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6256A - 焊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焊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06256A
CN117506256A CN202311785279.4A CN202311785279A CN117506256A CN 117506256 A CN117506256 A CN 117506256A CN 202311785279 A CN202311785279 A CN 202311785279A CN 117506256 A CN117506256 A CN 117506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welding device
welding
mandrel
steel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852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利
马青川
王斌
蔡志远
宇健
李玉海
曲直
林俊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enghui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enghui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enghui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enghui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852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062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06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62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焊接装置,可用于换热管加工制造技术领域。该装置用于对形成为筒状的钢带的对接部进行焊接,包括: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钢带朝前侧移动;第一密封件,其布置在所述筒状的内部,并与所述筒状的内表面密封接触;第二密封件,其布置在所述筒状的内部,并与所述筒状的内表面密封接触,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隔开地排列在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后侧,从而在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形成由所述筒状的内表面包围的第一腔;保护气体源,其经由所述第二密封件向所述第一腔提供保护气体;焊接单元,其对所述第一腔处的所述对接部进行焊接以形成焊缝。

Description

焊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管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焊接作为高效换热管的管坯的钢管的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钢带是用于加工不锈钢换热管的管坯的基材。在相关技术中,钢带被成型机组挤压变形为具有对接部的筒状,然后采用激光焊接设备对筒状钢带的对接部进行焊接,而使该对接部的细缝被封闭,形成作为不锈钢换热管的管坯的钢管。
在前述相关技术中,激光焊接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通过热传导使筒状钢带在对接部熔化,形成特定的熔池,并由此得到密封的焊缝。在此焊接过程中,需要在焊接部位引入保护气体,以防止筒状钢带的焊缝部位被氧化变色,以及防止焊缝质量降低。
由于筒状钢带的内径较小,故采用保护气体对焊接部位的内表面进行充分保护比较困难。常用的方式是直接将气管插入筒状钢带内而通保护气体,通入的保护气体基本上经由筒状钢带全长范围上的对接部缝隙排出,此种方式需要效果大量的保护气体,且难以对焊接部位形成充分保护。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提出一种焊接装置。
本申请提出一种焊接装置,用于对形成为筒状的钢带的对接部进行焊接,所述焊接装置包括:
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钢带朝前侧移动;
第一密封件,其布置在所述筒状的内部,并与所述筒状的内表面密封接触;
第二密封件,其布置在所述筒状的内部,并与所述筒状的内表面密封接触,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隔开地排列在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后侧,从而在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形成由所述筒状的内表面包围的第一腔;
保护气体源,其经由所述第二密封件向所述第一腔提供保护气体;
焊接单元,其对所述第一腔处的所述对接部进行焊接以形成焊缝。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连接件,其在所述第一腔内将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连接,并具有连通到所述保护气体源的排气口;
其中,所述排气口被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口被配置为朝向所述第一腔处的对接部排气。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从所述连接件的后端面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走气通道,所述走气通道具有在所述排气口的全长上延伸且位于所述排气口内侧的透气缝,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从所述保护气体源引出的气管插入所述贯通孔而与所述走气通道连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走气通道设置有两个,在面向所述排气口观察时,两个所述走气通道对称排列在所述排气口的两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焊接装置包括:
