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7144A - 储能装置及其外壳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及其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7144A
CN117477144A CN202311829638.1A CN202311829638A CN117477144A CN 117477144 A CN117477144 A CN 117477144A CN 202311829638 A CN202311829638 A CN 202311829638A CN 117477144 A CN117477144 A CN 117477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wall
storage device
energy storag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296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77144B (zh
Inventor
游永亮
秦赓
郭会生
曾华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296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71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7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7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77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7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4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conductive parts having primarily a non-electric function, e.g. frame, casing, rai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及其外壳,储能装置的外壳包括壳本体、接地转接组件及接地连接件。电池包的接地部通过接地连接件与第二对接件电性连接,由接地转接组件的第一对接件接入到壳本体外部的接地网络,从而实现电池包接地设置。其中,在组装时,采用第一紧固件贯穿转接主体与支撑部对应相连,使接地转接组件连接于壳本体的内壁上,并使得第一对接件穿设于通孔中,由第一对接件与接地网络相连即可,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采用车床加工出的零部件并注塑成型于外壳上的方式,接地转接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便于生产与组装,使得成本降低,且接地转接组件的体积尺寸可以做到更小,使得占用空间更小。

Description

储能装置及其外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及其外壳。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储能装置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部的电池包。为提高安全性,避免外壳出现漏电现象,有人提出在外壳上设置接地件,接地件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池包的第一对接件及位于外壳外部的接地网络电性连接,以形成回路。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接地件通常为采用车床加工出的零部件,并通过注塑的方式固定于外壳上,接地件的结构设计相对较为复杂,不仅不利于自动化生产,且成本较高,占用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及其外壳,它能够使得结构简化,便于生产组装,降低成本,且占用空间更小。
一种储能装置的外壳,所述储能装置的外壳包括:
壳本体,所述壳本体设有通孔,所述壳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部;
接地转接组件,所述接地转接组件连接于所述壳本体的内壁上,所述接地转接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壳本体的内壁上的转接主体及连接于所述转接主体上的第一对接件与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一对接件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贯穿所述转接主体与所述支撑部对应相连;及
接地连接件,所述接地连接件设有接头,所述接头与所述第二对接件相连,所述接地连接件用于与电池包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上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第一避让孔,所述转接主体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紧密抵接,所述第一对接件还穿设于所述第一避让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设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紧固件设为至少两个,各个所述第一紧固件与各个所述支撑部对应设置;和/或,所述转接主体包括平面板;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对接件均装设于所述平面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主体包括呈夹角设置并相互连接的第一转接板与第二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与所述支撑部相互抵接,所述第一紧固件贯穿所述第一转接板与所述支撑部对应相连;所述第二转接板与所述支撑部相互抵接并与所述壳本体的内壁设有间隔空间,所述第一对接件设于所述第二转接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设为支撑柱或支撑块;所述支撑部设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和/或所述壳本体的内壁上设有卡接部,所述第二转接板上远离于所述第一转接板的侧部卡接固定于所述卡接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包括第一壳壁及与所述第一壳壁相连并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壳壁;所述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一壳壁上,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壳壁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壁设为所述壳本体的侧壁,所述第二壳壁设为所述壳本体的底壁,所述第二对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接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头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对接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储能装置的外壳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接头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二对接件上;
