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39706A - 基于信道质量的信道打孔 - Google Patents

基于信道质量的信道打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39706A
CN117439706A CN202310647487.1A CN202310647487A CN117439706A CN 117439706 A CN117439706 A CN 117439706A CN 202310647487 A CN202310647487 A CN 202310647487A CN 117439706 A CN117439706 A CN 117439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uncturing
determining
candidate
enab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474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旭光
韩剑坡
周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Original Assignee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filed Critical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Publication of CN117439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397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04L1/0068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基于信道质量的信道打孔。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基于信道质量选择信道打孔方案的方法。方法包括检测邻居接入点(AP)之间的信道干扰,以及基于一些打孔条件来确定是否需要启用前导码打孔。在确定需要启用前导码打孔之后,基于信道中的子信道的信道质量来计算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并且可以基于相应得分来选择适当的打孔模式。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帮助AP在实际部署中实现有效和更好的打孔方案。

Description

基于信道质量的信道打孔
背景技术
前导码打孔(“preamble puncture”)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ax(Wi-Fi 6)中引入的可选功能,并且在802.11be(Wi-Fi7)中更加灵活和有效。前导码打孔指的是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传输,其中在PPDU带宽内的至少一个20MHz子信道中不存在信号。前导码打孔支持各种类型的传输,例如单用户(SU)、多用户正交频分多址(MU-OFDMA)、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并且可以将主20MHz信道归零。
Wi-Fi在IEEE 802.11be中引入了320MHz带宽和多链路操作,但不同地区的信道带宽资源可能会受到限制。例如,在一些地区,6G频段非授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UNII-5)仅提供一个连续的320MHz信道,并且基础间业务集(BSS)或外部BSS(OBSS)可能存在带宽交叉问题。通过扩大信道的带宽,可以增加信道可用性,并且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当与附图一起阅读时,可以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按照行业的标准做法,各种特征不按比例绘制。事实上,为了讨论清楚,可以任意增加或减少各种特征的维度。关于以下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些示例:
图1示出了在信道干扰的情况下的前导码打孔的示例;
图2A至图2D示出了用于不同带宽的各种打孔模式;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是否需要前导码打孔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4A至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选择打孔模式的指南;
图5A至图5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80MHz带宽的前导码打孔的示例;
图6A至图6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160MHz带宽的前导码打孔的另一示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信道质量选择打孔模式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AP。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前导码打孔是强大和有用的,并且在IEEE 802.11be(Wi-Fi 7)中更加灵活和有效。然而,IEEE 802.11be规范并没有限定如何在实际部署中使用打孔模式。前导码打孔引入了一种灵活而有效的方式来组织信道。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使用不当,前导码打孔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可能会使无线局域网(WLAN)变得更糟。
传统的打孔方案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传统的打孔方案没有考虑是否需要前导码打孔。在某些情况下,不需要实现打孔方案。例如,如果总体信道利用率非常低或者具有重叠信道的邻居AP不活动,则可能不会从应用于一个或两个信道重叠AP的固定打孔方案中受益,因为低信道利用率很少会导致冲突,并且打孔方案由于较少的带宽而导致附加的成本。作为另一示例,如果对于具有重叠信道的两个邻居AP启用BSS着色,并且来自邻居BSS的帧或大多数帧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小于阈值,则不需要实现前导码打孔,因为BSS着色已经考虑了这种情况,并且可能增加附加成本。其次,在传统的打孔方案中,没有很好的方式来选择适当的打孔模式,而不适当的打孔模式可能会导致信道接入效率低下。例如,如果太少的多资源单元(MRU)被归零,则一个AP可能不得不等待另一AP的传输完成,这将花费更多的传输时间。作为另一示例,如果太多的MRU被归零,则将浪费更多的频率资源。
