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32339B - 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32339B
CN117532339B CN202410028751.8A CN202410028751A CN117532339B CN 117532339 B CN117532339 B CN 117532339B CN 202410028751 A CN202410028751 A CN 202410028751A CN 117532339 B CN117532339 B CN 1175323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electric control
electronic control
cylind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287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32339A (zh
Inventor
李静伟
蔡志超
吴岳峰
马欣欣
郭必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Wol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ol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ol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ol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287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323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32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32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32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32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B23P21/0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the units passing two or more work-stations whilst being composed
    • B23P21/006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the units passing two or more work-stations whilst being composed the conveying means comprising a rotating 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精密装配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托盘旋转装置、电控合装装置、螺钉锁紧装置以及机械手,托盘旋转装置能装载产品,电控合装装置能通过机械手装载电控单元,电控合装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二次定位机构、视觉系统和翻转机构,翻转机构用于对电控单元姿态调节,产品能被转移并与姿态调节后的电控单元装配,托盘旋转装置包括顶升气缸,顶升气缸的输出端设有旋转气缸,旋转气缸的输出端设有托盘本体,托盘本体能够装载产品至上料位置。本发明对电控单元翻转后装配,解决了装配定位不准的问题,提高了装配成功率和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精密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线控制动系统得到了较快的普及和应用。
线控制动系统(Elecctric Wired BraKing System)简称为EWBS,属于电子控制制动系统中的一种,其以电信号的方式作为驾驶员制动意图的传递媒介,相较于传统液压制动的机械连接,它使得汽车结构得到了简化,响应速度和响应精度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汽车安全性。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线控制动系统实现了快速普及与应用,同时也已成为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线控制动系统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Electronic Hydraulic Brake System,简称EHB),EHB以电子元件替代了原有的部分机械元件,是一个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它将电子系统和液压系统相结合。EHB主要由电子踏板、电子控制单元(ECU)、液压执行机构组成,而其中的电子控制单元又由阀体和线圈装配构成。
