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80437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80437A
CN117480437A CN202280001475.5A CN202280001475A CN117480437A CN 117480437 A CN117480437 A CN 117480437A CN 202280001475 A CN202280001475 A CN 202280001475A CN 117480437 A CN117480437 A CN 117480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transparent
display module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14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胜星
陈立强
石佳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480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804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支撑板、透明支撑结构和遮光部。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显示面包含透光区域。支撑板位于柔性显示面板背离显示面的一侧;支撑板上具有透光孔。透明支撑结构填充于透光孔内;透明支撑结构在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与透光区域至少部分交叠。遮光部位于透光孔的至少部分侧壁上。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行业的快速发展,曲面、折叠、异形、卷曲等各式各样的柔性显示面板在市场上变得炙手可热。柔性显示面板一般以柔性材料为基体,而且需在柔性显示面板的背部设置支撑件,以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
但是,由于支撑件一般选用不透光的材质,无法满足摄像头对光线的需求,极大限制了屏下摄像头的使用。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支撑板、透明支撑结构和遮光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所述显示面包含透光区域。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背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所述支撑板上具有透光孔。所述透明支撑结构填充于所述透光孔内;所述透明支撑结构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域至少部分交叠。所述遮光部位于所述透光孔的至少部分侧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降反增透层。降反增透层位于所述透光孔内。所述降反增透层与所述透明支撑结构层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反增透层位于所述透明支撑结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反增透层包括至少两层第一折射层和至少一层第二折射层,第二折射层位于相邻两层所述第一折射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透明保护层。透明保护层位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透明保护层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透光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保护层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透光孔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0.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保护层的模量的取值范围为8MPa~100MPa。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保护层的厚度,自所述透明保护层的中心至边缘,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保护层的最大厚度为d0,20μm≤d0≤5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为d1,80μm≤d1≤3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二金属层和辅助支撑层。所述辅助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辅助支撑层的单位重量小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单位重量。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和所述辅助支撑层的厚度之和为d2,80μm≤d2≤3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支撑层的材料包括碳纤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和透明弹性体层。所述透明弹性体层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层和所述第二粘接层之间,且所述第一粘接层位于所述透明弹性体层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其中,所述透明弹性体层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弹性体层弹性模量的取值范围为40MPa~500MPa。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弹性体层的材料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或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聚光层。聚光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微透镜。其中,多个微透镜位于所述透明弹性体层与所述第一粘接层或所述第二粘接层之间。所述多个微透镜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透明支撑结构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微透镜位于所述透明弹性体层与所述第二粘接层之间。至少一个所述微透镜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光学膜层。相邻两个所述光学膜层中,靠近所述支撑板的光学膜层的折射率,低于背离所述支撑板的光学膜层的折射率;以及,所述多层光学膜层中,最靠近所述支撑板的光学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透明弹性体层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支撑结构的材料包括超薄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所述透明支撑结构指向所述支撑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部的尺寸为d3,0.1μm≤d3≤1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可弯折部分。所述可弯折部分具有多个槽;以及,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和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位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柔性显 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光学器件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孔至少部分交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一种截面结构图;