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管理AP的打孔解决方案的方案,包括提供关于是否对启用前导码打孔的评判标准和关于如何选择适当的打孔模式的指南。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帮助AP在实际部署中实现有效和更好的打孔解决方案。同时,对于实时前导码打孔,可能会对硬件设计和中央处理单元(CPU)性能造成压力,从而可能导致业务调度的高延迟。为了更好地利用前导码打孔特征,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选择适当的打孔模式的有效方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邻居AP之间的信道中检测到干扰之后,基于打孔条件确定是否需要前导码打孔。然后,基于信道质量来计算可能的打孔模式的得分,然后可以基于各个得分来选择适当的打孔模式。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可以为确定是否启用前导码打孔提供一些打孔条件,并且为如何选择适当的打孔模式提供一些指南,从而可以减少Wi-Fi的邻带干扰问题。
将参考如下所述的示例实现来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其他优点。下面参考图1至图8来说明本公开的基本原理和数个示例实施例。
图1示出了在信道干扰的情况下的前导码打孔的示例。如图1所示,在环境100中,预期带宽110中存在信道干扰120,例如邻居AP重叠的信道,因此无法利用整个预期带宽110。无线电能够使用动态带宽操作,其中AP可以在每个帧的基础上改变信道宽度。
在图1中,根据前导码打孔方案,预期带宽110中的带宽111和带宽112两者可以一起用于传输,而不仅仅是带宽111。例如,预期带宽110是80MHz,带宽111是40MHz,以及带宽112是20MHz,并且可以将60MHz而不是仅40MHz用于信道传输。因此,通过使用前导码打孔方案,可以利用更多的带宽资源。
图2A至图2D示出了不同带宽的各种打孔模式。MRU是用于打孔操作信道中的资源分配的子载波,并且打孔粒度为20MHz。图2A至图2C示出了非OFDMA情况下的打孔模式,而图2D示出了非OFDMA情况下的打孔模式。
OFDMA是Wi-Fi 6中引入的技术,并且它通过在频率内建立独立调制子载波来提高无线网络性能。OFDMA允许到和来自多个客户端的同时传输,并且它是用于多个用户的OFDM类型。OFDMA在时域和频域两者进行分配,并且可以提供更高的频率分集和效率,以及更低的干扰。
图2A示出了用于80MHz带宽(BW)的非OFDMA情况的打孔模式。在场景210中,存在4个打孔粒度为20MHz的打孔模式。例如,可以在80MHz带宽中打孔242音调(“tone”)的MRU。
图2B示出了160MHz带宽的非OFDMA情况的打孔模式。在场景230中,存在8个打孔粒度为20MHz的打孔模式和4个打孔粒度为40MHz的打孔模式。例如,可以在160MHz带宽中打孔242音调MRU或484音调MRU。
图2C示出了320MHz带宽的非OFDMA情况的打孔模式。在场景250中,存在8种打孔粒度为40MHz的打孔模式、4种打孔粒度为80MHz的打孔模式、6种打孔粒度为80+40MHz的打孔模式。例如,可以在320MHz带宽中打孔484音调MRU、996音调MRU或1480音调MRU。
图2D示出了用于80MHz带宽的OFDMA情况的打孔模式。在场景270中,存在4个打孔粒度为20MHz的打孔模式和3个打孔粒度为40MHz的打孔模式。例如,可以在80MHz带宽中打孔242音调MRU或484音调MRU。如图2D所示,对于每个80MHz带宽,总共存在7个打孔模式,并且对于160MHz带宽将存在72个可能的打孔模式,并且对于320MHz带宽将存在74个可能的打孔模式。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是否需要前导码打孔的示例方法300的流程图。方法300可以由AP执行,用于基于(多个)邻居AP的状态来确定是否进行前导码打孔。
在302处,在信道中检测到两个或更多个邻居AP之间的干扰,然后方法300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打孔条件来确定是否需要在该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
在304处,方法300确定邻居AP是否运行关键服务。备选地,方法300可以确定邻居AP是否运行关键服务以及是否启用关键服务退避策略。如果方法300在304处确定邻居AP运行关键服务,则方法300前进到306,并且确定需要在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以便不打扰邻居AP的关键服务。
在某些部署中,需要避免在可能是本地未经法规授权的特定频率上传输,例如5GHz和6GHz频率中的动态频率选择(DFS),因为该特定频率可能用于其他非Wi-Fi设备。即使6GHz无线电具有自动频率控制(AFC),例如限制发射功率或信道分配,AP仍然需要担忧真实的空中频率条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现有的国家安全和应急准备(NSEP)通信服务中,考虑了优先级接入。例如,如果检测到具有NSEP增强防御合作协议(EDCA)参数的动作帧或广播管理帧,则需要前导码打孔以便减少拥塞。
如果方法300在304处确定邻居AP没有运行关键服务,则该方法前进到308,并且确定非打孔支持的客户端百分比是否小于预定阈值。如果方法300在308处确定非打孔支持的客户端百分比不小于预定阈值,则该方法前进到310,并且确定在该信道中不需要前导码打孔。非打孔支持的客户端需要使用固定的第一主20MHz信道,并且它们可能无法解码被打孔的分组,并且可能被视为信道忙。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非打孔支持的客户端百分比大于诸如30%的特定阈值,则不需要进行前导码打孔。
如果方法300在308处确定非打孔客户端百分比小于预定阈值,则该方法前进到312,并且确定邻居AP是否具有与当前AP相同的BSS颜色。如果方法300在312处确定邻居AP具有与当前AP相同的BSS颜色,则方法300前进到314,其中来自邻居AP的帧被分类为BSS内业务;否则,方法300前进到316,其中来自邻居AP的帧被分类为BSS间业务。
BSS颜色,也称为BSS着色,是用于标识重叠基本服务集(OBSS)的方法。BSS颜色是BSS的数字标识符,并且是前导码中的共存比特。当其他无线电在同一信道上传输时,无线电能够使用BSS颜色标识符来区分BSS。如果检测到的帧具有相同的BSS颜色,则这被认为是BSS内帧传输,这意味着发射无线电与接收无线电属于相同的BSS。如果检测到的帧具有与其自身不同的BSS颜色,则它将该帧视为来自重叠BSS的BSS间帧。
如果接收到的分组的BSS颜色值与当前BSS颜色设置匹配,则该分组将被视为BSS内业务。如果接收到的分组的BSS颜色值与当前BSS颜色设置不匹配,则该分组将被视为BSS间业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不同的空闲信道评估(CCA)阈值应用于BSS内业务和BSS间业务。
在314处,方法300确定邻居AP的RSSI是否大于BSS内阈值。如果方法300在314处确定邻居AP的大多数分组的RSSI不大于BSS内阈值,则该方法前进到310,并且忽略来自邻居AP的大多数帧,并且确定在信道上不需要前导码打孔。否则,该方法前进到318,并且基于一些信道参数来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前导码打孔。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参数可以包括信道利用率、本底噪声(“noise floor”)值、重试率、非打孔客户端数和物理错误以及其他参数中的两个或更多个。
