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18391A - 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18391A
CN117518391A CN202210907069.7A CN202210907069A CN117518391A CN 117518391 A CN117518391 A CN 117518391A CN 202210907069 A CN202210907069 A CN 202210907069A CN 117518391 A CN117518391 A CN 117518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portion
carrier
assembly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070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岑凯迪
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070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18391A/zh
Priority to CN202280054602.8A priority patent/CN11789764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7238 priority patent/WO202303612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518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183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其包括一光学镜头组件和一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组件为分体式镜头部,其包括被沿依次光轴设置的第一镜头部、第二镜头部和第三镜头部,其中,驱动装置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为所述第一镜头部提供第一镜头部安装位,将所述第一镜头部保持在所述第二镜头部的上方,为所述第三镜头部提供第三镜头部安装位,将所述第三镜头部保持在所述第二镜头部的下方,所述第二镜头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镜头部和所述第三镜头部沿光轴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进行光学内对焦的光学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摄像模组的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中,用于进行图像采集。随着用户对于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摄像模组的像素也在不断的提升,同时,感光芯片的尺寸也相应的增加,因此对与其适配的光学镜头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现有的被配置于摄像模组的一体式光学镜头,其包括一个镜筒和被设置于该镜筒的多个镜片,由于一体式光学镜头的设计和组装方法的技术限制,难以实现小型化。而终端设备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发展需求,预留给摄像模组的安装空间也有限,限制了摄像模组的体积;另一方面,感光芯片尺寸的增大,导致与之匹配的光学镜头的尺寸和重量增大,为了实现自动对焦功能,现有的马达所能提供的驱动力难以相应地增加。另外,在驱动力受限的前提下,光学镜头越重,马达能够驱动光学部件移动的行程越短,将影响对焦。另外,光学镜头越重,马达驱动光学部件移动的速度越慢,光学部件达到预定位置的时间越长,也将影响对焦效果。
为了实现较好的光学对焦,需要实现对光学镜头的大行程的驱动,进而需要增大马达体积或者是改变马达的结构,马达零部件数量增加,设备主体的厚度增加,难以满足在提供足够驱动力的同时实现小型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驱动光学镜头组件的部分镜头部移动,在有限的光学镜头内部空间内来实现光学对焦,在提供足够的驱动力的同时,兼顾整体结构的紧凑和小型化。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将光学镜头组件分为多个镜头部,驱动其中的部分镜头部移动,在提升成像质量的同时,保证整体结构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将光学镜头组件分为多个镜头部,驱动其中的部分镜头部移动,实现对焦功能,解决驱动力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将光学镜头组件分为多个镜头部,其中一镜头部被设置在于驱动装置的可动载体上,其余镜头部被固定于驱动装置,从而实现部分镜头相对于其他镜头部移动实现对焦。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将第一镜头部和第三镜头部安装在金属壳体上,金属壳体提供结构稳定的安装基准面,使得第一镜头部和第三镜头的相对位置能够保持稳定。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将第一镜头部安装在壳体的第一镜头部安装位,将第一镜头部保持在第二镜头部的上方,第三镜头部安装在壳体的第三镜头部安装位,将第三镜头部保持在第二镜头部的下方,构成可成像的光学镜头组件。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将第二镜头部设置在载体组件上,载体组件带动第二镜头部相对第一镜头部和第三镜头部沿光轴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第三镜头部安装在壳体的第三镜头部安装位,第三镜头部安装于底座,使得底座能够间接地连接于壳体,提供底座一安装参考面。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将第一镜头部安装在壳体的第一镜头部安装位,第三镜头部安装在壳体的第三镜头部安装位,第一镜头部安装位和第三镜头部安装位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使得结构合理设置。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壳体的第一镜头部安装位和第三镜头部安装位与载片的延伸臂错位设置,使得结构紧凑合理。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载片的部分延伸臂自壳体的避让槽延伸至内部,在提供第二镜头部的调整空间的同时,使得机构合理设置。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第一镜头部安装在壳体的第一镜头部安装位的承靠部,第三镜头部安装在壳体的第三镜头部安装位的结合部,第一镜头部安装位和第三镜头部安装位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使得结构紧凑合理设置。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一镜头部安装在壳体的第一镜头部安装位的承靠部,第三镜头部安装在壳体的第三镜头部安装位的结合部,使得第一镜头部与第三镜头部在沿光轴方向上存在高度间隙,第二镜头部在高度间隙内移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载片的部分延伸臂设置在第一镜头部的承靠部的下方,部分延伸臂被设置在壳体的避让槽内,在稳定支撑的同时满足结构紧凑,设置合理。
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光学驱动组件,其包括:
光学镜头,包括:
沿光轴方向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镜头部、第二镜头部、第三镜头部;
