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0742A - 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00742A
CN117500742A CN202180099411.9A CN202180099411A CN117500742A CN 117500742 A CN117500742 A CN 117500742A CN 202180099411 A CN202180099411 A CN 202180099411A CN 117500742 A CN117500742 A CN 1175007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ed belt
pulley
belt
mass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94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泽昌也
柴田笃志
大塚康司
菅原正行
天野慎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500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07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06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 B66B13/08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guided for horizontal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B13/143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electrical
    • B66B13/146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electrical method or algorithm for controlling door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中,在有齿带安装有带夹具。门主体经由带夹具与有齿带连接,通过第1滑轮和第2滑轮的旋转所引起的有齿带的移动而进行开闭动作。质量体安装于有齿带,与有齿带一起移动。此外,质量体在当门主体进行开闭动作时向与带夹具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位置处安装于有齿带。

Description

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轿厢门开闭装置中,环状的传动索体卷绕于一对滑轮。在传动索体连接有轿厢门。作为传动索体,例如使用有齿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689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这种现有的轿厢门开闭装置中,在轿厢门以固定的速度进行开闭动作时,有齿带的弦振动与基于有齿带和一对滑轮的啮合而产生的激振振动进行共振,有时产生噪音。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抑制有齿带的振动的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具有:第1滑轮;第2滑轮,其相对于第1滑轮隔开间隔地配置;有齿带,其卷绕于第1滑轮和第2滑轮,并且具有多个带齿;带夹具,其安装于有齿带;门主体,其经由带夹具与有齿带连接,通过第1滑轮和第2滑轮的旋转所引起的有齿带的移动而进行开闭动作;以及质量体,其安装于有齿带,与有齿带一起移动,质量体在当门主体进行开闭动作时向与带夹具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位置处安装于有齿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能够抑制有齿带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从层站侧观察图1的轿厢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轿厢门装置的全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图2的有齿带的上侧部分的模型图。
图5是示出图4的3个质点处的力的平衡的模型图。
图6是示出在示出图2的有齿带的上侧部分的模型中、一个固定端进行移位激振的情况的模型图。
图7是示出图6的5个质点的移位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门开闭时间与门速度和马达转矩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图2的质量体的侧视图。
