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0769A - 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0769A
CN117470769A CN202311459550.5A CN202311459550A CN117470769A CN 117470769 A CN117470769 A CN 117470769A CN 202311459550 A CN202311459550 A CN 202311459550A CN 117470769 A CN117470769 A CN 117470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ludge
circulating
sewage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595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70769B (zh
Inventor
姚洋洋
王卓
任攀
孙慧君
孙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Gelin Huanyuan Purify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Gelin Huanyuan Purify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Gelin Huanyuan Purify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Gelin Huanyuan Purify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595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07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0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0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70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07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4Investigating contamination, e.g. dus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流通部沿铅垂线方向延伸为圆筒;发光部设置在流通部;接收部设置在流通部外侧并围绕流通部轴向转动;流通部内外壁面均为透光面,流通部壁体内开设有至少两个腔体,各腔体两端分别连通有进口及出口,两个腔体内流经不同的液样;发光部围绕流通部轴向发光并使光线穿过透光面;接收部接收光线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菌群浓度;圆筒形流通部内围绕开设腔体并分别流经不同的液样,从而能够对收到不同处理方式的液样同时进行相同的分光光度法检测,从而根据获得的对比数据分析出用于生物处理的微生物菌的生长情况;检测完成后通过发光部发射紫外光能够对腔体内部环境进行消毒。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污泥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工艺中,生物处理方法因工艺成熟、稳定,相对于物理或化学处理,运行成本较低,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工艺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领域。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因此,微生物生长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污水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在运行过程中,常规监测污水中微生物的指标主要有污泥沉降比SV30、MLSS或MLVSS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外观性指标,且容易受到水体中悬浮物、无机性成分的干扰,测定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准确反映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浓度情况。目前测定微生物菌群浓度的主要方法有平板计数法、ATP法和OD600的方法,其中,平板法测量精度最高,但测试周期较长,通常需要2-3天才能获得结果,ATP法目前停留在实验室离线检测阶段。
中国专利CN104007054B公开了一种生物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其通过光电检测器检测流通池中发酵液的散射光及透射光,单片机根据菌体浓度与散射光与透射光的电压比值之间呈线性相关,计算出菌体浓度值,进而求得菌体的比生长速率。