驱动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第一镜头部被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三镜头部被固定于所述壳体;
载体组件,包括载体和载片,所述第二镜头部被设置在所述载体组件;
驱动组件,所述载体组件被所述驱动组件驱动移动;
底座,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第三镜头部固定于所述底座;
其中,所述第三镜头部的外侧、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底座构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载体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为中空环形结构,具有一通孔,所述第三镜头部被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三镜头部的镜筒外侧与所述载体的内侧面存在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片包括支撑部以及延伸臂,所述支撑部为中空环形结构,用于承载支撑所述第二镜头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自所述支撑部沿径向延伸至所述载体的上端部,与所述载体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主体、第一镜头部安装位、第三镜头安装位以及避让槽,所述壳体主体为环形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镜头部安装位、所述第三镜头安装位和所述避让槽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所述壳体主体向内延伸形成所述第三镜头部安装位,所述第三镜头部安装位包括至少一连接臂和至少一结合部,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结合部一体成型,所述结合部与所述第三镜头部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部安装位包括一开口和至少一承靠部,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镜头部对应,以使得光线经所述第一镜头部进入,所述承靠部用于承靠所述第一镜头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部、所述壳体以及第三镜头部构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载片在所述第二容空间内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发生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片的部分延伸臂自所述避让槽延伸至内部,与所述连接臂和所述结合部错位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片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移动,所述载片的部分延伸臂始终保持在所述避让槽内。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申请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申请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驱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驱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驱动组件的A-A截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驱动组件驱动装置20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驱动组件中的载体211组件21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驱动组件中的壳体25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驱动组件的B-B截面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中光学驱动组件底座24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中摄像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发明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接触连接或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满足小型化和足够的驱动力的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镜头的部分镜片来实现对焦的光学驱动组件。该光学驱动组件包括分体式镜头组件,镜头组件包括多个镜头部,其中一镜头部被设置在于驱动装置的可动载体上,其余镜头部被固定于驱动装置,从而实现部分镜头相对于其他镜头部移动实现对焦。
一方面,光学镜头内部空间有限,马达部件的尺寸难以减小被设置在光学镜头内部,另一方面,马达结构复杂,零件数量增加,组装的累积公差链变长,使得组装难度增大,组装的精度难以保证。另外,由于被固定的镜头部之间通过胶水粘结,而镜头部的镜筒多为树脂,两者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被组装好的摄像模组的镜头在烘烤等工艺过程中的变异量不同,镜头部之间发生变异,导致最终的摄像模组成像质量下降。
示例性光学驱动组件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驱动组件被阐明,其包括光学镜头组件10和驱动装置20。其中,光学镜头组件10为分体式镜头部,包括多个镜头部,多个镜头部被沿光轴设置,光学镜头组件10的部分被设置在驱动装置20的内部,被驱动装置20保持和驱动。
如图3所示,图3为图1中光学驱动组件在A-A截面的示意图。光学镜头组件10包括第一镜头部11、第二镜头部12和第三镜头部13,第一镜头部11、第二镜头部12和第三镜头部13沿着光轴的方向由物侧至像侧被依次设置。其中,第一镜头部11被设置在驱动装置20的靠近物侧方向,第二镜头部12被设置于驱动装置20并被驱动装置20驱动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第三镜头部13被设置在驱动装置20内部,以允许光线依次穿过光学镜头组件10的第一镜头部11、第二镜头部12以及第三镜头部13。
其中,该第一镜头部11进一步包括第一透镜组111和第一镜筒112,该第一透镜组111被安装于该第一镜筒112内,该第二镜头部12包括第二透镜组121和第二镜筒122,该第二透镜组121被安装于该第二镜筒122内,该第三镜头部13包括第三透镜组131和第三镜筒132,该第三透镜组131被安装于该第三镜筒132内。该第一透镜组111、该第二透镜组121以及该第三透镜组131共同构成一可成像光学系统。
在本申请中,该驱动装置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载体组件21、一固定部22、至少一驱动组件23、连接该载体组件21和该固定部22的至少一保持组件24和至少一电路组件25,其中,该固定部22由壳体221和底座222构成,该壳体221固定连接至该底座222。同时,该光学镜头组件10的部分为可动镜头,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镜头部12相对于第一镜头部11、第三镜头部13的相对位置可发生调整,其中,第一镜头部11和第三镜头部13分别与驱动装置20的固定部22固定,以设置于该可成像光学系统的预定光学路径,该第二镜头部12被设置在驱动装置20的该载体组件21,被驱动组件23驱动第二镜头部12进行位置调整以实现清晰成像,换言之,在驱动装置20的驱动作用下,该第二镜头部12可以沿光轴移动实现对焦。