传统的电子控制单元装配工艺为电控单元放置到底部定位工装,机械手抓取阀块装入电控单元。由于电控单元内的线圈处于浮动状态,因此自然状态下线圈可能会存在各种姿态,装配前需要先将线圈进行定位,但由于线圈数量较多且相互之间间隔距离较近,线圈的定位装置极为难设计和加工,因此常常出现大阀块装配不到位的情况,且采用倒装时产品的定位基准无法做到统一,由于产品加工的误差同样导致装配不到位的情况。
申请号为KR1020120120072的韩国发明专利公开了电子制动系统电控单元及电磁阀线圈总成的装配结构,该电磁阀通过印刷电路板连接到电子控制单元,并向安装在液压块中的电磁阀施加电源,以及电子控制单元的组件结构。线圈组件的中心被穿透,以便电磁阀的上部可以插入线圈组件中。线圈组件包括:圆柱形线轴,其线圈缠绕在外周;一个线圈外壳,用于包裹缠绕在线轴上的线圈;以及一个外壳,该外壳具有用于插入线圈组件的插入槽。印刷电路板布置在与液压块相结合的电子控制单元中,以预定的间隔彼此分开。该发明能够实现阀体与线圈的快速装配,但在装配定位精度以及结构布局方面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精度、高效率装配能力的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托盘旋转装置、电控合装装置、螺钉锁紧装置以及机械手,托盘旋转装置能装载产品,电控合装装置能通过机械手装载电控单元,电控合装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二次定位机构、视觉系统和翻转机构,翻转机构用于对电控单元姿态调节,产品能与电控单元装配。机械手将电控单元转移至电控合装单元,首先通过二次定位机构对电控单元进行装载并完成定位,随后通过视觉系统对定位的电控单元进行视觉测试,再通过翻转机构实现电控单元装配前的姿态调节,以便于电控单元能与移动至其下方的产品进行装配,实现上料、定位、检测、装配的自动化,提高了装配效率,且电控单元从上方向下与产品装配的方式,避免了电控单元内线圈浮动引起装配偏差的问题,提高了装配成功率以及提升了装配稳定性。
优选地,托盘旋转装置包括顶升气缸,顶升气缸的输出端设有旋转气缸,旋转气缸的输出端设有托盘本体。顶升气缸能驱动旋转气缸升降,旋转气缸能驱动托盘本体旋转,顶升气缸与旋转气缸能够实现托盘本体上装载的产品能以指定姿态到达上料位置,以便机械手抓取进行后续装配工艺,提高了装配工艺的装配效率。
优选地,二次定位机构包括推料气缸和扫码装置,推料气缸的输出端能装载电控单元,扫码装置用于对推料气缸上的电控单元进行信息读取和记录。电控单元具有记录自身序号和型号的条码,扫码装置对条码扫描进行信息读取,以便数据记录和筛查,推料气缸能驱动并对装载的电控单元进行初步定位,以便到达合适高度位置被扫码装置进行扫描。
优选地,视觉系统设于推料气缸上方,视觉系统用于对推料气缸上的电控单元拍照。视觉系统设置于扫码装置上方,视觉系统具有摄像机,电控单元上具有多个特征点,摄像机能通过特征点对电控单元进行定位以及合格检测。
优选地,翻转机构包括夹紧装置、线圈托板和翻转气缸,夹紧装置用于夹紧电控单元,电控单元内具有线圈,线圈托板与夹紧装置连接并用于对线圈限位,翻转气缸的输出端与夹紧装置固定,翻转机构连接有用于升降的升降电缸。检测合格后的电控单元能被夹紧装置固定,此时电控单元处于正面向上姿态,电控单元中的线圈重叠并处于浮动状态,此时线圈托板伸出至电控单元上方,对内部浮动线圈进行遮挡,随后通过翻转机构驱动夹紧装置以及与其连接的线圈托板水平翻转,使得线圈托板的正面朝下,此时浮动的线圈依靠自身重力下沉并被线圈托板限制在电控单元壳体内,线圈处于稳定叠加状态,此时升降电缸驱动翻转机构下移,使得夹紧装置携带电控单元向下与移动至下方的产品进行装配,线圈倒置的装配方法确保了多个线圈不会因自身浮动产生装配,提高了产品与线圈装配的成功几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保证了装配后线圈与产品契合的稳定性,提升了装配后成品的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优选地,电控合装装置还包括移动平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对中矫正工装,对中矫正工装具有向上延伸的对中棒,对中棒用于对线圈导正。翻转机构在将电控单元翻转倒置后,移动平台驱动对中矫正工装移动至倒置的电控单元下方,并进行对准确定位,此时升降气缸驱动翻转机构下移,使得对中棒能依次穿过多个重叠线圈,形成线圈在装配前的水平位置导正,随后再将产品转移至电控单元下方,升降电缸再次驱动使电控单元向下移动与产品完成装配,对中棒使多个线圈具有相同的定位基准,避免重叠的线圈差生错位,消除了线圈的加工误差导致与产品装配不到位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成功率,同时也避免了产品与线圈由于定位不准导致在装配过程中彼此磨合的可能,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寿命,提升了装配后成品的稳定性。
