的钣金件,且上方的第一风道11/第二风道12构成下方的第二风道12/第一风道11的顶壁,从而围设成通道状,另外,最上方的第一风道11/第二风道12的顶壁由导风壳体14的顶壁构成。其中,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导风件10的成本得到降低,并且有效提高第一风道11中的气体与第二风道12中的气体的换热效率,使得车间用送风装置更加经济环保。
进一步地,回风口21及出风口24处均设置有风机单元40,其中回风口21处的风机单元40为第一风机41,出风口24处的风机单元40为第二风机42,新风口22、排风口23及第三风道13处均安装有风阀组件50。其中,风阀组件50能够实现风口的打开或关闭即可,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制,例如,风阀组件50至少包括电机、传动结构及多个叶片,电机可以通过传动结构同时带动多个叶片转动,从而实现风口的闭合或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二风道12与出风口24之间设置有过滤组件、蒸发器组件、加湿组件。具体地,第二风道12的出口至出风口24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过滤单元61、第一蒸发器62、第二蒸发器63、加湿单元64及第二过滤单元65,其中,蒸发器用于回流气体进行冷却,以满足车间的生产要求,另外地,蒸发器所连通的冷凝器等制冷回路并非本实施例中的重点,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展开。第一过滤单元61及第二过滤单元65起到对气流的过滤作用,能够吸附气流中夹杂的少部分颗粒物,避免颗粒物造成二次污染。加湿单元64用于对气流进行湿度调节,加湿单元64能够对气体进行调节即可,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展开。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间用送风装置具备尺寸小、成本低、检修时间短、经济环保、过滤效果优秀等优点。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间换气系统包括实施例一中的车间用送风装置。实施例一中叙述了车间用送风装置的具体结构及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的车间换气系统引用了该结构,同样具有其技术效果。
具体地,在车间中,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然后在每个区域中布置一车间用送风装置,该车间用送风装置负载该区域的气流循环及新风引入。例如,车间可分为左上区域、左下区域、右上区域及右下区域四个区域,左上区域、左下区域、右上区域及右下区域中分别设置有一车间用送风装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车间换气系统至少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车间用送风装置,一个车间用送风装置的出风口24与另一个车间用送风装置的出风口24相对设置,且一个车间用送风装置的出风口24与另一个车间用送风装置的出风口24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波纹管,车间换气系统还包括安装于天花板上的电机(图未示)、第一同步带结构(图未示)及第二同步带结构(图未示);第一同步带结构及第二同步带结构均包括输入同步轮和输出同步轮,输入同步轮与输出同步轮外套设有同步带,同步带上安装有夹持结构,其中,电机与第一同步带结构的输入同步轮连接,电机通过一组齿轮与第二同步带结构的输入同步轮连接,使得电机的转轴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一同步带结构上的夹持结构及第一同步带结构上的夹持结构作相向移动/相背运动。
示例性的,当一侧的区域发生意外导致出现重度污染时,通过令两个夹持结构相背运动,拉伸波纹管,使得波纹管的一端与一个车间用送风装置的出风口24连通,波纹管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车间用送风装置的出风口24连通。此时,仅有位于重度污染区域中的车间用送风装置的风机单元40工作,且位于重度污染区域中的车间用送风装置中,仅有第三风道13的风阀组件50打开,其余风阀组件50关闭;另一车间用送风装置中,仅有新风口22的风阀组件50打开。意味着,气流会依次流经一车间用送风装置中的第一过滤单元61、一车间用送风装置中的第二过滤单元65、另一车间用送风装置中的第二过滤单元65及另一车间用送风装置中的第一过滤单元61,能够调用其他车间用送风装置来对位于重度污染区域中的车间用送风装置进行再过滤。并且,需要指出的是,另一车间用送风装置中的第二过滤单元65及另一车间用送风装置中的第一过滤单元61的过滤面为日常使用中的背风面,被颗粒粘附的概率很小,也就是说此时利用另一车间用送风装置中的第二过滤单元65的背风面及另一车间用送风装置中的第一过滤单元61的背风面来作为过滤面,并且为气流最后经过的过滤面,对气流起到最后过滤的作用,并且该过滤面为第一过滤单元61及第二过滤单元65日常使用中磨损较小的面,从而保障了污染气体的有效过滤,最终再通过新风口22将气体排出车间。
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接下来介绍车间换气系统的具体控制方法:
S1、提供两个车间用送风装置,两个车间用送风装置的出风口24相对设置,同时两个出风口24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波纹管;
S2、检测车间用送风装置所在区域的污染物浓度;其中,检测手段为常规的传感器,根据加工场景选择不同的颗粒物对应的传感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
S3、当任意区域的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的警戒值时,将对应区域的车间用送风装置设为主送风装置,将另一车间用送风装置设为从送风装置;
S4、令波纹管被拉伸,从而波纹管的一端与主送风装置的出风口24连通,波纹管的另一端与从送风装置的出风口24连通;
S5、于主送风装置中,启动风机单元40,打开第三风道13处的风阀组件50,关闭新风口22及排风口23处的风阀组件50;
于从送风装置中,关闭风机单元40,打开新风口22处的风阀组件50,关闭第三风道13及排风口23处的风阀组件50;
使得气流依次主送风装置中的第一过滤单元61、主送风装置的第二过滤单元65、从送风装置的第二过滤单元65及从送风装置中的第一过滤单元61,以高效稳定地滤除有害颗粒。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另外的多通阀、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替代上述的波纹管。
具体地,在出风口24处安装有第一开关阀,在出风口24处的第二风机42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关阀,第二开关阀通过管道与多通阀连通。
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接下来介绍车间换气系统的具体控制方法:
S1、提供两个车间用送风装置,两个车间用送风装置的出风口24相对设置,同时两个出风口24之间设置有多通阀;
