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1841A -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01841A
CN117501841A CN202280001570.5A CN202280001570A CN117501841A CN 117501841 A CN117501841 A CN 117501841A CN 202280001570 A CN202280001570 A CN 202280001570A CN 117501841 A CN117501841 A CN 117501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substrate
electrode signal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15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星
徐攀
韩影
罗程远
赵冬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01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18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发光基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显示区域一侧的边框区域,发光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一侧的功能层,以及层叠设置在功能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位于功能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其中,功能层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一电极走线,位于边框区域的电极信号总线,以及连接第一电极走线和电极信号总线的电极信号引线;第一电极层与第一电极走线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一过孔连接。

Description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为主动发光器件,具有自发光、高对比度、低功耗、宽色域、轻薄化、可异形化等优点。
概述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光基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一侧的边框区域,所述发光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功能层,以及层叠设置在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电极走线,位于所述边框区域的电极信号总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和所述电极信号总线的电极信号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一过孔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层还包括:位于所述边框区域的数据信号引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数据走线,所述数据信号引线与所述数据走线连接;
其中,所述数据信号引线和所述电极信号引线分别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所述数据信号引线和所述电极信号引线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走线层、第二绝缘层、第二走线层、第三绝缘层和第三走线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三走线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数据信号引线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层,所述电极信号引线位于所述第三走线层。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信号总线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所述第三走线层还包括:与所述电极信号引线靠近所述电极信号总线一端连接的第一转接部,所述第一转接部与所述电极信号总线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二过孔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过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的第三过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第四过孔;
所述第二走线层还包括位于所述边框区域的第二转接部,所述第二转接部与所述第一转接部通过所述第三过孔连接,所述第二转接部与所述电极信号总线通过所述第四过孔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走线层还包括:与所述电极信号引线靠近所述第一电极走线一端连接的第三转接部;
所述第一电极走线靠近所述电极信号总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边框区域,且与第四转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和所述第四转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层;
其中,所述第三转接部与所述第四转接部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的第五过孔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数据走线以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均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层,所述数据走线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连接;
其中,所述数据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走线层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栅极走线,以及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栅极走线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走线层还包括位于显示区域内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复用为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具有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所述发光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像素开口内的发光层,所述第一电极 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信号引线与所述电极信号总线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同一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极信号总线的延伸方向不同;或者,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极信号总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层还包括:位于所述边框区域的数据信号引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数据走线,所述数据信号引线与所述数据走线连接;
