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38816A -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38816A
CN117438816A CN202310908251.9A CN202310908251A CN117438816A CN 117438816 A CN117438816 A CN 117438816A CN 202310908251 A CN202310908251 A CN 202310908251A CN 117438816 A CN117438816 A CN 117438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ing
connection terminal
housing
le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082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丹尼斯·吉斯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7438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388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28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 H01R4/4835Mechanically bistable arrangements, e.g. locked by the housing when the spring is bias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28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 H01R4/48365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with integral release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导线(2)的连接端子(1),包括壳体(10),该壳体具有插接开口(101),电导线(2)可以插入其中以连接到该连接端子(1)。在壳体(10)上布置有用于与电导线(2)电接触的接触元件(11)、弹簧元件(12)和操纵元件(14)。操纵元件(14)可以从未操纵位置移动到操纵位置,以便将夹紧腿(120)转移到释放位置,其中夹紧腿(120)被锁定在释放位置或操纵元件(14)被锁定在操纵位置。触发元件(13)设计成与电导线(2)共同作用,以将夹紧腿(120)从释放位置或将操纵元件(14)从操纵位置释放,其中触发元件(13)具有作用元件(139),通过该作用元件(13),触发元件(13)可由工具(4)移位。

Description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这种连接端子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插接开口,电导线可以插入其中以连接到连接端子上。在壳体上布置有接触元件,用于与电导线进行电气接触。壳体上还布置有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具有夹紧腿,该夹紧腿被设计为,当电导线插入插接开口时,作用于电导线,以使电导线与接触元件接触。用户可将操纵元件从未操纵位置移位到操纵位置,以便将夹紧腿移动到释放位置,从而便于将电导线插入插接开口或将电导线从插接开口中取出。
在这种情况下,夹紧腿被锁定在释放位置,或者操纵元件相对于壳体被锁定在操纵位置,从而夹紧腿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操纵元件被保持在其释放位置。因此当夹紧腿处于释放位置时,通过将其插入插接开口,可将电导线连接到连接端子上。
通过使用弹簧元件,这样的连接端子实现了弹力连接,在弹簧元件的弹性弹簧作用下,电导线在连接位置与接触元件夹紧,从而与接触元件电气连接。
在DE 10 2019 127 464 B3中已知的连接端子中,设置了拉力弹簧形式的弹簧元件,其通过弹性弹簧作用将连接的电导线拉至与对应的接触元件接触,从而在电导线和接触元件之间建立夹紧连接。为此,电导线在附接时穿过夹紧腿中的开口,并在连接位置被夹紧在夹紧腿和接触元件之间。
