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64587A - 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64587A
CN117464587A CN202310913450.9A CN202310913450A CN117464587A CN 117464587 A CN117464587 A CN 117464587A CN 202310913450 A CN202310913450 A CN 202310913450A CN 117464587 A CN117464587 A CN 117464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leg
holding
legs
clam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134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佳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464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645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1/00Work holder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in the subclass, e.g. magnetic work holders, vacuum work hol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部件和保持部件,夹持部件包括第一侧夹持腿、第二侧夹持腿以及被夹持在两者之间的弹性件,该弹性件包括容纳待夹持工件的槽;保持部件包括头部、连接至头部的第一侧保持腿和第二侧保持腿以及压紧件,第一侧保持腿和第二侧保持腿之间形成有容纳夹持部件的保持空间;其中,压紧件配置为能够转动穿过第一侧保持腿以进出保持空间,从而与第二侧保持腿相配合使得第一侧、第二侧夹持腿相对于彼此夹紧或松开,由此夹紧或松开容纳在弹性件中的待夹持工件。本公开提供的夹持装置能够消除或减少对待夹持工件的刮伤或损坏,且对待夹持工件提供牢固的夹紧力;两部分的结构设计易于加工与成型,且便于拆卸与安装。

Description

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夹持装置或紧固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夹持工件边缘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工件表面不能被刮擦,以便不损害工件的表面形状和功能。现有的用于对这类工件进行夹持的夹持装置,在安装至待夹持工件或从待夹持工件拆卸下来时,容易对待夹持工件造成刮擦或刮伤等损坏。此外,现有的夹持装置通常难以兼顾夹持装置的安装与拆卸的难度以及夹持装置的紧固强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夹持待夹持工件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可相互安装与拆卸的两个部件,即夹持部件和保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夹持腿和第二侧夹持腿,以及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侧夹持腿和第二侧夹持腿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用于容纳待夹持工件的槽,其中,所述第一侧夹持腿和第二侧夹持腿被配置为能够朝向和远离彼此运动;所述保持部件包括头部、连接至所述头部并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保持腿和第二侧保持腿,以及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头部或所述第一侧保持腿,其中,所述第一侧保持腿和第二侧保持腿之间形成保持空间,所述夹持部件被容纳在所述保持空间中,并且所述第一侧夹持腿和第二侧夹持腿分别紧靠在所述第一侧保持腿和第二侧保持腿的内侧;其中,所述压紧件配置为能够转动穿过所述第一侧保持腿以进出所述保持空间,从而能够与所述第二侧保持腿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侧夹持腿和第二侧夹持腿相对于彼此夹紧或松开,由此夹紧或松开容纳在所述弹性件中的待夹持工件。
如上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压紧件通过与所述第一侧保持腿之间的摩擦力被保持在将所述第一侧夹持腿和第二侧夹持腿相对于彼此夹紧的位置。
如上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第一侧保持腿包括一对第一侧支腿,所述压紧件能够进入所述一对第一侧支腿之间,并通过与所述一对第一侧支腿之间的摩擦力被保持在将所述第一侧夹持腿和第二侧夹持腿相对于彼此夹紧的位置。
如上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一对第一侧支腿分别包括上区段和下区段,所述压紧件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一对第一侧支腿的上区段,所述一对第一侧支腿的下区段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所述压紧件的宽度。优选地,所述上区段在横向于所述一对第一侧支腿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下区段在横向于所述一对第一侧支腿方向上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上区段设有安装所述压紧件的安装孔。
如上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二侧保持腿上设有锁定部,所述夹持部件的第二侧夹持腿上设有被锁定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被锁定部相配合,将所述第二侧保持腿和所述第二侧夹持腿相互可拆卸地锁定。
如上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第二侧保持腿包括一对第二侧支腿和位于所述一对第二侧支腿之间的锁片,所述锁定部设置在所述锁片上。优选地,所述锁片还配置成向所述第二侧夹持腿施加压紧力。
如上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锁定部为窗口,所述被锁定部为凸起。优选地,所述凸起的上端具有向下倾斜的斜面。
如上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部件包括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侧夹持腿和第二侧夹持腿相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夹持腿和第二侧夹持腿的内侧上的肋部,所述肋部和所述连接部嵌入所述弹性件内。优选地,所述肋部为鱼骨状结构,所述连接部为弓形结构。
如上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第一侧保持腿和第二侧保持腿的近端连接至所述头部,所述第一侧保持腿和第二侧保持腿的远端设有倾斜的导向面,以引导所述夹持部件插入所述保持空间中。
如上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保持部件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沿所述夹持部件的插入方向延伸,所述压紧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穿过所述第一侧保持腿;其中,所述第一侧保持腿和第二侧保持腿分别包括主体部和位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沿着所述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部件的所述槽的下端设有导向斜面,以引导所述夹持部件安装至所述待夹持工件。