但该技术应用在污水污泥的菌群浓度检测上缺会遇到三个问题:其一是污水污泥本身存在复杂的环境菌群,在向污水污泥投入微生物菌进行生物处理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量的结果反映的只是总菌数,难以反映出投入菌种的菌群变化情况;其二,由于污水污泥中环境菌种情况复杂,对于其中菌体过大或丝状菌体,如丝状真菌,形成的悬液则会因为分布均匀度及折射反射影响光吸收等问题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其三,由于需要对污水污泥中的菌种浓度进行连续检测,需要避免上一次序的检测样品对下一次序的检测样品造成污染或者不良影响,而如果采用多套设备分别进行检测又会大幅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用于解决目前的检测设备通过分光光度法测量的结果反映的只是总菌数,难以反映出投入菌种的菌群变化情况,且难以避免菌体过大或丝状菌体形成的悬液则会因为分布均匀度及折射反射影响光吸收等问题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以及对菌种浓度进行连续检测时无法避免上一次序的检测样品对下一次序的检测样品造成污染或者不良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包括流通部,沿铅垂线方向延伸为圆筒;发光部,设置在流通部;接收部,设置在流通部外侧并围绕流通部轴向转动;其中,流通部内外壁面均为透光面,流通部壁体内开设有至少两个腔体,各腔体沿铅垂线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口及出口,两个腔体内流经不同的液样;发光部围绕流通部轴向发光并使光线穿过透光面;接收部接收光线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菌群浓度。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发光部包括主体,沿铅垂线方向延伸为圆柱状;若干光源,围绕主体轴向布设在主体外周壁上;其中,主体与流通部同轴设置。
更进一步优选的,发光部还包括冷却管,内部流通冷却介质;其中,主体为中空圆筒;冷却管设置在主体内并紧贴布设在主体内壁上。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发光部与流通部的轴向长度相同;接收部沿流通部轴向移动。
更进一步优选的,接收部包括第一活动部,设置在流通部轴向其中一端外周壁上并围绕流通部轴向转动;接收及处理机构,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上并随第一活动部同步移动;第二活动部,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上并随第一活动部同步移动;反射镜,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上并随第二活动部同步移动;其中,接收及处理机构接收光线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菌群浓度;第二活动部相对于第一活动部沿流通部轴向移动;反射镜将发光部发出的光线反射向接收及处理机构。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纯净水源,提供纯净水体;污水源,其内具有污泥并选择性的投入有用于生物处理的微生物菌;前处理设备,抽取污水源内的污泥进行搅拌和破碎处理使污泥上附着的微生物快速剥离,并利用纯净水体对微生物进行萃取使悬浮游离态的微生物溶解在水体中以及对污泥进行稀释,并从水体中过滤掉污泥残渣;预混部,连通在前处理设备与流通部之间并一一对应的接通在进口上;其中,各预混部同时连通纯净水源,并选择性的利用纯净水体稀释进入预混部的液样后输送至腔体。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方法,采用上述的检测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前处理设备抽取污水源内的污泥进行搅拌和破碎处理使污泥上附着的微生物快速剥离,并利用纯净水体对微生物进行萃取使悬浮游离态的微生物溶解在水体中以及对污泥进行稀释,并从水体中过滤掉污泥残渣;步骤二,从投入微生物的污水源内以及未投入微生物的污水源内获取液样后分别输送至预混部,或者将来自同一污水源内的液样分别输送到至少两个预混部并对至少一个预混部的液样进行稀释;步骤三,将各预混部的液样一一对应的输送至流通部,发光部发射光线穿过流通部,接收部依次接收穿过各腔体的光线并分别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各腔体的菌群浓度。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在步骤三中,当接收部接收穿过腔体的光线时,第一活动部围绕流通部轴向转动且第二活动部沿流通部轴向移动,使反射镜相对于流通部移动并获取至少三个不同的取样位置。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步骤四,各腔体通过出口排空液样后,发光部发射紫外光并对于腔体进行灭菌消毒,消毒完成后进行下一次检测。
更进一步优选的,在步骤三中,发光部发射紫外光波长为550nm-650nm;在步骤四中,发光部发射紫外光波长为230nm-280nm。
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圆筒形流通部内围绕开设腔体并分别流经不同的液样,从而能够对收到不同处理方式的液样同时进行相同的分光光度法检测,从而根据获得的对比数据分析出用于生物处理的微生物菌的生长情况;接收部能够相对于流通部表面移动并更换位置,从而对同一腔体内不同部位的液样分别检测,通过重复检测的数据能够极大的避免腔体内某一处位置具有较多的过大菌丝而造成检测不准的问题;检测完成后通过发光部发射紫外光能够对腔体内部环境进行消毒,避免对下一次检测造成污染。
(2)本发明在发光部主体的筒体内壁上布设冷却管,能够对筒体及其外壁上布设的光源进行冷却,避免光源发热量较大而造成光源及筒体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3)本发明通过反光镜将发光部的光线反射向接收及处理机构,同时反光镜能够相对于流通部转动及上下移动,实现了接收部能够对不同腔体及同一腔体的不同部位进行检测位置更换的目的,从而能够通过重复检测来消除菌体过大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检测装置的俯剖图;
