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97849A - 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97849A
CN117497849A CN202311365226.7A CN202311365226A CN117497849A CN 117497849 A CN117497849 A CN 117497849A CN 202311365226 A CN202311365226 A CN 202311365226A CN 117497849 A CN117497849 A CN 117497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itive
electrolyte
ion battery
sodium ion
so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652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云瞻
占孝云
林�建
刘雁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k Power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k Power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k Power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k Power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652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978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97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978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应用于钠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添加剂包括由式Ι所示的第一添加剂和式Ⅱ所示的第二添加剂。式Ι所示的第一添加剂为含不饱和烯基的硅烷类添加剂;式Ⅱ所示的第二添加剂为含草酸根的氟代硼酸酯无机锂盐添加剂。其中,R1、R2、R3、R4和R5如权利要求中所定义。第一添加剂和第二添加剂之间协同作用,将该电解液应用于钠离子电池中,可以提升钠离子电池在‑40‑85℃之间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循环性能最高达3000次。

Description

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钠基材料因其在地壳中储量大,较于锂基材料成本更低,因此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备受关注。但钠离子电池受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较差及高温存储性能差等影响,制约了其广泛的应用。
电解液是连接钠离子电池中正负极的“桥梁”,其影响着电池的循环、倍率性能以及高温存储等性能。在电解液的三大组分中,钠盐和溶剂的配方变化不大,添加剂具有用量少、性能改善突出的特点,是提升钠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而现有的电解液是影响钠离子电池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钠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影响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安全性、能量密度及使用环境,因而优化电解液是钠离子电池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重要突破口。在酯类溶剂的电解液体系中,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容易出现金属离子溶出,特别是在高电位下将加速溶出,溶出的金属离子在负极被还原将催化加速电解液氧化分解。另外,钠离子电池正负极表面的CEI/SEI容易溶解在电解液中,造成界面的不稳定,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其中SEI/CEI溶解顺序为最外层有机成分先受到攻击溶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添加剂应用于钠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添加剂包括由式Ι所示的第一添加剂和式Ⅱ所示的第二添加剂;
式Ι所示的第一添加剂为含不饱和烯基的硅烷类添加剂;式Ⅱ所示的第二添加剂为含草酸根的氟代硼酸酯无机锂盐添加剂;
其中,R1为乙烯基,R2、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烷基、卤素、烷氧基、烯基、苯基或者硅烷基;R5选自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者卤素,卤素选自氟、氯、溴或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式Ι所示的第一添加剂可在正负极表面成膜,且第一添加剂中的-Si-可以捕捉正极材料层状氧化物中释放的O-,形成Si-O-Si网络,Si-O-Si网络的形成又可以反过来抑制层状氧化物的释氧行为,维持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另外,不饱和键的存在使得第一添加剂在正负极表面形成的CEI/SEI膜柔韧性较好。尽管如此,单独添加第一添加剂仍然无法明显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加入过多还会影响电池的倍率性能。第二添加剂为含有卤素草酸根结构的硼酸锂,其在正负极表面可形成富含LiX(X为卤素)的CEI/SEI膜,该CEI/SEI膜具有更高的杨氏模量、更高离子电导率,且相较于NaF,LiF更不易溶解的,可保持CEI/SEI的稳定性,与第一添加剂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单独使用其中一款,只能形成无机组分在内,有机组分在外的CEI/SEI膜,此类膜易受电解液攻击而溶解。由于第一添加剂和第二添加剂的成膜电位相似,因此结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形成马赛克结构的CEI/SEI膜。
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添加剂包括但不限于化合物1-7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添加剂包括但不限于化合物8-10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化合物1-7依次对应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烯硅烷、二甲基二乙烯基硅烷、乙烯基三(三甲基硅氧基)硅烷、二甲氧基甲基乙烯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苯基甲基硅烷。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电解液添加剂。