所述壳本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对接件相应的第二避让孔,所述转接主体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紧密抵接,所述第二对接件还穿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孔中。
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所述的储能装置的外壳,还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电池包的接地部与所述接地连接件电性连接。
上述的储能装置及其外壳,电池包的接地部通过接地连接件与第二对接件电性连接,由接地转接组件的第一对接件接入到壳本体外部的接地网络,从而实现电池包接地设置。其中,在组装时,采用第一紧固件贯穿转接主体与支撑部对应相连,使接地转接组件连接于壳本体的内壁上,并使得第一对接件穿设于通孔中,由第一对接件与接地网络相连即可,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采用车床加工出的零部件并注塑成型于外壳上的方式,接地转接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便于生产与组装,使得成本降低,且接地转接组件的体积尺寸可以做到更小,使得占用空间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剖视结构图。
图4为图3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接地转接组件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结构的剖视结构图。
图10为图9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接地转接组件的结构图。
10、壳本体;11、通孔;12、第一凸出部;121、第一避让孔;13、支撑部;14、卡接部;15、第一壳壁;16、第二壳壁;17、第二凸出部;171、第二避让孔;20、接地转接组件;21、转接主体;211、贯穿孔;212、平面板;213、第一转接板;214、第二转接板;22、第一对接件;23、第二对接件;231、第二安装孔;30、接地连接件;31、接头;311、第一安装孔;40、第一紧固件;50、第二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6或参阅图7至图12,图1至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外壳的相关结构示意图。图7至图1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外壳的相关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装置的外壳,储能装置的外壳包括:壳本体10、接地转接组件20及接地连接件30。壳本体10设有通孔11。其中,壳本体10具体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此外,壳本体10的形状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成各种规则形状与不规则形状,例如长方体状、圆柱体状等,在此不进行限定。此外,通孔11,也即壳本体10上装设第一对接件22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在壳本体10的底壁、侧壁及顶壁上的任意部位。
此外,接地转接组件20连接于壳本体10的内壁上,接地转接组件20包括连接于壳本体10的内壁上的转接主体21及连接于转接主体21上的第一对接件22与第二对接件23。第一对接件22穿设于通孔11中。
另外,接地连接件30设有接头31。接头31与第二对接件23相连。接地连接件30用于与电池包(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接地连接件30包括但不限于为接地线、导电片及导电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该“接头31”可以为“接地连接件30的一部分”,即“接头31”与“接地连接件3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接地连接件30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接头31”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接地连接件30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上述的储能装置的外壳,电池包的接地部通过接地连接件30与第二对接件23电性连接,由接地转接组件20的第一对接件22接入到壳本体10外部的接地网络,从而实现电池包接地设置。其中,在组装时,采用第一紧固件40贯穿转接主体21与支撑部13对应相连,使接地转接组件20连接于壳本体10的内壁上,并使得第一对接件22穿设于通孔11中,由第一对接件22与接地网络相连接地即可,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采用车床加工出的零部件并注塑成型于外壳上的方式,接地转接组件20的结构更加简单,便于生产与组装,使得成本降低,且接地转接组件20的体积尺寸可以做到更小,使得占用空间更小。
请参阅图1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壳本体10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凸出部12。第一凸出部12上设有与通孔11连通的第一避让孔121。转接主体21与第一凸出部12紧密抵接,第一对接件22还穿设于第一避让孔121中。如此,在壳本体10的壁厚小于第一对接件22的长度时,由于壳本体10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凸出部12,第一对接件22能穿设于第一避让孔121中,也即第一避让孔121与通孔11构成容纳第一对接件22的空间,能防止第一对接件22凸出到通孔11的外部;此外,第一凸出部12相当于增厚了壳本体10的局部厚度,能提高壳本体10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加转接主体21的安装稳定性,且无需将壳本体10的各个区域的壁厚均增加,从而能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凸出部12”可以为“壳本体10的一部分”,即“第一凸出部12”与“壳本体1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壳本体10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第一凸出部12”可以独立制造,再与“壳本体10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壳本体10的内壁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部13。储能装置的外壳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40。第一紧固件40贯穿转接主体21与支撑部13对应相连。如此,一方面,第一紧固件40能实现转接主体21与支撑部13连接固定,能进一步提高转接主体21在壳本体10上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支撑部13相当于增厚了壳本体10的局部厚度,能提高壳本体10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加转接主体21的安装稳定性,且无需将壳本体10的各个区域的壁厚均增加,从而能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该“支撑部13”可以为“壳本体10的一部分”,即“支撑部13”与“壳本体1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壳本体10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支撑部13”可以独立制造,再与“壳本体10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13设为至少两个,第一紧固件40设为至少两个,各个第一紧固件40与各个支撑部13对应设置。如此,各个第一紧固件40分别贯穿转接主体21后与各个支撑部13对应相连,能实现转接主体21稳定地装设于壳本体10上。