在DE 10 2019 127 464 B3的连接端子中,设置了卡锁装置,通过该卡锁装置,夹紧腿在释放位置中相对于壳体被锁定。当电导线被插入时,卡锁装置被触发,因此解除锁定,从而使夹紧腿从释放位置移开,从而使电导线与接触元件夹紧。为了使夹紧腿进入释放位置,尤其是为了能够连接电导线或从连接端子上释放已连接的电导线,可以将工具,例如螺丝刀,附接到连接端子上,从而对夹紧腿施加力。
在DE 10 2019 127 464 B3中直接通过工具进行夹紧腿的移位,而在由DE 102019 135 203 A1和DE 10 2020 104 140 A1已知的连接端子中分别设置一个所谓推动件(Pusher)形式的操纵元件,该推动件可以压入连接端子的壳体中,以便通过这种方式作用到夹紧腿上并且使夹紧腿转移到其释放位置。操纵元件分别经由呈压力弹簧形式的张紧弹簧相对于连接端子的壳体弹簧预紧。在由DE 10 2019 135
203A1公开的连接端子中,在操纵元件上设置有操纵凸起,该操纵凸起在操纵元件的操纵位置中钩入到保持元件的固定区段上。
由DE 20 2017 103 185 A1已知一种连接端子,在该连接端子中,操纵元件在操纵位置中锁定在连接端子的壳体上。可通过触发元件在插入电导线时或通过手动操作操纵元件将操纵元件从操纵位置释放。
在由DE 10 2019 111 453 A1已知的连接端子中,操纵元件通过触发元件锁定在操纵位置。通过电导线作用在触发元件上并且由此使触发元件枢转,或通过用户手动作用于操纵元件,可将操纵元件从操纵位置释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端子,其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将弹簧元件的夹紧腿保持在释放位置,并在插入电导线时将该夹紧腿转移到夹紧位置。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主题解决。
相应地,该连接端子具有触发元件,该触发元件被设计成在电导线插入插接开口时与电导线共同作用,用于从释放位置释放夹紧腿或从操纵位置释放操纵元件,其中,壳体具有用于引入工具的工具开口,其中,触发元件具有作用元件,通过该作用元件,触发元件可通过插入工具开口的工具进行移位,以将夹紧腿从释放位置释放或将操纵元件从操纵位置释放。
在连接端子中,电导线与电接触元件电接触,其方式是,在电导线插入到插接开口中的情况下,夹紧腿作用到电导线上并且弹簧弹性地在与接触元件接触的方向上加载该电导线。为了使电导线的插接变得容易,弹簧元件的夹紧腿可以通过操纵操纵元件弹性地偏转,以便以这种方式使夹紧腿转移到释放位置中,在该释放位置中释放在插接开口的区域中的空间并且因此电导线可以以基本上无力的方式插入插接开口中或者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从连接端子取下所连接的电导线。通过用户操作,操纵元件可以相对于壳体移位,以便以这种方式作用于夹紧腿,并使夹紧腿向释放位置方向移位。
如果通过将操纵元件从未操纵位置移动到操纵位置而将夹紧腿转移到释放位置,则夹紧腿相对于壳体被保持在释放位置。这可以通过相对于壳体直接锁定夹紧腿或通过操纵元件的间接锁定来实现。例如,夹紧腿可以在释放位置与触发元件锁定。替代性地,操纵元件可以与触发元件或壳体上的卡锁装置锁定。夹紧腿在释放位置分别(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操纵元件)相对于壳体被保持在其位置,这样用户就可以以简单的、基本上无力的方式将电导线插入插接开口,从而将其连接到连接端子上。
触发元件用于从释放位置触发夹紧腿,以便在将电导线插入时自动地从释放位置释放夹紧腿,并且因此将夹紧腿转移到夹紧位置中,在该夹紧位置中,插入到插接开口中的电导线与连接端子的接触元件电接触。由于触发元件在电导线插入时偏转,连接端子在电导线插入时自动闭合。因此连接过程非常简单。
在此,当电导线插入时,触发元件可能不会触发,例如,如果夹紧腿或操纵元件的锁定有某种缺陷,或者如果导线横截面较小的软导线,例如绞合导线插入连接端子的插接开口中。为了在插入电导线时触发元件不能自动触发的情况下将夹紧腿转移到夹紧位置,触发元件具有作用元件,通过该作用元件,可以用插入壳体的工具开口中的工具,例如螺丝刀,移位触发元件,以便将夹紧腿从释放位置释放或将操纵元件从操纵位置释放。因此,如果在插入电导线时触发元件没有自动触发,从而夹紧腿没有从其释放位置释放,用户可以通过工具开口将工具插入壳体,从而作用于触发元件,以通过该工具移位触发元件,从而释放夹紧腿或操纵元件的锁定。