在316处,方法300确定邻居AP的RSSI是否大于BSS间阈值。如果方法300在316确定邻居AP的大多数分组的RSSI不大于BSS间阈值,则该方法前进到310,并且忽略来自邻居AP的大多数帧,并且确定在信道上不需要前导码打孔。否则,该方法前进到318,并且基于一些信道参数来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前导码打孔。
在318处,方法300还基于一些信道参数来评估是否需要前导码打孔,并且决定最终前进到306或3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监控或分析邻居AP的信道参数,包括但不限于BSS信道利用率、RSSI、本底噪声(NF)、传输重试(TX重试)、CRC/PHY错误等。例如,可以通过以下公式(1)通过自身或邻居BSS业务的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来计算信道利用率。更高的信道利用率意味着更差的空气条件。
信道利用率=Rx时间百分比+Tx时间百分比 (1)
其中,Rx时间百分比表示在信道中接收的时间百分比,而Tx时间百分比表示在信道中发送的时间百分比。
NF是本底噪声值,并且用于计算具有信号强度的当前信噪比(SNR)。Tx重试是帧控制字段中的标志位,这意味着没有从接收方获取确认(ACK),因此接收方可能无法解码Tx分组或无法收听。CRC/PHY错误指示检测到接收(RX)信号,但无法在PHY或MAC级别进行解码,并且分组发送器可能在包络周围具有较低的TX功率或过多的噪声信号。
信道参数可以用于监控Wi-Fi网络质量并且指示信道中的任何接口。作为一个示例,如果80MHz的总体信道利用率低,来自站的SNR良好,但PHY错误高,则意味着子信道中存在有源射频干扰,因此需要在信道中进行前导码打孔。作为另一示例,可以扫描每个20/40/80/160/320MHz频段的信道利用率,并且如果BSS操作信道中的任意子频带的信道利用率持续高,则需要对这种情况应用打孔方案。应当理解,尽管描述了评估是否需要前导码打孔的一些示例,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基于信道参数来评估是否需要前导码打孔。
如果方法300最终前进到310,则不需要前导码打孔动作,或者将禁用前导码打孔。如果方法300最终前进到306,则意味着需要启用前导码打孔,并且获取信道中多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以便从与信道的带宽对应的多个候选打孔模式中选择适当的打孔模式。应当理解,虽然在图3中描述了一些打孔条件,但是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打孔条件来结合本公开的实施例。
在方法300确定需要启用前导码打孔之后,需要选择适当的打孔模式。图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选择打孔模式的过程400。在402处,获取信道中的子信道的信道质量。例如,可以基于与信道相关联的一些信道参数来确定多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并且信道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两项或更多项:信道利用率、物理错误、打孔/非打孔无线设备编号、业务量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公式(2)通过信道参数的函数F来计算每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
Qi=F(信道利用率,物理错误,…) (2)
其中i表示子信道的索引,子信道的带宽可以是20/40/80/40+80MHz,并且Qi可以按百分比值来使用,其属于[0,100]。
20MHz子信道的信道质量用Q20表示,40MHz子信道的信道质量用Q40表示,并且80MHz子信道的信道质量用Q80表示。对于80MHz信道带宽,它将具有Q20向量或阵列。对于160MHz信道带宽,它将具有Q20和Q40向量或阵列。
信道质量值Q20可以根据公式(2)经由20MHz信道频段扫描获取,而信道质量值Q40、Q80和Q40+80可以根据公式(2)经由40/80/40+80MHz信道频段扫描获取。备选地,可以使用一些算法来基于信道质量值Q20来确定信道质量值Q40、Q80和Q40+80。例如,可以根据最小算法来确定信道质量值Q40,例如较低的Q20和较高的Q20的最小值。
针对AP x的整个信道m的信道质量可以由方程(3)中的Qi的向量或阵列来表示。
其中n表示信道中的子信道的数目。
在一个示例中,如果信道带宽是320MHz,则n是15。可以在特定时间段内更新Qi向量。例如,由于业务以毫秒尺度变化,因此函数F具有一些与业务相关的统计数据作为输入参数,因此质量Qi向量的更新时间尺度可以是第二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正向排序算法来对信道质量Qi进行排序,并且可以在排序阵列的第一位置处获取最差的质量。应当理解,可以使用确定每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的各种方式来结合本公开的实施例。
在404处,根据信道的带宽来获取信道的候选打孔模式。在非OFDMA的情况下,对于80MHz信道,可以如图2A所示使用20MHz前导码打孔;对于160MHz信道,可以如图2B所示使用20MHz或40MHz前导码打孔;对于320MHz信道,可以如图2C所示使用40MHz、80MHz或40+80MHz前导码打孔。在OFDMA的情况下,信道可以被分成80MHz单元,并且每个80MHz单元是独立处理的。上面的图2D示出了用于非OFDMA情况的候选打孔模式。
在406处,基于多个子信道的所确定的信道质量和候选打孔模式来生成经掩蔽的信道质量。例如,要打孔的子信道的元素被掩蔽为零。在408处,通过对经掩蔽的信道质量执行最小化函数来获取非打孔的信道质量。例如,在每一行中,除零以外的值被调整为该行中所有非零值的最小值。在410处,基于非打孔信道质量来计算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并且选择具有最高得分的打孔模式用于前导码打孔。例如,每行中的调整值的总和被计算为每行的得分。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选择打孔模式的非OFDMA情况450。如图4B所示,基于上述函数F获取160MHz信道的信道质量阵列451,并且信道质量阵列451中的信道质量Q20为[48,78,90,92,91,94,99,94]。由于信道的带宽是160MHz,并且20/40MHz打孔模式是可能的打孔候选。获取包括候选打孔模式的打孔模式矩阵452,其包括8个20MHz候选打孔模式和4个40MHz候选打孔模式。
继续参考图4B,掩蔽打孔模式矩阵452中每个候选打孔模式的相关元素以生成包括经掩蔽的信道质量的经掩蔽的信道质量矩阵453。然后,可以对经掩蔽的信道质量矩阵453使用最小算法来生成包括非打孔的信道质量的最小信道质量矩阵454。对于SU传输,信道质量受到最差信道的限制。例如,[0,78,90,92,91,94,99,94]是经掩蔽的信道质量矩阵453中的第一行,并且第一个20MHz子信道被掩蔽掉,则确定最小值为78,从而获取新的阵列[0,78,78,78,78,78,78,78]。