具体而言,转接主体21上设有与第一紧固件40对应设置的贯穿孔211,第一紧固件40穿设于贯穿孔21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40包括但不限于为螺钉、螺栓、销钉、铆钉等紧固件,支撑部13上设有与第一紧固件40相适应的安装孔,从而能实现第一紧固件40与支撑部13连接固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3与第一紧固件40均例如设为两个即可,无需设置更多数量,使得在满足于转接主体21稳定地装设于壳本体10的基础上,使得结构简化,便于生产与组装,使得成本降低,且接地转接组件20的体积尺寸可以做到更小,使得占用空间更小。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支撑部13关于转接主体21的延伸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其中,延伸方向为转接主体21的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延伸方向的中轴线为经过转接主体21的中心并沿转接主体21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直线。如此,能使得转接主体21稳定地装设于壳本体10上。
请参阅图1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主体21包括但不限于为平面板212或其它不规则形状的板件,一实施例中以转接主体21包括平面板212为例进行展开,但是并不以此为限制。第一紧固件40与第一对接件22均装设于平面板212上。其中,第一紧固件40具体例如以垂直于平面板212的表面的方向装设于平面板212上,使平面板212与支撑部13紧密抵接;第一对接件22同样例如以垂直于平面板212的表面的方向装设于平面板212上,并顺势插设于通孔11中。如此,支撑部13与第一凸出部12相邻布置,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此外,第二紧固件50同样例如以垂直于平面板212的表面的方向装设于平面板212上,并使得接头31固定于平面板212上,以及使得平面板212与第二凸出部17紧密抵接。另外,第一凸出部12的第一避让孔121的延伸方向、第二凸出部17的第二避让孔171的延伸方向、支撑部13的安装孔的延伸方向均相应垂直于平面板212的板面。如此,支撑部13、第一凸出部12与第二凸出部17均相邻布置,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面板212与通孔11包括但不限于设于壳本体10的底壁、侧壁及顶壁的任意位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7至图12,图7至图12中所示的转接主体21的形状不同于图1至图6中所示的转接主体21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主体21包括呈夹角设置并相互连接的第一转接板213与第二转接板214。壳本体10的内壁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部13。储能装置的外壳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40。第一转接板213与支撑部13相互抵接,第一紧固件40贯穿第一转接板213与支撑部13对应相连。第二转接板214与支撑部13相互抵接并与壳本体10的内壁设有间隔空间,第一对接件22设于第二转接板214上。如此,第一紧固件40贯穿第一转接板213与支撑部13连接固定,同时第二转接板214与支撑部13相互抵接,从而能实现转接主体21稳定地装设于壳本体10上;此外,支撑部13能实现第二转接板214与壳本体10的内壁形成有间隔空间,间隔空间与通孔11构成容纳第一对接件22的空间,能防止第一对接件22凸出到通孔11的外部,这样无需增加壳本体10的厚度。
请参阅图7至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13设为支撑柱或支撑块。支撑部13设为两个,两个支撑部13分别位于通孔11的相对两侧。如此,不仅满足于转接主体21稳定地连接于壳本体10上,还由于支撑部13的数量足够少,并设置成支撑柱或支撑块的形式,使得结构简化与紧凑,能减小产品体积尺寸。此外,两个支撑部13位于通孔11的相对两侧,也即能避开第一对接件22,不会与第一对接件22干涉。
请参阅图7与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13和/或壳本体10的内壁上设有卡接部14,第二转接板214上远离于第一转接板213的侧部卡接固定于卡接部14上。如此,由于第二转接板214卡接固定于卡接部14上,从而能进一步提高转接主体21稳定地装设于壳本体10上。
请参阅图7至图12,在一个实施例中,壳本体10包括第一壳壁15及与第一壳壁15相连并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壳壁16。通孔11形成于第一壳壁15上,支撑部13与第二壳壁16相连。如此,第一壳壁15与第二壳壁16相连构成壳本体10的角部,也即将接地转接组件20布置在壳本体10的角部部位,从而对壳本体10的内部空间的占用较小,结构紧凑。
其中,第一壳壁15与第二壳壁16各自独立设置在壳本体10的相邻且呈夹角设置的两个壁体上,均包括但不限于为壳本体10的底壁、侧壁或顶壁,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7至图1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壁15设为壳本体10的侧壁,第二壳壁16设为壳本体10的底壁,第二对接件23设置于第一转接板213上。如此,在组装操作时,第一转接板213搭接在支撑部13的顶面上,能便于采用第二紧固件50从上至下将接头31与第一转接板213连接固定。
请再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2与壳本体10一体成型。支撑部13与壳本体10一体成型。具体而言,第一凸出部12、支撑部13与壳本体10三者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或者通过模压一体成型,如此能实现批量化生产壳本体10,生产效率较高。
请再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头3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311,第二对接件23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311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31。储能装置的外壳还包括第二紧固件50,接头31通过第二紧固件50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311与第二安装孔231固定装设于第二对接件2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紧固件50包括但不限于为螺钉、螺栓、销钉、铆钉等紧固件,第二对接件23上设置的第二安装孔231与第二紧固件50相应设置,从而能实现第二紧固件50与第二对接件23连接固定。