为实现更好的图像质量,在光学设计时,第二镜头部12的光学敏感度高于其他镜头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镜头部13被沿光轴设置于第二镜头部12的下方,被设置于驱动装置20的底座222,第三镜头部13的第三透镜组131的镜片数量可以为三个以上。
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20的驱动组件23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驱动线圈231和至少一驱动磁石232,该驱动磁石232和该驱动线圈231设置于驱动装置20的固定部22和载体组件21上,其中一种可选实施例,驱动磁石232设置于该载体组件21,对应该驱动线圈231设置于该固定部22,另一可选实施例,驱动磁石232设置于该固定部22,驱动线圈231设置于该载体组件21。在其中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第二镜头部12被设置于该载体组件21,该驱动线圈231被设置于该载体组件21,该驱动磁石232被设置于该壳体221,该驱动线圈231通过至少一保持元件24电连接于该驱动装置的该电路组件25,当驱动线圈231通电时,该驱动载体组件21相对于底座222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带动设置于该载体组件21的第二镜头部12沿着光轴移动,实现对焦功能。
其中,该第一镜头部11与该第三镜头部13被设置于壳体221的不同高度位置,第一镜头部11与第三镜头部13之间的高度差形成一间隙,该间隙用于容纳该第二镜头部12,并允许第二镜头部12在驱动装置20的驱动下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实现光学系统的调整。
如图3至图5所示,该载体组件21进一步包括载体211和固定连接于载体211的载片212。其中,载体211为中空环形结构,该载体211具有一外侧壁2111、内侧面2112、上端面2113、下端面2114以及一通孔2115。其中,该载体211的上端面2113靠近物侧端,即靠近入光侧,下端面2114靠近像侧端,即靠近出光侧,通孔2115位于载体211的内部,由上端面2113延伸贯穿至下端面2114,形成通孔2115。
该载片212自该载体211向内延伸的一片状结构,进一步包括支撑部2121以及至少一延伸臂2122。该支撑部2121为中空环形结构,用于承载支撑第二镜头部12,第二镜头部12的第二镜筒122被设置在该支撑部2121,使得第二透镜组121与该支撑部2121的中间通孔相对应设置。该延伸臂2122自支撑部2121沿径向延伸至载体211,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该延伸臂延伸至该载体211的上端面2113,与该载体211固定连接。该延伸臂2122可以为多个,对称设置在支撑部2121外部,提供均匀平衡的支撑作用,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延伸臂2122数量大于三个,以提供一更稳定支撑平面。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该延伸臂2122数量为四个,并自该载体211的上端面2113的四个边分别延伸至该支撑部2121,以避让设置于载体211上端面2113角落位置的多个保持组件24。该载体211与载片212的延伸臂2122和支撑部2121构造出多个避让孔2123。该载片212与该载体211的上端面2113固定连接,可以是载片212被嵌入到载体211的上端面中。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载片212可以是通过嵌件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于载体211。
该第二镜头部12被设置固定于载体组件21,随载体组件21的移动而进行移动。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该第二镜头部12被设置在该载片212的支撑部2121,即该第二镜筒122与该载片212的支撑部2121固定连接,第二镜筒122的径向尺寸小于载片212的支撑部2121的尺寸,以使得第二镜筒122承靠于载片212的支撑部2121。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组121被直接设置在载片212的支撑部2121。
该第三镜头部13被设置在该载体组件21的内部,该载体组件21可相对于该第三镜头部13移动。在本申请的部分可选实施例中,该第三镜头部13被设置在载体211的通孔2115内,该第三镜头部13的第三镜筒132外侧面与该载体211的内侧面2112存在一定的间隙,即第三镜筒132的最大外孔径小于载体211的通孔2115的孔径,使得载体组件21能够活动地相对于第三镜头部13移动,不发生干涉或碰撞。
该驱动组件23的驱动线圈231被设置在该载体组件21,用于与驱动磁石232作用,提供该载体组件21移动的驱动作用力。驱动线圈231被设置在载体211的外侧壁2111,可以是绕设于载体211的外侧壁2111,驱动磁石232环绕设置在驱动线圈231的周围。
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该载体211的外侧壁2111形成一环形的绕线槽,该驱动线圈231绕设在绕线槽,以保证该驱动线圈231被固定设置在该载体211的外侧壁2111。
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该载体211的外侧壁2111形成有多个凸起,用于环绕该驱动线圈231,该驱动线圈231被对称设置在外侧壁2111。
该载体211的外侧壁2111设置有柱状突出部,柱状突出部自载体211的外侧壁2111向外延伸。该柱状突出部可以为多个,在本申请的部分可选实施例中,柱状突出部的数量为2,并设置于载体211相对的两对角。该驱动线圈231的端部可以绕设于柱状突出部上,即,将驱动线圈231的一个端部(起始的端部)缠绕于其中一个柱状突出部上,将驱动线圈231的主体部缠绕于载体211的外侧壁2111,将驱动线圈231的另一个端部(结束的端部)缠绕于另一个柱状突出部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柱状突出部为T形结构,即,柱状突出部的顶端(外端)的粗度比其他位置的粗度更粗,以防止驱动线圈231在绕线过程中脱落。
该驱动磁石232被设置在该驱动线圈231的相对侧,用于提供该驱动线圈231运动所需的磁场,从而驱动载体组件21以及第二镜头部12沿着光轴方向上下移动。驱动磁石2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在本申请的部分可选实施例中,该驱动磁石232的数量为2个,对称地设置在载体211外,与该驱动线圈231相对,提供平稳的驱动作用力。
如图6和图7所示,图7为图1中光学驱动组件在B-B截面的示意图,该驱动装置20的壳体221进一步包括壳体主体2211、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以及避让槽2214。该壳体主体2211、该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该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金属结构,以保持壳体内各组件连接稳定。该壳体主体2211为环形中空结构,第一镜头部安装位、第三镜头安装位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该壳体主体2211靠近物侧的上端面向内延伸形成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用于承靠第一镜头部11,即第一镜头部11固定于壳体221的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该壳体主体2211向内延伸形成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用于固定连接第三镜头部13,即第三镜头部13固定于壳体221的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