优选地,移动平台上连接有定位工装,定位工装能装载产品并定位至翻转机构下方。移动平台先后驱动对中矫正工装和定位工装到达倒置的电控单元下方,以配合完成矫正导向和定位装配的工艺流程,对中矫正工装与定位工装依靠一个移动平台进行驱动,优化了结构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地,机械手在抓取范围内设有上料库和NG料道,上料库内存放有电控单元,NG料道用于装载不合格的电控单元。机械手从上料库内抓取电控单元至二次定位机构进行装载,待视觉系统进行检测后,合格的电控单元被机械手转移至夹紧装置,不合格的电控单元由机械手转移至NG料道进行存放。
优选地,螺钉锁紧装置包括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用于压紧装配后的产品,压紧装置上设有拧紧模组,拧紧模组用于将螺丝锁紧在装配后的产品中。
优选地,夹紧装置包括两个对向滑移设置的夹紧块,夹紧块在夹持面阵列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包括与夹紧块连接的连接轴,连接轴末端固定有基板,基板通过弹簧连接有顶板,基板中心固定有凸起,顶板设有能使凸起通过的通孔。机械手抓取合格的电控单元至夹紧块之间,夹紧块彼此靠近对电控单元进行夹紧定位,夹紧块彼此靠近过程中,顶板首先与电控单元接触并挤压弹簧,对接触瞬间压力进行缓冲,防止夹紧力过大引起电控单元受损,伴随夹紧块进一步靠近,顶板挤压弹簧并靠近基板,使得凸起能通过顶板的通孔与电控单元侧方接触,凸起穿过通孔的过程有助于对顶板导向,实现弹性缓冲的同时避免顶板倾斜引起电控单元偏移,保证了装配精度。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翻转装置在装配前对电控单元倒置,因而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托盘旋转装置能将产品调整至待装配姿态并到达指定位置,便于机械手搬运,提高了装配效率;翻转机构通过将电控单元倒置使线圈下沉,并利用线圈托板对线圈限位,使得线圈能向下与产品装配,解决了常规装配方式中线圈浮动不稳引起装配不到位的问题,提高了装配成功率和提升成品稳定性;对中矫正工装通过移动和定位到达电控单元下方,在升降气缸的作用下使对中棒穿过叠放的线圈,实现线圈的共同对准,避免了线圈加工误差引起装配不到位的可能,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成功率;线圈被导正保持重叠,也有利于避免产品与线圈在装配过程中的磨损,提高了成品使用年限,降低废品率;对中矫正工装和定位工装均通过移动平台实现移动和定位,优化了布局,降低了生产成本;夹紧装置的夹紧块通过顶板实现弹性夹紧,防止夹持力过大引起电控单元受损;凸起穿过通孔时对顶板导向限位,避免顶板倾斜引起电控单元的偏移,保证装配精度。因此,本发明是一种具有高精度、高效率装配能力的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托盘旋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控合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二次定位机构与翻转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6为二次定位机构示意图;
图7为翻转机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9为橡胶条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缓冲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缓冲件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托盘旋转装置1;产品10;顶升气缸11;旋转气缸12;托盘本体13;电控合装装置2;电控单元20;二次定位机构21;推料气缸210;扫码装置211;视觉系统22;翻转机构23;夹紧装置230;线圈托板231;翻转气缸232;升降电缸24;移动平台25;定位工装26;对中矫正工装27;对中棒270;螺钉锁紧装置3;压紧装置30;拧紧模组31;机械手4;上料库5;NG料道6;夹紧块7;缓冲件8;连接轴80;基板81;顶板82;凸起83;通孔84;槽体85;橡胶垫片86;导向块87;橡胶条88;橡胶圈8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附图6,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20快速装配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托盘旋转装置1、电控合装装置2、螺钉锁紧装置3以及机械手4,机械手4具有六个自由度,托盘旋转装置1能装载产品10,电控合装装置2能通过机械手4装载电控单元20,电控合装装置2包括配合设置的二次定位机构21、视觉系统22和翻转机构23,翻转机构23用于对电控单元20姿态调节,产品10能被转移并与姿态调节后的电控单元20装配。