图10是沿着图9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图2的质量体的第1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1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图2的质量体的第2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4是沿着图13的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图2的质量体的第3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6是沿着图15的XVI-XVI线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在有接缝的有齿带上安装有质量体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有齿带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概略结构图。图中,在井道1的上方设置有机房2。在机房2设置有曳引机3、偏导轮4和电梯控制装置5。
曳引机3具有驱动绳轮6、未图示的曳引机马达和未图示的曳引机制动器。曳引机马达使驱动绳轮6旋转。曳引机制动器保持驱动绳轮6的静止状态。此外,曳引机制动器对驱动绳轮6的旋转进行制动。
在驱动绳轮6和偏导轮4卷绕有悬挂体7。作为悬挂体7,使用多根绳索或多根带。在悬挂体7的第1端部连接有轿厢8。在悬挂体7的第2端部连接有对重9。
轿厢8和对重9由悬挂体7悬吊,通过使驱动绳轮6旋转而在井道1内升降。电梯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曳引机3,对轿厢8的运行进行控制。
在井道1内设置有未图示的一对轿厢导轨和未图示的一对对重导轨。一对轿厢导轨对轿厢8的升降进行引导。一对对重导轨对对重9的升降进行引导。
轿厢8具有轿厢框10和轿厢室11。在轿厢框10连接有悬挂体7。轿厢室11被支承于轿厢框10。在轿厢室11设置有轿厢门装置12。轿厢门装置12对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
在轿厢8上设置有门控制器13。
在多个楼层的层站分别设置有层站门装置14。各层站门装置14对对应的层站出入口进行开闭。此外,各层站门装置在轿厢8停层时与轿厢门装置12联动地进行动作。
图2是从层站侧观察图1的轿厢门装置12的主视图,示出轿厢门装置12的全闭状态。图3是示出图2的轿厢门装置12的全开状态的主视图。实施方式1的轿厢门装置12是单开式门装置。
轿厢门装置12具有门控制器13、门桁架21、门马达22、第1滑轮23、第2滑轮24、环状的有齿带25、第1门主体26、第2门主体27、带夹具28、未图示的联动机构和质量体29。
门桁架21固定于轿厢室11的上部。在门桁架21形成有门轨道21a。
门马达22固定于门桁架21。第1滑轮23固定于门马达22的旋转轴,通过门马达22而旋转。第1滑轮23的旋转中心与轿厢8的进深方向平行且水平。轿厢8的进深方向是与图2的Y轴平行的方向。
第2滑轮24设置于门桁架21。此外,第2滑轮24相对于第1滑轮23在第1门主体26和第2门主体27的开闭动作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第1门主体26和第2门主体27的开闭动作方向是与轿厢8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是与图2的X轴平行的方向。
此外,第2滑轮24的旋转中心与第1滑轮23的旋转中心平行。此外,第1滑轮23和第2滑轮24配置于轿厢8的高度方向的相同位置。轿厢8的高度方向是铅垂方向,是与图2的Z轴平行的方向。
有齿带25卷绕于第1滑轮23和第2滑轮24。此外,有齿带25通过第1滑轮23和第2滑轮24的旋转而进行循环移动。此外,如图9所示,有齿带25具有多个带齿25a。在第1滑轮23和第2滑轮24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多个滑轮齿。
第1门主体26在位于全闭位置时,位于比第2门主体27靠门挡侧的位置。即,第2门主体27在位于全闭位置时,位于比第1门主体26靠门套侧的位置。
在开闭动作时,第1门主体26以比第2门主体27高的速度移动。即,第1门主体26为高速门。在开闭动作时,第2门主体27以比第1门主体26低的速度移动。即,第2门主体27为低速门。
第1门主体26具有第1门板31和第1门吊架32。第1门吊架32固定于第1门板31的上部。
第2门主体27具有第2门板33和第2门吊架34。第2门吊架34固定于第2门板33的上部。
在第1门吊架32和第2门吊架34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多个门辊。在第1门主体26和第2门主体27进行开闭动作时,多个门辊一边在门轨道21a上滚动一边移动。
第1门主体26和第2门主体27从门轨道21a悬吊。此外,第1门主体26和第2门主体27在开闭动作时被门轨道21a引导而沿轿厢8的宽度方向移动。即,第1门主体26和第2门主体27的开闭动作方向是与图2的X轴平行的方向。
带夹具28在有齿带25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中的任意一方安装于有齿带25。在实施方式1中,带夹具28安装于有齿带25的下侧部分。
有齿带25的下侧部分是在第1门主体26位于全闭位置时位于第1滑轮23和第2滑轮24的下侧的部分。有齿带25的上侧部分是在第1门主体26位于全闭位置时位于第1滑轮23和第2滑轮24的上侧的部分。
此外,带夹具28固定于第1门吊架32。第1门主体26经由带夹具28与有齿带25连接。由此,第1门主体26通过第1滑轮23和第2滑轮24的旋转所引起的有齿带25的移动而进行开闭动作。门马达22产生使第1门主体26进行开闭动作的驱动力。
