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85214A - 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85214A
CN117485214A CN202311736588.2A CN202311736588A CN117485214A CN 117485214 A CN117485214 A CN 117485214A CN 202311736588 A CN202311736588 A CN 202311736588A CN 117485214 A CN117485214 A CN 117485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bag
ventilation
back plate
ba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365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涛
李贺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w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w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w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w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365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852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85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852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42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with circulation of air through a layer inside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包括:在背板的边缘处设置侧边密封墙,进而使侧边密封墙于风袋膜相互保持密封;在风袋膜和背板内部形成通风空间。背板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风袋膜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透气孔;第一通风口与第一透气孔之间的通风空间内形成导风通道。气体先后经过第一通风口、导风通道和第一透气孔,并持续流动。通过上述方式,对背板的结构进行改进,使风袋膜与背板之间形成导风通道。这种将导风通道设置在背板内部的方式与现有的方式相比至少减少了一层内壁的厚度,将风袋与背板两个零件相结合,减少布置空间及开发成本的管控,形成一种新的集成化的部件;实现了集成化,平台化的设计,大大缩减了开发周期及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对于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增配了多种用于提高乘坐舒适性的机械结构以及零件。
以现有的通风型汽车座椅为例,在座椅背板的基础上加设通风层,通风层呈较为厚重的腔体安装在背板靠近人体一侧。通风层通过风机输入气流,气流经通风层上的气孔排出,为乘客吹风通气,产生散热效果。由于常规的座椅背部倚靠时,人体产生热量难以散发,加设通风层能够有效为背部散热,提高乘坐体验。
但是现有的通风层设置在座椅背板上与背板相互平行设置,且导风层内部具有腔体,其本身也需要内部空间。这种情况下,导风层和背板二者相互独立且相互平行设置,会导致座椅整体的厚度明显增加,进而使座椅的空间占比相比常规的座椅有明显增加。而汽车的内部空间受到车型的限制,难以随意扩充,进而导致安装有通风层的汽车座椅空间占比过多,降低了乘客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增加了零件开发的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的边缘设置有侧边密封墙;所述背板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
风袋膜,所述风袋膜的边缘与所述侧边密封墙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保持密封,且所述风袋膜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通风空间;所述风袋膜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通风口通过所述通风空间与多个所述第一透气孔形成连通的流体通道。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背板位于通风空间内的一侧上具有多个凸起部;
所述凸起部用于支撑所述风袋膜;多个所述凸起部相互独立设置,使所述通风空间内的流体均匀分布。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风空间内沿着流体流向的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设置有引流结构,用于引导流体沿引流结构的路径均匀地导风。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导风层,所述导风层设置在所述通风空间内,且一侧与所述背板抵接,另一侧与所述风袋膜抵接,用于支撑所述风袋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侧边密封墙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挂钩;座椅泡棉上固定安装有预埋框线;
所述挂钩用于与所述预埋框线固定挂接,使所述背板与所述座椅泡棉紧固贴合防止漏风。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背板上配置减重孔,用于降低所述背板的自重;
所述导风层与所述背板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的边缘与所述背板保持密封;
所述导风层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密封层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三通风口相对应设置;
所述第三通风口的边缘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边缘保持密封;所述密封层用于使所述导风层与所述减重孔之间保持密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风层与所述背板之间还设置有气袋;所述风袋膜具有弹性;