因此,除了在插入电导线时触发元件自动触发的设计外,还设置了紧急解锁装置,当插入电导线时触发元件不能自动触发时,可以通过工具触发该紧急解锁装置。
在释放位置,夹紧腿可直接与触发元件或壳体上的卡锁装置锁定。在另一个设计方案中,操纵元件可以锁定在操纵位置,从而间接地将夹紧腿保持在释放位置。分别可以通过移位触发元件来释放锁定,从而触发夹紧腿,并将其从释放位置转移到夹紧位置,以便将引入壳体插接开口的电导线与连接端子的接触元件接触。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操纵元件在操纵位置与触发元件锁定。因此,在操纵位置,操纵元件被触发元件保持在其位置中,由此弹簧元件的夹紧腿也被保持在其释放位置,在释放位置中可以很容易地将电导线连接到连接端子上,或者以基本无力的方式从连接端子上移除所连接的电导线。在取消锁定后,该操纵元件尤其可以自动地、优选在弹簧预紧的作用下向未操纵位置的方向移回。例如,通过夹紧腿可以实现对操纵元件的弹簧预紧,该夹紧腿在操纵位置弹性偏转,并且在释放操纵元件后,弹簧机械地作用于操纵元件,以将操纵元件从操纵位置向非操纵位置方向转移。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弹簧元件形成为拉力弹簧。在这种情况下,弹簧元件的夹紧腿被构造用于通过弹簧力将电导线拉至与接触元件贴靠。在这种情况下,在夹紧腿上例如可以形成开口,电导线在插入壳体的插接开口中时可以穿过该开口,以便在夹紧腿从释放位置触发之后将电导线拉至与接触元件夹紧接触。
替代地,弹簧元件可以构造为压力弹簧。在这种情况下,夹紧腿被构造用于通过弹簧力推压电导线与接触元件贴靠。在插入到插接开口中时,电导线到达夹紧腿和接触元件之间的空间中,其中在夹紧腿从释放位置触发之后,夹紧腿作用到电导线上并且将电导线压靠到接触元件上。
弹簧元件例如可以具有支撑腿,弹簧元件通过该支撑腿支撑在壳体上并且保持在壳体上的其位置中。夹紧腿能相对于支撑腿弹性地偏转,其中,在释放位置中夹紧腿这样偏转,使得弹簧元件弹性地张紧并且夹紧腿在从释放位置中松开之后以弹性预紧的方式从释放位置中运动出来。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触发元件具有触发腿,该触发腿构造用于与电导线在插入到插接开口中时共同作用。通过与电导线的共同作用,使触发腿触发,从而取消夹紧腿或操纵元件的锁定并且因此将夹紧腿从释放位置中释放。壳体限定容纳空间,电导线能够通过插入到插接开口中而引入到所述容纳空间中。触发腿在容纳空间中延伸以与电导线共同作用。特别地,电导线可以为能够沿着插接方向插入到插接开口中,其中,触发腿至少以端部区段(近似)横向于插接方向在容纳空间中延伸。触发腿能够相对于触发元件的支撑腿弹性偏转,使得在与电导线共同作用时触发腿移位。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触发腿与处于操纵位置的操纵元件锁定在卡锁位置。可以通过与电导线的共同作用或工具与作用元件的共同作用调节触发腿从卡锁位置移出,以从操纵位置释放操纵元件。因此,通过触发腿可将操纵元件锁定在操纵位置。通过使触发腿从卡锁位置偏转出,锁定可以被释放,从而使操纵元件从操纵位置释放,因此弹簧元件的夹紧腿可以从释放位置向夹紧位置方向移位。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作用元件由从触发腿的一个区段伸出的舌片形成。通过作用元件,用户可以用工具作用于触发元件,以移位触发腿,从而释放夹紧腿或操纵元件的锁定。在这种情况下,以舌片形式形成的作用元件从触发腿上突出,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插入壳体的工具开口的工具施加移位力来移位触发腿。
例如,触发元件可以设计成整体的、本身有弹性的弹性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可将作用元件作为舌片从触发腿上切割出,并相对于触发腿的一个区段弯曲,使作用元件从触发腿的该区段突出。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触发元件具有支撑端部,通过与插入插接开口中的导线共同作用或通过工具与作用元件的共同作用,触发腿可相对于支撑端部进行弹性移位。触发元件通过支撑端部支撑在壳体上,例如,通过使支撑端部固定在壳体的相对应的连接装置上。因此,触发元件通过支撑端部固定在壳体上,其方式是支撑端部与壳体的连接装置有效连接,并由此以防扭矩的方式保持在壳体上。