其中,所述数据信号引线和所述电极信号引线分别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无交叠,所述数据信号引线和所述电极信号引线同层设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信号引线与所述电极信号总线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不同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电极信号总线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六过孔连接。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基板。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光基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发光基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一侧的边框区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电极走线,位于所述边框区域的电极信号总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和所述电极信号总线的电极信号引线;
在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绝缘层和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一过孔连接。
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简述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比例仅作为示意并不代表实际比例。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发光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第一种发光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第一种发光基板在L1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第一种发光基板在L2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第一种发光基板在L3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第一种发光基板在L4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第二种发光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第二种发光基板在L5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详细描述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大尺寸顶发射OLED器件中,阴极通常采用透过率较高的材料,如氧化铟锌等金属氧化物。由于金属氧化物的阻抗较大,导致阴极存在严重的IR drop,进而影响显示均一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般通过设置金属材质的辅助阴极,辅助电极与阴极之间通过过孔连接。
参照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发光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阴极信号输入总线11与信号输入端VSS连接,阴极信号输入总线11与阴极12通过过孔10连接,阴极12与辅助阴极13通过过孔14连接。因此,辅助阴极13上的电压信号VSS的传输路径为:信号输入端VSS→阴极信号输入总线11→过孔10→阴极12→过孔14→辅助阴极13。由此可见,辅助阴极13上的信号来自于阴极12,而阴极12本身存在严重的IR drop,因此图1所示的信号传输路径影响辅助阴极13改善IR drop的效果。
为了提升辅助电极改善IR drop的效果,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光基板,参照图2和图7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发光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或图7所示,该发光基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显示区域一侧的边框区域。
参照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所示发光基板在L1位置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图7所示发光基板在L5位置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或图8所示,该发光基板包括:衬底基板31,设置在衬底基板31一侧的功能层32,以及层叠设置在功能层32背离衬底基板31一侧的第一绝缘层33和第一电极层34,第一绝缘层33位于功能层32与第一电极层34之间。
其中,功能层32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一电极走线21,位于边框区域的电极信号总线22,以及连接第一电极走线21和电极信号总线22的电极信号引线23。
如图3或图8所示,第一电极层34与第一电极走线21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33上的第一过孔H1连接。
第一电极层34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氧化铟锡、氧化铟锌等透明的金属氧化物材料,这样可以提高顶发射发光基板的光线透过率。
当然,第一电极层34的材料也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电极走线21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导电率较高的金属材料。由于金属材料的导电率较高,通过设置第一电极走线21与第一电极层34连接,可以改善第一电极层34上的IR drop,提高第一电极层34上信号的均一性,从而提高显示均一性。
当然,第一电极走线21的材料也可以采用金属氧化物材料,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电极信号总线22还可以连接透明电极信号输入端,用于传输透明电极信号输入端输入的透明电极信号。
本公开提供的发光基板,由于第一电极走线21通过电极信号引线23直接连接至电极信号总线22,因此,电极信号总线22可以将透明电极信号直接传输至第一电极走线21,进而由第一电极走线21传输至第一电极层34。由于第一电极走线21上的透明电极信号是由电极信号总线22直接输入,并且第一电极走线21的阻抗较小,透明电极信号在第一电极走线21上传输的IR drop较小,因此可以提高透明电极信号在第一电极走线21上的均一性,进而提高透明电极信号在第一电极层34上的均一性,提高显示均一性,提升辅助电极改善IR drop的效果。
示例性地,第一电极层34可以作为阴极层,相应地,第一电极走线21可以作为辅助阴极,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其中,第一电极层34可以是整面连通的一体结构,第一电极层34在衬底基板31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显示区域和部分边框区域。
发明人发现,由于第一过孔H1位于显示区域,因此在衬底基板31所在的平面方向上,第一过孔H1的尺寸较小,这样可能导致第一电极层34与第一电极走线21之间接触电阻较大甚至接触失效,进而影响透明电极信号由电极信号总线22向第一电极层34的传输,影响透明电极信号在第一电极层34上的均一性。
可选地,如图3或图8所示,第一电极层34与电极信号总线22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33上的第六过孔H6连接。
由于第一电极层34与电极信号总线22通过第六过孔H6直接连接,使得电极信号总线22可以将透明电极信号直接传输至第一电极层34,增加了透明电极信号向第一电极层34传输的通道,从而进一步提高透明电极信号在第一电极层34上的均一性,提高显示均一性。
另外,由于第六过孔H6位于边框区域,因此在衬底基板31所在的平面方向上,第六过孔H6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过孔H1的尺寸。由于第六过孔H6的尺寸较大,因此可以增大第一电极层34与电极信号总线22之间的搭接面积,降低接触电阻,确保第一电极层34与电极信号总线22之间的有效连接。
如图2或图7所示,功能层32还可以包括位于边框区域的数据信号引线 24,以及位于显示区域的数据走线25。数据信号引线24与数据走线25连接,数据信号引线24用于向数据走线25提供数据信号,发光基板中的发光器件在数据信号的驱动下发光。