第1门主体26的开闭动作经由联动机构传递到第2门主体27。由此,第2门主体27与第1门主体26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
门控制器13对门马达22进行控制,由此对第1门主体26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此外,门控制器13在第1门主体26的开闭动作中使固定的最高速度维持0.5秒以上。
质量体29在当第1门主体26进行开闭动作时向与带夹具28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位置处安装于有齿带25。即,质量体29在有齿带25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中的另一方安装于有齿带25。在实施方式1中,质量体29安装于有齿带25的上侧部分。质量体29与有齿带25一起移动。
此外,质量体29在当第1门主体26和第2门主体27进行开闭动作时不与第1滑轮23和第2滑轮24发生干涉的位置处安装于有齿带25。
在第1门主体26位于全闭位置时,带夹具28位于比第1滑轮23与第2滑轮24的中间靠第1滑轮23侧的位置。在第1门主体26位于全闭位置时,质量体29位于比第1滑轮23与第2滑轮24的中间靠第2滑轮24侧的位置。
质量体29的质量为第1门主体26的质量的10%以下。此外,质量体29的质量为有齿带25的每1米的质量的20%以上且100%以下。
接着,对质量体29的作用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图2的有齿带25的上侧部分的模型图。在图4中,右侧的固定端相当于第1滑轮23。此外,左侧的固定端相当于第2滑轮24。
假设在长度L的上侧部分每隔一定间隔地设定有多个质点。mi是第i个质点的质量。mi-1是第i-1个质点的质量。mi+1是第i+1个质点的质量。yi表示第i个质点在铅垂方向上的移位量。
图5是示出图4的3个质点处的力的平衡的模型图。在图5中,Δx是彼此相邻的质点的间隔。此外,在将模型的分割数设为N时,Δx为L/N。N是自然数。y是各质点在铅垂方向上的移位量。T是作用于各质点的水平方向的力、即有齿带25的张力。F是作用于各质点的铅垂方向的外力。
在根据图5中的力的平衡求出与质点在铅垂方向上的移位量y有关的运动方程式时,成为(1)式。
这里,在第1门主体26的开闭动作中,对有齿带25不作用铅垂方向的外力。因此,在将作用于质点的外力设为0、将有齿带25的张力T设为固定值时,得到(2)式。
根据(2)式可知,第i个质点的移位量yi由第i-1个质点的移位量yi-1和第i+1个质点的移位量yi+1来决定。这在任何质点中都相同。即,各质点的移位量y由相邻的2个质点的移位量y来决定。
这里,在(2)式中,考虑将第i-1个质点设为固定端,该固定端进行移位激振的情况。这相当于在轿厢门装置12中,有齿带25通过门马达22和第1滑轮23或第2滑轮24进行激振。
特别地,门马达22产生对第1门主体26进行驱动的转矩,因此,有齿带25通过门马达22在铅垂方向上进行激振。该移位激振用下式表示。
yi-1=A sin(ωt)…(3)
在将(3)式代入(2)式时,得到(4)式。
张力T和间隔Δx分别为固定值,因此,根据(4)式可知,为了减小由于固定端的移位激振而引起的质点的铅垂方向加速度、且减小质点在铅垂方向上的移位量,只要增大质点的质量即可。
图6是示出在示出图2的有齿带25的上侧部分的模型中、一个固定端进行移位激振的情况的模型图。图7是示出图6的5个质点的移位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在图7中,虚线示出全部质点的质量均等的情况。此外,实线示出仅第i个质点的质量比其他4个质点的质量大的情况。
如图7所示,与全部质点的质量均等的情况相比,在1个质点的质量比其他质点的质量大的情况下,各质点在铅垂方向上的移位量y变小。根据该结果可知,如(4)式所示,在有齿带25进行移位激振的情况下,通过部分地增大有齿带25的质量,得到了抑制振动的效果。
接着,使用(5)式~(9)式,对部分地增大有齿带25的质量的情况下的有齿带25整体的振动的状况进行说明。在该例子中,第i个质点的质量比其他质点的质量大。此外,除了第i个质点以外的其他4个质点的质量均等。
(5)式示出图6的第i个质点的移位量。
(6)式示出图6的第i+1个质点的移位量。
(7)式示出图6的第i+2个质点的移位量。
(8)式示出图6的第i+3个质点的移位量。
(9)式示出图6的第i+4个质点的移位量。
在第i个质点的移位量yi、即振幅变小时,针对第i+1个质点的输入yi变小,因此,第i+1个质点的移位量yi+1也变小。进而,第i+1个质点的移位量yi+1变小,由此,第i+2个质点的移位量yi+2也变小。下面,第i+3个质点的移位量yi+3和第i+4个质点的移位量yi+4也依次变小。
即,通过部分地增大有齿带25的质量,能够减小针对相邻的质点的输入、即(5)式~(9)式中的右边,因此,能够减小有齿带25整体的振动。
在实施方式1的轿厢门装置12中,在有齿带25安装有质量体29。此外,质量体29配置于在第1门主体26进行开闭动作时向与带夹具28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位置。
因此,能够抑制有齿带25的振动。由此,能够减少在第1门主体26和第2门主体27的开闭动作中产生的噪音。
这里,图8是示出门开闭时间与门速度和马达转矩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
例如如图8所示,在门开闭动作由加速区域、匀速区域和减速区域构成的情况下,设第1门主体26的开闭动作时的最高速度、即匀速为400mm/s。此外,设多个带齿25a的间距为5mm。该情况下,有齿带25在第1门主体26的开闭动作时以80Hz进行激振。