芯棒,其布置在所述筒状的内部和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前侧,并与所述筒状的内表面在全周上贴靠接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芯棒与所述第一密封件隔开布置,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有由所述筒状的内表面包围的第二腔,所述焊接装置包括:
限位件;
可挠曲件,其布置在所述第二腔内,并将所述芯棒连接到所述限位件;
其中,所述限位件以经由所述可挠曲件拉拽所述芯棒的方式,阻止所述芯棒跟随所述钢带朝前侧移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包括:
连接杆,其在所述筒状的内部沿所述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所述可挠曲件连接到所述连接杆的前端部;
绳缆,其一端在所述筒状的内部连接到所述连接杆的后端部,另一端经由所述对接部伸出所述筒状的外部;
其中,所述绳缆的所述另一端的位置可调整,并由此使得所述芯棒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调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还具有一附加排气口和两个附加走气通道,其中,所述附加排气口和所述两个附加走气通道与所述排气口和两个所述走气通道对称布置;
在面向所述排气口观察时,所述排气口与所述附加排气口彼此完全重叠,其中一个所述走气通道与其中一个所述附加走气通道彼此完全重叠,另一个所述走气通道与另一个所述附加走气通道彼此完全重叠;
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可滑动地插入到所述两个附加走气通道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一对压辊,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芯棒的径向两侧、且在所述筒状的外部将所述筒状朝向所述芯棒按压的第一辊和第二辊;
其中,所述第一辊以面向所述焊缝的方式将所述焊缝朝向所述芯棒按压。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焊接装置用于对形成为筒状的钢带的对接部进行焊接,其包括:驱动单元,用于驱动钢带朝前侧移动;第一密封件,布置在筒状的内部,并与筒状的内表面密封接触;第二密封件,布置在筒状的内部,并与筒状的内表面密封接触,第二密封件隔开地排列在第一密封件的后侧,从而在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形成由筒状的内表面包围的第一腔;保护气体源,经由第二密封件向第一腔提供保护气体;焊接单元,其向第一腔处的对接部进行焊接以形成焊缝。这样,在实施中,保护气体源经由第二密封件向容积及长度有限的第一腔持续提供保护气体,该保护气体经由第一腔处的对接部的缝隙向外排放,从而在第一腔处长度对接部的周围形成无氧的保护空间,焊接单元在该保护空间下对对接部进行焊接操作,有助于提升焊接质量,且可操作性强。并且,相比于整个筒状钢带,第一腔的容积和长度较小,第一腔处对接部的缝隙较短,因而保护气体源只需提供小流量的保护气体便可在焊接部位形成很好的保护空间,节省了保护气体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2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的钢带及对压辊被移除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连接件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6是图1中连接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1中芯棒的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T-钢带,T1-对接部,T2-焊缝;
G1-第一对压辊,G2-第二对压辊,G3-第三对压辊,G4-第四对压辊;
1-第一密封件;
2-第二密封件,2A-贯通孔;
3-焊接单元;
4-连接件,4A-排气口,4B-走气通道,4B1-透气缝,4C-附加排气口,4D-附加走气通道,4D1-附加透气缝;
5-芯棒,5A-倒圆角;
6-可挠曲件;
7-连接杆;
8-绳缆;
9-第一腔
10-第二腔;
11-第一辊;
12-第二辊;
13-引导轮;
14-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可以理解,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的一些技术手段可相互替换或结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存在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对象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对象,而且,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并不意味着“第二元件”的存在,术语“第二元件”本身并不意味着“第一元件”的存在。此外,“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不少于两个。
在本申请中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具有”说明存在所述特征、数字、操作、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操作、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添加。例如,“电池组包括两个单电池,每个所述单电池具有特征S”,其含义是,该电池组至少包括均具有特征S的两个单电池,显然这并不排除该电池组还可以包括不具有特征S的第三个单电池,也不排除该电池组还可以包括同样具有特征S的第四个单电池。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图1至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焊接装置,其用于对形成为筒状的钢带T的对接部T1进行焊接,以使对接部T1的缝隙封闭,从而得到带焊缝T2(与对接部T1对应)的焊接钢管。在图1中,前述筒状(“筒状的钢带T”的简称)的轴向方向前后延伸。