在衬底基板31所在的平面内,数据信号引线24可以呈轴对称分布。对称轴的延伸方向可以平行于数据走线25的延伸方向。
在具体实现中,位于边框区域内的电极信号引线23与数据信号引线24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二者可以同层设置,也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数据信号引线24和电极信号引线23分别在衬底基板31上的正投影有交叠,即数据信号引线24在衬底基板31上的正投影和电极信号引线23在衬底基板31上的正投影有交叠。数据信号引线24和电极信号引线23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
由于数据信号引线24和电极信号引线23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因此可以避免交叠引起的短路,还可以降低数据信号引线24与电极信号引线23之间的侧向耦合电容,减少相互之间的信号干扰。
另外,数据信号引线24和电极信号引线23在不同的膜层相互交叠设置,可以减小对边框区域的空间占用,从而实现窄边框的发光基板。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数据信号引线24与电极信号总线22可以位于显示区域的同一侧。在图2中,数据信号引线24与电极信号总线22均位于显示区域的下侧,即下边框区域。
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减小对边框区域的空间占用,数据信号引线24和电极信号总线22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且交叠设置。如图2所示,数据信号引线24在衬底基板31上的正投影和电极信号总线22在衬底基板31上的正投影有交叠,数据信号引线24和电极信号总线22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
本实现方式中,为了实现多条第一电极走线21与电极信号总线22之间的连接,第一电极走线21的延伸方向与电极信号总线22的延伸方向可以不同。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走线21的延伸方向与电极信号总线2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在图2中,第一电极走线21沿列方向延伸,电极信号总线22沿行方向延伸。
由于第一电极走线21沿列方向延伸,因此可以改善列方向上压降。另外,由于电极信号总线22沿行方向延伸,因此可以沿行方向排布多条第一电极走线21,且分别与电极信号总线22连接,从而可以改善行方向上的压降,提高透明电极信号在第一电极走线21上各个方向的均一性,提高透明电极信号在第一电极层34上各个方向的均一性,提高显示均一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功能层32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走线层35、第二绝缘层36、第二走线层37、第三绝缘层38和第三走线层39,第一绝缘层33设置在第三走线层39背离衬底基板31的一侧。
为了实现数据信号引线24和电极信号引线23不同层设置,可选地,数据信号引线24可以位于第二走线层37,电极信号引线23可以位于第三走线层39。
由于第三走线层39位于第二走线层37背离第一走线层35的一侧,因此电极信号引线23位于数据信号引线24背离第一走线层35的一侧,这样可以减小电极信号引线23与第一走线层35之间的耦合电容,避免电极信号引线23与第一走线层35之间产生信号干扰。
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三绝缘层38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钝化层381和平坦层382,平坦层382设置在钝化层381背离衬底基板31的一侧。
由于有机材料的平坦层382可以制作较大的厚度,较大厚度的平坦层382可以进一步增大数据信号引线24与电极信号引线23之间的纵向距离,进一步降低数据信号引线24与电极信号引线23之间的耦合电容,减少相互之间的信号干扰。
在具体实现中,第一走线层35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材料和金属氧化物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走线层37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材料和金属氧化物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三走线层39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材料和金属氧化物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包括金属材料和金属氧化物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是指,包括金属材料,或者包括金属氧化物材料,或者包括金属材料和金属氧化物材料。
其中,金属材料包括铜、铝、镁、钼、金、银等;金属氧化物材料包括 氧化铟锡等。
由于电极信号引线23位于第三走线层39,并且金属材料的阻抗较小,因此可以降低电极信号引线23的电阻。
可选地,如图3所示,电极信号总线22可以位于第一走线层35。
为了实现电极信号引线23与电极信号总线22之间的连接,可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三走线层39还可以包括:与电极信号引线23靠近电极信号总线22一端连接的第一转接部A1,第一转接部A1与电极信号总线22通过设置在第三绝缘层38和第二绝缘层36上的第二过孔H2连接。
由于第二过孔H2位于边框区域,因此在衬底基板31所在的平面方向上,第二过孔H2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过孔H1的尺寸。由于第二过孔H2的尺寸较大,因此可以增大第一转接部A1与电极信号总线22的搭接面积,降低接触电阻,确保电极信号引线23与电极信号总线22之间的有效连接。
如图3或图4所示,第二过孔H2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三绝缘层38上的第三过孔H3,以及设置在第二绝缘层36上的第四过孔H4。相应地,第二走线层37还可以包括位于边框区域的第二转接部A2,第二转接部A2与第一转接部A1通过第三过孔H3连接,第二转接部A2与电极信号总线22通过第四过孔H4连接。
通过在第一转接部A1与电极信号总线22之间设置第二转接部A2,使得第二转接部A2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转接部A1和电极信号总线22分别通过过孔连接,即第二转接部A2与第一转接部A1通过第三过孔H3连接,第二转接部A2与电极信号总线22通过第四过孔H4连接,第三过孔H3与第四过孔H4的深度小于第二过孔H2的深度,这样可以降低制备过孔的工艺复杂度,增大第一转接部A1与电极信号总线22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
为了实现电极信号引线23与第一电极走线21之间的连接,可选地,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三走线层39还可以包括:与电极信号引线23靠近第一电极走线21一端连接的第三转接部A3。
相应地,第一电极走线21靠近电极信号总线22的一端延伸至边框区域,且与第四转接部A4连接,第一电极走线21和第四转接部A4均位于第二走线层37。
其中,第三转接部A3与第四转接部A4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三绝缘层38上 的第五过孔H5连接。
由于第五过孔H5位于边框区域,因此在衬底基板31所在的平面方向上,第五过孔H5的尺寸大于第一过孔H1的尺寸。由于第五过孔H5的尺寸较大,因此可以增大第三转接部A3与第四转接部A4的搭接面积,降低接触电阻,确保第一电极走线21与电极信号引线23之间的有效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三转接部A3和第四转接部A4可以在封装区域内靠近显示区域与边框区域的交界线设置。
本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电极走线21位于第二走线层37,因此,第一过孔H1可以贯穿第一绝缘层33和第三绝缘层38,实现第一电极层34与第一电极走线21之间的过孔连接,这种情况下第一过孔H1为深孔。
或者,如图3所示,可以在第三走线层39设置第五转接部A5,使得第一电极层34与第五转接部A5通过第一过孔H1连接,第五转接部A5与第一电极走线21通过设置在第三绝缘层38上的第七过孔H7连接。这种方式中,可以降低制备过孔的工艺复杂度,增大第一电极层34与第一电极走线21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