另一方面,设有齿带25的线密度ρ为0.065kg/m,第1滑轮23的中心与第2滑轮24的中心之间的间隔即固定间距L为1500mm,门马达22的马达转矩固定时的有齿带25的张力T为150N。此时,在将T/ρ的平方根设为α时,有齿带25的弦振动的固有频率成为1/2L×α=16Hz。因此,弦振动的5次分量和激振频率一致,有齿带25可能大幅振动。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1中,在有齿带25安装有质量体29,因此,在有齿带25中,抑制了由于与第1滑轮23和第2滑轮24的啮合而引起的激振振动与弦振动进行共振。
此外,只是在有齿带25安装有质量体29,因此,结构简单。
此外,质量体29的质量为第1门主体26的质量的10%以下。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质量体29的质量而引起的有齿带25的挠曲。
此外,质量体29的质量为有齿带25的每1米的质量的20%以上且100%以下。因此,能够充分抑制由于质量体29的质量而引起的有齿带25的挠曲。
此外,门控制器13在第1门主体26的开闭动作中使固定的最高速度维持0.5秒以上。因此,仅对维持固定的最高速度的时间进行变更,就能够容易地应对轿厢出入口的宽度尺寸的差异,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控制开闭动作的软件的设定。
但是,在延长维持固定的最高速度的时间的控制方法中,在上述的激振振动和弦振动进行共振的情况下,该状态被维持,振动变大。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1中,在有齿带25安装有质量体29,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软件的设定,并且抑制有齿带25的振动。
下面,对质量体29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图2的质量体29的侧视图。图10是沿着图9的X-X线的剖视图。
质量体29具有平板状的第1部件41、第2部件42和多个紧固件43。
第1部件41抵接于有齿带25中的与多个带齿25a相反的一侧的面。在第1部件41设置有多个贯通孔41a。
第2部件42具有平板状的基座部42a和作为止动部的多个凸部42b。基座部42a与多个带齿25a的末端面抵接。多个凸部42b分别从基座部42a向第1部件41侧突出。
各凸部42b被插入到相邻的2个带齿25a之间的凹部,嵌合于凹部。即,多个凸部42b与多个带齿25a啮合。由此,多个带齿25a限制质量体29相对于有齿带25在有齿带25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有齿带25的长度方向是与图9的X轴平行的方向。
在基座部42a设置有多个螺纹孔42c。作为各紧固件43,例如使用螺栓。各紧固件43穿过对应的贯通孔41a,被拧入对应的螺纹孔42c。各紧固件43配置于有齿带25的宽度方向上的有齿带25的外侧。有齿带25的宽度方向是与轿厢8的进深方向平行的方向,是与图10的Y轴平行的方向。
通过将各紧固件43拧入对应的螺纹孔42c,有齿带25被夹在第1部件41与第2部件42之间。
根据这种质量体29,能够抑制质量体29相对于有齿带25偏移。
图11是示出图2的质量体29的第1变形例的侧视图。图12是沿着图11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第1变形例中的质量体29具有被紧固部件44和多个紧固件45。
被紧固部件44具有平板状的第1部分44a、平板状的第2部分44b和连接部44c。
第1部分44a抵接于有齿带25中的与多个带齿25a相反的一侧的面。第2部分44b与多个带齿25a的末端面抵接。连接部44c连接第1部分44a和第2部分44b。
在第1部分44a设置有多个贯通孔44d。在第2部分44b设置有多个螺纹孔44e。
作为各紧固件45,例如使用螺栓。各紧固件45穿过对应的贯通孔44d,被拧入对应的螺纹孔44e。通过将各紧固件45拧入对应的螺纹孔44e,有齿带25被夹在第1部分44a与第2部分44b之间。
多个紧固件45仅配置于有齿带25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的外侧。连接部44c位于有齿带25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外侧。
在第1变形例的质量体29中,多个紧固件45仅配置于有齿带25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的外侧,因此,能够抑制质量体29与其他设备发生干涉。
另外,与图9同样,也可以在第2部分44b设置作为止动部的多个凸部。
图13是示出图2的质量体29的第2变形例的侧视图。图14是沿着图13的XIV-XIV线的剖视图。
第2变形例中的质量体29具有环状的一对连结件46和被连结部件47。
被连结部件47具有平板状的主部47a、第1突出部47b和第2突出部47c。
主部47a抵接于有齿带25中的与多个带齿25a相反的一侧的面。第1突出部47b和第2突出部47c在有齿带25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从主部47a向与有齿带25相反的一侧突出。
在被连结部件47中的与有齿带25相反的一侧的面形成有凹部47d。凹部47d形成于被连结部件47中的第1突出部47b与第2突出部47c之间。
