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8444U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8444U
CN215868444U CN202121406291.6U CN202121406291U CN215868444U CN 215868444 U CN215868444 U CN 215868444U CN 202121406291 U CN202121406291 U CN 202121406291U CN 215868444 U CN215868444 U CN 215868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display
film layer
laye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062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立
李泽亮
王彦强
王作家
高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062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8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8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8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摄像孔,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沿着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依次设置有触控结构和阻光结构;所述阻光结构位于所述摄像孔的四周,且所述阻光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触控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功能膜层,沿着第一方向,多个所述功能层中至少相邻的两个功能膜层的折射率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所述阻光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为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产品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前置摄像头可通过在显示模组上打孔来实现摄像功能,然而,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发出的光会在各折叠层结构中经过折射等光学变化后而从摄像孔的侧壁进入摄像孔中,并最终透过透明盖板的油墨孔到达人眼,造成摄像孔的漏光现象,影响前置摄像头成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解决摄像孔漏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摄像孔,
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沿着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依次设置有触控结构和阻光结构;
所述阻光结构位于所述摄像孔的四周,且所述阻光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
所述触控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功能膜层,沿着第一方向,多个所述功能层中至少相邻的两个功能膜层的折射率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所述阻光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为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
可选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多个所述功能膜层包括相层叠设置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为1.0-1.4,所述第二膜层的折射率为1.5-1.9,所述第三膜层的折射率为2.0-2.4。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进行收敛的光学结构,所述光学结构位于所述摄像孔的四周,且所述光学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
可选的,所述光学结构集成设置于多个所述功能膜层中的至少一个功能膜层上。
可选的,所述光学结构为形成于所述功能膜层上的凹透镜,所述凹透镜的凹面背向所述显示面板设置。
可选的,多个所述功能膜层中与所述显示面板距离最远的功能膜层为平坦层,所述光学结构集成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至少一个功能膜层上。
可选的,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位于所述摄像孔四周的第一区域,所述触控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应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多个所述功能膜层中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设置有所述光学结构。
可选的,所述触控结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同层设置的彩膜层和黑矩阵层,所述阻光结构包括所述黑矩阵层位于所述摄像孔四周的遮光部分。
可选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油墨层,所述阻光结构包括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摄像孔四周的遮光部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所述触控结构中的多个所述功能膜层设置为,沿着远离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功能膜层的折射率逐渐增大,这样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进行收敛,避免光线从摄像孔中射出造成漏光。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一;
图2表示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二;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一;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二;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显示面板1的出光侧设置有触控结构2和盖板3,显示面板上设置有摄像孔5,摄像孔5贯穿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和触控结构,为了解决摄像孔漏光问题,目前具有以下几种方案:
第一:通过盖板上的油墨层加宽可防止漏光,但是这不利于实现屏内摄像头窄边框设计;
第二,如图1所示,利用触控结构的多层结构中金属层4,形成环状遮光层,但是具有以下问题:1.FMLOC(触控膜层)中的金属层4薄,透光率较高,利用该金属层4形成遮光层后,存在金属层4透射光从摄像孔5漏出的风险,参考图1中的第一光路路径10;2.FMLOC(触控膜层)中的遮光层距离AAHole(摄像孔)边缘需要预留无金属区,通常无金属区的宽度a≥0.15mm,以避免金属层4对形成摄像孔5时激光切割的影响,此预留宽度a限制了摄像孔边框进一步减小;3.存在外界环境光从显示区入射、由该金属层4反射后从摄像孔5射出的风险,参考图1中的第二光路路径20。
第三,如图2所示,在摄像孔5的四周设置黑矩阵层6,但是仍然会存在折射角度比较大的光线从摄像孔出射,参考图2中的光路。
参考图3-图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区域11和非显示区域12,所述非显示区域12包括摄像孔5,
所述显示面板1的出光侧沿着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的方向依次设置有触控结构2和阻光结构;