所述气袋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气袋内不存在气体,使所述气袋处于收缩的状态;
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气袋内充入气体,使所述气袋处于膨胀的状态,带动所述导风层与所述风袋膜向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凸起。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风袋膜与所述导风层之间还设置有定型板;
所述定型板正对所述气袋,用于在所述气袋处于第二状态,带动所述风袋膜向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凸起时,使所述风袋膜与所述座椅泡棉紧密贴合防止漏风;
所述定型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透气孔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用于使通风空间内的流体自所述第二透气孔和所述第一透气孔流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背板上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正对所述第一通风口,用于使所述导风通道内产生气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背板远离所述风袋膜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件,用于与支撑框线固定连接,固定所述背板与支撑框线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背板的边缘处设置有侧边密封墙,进而使侧边密封墙的上表面与风袋膜相互保持密封;在风袋膜和背板内部形成通风空间。背板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风袋膜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透气孔;第一通风口与第一透气孔之间的通风空间内形成连通的流体通道。通过上述方式,对背板的结构进行改进,使风袋膜与背板之间形成通风空间。这种将通风空间与背板集成的方式与现有的方式相比至少减少了一层的厚度,可以明显降低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的厚度,降低空间占比,保证乘客的活动空间。将两个零件集成到一起的方式,实现了集成化,平台化的设计,大大缩减了开发周期及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又一实施例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定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与座椅泡棉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的爆炸图;
图8为挂钩与座椅泡棉上的预埋框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引流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充气装置与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的示意图;
图11为充气装置与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的又一示意图;
图12为充气装置与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爆炸图的侧视图;
其中:1、背板;2、风袋膜;3、第一通风口;4、第一透气孔;5、凸起部;6、导风层;8、密封层;9、第三通风口;10、气袋;11、充气装置;12、定型板;13、第二透气孔;14、风机;15、侧边密封墙;16、固定件;17、减重孔;18、第二通风口;19、挂钩;20、支撑框线;21、座椅泡棉;22、引流结构;23、预埋框线;24、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包括:
背板1,所述背板1的边缘设置有侧边密封墙15;所述背板1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3;
风袋膜2,所述风袋膜2的边缘与所述侧边密封墙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保持密封,且所述风袋膜2与所述背板1之间形成通风空间;所述风袋膜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透气孔4;所述第一通风口3通过所述通风空间与多个所述第一透气孔4形成连通的流体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袋膜2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使其可承受人体倚靠而不损坏。
具体地,参考图6和图8,背板1与座椅泡棉21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泡棉21远离乘客乘坐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通风孔24,通风孔24与第一透气孔4对应设置
人体倚靠在座椅泡棉21上时,第一透气孔4、通风空间和第一通风口3为气体提供流动的空间,气体通过通风孔24流向人体背部,使人体背部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失,避免乘客长时间倚靠座椅背部热量难以散失,产生灼热感。
通过通风空间与背板集成的方式与原有的方式相比至少减少了一层的厚度,因而能够有效降低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整体的厚度,节省空间。同时生产这种类型的背板1时,还可以优化加工流程,减少安装步骤,提高生产效率;由于不需要额外的密封层,节省材料,进而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周期。
进一步地,参考图2和图3,所述背板1位于通风空间内的一侧上具有多个凸起部5;
所述凸起部5用于支撑所述风袋膜2;多个所述凸起部5相互独立设置,使所述通风空间内的流体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背板1位于通风空间内的一侧上设置多个凸起部5的方式,通风空间内无需加设额外的支撑结构,因而可以通过减少凸起部5高度的方式进一步降低背板整体的厚度,节省更多的空间。
凸起部5之间相互独立设置,使凸起部5之间形成供气体流动的导风通道。凸起部5与第一透气孔4之间相互错位设置,可避免人体倚靠时,凸起部5伸入所述第一透气孔4,降低透气效率。
进一步地,参考图9,所述通风空间内沿着流体流向的两个所述凸起部5之间设置有引流结构22,用于引导流体沿引流结构22的路径均匀地导风。
