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9992U - 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和助听器 - Google Patents
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和助听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49992U CN216649992U CN202120562520.7U CN202120562520U CN216649992U CN 216649992 U CN216649992 U CN 216649992U CN 202120562520 U CN202120562520 U CN 202120562520U CN 216649992 U CN216649992 U CN 2166499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ring aid
- end plate
- sound
- microphone structure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和助听器。所述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第一端板前表面上的麦克风,第一端板属于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第一端板具有传声孔;设置在第一端板后表面上的导声泡棉,导声泡棉具有导声孔,导声孔和传声孔相连通;设置在导声泡棉上的防尘网,防尘网具有周沿部和网部,网部挡在导声孔前。所述助听器麦克风结构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接收外界声音效果好,防尘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听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和助听器。
背景技术
助听器通常安装在用户的耳内或耳后,为用户放大声音。助听器的一些常见类型包含耳后式(BTE)助听器、耳内式(ITE)助听器、耳道式(ITC)助听器、完全耳道式(CIC)助听器等。
完全耳道式助听器,兼具体积小和隐蔽性强的优势,它不需要外部电路导线和传声管,可以满足聋人的美学和心理需求。
更多有关现有助听器的内容可以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622877U和CN203167211U的中国专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进一步改进助听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完全耳道式助听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第一端板前表面上的麦克风,第一端板属于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第一端板具有传声孔;设置在第一端板后表面上的导声泡棉,导声泡棉具有导声孔,导声孔和传声孔相连通;设置在导声泡棉上的防尘网,防尘网具有周沿部和网部,网部挡在导声孔前。
可选的,柔性电路板还具有第二端板和弯曲成圆环形的圆环形部,第一端板和圆环形部之间具有第一连接段,第二端板和圆环形部之间具有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交叉,交叉处成为圆环形部的交叉位置。
可选的,助听器麦克风结构还可以包括支架,支架具有开孔,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穿过开孔而被支架箍在一起,支架上固定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
可选的,助听器麦克风结构还可以包括后盖,外壳的后段具有后开口,后盖封盖后开口。
可选的,后盖与支架装配配合,麦克风、导声泡棉和防尘网位于后盖和支架之间;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也位于后盖和支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助听器,包括上述的助听器麦克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助听器麦克风结构:
它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第一端板前表面上的麦克风,第一端板属于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第一端板具有传声孔;设置在第一端板后表面上的导声泡棉,导声泡棉具有导声孔,导声孔和传声孔相连通;设置在导声泡棉上的防尘网,防尘网具有周沿部和网部,网部挡在导声孔前。此时,麦克风和导声泡棉将第一端板夹在中间,保证了麦克风接受声音的面通过传声孔朝外。导声泡棉可以使得接收声音的效果更好,导声泡棉和防尘网的配合又保证了在防尘保护作用下,声音能够更好地传播至麦克风,因此,助听器麦克风结构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接收外界声音效果好,防尘效果好。
麦克风结构的相关结构设计规整,导声泡棉和防尘网配合保护麦克风,再配合第一端板、支架和后盖,保证了麦克风是位于助听器后部,以更好地获取外部的声音,并且使整个助听器的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助听器爆炸示意图;
图2是助听器的第一种角度示意图;
图3是助听器的第二种角度示意图;
图4是助听器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助听器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外壳的第一种角度示意图;
图7是外壳的第二种角度示意图;
图8是外壳的第三种角度示意图;