请参见图1,第一对压辊G1、第二对压辊G2、第三对压辊G3和第四对压辊G4自后而前依次隔开地排列在筒状钢带T的径向两侧。在实施中,从第一对压辊G1的上游侧(也即其后方侧)过来的筒状钢带T(此处筒状钢带T的对接部T1的缝隙比较大)被该第一对压辊G1挤压整形,以使其对接部T1的缝隙减小。经由第一对压辊G1挤压整形的筒状钢带T向前通过第二对压辊G2时,被第二对压辊G2进一步挤压整形,以使对接部T1的缝隙进一步减小。第三对压辊G3布置在后述的焊接单元3处,用于在焊接单元3对对接部T1进行焊接时使钢带T的两条边在对接部T1紧密贴合,以保证焊接质量。第四对压辊G4布置在后述的芯棒5处,其用于以碾压的方式消除焊缝T2上的毛刺,以提升成品钢管外表面的平整性,使其能够被容易地加工成具有高换热效率的不锈钢换热管。
焊接装置包括驱动单元、第一密封件1、第二密封件2、保护气体源和焊接单元3。
驱动单元的图示被省略,其用于驱动钢带T朝前侧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包括多个动力辊组,这些动力辊组彼此隔开地排布在第四对辊的前侧,它们通过滚动挤压筒状钢带T的以焊接部分的外表面的方式,使钢带T在图1中超前侧移动。
第一密封件1布置在筒状钢带T的内部,并与筒状钢带T的内表面密封接触。
第二密封件2布置在筒状钢带T的内部,并与筒状钢带T的内表面密封接触。并且,第二密封件2隔开地排列在前述第一密封件1的后侧,从而在第一密封件1和第二密封件2之间形成由筒状钢带T的内表面包围的第一腔9。第一密封件1的外周面和第二密封件2的外周面可以由铁氟龙、橡胶或硅胶形成。
保护气体源的图示也被省略,其经由第二密封件2向第一腔9提供保护气体。这里,经由第二密封件2向第一腔9提供保护气体,是指保护气体源向第一腔9提供的保护气体至少流经第二密封件2。保护气体可以对钢带T对接部T1的焊接提供排氧保护,防止钢带T的焊接部位在高温下被氧化。保护气体可以是氩气或氮气。
焊接单元3对第一腔9处的对接部T1进行焊接以形成焊缝T2,其可以是激光焊接单元。
在实施中,保护气体源经由第二密封件2向容积和长度均有限的第一腔9持续提供保护气体,该保护气体经由第一腔9处的对接部T1的微小缝隙向外排放,从而在第一腔9处对接部T1的周围形成无氧的保护空间,焊接单元3在该保护空间中对筒状钢带T的对接部T1进行焊接,有助于提升焊接质量,且可操作性强。相比于整个筒状钢带T,第一腔9的容积和长度较小,第一腔9处对接部T1的缝隙比较短,因而保护气体源只需提供小流量的保护气体便可在焊接部位形成很好的保护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9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不足30厘米。
请参见图2至图7,连接件4在第一腔9内将第一密封件1与第二密封件2连接,并具有连通到保护气体源的排气口4A,排气口4A被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结构。以此方式,通过长形结构的排气口4A可以尽可能地向第一腔9的各个部位供气,从而有助于使第一腔9处的对接部T1的缝隙在全长上得到保护气体。
并且,上述排气口4A被配置为朝向第一腔9处的对接部T1排气。可理解的是,将长形的排气口4A设置成朝向第一腔9处的对接部T1排气,能够进一步提升保护气体对该对接部T1的缝隙的填充度。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的前端部经由省略附图标记的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到第一密封件1,连接件4的后端部经由省略附图标记的另一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到第二密封件2。连接件4具有从该连接件4的后端面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走气通道4B,第二密封件2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设置的贯通孔2A,从保护气体源引出的气管14插入贯通孔2A而与走气通道4B连通。
走气通道4B具有在排气口4A的全长上延伸且位于排气口4A内侧的透气缝4B1,这样,通过透气缝4B1,可以将走气通道4B与排气口4A在排气口4A的全长上连通。并且,由于狭窄的透气缝4B1的通气面积较小,从而使得来自气管14的保护气体能够很好地填满走气通道4B,并经由透气缝4B1的全长流到排气口4A,以使排气口4A能够在其全长范围内向钢带T的对接部供应保护气体,有助于提升保护气体对焊接空间的覆盖性。并且,上述走气通道4B设置有两个,因此,透气缝4B1对应地也为两个。在面向排气口4A(即图3朝下的方向)观察时,这两个走气通道4B对称排列在排气口4A的两侧,因此,两个透气缝4B1也对称排列在排气口4A的两侧。以此方式,两个走气通道4B中的保护气体以彼此对称的方式进入排气口4A,可以防止排气口4A的排气方向发生偏移,例如,防止排气口4A的排气方向在图3中偏向纸面外侧或者偏向纸面内侧。该焊接装置还配置有芯棒5,芯棒5布置在筒状钢带T的内部且位于第一密封件1的前侧,并与筒状钢带T的内表面在全周上贴靠接触。
在实施中,当焊接单元3对第一腔9处的对接部T1进行焊接而刚刚形成焊缝T2后,筒状钢带T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会在该焊缝T2处呈现出凸凹不平的高温的毛刺,当具有毛刺的焊缝T2跟随筒状钢带T而朝前侧移动到芯棒5所在位置时,芯棒5通过从内侧挤压该焊缝T2的方式,使内表面的毛刺被压平,以提升成品钢管的内表面的平整性。
请参见图8并结合图2,芯棒5的后端面具有包围该后端面的倒圆角5A。通过该倒圆角5A,可以让筒状钢带T的内表面的焊接毛刺顺畅地进入芯棒5的周缘部,避免芯棒5的后端面刮伤筒状钢带T,特别地,避免芯棒5的后端面将筒状钢带T内表面处的焊接毛刺刮落而降低焊缝T2处的连接强度。
限位件连接到前述芯棒5,其被配置为阻止芯棒5跟随钢带T朝前侧移动。通过连接到芯棒5的限位件,可以在筒状钢带T朝前侧移动的过程中保证芯棒5位置不变,这有助于提升焊缝整形的可操作性。芯棒5与第一密封件1隔开一定布置,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有由筒状钢带T的内表面包围的第二腔10,芯棒5经由布置在第二腔10内的可挠曲件6连接到前述限位件。限位件以经由可挠曲件6拉拽芯棒5的方式,阻止芯棒5跟随钢带T朝前侧移动。以此方式,基于可挠曲件6的挠曲变形,使得该芯棒5的位置特别是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置能够在规定范围内跟随筒状钢带T浮动变化,从而避免了这样的问题发生:当筒状钢带T因抖动或其他因素而在芯棒5所在位置出现径向偏位时,倘若芯棒5位置固定不变,则可能引起筒状钢带T产生不希望的变形。