各连结件46包围主部47a和有齿带25,由此将被连结部件47保持于有齿带25。各连结件46例如由卷绕于主部47a和有齿带25的金属线构成。此外,各连结件46被插入到有齿带25中的相邻的2个带齿25a之间和凹部47d中。
各连结件46被插入到相邻的2个带齿25a之间,由此限制质量体29相对于有齿带25在有齿带25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即,各连结件46作为止动部发挥功能。
通过第2变形例的质量体29,也能够抑制质量体29相对于有齿带25偏移。此外,能够抑制质量体29在有齿带25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大,能够抑制质量体29和其他设备发生干涉。
图15是示出图2的质量体29的第3变形例的侧视图。图16是沿着图15的XVI-XVI线的剖视图。
第3变形例中的质量体29具有被紧固部件48和多个紧固件49。
被紧固部件48具有平板状的主部48a、平板状的第1突出部48b和平板状的第2突出部48c。
主部48a抵接于有齿带25中的与多个带齿25a相反的一侧的面。第1突出部48b和第2突出部48c在有齿带25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从主部48a向有齿带25侧突出。有齿带25穿过第1突出部48b与第2突出部48c之间。
在第1突出部48b设置有多个贯通孔48d。在第2突出部48c设置有多个螺纹孔48e。
作为各紧固件49,例如使用螺栓。各紧固件49穿过对应的贯通孔48d,被拧入对应的螺纹孔48e。
此外,各紧固件49与有齿带25的宽度方向平行地配置,并且被插入到相邻的2个带齿25a之间。由此,限制质量体29相对于有齿带25在有齿带25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即,各紧固件49作为止动部发挥功能。
通过第3变形例的质量体29,也能够抑制质量体29相对于有齿带25偏移。此外,能够抑制质量体29在有齿带25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大,能够抑制质量体29和其他设备发生干涉。
另外,也可以在图9的各紧固件43、图11的各紧固件45和图15的各紧固件49分别设置止转件。由此,能够抑制质量体29从有齿带25脱落。
这里,在图9~图16所示的例子中,作为有齿带25,使用没有接缝的带。没有接缝的有齿带25在卷绕于第1滑轮23和第2滑轮24之前为环状。
通过使用这种没有接缝的有齿带25,能够容易地进行轿厢门装置12的组装作业。
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作为有齿带25,也可以使用有接缝的带。图17的有齿带25具有第1端部25b和第2端部25c。而且,第1端部25b和第2端部25c通过质量体29来连接。此外,多个凸部42b与多个带齿25a啮合,由此阻止第1端部25b和第2端部25c从质量体29脱落。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容易地调整有齿带25的长度。
实施方式2
接着,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有齿带25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除了图18所示的有齿带25的结构以外,轿厢门装置12的结构和电梯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实施方式2中的有齿带25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设置有重量部25d。将重量部25d的每单位长度的质量设为M1。此外,将其他部分25e的每单位长度的质量设为M0。其他部分25e是有齿带25中的除了重量部25d以外的部分。
例如通过使重量部25d的材料密度比其他部分25e的材料密度高,使得质量M1成为质量M0的2倍以上。即,M1≥2×M0
重量部25d位于在第1门主体26进行开闭动作时向与带夹具28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位置。即,重量部25d位于与实施方式1中的质量体29相同的位置。
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此外,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另外,在层站门装置14使用有齿带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实施方式1的质量体29或实施方式2的重量部25d应用于层站门装置14的有齿带。
此外,图2和图3所示的门马达22是薄型马达。薄型马达是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比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小的马达。但是,门马达22也可以是长体马达。长体马达是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比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的马达。
此外,在图2和图3所示的轿厢门装置12中,门马达22的旋转轴与轿厢8的进深方向平行地配置。但是,通过使未图示的齿轮介于门马达22与第1滑轮23之间,也可以变更门马达22的旋转轴的朝向。