图9是外壳的第四种角度示意图;
图10是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种角度示意图;
图11是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种角度示意图;
图12是柔性电路板组装相应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柔性电路板、支架、导电接触片和麦克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结构上继续装配导声泡棉和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结构上继续装配防尘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结构上继续装配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助听器在麦克风位置处的剖切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剖切结构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完全耳道式助听器。助听器通常包括对称左耳助听器和右耳助听器,本实施例仅对左耳助听器进行说明,右耳助听器结构与左耳助听器对称,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的助听器包括麦克风结构,因此,本实施例也同时提供了助听器麦克风结构。
图1的爆炸图显示,助听器包括外壳10(10标注于图6和图7)、受话器21、芯片22、柔性电路板31、电池32、导电接触片33、麦克风41、开关42、支架43、前盖5、耵聍帽6、耳塞7、后盖8和取出线9。柔性电路板31包括有焊盘311。与麦克风41配合的还有导声泡棉411和防尘网412。与开关42配合的还有按钮421。前盖5具有前通孔50,后盖8上具有按钮孔81、线孔82和收声口83。
本实施例中,外壳10即分为前段11和后段12,又分为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参考图1,外壳10分为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第一壳体10A包括相连的第一前段11A和第一后段12A,第二壳体10B包括相连的第二前段11B和第二后段12B。参考图6和图7,外壳10包括前段11和后段12,前段11包括第一前段11A和第二前段11B,后段12包括第一后段12A和第二后段12B。
参考图2和图3,助听器整体外形如图2和图3所示。此时,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组装在一起。图2和图3中结构下端对应的是助听器前端,结构上端对应的是助听器后端。结合图1至图5可知,前盖5设置在第一前段11A和第二前段11B的前端,耳塞7通过前盖5装配助听器的前端,即耳塞7装配在外壳10的前端,亦即耳塞7设置在第一前段11A和第二前段11B前端。进一步的,耳塞7通过前盖装5配在所述第一前段和第二前段的前端,耳塞7具体通过前盖5装配在第一前段11A和第二前段11B前端,耳塞7通过前盖5和第一前段11A和第二前段11B前端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耳塞7采用的是喇叭状耳塞。其它实施例中,耳塞可以是其它形状。
返回参考图1,第一前段11A外表面具有第一外凸沿13A,第二前段11B外表面具有第二外凸沿13B。第一外凸沿13A和第二外凸沿13B用于配合耳塞7的装配,使耳塞7不容易脱落。
参考图6,后段12具有后开口102。参考图7,前段11具有前开口101。
结合图1至图5可知,耵聍帽6安装在前开口101与第一前段11A和第二前段11B的前端,也即安装在前盖5和外壳10前端与第一前段11A和第二前段11B的前端,并且,结合图1至图9可知,耵聍帽6设置在前盖5的前通孔50内。
图2和图3还显示,耳塞7为喇叭状的情况下,整个助听器最宽的部分也仅是耳塞7喇叭边沿的直径。外壳10宽度比喇叭边沿的直径小,外壳10的厚度更小,使助听器结构小巧,整个助听器都基本可以进入用户耳道中,是一种完全耳道式助听器。
图4和图5显示了助听器两个不同角度的剖面结构,图4是采用平行助听器长度和宽度的面去剖切得到的剖面,图5是采用平行助听器厚度和长度的面去剖切得到的剖面。从两个剖面图可以看到,助听器结构紧凑,因此体积可以较小。
图4和图5也显示了电池32周侧是柔性电路板31。其中图4显示,在外壳10内部电池32是宽度最大的结构,因此,外壳10的宽度也仅需要比电池32略大一点,再次证明整个助听器宽度小,体积小。
参考图1至图5,受话器21和芯片22位于外壳10的前段11内,这有利于减小助听器体积,也保证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大的声音输出,整个结构稳固耐用。
参考图1至图5,电池32位于外壳10的后段12内,后段12的外形有很大部分与电池32的外形是相似的,可参考图4,这再次有利于减小助听器体积。
参考图1至图9,前段11外形基本呈倒角长方体,芯片22呈长方体,受话器21也大致呈长方体。芯片22设置在柔性电路板31的其中一部分上,具体设置在芯片部314上,结合参考后续图10和图11;受话器21通过相应的导线(未标注)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31,具体电连接至器件部313上,结合参考后续图10和图11。
参考图1至图9,后段12的两个相对表面(即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为平面。图1中,第一表面10a分开成两个部分,图2、图6和图8则显示了两个部分合在一起。
参考图1至图9,后段12具有两段基本对称的相对侧面,两个相对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10c和第二侧面10d。即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分别具有一个相对侧面,第一壳体10A具有第一侧面10c,第二壳体10B具有第二侧面10d。