图2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流通部;11、进口;12、出口;101、腔体;2、发光部;21、主体;22、光源;23、冷却管;3、接收部;31、第一活动部;32、接收及处理机构;33、第二活动部;34、反射镜;4、纯净水源;5、污水源;6、前处理设备;61、搅拌釜;62、过滤器;7、预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包括流通部1、
其中,流通部1沿铅垂线方向延伸为圆筒。流通部1内外壁面均为透光面,流通部1壁体内开设有至少两个腔体101,各腔体101沿铅垂线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口11及出口12,两个腔体101内流经不同的液样。具体来说,流通部1可以采用金属骨架,然后在骨架上安装作为腔体101的透光器皿,各腔体101为弧形筒,腔体101可以由石英玻璃板围成,流通部1内外壁面均为透光玻璃,其他壁面则为磨砂玻璃,同时相邻腔体之间用隔板隔开,从而降低不同腔体101之间会发生光线相互影响的问题。
发光部2设置在流通部1。发光部2围绕流通部1轴向发光并使光线穿过透光面。由于本发明的原理是分光光度法,因此发光部2可以发射自然光,也可以发射紫外光。
接收部3设置在流通部1外侧并围绕流通部1轴向转动,从而对不同腔体101内的液样进行检测。接收部3接收光线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菌群浓度。接收部3需要具有能够处理接收的光信号的功能,因此接收部3具有一个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传输至计算机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并反馈细菌浓度。
本实施例的流通部采用圆筒设计有以下几个优点:
其一,设备体积更小。本方案旨在通过对污泥进行不同处理及采样,然后将采样同时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因此需要对不同液样进行对比,如果将不同液样通过不同的设备进行分光光度法检测需要大幅增设检测设备,或者同一检测设备将各腔体101并排放置,则设备需要较大的体积及占用空间,接收部也需要较大的移动范围。而本实施例采用若干腔体101围成圆筒状的流通部1,同时将发光部2设置在圆筒中部,当发光部2向四周发射光线时,光线能够均匀且同时穿透各腔体,不仅使检测时的客观条件保持一致,而且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光线利用率的损失,同时设备体积及占用空间也较小。
其二,测量结果更准确。根据朗伯-比尔光吸收定律可知,液样的吸光度A(即分光光度法的检测结构)与液样浓度及光程长度(即腔体101的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当采用多个腔体101并排设置时,发光部2与接收部3需要准确对准且均垂直对准腔体101表面,否则可能会造成光程变大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而本实施例的设计,不仅保证光线始终沿流通部1的径向照射而使光线能够保证垂直于前腔体101表面,避免光程变大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使发光部2与接收部3始终能够准确对准。
同时本实施例通过不同腔体101内流经不同的液样,该液样可以是对投入了用于生物处理的微生物菌后的污泥进行采样与未投入了微生物菌的污泥进行采样进行对比,或者是对同一污泥进行相同的采样后将两份采用进行不同程度的稀释后进行对比,从而能够根据获得的对比检测数据来分析向污泥中投入的微生物菌生长情况,并判断污泥的生物处理状况。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案旨在提供一种设备以便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不同液样进行分光光度法检测,而并非对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对比试验来分析菌群情况的原理进行改进,因此并未对分光光度法的具体检测步骤以及如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图1所示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发光部2包括主体21及光源22。
其中,主体21沿铅垂线方向延伸为圆柱状。主体21的两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流通部的骨架上;主体21与流通部1同轴设置,从而保证光线在穿透各腔体101时的光程是一致的。
若干光源22可以采用发光带围绕主体21轴向布设在主体21外周壁上。光源22可以发射自然光或者紫外光。
在图1所示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由于光源2发光时会放出大量热量,同时由于发光部2位于流通部1的圆筒内,因此光源2产生的热量难以排出。因此本实施例的发光部2还包括冷却管23。
其中,主体21为中空圆筒。
冷却管23内部流通冷却介质,冷却管23的两端分别连通外部的冷却介质输送设备;冷却管23设置在主体21内并紧贴布设在主体21内壁上,通过主体21传导光源22发出的热量,并通过冷却管吸收并转移热量实现对光源22进行冷却的目的,从而大幅延长了光源21的使用寿命。
在图2所示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由于污水污泥中存在复杂的环境菌群,该菌群可能具有菌体过大或者丝状菌种的情况,这就导致形成的液样悬浊液中会存在过大菌体或者菌丝体,会因为分布均匀度及折射反射影响光吸收等问题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可以对同一腔体101的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如果多次取样的结果差异较大则代表液样悬浊液中会存在过大菌体或者菌丝体,需要对液样进行进一步的破碎处理,使液样内的微生物细胞分散的更彻底和均匀。因此,本实施例为了实现接收部3能够进行多次取样,设置发光部2与流通部1的轴向长度相同;接收部3沿流通部1轴向移动,而改变接收部3接收光线的位置。