在图3中,在显示区域,在第一绝缘层33与第一电极层34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发光层材料,为了实现第一电极层34与第一电极走线21之间的连接,可以首先在第五转接部A5的侧面形成凹槽,然后采用溅射工艺形成第一电极层34,使得第一电极层34形成在第五转接部A5的侧面凹槽内,从而实现第一电极层34与第一电极走线21之间的搭接。
为了在第五转接部A5的侧面形成凹槽,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三走线层39包括第一导电层391和第二导电层392,第二导电层392位于第一导电层391背离衬底基板31的一侧。其中,第一导电层391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铟锡等金属氧化物,第二导电层392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等金属氧化物和金属。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实现第一电极层34与电极信号总线22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33上的第六过孔H6连接,可选地,第一电极层34与第一转接部A1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33上的第六过孔H6连接,第一转接部A1与第二转接部A2通过设置在第三绝缘层38上的第三过孔H3连接,第二转接部A2与电极信号总线22通过设置在第二绝缘层36上的第四过孔H4连接。
在具体实现中,功能层32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多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用于在外部信号的控制下,驱动发光基板中的发光器件发光。
可选地,功能层32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出),数据走线25以及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均位于第二走线层37,数据走线25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连接。
如图2所示,数据信号引线24、数据走线25、第一电极走线21以及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均位于同一膜层,即第二走线层37。
由于数据走线25与第一电极走线21位于同一膜层内,为了确保数据走线25与第一电极走线21不会发生短路,数据走线2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电极走线21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即数据走线2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电极走线21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当然,数据走线2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电极走线2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相同,只要确保数据走线25与第一电极走线21不相交即可。
可选地,功能层32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二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出),第一走线层35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栅极走线26,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栅极走线26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如图2所示,电极信号总线22、栅极走线26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位于同一膜层,即第一走线层35。
可选地,如图2示,功能层32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三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出),第三走线层39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域内的多个第二电极27,第二电极27与第三薄膜晶体管连接。
在具体实现中,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可以位于第二走线层37,第二电极27位于第三走线层39,第二电极27与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三绝缘层38上的过孔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电极层34为阴极层,第二电极27可以为阳极,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也可以第一电极层34为阳极层,第二电极27可以为阴极。
如图2所示,第二电极27与电极信号引线23均位于同一膜层,即第三走线层39。
其中,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第三薄膜晶体管可以互不相同,或者其中的两个为同一个薄膜晶体管,或者三个为同一个薄膜晶体管, 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当第三走线层39包括第一导电层391和第二导电层392,第二导电层392位于第一导电层391背离衬底基板31的一侧,且第二导电层392的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时,金属可以位于第二导电层392背离衬底基板31的一侧表面,这样可以提高入射至该金属表面的光线的反射率,提高第二电极的反射率,提高顶发射发光器件的出光效率。
如图6所示,第一绝缘层33可以复用为像素界定层,像素界定层具有多个像素开口,像素开口在衬底基板3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电极27在衬底基板31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可选地,发光基板还可以包括:至少设置在像素开口内的发光层61,第一电极层34设置在发光层61背离衬底基板31的一侧。
如图6所示,位于一个像素开口内的第二电极27、发光层61以及第一电极层34构成一个发光器件。发光层61可以包括白光发光层、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等颜色发光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走线层35内,电极信号总线22与栅极走线之间相互绝缘。在第二走线层37内,位于边框区域的第二转接部A2、数据信号引线24以及第四转接部A4之间均相互绝缘,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一电极走线21和数据走线25之间相互绝缘。在第三走线层39内,第二电极27与电极信号引线23相互绝缘。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数据信号引线24和电极信号引线23分别在衬底基板31上的正投影无交叠,数据信号引线24和电极信号引线23同层设置。
可选地,数据信号引线24与电极信号总线22可以分别位于显示区域的不同侧。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数据信号引线24位于显示区域的下侧,电极信号总线22位于显示区域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即数据信号引线24位于下边框区域,电极信号总线22位于上边框区域、左边框区域和右边框区域。
本示例中,由于电极信号总线22位于显示区域的上侧、左侧和右侧,电极信号总线22形成半封闭结构,从而可以屏蔽外部信号的干扰,提高显示画面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数据信号引线24与电极信号总线22还可以分别位于显示区域相对的两侧,例如,数据信号引线24位于显示区域的下侧,电极信号总线22位于显示区域的上侧。