机械手4将电控单元20转移至电控合装单元,首先通过二次定位机构21对电控单元20进行装载并完成定位,随后通过视觉系统22对定位的电控单元20进行视觉测试,再通过翻转机构23实现电控单元20装配前的姿态调节,以便于电控单元20能与移动至其下方的产品10进行装配,实现上料、定位、检测、装配的自动化,提高了装配效率,且电控单元20从上方向下与产品10装配的方式,避免了电控单元20内线圈浮动引起装配偏差的问题,提高了装配成功率以及提升了装配稳定性。
托盘旋转装置1包括顶升气缸11,顶升气缸11的输出端设有旋转气缸12,旋转气缸12的输出端设有托盘本体13,托盘本体13能够装载产品10至上料位置。
顶升气缸11能驱动旋转气缸12升降,旋转气缸12能驱动托盘本体13旋转,顶升气缸11与旋转气缸12能够实现托盘本体13上装载的产品10能以指定姿态到达上料位置,以便机械手4抓取进行后续装配工艺,提高了装配工艺的装配效率。
二次定位机构21包括推料气缸210和扫码装置211,推料气缸210的输出端能装载电控单元20,扫码装置211用于对推料气缸210上的电控单元20进行信息读取和记录。
电控单元20具有记录自身序号和型号的条码,扫码装置211对条码扫描进行信息读取,以便数据记录和筛查,推料气缸210能驱动并对装载的电控单元20进行初步定位,以便到达合适高度位置被扫码装置211进行扫描。
视觉系统22用于对推料气缸210上的电控单元20进行拍照定位以及合格检测。视觉系统22设置于扫码装置211上方,视觉系统22具有摄像机,电控单元20上具有多个特征点,摄像机能通过特征点对电控单元20进行定位以及合格检测。
翻转机构23包括夹紧装置230、线圈托板231和翻转气缸232,夹紧装置230用于夹紧视觉系统22检测合格后的电控单元20,电控单元20内具有线圈,线圈有多个且重叠设置,线圈托板231与夹紧装置230连接并用于对线圈限位,翻转气缸232的输出端与夹紧装置230固定,翻转机构23连接有用于升降的升降电缸24。
检测合格后的电控单元20能被夹紧装置230固定,此时电控单元20处于正面向上姿态,电控单元20中的线圈重叠并处于浮动状态,此时线圈托板231伸出至电控单元20上方,对内部浮动线圈进行遮挡,随后通过翻转机构23驱动夹紧装置230以及与其连接的线圈托板231水平翻转,使得线圈托板231的正面朝下,此时浮动的线圈依靠自身重力下沉并被线圈托板231限制在电控单元20壳体内,线圈处于稳定叠加状态,此时升降电缸24驱动翻转机构23下移,使得夹紧装置230携带电控单元20向下与移动至下方的产品10进行装配,线圈倒置的装配方法确保了多个线圈不会因自身浮动产生装配,提高了产品10与线圈装配的成功几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保证了装配后线圈与产品10契合的稳定性,提升了装配后成品的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电控合装装置2还包括移动平台25,移动平台25上设置有对中矫正工装27,对中矫正工装27具有向上延伸的对中棒270,对中棒270用于对线圈导正。
翻转机构23在将电控单元20翻转倒置后,移动平台25驱动对中矫正工装27移动至倒置的电控单元20下方,并进行对准确定位,此时升降气缸驱动翻转机构23下移,使得对中棒270能依次穿过多个重叠线圈,形成线圈在装配前的水平位置导正,随后再将产品10转移至电控单元20下方,升降电缸24再次驱动使电控单元20向下移动与产品10完成装配,对中棒270使多个线圈具有相同的定位基准,避免重叠的线圈差生错位,消除了线圈的加工误差导致与产品10装配不到位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成功率,同时也避免了产品10与线圈由于定位不准导致在装配过程中彼此磨合的可能,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寿命,提升了装配后成品的稳定性。
移动平台25上连接有定位工装26,定位工装26能装载产品10并定位至翻转机构23下方。
移动平台25先后驱动对中矫正工装27和定位工装26到达倒置的电控单元20下方,以配合完成矫正导向和定位装配的工艺流程,对中矫正工装27与定位工装26依靠一个移动平台25进行驱动,优化了结构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
机械手4在抓取范围内设有上料库5和NG料道6,上料库5内存放有电控单元20,NG料道6用于装载不合格的电控单元20。机械手4从上料库5内抓取电控单元20至二次定位机构21进行装载,待视觉系统22进行检测后,合格的电控单元20被机械手4转移至夹紧装置230,不合格的电控单元20由机械手4转移至NG料道6进行存放。