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钠离子电池电解液还包括非水溶剂和钠盐。
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以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总质量计,第一添加剂的含量为0.01-3%,例如第一添加剂可以为0.01%、0.05%、0.1%、0.2%、0.3%、0.5%或2%,第二添加剂的含量为0.1-5%,例如第二添加剂可以为0.5%、1%、1.5%、2%或5%。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添加剂的添加量过少,对电解液的高温性能改善不明显,若第一添加剂的添加量过大,由于其本身阻抗较大,加入过多会造成电芯阻抗较大从而使得电池性能恶化。若第二添加剂的添加量过少,CEI/SEI膜易溶解,不稳定;若第二添加剂的添加量过多,草酸根发生开环,电芯产气严重,电池循环性能恶化。
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非水溶剂包括碳酸二甲酯、碳酸乙基甲酯、碳酸亚乙酯、碳酸丙烯酯或碳酸二乙酯中的至少一种;钠盐包括六氟磷酸钠、高氯酸钠、四氟硼酸钠和双氟草酸硼酸钠、双氟磺酰亚胺钠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以钠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浓度计,钠盐的含量为0.6-1.5mol/L,例如可以为0.6mol/L、0.8mol/L、1.0mol/L、1.1mol/L。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包括第二方面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
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钠离子电池还包括正极、负极和隔膜。
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正极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为含钠的层状氧化物NaiMO2,其中0<i≤1,M选自V、Cr、Mn、Fe、Co、Ni、Cu中的至少一种;负极包括负极活性材料,负极活性材料为硬碳。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包括含不饱和烯基的硅烷类添加剂(即第一添加剂)和含草酸根的氟代硼酸酯无机锂盐添加剂(第二添加剂)。由于二者添加剂成膜电位相似,可以协同作用,形成马赛克结构的CEI/SEI。第一添加剂在正负极表面成膜,电池的循环性能并不突出,含量过多会影响电池的倍率性能;第二添加剂在正负极表面形成富含LiX的CEI/SEI膜,LiX不易溶解于电解液,保持了CEI/SEI的稳定性,该CEI/SEI膜具有更高的杨氏模量、更高离子电导率,能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6与对比例4的循环保持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守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申请,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进行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是在以本申请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申请权利要求的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也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马赛克结构:表示有机无机组分没有明显的分区,相互镶嵌交叉的结构。
现有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不能在正负极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钝化保护层,并且形成的膜溶解性强,不能抑制电解液在正极活性材料及负极界面的后续分解反应。将含不饱和烯基的硅烷类添加剂与含草酸根的氟代硼酸酯无机锂盐添加剂共同添加到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可以抑制电池产气,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单独添加第一添加剂可使循环性能得到小幅度的提升,添加量过多,电芯阻抗增加明显,室温循环性能恶化。单独添加第二添加剂也不能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且添加量过多,产气严重。
构建有机无机的马赛克结构的CEI/SEI是抑制溶解的最佳手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与钠离子电池,其中电解液中包含的不饱和烯基的硅烷类添加剂形成富含有机组分的膜;第二添加剂为含草酸根的氟代硼酸酯无机锂盐添加剂形成无机组分,而由于二者成膜电位相似,因此可以形成马赛克结构CEI/SEI膜,而不是简单的无机在内,有机在外的CEI/SEI膜。
实施例1
正极片制备步骤:按质量比90:5:5分别称取NaNi1/3Fe1/3Mn1/3O2 13.5g、导电炭黑(SP)4.5g和聚偏氟乙烯(PVDF)4.5g,并溶解于15g甲基吡咯烷酮(NMP)中,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浆料,然后将正极浆料均匀双面涂覆于12μm铝箔上,再经过烘干、辊压、分切得到正极片。
负极片制备步骤:按质量比95:2:1.5:1.5分别称取硬碳19g、导电炭黑(SP)0.4g羧甲基纤维素(CMC)3g、丁苯橡胶3g,并溶解于12g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负极浆料。然后将负极浆料均匀双面涂覆于8μm铝箔上,再经过烘干、辊压、分切得到负极片。
电解液制备步骤: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称取PC21.3003g,DMC 21.3003g,NaPF6 6.9995g,化合物(1)0.15g,化合物(8)0.25g,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
钠离子电池制备步骤:隔离膜选用PP/PE/PP(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三层复合隔膜。按负极-隔膜-正极的排序,卷绕成圆柱电芯后入壳,再经过点焊、滚槽、封装,制成圆柱电池。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电解液组分。