第一侧面10c是基本呈圆柱侧面的一部分,第二侧面10d基本呈圆柱侧面的另一部分,两者基本对称,但是,第一侧面10c可以略大于第二侧面10d(不影响两者基本对称),第一侧面10c长度略大于所述第二侧面10d长度,参考图8。所述长度差异通常是毫米级别的,例如2.59毫米,不影响两者基本对称。
综上,一方面,前段11整体呈长方体空柱状结构,受话器21和芯片22紧密设置在前段11内;另一方面,后段12的第一表面10a、第二表面10b、第一侧面10c和第二侧面10d限定出,它是一个结构较为规整的扁平结构,后段12的外形大致类似于电池32的外形,即后段12两个相对表面和两个相对侧面的设计,使得电池32紧密位于后段12内,以缩小助听器的宽度和体积。因此,两个方面均有利于减小助听器体积。
本实施例中,前段11具有平行于其长度的第一中轴线。后段12具有位于两个相对表面(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之间且位于两个相对侧面(第一侧面10c和第二侧面10d)之间的第二中轴线。所述第一中轴线和第二中轴线为不同直线,即两条中轴线之间会有大于零的夹角。
在图8中,前段11的第一中轴线体现为虚线L1,后段12的第二中轴线体现为虚线L2,两者为不同直线。
在图9中,前段11的第一中轴线体现为虚线L3,后段12的第二中轴线体现为虚线L4,再次表明两者为不同直线。
本实施例设计前段11的第一中轴线与后段12的第二中轴线为不同直线,使助听器外形更好地符合人体工学,同时有利于减小体积。
图8中,虚线L1和虚线L2的夹角是前述两条中轴线在图8所示观察角度下的夹角。而这一夹角,同时也是第一平面(未标注)和第二平面(未标注)的夹角。平分前段11宽度且平分前开口101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即第一平面在图8中可用虚线L1表示),平分后段12宽度且平分后开口102的平面为第二平面(即第二平面在图8中可用虚线L2表示)。
本实施例中,设计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夹角C1为5-30度。夹角C1如果大于这个角度范围,将不利于人耳使用,如果小于这个角度不利于缩小长度。同时这个角度范围符合人体工学。
图9中,虚线L3和虚线L4的夹角是前述两条中轴线在图9所示观察角度下的夹角。而这一夹角,同时也是第三平面(未标注)和第四平面(未标注)的夹角。其中,平分前段11厚度的平面为第三平面(即第三平面在图9中可用虚线L3表示),平分后段12厚度的平面为第四平面(即第四平面在图9中可用虚线L4表示)。
本实施例中,设计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的夹角C2为1-20度。夹角C2如果大于这个角度范围,将不利于人耳使用,如果小于这个角度不利于缩小长度。同时这个角度范围符合人体工学。
同时,夹角C1和夹角C2是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限定了前段11和后段12之间的角度关系的,它们使得整个助听器结构协调,使外壳10整体形状类似于阿拉伯数字6,这样的角度范围再配合外壳的形状,整体设计精巧,使助听器佩带舒适且取出方便,达到良好的使用性能,并保证了助听器具有较小体积。
本实施例中,电池32为钮扣电池,是可充电的。本实施例中,电池32的是后段12形状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后段12内部主要用于容纳电池32。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31的主体弯曲为圆环形部310(参考后续图10和图11),参考图4、图5和图12,具体是柔性电路板31的圆环形部310围绕电池32周侧,这也与电池32为钮扣电池相关。柔性电路板31具体可以采用双面胶(未示出)粘贴在电池32周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后段12A和第二后段12B的外侧面分别具有侧孔,第一后段12A具有两个第一侧孔A1,第二后段12B具有两个第二侧孔B1。这些侧孔中装配有导电接触片33。四个导电接触片33分别电连接柔性电路板31外侧面的四个焊盘311,可结合参考图1和图4。
参考图1、图4和图5,支架43用于固定柔性电路板31的交叉位置,支架43也用于同时固定开关42和麦克风41,也可以参考后续图15。支架43和后盖8配合,将配合麦克风41的导电泡棉411和防尘网412保护起来,可以参考图13至图16。
参考图1和图4,助听器的后端是后盖8,外壳10的后端被后盖8封合。按钮421一头露出于后盖8之外,另一头位于后盖8内且抵靠在开关42上,以便用户能够通过按钮421控制开关42。
参考图1和图4,取出线9安装在后盖8,即后盖8与取出线9装配在一起。并且取出线9主要部分露出于后盖8,取出线9具有比线身更大的端头(未区分标注),取出线9用于方便助听器的取出。
参考图1至图9,本实施例的后盖8尺寸小,后盖8的宽度小于后段12的宽度,使助听器体积减小,即进一步保证助听器体积较小。
外壳10的后段12具有后开口102(如图6),后盖8封盖后开口102,此时后段12像是扁平圆柱截掉两个弓形部分(未示出)的结构,裁掉较大弓形部分的位置就是后开口102所在位置,裁掉较小弓形部分的位置就是与前段11的连接位置,截掉较大弓形部分位置并不是平平的截掉,而是有一部分向后凸出(未标注),如图6、图8和图9所示,此凸出成为后开口102的一部分边缘。
柔性电路板31外侧面具有焊盘311, 柔性电路板31具有位于圆环形部310前侧的器件部313, 柔性电路板31具有连接在圆环形部310底端的芯片部314,柔性电路板31还包括第一端板315和第二端板316。第一端板315用于固定麦克风41,第二端板316用于固定开关42。这种设计结构巧妙,使得麦克风41和开关42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固定在所需位置,即十分独特又巧妙地使麦克风41和开关42固定在整个助听器尽量靠近后端的位置,从而使麦克风41更好地接收外界的声音,而开关42也更容易被用户通过按钮421手动控制。
