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45161B - 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45161B
CN117545161B CN202410026090.5A CN202410026090A CN117545161B CN 117545161 B CN117545161 B CN 117545161B CN 202410026090 A CN202410026090 A CN 202410026090A CN 117545161 B CN117545161 B CN 117545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dissipation
result
plasma generator
control m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260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45161A (zh
Inventor
朱培文
朱国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zhou Se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nzhou Se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nzhou Sem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nzhou Se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260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45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45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45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45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45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HPLASMA TECHNIQUE; PRODUCTION OF ACCELERATED ELECTRICALLY-CHARGED PARTICLES OR OF NEUTRONS; PRODUCTION OR ACCELERATION OF NEUTRAL MOLECULAR OR ATOMIC BEAMS
    • H05H1/00Generating plasma; Handling plasma
    • H05H1/24Generating plasma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HPLASMA TECHNIQUE; PRODUCTION OF ACCELERATED ELECTRICALLY-CHARGED PARTICLES OR OF NEUTRONS; PRODUCTION OR ACCELERATION OF NEUTRAL MOLECULAR OR ATOMIC BEAMS
    • H05H2242/00Auxiliary systems
    • H05H2242/10Cool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及系统,应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读取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工作模式,在电离腔体外布设光纤温度传感器,并读取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时序读数。基于时序读数进行电离腔体的区域分割。在运行过程中获取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进行区域散热能力集的控制匹配,生成第一控制匹配结果。以第一控制匹配结果对多源水冷管进行散热控制,进行电离腔体的分区温升监测,生成修正控制匹配结果,对第一控制匹配结果补偿,生成第二控制匹配结果。基于第二控制匹配结果进行散热调节管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智能化较低,存在能源消耗量大,调节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等离子发生器是一种人工方法获得等离子体的装置,常应用于化工、冶金等领域,等离子发生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热量,而散热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在现有技术中,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采用固定运行参数的设置方式,散热调节方法的智能化较低,且能源消耗量较大。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智能化较低,存在能源消耗量大,调节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及系统,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智能化较低,存在能源消耗量大,调节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与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通信连接,并读取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工作模式;依据所述工作模式启动所述远程等离子发生器时,在电离腔体外布设光纤温度传感器,并读取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时序读数,其中,所述时序读数与所述工作模式具有映射关联;基于所述时序读数进行所述电离腔体的区域分割,并在区域分割结果内分布多源水冷管,并建立多源水冷管的区域散热能力集;在远程等离子发生器运行过程中,获取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依据所述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进行区域散热能力集的控制匹配,生成第一控制匹配结果;以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多源水冷管进行散热控制,并生成反馈空间;在所述反馈空间内进行电离腔体的分区温升监测,基于监测结果生成修正控制匹配结果;基于所述修正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补偿,生成第二控制匹配结果;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匹配结果进行散热调节管理。