该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进一步包括一开口22121和至少一承靠部22122,该开口22121与第一镜头部11的通光孔径对应,以使得光线经第一镜头部11进入该开口22121,该承靠部22122自壳体主体2211向内延伸至该开口22121,用于承靠第一镜头部11。该开口22121的孔径小于该第一镜头部11的镜筒外径,大于第一镜头部11的通光孔径,以使得第一镜头部11的第一镜筒112承靠于该承靠部22122。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该承靠部22122的数量可以为2个,自壳体主体2211的相对边上向内延伸形成该承靠部22122,该承靠部22122内侧可以呈环形,形成该开口22121。
该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连接臂22131和至少一结合部22132。该连接臂22131自该壳体主体2211向内延伸形成,与该连接部22132一体成型,该结合部22132用于与第三镜头部13固定连接,即结合部22132与第三镜头部13的第三镜筒13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该连接臂22131与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的承靠部22122错位设置,该连接臂2213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分别位于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的承靠部22122的两侧。
该开口22121在沿开口22121的径向形成有避让槽2214,该避让槽2214延伸至该壳体主体2211,位于第三镜头安装部2213的两个连接臂22131之间,该避让槽2214与该连接臂22131错位设置且相邻设置。
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第三镜头部13的第三镜筒132设置有与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的结合部22132相配合的限位凸起,用于将结合部22132限制在限位凸起形成的安装位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镜头部13的第三镜筒132的上端面设置有凹槽,用于容纳粘合介质,该结合部22132横向延伸,与第三镜筒132通过粘结介质固定,从而使得第三镜头部13与壳体221固定连接。
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镜头部11固定于壳体221的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的承靠部22122,第三镜头部13固定于壳体221的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的结合部22132。该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的连接臂22131自壳体主体2211向内且向下延伸至结合部22132,承靠部22122在高度方向上高于结合部22132,使得第一镜头部11与第三镜头部13在沿光轴方向上存在高度间隙。第二镜头部12被设置在开口22121内,被容纳在第一镜头部11和第三镜头部13形成的该高度间隙内,第二镜头部12在该高度间隙内被驱动沿着光轴移动。
如图3和图6所示,该载片212的部分延伸臂2122自该避让槽2214延伸至内部,连接臂22131以及结合部22132被设置在载体211与载片212的延伸臂2122和支撑部2121构造出的避让孔2123内,即避让槽2214与载片212的部分延伸臂2122对应设置,壳体221的连接臂22131以及结合部22132与载片212的延伸臂2122错位设置,以使得结构合理设置。
该连接臂22131以及结合部22132被设置在载体211上端部与载片212的延伸臂2122以及支撑部2121构造出的避让孔2123内,该连接臂22131以及结合部22132与载片212在水平方向上不重叠设置,即载片212的支撑部2121外侧在径向上的尺寸小于该连接臂22131以及结合部22132,载片212的支撑部2121外侧与该连接臂22131以及结合部22132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载片212在驱动线圈231和驱动磁石232相互作用下被驱动时与该连接臂22131以及结合部22132不发生干涉和碰撞。
该避让槽2214位于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的两个连接臂22131之间,设置在第二镜头部12的周侧,形成第二镜头部12的调整空间,以方便在后续的组装过程中对第二镜头部12的位置进行调整。即在组装光学驱动组件时,组装设备从该避让槽2214夹取位于驱动装置20内的第二镜头部12,基于整个镜头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进行实时调整来进行组装,从而提高组装的精度、可靠性和效率。
对应的,该第二镜头部12的第二镜筒122外侧面可以具有至少一夹持部1221,沿第二镜筒122的外侧一体向外延伸形成,夹持部1221的数量为多个。在本申请的部分可选实施例中,夹持部1221的数量为2个,沿第一镜筒112对称设置,并延伸至壳体221形成的避让槽2214内,以通过避让槽2214对该第二镜头部12的夹持部1221进行夹持,调整该第二镜头部12的位置,使其满足光学成像的需求。
在本申请的部分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保证第一镜头部11和第三镜头部13与壳体221具有足够的粘结面积,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的承靠部22122的数量为2个,分别设置于壳体主体2211的两相对边,且对称设置,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的承靠部22122与光轴的夹角不小于60度,提供第一镜头部11与壳体221的粘合平稳。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的连接臂22131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位于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的承靠部22122的两侧,设置于第二镜头部12的周侧且对称设置,提供第三镜头部13与壳体221的粘合平衡稳固。避让槽2214位于第三镜头安装部2213的两个连接臂22131之间,避让槽2214的数量为2个,被对称设置于第二镜头部12的外侧。避让槽2214分别设置在壳体主体2211的另外的两相对边,以预留足够的空间,使得第二镜头部12能够被夹持和调整。通过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的承靠部22122、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的连接臂22131以及避让槽2214的结构和位置的合理设置,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各组件的紧凑设置以及稳固安装。
该载片212的延伸臂2122设置有4个,均匀分布在环形支撑部2121的周侧,延伸臂2122分为两组,两两相对,第一组延伸臂2122被设置在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的承靠部22122的下方,第二组延伸臂2122被设置在避让槽2214内。其中,该载片212在驱动作用下移动时,第二组延伸臂2122始终保持在该避让槽2214内。其中,每一延伸臂2122被设置在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的两两连接臂22131之间。该第二镜筒122的夹持部1221被设置在载片212的支撑部2121的上方,自第二镜筒122朝壳体221的避让槽2214的方向向外延伸,即与第二组延伸臂2122的方向一致,以通过避让槽2214对第二镜头部12的位置进行调整。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使得载片212与载体211稳固连接,另一方面,该第二镜筒122的夹持部1221与与延伸臂2122的延伸方向一致,增加载片212与第二镜头部12的接触面积,稳定支撑第二镜头部12。另外,充分利用避让槽2214的空间,将该第二镜筒122的夹持部1221与与延伸臂2122设置在该避让槽2214内,使得结构紧凑,设置合理。
