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2211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2211A
CN117472211A CN202310350466.3A CN202310350466A CN117472211A CN 117472211 A CN117472211 A CN 117472211A CN 202310350466 A CN202310350466 A CN 202310350466A CN 117472211 A CN117472211 A CN 117472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ayer
layer
display panel
substrate
in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504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蒯超超
陈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504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22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2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22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第一有机层、无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基板具有显示区和弯折区,无机层位于弯折区的部分在远离显示区的一侧具有第一侧边面,第二有机层自无机层背离第一有机层的一侧延伸至第一侧边面,第二有机层覆盖第一侧边面并与第一有机层连接。本申请通过在无机层上设置第二有机层,使第二有机层覆盖无机层的第一侧边面并与第一有机层连接,从而使得无机层包裹在第一有机层与第二有机层之间,进而降低无机层的第一侧边面发生翘曲而与第一有机层发生剥离的风险,以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以及使用稳定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曲面屏逐渐成为主流,为开发大角曲面屏,需要增大DOT(Direct on-cell touch,触控屏直接嵌入到显示屏上,是一种直接在封装玻璃表面制作触控线路的内嵌式触控技术)制程段中无机膜层的应力,但随着膜层应力增大,不同膜层的接触面之间出现剥离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在生产过程中,膜层剥离不仅会造成显示面板的报废,还会产生颗粒,影响后续制程产品的品质,从而影响产品良率以及显示面板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无机层与有机层的接触面易发生剥离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具有显示区和弯折区;
第一有机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无机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无机层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在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具有第一侧边面;
第二有机层,设置在所述无机层背离所述第一有机层的一侧,所述第二有机层自所述无机层背离所述第一有机层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侧边面,所述第二有机层覆盖所述第一侧边面并与所述第一有机层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沿远离所述第一有机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边面朝靠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倾斜,并与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夹角。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角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或等于80°。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胶粘层,所述胶粘层连接在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有机层自所述无机层背离所述第一有机层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胶粘层背离所述第一有机层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一侧边面。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粘层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在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具有第二侧边面,所述第二有机层自所述无机层背离所述第一有机层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一侧边面和所述第二侧边面。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粘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微米。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凸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所述无机层位于所述凸起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填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间隙;和/或,
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所述无机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填充所述凹槽。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表面粗糙度大于或等于6μm且小于或等于7μm。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第一有机层、无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基板具有显示区和弯折区,无机层位于弯折区的部分在远离显示区的一侧具有第一侧边面,第二有机层自无机层背离第一有机层的一侧延伸至第一侧边面,第二有机层覆盖第一侧边面并与第一有机层连接。本申请通过在无机层上设置第二有机层,使第二有机层覆盖无机层的第一侧边面并与第一有机层连接,从而使得无机层包裹在第一有机层与第二有机层之间,进而降低无机层的第一侧边面发生翘曲而与第一有机层发生剥离的风险,以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以及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基板110具有显示区S1和弯折区S2。其中,显示区S1位于基板110的中间区域,用于显示画面;弯折区S2则位于显示区S1的边缘,用于对基板110进行弯折,以实现大角度曲面屏的应用。
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有机层120,第一有机层120设置在基板110上,用于对基板110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以便于后续膜层的制作。其中,第一有机层120能够包括平坦化层121和像素定义层122,平坦化层121用于对整个基板110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像素定义层122中位于显示区S1的部分则用于定义发光像素的位置,以便于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方式进行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有机层120中的平坦化层121能够为单层膜层或由多层膜层层叠设置组成,其具体结构能够根据基板110表面结构以及平坦度需求进行设计调整,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制。
显示面板100包括无机层130,无机层130设置在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无机层130位于弯折区S2的部分在远离显示区S1的一侧具有第一侧边面131。其中,无机层130作为触控结构的一部分,用于将触控结构中的触控走线与第一有机层120进行隔离,以避免触控走线在图案化过程中由于金属成分迁移而出现剥离或金属残留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机层130能够为单层膜层或由多层膜层层叠设置组成,其具体结构能够根据触控结构的设计需求进行相应调整,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制。
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二有机层150,第二有机层150设置在无机层130背离第一有机层120的一侧,第二有机层150自无机层130背离第一有机层120的一侧延伸至第一侧边面131,第二有机层150覆盖第一侧边面131并与第一有机层120连接。
在对显示面板100的弯折区S2进行弯折时,由于无机层130相对于有机层而言,其可弯折性相对较差,弯折过程中无机层130表面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尤其是无机层130面向基板110的一侧,从而使得无机层130边缘易发生翘曲,进而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出现剥离,影响显示面板100的正常使用。通过在无机层130上设置第二有机层150,使第二有机层150覆盖无机层130的第一侧边面131并与第一有机层120连接,从而使得无机层130包裹在第一有机层120与第二有机层150之间,进而降低无机层130的第一侧边面131发生翘曲而与第一有机层120发生剥离的风险,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生产良率以及使用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110、第一有机层120、无机层130和第二有机层150,基板110具有显示区S1和弯折区S2,无机层130位于弯折区S2的部分在远离显示区S1的一侧具有第一侧边面131,第二有机层150自无机层130背离第一有机层120的一侧延伸至第一侧边面131,第二有机层150覆盖第一侧边面131并与第一有机层120连接。本申请通过在无机层130上设置第二有机层150,使第二有机层150覆盖无机层130的第一侧边面131并与第一有机层120连接,从而使得无机层130包裹在第一有机层120与第二有机层150之间,进而降低无机层130的第一侧边面131发生翘曲而与第一有机层120发生剥离的风险,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生产良率以及使用稳定性。