本公开提供的夹持装置通过设置弹性件,待夹持工件仅与夹持装置的弹性件接触,使得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能够消除或减少对待夹持工件的刮伤或损坏,并且通过设置压紧件能够提供较强的夹紧力。此外,本公开提供的夹持装置通过可拆装的两部分结构设计,使得本公开的夹持装置易于加工与成型,并且便于拆卸与安装。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在保持部件上设置锁定部以及在夹持部件上设置被锁定部,形成相互配合的锁定机构,能够将夹持部件和保持部件相互可拆卸地锁定,使得本公开的夹持装置安装到位后,夹持部件不易于从保持部件中拔出,从而为夹持装置与待夹持部件之间提供更高的固定强度。
本公开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分解图;
图2A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的保持部件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2B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的保持部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A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的夹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3B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的夹持部件的剖视图;
图4A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处于装配过程中的立体图;
图4B为图4A所示的夹持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6A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6B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左视图;
图6C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右视图;
图6D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6E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仰视图。
图6F为沿图6A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公开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公开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顶”、“底”等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的方位,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公开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不同对象,而不意味着这些对象之间具有任何特定顺序关系。术语“包括”和“含有”及其派生词意为包括而非限制。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分解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用于夹持待夹持工件30(如图5所示)的夹持装置包括保持部件10和夹持部件20,保持部件10和夹持部件20能够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夹持部件20可沿图1中箭头L所示的插入方向装配至保持部件10。当装配就位时,夹持部件20部分地或全部地容纳在保持部件10中。保持部件10提供对夹持部件20的紧固力或夹紧力。
夹持部件20包括弹性件201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弹性件201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之间,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被配置为能够朝向和远离彼此运动。弹性件201包括用于容纳待夹持工件30的槽208。
保持部件10包括头部101、从头部101向下延伸的第一侧保持腿102和第二侧保持腿103、以及可转动地连接至头部101或第一侧保持腿102的压紧件106。第一侧保持腿102与第二侧保持腿103相对设置,并在其间形成用于容纳夹持部件20的保持空间104。在保持部件10装配至夹持部件20的过程中,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分别紧靠第一侧保持腿102和第二侧保持腿103的内侧。装配就位后,夹持部件20能够至少部分地或全部地被容纳在保持空间104中。
压紧件106配置为能够转动穿过第一侧保持腿102以进出保持空间104,从而能够与第二侧保持腿103相配合使得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相对于彼此夹紧或松开,由此夹紧或松开容纳在弹性件201中的待夹持工件30。
图2A和图2B为保持部件10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保持部件10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保持部件10的长度方向沿夹持部件20插入保持部件10的保持空间的插入方向延伸。压紧件106在保持部件10的厚度方向上穿过第一侧保持腿102。保持部件10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其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压紧件106通过与所述第一侧保持腿102之间的摩擦力被保持在将所述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相对于彼此夹紧的位置。
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侧保持腿102包括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第二侧保持腿102包括一对第二侧支腿103A、103B,第一侧支腿102A、102B和第二侧支腿103A、103B从头部101向下延伸。压紧件106能够进入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之间,并通过与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之间的摩擦力被保持在将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相对于彼此夹紧的位置。为此,第一侧支腿102A、102B的相互面对的侧面之间的距离略小于压紧件106厚度,即压紧件106在保持部件10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当压紧件106转动至第一侧支腿102A、102B之间时,压紧件106向外略微挤压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这使得压紧件106与第一侧支腿102A、102B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压紧件106通过与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之间的摩擦力被保持在将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相对于彼此夹紧的位置。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侧保持腿102也可以不设有两个分开的支腿,而是设有供压紧件穿过的窗口,只要能够使得压紧件通过第一侧保持腿之间的摩擦力被保持在将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相对于彼此夹紧的位置即可。