如图4所示,驱动磁石232被设置在壳体221的主体2211的内侧面,与驱动线圈231相对设置。驱动磁石232的一侧面固定于壳体主体2211,与之相对的一侧与位于载体211上的驱动线圈231相对设置。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壳体221的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在四角处向下凹陷形成下台阶面22123,该下台阶面22123低于承靠部22122,驱动磁石232被固定于下台阶面22123的内表面,即驱动磁石232的上侧面与下台阶面22123的内侧面接触固定。
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该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的连接臂22131自壳体主体2211向内且向下延伸至结合部22132,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的承靠部22122在高度方向上高于连接臂22131和结合部22132,使得第一镜头部11与第三镜头部13在沿光轴方向上存在高度间隙。承靠部22122高于载片212,该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与第三镜头部13的固定接触的结合部22132低于载片212,即结合部22132与承靠部22122形成一行程间距,载片212在该行程间距内上下移动,带动第二镜头部12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移动。
该驱动装置20的固定部22的底座222包括一底座主体2221,该底座主体2221设置有一底座通孔22211,第三镜头部13设置在该底座通孔22211中,并与该底座主体2221的内侧固定连接。底座222设置在壳体221内,该底座222固定连接至该壳体221的壳体主体2211的内侧,进一步的,底座222的周面与壳体主体2221的靠近像侧的端部固定连接。该底座222和壳体221构成固定部22。
该底座222与该壳体主体2221固定连接,该第三镜头部13被设置固定在底座222内,该第三镜头部13的第三镜筒132外侧、该壳体221以及该底座222构成第一容置空间,该载体211以及该驱动线圈231在第一容置空间被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内可沿光轴方向发生移动。
该第一镜头部11、该壳体221以及该第三镜头部13构成第二容置空间,该载片212以及该第二镜头部12在第二容置空间内被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容置空间内沿光轴方向发生移动。
该载体组件21构成驱动装置20的可动部,底座222、壳体221构成驱动装置20的固定部22,驱动组件23的驱动线圈231和驱动磁石232分别设置在可动部和固定部22,第一镜头部11以及第三镜头部13被固定设置于固定部22,第二镜头部12被固定于可动部,固定部22与其他部件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容置空间,可动部在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从而带动第二镜头部12发生移动,从而实现光学内部对焦。
如图4和图6所示,该驱动装置20还包括保持组件24,该保持组件24用于将可动部可活动地支撑保持于固定部,并支撑可动部能够相对于固定部22移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保持组件24可以为弹性构件,适于带动载体组件21以及第二镜头部12回复至原始位置(即未被驱动时的位置),包括上弹性构件241和下弹性构件242。上弹性构件241和下弹性构件242被相对地设置在载体211的相对两侧,即上弹性构件241被设置在载体211的入光侧,下弹性构件242被设置在载体211的出光侧,以将载体组件21以及第二镜头部12可复位地悬持于固定部22的容置空间内。
具体地,该上弹性构件241被延伸设置在驱动磁石232、载体211以及壳体221之间,整体呈薄片状结构,包括弹性内环、弹性外环以及弹性连接梁。内环设置在载体211的上表面,外环承载在驱动磁石232上,与驱动磁石232固定连接,弹性连接梁连接内环与外环,包括多次的水平弯折,能够提供弹性复位力。
同样地,该下弹性构件242被延伸设置在底座222与载体211之间,包括弹性内环、弹性外环和延伸于弹性内环和弹性外环之间的弹性连接梁,其中,弹性内环固定于载体211,弹性外环固定于底座222。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下弹性构件242包括相对称设置的至少二弹性单元,弹性单元包括内环、外环以及延伸连接内环和外环的弹性连接梁。
当载体211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光轴方向移动时,弹性构件发生形变以积蓄弹性力;当载体211被停止驱动时,弹性构件的弹性力得以释放,驱动载体211回复至原始位置,带动与载体211连接的第二镜头部12回复至原始位置。
该弹性连接梁自弹性外环弯折地延伸至弹性内环,以便为载体211的移动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不仅可以为载体211的大移动行程提供保障,也可以减小载体211的驱动阻力,改善光学对焦灵敏度。可以理解的是,弹性连接梁的长度越长,弹性连接梁的弯折越多,弹性连接梁在产生形变后其本身的变形越小,在弹性连接梁受到拉伸后更容易复位。
如图4和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载体211进一步包括第一防撞凸台2116,第一防撞凸台2116分别被设置在载体211的上端面2113和下端面2114,以使得载体211在沿着光轴方向移动时不会直接撞击到底座222和壳体221上,避免设置在载体211的第二镜头部12因为撞击而发生损坏。第一防撞凸台2116可以是弹性模量小于载体211的材料,例如,硅胶。第一防撞凸台2116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于载体211,也可以是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于载体211。
该载体上端面2113的第一防撞凸台2116的上表面突出于上弹性构件241,载体下表面2114的第一防撞凸台2116的下表面突出于下弹性构件242,以避免载体211移动的过程中,弹性构件与固定部的底座222或壳体221发生碰撞,导致弹性构件损坏。
该载体211进一步包括第一承载凸台2117,该第一承载凸台2117分别设置在载体上端面2113和下端面2114,第一承载凸台2117与载体211主体的表面形成高度差,即第一承载凸起2117与载体211的上端面2113具有高度差,第一承载凸起2117与载体211的下端面2114形成高度差。该第一承载凸台2117上设有弹性机构安置位,上弹性构件241的弹性内环固接于载体211的上表面的弹性机构安置位,弹性外环固接于驱动磁石23的上表面,上弹性构件241的弹性连接梁自弹性内环向外延伸至弹性外环,下弹性构件242的弹性内环固接于载体211的下表面的弹性机构安置位,弹性外环固定于底座222,下弹性构件242的弹性连接梁自弹性内环向外延伸至弹性外环。载体211的上表面的弹性机构安置位低于第一防撞凸台2116,第一承载凸台2117与载体211主体的表面形成的高度差使得上弹性构件241和下弹性构件242被悬持,为弹性构件的变形提供变形空间,以避免载体211移动的过程中,弹性构件与固定部的底座222或壳体221发生碰撞,导致弹性构件损坏。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上弹性构件241的外环的其中一部分与壳体221的下台阶面22123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外环的其中一部分与驱动磁石2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即驱动磁石223与壳体221的下台阶面22123将上弹性构件241夹持。壳体221的下台阶面22123与承靠部22122形成高度差,上弹性构件241的外环设置于下台阶面22123,弹性连接梁设置在承靠部22122的下方,壳体221的下台阶面22123与承靠部22122的高度差为弹性连接梁的变形提供变形空间,以避免载体211移动的过程中,弹性构件与固定部的底座222或壳体221发生碰撞,导致弹性构件损坏。