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4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
图5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
图6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
图7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
图8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
图9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
图10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
图11为图10中微透镜的一种结构图;
图12A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板的结构图;
图12B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支撑板的结构图;
图12C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支撑板的结构图;
图12D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支撑板的结构图;
图13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
图14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
图1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流程结构图;
图1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应当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可以是该层或元件直接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也可以是该层或元件与另一层或基板之间存在中间层。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 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一种截面结构图。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0,显示模组100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支撑板20、透明支撑结构30和遮光部40。
如图1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面11,显示面11包含透光区域Q。此处,透光区域Q为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11的至少部分区域。图1以透光区域Q位于显示面11远离显示模组100的下边框的位置处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区域Q也可以位于显示面11靠近显示模组100的下边框的位置处。
示例性的,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面板(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QLED)或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LED)。
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图。参阅图3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像素驱动电路P和多个发光器件O。通过像素驱动电路P驱动发光器件O发光,可以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画面显示。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透光区域Q在摄像阶段时进行摄像拍摄,在显示阶段时,与显示面11其他区域同步进行画面显示。
其中,图3以显示面11上除透光区域Q以外其他位置处的像素驱动电路P和多个发光器件O为例进行示意。对于透光区域Q中的像素驱动电路P与发光器件Q的连接驱动方式相同,透光区域Q中的像素密度(Pixels Per Inch,PPI)相对于显示面11其他位置处的像素密度低,以便满足屏下摄像头对光线透过率的需求。
示例性的,透光区域Q可以为摄像区域或者指纹识别区等,下文仅以透光区域Q为摄像区域为例,指纹识别同样适用。
如图2所示,支撑板20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背离显示面11的一侧,支撑板20上具有透光孔21。支撑板20可以起到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作用,并且图像光线可以通过透光孔21射入至屏下摄像头,实现显示模组10全面屏设计。
其中,图2以透光区域Q在支撑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边界与透光孔21的边界重叠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区域 Q在支撑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可以覆盖透光孔21,或者与部分透光孔21交叠。
在上述一些实现方式中,为了满足屏下摄像头的需求,在无法透光的支撑板20上设置透光孔30,但是由于柔性显示面板10各个膜层强度不够,会导致在支撑板20和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时,透光孔21对应位置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11会形成凹陷,会导致透光孔21对应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11可以清晰观察到模印、压痕等外观不良的问题。
而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100,继续参阅图2所示,在透光孔21内填充透明支撑结构30,透明支撑结构30在显示面11上的正投影与透光区域Q至少部分交叠。透明支撑结构30可以与支撑板20结合,起到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或者消除透光孔21位置处不受力导致的显示模组100的模印问题。
其中,图2以透明支撑结构3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与支撑板2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平齐,且透明支撑结构3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与支撑板2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平齐为例进行示意,以便进一步使得透明支撑结构30完全填充透过孔21,从而可以降低或者消除透光孔21位置处不受力导致的显示模组100的模印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透明支撑结构3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与支撑板2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平齐,且透明支撑结构3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位于透光孔21;或者,透明支撑结构21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位于透光孔21,且透明支撑结构3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与支撑板2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平齐;又或者,透明支撑结构21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和透明支撑结构3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均位于透光孔21。
