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9879U - 一种微型助听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助听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99879U
CN214799879U CN202120726416.7U CN202120726416U CN214799879U CN 214799879 U CN214799879 U CN 214799879U CN 202120726416 U CN202120726416 U CN 202120726416U CN 214799879 U CN214799879 U CN 214799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ring aid
pcb
miniature
shell
buck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264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江涛
向文林
邹加兵
刘继辉
汤颖颖
许立
陈可夫
向文明
郑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uodian Industrial Hu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uodian Industrial Hu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uodian Industrial Hu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uodian Industrial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264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99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99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99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o- Strictive, And 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微型助听器,包括沿耳蜗结构纵向变窄的助听器壳体以及与其扣合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助听器端盖,所述助听器壳体的窄颈端可拆卸连接有耳塞,所述助听器壳体窄颈内还设置有用以装配固定助听器麦克风的一号装配件和二号装配件,所述助听器壳体和助听器端盖之间设置有容纳PCB板、适配器、受话器和纽扣电池的容置空间,本发明专利一种微型助听器,助听器壳体和端盖之间依次限位设置有受话器、PCB板、转换器、纽扣电池和麦克风装配件,在不影响助听器贴合耳道结构的情况下,在助听器壳体的一侧还设置有暗藏式充电接口,外形美观,极大缩小了助听器的装配体积,简化了装配流程,并加强了固定效果,具备体积小、质量轻和隐藏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微型助听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听器,特别涉及一种微型助听器,属于助听器领域。
背景技术
助听器是一种供听障者使用的、补偿听力损失的小型扩音设备,其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时代:手掌集音时代、炭精时代、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数字助听器时代,人类最早、最实用的“助听器”可能是听障者自己的手掌,将手掌放在耳朵边形成半圆形喇叭状,可以很好地收集声音,耳内型助听器依其外形特征可以具体分为:耳内型、耳道型、迷你耳道型、隐形深耳道型等,但由于它们都是戴于耳内的,所以也简称耳内型助听器,耳内型助听器的特点:适合个人的耳朵、容易戴入或取下助听器、充分利用外耳的声音收集功能、配戴舒适、比较不引人注目、可以正常方式来使用电话、在你睡觉时也可以配戴、可依你的听力需要来定制耳内型助听器,耳内型助听器可能是助听器中最令人感觉方便与舒适的一种型式。
助听器是一种高精密的科技产品,对于助听器的装配要求技术极高,很小的零件松动也会导致异响的情况发生,影响用户的听力,市场中缺乏一种结构合理、外形小巧的助听器结构,且对于听障患者而言,助听器是其一生的重要伴侣,现有助听器仅具备基础功能,均不具备智能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助听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助听器是一种高精密的科技产品,对于助听器的装配要求技术极高,很小的零件松动也会导致异响的情况发生,影响用户的听力,市场中缺乏一种结构合理、外形小巧的助听器结构,且对于听障患者而言,助听器是其一生的重要伴侣,现有助听器仅具备基础功能,均不具备智能性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助听器,包括沿耳蜗结构纵向变窄的助听器壳体以及与其扣合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助听器端盖,所述助听器壳体的窄颈端可拆卸连接有耳塞,所述助听器壳体窄颈内还设置有用以装配固定助听器麦克风的一号装配件和二号装配件,所述助听器壳体和助听器端盖之间设置有容纳PCB板、转换器、受话器和纽扣电池的容置空间,所述PCB板上安装有晶体管放大线路以及模/数转化器,且所述受话器、PCB板和麦克风之间共同构成补偿听力损失的扩音系统。