所述阻光结构位于所述摄像孔5的四周,且所述阻光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
所述触控结构2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功能膜层,沿着第一方向,多个所述功能层中至少相邻的两个功能膜层的折射率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所述阻光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为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的方向。
光线以入射角θ1从折射率为n1的介质中入射至折射率为n2的介质中,根据折射定律,折射角θ2=arcsin(sinθ1*n1/n2),显示屏发出的光线中,存在部分光线经过多个层叠结构的折射后,从摄像孔5出射,而从图1和图2中可获得,显示屏发出的光线的路径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折射角度越大,则越容易出现漏光的现象。为了避免光线从摄像孔5中出射,则需要使得θ12,改变光线路径使得光线进行收敛,这样则需要n1>n2,例如,入射角为60°,即θ1=60°,n1=1.2,n2=2.4,则θ2=25.9°,即可使光线发生偏折,使光线路径改变,避免光线从摄像孔5中出射,从而避免摄像孔5漏光。
本实施例中利用上述折射原理,沿着第一方向,多个所述功能层中至少相邻的两个功能膜层的折射率逐渐增大,使得显示面板1出射的光线进行收敛,以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所述摄像孔5四周的所述阻光结构,有效的解决摄像孔5漏光问题,且不会增大摄像孔5边框。
参考图5,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多个所述功能膜层包括相层叠设置的第一膜层21、第二膜层22和第三膜层23,所述第一膜层21的折射率为1.0-1.4,所述第二膜层22的折射率为1.5-1.9,所述第三膜层23的折射率为2.0-2.4。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膜层21上形成有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二膜层22上形成有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三膜层23为平坦层,将相叠层设置的三个膜层的折射率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即远离所述显示屏的方向)逐渐增大,则显示屏出射的光线,经过多次折射,光线不断收敛,有效避免从摄像孔5出射,防止摄像孔5漏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触控结构2所包括的功能膜层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而多个所述功能膜层中,沿远离所述显示屏的方向折射率依次增加的膜层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可以是部分所述功能膜层的折射率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屏的方向依次增大,也可以是所述触控结构2中所有功能膜层的折射率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屏的方向依次增大。
为了进一步有效的收敛光线,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显示面板1的出光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1出射的光线进行收敛的光学结构6,所述光学结构6位于所述摄像孔5的四周,且所述光学结构6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光学结构6集成设置于多个所述功能膜层中的至少一个功能膜层上。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光学结构6为形成于所述功能膜层上的多个凹透镜,所述凹透镜的凹面背向所述显示面板1设置,但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凹透镜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凹透镜设置的密度越大,则对漏光改善越有利。
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结构6为均匀形成于所述摄像孔5四周的凹透镜阵列。
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结构6形成于所述功能膜层上的多个凹透镜,所述凹透镜与所述摄像孔5的距离越近,所述凹透镜的排布密度越大。
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所述功能膜层上形成有所述光学结构6时,相邻两个所述功能膜层上的凹透镜正对设置,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中示例性的,多个所述功能膜层中与所述显示面板1距离最远的功能膜层为平坦层,所述光学结构6集成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与所述显示面板1之间的至少一个功能膜层上。
通常所述触控结构2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侧还设置有其他功能结构,所述平坦层的设置是为了保证所述触控结构2的表面的平整性,便于与其他功能结构的连接,例如所述触控结构的出光侧设置有偏光片。
本实施中示例性的,所述非显示区域12包括位于所述摄像孔5四周的第一区域,所述触控结构2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应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多个所述功能膜层中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设置有所述光学结构6。
所述光学结构6仅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防止所述光学结构6面积过大而影响显示。
参考图6,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显示模组为基于COE(CF on EL,在薄膜封装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形成彩膜层)的OLED显示模组,所述触控结构2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侧设置有同层设置的彩膜层和黑矩阵层4,所述阻光结构包括所述黑矩阵层4位于所述摄像孔5四周的遮光部分。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为OLED显示面板1,在制作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在背板上依次形成有机发光器件和封装层;
形成所述触控结构2的第一膜层21,并在所述第一膜层21上形成凹透镜阵列;
形成第二膜层22,并在所述第二膜层22上形成凹透镜阵列;
形成平坦层;
形成黑矩阵层4,并在所述黑矩阵层4开设开孔;
在所述开孔内填充彩膜层;
与设置有油墨层31的盖板3进行组装,所述油墨层31上设置有与所述摄像孔5相对应的油墨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光结构包括所述黑矩阵层4位于所述摄像孔5四周的遮光部分,所述摄像孔5的四周可以不必设置油墨层31,从而节省成本,参考图4。
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还包括盖板3,所述盖板3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侧设置有油墨层31,所述阻光结构包括所述油墨层31位于所述摄像孔5四周的遮光部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模组并不是基于COE的OLED模组,即所述触控结构的出光侧没有设置黑矩阵层,则需要靠设置于盖板上的油墨层实现阻光作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为OLED显示面板1,在制作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在背板上依次形成有机发光器件和封装层;
形成所述触控结构2的第一膜层21,并在所述第一膜层21上形成凹透镜阵列;
形成第二膜层22,并在所述第二膜层22上形成凹透镜阵列;