基于最小信道质量矩阵454来计算得分矩阵455。例如,阵列[0,78,78,78,78,78,78,78]中的元素之和被计算为546,其作为候选打孔模式[0,1,1,1,1,1,1,1]的最终得分。然后,从得分矩阵455中选取最高得分546,并且选择候选打孔模式[0,1,1,1,1,1,1,1]作为最终打孔模式,这意味着掩蔽掉第一20MHz子信道频带。以此方式,本公开的过程400可以为前导码打孔选择适当的打孔模式。
图5A至图5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80MHz带宽的前导码打孔的示例。在图5A的场景500中,AP的BSS在80MHz的信道36E上操作,而邻居AP的OBSS在20MHz的信道40上操作。由于BSS具有80MHz工作信道带宽,AP具有4个20MHz打孔模式,如图2所示,即[0,1,1,1]、[1,0,1,1]、[1,1,0,1]、[1,1,1,0],并且最小子信道带宽为20MHz。
例如,假设Q20(AP,36E)为[84,47,94,92],这意味着第一个20MHz子信道质量Q200为84,第二个20MHz子信道质量Q201为47,第三个20MHz子信道质量Q202为94,并且第四个20MHz子信道质量Q203为92。在BSS的80MHz信道中,第二个20MHz子信道是最差的子信道。根据上述过程400,将打孔模式[0,1,1,1]、[1,1,0,1]、[1,1,1,0]的得分计算为141,并且将打孔模式[1,0,1,1]的得分计算为252。因此,具有最高得分的打孔模式是[1,0,1,1],并且对于BSS的80MHz信道选择打孔模式[1,0,1,1],如图5B的场景550所示。
图6A至图6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160MHz带宽的前导码打孔的另一示例。在图6A的场景600中,AP的BSS在160MHz的信道100S上操作,而邻居AP的OBSS在80MHz的信道100E上操作。由于BSS具有160MHz工作信道带宽,因此AP具有8个20MHz打孔模式和4个40MHz打孔模式,如下并由图2B所示,并且最小子信道带宽为20MHz。
[0,1,1,1,1,1,1,1],[1,0,1,1,1,1,1,1],[1,1,0,1,1,1,1,1],[1,1,1,0,1,1,1,1],
[1,1,1,1,0,1,1,1],[1,1,1,1,1,0,1,1],[1,1,1,1,1,1,0,1],[1,1,1,1,1,1,1,0],
[0,0,1,1,1,1,1,1],[1,1,0,0,1,1,1,1],[1,1,1,1,0,0,1,1],[1,1,1,1,1,1,0,0].
在160MHz带宽的情况下,扫描20MHz和40MHz子信道,并且获取20MHz质量Q20和40MHz质量Q40。例如,假设Q20(AP,100S)为[56,62,37,43,86,92,86,88],这意味着第一个20MHz子信道质量Q200为56,第二个20MHz子信道质量Q201为62,…,并且第七个20MHz子信道质量Q207为88。假设Q40(AP,100S)为[59,40,89,87],这意味着第一个40MHz子信道质量Q400为59,第二个40MHz子信道质量Q401为40,…,并且第四个40MHz子信道质量Q403为87。
根据上述过程400,在所有的打孔模式中,打孔模式[1,1,0,0,1,1,1,1]的得分被计算为最高得分354。因此,如图6B的场景650所示,为BSS的160MHz信道选择打孔模式[1,1,0,0,1,1,1,1]。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基于信道质量选择打孔模式的示例方法700的流程图。在702处,AP检测AP与其邻居AP之间的信道干扰。在704处,AP基于一个或多个打孔条件来确定是否在AP的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在706处,当需要在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时,AP确定信道中多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在708处,AP根据信道的带宽获取针对信道的候选打孔模式。在710处,AP基于多个子信道的所确定的信道质量来确定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在712处,AP基于针对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从候选打孔模式中选择打孔模式。以此方式,可以基于各自的质量得分来选择适当的打孔模式,从而方法700可以帮助AP在实际部署中实现有效和更好的打孔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在704处的确定可以包括从邻居AP获取分组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并且基于所获取的RSSI来确定是否在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在704处的确定可以包括获取AP的第一基本服务集(BSS)颜色和邻居AP的第二BSS颜色,以及确定第一BSS颜色是否与第二BSS颜色相同。如果第一BSS颜色与第二BSS颜色相同,则AP将RSSI与诸如BSS内阈值的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第一BSS颜色与第二BSS颜色不同,则AP将RSSI与诸如BSS间阈值的第二阈值进行比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RSSI小于第一阈值,则AP确定需要在信道上禁用前导码打孔。如果RSSI大于第一阈值,则AP获取与信道相关联的信道参数。信道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两项或更多项:信道利用率、本底噪声值、重试标志或物理错误。然后,AP可以基于所获取的信道参数来评估是否在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在704处的确定可以包括确定关键服务是否运行在邻居AP上,以及当关键服务运行在邻居AP上时确定在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在704处的确定可以包括确定不支持前导码打孔的客户端的百分比,并且当该百分比大于预定阈值时确定在信道上禁用前导码打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706处的确定可以包括基于与信道相关联的信道参数来确定多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信道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两项或更多项:信道利用率、物理错误、支持打孔的无线设备的数量、不支持打孔的无线设备的数目和业务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在信道中未利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则在708处的获取可以包括生成包括候选打孔模式的打孔模式矩阵。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710处的确定可以包括基于信道质量和打孔模式矩阵来生成经掩蔽的信道质量矩阵,使用最小函数调整经掩蔽的信道质量矩阵以生成最小信道质量矩阵,以及基于最小信道质量矩阵来确定针对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708处的获取可以包括当在信道中利用OFDMA时将信道拆分成具有预定大小的一个或多个单元,以及获取针对一个或多个单元中的每个单元的候选打孔模式。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AP 800。如图8所示,AP 8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10和耦合到处理器810的存储器820。存储器820存储指令822、824、826、828、830和832,以使处理器810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动作。
