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99833B - 一种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99833B CN117499833B CN202311842605.0A CN202311842605A CN117499833B CN 117499833 B CN117499833 B CN 117499833B CN 202311842605 A CN202311842605 A CN 202311842605A CN 117499833 B CN117499833 B CN 1174998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user
- ear
- coil unit
- moving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41000746998 Tragus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613 ear canal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454 tympanic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Earpiece supports, e.g. ear hoo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5—Manufacture of mono- or stereophonic headphon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牙耳机,包括动圈单元,还包括固定部和导音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耳机佩戴于用户耳朵的耳甲腔处;所述导音部与固定部连接,所述导音部上设有出声孔,所述动圈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出声孔内,所述固定部将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上时,所述动圈单元和出声孔均朝向用户耳朵的耳屏内壁,且所述动圈单元产生的声波从出声孔传递至耳屏内壁后通过反射在用户耳道内传播。本发明通过将耳机的动圈单元倾斜设置在用户的耳屏内壁处,使得动圈单元的直径能够制造较大,提高耳机的性能,同时动圈单元产生的声波能够直接作用在耳道内壁上,减小声波能量的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蓝牙耳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其利用贴近耳道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声波,是手机、随身听、收音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必不可少的配件。特别地,蓝牙耳机例如真实无线立体声耳机,因其具有携带方便、避免传输线缠绕等优点,已成为人们例如年轻人的出街必备品。
现有技术中的动圈式耳机,为了提高耳机的性能,会尽量选择大直径的动圈单元,因此,需在耳机壳体内找到匹配的可容纳直径大的动圈单元,此时,动圈单元的出音方向往往朝向壳体侧面,通过壳体侧面对声音进行反射,将声音传递到塞入耳道的出音口,但是声音经耳机壳体反射后,高频音会衰减或失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耳机,通过将耳机的动圈单元倾斜设置在用户的耳屏内壁处,使得动圈单元的直径能够制造较大,提高耳机的性能,同时动圈单元产生的声波能够直接作用在耳道内壁上,减小声波能量的损耗。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蓝牙耳机,包括动圈单元,还包括固定部和导音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耳机佩戴于用户耳朵的耳甲腔处;
所述导音部与固定部连接,所述导音部上设有出声孔,所述动圈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出声孔内,所述固定部将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上时,所述动圈单元和出声孔均朝向用户耳朵的耳屏内壁,且所述动圈单元产生的声波从出声孔传递至耳屏内壁后通过反射在用户耳道内传播。
进一步地,所述导音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连接形成空腔;
所述出声孔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所述出声孔与空腔连通,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上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至少部分位于用户耳朵耳道与耳屏内壁连接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朝向第二壳体方向的端面设有若干凸起柱;