由于存在一定的不可控的误差,上述“平齐”包括透明支撑结构30的某一侧表面与支撑板20的某一侧表面绝对平齐和近似平齐。也即透明支撑结构30的某一侧表面与支撑板20的某一侧表面之间的段差的浮动范围不超过误差阈值,也可以认为两个表面相对“平齐”。其中,误差阈值例如可以为0.5mm。
图4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参阅图4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基板00、驱动电路层01、发光器件层02、像素界定层06和封装层07。利用驱动电路层01驱动发光器件层02中的发光器件发光,进行显示。发光器件层02包括多个位于透光区域Q的发光器件O’,和位于显示面除透光区域Q以外的区域内的发光器件O。发光器件O和发光器件O’均包括 阳极层03、阴极层05,以及位于阳极层03和阴极层05之间的发光层04。
示例性的,发光器件O’的尺寸小于发光器件O的尺寸。由此可以提升透光区域Q的光线透过率。
示例性的,多个发光器件O’之间的密度需小于多个发光器件O之间的密度。由此可以提升透光区域Q的光线透过率。
其中,图4中以多个发光器件O的尺寸相同为例进行示意。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发光器件O包括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时。由于蓝色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04的发光效率最低,其次红色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04,绿色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04的发光效率最高。进而可以设置蓝色发光器件的尺寸可以最大、其次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的尺寸最小,有利于改善显示模组100色偏的问题。透光区域Q位置处的发光器件O’同样适用上述理论,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阅图4所示,遮光部40位于透光孔21的至少部分侧壁211上。发光器件O发射的光线L1会射入至透光孔21内的遮光部40,并且发光器件O’发射的光线L2也可能会射入至透光孔21内的遮光部40,遮光部40可以吸收光线L1和光线L2。由此可以改善支撑板20上透光孔21位置处的漏光问题。此外,由于发光器件O’中的阳极层03位于发光层04和透光孔21之间,且阳极层03一般选用金属材质。对于光学器件O’垂直向下发射的光线L3,会被其对应的阳极层03反射出显示模组100。由此,可以利用阳极层03防止光学器件O’发射的光线L3对成像效果的影响。
其中,遮光部40位于透光孔21的至少部分侧壁211上。遮光部40可以为闭环结构,围绕全部透明支撑结构30设置;或者,遮光部40也可以为非闭环结构,围绕部分透明支撑结构30设置。而对于上述遮光部40的结构均可以起到改善透光孔21位置处漏光问题。
示例性的,遮光部40可以为遮光胶。一方面,遮光胶可以起到改善透光孔21位置处漏光问题;另一方面,遮光胶还可以用于固定透明支撑结构30和支撑板20,避免透明支撑结构30相对于支撑板20脱落,有利于提高显示模组100的良率。
示例性的,遮光胶可以为环氧树脂系、硅胶系、甲基丙烯酸甲酯系等至少一种粘结材料。可以同时实现遮光以及固定透明支撑结构30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在透光孔21内填充透明支撑结构30,透明支撑结构30既不会对透光孔21的光线透过率有较大的影响,满足屏下摄像头的正常需求;还可以与支撑板20结合,起到支撑柔 性显示面板10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或者消除透光孔21位置处不受力导致的模印问题。此外,在透光孔21的至少部分侧壁211设置遮光部40,遮光部40可以遮挡柔性显示面板10内部的发光器件O的发射的光线射入至透光孔21内,改善支撑板20上透光孔21位置处的漏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2所示,透明支撑结构30的材料包括超薄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透明支撑结构30的材料可以为超薄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组合的材料。将其填充至透光孔21内,既可以起到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避免模印的效果,还可以有效提高透光孔21内的光线透过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2所示,在沿透明支撑结构30指向支撑板20的方向上,遮光部40尺寸为d3,0.1mm≤d3≤1mm。
当遮光部40的尺寸等于或趋近于0.1mm时,遮光部40比较窄,此时,既可以通过遮光部40来固定透明支撑结构30,利用遮光部40吸收柔性显示面板10内产生的干扰光线,还可以减少遮光部40对需要穿过透光孔21的图像光线的遮挡,提高图像光线的透过率,提高成像质量;当遮光部40的尺寸等于或趋近于1mm时,遮光部40比较宽,此时,既能够允许足够的图像光线穿过透光孔,且可以更有效的吸收干扰光线以及粘接固定透明支撑结构30,防止透明支撑结构30相对于支撑板20脱落,从而提高显示模组100的良率。
示例性的,遮光部40在横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0.1mm、0.3mm、0.5mm或者1mm。
图5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以及结合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包括降反增透层50。降反增透层50位于透光孔21内。降反增透层50与透明支撑结构30层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在透光孔21内设置与透明支撑结构30相对设置的降反增透层50。可以利用降反增透层50增加透光孔21内的光线透过率,从而大大提高进入透光区域Q的外界光光量,达到提高前置摄像效果及人脸识别精度的目的。
示例性的,图5以降反增透层50位于透明支撑结构3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降反增透层50可以夹设于两层透明支撑结构30之间,或者降反增透层50位于透明支撑结构3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其中,图5所示的降反增透层50与透明支撑结构30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相较于其他实施例中降反增透层50 与透明支撑结构30的相对位置关系,更进一步增加透光孔21内的光线透过率。
图6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6,以及结合图1所示,降反增透层50包括至少两层第一折射层51和至少一层第二折射层52。第二折射层5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折射层51之间。其中,第一折射层5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折射层52的折射率。
示例性的,降反增透层50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层51和第二折射层52。降反增透层50多个膜层中最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和支撑板20的膜层均为第一折射层51,也即降反增透层50上下最外侧的膜层均为第一折射层51。基于此结构,设置第一折射层5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折射层52的折射率,且靠近透明支撑结构30的第一折射层51的折射率小于透明支撑结构30。当外界光入射至降反增透层50时,会有一部分在膜的两个面上反射回去,反射回去的光(两列波),会进行干涉。而设置降反增透层50中任意一层的第一折射层51/第二折射层52的厚度为纳米级,可见光波长的1/4,两列反射回去的光波就会相干相消,从而达到增透的效果,大大提高进入透光区域Q的外界光光量,从而达到提高前置摄像效果及人脸识别精度的目的。
其中,图6以降反增透层50包括两层第一折射层51和一层第二折射层52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降反增透层50可以为3层、5层、7层以及更多层结构。
示例性的,第一折射层51可以为氧化硅,第二折射层52可以为氧化铌。