如图8所示,存储器820存储用于检测AP与邻居AP之间的信道干扰的指令822,并且存储用于基于一个或多个打孔条件来确定是否在AP的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的指令824。如图8所示,存储器820还存储用于在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时确定信道中的多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的指令826,并且存储用于根据信道的带宽获取信道的候选打孔模式的指令828。如图8所示,存储器820还存储用于基于多个子信道的所确定的信道质量来确定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的指令830,并且存储用于基于针对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从候选打孔模式中选择打孔模式的指令8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用于确定在信道上是否启用前导码打孔的指令824包括指令使至少一个处理器:从邻居AP获取分组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并且基于所获取的RSSI来确定是否在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用于基于所获取的RSSI来确定是否在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的指令824包括指令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获取AP的第一基本服务集(BSS)颜色和邻居AP的第二BSS颜色,确定第一BSS颜色是否与第二BSS颜色相同。用于基于所获取的RSSI来确定是否在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的指令824包括指令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根据确定第一BSS颜色与第二BSS颜色相同,将RSSI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以及根据确定第一BSS颜色与第二BSS颜色不同,将RSSI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用于将RSSI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的指令包括指令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根据确定RSSI小于第一阈值,获取与信道相关联的信道参数,并且基于所获取的信道参数来评估是否在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信道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道利用率、本底噪声值、重试标志或物理错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用于确定在信道上是否启用前导码打孔的指令824包括指令使至少一个处理器:确定关键服务是否运行在邻居AP上,以及确定根据关键服务运行在邻居AP上,确定在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用于确定在信道上是否启用前导码打孔的指令824包括指令使至少一个处理器:确定不支持前导码打孔的客户端的百分比,并且根据确定该百分比大于预定阈值,确定在信道上禁用前导码打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用于确定信道中的多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的指令826包括指令使至少一个处理器:基于与信道相关联的信道参数来确定多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信道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两项或更多项:信道利用率、物理错误、支持打孔的无线设备的数目、不支持打孔的无线设备的数目和业务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根据信道的带宽来获取信道的候选打孔模式的指令828包括指令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根据确定在信道中未利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生成包括候选打孔模式的打孔模式矩阵。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用于确定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的指令830包括指令使至少一个处理器:基于信道质量和打孔模式矩阵生成经掩蔽的信道质量矩阵,使用最小化函数来调整经掩蔽的信道质量矩阵以生成最小信道质量矩阵,以及基于最小信道质量矩阵来确定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根据信道的带宽获取信道的候选打孔模式的指令828包括指令使至少一个处理器:当在信道中利用OFDMA时,将信道拆分成具有预定大小的一个或多个单元,并且获取一个或多个单元中的每个单元的候选打孔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存储在其上的指令,指令当由接入点(AP)执行时,使AP:检测AP与相邻AP之间的信道干扰;基于一个或多个打孔条件来确定是否在AP的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根据确定在信道上启用前导码打孔,确定信道中的多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指令还使AP:根据信道的带宽获取针对信道的候选打孔模式;基于多个子信道的所确定的信道质量来确定针对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以及基于针对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从候选打孔模式中选择打孔模式。