在图3所示的一优选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接收部3能够进行多次取样,具体实施例时,接收部3包括第一活动部31、接收及处理机构32、第二活动部33及反射镜34。
其中,第一活动部31设置在流通部1轴向其中一端外周壁上并围绕流通部1轴向转动;可以在流通部的骨架上设置环形滑槽,第一活动部31设置在滑槽内并沿滑槽移动。
接收及处理机构32设置在第一活动部31上并随第一活动部31同步移动。接收及处理机构32接收光线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菌群浓度。接收及处理机构32包括直接接收光信号的接收器以及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处理器,处理器通讯连接或者电性连接到外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并传输电信号进行数据处理。
第二活动部33设置在第一活动部31上并随第一活动部31同步移动。第二活动部33相对于第一活动部31沿流通部1轴向移动。第二活动部33可以通过伸缩杆活动连接在第一活动部31上。
反射镜34设置在第二活动部33上并随第二活动部33同步移动;反射镜34将发光部2发出的光线反射向接收及处理机构32。反射镜34通常为四十五度镜,能够将光线进行直角反射。反射镜34可动而接收及处理机构32固设设置,避免了需要大幅移动体积较大且内部结构精密的接收及处理机构32,同时移动反射镜34能够快速的调整检测位置。
在图4所示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纯净水源4、污水源5、前处理设备6及预混部7。
其中,纯净水源4提供纯净水体。纯净水源4可以是自来水。
污水源5其内具有污泥并选择性的投入有用于生物处理的微生物菌。污水源5是用于对污水污泥进行生物处理的现场生化池,生化池可以是好氧池或者厌氧池。
前处理设备6抽取污水源5内的污泥进行搅拌和破碎处理使污泥上附着的微生物快速剥离,并利用纯净水体对微生物进行萃取使悬浮游离态的微生物溶解在水体中以及对污泥进行稀释,并从水体中过滤掉污泥残渣。前处理设备6包括超声高频刀片搅拌釜61及过滤器62;现场生化池待测的污泥经过取样泵,首先打入到超声高频刀片搅拌釜61,通过液位计控制加入量,然后向搅拌釜61加入自来水,自来水的作用是对高浓度的污泥进行稀释,同时作为污泥中微生物的萃取剂,然后启动搅拌釜61高频刀片搅拌功能,对污泥进行搅拌和破碎,同步开启搅拌釜61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可以将活性污泥上附着的微生物快速剥离,经过超声高频刀片搅拌釜61进行5min处理后,活性污泥上附着的微生物绝大部分脱离变成悬浮游离态的微生物溶解在水中,再经过泵打入40微米的自清洗过滤器62过滤掉污泥的残渣后,获得的液样输送至进行预混部7。
预混部7连通在前处理设备6与流通部1之间并一一对应的接通在进口11上。各预混部7同时连通纯净水源4,并选择性的利用纯净水体稀释进入预混部7的液样后输送至腔体101,从而能够将来自同一污水源5的液样进行不同浓度的稀释,从而对不同浓度的液样进行对比试验。预混部7另外的作用是可以在其内同样设置搅拌机构及超声波发生机构,从而对具有过大菌体及菌丝体的液样进行充分的破损处理,以避免对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预混部7可以与腔体101类似,由石英玻璃制成并同时收到发光部2的光照,以便在检测完成后对预混部7进行紫外线灭菌。
在图4所示的一优选实施例中,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方法,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前处理设备6抽取污水源5内的污泥进行搅拌和破碎处理使污泥上附着的微生物快速剥离,并利用纯净水体对微生物进行萃取使悬浮游离态的微生物溶解在水体中以及对污泥进行稀释,并从水体中过滤掉污泥残渣。
步骤二,从投入微生物的污水源5内以及未投入微生物的污水源5内获取液样后分别输送至预混部7,或者将来自同一污水源5内的液样分别输送到至少两个预混部7并对至少一个预混部7的液样进行稀释。
步骤三,将各预混部7的液样一一对应的输送至流通部1,发光部2发射光线穿过流通部1,接收部3依次接收穿过各腔体101的光线并分别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各腔体101的菌群浓度。
在图4所示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三中,当接收部3接收穿过腔体101的光线时,第一活动部31围绕流通部1轴向转动且第二活动部33沿流通部1轴向移动,使反射镜34相对于流通部1移动并获取至少三个不同的取样位置。
在图4所示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四,各腔体101通过出口12排空液样后,发光部2发射紫外光并对于腔体101进行灭菌消毒,消毒完成后进行下一次检测。
在图4所示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三中,发光部2发射紫外光波长为550nm-650nm,因此对液样进行分光度检测;在步骤四中,发光部2发射紫外光波长为230nm-280nm,该紫外线波长具有较强的灭菌效果。
工作原理:
污水源4中投入微生物菌进行生物处理后,通过取样泵将污水源5输送到搅拌釜61,同时打开阀门S1将纯净水体加入到搅拌釜61内,通过搅拌釜61的搅拌作用打散块状污泥,并通过超声波使块状污泥完全破碎,从而使污泥中的微生物菌充分被纯净水体萃取而形成悬浊液。再打开S2并将搅拌釜61的悬浊液泵送到过滤器62进行过滤以滤除悬浊液内的污泥颗粒,使获得的液样内仅保留微生物菌;长期使用后需要对过滤器62进行清洗时,可以关闭S2并开启S3和S4,通过从纯净水源4泵送纯净水体对过滤器62进行反冲洗,并将清洗水排入回收池C。
为了进行液样的对比,可以选择从没有投入微生物进行生物处理的污水源5'提取液样;同时,从污水源5内提取两份液样;将上述一共三份液样标记为abc。