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助听器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卡接槽以及至少一个定位板,所述卡接槽内嵌设有转换器,所述定位板与助听器壳体内壁之间共同构成一容纳位,用以适配纽扣电池。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助听器壳体内壁两侧进一步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扣合板,两个所述扣合板之间夹持限位有PCB板,且所述PCB板覆盖支撑在卡接槽和定位板的上方。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助听器壳体内部边缘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柱,所述插接柱与助听器壳体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扇形加强板,所述助听器壳体的外缘还设置有固位凸环,所述固位凸环正对扣合板的位置上均设置有豁口。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PCB板上还设置有对位孔、连接孔以及至少一个插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两侧且位于PCB板上对称分布有两个电极孔,所述PCB板的两侧均对应扣合板设置有限位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对位孔中心插设有销件,所述连接孔与助听器端盖正对位置之间夹持固定有受话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的正负极分别电性连接有一个电极柱,所述卡接槽上对应电极柱开设有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电极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电极柱由依次固定连接的接电棒、限位环和插接筒构成,其中所述定位孔的结构与接电棒相适配。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二号装配件进一步包括有盒体、衔接头、限位件、加长筒以及嵌设在加长筒端部内的发声罩,所述盒体的上端面设置有插接槽,所述盒体的下端口内扣合连接有衔接头,所述加长筒过盈套设在衔接头的外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一号装配件插设在内盒体内且其内部贯穿设置有麦克风容纳位,所述一号装配件顶端两侧适配插接槽设置有两个扣合块,所述限位件嵌设在扣合块和盒体之间,所述一号装配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盒体内壁结构相适配的限位挡环。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助听器端盖上设置有与受话器相对应的贯穿孔,所述助听器端盖的边缘还对应助听器壳体结构分布设置有相对应的适配凹环、插接筒以及扣合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助听器,助听器壳体和端盖之间依次限位设置有受话器、PCB板、转换器、纽扣电池和麦克风装配件,在不影响助听器贴合耳道结构的情况下,在助听器壳体的一侧还设置有暗藏式充电接口,外形美观,极大缩小了助听器的装配体积,简化了装配流程,并加强了固定效果,具备体积小、质量轻和隐藏效果好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助听器,在传统助听器的基础上,任意加载信号发射单元、蓝牙模块或信号接收单元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能够有效增强助听器的功能性,兼具音乐播放、FM播放、自动电量提示、导航辅助提示等诸多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听障患者的工作生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助听器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助听器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助听器中助听器壳体和装配件的结构拆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助听器中PCB板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助听器中电极柱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助听器中装配件的拆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助听器中装配件的组装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助听器中助听器端盖的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助听器中储藏盒的外观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助听器的智能应用示意图。
图中:1、助听器壳体;101、固位凸环;1011、豁口;102、扣合板;103、插接柱;104、定位板;105、卡接槽;1051、定位孔;106、加强板;2、助听器端盖;201、贯穿孔;202、适配凹环;203、插接筒;204、扣合槽;3、耳塞;4、PCB板;401、对位孔;402、连接孔;403、插接孔;404、电极孔;405、限位槽;406、销件;5、转换器;501、电极柱;5011、接电棒;5012、限位环;5013、接电筒;6、受话器;7、纽扣电池;8、一号装配件;801、限位挡环;802、麦克风容纳位;803、扣合块;9、二号装配件;901、盒体;9011、插接槽;902、衔接头;903、限位件;904、加长筒;905、发声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微型助听器,包括沿耳蜗结构纵向变窄的助听器壳体1以及与其扣合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助听器端盖2,所述助听器壳体1的窄颈端可拆卸连接有耳塞3,所述助听器壳体1窄颈内还设置有用以装配固定助听器麦克风的一号装配件8和二号装配件9,所述助听器壳体1和助听器端盖2之间设置有容纳PCB板4、转换器5、受话器6和纽扣电池7的容置空间,所述PCB板4上安装有晶体管放大线路以及模/数转化器,且所述受话器6、PCB板4和麦克风之间共同构成补偿听力损失的扩音系统。