可选的,在远离第一有机层120的方向上,无机层130的第一侧边面131朝靠近显示区S1的方向倾斜,并与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形成夹角,即无机层130位于弯折区S2的部分的边缘为倾斜的斜面,也就是说,无机层130位于弯折区S2的边缘的厚度沿远离显示区S1的方向逐渐减小,此种结构设计方式相对于与第一有机层120垂直的侧边面而言,能够减小第一侧边面131上的应力集中,降低第一侧边面131发生翘曲而与第一有机层120发生剥离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将第一侧边面131与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形成的夹角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或等于80°。若该夹角过大,则会导致第一侧边面131上的应力过大,从而导致第一侧边面131发生翘曲而与第一有机层120发生剥离;若该夹角过小,则会导致第二有机层150与第一侧边面131的接触面积过大,而第一侧边面131属于爬坡区域,不利于第二有机层150与第一侧边面13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能够将该夹角设置为50°、60°、70°或者80°等,其夹角的具体大小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相应设计调整,只需保证该夹角的设置能够降低第一侧边面131发生翘曲而与第一有机层120发生剥离的风险,保证显示面板100的生产良率以及可靠性即可,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层120上对应弯折区S2的位置开设有开口125,开口125露出基板110,以将显示区S1与弯折区S2隔开,第一有机层120上对应显示区S1的位置则设置有封装层160,封装层160从显示区S1沿着开口125侧壁延伸至露出的基板110表面,以对显示区S1的第一有机层120进行封装,避免环境中的空气或水分侵蚀显示区S1的发光像素,从而影响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其中,无机层130则在显示区S1与弯折区S2之间连续延伸,即无机层130从封装层160表面延伸至开口125,并覆盖开口125侧壁以及露出的基板110表面,然后延伸至第一有机层120对应弯折区S2的表面,也就是说,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的开口125侧壁处也存在爬坡接触区域,通过对开口125侧壁与基板110表面形成的夹角的调整,能够调节无机层130与开口125侧壁接触面的应力分布,降低无机层130在开口125侧壁处与第一有机层120发生剥离的风险,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00的稳定使用。
可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胶粘层140,胶粘层140连接在第一有机层120与无机层130之间,其中,胶粘层140为具有高粘性的感光胶,其材质与第一有机层120类似。通过在第一有机层120和无机层130之间设置胶粘层140,能够增加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连接界面之间的结合力,进而降低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出现剥离的风险,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生产良率以及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有机层150自无机层130背离第一有机层120的一侧延伸至胶粘层140背离第一有机层120的一侧,并覆盖第一侧边面131。即在无机层130上设置第二有机层150时,使第二有机层150覆盖无机层130的第一侧边面131并与胶粘层140连接,从而使得无机层130包裹在胶粘层140与第二有机层150之间,进而降低无机层130的第一侧边面131发生翘曲而与胶粘层140发生剥离的风险。同时,由于胶粘层140的材质与第一有机层120类似,即胶粘层14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出现剥离的风险较低,从而有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生产良率以及使用稳定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胶粘层140位于弯折区S2的部分在远离显示区S1的一侧具有第二侧边面141,第二有机层150自无机层130背离第一有机层120的一侧延伸至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并覆盖第一侧边面131和第二侧边面141。即在无机层130上设置第二有机层150时,使第二有机层150同时覆盖无机层130的第一侧边面131和胶粘层140的第二侧表面,并与第一有机层120连接,从而使得无机层130和胶粘层140同时包裹在第一有机层120与第二有机层150之间,进而提高第一有机层120、胶粘层140、无机层130和第二有机层15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降低无机层130与胶粘层140或第二有机层150之间发生剥离的风险,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生产良率以及使用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有机层120与无机层130之间设置粘接层时,粘接层同时位于第一有机层120的开口125内,即粘接层覆盖开口125的侧壁,使得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的开口125侧壁处的爬坡接触区域也通过胶粘层140进行连接,以增加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在爬坡接触区域的结合力,进而降低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出现剥离的风险,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稳定性。
其中,胶粘层14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微米。若胶粘层140的厚度过大,则会导致显示面板100整体的厚度过大,不利于显示面板100的轻薄化设计;若胶粘层140的厚度过小,则会导致胶粘层140的粘接作用过小,从而使得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仍然存在剥离的风险。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能够将胶粘层140的厚度设置为0.5微米、0.6微米、0.8微米或者1微米等,其具体的厚度值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只需保证胶粘层140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出现剥离的风险即可,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制。
可选的,如图4所示,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凸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123,无机层130位于凸起123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并填充任意相邻的两个凸起123之间的间隙。即在制作第一有机层120时,通过在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形成凸起123来对第一有机层120的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以增大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的结合力,降低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出现剥离的风险,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稳定性。
其中,多个凸起123能够在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呈阵列分布,或者沿远离显示区S1的方向呈多条分布,凸起123的侧边面的面积即为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增加的接触面积。凸起123的具体结构以及分布方式能够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相应调整,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设置凸起123以增大表面粗糙度时,能够对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进行整面处理;或者,仅对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对应弯折区S2的部分进行处理,以增大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在对应弯折区S2的结合力,避免弯折过程中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出现剥离。其处理方式能够采用等离子体激光处理或其他方式,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124,无机层130位于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并填充凹槽124。即在制作第一有机层120时,通过在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形成凹槽124来对第一有机层120的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以增大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的结合力,降低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出现剥离的风险,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稳定性。