实施例2电解液制备步骤具体为: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按质量比1:2:1分别称取碳酸丙烯酯(PC)11.0228g、碳酸二甲酯(DMC)22.0455g和碳酸甲乙酯(EMC)11.0228g并混合,得到溶剂,然后将5.5995g NaPF6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钠盐浓度为0.8mol/L的组合物,随后往组合物中加入含量为0.25g的化合物2,再加入含量为0.1g的化合物9,搅拌均匀后得到电解液。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电解液组分。
实施例3电解液制备步骤具体为: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按质量比1:2:1碳酸丙烯酯(PC)11.1491g、碳酸二甲酯(DMC)22.2981g和碳酸甲乙酯(EMC)11.1491g并混合,得到溶剂,然后将5.1038g NaClO4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钠盐浓度为1mol/L的组合物,随后往组合物中加入含量为0.2g的化合物3,再加入含量为0.1g的化合物10,搅拌均匀后得到电解液。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电解液组分。
实施例4电解液制备步骤具体为: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按质量比1:2:1分别称取碳酸丙烯酯(PC)11.1241g、碳酸二甲酯(DMC)22.2481g和碳酸甲乙酯(EMC)11.1241g并混合,得到溶剂,然后将5.1038g NaClO4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钠盐浓度为0.8mol/L的组合物,随后往组合物中加入含量为0.15g的化合物4,再加入含量为0.25g的化合物9,搅拌均匀后得到电解液。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电解液组分。
实施例5电解液制备步骤具体为: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按质量比1:2:1分别称取碳酸丙烯酯(PC)10.7126g、碳酸二甲酯(DMC)21.4253g和碳酸甲乙酯(EMC)10.7126g并混合,得到溶剂,然后将6.9995g NaPF6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钠盐浓度为1mol/L的组合物,随后往组合物中加入含量为0.1g的化合物5,再加入含量为0.05g的化合物10,搅拌均匀后得到电解液。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电解液组分。
实施例6电解液制备步骤具体为: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按质量比1:2:1分别称取碳酸丙烯酯(PC)10.6251g、碳酸二甲酯(DMC)21.2503g和碳酸甲乙酯(EMC)10.6251g并混合,得到溶剂,然后将6.9995g NaPF6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钠盐浓度为1mol/L的组合物,随后往组合物中加入含量为0.25g的化合物6,再加入含量为0.25g的化合物8,搅拌均匀后得到电解液。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电解液组分。
实施例7电解液制备步骤具体为: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按质量比1:2:1分别称取碳酸丙烯酯(PC)10.6501g、碳酸二甲酯(DMC)21.3003g和碳酸甲乙酯(EMC)10.6501g并混合,得到溶剂,然后将6.9995g NaPF6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钠盐浓度为1mol/L的组合物,随后往组合物中加入含量为0.35g的化合物7,再加入含量为0.05g的化合物10,搅拌均匀后得到电解液。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电解液组分。
实施例8电解液制备步骤具体为: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按质量比1:2:1分别称取碳酸丙烯酯(PC)10.6501g、碳酸二甲酯(DMC)21.3003g和碳酸甲乙酯(EMC)10.6501g并混合,得到溶剂,然后将6.9995g NaPF6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钠盐浓度为1mol/L的组合物,随后往组合物中加入含量为0.3g的化合物1,再加入含量为0.1g的化合物9,搅拌均匀后得到电解液。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电解液组分。
实施例9电解液制备步骤具体为: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按质量比1:2:1分别称取碳酸丙烯酯(PC)10.5626g、碳酸二甲酯(DMC)21.1253g和碳酸甲乙酯(EMC)10.5626g并混合,得到溶剂,然后将6.9995g NaPF6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钠盐浓度为1mol/L的组合物,随后往组合物中加入含量为0.5g的化合物2,再加入含量为0.25g的化合物8,搅拌均匀后得到电解液。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电解液组分。
对比例1电解液制备步骤具体为: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按质量比1:1分别称取碳酸丙烯酯(PC)21.4253g、碳酸二甲酯(DMC)21.4253g并混合,得到溶剂,然后将6.9995g NaPF6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钠盐浓度为1mol/L的组合物,随后往组合物中加入含量为0.15g的化合物1,搅拌均匀后得到电解液。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电解液组分。
对比例2电解液制备步骤具体为: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按质量比1:1分别称取碳酸丙烯酯(PC)21.3753g、碳酸二甲酯(DMC)21.3753g并混合,得到溶剂,然后将6.9995g NaPF6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钠盐浓度为1mol/L的组合物,随后往组合物中加入含量为0.25g的化合物8,搅拌均匀后得到电解液。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电解液组分。