进一步地,还包括:
导风层6,所述导风层6设置在所述通风空间内,且一侧与所述背板1抵接,另一侧与所述风袋膜2抵接,用于支撑所述风袋膜2。
具体地,凸起部5与导风层6抵接,用于支撑风袋膜2,增加气体流通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层6具体使用三维针织网布材料,既可以实现支撑乘客的作用,又能够为气体的流通提供流动空间。
进一步地,参考图6和图8,所述侧边密封墙1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挂钩19;座椅泡棉21上固定安装有预埋框线23;
所述挂钩19用于与所述预埋框线23固定挂接,使所述背板1与所述座椅泡棉21紧固贴合防止漏风。
进一步地,参考图4和图6,所述背板1上配置减重孔17,用于降低所述背板1的自重;
所述导风层6与所述背板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层8;所述密封层8的边缘与所述背板1保持密封;
所述导风层6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18;所述密封层8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口9;所述第二通风口18与所述第三通风口9相对应设置;
所述第三通风口9的边缘与所述第一通风口3的边缘保持密封;所述密封层8用于使所述导风层6与所述减重孔17之间保持密封。
具体地,由于背板1上设置有减重孔17,不仅可以降低自重,还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同时第一通风口3、第三通风口9处采用周边焊接,防止漏风。
设置密封层8可以密封背板1上由于开设的减重孔17产生的缝隙,防止导风层6内的气体从背板1的减重孔17处漏出;当第一通风口3有持续的风吹入时,可以保证第一透气孔4处产生相应的风力。
进一步地,参考图10-12,所述导风层6与所述背板1之间还设置有气袋10;所述风袋膜2具有弹性;
所述气袋1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气袋内不存在气体,使所述气袋10处于收缩的状态;
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气袋10内充入气体,使所述气袋10处于膨胀的状态,带动所述导风层6与所述风袋膜2向远离所述背板1的一侧凸起。
本实施例中,以支撑人体腰部的气袋10为例。加设气袋10可以实现对乘客腰部的支撑,避免乘客腰部悬空,导致长时间乘坐,腰部疲劳。
气袋10充入的气量决定着气袋10的膨胀程度,调节气袋10的充气量可以适应不同身材的乘客。
现有技术中,将气袋10设置在座椅泡棉21远离人体的一侧,需要增加固定气袋10的支撑组件。本实施例中,将气袋10设置在导风层6和背板1之间能够节省零件,进而实现进一步减少空间占用的效果。
进一步地,参考图5,所述风袋膜2与所述导风层6之间还设置有定型板12;
所述定型板12正对所述气袋10,用于在所述气袋10处于第二状态,带动所述风袋膜2向远离所述背板1的一侧凸起时,使所述风袋膜2与所述座椅泡棉21紧密贴合防止漏风;
所述定型板12上对应所述第一透气孔4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13,用于使通风空间内的流体自所述第二透气孔13和所述第一透气孔4流出。
具体地,当气袋10处于第二状态时,会顶住导风层6使导风层6与风袋膜2靠近座椅泡棉21的一侧凸出。
因此,当气袋10处于第二状态时,会向座椅泡棉21方向顶起,顶起后,风袋膜2会和座椅泡棉21之间有缝隙,导致漏风。通过设置定型板12,可以使风袋膜2和座椅泡棉21紧密贴合,不会产生漏风的现象,第一透气孔4也能够和座椅泡棉21上的通风孔24互相对应,提高通风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置与第一透气孔4正对的第二透气孔13,可以方便气体由通风空间内吹出,避免定型板12遮挡第一透气孔4导致气体无法吹出。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1上安装有风机14;所述风机14正对所述第一通风口3,用于使所述导风通道内产生气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机14为吹风风机,通过橡胶拉钉固定在背板1上。
吹风风机启动时,带动气流由风机14进入第一通风口3,进而经过所述导风通道和第一透气孔4吹出,通过吹风的方式降温散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机14为吸风风机。吸风风机带动气流由第一透气孔4进入所述导风通道,进而由第一通风口3和风机14将热气吸出。这种将气体由第一透气孔4吸入方式,可以避免风直吹人体,减少人体表面皮肤长时间吹风产生的不适。风机类型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装。
进一步地,参考图7,所述背板1远离所述风袋膜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件16,用于与支撑框线20固定连接,固定所述背板1与支撑框线20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背板1上安装有固定件16,用于与支撑框线20相连接。固定件16与支撑框线20连接后可使背板1与支撑框线20形成整体,通过支撑框线20与座椅骨架实现挂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
充气装置11,所述充气装置11固定安装在所述背板1远离所述风袋膜2的一侧;所述充气装置11通过气管与所述气袋10连通,用于控制所述气袋10充气或放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气装置11具体包括气泵、气阀,以及其他的气路控制器。
以上描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发明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1),所述背板(1)的边缘设置有侧边密封墙(15);所述背板(1)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3);
风袋膜(2),所述风袋膜(2)的边缘与所述侧边密封墙(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保持密封,且所述风袋膜(2)与所述背板(1)之间形成通风空间;所述风袋膜(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透气孔(4);所述第一通风口(3)通过所述通风空间与多个所述第一透气孔(4)形成连通的流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位于通风空间内的一侧上具有多个凸起部(5);