如图7所示,数据信号引线24和电极信号总线22分别在衬底基板31上的正投影无交叠,数据信号引线24和电极信号总线22可以位于相同或不同的膜层,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任一项提供的发光基板。
由于该发光装置包括上述的发光基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发光装置具有本公开提供的发光基板的优点,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发光装置可以为:显示面板、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屏下摄像头设备以及导航仪等任何具有2D或3D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具体实现中,如图2或图7所示,发光基板中的数据信号引线24以及连接电极信号总线22的引线可以延伸至绑定区,透明电极信号输入端位于绑定区。绑定区用于绑定柔性电路板,通过柔性电路板可以连接驱动芯片。驱动芯片可以提供数据信号以及透明电极信号等。
发明人发现,当发光基板的尺寸较大时,第一电极层34上的压降更加明显,当本公开提供的发光基板应用于电视或显示器等大尺寸发光装置时,可以更加显著地改善显示不均的现象。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光基板的制备方法,该发光基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显示区域一侧的边框区域,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01:提供衬底基板。
步骤S02:在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功能层,功能层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一电极走线,位于边框区域的电极信号总线,以及连接第一电极走线和电极信号总线的电极信号引线。
步骤S03:在功能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绝缘层和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位于功能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第一电极层与第一电极走 线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一过孔连接。
采用本公开提供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得到上述任一项提供的发光基板。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公开所提供的一种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公开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公开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本文中所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者“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此外,请注意,这里“在一个实施例中”的词语例子不一定全 指同一个实施例。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公开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 一种发光基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一侧的边框区域,所述发光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功能层,以及层叠设置在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电极走线,位于所述边框区域的电极信号总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和所述电极信号总线的电极信号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一过孔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功能层还包括:位于所述边框区域的数据信号引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数据走线,所述数据信号引线与所述数据走线连接;
    其中,所述数据信号引线和所述电极信号引线分别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所述数据信号引线和所述电极信号引线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走线层、第二绝缘层、第二走线层、第三绝缘层和第三走线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三走线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数据信号引线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层,所述电极信号引线位于所述第三走线层。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电极信号总线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所述第三走线层还包括:与所述电极信号引线靠近所述电极信号总线一端连接的第一转接部,所述第一转接部与所述电极信号总线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二过孔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第二过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的第三过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第四过孔;
    所述第二走线层还包括位于所述边框区域的第二转接部,所述第二转接部与所述第一转接部通过所述第三过孔连接,所述第二转接部与所述电极信号总线通过所述第四过孔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第三走线层还包括:与 所述电极信号引线靠近所述第一电极走线一端连接的第三转接部;
    所述第一电极走线靠近所述电极信号总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边框区域,且与第四转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和所述第四转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层;
    其中,所述第三转接部与所述第四转接部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的第五过孔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数据走线以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均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层,所述数据走线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连接;
    其中,所述数据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走线层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栅极走线,以及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栅极走线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走线层还包括位于显示区域内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复用为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具有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所述发光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像素开口内的发光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11. 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数据信号引线与所述电极信号总线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同一侧。