通过采用上述案例,耳塞3为透明硅胶材料制成,外形呈碗状结构,作为优选,助听器壳体1窄颈端外壁设置有一环状凹槽,这样耳塞3的窄口能够嵌入环状凹槽内,以避免耳塞3晃动的情况出现;受话器6先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PCB板4控制并对电信号加以放大后,麦克风再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从而将声音放大,能够补偿听力受损患者的听觉障碍;
可选的,PCB板4上设置有一信号发射单元,该信号接收单元与安全隐私终端通讯连接,这样助听器的位置信息能够在终端解密后实时查看,在保障用户隐私时,也能够避免助听器丢失的情况发生,更保障用户人身安全;
可选的,PCB板4上设置有一蓝牙模块,用户操作智能手机能够与该蓝牙模块匹配连接,使用智能手机能够操纵助听器作为音乐播放、FM播放或录音播放载体,兼具耳机功能;
可选的,PCB板4上设置有一信号接收单元和控制按钮,按钮的触发端延伸至助听器端盖2外侧,信号接收单元与互联网通讯连接,这样PCB板4则能够实时接收无线信号,并将无线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这样麦克风再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可实现辅助语音提示,按钮用于切换控制模式,该模式至少包括有:无提示模式、自动电量提示模式、导航辅助提示模式或时间提示模式等,使得助听器的应用更加智能化。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听器壳体1的底壁上设置有卡接槽105以及至少一个定位板104,所述卡接槽105内嵌设有转换器5,所述定位板104与助听器壳体1内壁之间共同构成一容纳位,用以适配纽扣电池7。
通过采用上述案例,卡接槽105与转换器5的垂直投影结构相适配,使得转换器5能够限位在卡接槽105内,避免转换器5发生晃动的情况,同理,定位板104端部与助听器壳体1内壁均与纽扣电池7外壁相切设置;转换器5能够将家庭电压转化变压,使得纽扣电池7能够充电,使得助听器可脱离充电线束缚。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听器壳体1内壁两侧进一步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扣合板102,两个所述扣合板102之间夹持限位有PCB板4,且所述PCB板4覆盖支撑在卡接槽105和定位板104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案例,PCB板4两侧的限位槽405卡在扣合板102上,使得PCB板4不会前后左右晃动;卡接槽105和定位板104的顶部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PCB板4能够放平,这样PCB板4堆叠在转换器5和纽扣电池7上侧,极大地减少了占用空间,缩小了助听器的装配体积,简化了装配流程并加强了固定效果。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听器壳体1内部边缘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柱103,所述插接柱103与助听器壳体1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扇形加强板106,所述助听器壳体1的外缘还设置有固位凸环101,所述固位凸环101正对扣合板102的位置上均设置有豁口1011。
通过采用上述案例,固位凸环101与适配凹环202的截面呈相对的“L”形结构,两者过盈配合卡接,能够使得助听器壳体1和助听器端盖2连接紧密,可保障助听器的电器元件安全,豁口1011的设置,使得卡环结构不会影响扣合板102和扣合槽204连接。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CB板4上还设置有对位孔401、连接孔402以及至少一个插接孔403,所述连接孔402的两侧且位于PCB板4上对称分布有两个电极孔404,所述PCB板4的两侧均对应扣合板102设置有限位槽405。
通过采用上述案例,连接孔402与PCB板4底部的模/数转化器对应设置,受话器6罩设在连接孔402的上侧;插接柱103穿过插接孔403过盈嵌入插接筒203内,作为优选,插接柱103端部设计为半球形结构,使得插接柱103与插接筒203更加易于对位插接。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位孔401中心插设有销件406,所述连接孔402与助听器端盖2正对位置之间夹持固定有受话器6。
通过采用上述案例,销件406的两端均设置有窄口结构,且其呈下宽上窄的阶梯状结构,其底端能够插入对位孔401内,其顶部能够插入助听器端盖2上的中部凹孔内,起到了加强支撑的作用;助听器端盖2上对应受话器6还设置有一正位槽,使得受话器6的位置不会发生偏差。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5的正负极分别电性连接有一个电极柱501,所述卡接槽105上对应电极柱501开设有两个定位孔1051,所述定位孔1051与电极孔404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电极柱501由依次固定连接的接电棒5011、限位环5012和接电筒5013构成,其中所述定位孔1051的结构与接电棒5011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案例,接电棒5011由PCB板4下侧插入定位孔1051内,接电筒5013底端开口与助听器壳体1上的两个定位孔1051正对,这样限位环5012的位置能够固定,不会出现轻易晃动的情况;接电筒5013与适配器插头对应设置,金属插头过盈嵌入接电筒5013内,能够完全保证充电效果;