螺钉锁紧装置3包括压紧装置30,压紧装置30用于压紧装配后的产品10,压紧装置30上设有拧紧模组31,拧紧模组31用于将螺丝锁紧在装配后的产品10中。
参见附图8-附图9,夹紧装置230包括两个对向滑移设置的夹紧块7,夹紧块7在夹持面阵列设置有缓冲件8,缓冲件8包括连接于夹紧块7的连接轴80,连接轴80末端固定有基板81,基板81通过弹簧连接有顶板82,基板81中心固定有凸起83,顶板82设有能使凸起83通过的通孔84。
机械手4抓取合格的电控单元20至夹紧块7之间,夹紧块7彼此靠近对电控单元20进行夹紧定位,夹紧块7彼此靠近过程中,顶板82首先与电控单元20接触并挤压弹簧,对接触瞬间压力进行缓冲,防止夹紧力过大引起电控单元20受损,伴随夹紧块7进一步靠近,顶板82挤压弹簧并靠近基板81,使得凸起83能通过顶板82的通孔84与电控单元20侧方接触,由于凸起83的末端具有通槽,凸起83与电控单元20接触压紧的过程中,槽体85内气压被挤压排出形成负压状态,能形成对电控单元20的气动吸附,实现对电控单元20夹紧的同时降低了压紧接触产生的摩擦,进一步防止电控单元20受损,提高成品质量,降低报废率,凸起83穿过通孔84的过程有助于对顶板82导向,实现弹性缓冲的同时避免顶板82倾斜引起电控单元20偏移,保证了装配精度。
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20快速装配装置的装配流程如下:输送线上的产品10到达托盘旋转装置1,此时产品10位于托盘本体13上,通过控制旋转气缸12驱动托盘本体13旋转180°,将托盘本体13上的产品10旋转至该工位的所需姿态,旋转后的托盘本体13通过顶升气缸11流转至上料位置;机械手4从上料库5内抓取电控单元20到达二次定位机构21,通过推料气缸210装载电控单元20并移动至扫码装置211一侧,扫码装置211对电控单元20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进行该电控单元20的信息读取和记录,视觉系统22向下对电控单元20进行拍照定位,并检测该电控单元20的产品10状态,不合格的电控单元20通过机械手4抓取并放置到NG料道6上;检测合格的电控单元20通过机械手4抓取并放置到翻转机构23内,夹紧装置230对合格的电控单元20进行夹紧定位,线圈托盘推出至电控单元20的上方并遮挡线圈,翻转气缸232驱动使夹紧装置230与线圈托板231同步翻转180°,此时线圈由于自身重力保持垂直朝下并下落,线圈托板231对下落线圈遮挡限位;移动平台25驱动对中矫正工装27至翻转后的电控单元20下方,升降电缸24驱动整个翻转机构23下移,使得对中棒270一次性穿过多个重叠的线圈,形成线圈的导正;机械手4抓取上料位置的产品10至定位工装26上,移动平台25驱动定位工装26上的产品10到达电控单元20下方;升降气缸进一步向下推出翻转机构23,使得电控单元20缓慢向下装入产品10中,实现产品10与电控单元20的装配;装配完毕后,机械手4再次抓取装配后的产品10至托盘本体13上,输送线将产品10进一步移送至螺钉锁紧装置3,通过压紧装置30对产品10压紧,拧紧模组31将装配好的产品10用螺钉锁紧。
实施例2:
参见附图9-附图11,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20快速装配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凸起83在末端设有向内凹陷的槽体85,槽体85外侧设有橡胶垫片86,顶板82靠近基板81的一端设有导向块87,导向块87与凸起83配合设置,基板81与顶板82在外侧连接有橡胶条88,多根橡胶条88呈环绕布设,多根橡胶条88固定有同一个橡胶圈89。
顶板82在夹紧电控单元20过程中,凸起83逐渐伸出通孔84,橡胶垫片86接触电控单元20形成槽体85内密封空间,随着橡胶垫片86受压,密封空间内气体排出部分,形成负压空间,形成对电控单元20的吸附,提高了夹紧定位能力,防止夹紧装置230进行升降和翻转动作导致电控单元20抖动倾斜或掉落,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电控单元20的定位准确性,另一方面提高了装配成功率。
在顶板82接触电控单元20并靠近基板81过程中,环绕布设的橡胶条88受压发生形变,且多个橡胶条88形变后以基板81中心为圆心向外展开,展开后的橡胶条88以及橡胶圈89能与电控单元20的被夹面弹性接触,通过提高接触面积的方式稳定了电控单元20在夹紧装置230上的位置,进一步降低了电控单元20偏移导致装配失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托盘旋转装置(1)、电控合装装置(2)、螺钉锁紧装置(3)以及机械手(4),所述托盘旋转装置(1)能装载产品(10),所述电控合装装置(2)能通过所述机械手(4)装载电控单元(20),