所述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壳体方向的端面设有与凸起柱一一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凸起柱插入至所述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为弧形结构,所述连接柱上设有用于安装蓄电池的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将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上时,所述连接柱的至少部分位于用户耳朵的耳屏间切迹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侧面设有侧挡面,所述侧挡面与第一壳体的部分端面连接,所述侧挡面用于遮挡在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的耳屏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与连接柱的端面部分连接形成月牙挡板,所述月牙挡板位于所述出声孔与侧挡面的连接处,所述月牙挡板用于对安装在出声孔内的动圈单元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壳体方向的端面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的内径朝着第一壳体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动圈单元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的装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弧面,所述弧面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动圈单元方向的端面形成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用于固定在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的耳甲腔处;
所述弧面另一端将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用于固定在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的外耳门处,且所述第一壳体用于与用户耳朵的耳屏内壁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和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均设有相互连接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触控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由于耳机在佩戴时设置的动圈单元朝向用户耳朵的耳屏内壁上,由于人体耳朵的内屏内壁处具有较大的空间,因此能够将动圈单元的直径设计较大,从而提高了耳机的性能,并且由于设置的动圈单元产生的声波能够直接作用至用户的耳屏内壁处,有效减小了声波的损失,同时动圈单元产生的声波采用反射的方式在耳道内传播,有效避免了由于动圈单元直径设置较大造成对鼓膜的伤害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壳体与连接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壳体与连接柱另一视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壳体与连接柱另一视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壳体与连接柱另一视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壳体与连接柱另一视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壳体与动圈单元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壳体与动圈单元另一视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人体耳部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佩戴在人体耳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导音部;2、固定部;3、触控板;4、连接柱;5、动圈单元;6、凹槽;7、弧面;8、出声孔;9、第二凸起部;10、凸起柱;11、第一凸起部;12、盲孔;13、装配孔;14、安装孔;16、侧挡面;17、第一壳体;18、月牙挡板;19、第二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发明包括动圈单元5,还包括固定部2和导音部1,所述固定部2用于将所述耳机佩戴于用户耳朵的耳甲腔处;所述导音部1与固定部2连接,所述导音部1上设有出声孔8,所述动圈单元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出声孔8内,所述固定部2将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上时,所述动圈单元5和出声孔8均朝向用户耳朵的耳屏内壁,且所述动圈单元5产生的声波从出声孔8传递至耳屏内壁后通过反射在用户耳道内传播。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动圈式蓝牙耳机,由于动圈单元5的直径越大,耳机的性能越好,因此,目前的动圈式蓝牙耳机通常将动圈单元5设置在耳机壳体的内侧面,耳机在佩戴在用户耳朵上时,壳体上的出声孔8正对用户的耳道,动圈单元5产生的声波经过壳体的反射最终从壳体上的出声孔8进入至用户的耳道内,采用上述结构虽然能够将动圈单元5设置较大的直径,但是动圈单元5产生的声波会通过壳体内部的反射进入至耳道内,导致高频音会衰减或失真;为此,本申请设置了固定部2和导音部1,其中,本耳机佩戴用户耳朵上时,设置的固定部2用于将本耳机固定在耳道的耳甲腔内,实现对本耳机在佩戴时固定在用户耳道的目的。
在固定部2朝向耳朵耳道的方向设置有导音部1,导音部1上设置有出声孔8,出声孔8用于本将耳机产生的音波从出声孔8传出并进入至耳朵内,同时本技术方案中将现有的动圈单元5安装在导音部1的出声孔8内,出声孔8的内径与所述动圈单元5的内径一致,这样使得出声孔8与动圈单元5的朝向处于同一方向上,当本耳机利用设置的固定部2佩戴在用户耳朵的耳甲腔内时,设置的出声孔8与动圈单元5正好正对用户耳朵的耳屏内壁处,且导音部1的出声孔8部分与用户耳朵的耳屏内壁接触,这样,动圈单元5产生的声波将通过出声孔8传递至耳朵的耳屏内壁处,之后声波在用户的耳道内通过反射的方式传播。