仍然如图2A和2B所示,第一侧保持腿102的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都具有上区段1021以及从上区段1021向下延伸的下区段1022。上区段1021将第一侧支腿102A、102B与头部101相连接,其宽度大于下区段1022的宽度。
第二侧保持腿103与第一侧保持腿102对称地设置,第二侧保持腿103也包括一对第二侧支腿103A、103B,且一对第二侧支腿103A、103B都具有上区段1031以及从上区段1031向下延伸的下区段1032。上区段1031将第二侧支腿103A、103B与头部101相连接,其宽度大于下区段1032的宽度。具体地,在保持部件1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侧保持腿102和第二侧保持腿103的上区段1021、1031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下区段1022、1032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便于压紧件106的安装与操作。
第一侧支腿102A、102B的上区段1021设置有安装孔1023,压紧件106可转动地安装至安装孔1023中。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的下区段102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略小于所述压紧件106的厚度(可参见图6F)。
压紧件106的近端设有转轴1061,并位于第一侧保持腿102的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之间。通过转轴1061与安装孔1023的配合,压紧件106可转动地连接至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压紧件106的远端为自由端。压紧件106能够围绕转轴1061沿图1中箭头R方向转动,以进出保持空间104。压紧件106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压紧件106除了其近端外,没有其他部位在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之间。在第二位置,压紧件106部分地位于保持空间104中,并被夹紧在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之间。当压紧件106在第二位置时,压紧件106在大体上垂直于夹持部件20的第一侧夹持腿202的方向上对第一侧夹持腿202施加挤压力,从而使得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相对于彼此夹紧。压紧件106的远端具有倾斜的操作面1062,以便于操作员进行操作以转动压紧件106。包括头部101、保持腿102、103以及压紧件106的保持部件10可一体成型。成型时,压紧件106弱连接在安装孔1023中,转动压紧件106即可断开弱连接。
第二侧保持腿103还包括位于一对第二侧支腿103A、103B之间的锁片107,锁片107上设有锁定部105。具体地说,锁片107从头部101向下延伸,且锁片107与位于其相对两侧的第二侧支腿103A、103B之间留有间隙。在保持部件10的宽度方向上,锁片107和压紧件106连接至头部101的相对两侧。锁定部105用于与夹持部件20的第二侧夹持腿203的侧面上的被锁定部205(如图3A和3B所示)接合,将第二侧保持腿103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相互可拆卸地锁定,以阻止夹持部件20从保持部件10中拔出。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锁定部105为窗口状,被锁定部205为凸起状,当夹持部件20与保持部件10安装就位时,凸起伸入窗口中。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锁定部105和被锁定部205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并且,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锁定部105和被锁定部205。
仍然如图2A和2B所示,第一侧保持腿102包括主体部1024和位于主体部1024的相对两侧的延伸部1025,主体部1024沿着保持部件10的厚度方向延伸,延伸部1025沿着保持部件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主体部1024沿长度方向被分成两部分,从而形成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因此,第一侧支腿102A、102B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平面上的截面呈“L”型(可参见图6F),主体部1024和延伸部1025共同构成该“L”型结构。此外,第二侧保持腿103包括主体部1034和位于主体部1034的相对两侧的延伸部1035,主体部1034沿着厚度方向延伸,延伸部1035沿着宽度方向延伸。主体部1024沿长度方向被分成两部分,从而形成一对第二侧支腿103A、103B。因此,第二侧支腿103A、103B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平面上的截面呈“L”型(可参见图6F),主体部1034和延伸部1035共同构成该“L”型结构。当夹持部件20安装至保持部件10时,“L”型结构的第一侧保持腿102和第二侧保持腿103共同围合形成保持空间104,从而不仅能限制夹持部件20在保持部件10的宽度方向上运动,也能限制夹持部件20在保持部件10的厚度方向上运动。
第一侧保持腿102和第二侧保持腿103的近端连接至所述头部101,第一侧保持腿102和第二侧保持腿103的远端设有倾斜的导向面109,以引导夹持部件20插入保持空间104中。第一侧保持腿102的主体部1024和延伸部1025的远端均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109,第二侧保持腿103的主体部1034和延伸部1035的远端也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109,这更有利于以引导保持部件10安装至夹持部件20。
保持部件10上设置有多个减重部108和减重孔1033。减重部108例如为凹陷部。其中,减重部108可设置在保持部件10的头部101上。减重孔1033可设置在第二侧保持腿103上。第二侧保持腿103上的减重孔1033与第一侧保持腿上的安装孔1023对称地设置。
图3A和3B示出了夹持部件20的具体结构,其中,图3A为夹持部件20的立体图,图3B为夹持部件20的剖视图。如前结合图1所述,夹持部件2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以及设置在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之间的弹性件201,弹性件201上设置容纳待夹持工件30的槽208。如图3A和3B所更清楚示出的,槽208从弹性件201的底端向弹性件201的顶部延伸至一定深度。弹性件201的槽208的入口处设置有导向斜面206,以便于引导夹持部件20安装至待夹持工件30。弹性件201可由具有弹性形变的材料制造而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01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制成。