其特征是:所述电控合装装置(2)包括配合设置的二次定位机构(21)、视觉系统(22)和翻转机构(23),所述翻转机构(23)用于对所述电控单元(20)姿态调节,所述产品(10)能与所述电控单元(20)装配,所述翻转机构(23)包括夹紧装置(230)、线圈托板(231)和翻转气缸(232),所述夹紧装置(230)用于夹紧所述电控单元(20),所述电控单元(20)内具有线圈,所述线圈托板(231)与所述夹紧装置(230)连接并用于对所述线圈限位,所述翻转气缸(232)的输出端与所述夹紧装置(230)固定,所述翻转机构(23)连接有用于升降的升降电缸(24),
所述夹紧装置(230)包括两个对向滑移设置的夹紧块(7),所述夹紧块(7)在夹持面阵列设置有缓冲件(8),所述缓冲件(8)包括与所述夹紧块(7)连接的连接轴(80),所述连接轴(80)末端固定有基板(81),所述基板(81)通过弹簧连接有顶板(82),所述基板(81)中心固定有凸起(83),所述顶板(82)设有能使所述凸起(83)通过的通孔(84),
所述凸起(83)在末端设有向内凹陷的槽体(85),所述槽体(85)外侧设有橡胶垫片(86),所述顶板(82)靠近所述基板(81)的一端设有导向块(87),所述导向块(87)与所述凸起(83)配合设置,所述基板(81)与所述顶板(82)在外侧连接有橡胶条(88),多根所述橡胶条(88)呈环绕布设,多根所述橡胶条(88)固定有同一个橡胶圈(8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托盘旋转装置(1)包括顶升气缸(11),所述顶升气缸(11)的输出端设有旋转气缸(12),所述旋转气缸(12)的输出端设有托盘本体(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二次定位机构(21)包括推料气缸(210)和扫码装置(211),所述推料气缸(210)的输出端能装载所述电控单元(20),所述扫码装置(211)用于对所述推料气缸(210)上的所述电控单元(20)进行信息读取和记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视觉系统(22)设于所述推料气缸(210)上方,所述视觉系统(22)用于对所述推料气缸(210)上的所述电控单元(20)拍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控合装装置(2)还包括移动平台(25),所述移动平台(25)上设置有对中矫正工装(27),所述对中矫正工装(27)具有向上延伸的对中棒(270),所述对中棒(270)用于对所述线圈导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平台(25)上连接有定位工装(26),所述定位工装(26)能装载所述产品(10)并定位至所述翻转机构(23)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械手(4)在抓取范围内设有上料库(5)和NG料道(6),所述上料库(5)内存放有所述电控单元(20),所述NG料道(6)用于装载不合格的所述电控单元(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螺钉锁紧装置(3)包括压紧装置(30),所述压紧装置(30)用于压紧装配后的所述产品(10),所述压紧装置(30)上设有拧紧模组(31),所述拧紧模组(31)用于将螺丝锁紧在装配后的所述产品(10)中。
CN202410028751.8A 2024-01-09 2024-01-09 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 Active CN117532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28751.8A CN117532339B (zh) 2024-01-09 2024-01-09 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28751.8A CN117532339B (zh) 2024-01-09 2024-01-09 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32339A CN117532339A (zh) 2024-02-09
CN117532339B true CN117532339B (zh) 2024-05-10

Family

ID=89786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28751.8A Active CN117532339B (zh) 2024-01-09 2024-01-09 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3233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7061A (zh) * 2013-12-19 2014-04-09 周俊雄 调节器的电磁线圈总成的自动组装机
JP2015139876A (ja) * 2014-01-27 2015-08-03 エルエヌエス マネジメント ソシエテ アノニム バー供給システム用のバーガイドユニットおよびバー供給システム