由于人体耳朵上的耳屏内壁与耳道连通,且耳屏整体朝外突起在耳道前,故耳屏内壁处具有较大的空间,因此,本申请中的动圈单元5安放在用户的耳朵的耳屏内壁处,利用耳屏内壁处本身具有较大的空间来放置动圈单元5,故本技术方案中的动圈单元5的直径能够设置足够大,保证了本耳机具有较高的性能;同时由于动圈单元5设置在出声孔8内,使得动圈单元5产生的声波经过出声孔8后传递至用户耳朵的内屏内壁处,实现了声波在耳道内传播的目的,相比传统将动圈单元5设置在壳体内壁上,动圈单元5需经过壳体的反射才能处出声孔8传递至耳朵内的方式,本技术方案避免了动圈单元5产生的声波在壳体进行反射,导致高频音会衰减或失真的情况发生,动圈单元5产生的声波在未经过外界反射影响衰减或失真的情况下直接进入至用户的耳道内,保证了本耳机具有较好音质。
同时,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的动圈单元5佩戴在用户的耳屏内壁处,使得动圈单元5的直径能够设置足够大,以确保耳机具有较高的性能,但是由于动圈单元5的直径较大时,其产生的声波能力越大,本技术方案中的动圈单元5在使用中,佩戴在用户的耳屏内壁处,一方面由于耳屏内壁处具有较大的空间来安放足够大的动圈单元5,使其具有足够大的工作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动圈单元5斜着朝向用户耳屏内壁,这样使得动圈单元5产生的声波从出声孔8传出后,传递在耳屏的内壁上,之后通过反射的方式在耳道内传播,相比动圈单元5产生的声波直接对准耳道的方式传递,能够减小动圈单元5产生较大的声波直线作用至鼓膜,从而达到对耳朵鼓膜一定的保护能力,即通过将较大的动圈单元5倾斜设置在耳屏内壁处,使得动圈单元5产生的声波通过反射的方式在耳道内传播,从而起到了对耳朵内鼓膜一定的保护作用。
所述导音部1包括第一壳体17,所述固定部2包括第二壳体19,所述第一壳体17与第二壳体19相互连接形成空腔;所述出声孔8设置在第一壳体17上,所述出声孔8与空腔连通,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上时,所述第一壳体17和第二壳体19至少部分位于用户耳朵耳道与耳屏内壁连接形成的空间内。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17与第二壳体19连接形成的空腔用于安装本耳机的动圈单元5以及其它电子元器件。
设置的第二壳体19至少部分用于固定在用户的耳甲腔内,设置的第一壳体17和第二壳体19的至少部分用于固定在用户的耳道的耳屏内壁与耳甲腔连接处形成的空间内,并使得第一壳体17上的出声孔8朝向耳朵的耳屏内壁处,由于人体的耳屏外突导致与耳道连接处形成了较大的空间,该空间能够放置足够大的动圈单元5,因此利用耳屏内壁与外耳道内壁对第二壳体19的部分和第一壳体17的部分进行接触,从而达到对放置在耳屏内壁处动圈单元5朝向的限制,使得动圈单元5能够稳定朝向用户耳道的耳屏内壁。
所述第一壳体17朝向第二壳体19方向的端面设有若干凸起柱10;所述第二壳体19朝向第一壳体17方向的端面设有与凸起柱10一一对应的安装孔14,所述凸起柱10插入至所述安装孔14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第一壳体17与第二壳体19之间的装配,故在第一壳体17上设置凸起柱10,在第二壳体19上设置有安装孔14,装配时,先在第一壳体17和第二壳体19的端面处刷上胶水,然后将第一壳体17上的凸起柱10对准第二壳体19上的安装孔14,最后将凸起柱10插入至安装孔14内,将第一壳体17和第二壳体19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为了防止在第一壳体17与第二壳体19在粘接的过程中,第一壳体17与第二壳体19发生错位,或者第一壳体17未粘接在第二壳体19的预设方位处,导致第一壳体17上的出声孔8无法朝向用户耳朵的耳屏处,故设置有凸起柱10和安装孔14,利用凸起柱10和安装孔14实现对第一壳体17和第二壳体19装配过程中定位的作用,保证了第一壳体17与第二壳体19能够实现快速装配,并提高装配质量。
所述第一壳体17上还设有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为弧形结构,所述连接柱4上设有用于安装蓄电池的盲孔12。
设置在连接柱4一端处的盲孔12用于安装蓄电池,为本耳机内部的元器件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
所述固定部2将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上时,所述连接柱4的至少部分位于用户耳朵的耳屏间切迹处。
本实施例中设置的连接柱4一方面用于为蓄电池提供相应的安装位置,另一方面在佩戴本实施例中的耳机时,为了方便将本耳机的第二壳体19放置在用户的耳甲腔内,实现耳机的佩戴,或者将佩戴在耳朵上的本耳机取下;同时,为了保证佩戴在用户耳朵上的本耳机与用户耳朵能够较好的贴合,故连接柱4为弧形结构,佩戴时,弧形结构的连接柱4从耳朵的耳屏间切迹处伸出,使得连接柱4贴合在用户的耳朵的耳屏间切迹处,利用耳屏间切迹的内壁与连接柱4部分进行接触,提高本耳机佩戴时的稳定性。
所述连接柱4的侧面设有侧挡面16,所述侧挡面16与第一壳体17的部分端面连接,所述侧挡面16用于遮挡在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的耳屏处。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耳机在佩戴过程中,设置的动圈单元5朝着用户耳朵的耳屏内壁方向,这样使得第一壳体17上的出声孔8与耳屏内壁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为了防止外界杂音通过该缝隙进入至耳道,提高本耳机使用中的隔音效果,故连接柱4上设置有用于对该缝隙进行遮挡的侧挡面16,在佩戴时,连接柱4处于用户耳朵的耳屏间切迹处时,设置在连接柱4上的侧挡面16正好在耳道的耳屏处,将耳屏内壁与第一壳体17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从而阻隔了外界杂音通过该间隙进入至用户耳道内,提高了本耳机使用过程中的音效。
所述连接柱4的侧挡面16的面积沿连接柱4设置有盲孔12方向逐渐减小,这样设计增大了侧挡面16对用户耳朵的耳屏处遮挡面积,保证了侧挡面16能够对用户的耳屏处有效遮挡。