其中,多个凹槽124能够在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呈阵列分布,或者沿远离显示区S1的方向呈多条分布,凹槽124侧壁的面积即为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增加的接触面积。凹槽124的具体结构以及分布方式能够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相应调整,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开设凹槽124以增大表面粗糙度时,能够对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进行整面处理;或者,仅对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对应弯折区S2的部分进行处理,以增大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在对应弯折区S2的结合力,避免弯折过程中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出现剥离。其处理方式能够采用等离子体激光处理或其他方式,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能够同时设置凸起123和凹槽124,其中,凸起123和凹槽124的具体结构能够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在一一赘述。对于凸起123与凹槽124之间的分布方式,则能够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制。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当无机层130与第一有机层120之间设置有胶粘层140时,则能够在胶粘层14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形成凸起123和/或凹槽124,以对胶粘层140的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增大无机层130与胶粘层14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无机层130与胶粘层140之间的结合力,降低无机层130与胶粘层140之间出现剥离的风险,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稳定性。其中,凸起123和凹槽124的具体结构能够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在一一赘述。对于凸起123与凹槽124之间的分布方式,则能够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此处也不做特殊限制。
具体的,在显示面板100的制作过程中,若不对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进行粗糙度处理,其表面粗糙度大于或等于2μm且小于或等于3μm。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有机层12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形成凸起123和/或凹槽124之后,其表面粗糙度则变为大于或等于6μm且小于或等于7μm,表面粗糙度的明显增大能够有效增加无机层130与胶粘层140之间的结合力,降低无机层130与胶粘层140之间出现剥离的风险,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稳定性。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00、控制电路200及壳体300。其中,壳体300与显示面板100连接以对显示面板100进行支撑和固定,控制电路200设置在壳体300内,且控制电路200与显示面板100电连接,以控制显示面板100进行画面显示。
其中,显示面板100可以固定到壳体300上,与壳体300形成一个整体,显示面板100和壳体300形成密闭空间,用以容纳控制电路200。控制电路200可以为显示装置10的主板,同时,控制电路200上还可以集成有电池、天线结构、麦克风、扬声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使显示装置10能适应于各种应用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10并不限于以上内容,其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比如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天线结构、指纹解锁模块等,以扩大其使用范围,此处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电视机、电脑、移动电话、可折叠以及可卷曲显示屏等柔性显示及照明,以及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所属应用领域范围内。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显示区和弯折区;
第一有机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无机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无机层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在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具有第一侧边面;
第二有机层,设置在所述无机层背离所述第一有机层的一侧,所述第二有机层自所述无机层背离所述第一有机层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侧边面,所述第二有机层覆盖所述第一侧边面并与所述第一有机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沿远离所述第一有机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边面朝靠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倾斜,并与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或等于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胶粘层,所述胶粘层连接在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有机层自所述无机层背离所述第一有机层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胶粘层背离所述第一有机层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一侧边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在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具有第二侧边面,所述第二有机层自所述无机层背离所述第一有机层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一侧边面和所述第二侧边面。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凸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所述无机层位于所述凸起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填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间隙;和/或,
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所述无机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填充所述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表面粗糙度大于或等于6μm且小于或等于7μm。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0350466.3A 2023-03-31 2023-03-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4722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0466.3A CN117472211A (zh) 2023-03-31 2023-03-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0466.3A CN117472211A (zh) 2023-03-31 2023-03-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2211A true CN117472211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22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0466.3A Pending CN117472211A (zh) 2023-03-31 2023-03-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221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8519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050543A1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00272202A1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20220384746A1 (en) Display assembly,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86411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552263B2 (en) Display substrate with adhesion-enhancing layer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9119596A1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061981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54317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18176838A1 (zh) 柔性基板、触控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KR102520709B1 (ko) 인쇄회로기판용 보호테이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449186B (zh) Oled显示基板母板及其制作方法、和oled显示装置
US20230020481A1 (en) Display module,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5083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47221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09731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160262264A1 (en) Connection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230254961A1 (en) Display module
CN11478393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显示装置
CN110277422B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16675B (zh)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775107B1 (en) Touch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30018953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352497A1 (en) Methods of Forming Bent Display Panels
TWI832485B (zh) 觸控感應器及其製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