支撑端部以防扭矩的方式固定在壳体的连接装置上。支撑端部可以是扁平延伸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很容易地在支撑端部上例如通过冲压形成轮廓,通过该轮廓可以在壳体的连接装置上进行可靠的、例如形状配合的固定。支撑端部相对于壳体以防扭矩的方式支撑,而触发腿可以在容纳空间中弹性移位,并这样在容纳空间中延伸,使得插入插接开口的电导线在插入容纳空间时撞击触发腿,从而使其偏转。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支撑端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元件,而壳体的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元件。该至少一个的第一形状配合元件和至少一个的第二形状配合元件相互形状配合地啮合,以将支撑端部固定在壳体上。这样,支撑端部和壳体之间就形成了形状配合连接,从而使支撑端部以抗扭矩的方式保持在壳体上。触发腿可相对于支撑腿弹性偏转,其中支撑端部固定在壳体上,使得扭矩可通过支撑端部引入壳体并被支撑在壳体上。
其中一个形状配合元件例如可以由凹口形成。另一个形状配合元件则由凸起元件形成,凸起元件与凹口形状配合啮合,以将支撑端部固定在壳体上。例如,支撑端部可以具有凹口,该凹口与壳体上凸起元件形式的相对应的形状配合元件啮合。这种形状配合的啮合尤其使支撑端部不能从壳体上滑脱,而是以这样一种方式保持在壳体上,即在触发腿弹性偏转的情况下,支撑端部仍在壳体上保持在其位置。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操纵元件以可绕枢轴枢转的方式支承在壳体上,并具有用于由用户操纵的操纵区段和用于作用于夹紧腿的作用区段。操纵区段可从壳体外部触及,例如方式为使用者可以经由工具、例如螺丝刀或者替选地手动地作用于操纵区段,而作用区段与弹簧元件的夹紧腿有效连接。因此,通过移位操纵元件经由作用区段将移位力施加到夹紧腿上,使得尤其在将操纵元件从未操纵位置移位到操纵位置中时,夹紧腿被带动进而朝释放位置的方向运动。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操纵元件具有贯通开口,该弹簧元件穿过该贯通开口。弹簧元件尤其可以通过弯曲的板材弹簧构成,其中夹紧腿可以沿着移位平面相对于支撑腿偏转。弹簧元件延伸穿过操纵元件的贯通开口,例如围绕操纵元件的枢轴,使得弹簧元件经由支撑腿在操纵元件的第一侧上支撑在壳体上,并且夹紧腿在背离的第二侧上从操纵元件中伸出,并且在移位操纵元件时与操纵元件一起移位。这实现了操纵元件和弹簧元件的结构空间高效的布置,同时在操纵元件从未操纵位置转移到操纵位置中时将力有效地导入到弹簧元件中,并且此外在操纵元件由于弹簧元件的弹簧预紧而从操纵位置复位时将力有效地从弹簧元件导入操纵元件中。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操纵元件具有卡锁区段,用于在操纵位置与触发元件的卡锁装置锁定。例如,卡锁区段可以布置在操纵元件背离操纵区段的一侧(相对于操纵元件在壳体上的可枢转的支承的枢轴),优选是相对于枢轴以接近完全相反的方式远离操纵区段。通过卡锁区段,操纵元件在操纵位置中与触发元件的对应卡锁装置卡锁,使得由此将操纵元件保持在操纵位置中,但是在插入电导线时或者由于工具与作用元件的共同作用,通过触发腿的触发能够以简单的、可靠的方式从操纵位置中松开。
例如,触发元件的卡锁装置可以由开口形成,操纵元件的例如由凸起形成的卡锁区段在操纵元件的操纵位置与该开口啮合。这样,通过卡锁区段在触发元件开口中的形状配合的啮合,操纵元件在其操纵位置中被保持在其位置上,其中可以通过移位触发腿来释放啮合,并且操纵元件因此可以从操纵位置释放,以便将夹紧腿转移到释放位置。
例如,开口可以形成在触发元件的触发腿上,操纵元件的卡锁区段在操纵位置上卡锁啮合到该开口中。通过移位触发腿,可以通过相对于操纵元件的卡锁区段移动触发腿从而解除卡锁连接来解除啮合。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连接端子是沿排列方向并排排列的多个连接端子的连接装置的组成部分。排列方向横向于插接方向延伸,电导线沿该插接方向插到连接端子上。
连接端子可以相互贴靠,并相互共同作用,使得一个连接端子的侧壁也为相邻的另一个连接端子提供侧壁。因此,单个连接端子不会对外封闭,只有当多个连接端子彼此成排时才会封闭。