S2、检测车间用送风装置所在区域的污染物浓度;其中,检测手段为常规的传感器,根据加工场景选择不同的颗粒物对应的传感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
S3、当任意区域的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的警戒值时,将对应区域的车间用送风装置设为主送风装置,将另一车间用送风装置设为从送风装置;
S4、于主送风装置中,关闭第一开关阀,并打开第二开关阀;于从送风装置中,关闭第一开关阀,并打开第二开关阀;从而令主送风装置的出风口24与从送风装置的出风口24连通;
S5、于主送风装置中,启动风机单元40,打开第三风道13处的风阀组件50,关闭新风口22及排风口23处的风阀组件50;
于从送风装置中,关闭风机单元40,打开新风口22处的风阀组件50,关闭第三风道13及排风口23处的风阀组件50;
使得气流依次主送风装置中的第一过滤单元61、主送风装置的第二过滤单元65、从送风装置的第二过滤单元65及从送风装置中的第一过滤单元61,以高效稳定地滤除有害颗粒。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间换气系统具备尺寸小、成本低、检修时间短、经济环保、过滤效果优秀等优点。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风件(10),所述第一导风件(10)配置有不连通的第一风道(11)与第二风道(12);所述第一风道(11)的一端连通有回风口(21),所述第一风道(11)的另一端连通有排风口(23);所述第二风道(12)的一端连通有新风口(22),所述第二风道(12)的另一端连通有出风口(24);所述回风口(21)与所述出风口(24)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风道(13);
所述第三风道(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回风口(21)的开口方向垂直,所述第三风道(13)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12)与所述回风口(21)之间;所述第二风道(1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回风口(21)的开口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风道(11)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排风口(23)的开口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风道(11)的另一端与所述排风口(23)之间设置有第二导风件(30);所述第二导风件(30)配置有回收槽(31)和开设于所述回收槽(31)槽壁上的导风口(32),所述导风口(32)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11)及所述排风口(23)连通;所述导风口(32)沿远离所述第一风道(11)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
所述回收槽(31)的槽底壁包括可拆卸的集尘板(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件(10)包括导风壳体(14),所述导风壳体(14)内形成安装腔体,所述第一风道(11)和所述第二风道(12)沿重力方向交替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件(30)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风道(11)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导风板(33)与第二导风板(34);
所述第一导风板(33)及所述第二导风板(34)上均开设有所述导风口(32),且所述回收槽(31)包括所述第一导风板(33)与所述第二导风板(34)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3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34)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回收槽(31)还包括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33)之间的间隙,和,任意两个所述第二导风板(34)之间的间隙;
其中,于所述第二导风板(34)上,所述导风口(32)沿靠近所述排风口(23)的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导风板(34)的侧边沿,以贯穿所述第二导风板(34)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第一风道(11)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33)的宽度递增,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34)的宽度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口(32)呈行分布,每一行的多个所述导风口(32)中,沿远离所述第一风道(11)的方向,下一个所述导风口(32)至少部分高于上一个所述导风口(3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一导风板(33)的侧壁上于任意两行所述导风口(32)之间设置有静电吸附板;
和/或,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二导风板(34)的侧壁上于任意两行所述导风口(32)之间设置有静电吸附板;
其中,所述静电吸附板上的静电可调,且上方的静电吸附板的静电吸附力大于下方的静电吸附板的静电吸附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21)及所述出风口(24)处均设置有风机单元(40),所述新风口(22)、所述排风口(23)及第三风道(13)处均安装有风阀组件(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12)与所述出风口(24)之间设置有过滤组件、蒸发器组件、加湿组件。
10.一种车间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间用送风装置。
CN202410036338.6A 2024-01-10 2024-01-10 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及车间换气系统 Active CN117553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36338.6A CN117553370B (zh) 2024-01-10 2024-01-10 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及车间换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36338.6A CN117553370B (zh) 2024-01-10 2024-01-10 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及车间换气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53370A CN117553370A (zh) 2024-02-13