示例性的,降反增透层50可以采用气相沉积的方式设置在透明支撑结构30上。例如,当降反增透层50包括两层第一折射层51和一层第二折射层52时,第一折射层51和一层第二折射层52可以分别采用气相沉积的方式依次设置在透明支撑结构30上。
图7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以及结合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包括透明保护层60。透明保护层60位于支撑板2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透明保护层60在支撑板20上的正投影覆盖透光孔21。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在透光孔21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形成透明保护层60,且使得透明保护层60背离支撑板20一侧的表面为一个较为平缓的表面。进而可以利用透明保护层60填充透光孔21内膜层结构之间段差形成的凹陷位置41,从而改善由于凹陷位置41导致的显示模组100的模印问题。
示例性的,由于透光孔21内部设置的遮光部40后续固化后会收缩,在遮光部40对应位置处形成凹陷位置41,而该凹陷位置41处也无法受力,进而后续贴合柔性显示面板10时也会产生模印问题。基于此,可以在支撑板2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且在透光孔21的位置处设置透明保护层60,透明保护层60靠近支撑板20一侧的表面可以填补凹陷位置41,且透明保护层60背离支撑板20一侧的表面为一个较为平缓的表面,从而可以实现降低或消除遮光部40导致的模印的效果。
示例性的,透明保护层60的材料可以包括硅胶或者环氧树脂胶水中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图7所示,透明保护层60在支撑板2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透光孔21之间的最小间距L0大于或等于0.5mm。
L0大于或等于0.5mm,可以保证透明保护层60覆盖全部透光孔21,避免透光孔21内存在段差导致模印问题。以及还可以避免在制作透明保护层60时存在误差而无法全部覆盖透光孔21,导致无法解决模印问题。其中,透明保护层60在支撑板20上的正投影覆盖部分支撑板20,剩余暴露出的支撑板20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用于实现接地,便于导出显示模组100内部的静电,提高显示模组100的良率。
示例性的,透明保护层60在支撑板2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透光孔21之间的最小间距L0可以为0.5mm、0.8mm或者1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7所示,透明保护层60的模量的取值范围为8MPa~100MPa。
当透明保护层60固化后的模量等于或趋近于8MPa时,透明保护层60固化后的模量相对较小,可以防止由于透明保护层60固化后的模量较大导致显示模组100二次模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实现改善透光孔21导致的显示模组100模印问题。当透明保护层60固化后的模量等于或趋近于100MPa时,透明保护层60固化后的模量相对较大,可以更有利于透明保护层60改善显示模组100的模印问题。
示例性的,透明保护层60的模量可以为8MPa、50MPa或者100MPa。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7所示,透明保护层60的厚度,自透明保护层60的中心至边缘,逐渐减小。
示例性的,在透明保护层60靠近支撑板20的一侧与支撑板20贴合的基础上,设置透明保护层60的厚度,自透明保护层60的中心至边缘,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透明保护层60背离支撑板20的一侧形成一个较为平缓的界面, 进而可以降低显示模组100模印的问题。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旋涂的方式在支撑板20上形成透明保护层60。进一步保证可以实现明保护层60的厚度,自透明保护层60的中心至边缘,逐渐减小。但是并不限制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可实现的方式制作。
其中,图7以透明保护层60背离支撑板20的一侧为弧形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透明保护层60背离支撑板20的一侧也可以为其他厚度渐变的形状,对透明保护层60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7所示,透明保护层60的最大厚度为d0,20μm≤d0≤50μm。
当透明保护层60的最大厚度d0等于或趋近于20μm时,透明保护层60的最大厚度d0的厚度较小,便于显示模组100轻薄化;同时透明保护层60也可以实现填充透光孔21内存在的凹陷位置41,改善显示模组100的模印问题。当透明保护层60的最大厚度d0等于或趋近于50μm时,透明保护层60的最大厚度d0较大,可以便于实现填充透光孔21内存在的凹陷位置41,改善显示模组100的模印问题。
示例性的,透明保护层60的最大厚度为d0可以为20μm、30μm、40μm或者5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2所示,支撑板20包括第一金属层22。第一金属层22的厚度为d1,80μm≤d1≤300μm。
当第一金属层22的厚度等于或趋近于80μm时,可以在降低支撑板20重量的同时满足支撑板20对支撑力的需求。当第一金属层22的厚度等于或趋近于300μm时,可以在满足支撑板20支撑力的同时避免支撑板20的重量过重,影响显示模组100的使用感,保证用户体验感。
示例性的,第一金属层22可以为不锈钢SUS、铜或者钛合金等金属材质,第一金属层22的厚度可以为80μm、100μm、200μm或者300μm。
图8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8,以及结合图1所示,支撑板20包括第二金属层23和辅助支撑层24。辅助支撑层24位于第二金属层23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辅助支撑层24的单位重量小于第二金属层23的单位重量。第二金属层23的厚度和辅助支撑层24的厚度之和为d2,80μm≤d2≤3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支撑板20包括第二金属层23和辅助支撑层24,且第二金属层23的厚度和辅助支撑层24的厚度之和的范围为80μm~300μm。当第二金属层23的厚度和辅助支撑层24的厚度之和等于或趋近于80μm时, 可以在降低支撑板20重量的同时满足支撑板20支撑力。当第二金属层23的厚度和辅助支撑层24的厚度之和等于或趋近于当300μm时,可以在满足支撑板20支撑力的同时,避免支撑板20的重量过重,保证用户体验感。在此基础上,设置辅助支撑层24的单位重量小于第二金属层23的单位重量,实现在支撑板20原有厚度不变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支撑板20的材料,设置部分第二金属层23替换为辅助支撑层24,有效降低第二金属层23的重量,进一步降低支撑板20的重量。
此外,设置辅助支撑层24位于第二金属层23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便于利用第二金属层实现接地,便于导出显示模组100内部的静电,提高显示模组100的良率。
示例性的,第二金属层23的材料可以与第一金属层22的材料可以相同,为不锈钢SUS、铜或者钛合金等金属材质。
示例性的,第二金属层23的厚度可以为30μm、50μm或者100μm。当第二金属层23的厚度等于或趋近于30μm时,第二金属层23的厚度较小,可以在满足支撑板20支撑力的同时,较为明显的降低支撑板20的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8所示,支撑板20还可以包括粘接层25。粘接层25位于二金属层23和辅助支撑层24之间。粘接层25可以用于固定连接二金属层23和辅助支撑层24。示例性的,粘接层25可以为OCA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8所示,辅助支撑层24的材料包括碳纤维。由于碳纤维具有高强度和导热性较好的性能。基于此,设置支撑板20包括第二金属层23和碳纤维。可以在满足支撑板20对支撑强度的需求、降低支撑板20的重量的同时提高支撑板20的散热性能。此外,辅助支撑层24还可以为其他材质,比如橡胶等。