此外,在图2和图3所示的轿厢门装置12中,第1滑轮23通过门马达22直接旋转。但是,也可以在门马达22与第1滑轮23之间设置未图示的减速机构。减速机构具有第1传递带和减速滑轮。减速滑轮的直径比第1滑轮23的直径大。第1传递带将门马达22的输出传递到减速滑轮。
在门马达22与第1滑轮23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的情况下,门马达22也可以配置于从第1滑轮23离开的位置、例如门桁架21上。
此外,在门马达22与第1滑轮23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的情况下,减速滑轮也可以与第1滑轮23同轴地配置。该情况下,第1滑轮23与减速滑轮一起旋转。
此外,在门马达22与第1滑轮23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的情况下,减速滑轮也可以配置于从第1滑轮23离开的位置。该情况下,减速机构在第1传递带和减速滑轮的基础上,还具有传递滑轮和第2传递带。传递滑轮与减速滑轮同轴地配置,与减速滑轮一起旋转。第2传递带将传递滑轮的旋转传递到第1滑轮23。
此外,门主体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此外,电梯整体的布局不限于图1的布局。例如,绕绳方式也可以是2:1绕绳方式。
此外,电梯也可以是无机房电梯、双层电梯、单井道多轿厢方式的电梯等。单井道多轿厢方式是上轿厢和配置于上轿厢的正下方的下轿厢分别独立地在公共的井道内升降的方式。
标号说明
12:轿厢门装置;13:门控制器;23:第1滑轮;24:第2滑轮;25:有齿带;25a:带齿;25b:第1端部;25c:第2端部;25d:重量部;26:第1门主体;28:带夹具;29:质量体;42b:凸部(止动部);44:被紧固部件;45:紧固件;46:连结件(止动部);47:被连结部件;47d:凹部;48:被紧固部件;49:紧固件(止动部)。

Claims (11)

1.一种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其中,所述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具有:
第1滑轮;
第2滑轮,其相对于所述第1滑轮隔开间隔地配置;
有齿带,其卷绕于所述第1滑轮和所述第2滑轮,并且具有多个带齿;
带夹具,其安装于所述有齿带;
门主体,其经由所述带夹具与所述有齿带连接,通过所述第1滑轮和所述第2滑轮的旋转所引起的所述有齿带的移动而进行开闭动作;以及
质量体,其安装于所述有齿带,与所述有齿带一起移动,
所述质量体在当所述门主体进行开闭动作时向与所述带夹具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位置处安装于所述有齿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有齿带,使用没有接缝的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其中,
所述有齿带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
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通过所述质量体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其中,
所述质量体的质量为所述门主体的质量的1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其中,
所述质量体的质量为所述有齿带的每1米的质量的20%以上且10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其中,
所述质量体具有止动部,
所述止动部被插入到相邻的2个所述带齿之间,限制所述质量体相对于所述有齿带在所述有齿带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其中,
所述质量体具有被紧固部件和紧固于所述被紧固部件的紧固件,
所述紧固件仅配置于所述有齿带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其中,
所述质量体具有环状的连结件和通过所述连结件与所述有齿带连结的被连结部件,
在所述被连结部件中的与所述有齿带相反的一侧的面形成有凹部,
所述连结件被插入到相邻的2个所述带齿之间和所述凹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其中,
所述质量体具有被紧固部件和紧固于所述被紧固部件的紧固件,
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有齿带的宽度方向平行地配置,并且被插入到相邻的2个所述带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还具有门控制器,该门控制器对所述门主体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
所述门控制器在所述门主体的开闭动作中使固定的最高速度维持0.5秒以上。
11.一种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其中,所述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具有:
第1滑轮;
第2滑轮,其相对于所述第1滑轮隔开间隔地配置;
有齿带,其卷绕于所述第1滑轮和所述第2滑轮,并且具有多个带齿;
带夹具,其安装于所述有齿带;以及