液样abc分别经过过滤后,打开S4及S4'将液样abc依次输送至流通部1;具体来说,先打开S7将液样a输送至预混部7内,再关闭S7并开启S8输送入液样b,再关闭S8并开启S9输送入液样c,液样abc分别输送到不同的预混部7内;关闭S4及S4'并同时开启S6、S7、S8、S9及S10,从而对液样abc进行稀释以便浓度符合检测需求;液样ab由于需要具有不同的稀释比例,可以在液样稀释比例达到需求时关闭对应的阀门即可。
当预混部7内的液样abc均达到需求的稀释比例后,将各液样以及纯净水体输送到对应的腔体101内,纯净水体作为空白对照例,并在完成检测和分析后,打开S12排空流通部1的各腔体101,并将污水排放至回收池C。在进行下一次检测时,可以关闭S4、S4'、S5及S13并开启S7至S11,通过清洗液进口B1向流通部1及各预混部7内输送清洗液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开启S13并从清洗液出口B2排空流通部1及各预混部7。在清洗完成后,可以对腔体101及预混部7进行紫外线照射灭菌。
对液样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时需要制作标准曲线,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取6支10mL比色管,依次加入定量为0.00μg、1.00μg、2.00μg、3.00μg、4.00μg、5.00μg及6.00μg的微生物菌,该微生物均用于投入污水源5进行生物处理,然后将6支比色管均用纯净水稀释到10mL,再通过分光度比色法,以扣除空白的吸光度为纵坐标,以其对应的微生物菌含量(μg)为横坐标绘制校准曲线。记录校准曲线的截距α和斜率β。
检测液样a中微生物菌群的浓度,并消除污泥本身存在的环境微生物的影响,根据公知的吸光度计算公式A=εbc,可以推导出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A1-A2-α)/(β×V)×λ,
其中,C为液样a中微生物菌群的浓度,A1与A2分别为检测到的液样ab的吸光度,V为腔体101体积,λ为液样a的最终稀释倍数,注意该稀释倍数包括预混部7的二次稀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通部(1),沿铅垂线方向延伸为圆筒;
发光部(2),设置在所述流通部(1);
接收部(3),设置在所述流通部(1)外侧并围绕流通部(1)轴向转动;
其中,所述流通部(1)内外壁面均为透光面,所述流通部(1)壁体内开设有至少两个腔体(101),各所述腔体(101)沿铅垂线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口(11)及出口(12),两个所述腔体(101)内流经不同的液样;
所述发光部(2)围绕流通部(1)轴向发光并使光线穿过透光面;
所述接收部(3)接收光线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菌群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2)包括,
主体(21),沿铅垂线方向延伸为圆柱状;
若干光源(22),围绕所述主体(21)轴向布设在主体(21)外周壁上;
其中,所述主体(21)与流通部(1)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2)还包括,
冷却管(23),内部流通冷却介质;
其中,所述主体(21)为中空圆筒;
所述冷却管(23)设置在主体(21)内并紧贴布设在主体(21)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2)与流通部(1)的轴向长度相同;所述接收部(3)沿流通部(1)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3)包括,
第一活动部(31),设置在所述流通部(1)轴向其中一端外周壁上并围绕流通部(1)轴向转动;
接收及处理机构(32),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部(31)上并随第一活动部(31)同步移动;
第二活动部(33),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部(31)上并随第一活动部(31)同步移动;
反射镜(34),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部(33)上并随第二活动部(33)同步移动;
其中,所述接收及处理机构(32)接收光线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菌群浓度;
所述第二活动部(33)相对于第一活动部(31)沿流通部(1)轴向移动;
所述反射镜(34)将发光部(2)发出的光线反射向接收及处理机构(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纯净水源(4),提供纯净水体;
污水源(5),其内具有污泥并选择性的投入有用于生物处理的微生物菌;
前处理设备(6),抽取所述污水源(5)内的污泥进行搅拌和破碎处理使污泥上附着的微生物快速剥离,并利用纯净水体对微生物进行萃取使悬浮游离态的微生物溶解在水体中以及对污泥进行稀释,并从水体中过滤掉污泥残渣;
预混部(7),连通在所述前处理设备(6)与流通部(1)之间并一一对应的接通在所述进口(11)上;
其中,各所述预混部(7)同时连通纯净水源(4),并选择性的利用纯净水体稀释进入预混部(7)的液样后输送至腔体(101)。
7.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方法,采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所述前处理设备(6)抽取污水源(5)内的污泥进行搅拌和破碎处理使污泥上附着的微生物快速剥离,并利用纯净水体对微生物进行萃取使悬浮游离态的微生物溶解在水体中以及对污泥进行稀释,并从水体中过滤掉污泥残渣;
步骤二,从投入微生物的所述污水源(5)内以及未投入微生物的污水源(5)内获取液样后分别输送至预混部(7),或者将来自同一所述污水源(5)内的液样分别输送到至少两个预混部(7)并对至少一个预混部(7)的液样进行稀释;