同时,本技术方案中连接柱4上侧挡面16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壳体17内的动圈单元5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范围为80°-90°,这样确保了本耳机在佩戴时,设置的动圈单元5处于朝向用户耳朵的耳屏内壁的状态。
所述第一壳体17与连接柱4的端面部分连接形成月牙挡板18,所述月牙挡板18位于所述出声孔8与侧挡面16的连接处,所述月牙挡板18用于对安装在出声孔8内的动圈单元5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动圈单元5与第一壳体17进行装配,故在第一壳体17与连接柱4的连接处形成了月牙挡板18,在装配时,将动圈单元5与第一壳体17装配时,动圈单元5装入至第一壳体17的出声孔8内,利用月牙挡板18对动圈单元5的进行限位,防止动圈单元5从月牙挡板18处脱落。
同时,为了避免设置的月牙挡板18对动圈单元5产生的声波造成一定的干扰,故月牙挡板18整体呈月牙性状,月牙挡板18的对动圈单元5的一小部分进行遮挡,从而在保证对动圈单元5进行限位的同时,能够降低月牙挡板18对动圈单元5造成的干扰。
所述第二壳体19朝向第一壳体17方向的端面设有装配孔13,所述装配孔13的内径朝着第一壳体17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动圈单元5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19的装配孔13内。
本实施例中在对动圈单元5与第二壳体19进行装配时,由于设置的装配孔13由外至内的直径逐渐减小,使得装配孔13呈圆锥结构,安装时,由于设置的月牙挡板18对动圈单元5的一端进行约束,而动圈单元5的另一端则利用装配孔13的锥面进行限位,从而将动圈单元5稳定固定在第一壳体17与第二壳体19形成的空腔内,实现了动圈单元5的快速安装。
所述第二壳体19的一侧设有弧面7,所述弧面7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19远离动圈单元5方向的端面形成第一凸起部11,所述第一凸起部11用于固定在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的耳甲腔处。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设置的第二壳体19能够稳定固定在用户耳朵的耳甲腔内,故在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上,第二壳体19朝向耳甲腔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弧面7,设置的弧面7为用户耳朵的耳甲腔内壁轮廓,弧面7与第二壳体19远离第一壳体17方向的端部形成第一凸起部11,本耳机在佩戴时,设置的第一凸起部11位于用户耳朵的耳甲腔内,利用耳机腔内壁对第一凸起部11的接触,从而将本耳机的第一凸起部11固定在用户的耳朵的耳甲腔内,并且在弧面7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壳体19能够与用户耳朵的耳甲腔进行较好的贴合,提高耳机佩戴时的稳定性。
所述弧面7的另一端将所述第二壳体19与第一壳体17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凸起部9;所述第二凸起部9与第一壳体17的至少部分用于固定在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的外耳门处,且所述第一壳体17用于与用户耳朵的耳屏内壁抵触。
本实施例中的耳机在进行佩戴时,为了保证第一壳体上的动圈单元5朝向用户的耳屏内壁处,故弧面7与第二壳体19朝向第一壳体17方向的端面连接形成第二凸起部9,当第一壳体17与第二壳体19组装在一起时,第二凸起部9与第一壳体17的连接处形成限位凸块,限位凸块与第一凸起部11的延长面垂直,佩戴时,当第一凸起部11固定在用户的耳甲腔内时,所述限位凸块正好处于用户耳朵的外耳门处,并且耳朵的耳轮脚对第二壳体19上的弧面7进行支撑,使得第一壳体17上的动圈单元5朝向用户的耳道内壁。
所述连接柱4和第二壳体19的侧壁上均设有相互连接的凹槽6,所述凹槽6内设有触控板3。
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凹槽6用于为触控板3提供安装位置,所述触控板3为现有技术,用于调节耳机的音量大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蓝牙耳机,包括动圈单元(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部(2)和导音部(1),所述固定部(2)用于将所述耳机佩戴于用户耳朵的耳甲腔处;
所述导音部(1)与固定部(2)连接,所述导音部(1)上设有出声孔(8),所述动圈单元(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出声孔(8)内,所述固定部(2)将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上时,所述动圈单元(5)和出声孔(8)均朝向用户耳朵的耳屏内壁,且所述动圈单元(5)产生的声波从出声孔(8)传递至耳屏内壁后通过反射在用户耳道内传播;
所述导音部(1)包括第一壳体(17),所述固定部(2)包括第二壳体(19),所述第一壳体(17)与第二壳体(19)相互连接形成空腔;
所述出声孔(8)设置在第一壳体(17)上,所述出声孔(8)与空腔连通,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上时,所述第一壳体(17)和第二壳体(19)至少部分位于用户耳朵耳道与耳屏内壁连接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第二壳体(19)的一侧设有弧面(7),弧面(7)为用户耳朵的耳甲腔内壁轮廓,所述弧面(7)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19)远离动圈单元(5)方向的端面形成第一凸起部(11),所述第一凸起部(11)用于固定在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的耳甲腔处;