CN112008393A (zh) * 2020-08-27 2020-12-01 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 阀体装配系统
WO2021196021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相位执行器装配线
CN115106762A (zh) * 2022-07-25 2022-09-27 武汉德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模组自动装配系统及方法
CN115255929A (zh) * 2022-09-20 2022-11-01 江苏元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点火线圈高效自动组装检测流水线及方法
CN116638287A (zh) * 2023-07-26 2023-08-25 杭州沃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主活塞及限位支架装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7061A (zh) * 2013-12-19 2014-04-09 周俊雄 调节器的电磁线圈总成的自动组装机
JP2015139876A (ja) * 2014-01-27 2015-08-03 エルエヌエス マネジメント ソシエテ アノニム バー供給システム用のバーガイドユニットおよびバー供給システム
WO2021196021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相位执行器装配线
CN112008393A (zh) * 2020-08-27 2020-12-01 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 阀体装配系统
CN115106762A (zh) * 2022-07-25 2022-09-27 武汉德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模组自动装配系统及方法
CN115255929A (zh) * 2022-09-20 2022-11-01 江苏元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点火线圈高效自动组装检测流水线及方法
CN116638287A (zh) * 2023-07-26 2023-08-25 杭州沃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主活塞及限位支架装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32339A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2232B (zh) 电池模组组装机构及电池模组
CN110369306B (zh) 一种膜电极检测设备
CN111039011A (zh) 一种全自动柔性电路板测试机
CN117532339B (zh) 一种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电控单元快速装配装置
CN114939538B (zh) 正反面检测设备
CN113049596A (zh) 外观检查设备
US6438095B1 (en) Disc clamp mechanism for disc apparatus
CN216736455U (zh) 一种pcb板抓取机构及装配设备
EP1052636B1 (en) Disk clamp mechanism of disk device
CN218490794U (zh) 一种四仓位自动下料机构
CN112024428B (zh) Ocv测试机及电池
KR102250593B1 (ko) 전지셀 케이스 조립 시스템
CN115106299A (zh) 一种电路板检测产线
CN208391902U (zh) 固定机构及应用其的光源板固定装置
CN112565506A (zh) 多组自动升级及测试系统
CN115581061B (zh) 柔性供料器
CN220863218U (zh) 一种gnd弹簧自动装配装置
CN218051312U (zh) 一种充电桩智能生产线
CN217147584U (zh) 一种弹夹翻转机构和下料装置
CN217727634U (zh) 一种定位装置
CN116094271B (zh) 一种电机的pcba板、电机本体、下壳体焊接组装结构
CN217596233U (zh) 焊接板料定位调整装置
CN216104808U (zh) 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拾取机构及上料装置
CN209919291U (zh) 一种水封组装设备
JP7251721B1 (ja) 部品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