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或指令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或指令可以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操作得以实现。程序代码或指令可以完全在机器上、部分在机器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机器上和部分在远程机器上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可以包含或存储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之结合使用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磁、光、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上述的任何适当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将包括具有一条或多条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上述的任何适当组合。
此外,虽然以特定顺序描述操作,但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以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按顺序执行这些操作,或要求执行所有所示的操作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在单独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现中组合实现。相反,在单个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在多个实施例中单独实现或在任何适当的子组合中实现。
在本公开的前述详细描述中,参考形成本公开的部分的附图,其中通过图解的方式示出了如何实施本公开的示例。对这些示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描述,以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公开的示例,并且应当理解,可以利用其他示例,并且可以进行过程、电学和/或结构改变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方法,包括:
检测接入点AP与邻居AP之间的信道干扰;
基于一个或多个打孔条件来确定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AP的信道上被启用;
根据确定所述前导码打孔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确定所述信道中的多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所述信道的带宽来获取针对所述信道的候选打孔模式;
基于所述多个子信道的所确定的所述信道质量来确定针对所述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以及
基于针对所述候选打孔模式的所述得分,从所述候选打孔模式中选择打孔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包括:
从所述邻居AP获取分组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以及
基于所获取的所述RSSI来确定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获取的所述RSSI来确定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包括:
获取所述AP的第一基本服务集BSS颜色和所述邻居AP的第二BSS颜色;
确定所述第一BSS颜色是否与所述第二BSS颜色相同;
根据确定所述第一BSS颜色与所述第二BSS颜色相同,将所述RSSI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以及
根据确定所述第一BSS颜色与所述第二BSS颜色不同,将所述RSSI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RSSI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包括:
根据确定所述RSSI小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前导码打孔在所述信道上被禁用;
根据确定所述RSSI大于第一阈值,获取与所述信道相关联的信道参数,其中所述信道参数包括以下两项或更多项:信道利用率、本底噪声值、重试标志或物理错误;以及
基于所获取的所述信道参数来评估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包括:
确定关键服务是否运行在所述邻居AP上;以及
根据确定关键服务运行在所述邻居AP上,确定所述前导码打孔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包括:
确定不支持所述前导码打孔的客户端的百分比;以及
根据确定所述百分比大于预定阈值,确定所述前导码打孔在所述信道上被禁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道中的多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包括:
基于与所述信道相关联的信道参数来确定所述多个子信道的所述信道质量,其中所述信道参数包括以下两项或更多项:信道利用率、物理错误、支持打孔的无线设备的数目、不支持打孔的无线设备的数目、以及业务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信道的带宽来获取针对所述信道的候选打孔模式包括:
根据确定正交频分多址OFDMA在所述信道中未被利用,生成包括所述候选打孔模式的打孔模式矩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针对所述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包括:
基于所述信道质量和所述打孔模式矩阵来生成经掩蔽的信道质量矩阵;
使用最小函数来调整所述经掩蔽的信道质量矩阵,以生成最小信道质量矩阵;以及
基于所述最小信道质量矩阵来确定针对所述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信道的带宽获取针对所述信道的候选打孔模式包括:
根据确定OFDMA在所述信道中被利用,将所述信道拆分成具有预定大小的一个或多个单元;以及
获取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单元中的每个单元的候选打孔模式。
11.一种接入点AP,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所述指令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检测所述AP与邻居AP之间的信道干扰;
基于一个或多个打孔条件来确定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AP的信道上被启用;