装置的连接端子在结构上可以是相同的。然而,连接端子也可以在尺寸上有所不同,例如,在排列方向上的宽度和插接开口的数量和/或尺寸方面。
例如,连接端子的壳体可以由两个沿排列方向彼此相邻附接的壳体部件构成,其中相邻的连接端子可以共用壳体部件。有利地可以设定,连接端子的触发元件的支撑端部可由壳体部件共同保持在其位置中,其中壳体部件例如分别具有一个连接装置。为此,触发元件的支撑端部例如可以固定在这些壳体部件的连接装置上。例如,支撑端部可以布置在壳体部件的相互平行延伸的侧壁之间,这样支撑端部就被形状配合地固定在两个壳体部件的侧壁之间,并在此例如与壳体部件的连接装置形状配合啮合。这样,支撑端部被保持在相邻连接端子的彼此成排的壳体部件之间,并且由此通过其支撑端部固定,使得触发元件的触发腿可以相对于支撑端部弹性偏转,但支撑端部保持在其位置上,并可以吸收扭矩。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图中:
图1示出了一种具有多个容纳在壳体中的连接端子的连接装置的视图;
图2示出了连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连接端子的纵向剖视图,其处于操纵元件的操纵位置;
图4A示出了连接端子的壳体部件的视图;
图4B示出了相邻连接端子的壳体部件的视图;
图5A-图5C示出了连接端子的触发元件的单独视图;
图6A示出了连接端子壳体部件的视图;
图6B示出了根据图6A的X区段的放大视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沿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连接装置3的一个实施例,其具有多个连接端子1、1A,它们共同封闭在一个外壳30中。连接端子1、1A沿排列方向A排列成一排,并共同封闭在外壳30中,其中为每个连接端子1、1A分配壳体10上的插接开口100,电导线2可以以(去绝缘的)导体端部20沿插接方向E插接到其中,以便将电导线2连接到连接端子1、1A。
图3示出了连接端子1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该连接端子具有壳体10,该壳体中形成有用于沿插接方向E插入电导线2的插接开口100。
壳体10限定了容纳空间101,当电导线2沿着插接方向E插入到插接开口100中时,该电导线2以去绝缘的导体端部20引入到所述容纳空间中。在连接位置中,导线2的去绝缘的导体端部20位于容纳空间101之内并且通过弹簧元件12的夹紧腿120与电流条形式的接触元件11电接触,从而电导线2电连接到连接端子1上。
弹簧元件12具有支撑腿121,该支撑腿支撑在壳体10的壁上,使得弹簧元件12由此固定在壳体10上并且相对于壳体10固定。夹紧腿120能相对于支撑腿121弹性地偏转,尤其是这样偏转,使得夹紧腿120在夹紧位置中夹紧地作用到连接到连接端子1上的电导线2上并且在弹性预紧下将该电导线压至与接触元件11接触并且由此使导线2通过其导体端部20与接触元件11电接触。
接触元件11具有接触区段110,该接触区段在壳体10内以平面方式延伸,并且当电导线2连接到连接端子1时,通过夹紧腿120的弹簧预紧将电导线2的导体端部20压在该接触区段上。在接触区段110上连接有布置在插接连接器区段15中的接触装置111,通过该接触装置可将连接端子1以插接方式连接到所对应的电气配对插接连接器上。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端子1的壳体10由图4A和图4B所示的壳体部件105、105'构成。在此,相邻连接端子1、1A共用壳体部件105、105'。因此,连接端子1的壳体10由壳体部件105和相邻连接端子1A的相邻壳体部件105'形成。
从图4A、4B中可以看出,并列排布的连接端子1、1A的壳体部件105、105'彼此附接,并一起封闭在连接装置3的外壳30中,如图2所示。
操纵元件14通过枢轴140可枢转地支承在连接端子1的壳体10上。操纵元件14可绕枢轴140相对于壳体10枢转,其中操纵区段141可通过操纵开口102从壳体10外部触及,因此可由用户例如使用工具操纵。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枢轴140形成在壳体部件105上,壳体部件105'的轴桩140'与之啮合,从而完成操纵元件14在壳体10上的枢转支承,如图4A、图4B所示。