如图8所示,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该底座222还包括底座凸台2222。该底座凸台2222自底座主体2221的周缘区域一体地向上延伸,使得底座凸台2222的上表面与底座主体2221的上表面形成具有高度差的台阶。底座凸台2222的上表面设置有弹性机构安装位,下弹片构件的外环固接于底座凸台2222上的弹性机构安装位。该底座凸台2222上表面与底座主体2221的表面的高度差为下弹性构件242的弹性连接梁的变形提供变形空间,以避免载体211移动的过程中,弹性构件与固定部的底座222或壳体221发生碰撞,导致弹性构件损坏。底座主体2221部分包括底座上表面22212和第二防撞凸台22213,该第二防撞凸台22213位于底座上表面22212,与位于载体211下表面的第一防撞凸台2116相对应设置,以避免载体211移动的过程中,弹性构件与固定部的底座222或壳体221发生碰撞,导致弹性构件损坏。
该载体211通过上弹性构件241的弹性连接梁和下弹性构件242的弹性连接梁被悬持地设置于壳体221内,通过弹性连接梁的形变为载体211预留出一定的移动空间,以及,为载体211提供一定的回复力。
该驱动装置20还包括电路组件25,该电路组件25包括导电元件251,该导电元件251设置于底座222,导电元件251一端连接线路板,一端连接下弹性构件242的外环,下弹性构件242的内环部分与位于柱状突出部的驱动线圈231电路导通,构成驱动电路,实现第二镜头部12移动的电路导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元件251可以通过嵌件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于底座222。
该驱动装置20还包括感测构件,用于感测载体211所处的位置,根据拍摄需求进行对焦以得到清晰的图像。
通过对驱动装置20的合理设计,即第一镜头部11安装在壳体221的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第三镜头部13与壳体221的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固定,以结构坚固稳定的壳体221为安装基准面,在部分优选实施例中,该壳体为金属壳体一体成型而成,实现第一镜头部11和第三镜头部13的稳定固定,使得第一镜头部11和第三镜头部13的相对位置能够保持稳定,受温度或者其他环境因素影响更小、可靠性更优保证;同时第一镜头部11和第三镜头部13的组装公差更小,组装一致性更好。
第二镜头部12被设置在第一镜头部11和第三镜头部13之间,第一镜头部11和第二镜头部12在沿光轴方向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第一镜头部11承靠在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的承靠部22122,第二镜头部12设置在载体组件21上,载体组件21的载体211的第一防撞凸台2116与壳体221的承靠部2212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第一间隙小于第二间隙,第二间隙限制载体211上下移动的机械行程距离,以避免载体211在驱动装置20的作用下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镜头部12与第一镜头部11发生碰撞,导致光学成像系统画质受损。
依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一种光学驱动组件的组装方法,其中,该光学驱动组件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
(a)提供一光学镜头10,该光学镜头10包括第一镜头部11、第二镜头部12和第三镜头部13;
(b)提供一驱动装置20,该驱动装置20包括一载体组件21和固定部22,固定部22包括一壳体221,将第三镜头部13与壳体221固定;
(c)将第二镜头部12预组装于该驱动装置20的载体组件21上,将第一镜头部11预组装于该壳体211上,使得第一镜头部11、第二镜头部12和第三镜头部13沿光轴方向设置;
(d)组装校准该一镜头部11、第二镜头部12和第三镜头部13的相对位置;
(e)固定第一镜头部11于壳体211,固定第二镜头部12于载体组件21。
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20的壳体211包括壳体主体2211、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以及避让槽2214。其中,第一镜头部2212、第三镜头部安装2213以及避让槽2214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第三镜头部13固定于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第一镜头部11预组装于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第二镜头部12被预组装在载体组件21上,被设置在第一镜头部11和第三镜头部13之间。避让槽2214形成第二镜头部12的调整空间。通过主动校准,调整第一镜头部11和第二镜头部12的位置,实现组装校准并进行固定,完成光学驱动组件的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驱动组件的组装方法中的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b1)提供一驱动装置20,该驱动装置20包括一载体组件21和固定部22,固定部22包括壳体221和底座222,底座222被固定于壳体221,载体组件21被可活动地设置于固定部22;
(b2)将第三镜头部13与壳体221固定;
(b3)将底座222与第三镜头部13进行连接。
在部分可选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20包括一载体组件21,包括载体211和固定连接于载体211的载片212。载片212为自该载体211向内延伸的一片状结构,进一步包括一支撑部2121以及至少一延伸臂2122,该支撑部2121用于承载第二镜头部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b1)中,载体组件21被一保持组件24可活动地连接于固定部22,其中,固定部22包括壳体221和底座222,底座222被固定于壳体221,载体组件21可活动地设置于底座222上,载体组件21被可活动地组装于壳体211的内部,在壳体211与底座222构成的空间内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载体211底部被下弹性构件支撑在底座222上,载体211顶部被上弹性构件支撑在壳体221内部。
其中,驱动装置20还包括一驱动组件23,驱动组件23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驱动线圈231和至少一驱动磁石232,该驱动磁石232和该驱动线圈231设置于驱动装置20的壳体221和载体组件21上,用于驱动第二镜头部12沿着光轴移动。
在步骤(b2)中,将第三镜头部13固定于壳体211的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壳体211的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包括至少一连接臂22131和至少一结合部22132。该连接臂22131自该壳体主体2211向内延伸形成,与该连接部22132一体成型,该结合部22132用于与第三镜头部13固定连接,即结合部22132与第三镜头部13的第三镜筒13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其中,第三镜头部13被设置在该载体组件21的内部,该载体组件21可相对于该第三镜头部13移动。该第三镜头部13被设置在载体211的通孔2115内,载片211的下方。
在步骤(b3)中,底座222包括一底座主体2221,该底座主体2221设置有一底座通孔22211,第三镜头部13设置在该底座通孔22211中,并与该底座主体2221的内侧固定连接。