根据确定所述前导码打孔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确定所述信道中的多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所述信道的带宽来获取针对所述信道的候选打孔模式;
基于所述多个子信道的所确定的所述信道质量来确定针对所述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以及
基于针对所述候选打孔模式的所述得分,从所述候选打孔模式中选择打孔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AP,其中用于确定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的指令包括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从所述邻居AP获取分组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以及
基于所获取的所述RSSI来确定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AP,其中用于基于所获取的所述RSSI来确定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的指令包括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获取所述AP的第一基本服务集BSS颜色和所述邻居AP的第二BSS颜色;
确定所述第一BSS颜色是否与所述第二BSS颜色相同;
根据确定所述第一BSS颜色与所述第二BSS颜色相同,将所述RSSI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以及
根据确定所述第一BSS颜色与所述第二BSS颜色不同,将所述RSSI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AP,其中用于将所述RSSI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的指令包括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根据确定所述RSSI小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前导码打孔在所述信道上被禁用;
根据确定所述RSSI大于第一阈值,获取与所述信道相关联的信道参数,其中所述信道参数包括以下两项或更多项:信道利用率、本底噪声值、重试标志或物理错误;以及
基于所获取的所述信道参数来评估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AP,其中用于确定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的指令包括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确定关键服务是否运行在所述邻居AP上;以及
根据确定关键服务运行在所述邻居AP上,确定所述前导码打孔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AP,其中用于确定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的指令包括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确定不支持所述前导码打孔的客户端的百分比;以及
根据确定所述百分比大于预定阈值,确定所述前导码打孔在所述信道上被禁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AP,其中用于确定所述信道中的多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的指令包括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基于与所述信道相关联的信道参数来确定所述多个子信道的所述信道质量,其中所述信道参数包括以下两项或更多项:信道利用率、物理错误、支持打孔的无线设备的数目、不支持打孔的无线设备的数目、以及业务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AP,其中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的带宽获取所述信道的候选打孔模式的指令包括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根据确定正交频分多址OFDMA在所述信道中未被利用,生成包括所述候选打孔模式的打孔模式矩阵。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AP,其中用于确定针对所述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的指令包括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基于所述信道质量和所述打孔模式矩阵来生成经掩蔽的信道质量矩阵;
使用最小函数来调整所述经掩蔽的信道质量矩阵,以生成最小信道质量矩阵;以及
基于所述最小信道质量矩阵来确定针对所述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
20.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存储在其上的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接入点AP执行时,使所述AP:
检测所述AP与邻居AP之间的信道干扰;
基于一个或多个打孔条件来确定前导码打孔是否在所述AP的信道上被启用;
根据确定所述前导码打孔在所述信道上被启用,确定所述信道中的多个子信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所述信道的带宽来获取针对所述信道的候选打孔模式;
基于所述多个子信道的所确定的所述信道质量来确定针对所述候选打孔模式的得分;以及
基于针对所述候选打孔模式的所述得分,从所述候选打孔模式中选择打孔模式。
CN202310647487.1A 2022-08-30 2023-06-02 基于信道质量的信道打孔 Pending CN1174397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823,172 US11855777B1 (en) 2022-08-30 2022-08-30 Channel puncturing based on channel qualities
US17/823,172 2022-08-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39706A true CN117439706A (zh) 2024-01-23

Family

ID=89384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47487.1A Pending CN117439706A (zh) 2022-08-30 2023-06-02 基于信道质量的信道打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855777B1 (zh)