参考图10和图11,第一端板315与圆环形部310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段3151,第二端板316与圆环形部310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段3161。即第一端板315与圆环形部3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段3151连接,第二端板316与圆环形部31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段3161连接。
第一连接段3151和第二连接段3161相互交叉,交叉处成为圆环形部310的交叉位置(未标注)。第一端板315和第二端板316从交叉位置向两个方向展开。而支架43正是通过其内部开孔430(参考图1)卡住这个交叉处,使柔性电路板31保持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的良好弯曲形态,可结合参考后续图13至图16,并可以参考图4。
图12显示,圆环形部310被器件部313和所述交叉位置分为两段,每一段的外侧面具有两个焊盘311,每个焊盘上具有一个导电接触片33。
器件部313还用于放置多个电子器件(未标注),例如一个电子器件可以是功率场效应管,另一个可以是电源电压监控器。
参考图10,第一端板315具有一个传声孔3150,第二端板316具有两个定位孔3160。传声孔3150用于配合麦克风41的声音接收,定位孔3160用于开关42的安装。
芯片部314连接在器件部313底端,参考图11,它们之间具有弯曲连接部3131。
芯片部314底部与圆环形部310底面夹角可以为150-175度。在图10和图11中,此夹角用角度D1显示,即角度D1大小为150-175度。这样的结构能够保证柔性电路板上各种电路结构的固定,并且使得整个结构体积小,同时也保证相应整个助听器结构符合人体工学。
器件部313与所述交叉位置在圆环形部310的圆心角可以为160-179度。在图12中,此夹角用圆心角D2显示,即圆心角D2大小为160-179度。这样的结构使柔性电路板31整体也更加稳定,体积小,同样也保证助听器结构更加符合人体工学。
根据前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还同时提供了助听器麦克风结构。
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10内第一端板315前表面上的麦克风41,第一端板315属于柔性电路板31的一部分,第一端板315具有传声孔3150,参考图13;设置在第一端板315后表面上的导声泡棉411,导声泡棉411具有导声孔4110,导声孔4110和传声孔3150相连通,参考图13和图14;设置在导声泡棉411上的防尘网412,防尘网412具有周沿部(未区分标注)和网部4121,网部4121挡在导声孔4110前,参考图15。
麦克风41位于第一端板315前表面,导声泡棉411和防尘网412位于第一端板315后表面,此时,麦克风41和导声泡棉411将第一端板315夹在中间,保证了麦克风41接受声音的面通过传声孔3150朝外。
导声泡棉411可以使得接收声音的效果更好,导声泡棉411和防尘网412的配合又保证了在防尘保护作用下,声音能够更好地传播至麦克风41,因此,助听器麦克风结构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接收外界声音效果好,防尘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防尘网412的网部4121呈圆形,网部4121的直径和导声孔4110的直径相等,以便于麦克风更好的接收外部的声音。
如前所述,柔性电路板31还具有第二端板316和弯曲成圆环形的圆环形部310,第一端板315和圆环形部310之间具有第一连接段3151,第二端板316和圆环形部310之间具有第二连接段3161,第一连接段3151和第二连接段3161交叉,交叉处成为圆环形部310的交叉位置(未标注)。所述交叉位置位于圆环形部310的后侧,第一端板315和第二端板316位于圆环形部310的后方。
如前所述,助听器麦克风结构还包括支架43,支架43利用其开孔430(参考图1)将第一连接段3151和第二连接段3161箍在一起,参考图13,同时支架43将第一端板315和第二端板316一同固定在支架43上。
如前所述,参考图13至图16,后盖8与支架43装配配合,麦克风41、导声泡棉411和防尘网412位于后盖8和支架43之间;同时,第一端板315和第二端板316也位于后盖8和支架43之间(内部),其中第一连接段3151和第二连接段3161穿过支架43的开孔430。同时,第二端板316上具有开关42,开关42位于后盖8和支架43之间。开关42和麦克风41被后盖8保护在里面。图16中仅显示了后盖8装配后的结构,省略了取出线9和按钮421的装配。
图17显示了助听器在麦克风41位置处的剖切结构,而图18显示了剖切结构处的放大结构,即图18是图17虚线框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7和图18,本实施例中,麦克风结构的相关结构设计规整,导声泡棉411和防尘网412配合保护麦克风41,再配合第一端板315、支架43和后盖8,保证了麦克风41是位于助听器后部,以更好地获取外部的声音,并且使整个助听器的体积小。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外壳内第一端板前表面上的麦克风,所述第一端板属于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端板具有传声孔;
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后表面上的导声泡棉,所述导声泡棉具有导声孔,所述导声孔和传声孔相连通;