仍然如图3A和3B所示,夹持部件20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相连接的连接部207,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4的内侧上的多个肋部204。肋部204和连接部207嵌入弹性件201内。连接部207呈弓形,其完全嵌入弹性件201中,以将弹性件201连接至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第一侧夹持腿202连接弹性件201的一侧以及第二侧夹持腿203连接弹性件201的一侧(即,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的内侧)设置有鱼骨状的多个肋部204,鱼骨状的肋部204嵌入弹性件201中,以将弹性件201更牢固地连接至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鱼骨状的肋部204和弓形的连接部207的设计,使得夹持部件20整体结构强度更高。包括弹性件201、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的夹持部件20可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如上所提及,第二侧夹持腿20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凸起状的被锁定部205。在保持部件10装配至夹持部件20的过程中,被锁定部205滑入锁片107上的窗口状的锁定部105中,锁定部105与被锁定部205相配合形成卡扣式机构,以将保持部件10锁定至夹持部件20。凸起状的被锁定部205的具有倾斜的外表面,其在夹持部件20插入保持部件10的保持空间104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使锁片107向外偏转,以便被锁定部205能够滑入锁片107上的窗口状的锁定部105中。当夹持部件20在保持部件10中装配就位时,锁片107回弹,从而上述卡扣式机构将保持部件10锁定至夹持部件20。
图4A和图4B示出了夹持装置处于装配过程中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其中未示出待夹持工件30。图5为夹持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立体图,图6A-6F分别为夹持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后视图、仰视图,以及沿图6A中A-A线的剖视图。
如图4A和4B所示,本公开的夹持装置在安装过程中,首先将夹持部件20安装到待夹持工件30,再将保持部件10安装到夹持部件20,最后转动压紧件106至抵接夹持部件20的第一侧夹持腿202,压紧件106与第二侧保持腿103相配合,将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相对于彼此夹紧。并且压紧件106通过与第一侧保持腿102之间的摩擦力被保持在将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相对于彼此夹紧的位置,由此使得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夹紧位于其间的待夹持工件30,达到如图5和6A-6F所示的使用状态。
在保持部件10装配至夹持部件20的过程中,夹持部件20的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逐渐滑入保持部件10的第一侧保持腿102和第二侧保持腿103之间的保持空间104中。当夹持部件20在保持空间104中插到位而到达使用状态时,转动压紧件106至抵接持部件20的第一侧夹持腿202,压紧件106对第一侧夹持腿202施加挤压力,以使得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相对于彼此移动(夹紧)。并且,当夹持部件20在保持空间104中插入到位时,夹持部件20上的被锁定部205滑入锁片107的锁定部105中,以进一步限制保持部件10与夹持部件20脱离。额外地,当保持部件10装配至夹持部件20并装配到位时,夹持部件20的弹性件201的顶端与保持部件10的头部101的底端之间存在间隙40,从而为弹性件201的形变提供部分空间。
在本公开的夹持装置从待夹持工件30拆卸的过程中,转动压紧件106使其不再对第一侧夹持腿202施加挤压力,从而使保持部件10能够从夹持部件20上拔下。并且由于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不再相对于彼此夹紧,夹持部件20松开待夹持工件30,使得夹持部件20能够从待夹持工件30上拔下。
如图5和6A-6F所示,当夹持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时,工件30容纳在弹性件201的槽208中,工件30仅与弹性件201接触,并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大接触面,从而减少或消除夹持装置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对工件30的刮擦或破坏。
本公开提供的夹持装置通过设置弹性件,待夹持工件仅与夹持装置的弹性件接触,使得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能够消除或减少对被夹持工件的刮伤或损坏,并且通过设置压紧件能够提供较强的紧固力。此外,本公开提供的夹持装置通过可拆装的两部分结构设计,使得本公开的夹持装置易于加工与成型,尤其是易于弹性件的设置和加工,并且也便于与工件的拆卸与安装。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夹持部件与保持部件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锁定机构,能够将夹持部件和保持部件相互可拆卸地锁定,使得本公开的夹持装置安装到位后,夹持部件不易于从保持部件中拔出,从而为夹持装置与待夹持部件之间提供更高的夹持强度。
尽管已经结合以上概述的实施例的实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对于本领域中至少具有普通技术的人员而言,各种替代方案、修改、变化、改进和/或基本等同方案,无论是已知的或是现在或可以不久预见的,都可能是显而易见的。另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效果和/或技术问题是示例性而不是限制性的;所以本说明书中的披露可能用于解决其他技术问题和具有其他技术效果和/或可以解决其他技术问题。因此,如上陈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实例旨在是说明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因此,本公开旨在包括所有已知或较早开发的替代方案、修改、变化、改进和/或基本等同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待夹持工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
夹持部件(20),所述夹持部件(2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夹持腿(202)和所述第二侧夹持腿(203)之间的弹性件(201),所述弹性件(201)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待夹持工件(30)的槽(208),其中,所述第一侧夹持腿(202)和所述第二侧夹持腿(203)被配置为能够朝向和远离彼此运动;