可选的,接电筒5013与适配器插头内均嵌入磁铁,磁铁的相反电极相对,这样接电筒5013与适配器插头相互吸引,可避免充电结构松脱的情况发生。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号装配件9进一步包括有盒体901、衔接头902、限位件903、加长筒904以及嵌设在加长筒904端部内的发声罩905,所述盒体901的上端面设置有插接槽9011,所述盒体901的下端口内扣合连接有衔接头902,所述加长筒904过盈套设在衔接头902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案例,衔接头902、加长筒904和发声罩905依次套接为一体结构,能够将声音传导至耳道深处,可有效提高声音的传导效果;发声罩905内设置有声孔结构,能够利于声音传播,具备防尘效果。
可选的,加长筒904和发声罩905设计为前窄后宽的喇叭状结构,这样声音能够被有效放大,作为优选,喇叭状结构内壁涂布有金属涂层,能够提高声音的反射效果,使得声音进一步加强。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号装配件8插设在内盒体901内且其内部贯穿设置有麦克风容纳位802,所述一号装配件8顶端两侧适配插接槽9011设置有两个扣合块803,所述限位件903嵌设在扣合块803和盒体901之间,所述一号装配件8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盒体901内壁结构相适配的限位挡环801。
通过采用上述案例,将置有麦克风设备的一号装配件8由盒体901的底端口插入,直至扣合块803穿过插接槽9011后,将限位件903垂直嵌入扣合块803和内盒体901之间,这样能够避免一号装配件8与盒体901的组合结构松脱的情况,再封堵扣合衔接头902即可,作为优选,盒体901内壁设置有缺口槽,衔接头902外缘设置有对应的凸块,凸块形变嵌入缺口槽后,能够保障连接强度,避免漏缝情况,保证了传声效果。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听器端盖2上设置有与受话器6相对应的贯穿孔201,所述助听器端盖2的边缘还对应助听器壳体1结构分布设置有相对应的适配凹环202、插接筒203以及扣合槽204。
通过采用上述案例,贯穿孔201与受话器6的输入端正对,能够导入外界空气振动,使得受话器6的输出电流发生变化,作为优选,受话器6上设置有一带有微孔的防尘板,能够避免灰尘进入到受话器6内。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洁净的耳塞3套在助听器壳体1的窄口端环状凹槽外侧,再将助听器壳体1的窄口端塞入耳道内,外界空气振动经贯穿孔201传导至受话器6输入端,受话器6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经晶体管放大线路以及模/数转化器传导放大后,麦克风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声音沿加长筒904传播,加强振动对听障患者听神经的刺激,可帮助听障患者恢复听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型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耳蜗结构纵向变窄的助听器壳体(1)以及与其扣合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助听器端盖(2),所述助听器壳体(1)的窄颈端可拆卸连接有耳塞(3),所述助听器壳体(1)窄颈内还设置有用以装配固定助听器麦克风的一号装配件(8)和二号装配件(9),所述助听器壳体(1)和助听器端盖(2)之间设置有容纳PCB板(4)、转换器(5)、受话器(6)和纽扣电池(7)的容置空间,所述PCB板(4)上安装有晶体管放大线路以及模/数转化器,且所述受话器(6)、PCB板(4)和麦克风之间共同构成补偿听力损失的扩音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听器壳体(1)的底壁上设置有卡接槽(105)以及至少一个定位板(104),所述卡接槽(105)内嵌设有转换器(5),所述定位板(104)与助听器壳体(1)内壁之间共同构成一容纳位,用以适配纽扣电池(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型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听器壳体(1)内壁两侧进一步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扣合板(102),两个所述扣合板(102)之间夹持限位有PCB板(4),且所述PCB板(4)覆盖支撑在卡接槽(105)和定位板(104)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型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听器壳体(1)内部边缘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柱(103),所述插接柱(103)与助听器壳体(1)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扇形加强板(106),所述助听器壳体(1)的外缘还设置有固位凸环(101),所述固位凸环(101)正对扣合板(102)的位置上均设置有豁口(10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型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4)上还设置有对位孔(401)、连接孔(402)以及至少一个插接孔(403),所述连接孔(402)的两