本申请还提供了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工作模式获取模块,用于建立与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通信连接,并读取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工作模式;读数获取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工作模式启动所述远程等离子发生器时,在电离腔体外布设光纤温度传感器,并读取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时序读数,其中,所述时序读数与所述工作模式具有映射关联;区域分割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时序读数进行所述电离腔体的区域分割,并在区域分割结果内分布多源水冷管,并建立多源水冷管的区域散热能力集;运行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远程等离子发生器运行过程中,获取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控制匹配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进行区域散热能力集的控制匹配,生成第一控制匹配结果;反馈模块,用于以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多源水冷管进行散热控制,并生成反馈空间;温升监测模块,用于在所述反馈空间内进行电离腔体的分区温升监测,基于监测结果生成修正控制匹配结果;控制补偿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修正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补偿,生成第二控制匹配结果;散热调节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匹配结果进行散热调节管理。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本申请提供的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提供的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
拟通过本申请提出的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及系统,通过读取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工作模式,在电离腔体外布设光纤温度传感器,并读取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时序读数。基于时序读数进行电离腔体的区域分割。在运行过程中获取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进行区域散热能力集的控制匹配,生成第一控制匹配结果。以第一控制匹配结果对多源水冷管进行散热控制,进行电离腔体的分区温升监测,生成修正控制匹配结果,对第一控制匹配结果补偿,生成第二控制匹配结果。基于第二控制匹配结果进行散热调节管理。实现了对等离子发生器的智能散热调节,提高了散热调节控制的控制精度,降低了散热调节的能耗,保障了远程等离子发生器运行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智能化较低,存在能源消耗量大,调节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明显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获取区域分割结果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进行降温损失拟合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的系统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工作模式获取模块11,读数获取模块12,第一区域分割模块13,运行参数获取模块14,控制匹配模块15,反馈模块16,温升监测模块17,控制补偿模块18,散热调节模块19,处理器31,存储器32,输入装置33,输出装置3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
虽然本申请对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中的某些模块做出了各种引用,然而,任何数量的不同模块可以被使用并运行在用户终端和/或服务器上,所述模块仅是说明性的,并且所述系统和方法的不同方面可以使用不同模块。
本申请中使用了流程图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下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根据需要,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种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与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通信连接,并读取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工作模式;
依据所述工作模式启动所述远程等离子发生器时,在电离腔体外布设光纤温度传感器,并读取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时序读数,其中,所述时序读数与所述工作模式具有映射关联;
基于所述时序读数进行所述电离腔体的区域分割,并在区域分割结果内分布多源水冷管,并建立多源水冷管的区域散热能力集;
在远程等离子发生器运行过程中,获取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
建立与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通信连接,并读取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工作模式,其中,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工作模式为设备的工作状态。依据所述工作模式启动所述远程等离子发生器时,在电离腔体外布设光纤温度传感器,且光纤温度传感器分布于电离腔体的各个位置,光纤温度传感器在每个时间序列上都存在具体的读数数据,读取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时序读数,即获取光纤温度传感器在时间序列上的读数。其中,所述时序读数与所述工作模式具有映射关联。进一步,基于所述时序读数进行所述电离腔体的区域分割,并在区域分割结果内分布多源水冷管,并建立多源水冷管的区域散热能力集。其中,多源水冷管的区域散热能力集为,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对应的散热能力以及具体的控制参数。其中,散热能力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对应多个不同的实时运行参数和不同环境温度。在远程等离子发生器运行过程中,获取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时序读数对全部工作模式下的温度极大值提取,生成电离腔体中各个位置的温度极大值分布;
对所述温度极大值分布进行环境温度影响的宽容扩充,生成各个位置的调节能力约束;
以所述调节能力约束分布多源水冷管。