CN117553370B true CN117553370B (zh) 2024-03-19

Family

ID=89823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36338.6A Active CN117553370B (zh) 2024-01-10 2024-01-10 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及车间换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5337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2646A (zh) * 2015-10-30 2015-12-30 北京环都拓普空调有限公司 智能净化柜式新风换气机
KR20160126376A (ko) * 2015-04-23 2016-11-02 주식회사 환기 공기 청정기 및 집진기용 확산판
CN206724330U (zh) * 2017-04-13 2017-12-08 江苏洛雷人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微静电除尘的柜式无霜型新风净化系统
CN107975892A (zh) * 2017-11-05 2018-05-01 佛山市因诺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可自动调控设备中的气流组织装置
CN109520062A (zh) * 2018-11-14 2019-03-26 童浩峥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KR20200107307A (ko) * 2019-03-07 2020-09-16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집진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집진장치
CN216384407U (zh) * 2021-11-11 2022-04-26 惠州市创盈海棉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除湿机
CN218781407U (zh) * 2022-11-15 2023-03-31 广州劳力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静电除尘灭菌的洁净新风机及其系统
CN218884215U (zh) * 2022-10-17 2023-04-18 成都豪纬能源环境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清洁功能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26376A (ko) * 2015-04-23 2016-11-02 주식회사 환기 공기 청정기 및 집진기용 확산판
CN105202646A (zh) * 2015-10-30 2015-12-30 北京环都拓普空调有限公司 智能净化柜式新风换气机
CN206724330U (zh) * 2017-04-13 2017-12-08 江苏洛雷人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微静电除尘的柜式无霜型新风净化系统
CN107975892A (zh) * 2017-11-05 2018-05-01 佛山市因诺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可自动调控设备中的气流组织装置
CN109520062A (zh) * 2018-11-14 2019-03-26 童浩峥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KR20200107307A (ko) * 2019-03-07 2020-09-16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집진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집진장치
CN216384407U (zh) * 2021-11-11 2022-04-26 惠州市创盈海棉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除湿机
CN218884215U (zh) * 2022-10-17 2023-04-18 成都豪纬能源环境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清洁功能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CN218781407U (zh) * 2022-11-15 2023-03-31 广州劳力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静电除尘灭菌的洁净新风机及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53370A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3464C (zh) 通风系统
US20060270335A1 (en) Total heat exchanger and ventil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WO2003025471A1 (en) Ventilating apparatus with thermal exchanger and air filter
CN205351609U (zh) 机房空气冷却装置
CN212511502U (zh) 窗式空调器
CN2497198Y (zh) 室内空气环境控制器
CN117553370B (zh) 一种车间用送风装置及车间换气系统
CN117948668A (zh) 空气净化系统
CN1920433A (zh) 柜式空调器空气净化器
CN219389906U (zh) 一种冷凝热回收除湿新风空调机组
JP2000193269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981660A (zh) 一种纯逆流显热交换器
JP2595846B2 (ja) 給気量可変式空気清浄システム
CN102538070A (zh) 节能纳米级除尘净化系统
CN214891407U (zh) 油烟空调一体机
CN105605689A (zh)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3480476U (zh) 新风机
KR200404334Y1 (ko) 외기흡입장치가 구비된 코너 스탠드형 에어컨
CN210717993U (zh) 安装卧式贯流风机的出风风道与空气净化器或新风机
JP2555814B2 (ja) 給気量可変式空気清浄システム
CN105823195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443988A (zh) 带有空气净化装置的天花板式空调
CN21494939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644487U (zh) 除湿净化型空调机组
CN213273035U (zh) 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