侧且位于PCB板(4)上对称分布有两个电极孔(404),所述PCB板(4)的两侧均对应扣合板(102)设置有限位槽(4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型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孔(401)中心插设有销件(406),所述连接孔(402)与助听器端盖(2)正对位置之间夹持固定有受话器(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微型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5)的正负极分别电性连接有一个电极柱(501),所述卡接槽(105)上对应电极柱(501)开设有两个定位孔(1051),所述定位孔(1051)与电极孔(404)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电极柱(501)由依次固定连接的接电棒(5011)、限位环(5012)和接电筒(5013)构成,其中所述定位孔(1051)的结构与接电棒(5011)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型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装配件(9)进一步包括有盒体(901)、衔接头(902)、限位件(903)、加长筒(904)以及嵌设在加长筒(904)端部内的发声罩(905),所述盒体(901)的上端面设置有插接槽(9011),所述盒体(901)的下端口内扣合连接有衔接头(902),所述加长筒(904)过盈套设在衔接头(902)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微型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装配件(8)插设在内盒体(901)内且其内部贯穿设置有麦克风容纳位(802),所述一号装配件(8)顶端两侧适配插接槽(9011)设置有两个扣合块(803),所述限位件(903)嵌设在扣合块(803)和盒体(901)之间,所述一号装配件(8)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盒体(901)内壁结构相适配的限位挡环(8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微型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听器端盖(2)上设置有与受话器(6)相对应的贯穿孔(201),所述助听器端盖(2)的边缘还对应助听器壳体(1)结构分布设置有相对应的适配凹环(202)、插接筒(203)以及扣合槽(204)。
CN202120726416.7U 2021-04-10 2021-04-10 一种微型助听器 Active CN214799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26416.7U CN214799879U (zh) 2021-04-10 2021-04-10 一种微型助听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26416.7U CN214799879U (zh) 2021-04-10 2021-04-10 一种微型助听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99879U true CN214799879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70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26416.7U Active CN214799879U (zh) 2021-04-10 2021-04-10 一种微型助听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998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36156U (zh) 前置式耳挂耳机
US8170253B1 (en) Listening device cap
CN110519671A (zh) 无线耳机
CN112954571A (zh) 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和助听器
CN114390394A (zh) 定制无线耳机
CN103763651A (zh) 噪音屏蔽耳机
CN214799879U (zh) 一种微型助听器
CN112788511A (zh) 完全耳道式助听器
CN115209329A (zh) 一种微型助听器
CN113225634B (zh) 耳机
CN215581653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215187292U (zh) 耳机
CN211128134U (zh) 耳机
CN211352423U (zh) 一种具有充电结构的入耳式蓝牙耳机
CN115119093A (zh) 具可拆卸式外接式配件的耳机
CN211702310U (zh) 一种配合多种眼镜使用的蓝牙音箱
TWM573114U (zh) Wireless earphone device
CN219998664U (zh) 骨传导耳机充电转接头
CN218888673U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组件
CN216649992U (zh) 助听器麦克风结构和助听器
CN219087251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116398U (zh) 助听器柔性电路板和助听器
CN219087276U (zh) 机芯模组及耳机
CN213638137U (zh) 一种便携式无线麦克风系统
CN219269037U (zh) 充电盒及耳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