基于所述时序读数对全部工作模式下的温度极大值提取,获取设备各工作模式的温度极大值,生成电离腔体中各个位置的温度极大值分布。随后,对所述温度极大值分布进行环境温度影响的宽容扩充,即由于温度极大值是基于标准环境测量的,因此在实际环境运行时需要对温度极大值进行扩充,具体扩充数值可以基于专业人员进行设置。对温度调节能力进行约束,按照宽容扩充后的温度的散热需求设置调节能力约束,生成各个位置的调节能力约束,调节能力约束为具体的调节温度约束。以所述调节能力约束分布多源水冷管。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映射关联进行同模式下的时序读数进行评价,生成模式稳态温度分布;
依据所述模式稳态温度分布进行温度值和距离值的双判定聚类,基于聚类结果完成初始区域分割;
对初始区域分割结果进行同位置区域内的跨模式温度均衡评价;
基于跨模式温度均衡评价结果定位独立区域,基于所述独立区域对初始区域分割调整,获得区域分割结果;
并依据所述调节能力约束和所述区域分割结果分布多源水管。
以所述映射关联进行同模式下的时序读数进行评价,生成模式稳态温度分布,即获取映射关联中在设备运行同模式下的时序读数,获取时序读数分布,生成模式稳态温度分布。依据所述模式稳态温度分布进行温度值和距离值的双判定聚类,基于聚类结果完成初始区域分割,在进行双判定聚类时将模式稳态温度分布分为多个温度等级范围,获取多个温度等级范围的聚类分布情况,并且每一温度点为一个网格区域,随后以各温度等级中随机一个温度点为遍历起点进行温度等级连续区域的横向以及纵向遍历获取,并设置宽容距离值,宽容距离值为间隔温度点的数量,当相同温度等级的温度点间隔小于等于该宽容距离值则可认定间隔温度点为连续区域,获取各温度等级的连续区域完成双判定聚类,基于聚类结果完成初始区域分割。对初始区域分割结果进行同位置区域内的跨模式温度均衡评价,在进行跨模式温度均衡评价时,获取在不同模式下的区域分割结果,进一步提取不同模式下区域分割结果存在区域划分差异的差异区域,获取温度均衡评价结果。基于跨模式温度均衡评价结果定位独立区域,基于所述独立区域对初始区域分割调整,获得区域分割结果,即将差异区域进行区域独立,对初始区域分割调整。最后,依据所述调节能力约束和所述区域分割结果分布多源水管,即根据调节能力约束温度获取该约束温度下的水管需求面积,根据需求面积对区域分割结果进行多源水管的分布。
依据所述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进行区域散热能力集的控制匹配,生成第一控制匹配结果;
以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多源水冷管进行散热控制,并生成反馈空间;
在所述反馈空间内进行电离腔体的分区温升监测,基于监测结果生成修正控制匹配结果;
基于所述修正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补偿,生成第二控制匹配结果;
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匹配结果进行散热调节管理。
依据所述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进行区域散热能力集的控制匹配,生成第一控制匹配结果。以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多源水冷管进行散热控制,并生成反馈空间,所述反馈控制监测空间,在所述反馈空间内进行电离腔体的分区温升监测,基于监测结果进行区域散热能力集的控制匹配,生成修正控制匹配结果。基于所述修正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补偿,生成第二控制匹配结果,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匹配结果进行散热调节管理。实现了对等离子发生器的智能散热调节,提高了散热调节控制的控制精度,降低了散热调节的能耗,保障了远程等离子发生器运行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多源水冷管布设完成后,获取所述多源水冷管的水管参数,其中,所述水管参数包括水管路径、水管管径;
基于所述水管参数和所述模式稳态温度分布进行多源水冷管的模式降温损失拟合;
基于模式降温损失拟合结果进行第一控制匹配结果的控制修正;
根据控制修正结果对所述多源水冷管进行散热控制。
当所述多源水冷管布设完成后,获取所述多源水冷管的水管参数,其中,所述水管参数包括水管路径、水管管径。随后,基于所述水管参数和所述模式稳态温度分布进行多源水冷管的模式降温损失拟合。基于模式降温损失拟合结果获取对应的散热能力等级,进行第一控制匹配结果的控制修正。根据控制修正结果对所述多源水冷管进行散热控制。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配置基础压力数据,以所述压力数据、水管管径确定水流量和水流速;
获得冷却水的初始温度,根据所述水管路径和所述模式稳态温度分布生成路径温度值;
以所述初始温度作为温度起点,根据所述初始温度与对应位置的路径温度值确定初始温差;
依据所述初始温差、水流量和水流速进行单位距离的温度损失计算,生成第一位置损失拟合结果;
通过所述第一位置损失拟合结果进行初始温差补偿,获得第一位置温差,并计算获得第二位置损失拟合结果;
执行迭代温度损失补偿,完成模式降温损失拟合。
在进行降温损失拟合时,配置基础压力数据,以所述压力数据、水管管径确定水流量和水流速,所述水流量为单位时间的总流量。随后,获得冷却水的初始温度,根据所述水管路径和所述模式稳态温度分布生成路径温度值,其中,所述模式稳态温度分布生成路径温度值为对应路径经过区域在达到模式稳态时的平均温度。以所述初始温度作为温度起点,根据所述初始温度与对应位置的路径温度值确定初始温差,即获取初始温度与对应位置的路径温度值的初始温度差值。依据所述初始温差、水流量和水流速进行单位距离的温度损失计算,基于水流速和单位距离获取水流通过单位距离的时间,根据水流量和水流通过单位距离的时间得到单位距离的流量数据。进一步,根据单位距离的流量数据和初始温差在温度损失对应表匹配对应的温度损失,生成第一位置损失拟合结果。其中,温度损失对应表中记录不同单位距离的流量数据和初始温差对应的温度损失结果,具体数据可以基于实验的方式进行获取。进一步,通过所述第一位置损失拟合结果进行初始温差补偿,即根据第一位置损失拟合结果对冷却管内温度进行补偿,并结合对应位置的路径温度值,获得第一位置温差,基于第一位置温差,以及水流量和水流速并计算获得第二位置损失拟合结果。持续执行迭代温度损失补偿,直至完成所有管道路径的损失拟合,完成模式降温损失拟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监测结果是否满足预设温升阈值;
若所述监测结果满足预设温升阈值,则生成跃迁响应指令;
通过所述跃迁响应指令调用第一控制匹配结果的跃迁控制匹配结果,执行散热调节管理。
判断所述监测结果是否满足预设温升阈值,所述预设温升阈值为单位时间内的最大温升数据。若所述监测结果满足即大于等于预设温升阈值,则生成跃迁响应指令。通过所述跃迁响应指令调用第一控制匹配结果的跃迁控制匹配结果,即再次进行区域散热能力集的控制匹配,执行散热调节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当生成跃迁响应指令后,同步生成异常检出空间;
依据所述异常检出空间进行所述电离腔体的温度连续监测,生成第一异常结果;
依据所述异常检出空间进行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控制信息监测,生成第二异常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异常结果和所述第二异常结果进行异常报出。