保持部件(10),所述保持部件(10)包括头部(101)、连接至所述头部(101)并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保持腿(102)和第二侧保持腿(103)、以及压紧件(106),所述压紧件(106)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头部(101)或所述第一侧保持腿(102),其中,所述第一侧保持腿(102)和所述第二侧保持腿(103)之间形成保持空间(104),所述夹持部件(20)被容纳在所述保持空间(104)中,并且所述第一侧夹持腿(202)和所述第二侧夹持腿(203)分别紧靠所述第一侧保持腿(102)和所述第二侧保持腿(103)的内侧;
其中,所述压紧件(106)配置为能够转动穿过所述第一侧保持腿(102)以进出所述保持空间(104),从而能够与所述第二侧保持腿(103)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侧夹持腿(202)和所述第二侧夹持腿(203)相对于彼此夹紧或松开,由此夹紧或松开容纳在所述弹性件(201)中的所述待夹持工件(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件(106)通过与所述第一侧保持腿(102)之间的摩擦力被保持在将所述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相对于彼此夹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保持腿(102)包括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所述压紧件(106)能够进入所述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之间,并通过与所述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之间的摩擦力被保持在将所述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相对于彼此夹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分别包括上区段(1021)和下区段(1022),所述压紧件(106)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的上区段(1021),所述一对第一侧支腿(102A、102B)的下区段(1022)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所述压紧件(106)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10)的所述第二侧保持腿(103)上设有锁定部(105),所述夹持部件(20)的第二侧夹持腿(203)上设有被锁定部(205),所述锁定部(105)与所述被锁定部(205)相配合,将所述第二侧保持腿(103)和所述第二侧夹持腿(203)相互可拆卸地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保持腿(103)包括一对第二侧支腿(103A、103B)和位于所述一对第二侧支腿(103A、103B)之间的锁片(107),所述锁定部(105)设置在所述锁片(107)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105)为窗口状,所述被锁定部(205)为凸起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件(20)包括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相连接的连接部(207),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夹持腿(202)和第二侧夹持腿(203)的内侧上的肋部(204),所述肋部(204)和所述连接部(207)嵌入所述弹性件(20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保持腿(102)和第二侧保持腿(103)的近端连接至所述头部(101),所述第一侧保持腿(102)和第二侧保持腿(103)的远端设有倾斜的导向面(109),以引导所述夹持部件(20)插入所述保持空间(104)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10)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沿所述夹持部件(20)的插入方向延伸,所述压紧件(106)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穿过所述第一侧保持腿(102);
其中,所述第一侧保持腿(102)和第二侧保持腿(103)分别包括主体部(1024、1034)和位于所述主体部(1024、1034)的相对两侧的延伸部(1025、1035),所述主体部(1024、1034)沿着所述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1025、1035)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
CN202310913450.9A 2022-07-27 2023-07-24 夹持装置 Pending CN1174645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0330 2022-07-27
CN2022108903307 2022-07-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64587A true CN117464587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38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3450.9A Pending CN117464587A (zh) 2022-07-27 2023-07-24 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645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3130020A (ja) クリップ
JP2009543586A (ja) 引き出し係合装置
KR20070033245A (ko) 클립
US20130000083A1 (en) Hose clamp
US6238242B1 (en) Panel-mount connector
CN117464587A (zh) 夹持装置
US6347031B1 (en) Earthing clip terminal
JP3866893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を利用したコネクタ装置
JPH0330207Y2 (zh)
JP6335137B2 (ja) レール取付構造
JP4256052B2 (ja) 基板保持具
JP4578347B2 (ja) 固定機構
JP7255683B2 (ja) 可動支持構造体
JP5138450B2 (ja) 二部材組み付け構造
JP2995329B1 (ja) 嵌め込みクリップ
KR100452395B1 (ko) 연결구조
JP2501496B2 (ja) レ―ルへの取付装置
JPH09280227A (ja) 止め具
JP2001135449A (ja) 端子抜き治具
JPH0537623Y2 (zh)
JP4827231B2 (ja) 電気機器の取付装置
JP3137495B2 (ja) 竪樋取付具
US20240186743A1 (en) Assembly of a plug-in connector part, plug-in connector part andelectronic device
CN115922381B (zh) 一种适用于高转速刀盘的自锁刀爪
JP4048727B2 (ja) ターミナルソケ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