图9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9,以及结合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第一粘接层71、第二粘接层72和透明弹性体层80。透明弹性体层80位于第一粘接层71和第二粘接层72之间,且第一粘接层71位于透明弹性体层80靠近支撑板20的一侧。其中,透明弹性体层80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5%。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透明弹性体层80。透明弹性体层80位于支撑板20和柔性显示面板10之间。由于透明弹性体层80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一定的回复性能,可以缓冲贴合时压力以及起到贴合后回复的作用,降低显示模组100模印的问题。此外,由于透明弹性体层80的透光率大于或 等于95%,属于一种高透材质,可以有利于提高光线透过率,大大提高进入透光区域Q的外界光光量,从而达到提高前置摄像效果及人脸识别精度的目的。其中,透明弹性体层80上下粘接第一粘接层71和第二粘接层72,利用第一粘接层71与支撑板20粘接,利用第二粘接层72与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粘接。
示例性的,第一粘接层71和第二粘接层72可以均为OCA光学胶,但是并不限制于此,也可以利用其他粘接胶实现固定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9所示,透明弹性体层80弹性模量的取值范围为40MPa~500MPa。
当透明弹性体层80弹性模量等于或趋近于40MPa,可以满足缓冲减震的作用的同时,有效改善显示模组100模印的问题。当透明弹性体层80弹性模量等于或趋近于500MPa,可以在降低甚至消除显示模组100模印问题的同时,起到良好的缓冲减震的作用。
示例性的,透明弹性体层80弹性模量可以为40MPa、100MPa、200MPa或400MPa。在透明弹性体层80弹性模量为100MPa时,相对于其他弹性模量时,具有更好的缓冲和回复性能,实现缓冲贴合时压力以及起到贴合后回复的作用,改善显示模组100的模印问题。
可选的,设置透明弹性体层80的厚度在50μm~200μm范围内,避免透明弹性体层80过薄或者过厚而导致无法起到缓冲、回复的作用。示例性的,透明弹性体层80的厚度可以为50μm、100μm或2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9所示,透明弹性体层80的材料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Rubbe,TPE)或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ester Elastome,TPEE)中任意一种,或者两个以上组合的材料。此外,透明弹性体层80的材料选择上述材质相对于传统泡棉材料,透明弹性体层80的弹性模量相对较大,可以具有更好的缓冲和回复性能,降低显示模组100模印的问题。
示例性的,当透明弹性体层80的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时,材料型号可以为岩谷ISR-TPS50。
图10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0,以及结合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聚光层90。聚光层9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微透镜91。其中,多个微透镜91位于透明弹性体层80与第一粘接层71或第二粘接层72之间,多个微透镜91在显示面11上的正投影和透 明支撑结构30在显示面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聚光层90。聚光层90可以起到汇聚光线的效果,设置聚光层90在显示面11上的正投影和透明支撑结构30在显示面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可以提高透明支撑结构30位置处的聚光效果,以便满足显示模组100透光区域Q对图像光线透过率的需求,提高摄像质量。其中,图10以多个微透镜91位于透明弹性体层80与第二粘接层72之间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微透镜91位于透明弹性体层80与第一粘接层7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透明弹性体层80靠近第一粘接层71或靠近第二粘接层72的一侧形成聚光层90。聚光层90可以起到汇聚光线的效果,设置聚光层90在显示面11上的正投影和透明支撑结构30在显示面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可以提高透明支撑结构30位置处的聚光效果,以便满足显示模组100透光区域Q对图像光线透过率的需求,提高摄像质量。
继续参阅图10所示,微透镜91为凸透镜,凸透镜的平面91A位于聚光层90中靠近透明弹性体层80的区域,凸透镜的凸面91B位于聚光层90中靠近第二粘接层72的区域,利用微透镜凸透镜91汇聚光线,满足显示模组100透光区域Q对图像光线透过率的需求,提高摄像质量。
示例性的,聚光层90可以采用高折材料,比如1.7左右的材料,形成微透镜91从而更好的实现对光线汇聚的效果。可以采用喷墨打印(IKP)的方式)在透明弹性体层80靠近第一粘接层71或靠近第二粘接层72的一侧形成聚光层90。
图11为图10中微透镜的一种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1,以及结合图10所示,多个微透镜91位于透明弹性体层80与第二粘接层72之间。至少一个微透镜91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光学膜层911。相邻两个光学膜层911中,靠近支撑板20的光学膜层911的折射率,低于背离支撑板20的光学膜层911的折射率。以及,多层光学膜层911中,最靠近支撑板20的光学膜层911的折射率大于透明弹性体层80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聚光层90位于透明弹性体层80背离支撑板20一侧,至少一个微透镜91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光学膜层911。越靠近支撑板20的光学膜层911的折射率越小,但是最小折射率的光学模层911的折射率依旧大于透明弹性体层80的折射率,也即与透明弹性体层80相邻设置的光学膜层的折射率大于透明弹性体层80的折射率,使得沿聚光层90指向透明弹性体80的方向上,聚光层90指向透明弹性体80中的膜层的折射率依次降低,实 现对光线的汇聚作用。
其中,图11以微透镜91包括5层光学膜层91为例进行示意。示例性的,一般情况下,透明弹性体层80的折射率大致为1.5左右,而光学膜层911的折射率大致为1.7左右。继续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微透镜91的多个光学膜层911中,最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光学膜层911为光学膜层911A,且光学膜层911A折射率最大。微透镜91的多个光学膜层911中,最靠近支撑板20的光学膜层911为光学膜层911B,光学膜层911B的折射率最小,且光学膜层911B的折射层大于透明弹性体层80的折射率。使沿光学膜层911A指向光学膜层911B的方向上,光学膜层911的折射率逐渐由1.7降至1.5。
图12A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板的结构图,图12B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支撑板的结构图,图12C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支撑板的结构图,图12D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支撑板的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2A~图12D所示,支撑板20包括第一支撑部20A、第二支撑部20B和可弯折部分20C。可弯折部分20C位于第一支撑部20A和第二支撑部20B之间。可弯折部分20C具有多个槽W。以及,透光孔21位于第一支撑部20A和/或第二支撑部20B。
可弯折部分20C用于实现折叠显示模组。其中,可弯折部分20C具有多个槽W,便于对支撑板20进行弯折。支撑板20上的透光孔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当支撑板20上仅包括一个透光孔21时,透光孔21可以位于第一支撑部20A或第二支撑部20B上。而当支撑板20上包括多个透光孔21时,透光孔21可以位于第一支撑部20A或第二支撑部20B上。或者多个透光孔21分散设置在第一支撑部20A和第二支撑部20B上。其中,透光孔21在支撑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星形或者多边形,对透光孔21的形状不做限定。