所述凸起部(5)用于支撑所述风袋膜(2);多个所述凸起部(5)相互独立设置,使所述通风空间内的流体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空间内沿着流体流向的两个所述凸起部(5)之间设置有引流结构(22),用于引导流体沿所述引流结构(22)的路径均匀地导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风层(6),所述导风层(6)设置在所述通风空间内,且一侧与所述背板(1)抵接,另一侧与所述风袋膜(2)抵接,用于支撑所述风袋膜(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密封墙(1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挂钩(19);座椅泡棉(21)上固定安装有预埋框线(23);
所述挂钩(19)用于与所述预埋框线(23)固定挂接,使所述背板(1)与所述座椅泡棉(21)紧固贴合防止漏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上配置减重孔(17),用于降低所述背板(1)的自重;
所述导风层(6)与所述背板(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层(8);所述密封层(8)的边缘与所述背板(1)保持密封;
所述导风层(6)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18);所述密封层(8)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口(9);所述第二通风口(18)与所述第三通风口(9)相对应设置;
所述第三通风口(9)的边缘与所述第一通风口(3)的边缘保持密封;所述密封层(8)用于使所述导风层(6)与所述减重孔(17)之间保持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层(6)与所述背板(1)之间还设置有气袋(10);所述风袋膜(2)具有弹性;
所述气袋(1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气袋内不存在气体,使所述气袋(10)处于收缩的状态;
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气袋(10)内充入气体,使所述气袋(10)处于膨胀的状态,带动所述导风层(6)与所述风袋膜(2)向远离所述背板(1)的一侧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袋膜(2)与所述导风层(6)之间还设置有定型板(12);
所述定型板(12)正对所述气袋(10),用于在所述气袋(10)处于第二状态,带动所述风袋膜(2)向远离所述背板(1)的一侧凸起时,使所述风袋膜(2)与所述座椅泡棉(21)紧密贴合防止漏风;
所述定型板(12)上对应所述第一透气孔(4)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13),用于使通风空间内的流体自所述第二透气孔(13)和所述第一透气孔(4)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上安装有风机(14);所述风机(14)正对所述第一通风口(3),用于使所述导风通道内产生气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远离所述风袋膜(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件(16),用于与支撑框线(20)固定连接,固定所述背板(1)与支撑框线(20)的相对位置。
CN202311736588.2A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 Pending CN1174852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6588.2A CN117485214A (zh)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6588.2A CN117485214A (zh)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85214A true CN117485214A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69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36588.2A Pending CN117485214A (zh)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8521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86701B2 (ja) 車両の椅子に通気する装置
KR100854565B1 (ko) 통풍시트
US7862113B2 (en) Modular comfort assembly diffuser bag having integral air mover support
JP4121500B2 (ja) 自動車シート用クッション
KR20110051692A (ko) 냉·난방을 위한 차량용 시트
CN104276066A (zh) 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装饰物附接装置
JPWO2018079041A1 (ja) 通風シートおよび座席空調装置
CN107433893A (zh) 座椅支撑层组件
KR101244881B1 (ko) 차량용 통풍시트의 송풍덕트 구조
KR101662786B1 (ko) 통풍시트
US11571997B2 (en) Seat component for a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JP2018103656A (ja) 乗物用シート送風装置、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CN117485214A (zh) 一种通风型座椅靠背支撑背板
KR101667797B1 (ko) 통풍시트
KR101244869B1 (ko) 차량용 통풍시트의 송풍덕트 구조
JP2015098299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04166812A (ja) 座席
US10703236B2 (en) Vehicle seat
CN219295220U (zh) 一种前排座椅座深调节的通风系统
KR101672644B1 (ko) 자동차용 통풍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20199128U (zh) 座椅元件以及座椅
CN220785534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座椅气流通风的通风系统以及汽车座椅
CN218141169U (zh) 一种座椅通风系统及汽车座椅
KR101372515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통풍장치
CN215793328U (zh) 一种车载多功能坐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