请再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壳本体10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凸出部17。第二凸出部17上设有与第二对接件23相应的第二避让孔171,转接主体21与第二凸出部17紧密抵接,第二对接件23还穿设于第二避让孔171中。如此,由于壳本体10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凸出部17,第二紧固件50能穿设于第二避让孔171中,起到避让作用;此外,第二凸出部17相当于增厚了壳本体10的局部厚度,能提高壳本体10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加转接主体21的安装稳定性,且无需将壳本体10的各个区域的壁厚均增加,从而能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凸出部17”可以为“壳本体10的一部分”,即“第二凸出部17”与“壳本体1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壳本体10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第二凸出部17”可以独立制造,再与“壳本体10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对接件22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铆接、焊接、粘接、卡接或螺纹连接等各种方式固定在转接主体21上。此外,第二对接件23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铆接、焊接、粘接、卡接或螺纹连接等各种方式固定在转接主体21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件22与第二对接件23各自例如采用铆压固定于转接主体21上,能实现快速地装设固定于转接主体21上,而且在转接主体21上的稳定性高于其他安装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对接件22包括但不限于为螺母、接线柱、卡头、夹持件等,能便于接入接地导线,并通过接地导线与接地网络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外壳,还包括电池包,电池包设置于外壳的内部,电池包的接地部与接地连接件30电性连接。
上述的储能装置,电池包的接地部通过接地连接件30与第二对接件23电性连接,由接地转接组件20的第一对接件22接入到壳本体10外部的接地网络,从而实现电池包接地设置。其中,在组装时,使接地转接组件20连接于壳本体10的内壁上,并使得第一对接件22穿设于通孔11中,由第一对接件22与接地网络相连即可,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采用车床加工出的零部件并注塑成型于外壳上的方式,接地转接组件20的结构更加简单,便于生产与组装,使得成本降低,且接地转接组件20的体积尺寸可以做到更小,使得占用空间更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储能装置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的外壳包括:
壳本体,所述壳本体设有通孔,所述壳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部;
接地转接组件,所述接地转接组件连接于所述壳本体的内壁上,所述接地转接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壳本体的内壁上的转接主体及连接于所述转接主体上的第一对接件与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一对接件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贯穿所述转接主体与所述支撑部对应相连;及
接地连接件,所述接地连接件设有接头,所述接头与所述第二对接件相连,所述接地连接件用于与电池包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上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第一避让孔,所述转接主体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紧密抵接,所述第一对接件还穿设于所述第一避让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紧固件设为至少两个,各个所述第一紧固件与各个所述支撑部对应设置;和/或,所述转接主体包括平面板;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对接件均装设于所述平面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主体包括呈夹角设置并相互连接的第一转接板与第二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与所述支撑部相互抵接,所述第一紧固件贯穿所述第一转接板与所述支撑部对应相连;所述第二转接板与所述支撑部相互抵接并与所述壳本体的内壁设有间隔空间,所述第一对接件设于所述第二转接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为支撑柱或支撑块;所述支撑部设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和/或所述壳本体的内壁上设有卡接部,所述第二转接板上远离于所述第一转接板的侧部卡接固定于所述卡接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包括第一壳壁及与所述第一壳壁相连并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壳壁;所述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一壳壁上,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壳壁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壁设为所述壳本体的侧壁,所述第二壳壁设为所述壳本体的底壁,所述第二对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接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对接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储能装置的外壳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接头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二对接件上;
所述壳本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对接件相应的第二避让孔,所述转接主体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紧密抵接,所述第二对接件还穿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孔中。
10.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的外壳,还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电池包的接地部与所述接地连接件电性连接。
CN202311829638.1A 2023-12-28 2023-12-28 储能装置及其外壳 Active CN117477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9638.1A CN117477144B (zh) 2023-12-28 2023-12-28 储能装置及其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9638.1A CN117477144B (zh) 2023-12-28 2023-12-28 储能装置及其外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7144A true CN117477144A (zh) 2024-01-30