当生成跃迁响应指令后,同步生成异常检出空间,即对应的异常温度检出区域,依据所述异常检出空间进行所述电离腔体的温度连续监测,生成第一异常结果。依据所述异常检出空间进行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控制信息监测,获取离子发生器的模式控制信息是否发生变化,生成第二异常结果。最后,根据所述第一异常结果和所述第二异常结果进行异常报出。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建立与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通信连接,并读取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工作模式。依据所述工作模式启动所述远程等离子发生器时,在电离腔体外布设光纤温度传感器,并读取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时序读数。基于所述时序读数进行所述电离腔体的区域分割,并在区域分割结果内分布多源水冷管,并建立多源水冷管的区域散热能力集。在远程等离子发生器运行过程中,获取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依据所述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进行区域散热能力集的控制匹配,生成第一控制匹配结果。以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多源水冷管进行散热控制,并生成反馈空间。在所述反馈空间内进行电离腔体的分区温升监测,基于监测结果生成修正控制匹配结果。基于所述修正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补偿,生成第二控制匹配结果。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匹配结果进行散热调节管理。实现了对等离子发生器的智能散热调节,提高了散热调节控制的控制精度,降低了散热调节的能耗,保障了远程等离子发生器运行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智能化较低,存在能源消耗量大,调节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的系统,系统可以由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来实现,一般可集成于电子设备中,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如图4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工作模式获取模块11,用于建立与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通信连接,并读取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工作模式;
读数获取模块12,用于依据所述工作模式启动所述远程等离子发生器时,在电离腔体外布设光纤温度传感器,并读取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时序读数,其中,所述时序读数与所述工作模式具有映射关联;
区域分割模块13,用于基于所述时序读数进行所述电离腔体的区域分割,并在区域分割结果内分布多源水冷管,并建立多源水冷管的区域散热能力集;
运行参数获取模块14,用于在远程等离子发生器运行过程中,获取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
控制匹配模块15,用于依据所述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进行区域散热能力集的控制匹配,生成第一控制匹配结果;
反馈模块16,用于以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多源水冷管进行散热控制,并生成反馈空间;
温升监测模块17,用于在所述反馈空间内进行电离腔体的分区温升监测,基于监测结果生成修正控制匹配结果;
控制补偿模块18,用于基于所述修正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补偿,生成第二控制匹配结果;
散热调节模块19,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匹配结果进行散热调节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区域分割模块13还用于:
基于所述时序读数对全部工作模式下的温度极大值提取,生成电离腔体中各个位置的温度极大值分布;
对所述温度极大值分布进行环境温度影响的宽容扩充,生成各个位置的调节能力约束;
以所述调节能力约束分布多源水冷管。
进一步地,所述区域分割模块13还用于:
以所述映射关联进行同模式下的时序读数进行评价,生成模式稳态温度分布;
依据所述模式稳态温度分布进行温度值和距离值的双判定聚类,基于聚类结果完成初始区域分割;
对初始区域分割结果进行同位置区域内的跨模式温度均衡评价;
基于跨模式温度均衡评价结果定位独立区域,基于所述独立区域对初始区域分割调整,获得区域分割结果;
并依据所述调节能力约束和所述区域分割结果分布多源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匹配模块15还用于:
当所述多源水冷管布设完成后,获取所述多源水冷管的水管参数,其中,所述水管参数包括水管路径、水管管径;
基于所述水管参数和所述模式稳态温度分布进行多源水冷管的模式降温损失拟合;
基于模式降温损失拟合结果进行第一控制匹配结果的控制修正;
根据控制修正结果对所述多源水冷管进行散热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匹配模块15还用于:
配置基础压力数据,以所述压力数据、水管管径确定水流量和水流速;
获得冷却水的初始温度,根据所述水管路径和所述模式稳态温度分布生成路径温度值;
以所述初始温度作为温度起点,根据所述初始温度与对应位置的路径温度值确定初始温差;
依据所述初始温差、水流量和水流速进行单位距离的温度损失计算,生成第一位置损失拟合结果;
通过所述第一位置损失拟合结果进行初始温差补偿,获得第一位置温差,并计算获得第二位置损失拟合结果;
执行迭代温度损失补偿,完成模式降温损失拟合。
进一步地,所述温升监测模块17还用于:
判断所述监测结果是否满足预设温升阈值;
若所述监测结果满足预设温升阈值,则生成跃迁响应指令;
通过所述跃迁响应指令调用第一控制匹配结果的跃迁控制匹配结果,执行散热调节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温升监测模块17还用于:
当生成跃迁响应指令后,同步生成异常检出空间;
依据所述异常检出空间进行所述电离腔体的温度连续监测,生成第一异常结果;
依据所述异常检出空间进行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控制信息监测,生成第二异常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异常结果和所述第二异常结果进行异常报出。
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框图。图5显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输入装置33及输出装置34;电子设备中处理器3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31为例,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31、存储器32、输入装置33及输出装置34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3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计算机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与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通信连接,并读取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工作模式;