步骤三,将各所述预混部(7)的液样一一对应的输送至流通部(1),所述发光部(2)发射光线穿过流通部(1),所述接收部(3)依次接收穿过各腔体(101)的光线并分别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各腔体(101)的菌群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中,当所述接收部(3)接收穿过腔体(101)的光线时,所述第一活动部(31)围绕流通部(1)轴向转动且第二活动部(33)沿流通部(1)轴向移动,使所述反射镜(34)相对于流通部(1)移动并获取至少三个不同的取样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四,各所述腔体(101)通过出口(12)排空液样后,所述发光部(2)发射紫外光并对于腔体(101)进行灭菌消毒,消毒完成后进行下一次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发光部(2)发射紫外光波长为550nm-650nm;在所述步骤四中,所述发光部(2)发射紫外光波长为230nm-280nm。
CN202311459550.5A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ctive CN1174707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59550.5A CN117470769B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59550.5A CN117470769B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0769A true CN117470769A (zh) 2024-01-30
CN117470769B CN117470769B (zh) 2024-07-05

Family

ID=89627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59550.5A Active CN117470769B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0769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3723A (ja) * 2006-03-28 2007-10-11 National Agriculture & Food Research Organization 水質モニタリング装置
JP2008064612A (ja) * 2006-09-07 2008-03-21 Kurita Water Ind Ltd 水質測定方法及び水質測定装置
CN201051071Y (zh) * 2007-06-18 2008-04-23 北京鸿海清科技有限公司 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检测装置
CN101218507A (zh) * 2005-05-05 2008-07-09 拉维·凯尼佩耶 用于快速分析液体样本中的微生物物质的系统
CN102879565A (zh) * 2012-09-26 2013-01-16 四川大学 微生物样品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实施检测装置
CN104007054A (zh) * 2014-06-13 2014-08-2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
JP2014157149A (ja) * 2013-01-21 2014-08-28 Horiba Advanced Techno Co Ltd 濁度計
CN203908918U (zh) * 2014-06-13 2014-10-2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在线检测装置
CN110296991A (zh) * 2019-07-31 2019-10-01 上海美凯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可控多温实时微生物检测仪
CN112630182A (zh) * 2020-12-18 2021-04-09 湖南工程学院 一种污水检测系统
EP3835758A1 (de) * 2019-12-13 2021-06-16 Hörmann, Richar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esinfizierung und messung eines fluids
KR20230064756A (ko) * 2021-11-04 2023-05-11 한국수자원공사 하수에 존재하는 미생물의 분자생물학적 분석을 위한 시료 농축, 채취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6223385A (zh) * 2023-05-06 2023-06-06 恒天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紫外光度法cod在线水质分析仪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8507A (zh) * 2005-05-05 2008-07-09 拉维·凯尼佩耶 用于快速分析液体样本中的微生物物质的系统
JP2007263723A (ja) * 2006-03-28 2007-10-11 National Agriculture & Food Research Organization 水質モニタリング装置
JP2008064612A (ja) * 2006-09-07 2008-03-21 Kurita Water Ind Ltd 水質測定方法及び水質測定装置
CN201051071Y (zh) * 2007-06-18 2008-04-23 北京鸿海清科技有限公司 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检测装置