CN117477144B CN117477144B (zh) 2024-05-07

Family

ID=89627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29638.1A Active CN117477144B (zh) 2023-12-28 2023-12-28 储能装置及其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714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85938Y (zh) * 2008-10-13 2009-08-05 勖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接地功能的插座结构及转接装置
WO2009124486A1 (zh) * 2008-04-07 2009-10-15 Tcl天一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组合式电池盖侧面接地结构
CN202871888U (zh) * 2012-10-10 2013-04-10 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装配的蓄电池
KR20150030984A (ko) * 2013-09-13 2015-03-23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블록 턴오버 지그용 연결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블록의 고정 방법
CN108054315A (zh) * 2017-12-07 2018-05-18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空间用方形锂离子蓄电池组
CN212921147U (zh) * 2020-07-06 2021-04-09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电池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18867217U (zh) * 2022-12-12 2023-04-14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板、转接框、电池包和车体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9534880U (zh) * 2023-02-02 2023-08-15 深圳市汇投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粉尘浓度检测装置
WO2023174311A1 (zh) * 2022-03-14 2023-09-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托盘组件、电池包、车辆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4486A1 (zh) * 2008-04-07 2009-10-15 Tcl天一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组合式电池盖侧面接地结构
CN201285938Y (zh) * 2008-10-13 2009-08-05 勖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接地功能的插座结构及转接装置
CN202871888U (zh) * 2012-10-10 2013-04-10 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装配的蓄电池
KR20150030984A (ko) * 2013-09-13 2015-03-23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블록 턴오버 지그용 연결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블록의 고정 방법
CN108054315A (zh) * 2017-12-07 2018-05-18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空间用方形锂离子蓄电池组
CN212921147U (zh) * 2020-07-06 2021-04-09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电池装置及电动汽车
WO2023174311A1 (zh) * 2022-03-14 2023-09-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托盘组件、电池包、车辆
CN218867217U (zh) * 2022-12-12 2023-04-14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板、转接框、电池包和车体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9534880U (zh) * 2023-02-02 2023-08-15 深圳市汇投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粉尘浓度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7144B (zh)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98345B (zh) 线束隔离板、电池包和汽车
US11764504B2 (en) Connector
JP6858236B2 (ja) 高圧コネクタ及び電池製品
CN115566369A (zh) 电池模组
CN117477144B (zh) 储能装置及其外壳
US20180006279A1 (en) Current collecting board assembly and power battery pack using same
CN113194646B (zh) 电机控制器及电动汽车
CN214754366U (zh) 一种金属壳体及连接器
JP3223782U (ja) 電気接続アセンブリ
CN219498234U (zh) 连接端子、电源和车辆
CN220628017U (zh) 储能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21226619U (zh) 弹片连接器、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2928372A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20692385U (zh) 一种新型端子座及电池模组
CN216214273U (zh) 动力电池插座
US11594788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assembly
CN218677700U (zh) 一种电连接器、电气设备及电气系统
CN220272620U (zh) 一种电池及包括其的电池包
CN219498233U (zh) 连接端子、电源和车辆
CN219892354U (zh) 输出极底座和具有其的电池
CN221921646U (zh) 螺栓护套和螺栓连接件
CN219775531U (zh) 一种转向灯
CN219457909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21102502U (zh) 一种高压插件防护机构
CN218957939U (zh) 多功能端板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