芯棒5处在焊接单元3的前侧的一段距离处,这样,利用焊接单元3而形成在筒状钢带T上的焊缝T2随后会经过芯棒5,芯棒5在筒状钢带T的内部向外侧挤压还未固化的焊缝T2,从而对焊缝T2(的内侧构型)进行整形。
前述的限位件包括绳缆8和两个连接杆7。每个连接杆7在筒状钢带T的内部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贯通第一密封件1、连接件4和第二密封件2。可挠曲件6的一端连接到两个连接杆7的前端部,另一端连接到芯棒5的后端部。绳缆8的一端在筒状钢带T的内部连接到两个连接杆7的后端部,绳缆8的另一端经由对接部T1(的缝隙)伸出筒状钢带T的外部。以虚线示出的引导轮13(引导轮13在其他附图中被省略图示)在对接部T1的缝隙处将绳缆8引导成大致90°的弯曲状。此外,绳缆8的前述另一端的位置可以调整,这样,可以通过调整绳缆8的另一端的位置(诸如,图1中绳缆8的另一端的高度)来改变芯棒5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以让芯棒5与第四对压辊的位置相适应。
连接件4还具有一附加排气口4C和两个附加走气通道4D,其中,附加排气口4C、两个附加走气通道4D与前述排气口4A、前述两个走气通道4B对称布置。在面向排气口4A观察时,排气口4A与附加排气口4C彼此完全重叠,其中一个走气通道4B与其中一个附加走气通道4D彼此完全重叠,另一个走气通道4B与另一个附加走气通道4D彼此完全重叠。两个连接杆7分别可滑动地贴合插入到两个附加走气通道4D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封堵住附加走气通道4D。以此方式,当连接件4的排气口4A或走气通道4B出现故障时,作业人员可以将连接件4在图3绕前后方向旋转180°,而将附加排气口4C、附加走气通道4D与排气口4A、走气通道4B的位置对调。
限位件连接到前述芯棒5和连接件4,其被配置为阻止芯棒5和连接件4跟随钢带T朝前侧移动。通过连接到芯棒5和连接件4的限位件,可以在筒状钢带T朝前侧移动的过程中保证芯棒5和连接件4并由此保证第一密封件1和第二密封件2位置不变,进而使得两密封件与焊接单元3的相对位置以及两密封件与芯棒5的相对位置稳定不变,这有助于提升焊接作业的可操作性以及焊缝整形的可操作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高结构强度的气管14对第二密封件2的拉拽,来阻止第一密封件1、连接件4和第二密封件2跟随钢带T朝前侧移动。以此方式,可以在作业过程中,使得两密封件与焊接单元3的相对位置稳定不变,这有助于提升焊接作业的可操作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配置连接到第二密封件2的附加绳缆,通过该附加绳缆对第二密封件2的拉拽,来阻止第一密封件1、连接件4和第二密封件2跟随钢带T朝前侧移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前述连接杆7经由顶丝与连接件4固定连接,以通过由连接杆7和绳缆8构成的前述限位件对连接杆7的拉拽,来阻止第一密封件1、连接件4和第二密封件2跟随钢带T朝前侧移动。其缺点是,第一腔9与芯棒5的相对距离,不能在焊接作业的过程中被灵活地调整。
并在连接杆7的中途经由省略图示的顶丝与连接件4固定连接。可挠曲件6的一端连接到两个连接杆7的前端部,另一端连接到芯棒5的后端部。
绳缆8的一端在筒状钢带T的内部连接到两个连接杆7的后端部,绳缆8的另一端经由对接部T1(的缝隙)伸出筒状钢带T的外部。以虚线示出的引导轮13(引导轮13在其他附图中被省略图示)在对接部T1的缝隙处将绳缆8引导成大致90°的弯曲状。此外,绳缆8的前述另一端的位置可以调整,这样,可以通过调整绳缆8的另一端的位置(诸如图1中绳缆8的另一端的高度)来改变第一密封件1、连接件4和第二密封件2相对于焊接单元3的位置,以让第一腔9处对接部T1与焊接单元3在位置上相互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绳缆8和可挠曲件6均为钢丝绳。
前述第四对压辊G4包括分别布置在芯棒5的径向两侧、且在筒状钢带T的外部将筒状钢带T朝向芯棒5按压的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并且,第一辊11以面向焊缝T2(也即焊接后的对接部T1)的方式将该焊缝T2朝向芯棒5按压。以此方式,内部的芯棒5和外部的第一辊11分别挤压焊缝T2的内侧和外侧,使焊缝T2内侧和外侧的毛刺均得到有效修整,有助于提升成品钢管内外表面的平整性以及焊缝T2处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中的至少一者为动力辊,其对筒状钢带T施加有朝向前侧的驱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被配置为在芯棒5的两端部之间沿前后方向往复滚动,并在该滚动过程中,第一辊11始终保持对筒状钢带T特别是焊缝T2的按压。以此方式,可以更好地对焊缝进行整形。

Claims (10)

1.一种焊接装置,用于对形成为筒状的钢带的对接部进行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装置包括:
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钢带朝前侧移动;
第一密封件,其布置在所述筒状的内部,并与所述筒状的内表面密封接触;
第二密封件,其布置在所述筒状的内部,并与所述筒状的内表面密封接触,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隔开地排列在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后侧,从而在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形成由所述筒状的内表面包围的第一腔;
保护气体源,其经由所述第二密封件向所述第一腔提供保护气体;
焊接单元,其对所述第一腔处的所述对接部进行焊接以形成焊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装置包括:
连接件,其在所述第一腔内将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连接,并具有连通到所述保护气体源的排气口;