CN (1) CN117439706A (zh)
DE (1) DE102023115147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6068A (zh) * 2017-06-30 2020-02-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无线网络的电子设备的数量进行子信道选择的装置和方法
CN112187402A (zh) * 2019-07-05 2021-01-05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753185A (zh) * 2018-08-10 2021-05-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9621B2 (en) 2003-12-30 2009-02-10 Alexander A Maltsev Adaptive puncturing techniqu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US11239948B2 (en) * 2019-03-06 2022-02-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CC puncturing patterns for data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network
US11563520B2 (en) 2020-03-06 2023-0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ncturing resources for self-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6068A (zh) * 2017-06-30 2020-02-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无线网络的电子设备的数量进行子信道选择的装置和方法
CN112753185A (zh) * 2018-08-10 2021-05-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CN112187402A (zh) * 2019-07-05 2021-01-05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55777B1 (en) 2023-12-26
DE102023115147A1 (de) 2024-02-29
US20240089031A1 (en) 2024-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98478B1 (ko) 무선랜에서 주파수 선택적 전송에 기반하여 무선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58256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uplink data in wireless LAN
US20190261269A1 (en) Ul mu transmission method of sta operating in power save mode,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method
US202000457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9258818B2 (en) Carrier allo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US101655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KR101412006B1 (ko) 무선랜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무선랜 시스템
US8599799B2 (en) Method of improving throughput in a system including persistent assignments
US20090016291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igning subscarriers
KR102401468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JPH11508417A (ja) 周波数分割多重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ダプティブチャネル割当て
CN108028735B (zh) 无线网络中的复用消息传送
JP7233248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178673B1 (en) Sounding for UL OFDMA transmission in WLAN
JP202351804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データを送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無線通信端末
US2019012471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operating mode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844213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existence beacon protocol packet in cognitive radi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201693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7439706A (zh) 基于信道质量的信道打孔
Vikulov et al. The airtime resource model of the ofdm channel in the task of the ieee 802.11 network efficiency estimation
JP2019176254A (ja) チャネル状態予測装置、チャネル状態予測方法、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0244669A1 (zh) 无线通信系统、调度方法、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JP729015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2668296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JP7245086B2 (ja) 情報収集装置、無線通信装置、情報収集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