对比例3电解液制备步骤具体为: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按质量比1:2:1分别称取碳酸丙烯酯(PC)10.6376g、碳酸二甲酯(DMC)21.2753g和碳酸甲乙酯(EMC)10.6376g并混合,得到溶剂,然后将6.9995g NaPF6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钠盐浓度为1mol/L的组合物,随后往组合物中加入含量为0.15g的化合物1,再加入含量为0.25g的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含量为0.05g的硫酸乙烯酯(DTD),搅拌均匀后得到电解液。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电解液组分。
对比例4电解液制备步骤具体为: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按质量比1:2:1分别称取碳酸丙烯酯(PC)10.6126g、碳酸二甲酯(DMC)21.2253g和碳酸甲乙酯(EMC)10.6126g并混合,得到溶剂,然后将6.9995g NaPF6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钠盐浓度为1mol/L的组合物,随后往组合物中加入含量为0.25g的化合物8,再加入含量为0.15g的丙烯基-1,3磺酸内酯(PST)和含量为0.15g的硫酸乙烯酯(DTD),搅拌均匀后得到电解液。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电解液组分。
对比例5电解液制备步骤具体为: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按质量比1:2:1分别称取碳酸丙烯酯(PC)10.2501g、碳酸二甲酯(DMC)20.5003g和碳酸甲乙酯(EMC)10.2501g并混合,得到溶剂,然后将6.9995g NaPF6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钠盐浓度为1mol/L的组合物,随后往组合物中加入含量为2g的化合物1,搅拌均匀后得到电解液。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电解液组分。
对比例6电解液制备步骤具体为: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H2O<0.1ppm,O2<0.1ppm)中,按质量比1:2:1分别称取碳酸丙烯酯(PC)10.2501g、碳酸二甲酯(DMC)20.5003g和碳酸甲乙酯(EMC)10.2501g并混合,得到溶剂,然后将6.9995g NaPF6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得到钠盐浓度为1mol/L的组合物,随后往组合物中加入含量为2g的化合物1,搅拌均匀后得到电解液。
对实施例1-9及对比例1-6制备得到的电池进行化成、老化后,在不同温度下测试循环性能以及容量量保持率。
其中测试条件为:
循环性能测试:在室温下将电池在恒流0.5C充电至3.95V,然后在此电压下恒压至电流小于0.01C,静置5min后再1C下放电至1.5V,前述充电和放电过程循环100周,通过对比第1周和第100周的容量,得到容量保持率。容量保持率=(第100周容量/第一周容量)×100%。(仅供参考)
倍率性能测试条件:在室温下将电池以1C充电至3.95V,然后在此电压下,恒压至电流小于等于0.01C,静止30min后,再以1C放电至1.5V,记放电容量为1C放电容量;接着,将电池以1C充电至3.95V,然后在此电压下,恒压至电流小于等于0.01C,静止30min后,再以20C放电至1.5V,记放电容量为20C放电容量,倍率放电性能20C/1C保持率=(20C放电容量/1C放电容量)*100%。
-40℃/25℃放电容量保持率测试条件:在25℃烘箱下,电池以1C充电至3.95V,然后在此电压下,恒压至电流小于等于0.01C,静止5min后,再以1C放电至1.5V,记该放电容量为25℃放电容量;接着,在25度烘箱里,以1C充电至3.95V,然后在此电压下,恒压至电流小于等于0.01C,静置5min,烘箱调至-40℃,电池放置3小时后,再以1C放电至1.5V,记该放电容量为-40℃放电容量,-40℃/25℃放电容量保持率=(-40℃放电容量/25℃放电容量)*100%。
0℃循环测试条件:在0℃下将电池在恒流0.5C充电至3.95V,然后在此电压下恒压至电流小于0.01C,静置5min后再1C下放电至1.5V,前述充电和放电过程循环300周,通过对比第1周和第300周的容量,得到容量保持率。容量保持率=(第100周容量/第1周容量)×100%。
循环测试条件:在室温下将电池在恒流0.5C充电至3.95V,然后在此电压下恒压至电流小于0.01C,静置5min后再1C下放电至1.5V,前述充电和放电过程循环1000/3000周,通过对比第1周和第1000/3000周的容量,得到容量保持率。容量保持率=(第1000/3000周容量/第1周容量)×100%。
测试结果示于表2
比较实施例1及对比例1-2可得,电解液中同时添加第一添加剂和第二添加剂时,电池的大倍率放电保持率较高,达到80%,而对比例1-2中单独使用第一添加剂或第二添加剂的电池大倍率放电保持率很低,低至50%。且实施例1的电池在低温及常温的放电容量也更高,在0℃下的容量保持率也更优。
另外,对比实施例8及对比例3,或者对比实施例6及对比例4,将第一添加剂与常规的FEC和DTD同时加入到电解液中,或第二添加剂与常规的PST和DTD同时加入到电解液中,电池大倍率放电保持率及循环性能不如本申请同时使用第一添加剂和第二添加剂的电池。其原因是,当第一类添加剂或第二类添加剂与常规添加剂结合使用时,正负极表面形成无机组分在内,有机组分在外的CEI/SEI膜。在循环过程中,有机组分易受到溶剂攻击溶解,从而造成不可逆容量损失,电池性能恶化。而第一添加剂与第二添加剂在用于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时,由于成膜电位接近,可起到协同作用,形成有机/无机组分互相镶嵌的CEI/SEI膜。这一类膜更稳定,更不易溶解。进而能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并且,本申请的钠离子电池工作温度范围可在-40℃-85℃之间,在全电压的情况下长寿命循环可达1000-3000次。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电解液添加剂,所述电解液添加剂应用于钠离子电池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添加剂包括由式Ι所示的第一添加剂和式Ⅱ所示的第二添加剂;
式Ι所示的第一添加剂为含不饱和烯基的硅烷类添加剂;式Ⅱ所示的第二添加剂为含草酸根的氟代硼酸酯无机锂盐添加剂;
其中,R1为乙烯基,R2、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烷基、卤素、烷氧基、烯基、苯基或者硅烷基;R5选自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者卤素,所述卤素选自氟、氯、溴或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添加剂包括但不限于化合物1-7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添加剂包括但不限于化合物8-10中的至少一种;