CN102879565A (zh) * 2012-09-26 2013-01-16 四川大学 微生物样品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实施检测装置
JP2014157149A (ja) * 2013-01-21 2014-08-28 Horiba Advanced Techno Co Ltd 濁度計
CN104007054A (zh) * 2014-06-13 2014-08-2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3908918U (zh) * 2014-06-13 2014-10-2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在线检测装置
CN110296991A (zh) * 2019-07-31 2019-10-01 上海美凯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可控多温实时微生物检测仪
EP3835758A1 (de) * 2019-12-13 2021-06-16 Hörmann, Richar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esinfizierung und messung eines fluids
CN112630182A (zh) * 2020-12-18 2021-04-09 湖南工程学院 一种污水检测系统
KR20230064756A (ko) * 2021-11-04 2023-05-11 한국수자원공사 하수에 존재하는 미생물의 분자생물학적 분석을 위한 시료 농축, 채취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6223385A (zh) * 2023-05-06 2023-06-06 恒天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紫外光度法cod在线水质分析仪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新刚;程留恩;: "一种斜光路光电比色结构的研究与设计",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no. 06, 25 June 2016 (2016-06-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0769B (zh) 2024-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9251B (zh) 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检测装置
US992741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and monitoring of water toxicity
JP3194046B2 (ja) 液体監視装置
CN101329252B (zh) 化学需氧量检测方法
CN102042963A (zh) 紫外光谱法污水总有机碳(toc)在线检测仪
JPH05501450A (ja) 液体媒体中に溶解した化学成分の定量的モニター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201051071Y (zh) 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检测装置
CN104977263A (zh) 水质多参数监测仪及其监测方法
CN105004701A (zh) 一种紫外法和荧光法相结合的智能水质监测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0504360C (zh) 一种基于光催化化学发光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方法及其检测器件
EP2889365B1 (en) Method for examining microorganism and device for same
CN114835241B (zh) 污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实时监测及臭氧智能投加控制方法
CN115326734A (zh) 一种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仪
CN101329253B (zh) 生物需氧量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2175657A (zh) 废水资源化处理关键过程产物在线检测仪
CN117470769B (zh) 一种污水污泥微生物菌群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5931451B (zh) 一种适用于地表水监测的采样分析单元
JP6240280B1 (ja) 生物粒子計数システムおよび生物粒子計数方法
CN112285035A (zh) 一种水色识别装置及水色识别方法
CN201051072Y (zh) 生物需氧量检测装置
CN109540842B (zh) 基于led光源的双荧光信号与水质监测探头及使用方法
DE19611931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optischen Messung von Partikeln und Stoffen in Fluiden
Stephens et 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S A TOOL FOR REAL–TIME DETERMINATION OF BOD5 FOR SINGLE–SOURCE SAMPLES
CN215768245U (zh) 基于浮游藻类的水体综合毒性检测设备
WO2021208366A1 (zh) 一种适用于细胞微环境的活性氧含量自动检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