该壳体211的该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进一步包括一开口22121和至少一承靠部22122,该开口22121与第一镜头部11的通光孔径对应,以使得光线经第一镜头部11进入该开口22121,该承靠部22122自壳体主体2211向内延伸至该开口22121,用于承靠第一镜头部11。
在步骤(c)和步骤(d)中,将第二镜头部12预组装于该驱动装置20的载体组件21上,将第二镜头部12预组装于载片212的支撑部2121,将第一镜头部11预组装于该壳体211的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的承靠部2212,使得沿光轴方向设置第一镜头部11、第二镜头部12和第三镜头部13构成一光学系统,用于成像。
第二镜头部12在支撑部2121上可被调整移动,第一镜头部11在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的承靠部2212上的位置可调,通过避让槽2214对第二镜头部12的位置进行夹取调整,基于整个镜头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进行实时调整来进行组装,直至满足成像的需求参数,随后将第一镜头部11和第二镜头部12进行固定。
本申请的进一步优势在于,第二镜头部12被设置在第一镜头部11和第三镜头部13之间,该第二镜头部12通过该载体21连接于该驱动装置20,由于该第一镜头部11和第三镜头部13均被设置于该壳体221,具有相对较小的组装公差累积,同时该第二镜头部12相对于该第一镜头部11和该第三镜头部13的相对位置,进行基于成像质量的校正,而后固定,可以使得该光学镜头组件10具有相对较高的成像品质,成品良率高。本申请的一个优势在于,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各个镜头部均直接或间接与壳体25连接,从而提供一致的参考基准面,组装更简便,主动对焦后的各个镜头部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性更高。
第二镜头部12承靠在载片212上,载片212的下表面与与第三镜头部13之间预留有第三间隙,载体组件21的载体下端面2114的第一防撞凸台2116与底座222的上表面22212之间具有第四间隙,第三间隙小于第四间隙,第四间隙限制载体211上下移动的机械行程距离,以避免载体211在驱动装置20的作用下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镜头部12以及承靠有第二镜头部12的载片212与第三镜头部13发生碰撞,导致光学成像系统画质受损。
一方面,壳体221为第一镜头部11提供一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将第一镜头部11保持在第二镜头部12的上方,壳体221为第三镜头部13提供一第三镜头部安装位2213,将第三镜头部13保持在第二镜头部12的下方,另一方面,壳体221与底座222、第三镜头部13的第三镜筒132形成的空间,限定载体211以及第二镜头部12运动的行程空间。
综上,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驱动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组装方法被阐明,其中,光学驱动组件通过驱动分体式光学镜头的第二镜头部12移动,以解决驱动装置20驱动力不足和马达尺寸增大之间的矛盾。通过驱动第二镜头部12移动来实现对焦,可以有效的利用驱动装置20的内部空间,缩减整体光学驱动组件的高度尺寸和横向尺寸。
示例性摄像模组
如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模组被阐明,光学驱动组件结合于一感光组件30形成一摄像模组,光学驱动组件被保持于感光组件30的感光路径上,以使得感光组件30能够接收从光学驱动组件投射的光线实现成像。
感光组件30包括至少一线路板31、至少一感光芯片32以及一滤光组件33,感光芯片32安装并电连接于线路板31,滤光组件33被保持在感光芯片32的感光路径上。
线路板31可作为感光组件30的基板,用于承载感光组件30的其他部分。线路板31可具有上表面311和与上表面311相背的下表面312,上表面311朝向物侧,下表面312背向物侧。线路板31包括线路板主体、连接带和连接器部分。连接带部分连接于线路板主体和连接器部分之间,以实现线路板主体和连接器部分之间的电导通,连接器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
感光芯片32可为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S)。并且感光芯片32可包括位于中心的感光区域和围绕感光区域的非感光区域。感光芯片32的感光区域可接收经由包括第一镜头部11、第二镜头部12和第三镜头部13的光学系统的光线,并且具有与感光区域相对应的感光路径。
感光芯片32可设置于线路板31的上表面311。具体地,感光芯片32可贴装于线路板31的上表面311的中心区域。
感光芯片32电连接于线路板31。感光芯片32可通过引线键合(打金线)、焊接、芯片倒装(Flip-Chip,FC)、再布线层(RDL,RedistributionLayer)等方式电连接于线路板31的线路板主体。在部分实施例中,电连接可实施为引线键合。在感光芯片32贴装于线路板31后,通过打金线工艺使金线的一端连接感光芯片32,另一端连接线路板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路板31具有容纳感光芯片32的安装槽,并且该安装槽的形状与感光芯片32的形状相对应。示例性地,安装槽的深度可等于线路板31的厚度。感光组件30还可以包括一加强板,当感光芯片3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线路板31的厚度时,感光芯片32可完全地嵌入线路板31的安装槽中,并且还可在线路板31的下表面312设置加强板,例如钢板,用于增强线路板31的强度。
滤光组件33包括一滤光元件331,滤光元件331被保持于感光芯片32的感光路径上,用于对进入感光芯片32的成像光线进行过滤。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光组件33还包括一支架332,用于支撑保持滤光元件331。滤光元件331被安装于支架332上,构成滤光组件33,且对应于感光芯片32的至少部分感光区域,以被保持于感光芯片32的感光路径上。
感光组件30还包括至少一电子元器件34,电子元器件34被设置在线路板31上,电连接于线路板31。电子元器件34可设置于线路板31的上表面311,并与感光芯片32间隔设置。具体地,电子元器件34可贴装于线路板31的上表面311的边缘区域,并且与感光芯片32间隔一定的距离。电子元器件34可例如被实施为电容、电阻、驱动器件等。
本申请提供的摄像模组中,光学驱动组件如上所述,包括第一镜头部11、第二镜头部12、第三镜头部13,在光学系统成像的过程中,第一镜头部11和第三镜头部13的位置处于固定状态,而第二镜头部12处于可调整状态。
驱动装置20与第二镜头部12固定连接,并在驱动装置20的作用下,在工作过程中,第二镜头部12可沿着光轴的方向移动,以实现对焦。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还包括一上盖,上盖具有一通孔,第一镜头部11被容纳在通孔内,且第一镜头部11的入光孔径与通孔的中心保持一致,上盖与第一镜头部11的第一镜筒112以及壳体221的第一镜头部安装位2212固定连接,以形成一保护结构,防止杂光以及灰尘进入。

Claims (10)

1.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镜头,包括:
沿光轴方向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镜头部、第二镜头部、第三镜头部;
驱动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第一镜头部被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三镜头部被固定于所述壳体;
载体组件,包括载体和载片,所述第二镜头部被设置在所述载体组件;
驱动组件,所述载体组件被所述驱动组件驱动移动;
底座,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第三镜头部固定于所述底座;