3.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包括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添加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离子电池电解液还包括非水溶剂和钠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总质量计,所述第一添加剂的含量为0.01-3%,所述第二添加剂的含量为0.1-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溶剂包括碳酸二甲酯、碳酸乙基甲酯、碳酸亚乙酯、碳酸丙烯酯或碳酸二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钠盐包括六氟磷酸钠、高氯酸钠、四氟硼酸钠和双氟草酸硼酸钠、双氟磺酰亚胺钠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盐的含量为0.6-1.5mol/L。
8.一种钠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钠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负极和隔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钠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为含钠的层状氧化物NaiMO2,其中0<i≤1,M选自V、Cr、Mn、Fe、Co、Ni、Cu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硬碳。
CN202311365226.7A 2023-10-19 2023-10-19 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 Pending CN1174978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5226.7A CN117497849A (zh) 2023-10-19 2023-10-19 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5226.7A CN117497849A (zh) 2023-10-19 2023-10-19 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97849A true CN117497849A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79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65226.7A Pending CN117497849A (zh) 2023-10-19 2023-10-19 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9784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0332B (zh)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体系电池用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08808071B (zh) 一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体系电池用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US9350045B2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211127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11082139B (zh) 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0112465B (zh)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体系电池用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08232296B (zh) 电解液及锂二次电池
CN10884750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US20220109191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for a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JP5062459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100984134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11129590A (zh) 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高电压锂离子电池
CN110911748B (zh) 一种锂二次电池电解液和锂二次电池
KR100515331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1455200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CN113130970A (zh) 锂离子电池
CN11451272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452037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4520371B (zh)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KR100490626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06941191B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非水电解液
EP4243146A1 (en) Lithium ion battery non-aqueous electrolyte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CN117497849A (zh) 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
CN11203869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KR101813330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 전해질용 첨가제,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유기 전해액 및 상기 전해액을 적용한 이차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