依据所述工作模式启动所述远程等离子发生器时,在电离腔体外布设光纤温度传感器,并读取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时序读数,其中,所述时序读数与所述工作模式具有映射关联,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所述时序读数为所述光纤温度传感器在时间序列上的读数;
基于所述时序读数进行所述电离腔体的区域分割,并在区域分割结果内分布多源水冷管,并建立多源水冷管的区域散热能力集;
在远程等离子发生器运行过程中,获取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
依据所述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进行区域散热能力集的控制匹配,生成第一控制匹配结果;
以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多源水冷管进行散热控制,并生成反馈空间;
在所述反馈空间内进行电离腔体的分区温升监测,基于监测结果生成修正控制匹配结果;
基于所述修正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补偿,生成第二控制匹配结果;
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匹配结果进行散热调节管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时序读数对全部工作模式下的温度极大值提取,生成电离腔体中各个位置的温度极大值分布;
对所述温度极大值分布进行环境温度影响的宽容扩充,生成各个位置的调节能力约束;
以所述调节能力约束分布多源水冷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映射关联进行同模式下的时序读数进行评价,生成模式稳态温度分布;
依据所述模式稳态温度分布进行温度值和距离值的双判定聚类,基于聚类结果完成初始区域分割;
对初始区域分割结果进行同位置区域内的跨模式温度均衡评价;
基于跨模式温度均衡评价结果定位独立区域,基于所述独立区域对初始区域分割调整,获得区域分割结果;
并依据所述调节能力约束和所述区域分割结果分布多源水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多源水冷管布设完成后,获取所述多源水冷管的水管参数,其中,所述水管参数包括水管路径、水管管径;
基于所述水管参数和所述模式稳态温度分布进行多源水冷管的模式降温损失拟合;
基于模式降温损失拟合结果进行第一控制匹配结果的控制修正;
根据控制修正结果对所述多源水冷管进行散热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配置基础压力数据,以所述压力数据、水管管径确定水流量和水流速;
获得冷却水的初始温度,根据所述水管路径和所述模式稳态温度分布生成路径温度值;
以所述初始温度作为温度起点,根据所述初始温度与对应位置的路径温度值确定初始温差;
依据所述初始温差、水流量和水流速进行单位距离的温度损失计算,生成第一位置损失拟合结果;
通过所述第一位置损失拟合结果进行初始温差补偿,获得第一位置温差,并计算获得第二位置损失拟合结果;
执行迭代温度损失补偿,完成模式降温损失拟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监测结果是否满足预设温升阈值;
若所述监测结果满足预设温升阈值,则生成跃迁响应指令;
通过所述跃迁响应指令调用第一控制匹配结果的跃迁控制匹配结果,执行散热调节管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生成跃迁响应指令后,同步生成异常检出空间;
依据所述异常检出空间进行所述电离腔体的温度连续监测,生成第一异常结果;
依据所述异常检出空间进行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控制信息监测,生成第二异常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异常结果和所述第二异常结果进行异常报出。
8.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工作模式获取模块,用于建立与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通信连接,并读取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工作模式;
读数获取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工作模式启动所述远程等离子发生器时,在电离腔体外布设光纤温度传感器,并读取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时序读数,其中,所述时序读数与所述工作模式具有映射关联,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所述时序读数为所述光纤温度传感器在时间序列上的读数;
区域分割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时序读数进行所述电离腔体的区域分割,并在区域分割结果内分布多源水冷管,并建立多源水冷管的区域散热能力集;
运行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远程等离子发生器运行过程中,获取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
控制匹配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实时运行参数和环境温度进行区域散热能力集的控制匹配,生成第一控制匹配结果;
反馈模块,用于以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多源水冷管进行散热控制,并生成反馈空间;
温升监测模块,用于在所述反馈空间内进行电离腔体的分区温升监测,基于监测结果生成修正控制匹配结果;
控制补偿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修正控制匹配结果对所述第一控制匹配结果补偿,生成第二控制匹配结果;
散热调节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匹配结果进行散热调节管理。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
CN202410026090.5A 2024-01-09 2024-01-09 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545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26090.5A CN117545161B (zh) 2024-01-09 2024-01-09 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26090.5A CN117545161B (zh) 2024-01-09 2024-01-09 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45161A CN117545161A (zh) 2024-02-09