  12. 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极信号总线的延伸方向不同;或者,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极信号总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功能层还包括:位于所述边框区域的数据信号引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数据走线,所述数 据信号引线与所述数据走线连接;
    其中,所述数据信号引线和所述电极信号引线分别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无交叠,所述数据信号引线和所述电极信号引线同层设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数据信号引线与所述电极信号总线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不同侧。
  15.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电极信号总线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六过孔连接。
  16.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基板。
  17. 一种发光基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发光基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一侧的边框区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电极走线,位于所述边框区域的电极信号总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和所述电极信号总线的电极信号引线;
    在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绝缘层和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一过孔连接。
CN202280001570.5A 2022-05-31 2022-05-31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Pending CN1175018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6384 WO2023230888A1 (zh) 2022-05-31 2022-05-31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1841A true CN117501841A (zh) 2024-02-02

Family

ID=89026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1570.5A Pending CN117501841A (zh) 2022-05-31 2022-05-31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01841A (zh)
WO (1) WO20232308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3516A (zh) * 2013-12-31 2019-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moled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42370B (zh) * 2017-07-06 2019-05-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13012B (zh) * 2018-12-27 2020-11-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51922B (zh) * 2019-10-31 2022-12-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35114B (zh) * 2019-11-15 2023-08-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84921B (zh) * 2020-02-19 2023-05-09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84610A (zh) * 2020-06-10 2020-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199652A1 (en) * 2020-06-12 2022-06-23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0888A1 (zh)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6101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9871092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reduced frame size
CN10914852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20943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4701345A (zh) 有机场致发光显示器件
CN113424323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拼接屏
CN1136442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1258910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2569341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863832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10916615B1 (e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87263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4003877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736096A (zh) 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JP2023510434A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10047896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057124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24003894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splicing screen
CN117501841A (zh)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WO2022041022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03320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60052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4588854U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47628A1 (en) Flexible double-sided display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4004747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