其中,所述排气口被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被配置为朝向所述第一腔处的对接部排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从所述连接件的后端面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走气通道,所述走气通道具有在所述排气口的全长上延伸且位于所述排气口内侧的透气缝,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贯通设置的贯通孔,从所述保护气体源引出的气管插入所述贯通孔而与所述走气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气通道设置有两个,在面向所述排气口观察时,两个所述走气通道对称排列在所述排气口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装置包括:
芯棒,其布置在所述筒状的内部和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前侧,并与所述筒状的内表面在全周上贴靠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与所述第一密封件隔开布置,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有由所述筒状的内表面包围的第二腔,所述焊接装置包括:
限位件;
可挠曲件,其布置在所述第二腔内,并将所述芯棒连接到所述限位件;
其中,所述限位件以经由所述可挠曲件拉拽所述芯棒的方式,阻止所述芯棒跟随所述钢带朝前侧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
连接杆,其在所述筒状的内部沿所述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所述可挠曲件连接到所述连接杆的前端部;
绳缆,其一端在所述筒状的内部连接到所述连接杆的后端部,另一端经由所述对接部伸出所述筒状的外部;
其中,所述绳缆的所述另一端的位置可调整,并由此使得所述芯棒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具有一附加排气口和两个附加走气通道,其中,所述附加排气口和所述两个附加走气通道与所述排气口和两个所述走气通道对称布置;
在面向所述排气口观察时,所述排气口与所述附加排气口彼此完全重叠,其中一个所述走气通道与其中一个所述附加走气通道彼此完全重叠,另一个所述走气通道与另一个所述附加走气通道彼此完全重叠;
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可滑动地插入到所述两个附加走气通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压辊,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芯棒的径向两侧、且在所述筒状的外部将所述筒状朝向所述芯棒按压的第一辊和第二辊;
其中,所述第一辊以面向所述焊缝的方式将所述焊缝朝向所述芯棒按压。
CN202311785279.4A 2023-12-22 2023-12-22 焊接装置 Pending CN1175062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85279.4A CN117506256A (zh) 2023-12-22 2023-12-22 焊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85279.4A CN117506256A (zh) 2023-12-22 2023-12-22 焊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6256A true CN117506256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66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85279.4A Pending CN117506256A (zh) 2023-12-22 2023-12-22 焊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06256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39662U (zh) * 2012-04-23 2013-01-02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用的气体保护装置
WO2014157638A1 (ja) * 2013-03-28 2014-10-02 株式会社エフテック 溶接装置
CN105014267A (zh) * 2015-07-13 2015-11-04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频直缝焊管管内水幕氩气综合焊接保护装置
KR101820633B1 (ko) * 2017-08-10 2018-01-19 최도현 파이프 용접 장치
CN208600888U (zh) * 2018-07-24 2019-03-15 广东志达精密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焊管去内毛刺刀杆连接用阻抗器拖杆
CN110280875A (zh) * 2019-08-05 2019-09-27 江苏电力装备有限公司 管件焊接保护气体防漏装置
CN110788461A (zh) * 2019-12-15 2020-02-14 信宜市家加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钢管焊接辅助装置
CN211192591U (zh) * 2019-09-06 2020-08-07 湖州宝钛久立钛焊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焊缝余高保护装置
CN111604573A (zh) * 2020-04-27 2020-09-01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管对接焊接的保护气封堵工装
CN111673331A (zh) * 2020-07-14 2020-09-18 湖南湘投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焊管焊接的内保护气杆