其中,图12A以支撑板20包括一个透光孔21,且透光孔21的形状为椭圆形为例进行示例。图12B以支撑板20包括一个透光孔21,且透光孔21的形状为六边形为例进行示意。图12C以支撑板20包括一个透光孔21,且透光孔21的形状为六角星形为例进行示意。图12D以支撑板20中包括两个透光孔21,透光孔21的形状均为圆形,且两个透光孔21分别位于第一支撑部20A和第二支撑部20B为例进行示意。
此外,上述支撑板20仅以单次折叠结构为例,即支撑板20只对折一次,后续对应显示模组100的暴露面积缩小一倍。但是并不限制于此,也可以设置支撑板20为多次折叠结构,以便后续将显示模组100折叠为暴露面积更 小的结构。其中,多次折叠结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折叠部位,对于折叠部位的具体位置不做具体限制。
图13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以及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盖板201、偏光片202和背膜203。
如图13所示,背膜203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和支撑板20之间,背膜203可以对柔性显示面板10起到一定支撑的作用。其中,背膜203可以与通过胶层与柔性显示面板10和支撑板20粘接。示例性的,结合图9所示,背膜203可以通过第二粘接层72与支撑板20固定粘接。
盖板201,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背离支撑板20的一侧。盖板201可以用于保护柔性显示面板10,防止柔性显示面板10被划伤。
示例性的,盖板201为柔性盖板。盖板201的材料包括透明聚酰亚胺、超薄玻璃中的至少一种。
偏光片202,位于盖板201和柔性显示面板10之间。偏光片202可以为圆偏光片。此处,偏光片202可以减少外界光发射,防止显示模组100产生刺眼效果。
示例性的,偏光片202包括贯穿偏光片202的开口K。开口K在支撑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孔21至少部分交叠,改善偏光片202对透光孔21位置处光线透过率的影响。当开口K在支撑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透光孔21时,可以防止偏光片202对透光孔21位置处光线透过率的影响,相对于上述开口K在支撑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孔21至少部分交叠的情况,对透光孔21位置处的改善效果更好。
示例性的,开口K在支撑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边界与透光孔21的边界重合。此时,偏光片202不容易对透光孔21位置处的光线透过率产生影响,同时偏光片202除开口K以外的区域也不会过小,从而保证偏光片202对显示面内除透光孔21以外区域内的减反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存在一定的不可控的误差,上述“重合”包括绝对重合和近似重合。也即开口K在支撑板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边界与透光孔21的边界之间误差间距的浮动范围不超过误差阈值,也可以认为两个表面相对“重合”。其中,误差阈值的范围例如可以为0μm~0.5μm。其中,偏光片202的两侧可以分别通过胶层204与盖板201和柔性显示面板10粘接。上述胶层的材料包括热固定树脂胶或光可固化树脂。示例性的,胶层的材料为OCA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
图14为图1中A-A’处的又一种截面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 14,以及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包括盖板201和背膜203,显示模组100基于COE结构(Color Film On Encapsulation,即把彩膜部直接做在封装层上面)。彩膜层205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和盖板201之间。彩膜层205包括分隔图案2051和多个彩膜部2052,分隔图案2051用于隔开多个彩膜部2052。多个彩膜部2052包括红色彩膜部、绿色彩膜部和蓝色彩膜部。
示例性的,位于显示面内除透光区域Q以外的区域内的分隔图案2051选用黑色吸光材料。
示例性的,位于透光区域Q内的分隔图案2051选用透明材料,可以便于提高透光区域Q内的光线透过率,以便满足屏下摄像的需求。
示例性的,显示模组100还可以包括覆盖层206(Over Coating,OC),将覆盖层206设置在彩膜层205和盖板201之间,覆盖彩膜层205。
图14所示显示模组100相对于图13所示的显示模组100,无需采用偏光片,有利于降低显示模组100的成本。同时,在无偏光片的技术下,可以在相同的显示亮度下,屏幕功耗更低。以及,相比偏光片能够大幅降低屏幕的厚度,利于延长柔性显示面板10的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以各个彩膜部2052的尺寸相等为例进行示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不同颜色的彩膜部2052的尺寸可以设置的不一样。例如,蓝色彩膜部尺寸与上述蓝色发光器件尺寸对应设置,绿色彩膜部的尺寸与上述绿色发光器件的尺寸对应设置,红色彩膜部的尺寸与上述红色发光器件的尺寸对应设置。此外,在透光区域Q内的彩膜部2052的尺寸可以小于显示面内除透光区域Q以外的区域内的彩膜部2052的尺寸;以及,在透光区域Q内的多个彩膜部2052的密度可以小于显示面内除透光区域Q以外的区域内的多个彩膜部2052的密度。
图1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流程结构图。另一方面,参阅图15,以及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S1~S5。
S1:提供支撑板20,在支撑板20上进行开口设计,在支撑板20上形成贯穿支撑板20的透光孔21。其中,可以利用激光切割、蚀刻等方式在支撑板上制作透光孔21。
S2:在透光孔21内填充透明支撑结构30。
S3:在透光孔21的侧壁211和透明支撑结构30之间填充遮光部40。
S4:提供柔性显示面板10,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面11,显示面11包含透光区域Q。
S5:将柔性显示面板10和支撑板20贴合,使得透明支撑结构30在显示面11上的正投影与透光区域Q至少部分交叠,形成显示模组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在透光孔21内填充透明支撑结构30,透明支撑结构30可以与支撑板20结合,起到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或者消除透光孔21位置处不受力导致的模印问题。并且,选择透明的材料形成透明支撑结构30,也可以满足透光区域Q对光线透过率的需求,提高成像效果。此外,至少部分侧壁211设置遮光部40,遮光部40可以遮挡柔性显示面板10内部的发光器件O的发射的光线,避免发光器件O的发射的光线射入光学器件G,从而避免透光孔21位置处的漏光问题,提高光学器件G的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15,以及结合图7所示,可以在步骤S3完成后,在支撑板2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旋涂透明保护层60,便于形成平缓的透明保护层60,用于降低或者消除背光模组100模印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15,以及结合图9所示,在步骤S1之后步骤S2之前,提供透明弹性体层80,在透明弹性体层80上下两侧分别形成第一粘接层71和第二粘接层72。利用第一粘接层71将透明弹性体层80粘接在支撑板20的第一侧,第一侧为显示模组100中支撑板2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由于透明弹性体层80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一定的回复性能,可以缓冲贴合时压力以及起到贴合后回复的作用,降低显示模组100模印的问题。此外,由于透明弹性体层80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5%,属于一种高透材质,可以有利于提高光线透过率,大大提高进入透光区域Q的外界光光量,从而达到提高前置摄像效果及人脸识别精度的目的。