所述弧面(7)另一端将所述第二壳体(19)与第一壳体(17)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凸起部(9);所述第二凸起部(9)与第一壳体(17)的至少部分用于固定在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的外耳门处,且所述第一壳体(17)用于与用户耳朵的耳屏内壁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7)朝向第二壳体(19)方向的端面设有若干凸起柱(10);
所述第二壳体(19)朝向第一壳体(17)方向的端面设有与凸起柱(10)一一对应的安装孔(14),所述凸起柱(10)插入至所述安装孔(1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7)上还设有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为弧形结构,所述连接柱(4)上设有用于安装蓄电池的盲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将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上时,所述连接柱(4)的至少部分位于用户耳朵的耳屏间切迹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4)的侧面设有侧挡面(16),所述侧挡面(16)与第一壳体(17)的部分端面连接,所述侧挡面(16)用于遮挡在所述耳机佩戴在用户耳朵的耳屏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7)与连接柱(4)的端面部分连接形成月牙挡板(18),所述月牙挡板(18)位于所述出声孔(8)与侧挡面(16)的连接处,所述月牙挡板(18)用于对安装在出声孔(8)内的动圈单元(5)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9)朝向第一壳体(17)方向的端面设有装配孔(13),所述装配孔(13)的内径朝着第一壳体(17)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动圈单元(5)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19)的装配孔(13)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4)和第二壳体(19)的侧壁上均设有相互连接的凹槽(6),所述凹槽(6)内设有触控板(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42605.0A CN117499833B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蓝牙耳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42605.0A CN117499833B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蓝牙耳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99833A CN117499833A (zh) | 2024-02-02 |
CN117499833B true CN117499833B (zh) | 2024-05-07 |
Family
ID=89672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842605.0A Active CN117499833B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蓝牙耳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499833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33397A (ja) * | 1990-12-28 | 1992-08-21 | Aiwa Co Ltd | インナーイヤー型ヘッドホン |
US5519782A (en) * | 1992-03-30 | 1996-05-21 | Sony Corporation | Headphone |
JP2001204099A (ja) * | 2000-01-18 | 2001-07-27 | Widex Kk | 補聴器 |
CN1592490A (zh) * | 2003-08-27 | 2005-03-09 | 索尼株式会社 | 电声换能装置 |
WO2019058523A1 (ja) * | 2017-09-22 | 2019-03-28 | 東京音響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装置 |
WO2020148819A1 (ja) * | 2019-01-16 | 2020-07-23 | 東京音響株式会社 | イントラコンカ型イヤホン |
CN113613113A (zh) * | 2020-05-26 | 2021-11-05 |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蓝牙耳机 |
CN217388980U (zh) * | 2022-05-31 | 2022-09-06 |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耳机套及耳机 |
WO2023016504A1 (zh) * | 2021-08-10 | 2023-02-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耳机声学组件、耳机壳体、耳机以及耳机套件 |
CN115942172A (zh) * | 2021-09-22 | 2023-04-07 | 苹果公司 | 带翼尖锚定件的音频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434776B1 (en) * | 2009-05-21 | 2015-09-23 | Kabushiki Kaisha Audio-Technica | Earphone |
US10972823B2 (en) * | 2016-12-09 | 2021-04-06 | Kingston Technology Corp. | In-ear headphones with an ergonomic cushion and an ergonomic cushion thereof |