设置在所述导声泡棉上的防尘网,所述防尘网具有周沿部和网部,所述网部挡在所述导声孔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具有第二端板和弯曲成圆环形的圆环形部,所述第一端板和圆环形部之间具有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端板和圆环形部之间具有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交叉,交叉处成为所述圆环形部的交叉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开孔,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穿过所述开孔而被所述支架箍在一起,所述支架上固定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形部具有焊盘,所述外壳包括前段和后段,所述后段具有侧孔,所述侧孔中装配有导电接触片;所述导电接触片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外侧面的所述焊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盖,所述外壳的所述后段具有后开口,所述后盖封盖所述后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与支架装配配合,所述麦克风、导声泡棉和防尘网位于所述后盖和支架之间;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也位于所述后盖和支架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板上具有开关,所述开关位于所述后盖和支架之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上具有收声口、按钮孔和线孔。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位置位于所述圆环形部的后侧,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位于所述圆环形部的后方。
10.一种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助听器麦克风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62520.7U CN216649992U (zh) | 2021-03-19 | 2021-03-19 | 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和助听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62520.7U CN216649992U (zh) | 2021-03-19 | 2021-03-19 | 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和助听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49992U true CN216649992U (zh) | 2022-05-31 |
Family
ID=81722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562520.7U Active CN216649992U (zh) | 2021-03-19 | 2021-03-19 | 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和助听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49992U (zh) |
-
2021
- 2021-03-19 CN CN202120562520.7U patent/CN2166499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54571A (zh) | 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和助听器 | |
CN220156629U (zh) | 一种耳机 | |
US4904078A (en) | Eyeglass frame with electroacoustic devic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sound intelligibility | |
JP5627679B2 (ja) | 補聴器 | |
US11496844B2 (en) | Completely-in-canal hearing aid | |
US20220225014A1 (en) | Acoustic input and output apparatus | |
US11758340B2 (en) | Flexible circuit board of hearing aid and hearing aid | |
US11490214B2 (en) | Hearing aid electrical contact structure and hearing aid | |
CN216649992U (zh) | 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和助听器 | |
CN217116398U (zh) | 助听器柔性电路板和助听器 | |
CN217088150U (zh) | 助听器电接触结构和助听器 | |
CN215581653U (zh) | 一种降噪耳机 | |
CN216291440U (zh) | 完全耳道式助听器 | |
CN210986425U (zh) | 多通道助听装置 | |
EP4061013A1 (en) | Completely-in-canal hearing aid | |
CN117499833B (zh) | 一种蓝牙耳机 | |
CN215420729U (zh) | 一种芯片内置式头戴耳机 | |
CN214799879U (zh) | 一种微型助听器 | |
CN216721537U (zh) | 耳机及耳机组件 | |
CN217216863U (zh) | 蓝牙助听耳机 | |
CN219875998U (zh) | 耳机 | |
JPS5934232Y2 (ja) | イヤ−スピ−カ | |
CN118338225A (zh) | 开放式气导助听装置 | |
JPH1056697A (ja) |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 |
CN111163412A (zh) | 多通道助听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