CN112091480A (zh) * 2020-08-06 2020-12-18 苏州实创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直缝管轴向焊缝识别的辅助内照明系统及焊接方法
CN113414476A (zh) * 2021-07-15 2021-09-21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对接环焊缝保护气体密封装置及方法
WO2022041505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湖南湘投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直缝焊管焊接用保护气体装置、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39662U (zh) * 2012-04-23 2013-01-02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用的气体保护装置
WO2014157638A1 (ja) * 2013-03-28 2014-10-02 株式会社エフテック 溶接装置
CN105014267A (zh) * 2015-07-13 2015-11-04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频直缝焊管管内水幕氩气综合焊接保护装置
KR101820633B1 (ko) * 2017-08-10 2018-01-19 최도현 파이프 용접 장치
CN208600888U (zh) * 2018-07-24 2019-03-15 广东志达精密管业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焊管去内毛刺刀杆连接用阻抗器拖杆
CN110280875A (zh) * 2019-08-05 2019-09-27 江苏电力装备有限公司 管件焊接保护气体防漏装置
CN211192591U (zh) * 2019-09-06 2020-08-07 湖州宝钛久立钛焊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焊缝余高保护装置
CN110788461A (zh) * 2019-12-15 2020-02-14 信宜市家加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钢管焊接辅助装置
CN111604573A (zh) * 2020-04-27 2020-09-01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管对接焊接的保护气封堵工装
CN111673331A (zh) * 2020-07-14 2020-09-18 湖南湘投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焊管焊接的内保护气杆
CN112091480A (zh) * 2020-08-06 2020-12-18 苏州实创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直缝管轴向焊缝识别的辅助内照明系统及焊接方法
WO2022041505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湖南湘投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直缝焊管焊接用保护气体装置、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
CN113414476A (zh) * 2021-07-15 2021-09-21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对接环焊缝保护气体密封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5755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iction stir welding
EP3269489B1 (en) Electric resistance welded stainless clad steel pip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9085220B2 (en) Door sash
CN117506256A (zh) 焊接装置
CN117548920A (zh) 焊接装置和换热管制造设备
US20040231391A1 (en) Method for extruding a profile or a similar billet from a bolt or bar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CN102909523B (zh) Y型管的加工方法
JP4212715B2 (ja) ヒートパイプの端部封止方法
CN212858127U (zh) 一种回弹式方管焊接内侧气体保护装置
CN211777462U (zh) 一种管片拼装用轻便型定位模具
CN212122137U (zh) 一种新型管材焊接保护装置
JPH10249547A (ja) 電縫鋼管のガスシールド溶接装置
CN209648097U (zh) 一种制管机
JP2004148337A (ja) 溶接鋼管の接合部成形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17564518B (zh) 一种真空激光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
CN117564517B (zh) 一种真空激光焊接的动态烟尘防护装置
CN214384165U (zh) 一种催化转换器的整体式端锥
CN114310166B (zh) 一种封闭舱体的成形方法
CN107225358A (zh) 千斤顶缸筒附件焊接方法
CN213154244U (zh) 齿模辊轴及口罩机
JP2000051931A (ja) 電縫管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縫管製造用溶接ロール
JP3067035U (ja) 活性金属用溶接補助装置
JPS636348B2 (zh)
JPS586620Y2 (ja) 管内面シ−ル装置
JP2001130632A (ja) 合成樹脂製内缶を備えた缶体及び内缶の形成方法及び合成樹脂板の突合溶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