形成平坦层;
与设置有油墨层31的盖板3进行组装,所述油墨层31上设置有与所述摄像孔5相对应的油墨孔。
所述遮光部分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漏光。
在所述阻光结构包括所述黑矩阵层4位于所述摄像孔5四周的遮光部分的实施方式中,和所述阻光结构包括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摄像孔5四周的遮光部分的实施方式中,黑矩阵层4通过曝光工艺形成,相对于盖板3上的油墨的形成,精度高,漏光改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OLED显示器、QLED显示器、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和背板。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摄像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沿着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依次设置有触控结构和阻光结构;
所述阻光结构位于所述摄像孔的四周,且所述阻光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
所述触控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功能膜层,沿着第一方向,多个所述功能膜层中至少相邻的两个功能膜层的折射率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所述阻光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为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多个所述功能膜层包括相层叠设置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为1.0-1.4,所述第二膜层的折射率为1.5-1.9,所述第三膜层的折射率为2.0-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进行收敛的光学结构,所述光学结构位于所述摄像孔的四周,且所述光学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结构集成设置于多个所述功能膜层中的至少一个功能膜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结构为形成于所述功能膜层上的凹透镜,所述凹透镜的凹面背向所述显示面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功能膜层中与所述显示面板距离最远的功能膜层为平坦层,所述光学结构集成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至少一个功能膜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位于所述摄像孔四周的第一区域,所述触控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应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多个所述功能膜层中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设置有所述光学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结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同层设置的彩膜层和黑矩阵层,所述阻光结构包括所述黑矩阵层位于所述摄像孔四周的遮光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油墨层,所述阻光结构包括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摄像孔四周的遮光部分。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21406291.6U 2021-06-23 2021-06-2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868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6291.6U CN215868444U (zh) 2021-06-23 2021-06-2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6291.6U CN215868444U (zh) 2021-06-23 2021-06-2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8444U true CN215868444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5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06291.6U Active CN215868444U (zh) 2021-06-23 2021-06-2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8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9738B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CN212873152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451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782508B2 (en)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optical assembly for refracting ambient lights to bypass shielding members i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US20120170072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17031939A1 (zh)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209925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1319246U (zh) 指纹识别装置、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1666929A (zh) 显示装置
WO2018219088A1 (zh) 彩膜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12130372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1708208A (zh) 显示装置
CN111781755A (zh) 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478328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29951B (zh) 電子裝置
CN11196901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2181212U (zh) 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CN215868444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92163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3327519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287212A (zh) 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像素结构
US2023041811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210222424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14050B (zh) 顯示裝置
JP2006284831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