其中,所述第三镜头部的外侧、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底座构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载体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中空环形结构,具有一通孔,所述第三镜头部被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三镜头部的镜筒外侧与所述载体的内侧面存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片包括支撑部以及延伸臂,所述支撑部为中空环形结构,用于承载支撑所述第二镜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自所述支撑部沿径向延伸至所述载体的上端部,与所述载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主体、第一镜头部安装位、第三镜头安装位以及避让槽,所述壳体主体为环形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镜头部安装位、所述第三镜头安装位和所述避让槽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所述壳体主体向内延伸形成所述第三镜头部安装位,所述第三镜头部安装位包括至少一连接臂和至少一结合部,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结合部一体成型,所述结合部与所述第三镜头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头部安装位包括一开口和至少一承靠部,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镜头部对应,以使得光线经所述第一镜头部进入,所述承靠部用于承靠所述第一镜头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头部、所述壳体以及第三镜头部构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载片在所述第二容空间内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发生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片的部分延伸臂自所述避让槽延伸至内部,与所述连接臂和所述结合部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片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移动,所述载片的部分延伸臂始终保持在所述避让槽内。
CN202210907069.7A 2021-09-07 2022-07-29 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Pending CN1175183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7069.7A CN117518391A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202280054602.8A CN117897642A (zh) 2021-09-07 2022-09-06 光学驱动组件、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以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PCT/CN2022/117238 WO2023036122A1 (zh) 2021-09-07 2022-09-06 光学驱动组件、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以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7069.7A CN117518391A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18391A true CN117518391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53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07069.7A Pending CN117518391A (zh) 2021-09-07 2022-07-29 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183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61130B2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モールド感光アセンブリと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US20210199917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device
CN114967033A (zh) 透镜驱动设备、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N114460709A (zh) 用于摄像模组的驱动装置和摄像模组
CN115052093B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554068B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CN113194218B (zh) 摄像头模组制造方法及电子产品制造方法
CN117897642A (zh) 光学驱动组件、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以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CN117518391A (zh) 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7518390A (zh) 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7518389A (zh) 一种光学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953873A (zh) 一种光学镜头组件及摄像模组
CN116953871A (zh) 一种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CN115774312A (zh) 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以及摄像模组
CN115774316A (zh) 光学镜头以及摄像模组
WO2023207590A1 (zh) 一种光学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和摄像模组
CN117008279A (zh) 一种光学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7008278A (zh) 一种光学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14726970B (zh) 摄像模组、制造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17008280A (zh) 一种光学组件及其摄像模组
CN117008271A (zh) 一种光学组件及摄像模组
CN115473982A (zh) 马达、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5473983A (zh) 马达、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7270152A (zh) 一种光学镜头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
CN117270146A (zh) 一种光学镜头驱动组件及其摄像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