图1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图。另一方面,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200。参阅图16所示。显示装置2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和光学器件G。光学器件G位于支撑板2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且光学器件G在支撑板20上的正投影与透光孔21至少部分交叠。
由于支撑板20包括透光孔21,且光学器件G在支撑板20上的正投影与透光孔21至少部分交叠。透光孔21可以满足光学器件G对光线透过率的需求,以实现全面屏设计。在透光孔21内填充透明支撑结构30,透明支撑结构30在显示面11上的正投影与透光区域Q至少部分交叠。透明支撑结构30选用透明材料,可以改善透明支撑结构30对透光孔21位置处光线透过率产生较大的影响,满足光学器件G对光线透过率的需求,提高成像效果。同时, 透明支撑结构30还可以与支撑板20结合,起到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或者消除透光孔21位置处不受力导致的模印问题。以及,在透光孔21的至少部分侧壁211设置遮光部40,遮光部40可以遮挡柔性显示面板10内部的发光器件O的发射的光线,避免发光器件O的发射的光线射入光学器件G,从而避免透光孔21位置处的漏光问题,提高光学器件G的成像质量。
示例性的,光学器件G可以包括摄像头模组、指纹模组、面部识别传感器等。比如:光学器件G为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中包括摄像头。设置光学器件G在支撑板20上的正投影与透光孔21至少部分交叠,可以便于提高摄像头的摄像效果及人脸识别精度。其中,摄像头可以利用第三粘接层M与支撑板20固定连接。本公开对第三粘接层M的材料不做限定,起到固定摄像头并不会影响摄像头成像的材料即可。
示例性的,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用作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或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本公开实施例对该显示装置200的用途不做限制。
此外,上述显示装置200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文字还是的图像的任何装置。更明确地说,预期所述实施例可实施在多种电子装置中或与多种电子装置关联,所述多种电子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无线装置、个人数据助理(PDA)、手持式或便携式计算机、GPS接收器/导航器、相机、MP4视频播放器、摄像机、游戏控制台、手表、时钟、计算器、电视监视器、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汽车显示器(例如,里程表显示器等)、导航仪、座舱控制器和/或显示器、相机视图的显示器(例如,车辆中后视相机的显示器)、电子相片、电子广告牌或指示牌、投影仪、建筑结构、包装和美学结构(例如,对于一件珠宝的图像的显示器)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所述显示面包含透光区域;
    支撑板,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背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所述支撑板上具有透光孔;
    透明支撑结构,填充于所述透光孔内;所述透明支撑结构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域至少部分交叠;以及,
    遮光部,位于所述透光孔的至少部分侧壁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还包括:
    降反增透层,位于所述透光孔内;所述降反增透层与所述透明支撑结构层叠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
    所述降反增透层位于所述透明支撑结构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降反增透层包括:
    至少两层第一折射层;和,
    位于相邻两层所述第一折射层之间的第二折射层;
    其中,所述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还包括:
    透明保护层,位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透明保护层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透光孔。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
    所述透明保护层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透光孔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0.5mm。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
    所述透明保护层的模量的取值范围为8MPa~100MPa。
  8. 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
    所述透明保护层的厚度,自所述透明保护层的中心至边缘,逐渐减小。
  9. 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
    所述透明保护层的最大厚度为d0,20μm≤d0≤50μm。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
    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金属层;
    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为d1,80μm≤d1≤300μm。
  11.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
    所述支撑板包括:
    第二金属层;和,
    辅助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辅助支撑层的单位重量小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单位重量;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和所述辅助支撑层的厚度之和为d2,80μm≤d2≤300μm。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
    所述辅助支撑层的材料包括碳纤维。
  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还包括:
    层叠设置的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和透明弹性体层;所述透明弹性体层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层和所述第二粘接层之间,且所述第一粘接层位于所述透明弹性体层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透明弹性体层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5%。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
    所述透明弹性体层弹性模量的取值范围为40MPa~500MPa。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
    所述透明弹性体层的材料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或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16. 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还包括:
    聚光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微透镜;其中,多个微透镜位于所述透明弹性体层与所述第一粘接层或所述第二粘接层之间;
    所述多个微透镜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透明支撑结构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多个微透镜位于所述透明弹性体层与所述第二粘接层之间;
    至少一个所述微透镜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光学膜层;
    相邻两个所述光学膜层中,靠近所述支撑板的光学膜层的折射率,低于背离所述支撑板的光学膜层的折射率;以及,
    所述多层光学膜层中,最靠近所述支撑板的光学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透明弹性体层的折射率。
  18. 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
    所述透明支撑结构的材料包括超薄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19. 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
    在沿所述透明支撑结构指向所述支撑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部的尺寸为d3,0.1mm≤d3≤1mm。
  20. 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
    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可弯折部;所述可弯折部具有多个槽;以及,
    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
  21.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和,
    光学器件,位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光学器件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孔至少部分交叠。
CN202280001475.5A 2022-05-26 2022-05-26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4804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5373 WO2023225965A1 (zh) 2022-05-26 2022-05-26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80437A true CN117480437A (zh) 2024-01-30

Family

ID=88918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1475.5A Pending CN117480437A (zh) 2022-05-26 2022-05-26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80437A (zh)
WO (1) WO202322596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942305T3 (es) * 2017-04-25 2023-05-31 Huawei Tech Co Ltd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con pantalla LCD
CN111312660B (zh) * 2020-02-25 2022-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220027355A (ko) * 2020-08-26 2022-03-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2086025B (zh) * 2020-09-15 2022-11-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13421900A (zh) * 2021-06-16 2021-09-2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333600B (zh) * 2022-01-11 2023-11-2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显示模组
CN114446169B (zh) * 2022-01-29 2023-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495720B (zh) * 2022-01-30 2023-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5965A1 (zh)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8047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43661B2 (en) Compact head-mounted display system protected by a hyperfine structure
CN113065472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0782508B2 (en)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optical assembly for refracting ambient lights to bypass shielding members i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KR20180036304A (ko)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CN111133443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192509A1 (zh) 显示组件及虚拟现实显示装置
CN111768707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36396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934138A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JP3991862B2 (ja)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2736111A (zh) 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480437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4259606A (ja)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24004091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00045846A1 (en) Image pickup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WO2022088992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968141B (zh)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
CN210428407U (zh) Oled触摸屏及触控终端
CN106991915B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4223190A (zh) 显示屏、显示组件和电子装置
WO2024065496A1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868444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348513U (zh) 一种应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光学准直结构及电子设备
US2024019240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