-
2023
- 2023-12-29 CN CN202311842605.0A patent/CN1174998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33397A (ja) * | 1990-12-28 | 1992-08-21 | Aiwa Co Ltd | インナーイヤー型ヘッドホン |
US5519782A (en) * | 1992-03-30 | 1996-05-21 | Sony Corporation | Headphone |
JP2001204099A (ja) * | 2000-01-18 | 2001-07-27 | Widex Kk | 補聴器 |
CN1592490A (zh) * | 2003-08-27 | 2005-03-09 | 索尼株式会社 | 电声换能装置 |
JP2005073144A (ja) * | 2003-08-27 | 2005-03-17 | Sony Corp |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
WO2019058523A1 (ja) * | 2017-09-22 | 2019-03-28 | 東京音響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装置 |
WO2020148819A1 (ja) * | 2019-01-16 | 2020-07-23 | 東京音響株式会社 | イントラコンカ型イヤホン |
CN113613113A (zh) * | 2020-05-26 | 2021-11-05 |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蓝牙耳机 |
WO2023016504A1 (zh) * | 2021-08-10 | 2023-02-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耳机声学组件、耳机壳体、耳机以及耳机套件 |
CN115942172A (zh) * | 2021-09-22 | 2023-04-07 | 苹果公司 | 带翼尖锚定件的音频设备 |
CN217388980U (zh) * | 2022-05-31 | 2022-09-06 |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耳机套及耳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Lumped Parameter Model for Practical Compensation of the Sound with Bone Conduction Headphone;Akiko Fujise;《2018 IEEE 7th Glob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20181213;全文 * |
入耳式耳机曲面造型人性化设计方法研究;朱兆华;《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90815;全文 * |
卢龙 ; 何梦圆 ; 袁诗洋 ; 王亚飞.一种导音耳机.《数码世界》.2018,全文. * |
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分析;陈庆利;《实用临床医学》;20160930;全文 * |
基于人体数据的耳机改良与验证方法;李欣怡;《设计》;20211031;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99833A (zh) | 2024-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95703B2 (ja) | 音響チューニングメカニズムを有するイヤホン | |
CN110099323B (zh) | 一种主动降噪耳机 | |
TW202306395A (zh) | 聲學輸出裝置 | |
TWM508868U (zh) | 反向聲波耳機 | |
WO2019130843A1 (ja) | 音響出力装置 | |
CN211744683U (zh) | 包括dsf通道的入耳式耳机 | |
CN112954571A (zh) | 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和助听器 | |
EP3264791B1 (en) | Earphone | |
CN106454574A (zh) | 耳塞式耳机麦克风模块 | |
JP2021168469A (ja) |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アセンブリ及び出力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を備える聴覚装置 | |
CN117499833B (zh) | 一种蓝牙耳机 | |
WO2013108370A1 (ja) | ヘッドホン | |
CN113015075A (zh) | 助听器柔性电路板和助听器 | |
CN219611989U (zh) | 一种回声啸叫消除式骨传导耳机 | |
CN221652747U (zh) | 一种半入耳式蓝牙耳机 | |
CN210491165U (zh) | 一种入耳式耳机 | |
CN212278427U (zh) | 聆听装置及其支架 | |
CN208707900U (zh) | 一种降噪耳机 | |
CN113727230A (zh) | 聆听装置及其支架 | |
CN212694196U (zh) | 一种双声道立体声音腔的蓝牙耳机眼镜 | |
CN218634217U (zh) | 一种具有降噪抗震功能的一体式蓝牙耳机 | |
CN216649992U (zh) | 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和助听器 | |
CN216721537U (zh) | 耳机及耳机组件 | |
CN213485146U (zh) | 一种可拆卸式多功能按摩耳机 | |
CN212183714U (zh) | 具有改进反馈声道的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