CN117545161B true CN117545161B (zh) 2024-03-29

Family

ID=89786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26090.5A Active CN117545161B (zh) 2024-01-09 2024-01-09 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4516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02720A1 (de) * 2014-02-28 2015-09-03 Ushio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nordnung zum Kühlen einer plasmabasierten Strahlungsquelle mit einer metallischen Kühlflüssigkeit und Verfahren zur Inbetriebnahme einer solchen Kühlanordnung
CN113446749A (zh) * 2021-06-18 2021-09-28 北京京仪自动化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双温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14729837A (zh) * 2019-11-19 2022-07-08 朗姆研究公司 温度监测
CN219697972U (zh) * 2023-04-19 2023-09-15 江苏神州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系统
CN117177547A (zh) * 2023-11-02 2023-12-05 江苏力普通瑞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高压变频器的散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02720A1 (de) * 2014-02-28 2015-09-03 Ushio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nordnung zum Kühlen einer plasmabasierten Strahlungsquelle mit einer metallischen Kühlflüssigkeit und Verfahren zur Inbetriebnahme einer solchen Kühlanordnung
CN114729837A (zh) * 2019-11-19 2022-07-08 朗姆研究公司 温度监测
CN113446749A (zh) * 2021-06-18 2021-09-28 北京京仪自动化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双温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219697972U (zh) * 2023-04-19 2023-09-15 江苏神州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系统
CN117177547A (zh) * 2023-11-02 2023-12-05 江苏力普通瑞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高压变频器的散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45161A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77161A (zh) 空调能耗模型训练方法与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WO2021190095A1 (zh) 空调选型方法、系统及装置
JP2014170343A (ja) 不具合検知システムおよび不具合検知方法
CN105528000B (zh)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智能温控表
CN104697704A (zh) 冷水机组排气压力故障检测方法
CN111125931B (zh) 冷却塔自动寻优选型方法、装置
CN111951988B (zh) 主给水流量的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7545161B (zh) 远程等离子发生器的散热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3868580A (zh) 抽凝供热机组工业供汽工况最小调峰出力的确定方法
CN108489164A (zh)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114805A (zh) 一种设备能耗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5906467A (zh) 基于换电站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573269B (zh) 半导体制造机台的参数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5110119A (zh) 制氢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制氢系统
Mofei et al. Design of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ler for thermocouple automatic calibrating furnace
CN110006180A (zh) 循环液换热功率控制方法与控制装置、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CN111914389A (zh) 一种基于曲线拟合的冷端系统运行点确定方法
CN104505202A (zh) 热敏电阻线性化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5877890B (zh) 一种cvd设备的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083877A (zh) 一种波动热工系统传递函数建模方法
CN219329936U (zh) 一种电动振动台的水冷散热系统
CN117189547A (zh) 用于无油移动式空压机的冷却优化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16502568B (zh) 压气机内流特性自动化模拟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718662B (zh) 用于火电机组低压缸零出力系统的调节阀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7146632A (zh) 循环水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