门主体,其经由所述带夹具与所述有齿带连接,通过所述第1滑轮和所述第2滑轮的旋转所引起的所述有齿带的移动而进行开闭动作,
在所述有齿带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设置有重量部,
所述重量部的每单位长度的质量为所述有齿带的除了所述重量部以外的部分的每单位长度的质量的2倍以上,
所述重量部位于在所述门主体进行开闭动作时向与所述带夹具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位置。
CN202180099411.9A 2021-06-21 2021-06-21 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 Pending CN1175007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23411 WO2022269686A1 (ja) 2021-06-21 2021-06-21 エレベータの片開き式ド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0742A true CN117500742A (zh) 2024-02-02

Family

ID=84544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9411.9A Pending CN117500742A (zh) 2021-06-21 2021-06-21 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475548B2 (zh)
CN (1) CN117500742A (zh)
DE (1) DE112021007859T5 (zh)
WO (1) WO202226968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23545A (ja) * 1990-01-26 1991-10-02 Toshiba Corp ベルト連結具
JP2008168957A (ja) 2007-01-09 2008-07-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開閉装置
JP6510587B2 (ja) 2017-06-13 2019-05-0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フロアドア開閉装置および異常判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269686A1 (zh) 2022-12-29
WO2022269686A1 (ja) 2022-12-29
DE112021007859T5 (de) 2024-04-11
JP7475548B2 (ja)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22953B2 (ja) エレベータ
US7207421B2 (en) Elevator
US7481299B2 (en) Elevator with compensating device
JP5161563B2 (ja) エレベータ
US8235179B2 (en) Elevator without a counterweight
JP497523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A2571442C (en) Safety brake for elevator without counterweight
WO2002072461A1 (en) Elevator
WO2007122702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7500742A (zh) 电梯的单开式门装置
EP1602614A1 (en) Elevator equipment
JP2012056773A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JPH03177288A (ja) トラクション式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741660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JP2012012226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486451A1 (en) Elevator winch and elevator device
JPH11139718A (ja)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振れ止め装置
JPH10167626A (ja) 斜行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装置
WO2006018868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H0692572A (ja) 斜行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ガイド装置
KR200288349Y1 (ko) 엘리베이터용 권상기 완충장치
KR20180110770A (ko) 승강기 안전장치의 일면 쇄기식 점차 비상정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