操纵元件14与弹簧元件12的夹紧腿120有效连接。为此,弹簧元件12穿过操纵元件14内的贯通开口142,使弹簧元件12以弯曲的中间区段122围绕枢轴140,如图3所示。支撑腿121在第一侧从开口142伸出并且支撑在壳体10上。与此相对地,夹紧腿120在远离的第二侧从操纵元件14中伸出并且这样在容纳空间101内在插接开口100的区域中延伸,使得弹簧元件12可以通过夹紧腿120作用到插入到插接开口100中的电导线2上,以与接触元件11接触并且还机械锁定。
连接端子1具有触发元件13,该触发元件通过支撑端部132固定在壳体10上,从而以抗扭矩的方式相对于壳体10支撑。触发腿130从支撑端部132延伸,该触发腿基本上横向于插接方向E伸入容纳空间101,并因此在与插接开口100齐平的区域内延伸。
从根据图5A-图5C的触发元件13的单独视图、根据图6A、图6B的壳体部件105的详细视图和根据图7的剖视图可以看出,触发元件13的支撑端部132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与构成连接端子1的壳体10的壳体部件105、105'的连接装置103、103'连接。由带状弹簧元件构成的触发元件13的支撑端部132在其相对而置的侧向边缘上具有凹口134、135,当触发元件13处于装配位置时,该凹口与连接装置103、103'上的凸起元件104、104'相啮合。
连接装置103、103'分别由啮合开口107、107'形成,支撑端部132与该啮合开口相啮合,从而支撑端部132形状配合地容纳在壳体10上。支撑端部132和壳体10之间的形状配合使得支撑端部132不能从连接装置103、103'中滑脱,此外,支撑端部132以这样的方式支撑在壳体10上,即在触发腿130发生弹性偏转时,扭矩可在支撑端部132处被吸收并疏散到壳体10中,支撑端部132在此相对于壳体10保持在其位置中。
啮合开口107、107'形成在各个相应的壳体部件105、105'的壁区段106、106'上,该壁区段106、106'从壳体部件105、105'的平坦侧壁伸出,如图4A、4B所示。
从图7的剖面图中可以看出,连接端子1的支撑端部132被容纳在相邻连接端子1、1A的壳体部件105、105'之间,使得支撑端部132形状配合地保持在连接端子1、1A的壳体部件105、105'的相互镜像反转的连接装置103、103'上。壳体部件105、105'因此共同形成了连接端子1的壳体10。触发元件13通过壳体10固定在连接端子1上,并因此当连接端子1安装完毕并准备使用时,触发元件13相对于连接端子1的壳体10被保持在其位置中。
触发腿130用于与插入插接开口100中的电导线2共同作用,尤其是为了通过释放夹紧腿120将电导线2自动连接到连接端子1上。
触发元件13具有开口131,当操纵元件14沿操纵方向B转移到图3所示的操纵位置时,操纵元件14通过凸起形式的卡锁区段143与该开口131卡锁。在操纵位置,操纵元件14以卡锁区段143啮合到开口131中,并由此以卡锁的方式保持在触发腿130上,从而将操纵元件14锁定在操纵位置。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触发腿130本身是弯曲的。在触发腿130远离支撑端部132的自由端部138和触发腿130的与支撑端部132齐平的、在其上形成开口131的腿区段137之间延伸有中间区段136,其在触发腿130的自由端部138和触发腿130的携带开口131的腿区段137之间横向延伸。通过对触发元件13进行适当的赋形,触发元件13可以适应壳体10的容纳空间101内的安装空间条件。
如图3所示,如果操纵元件14沿操纵方向B操纵,从而绕枢轴140相对于壳体10枢转到操纵位置,则操纵元件14通过作用区段144携带弹簧元件12的夹紧腿120,并由此将夹紧腿120移位到释放位置。在释放位置,夹紧腿120的自由端部从接触元件11的接触区段110移除,从而在容纳空间101内暴露出沿插接方向E与插接开口100齐平的区域,因此电导线2可以不受夹紧腿120阻碍地插入插接开口100,从而以基本无力的方式与连接端子1连接。
如果将电导线2以去绝缘的导体端部20插入插接开口100中,从而沿插接方向E插入容纳空间101中,而操纵元件14处于操纵位置,因此夹紧腿120处于释放位置,那么导线2与触发元件13的触发腿130的端部区段138接触,并使其相对于支撑端部132弹性偏转,从而相对于壳体10偏转。由此,触发腿130相对于操纵元件14的卡锁区段143沿插接方向E移位,使卡锁区段143与开口131脱离接合,从而将操纵元件14从操纵位置释放。
此外,连接端子1还具有紧急解锁装置,在紧急情况下,触发元件13不能被插入的电导线2触发时,该紧急解锁装置可以移位触发元件13。这种紧急解锁装置尤其可以确保,如果操纵元件14和触发元件13之间的锁定发生故障,从而无法在不进行进一步处理的情况下释放,或者如果插入了软导线2,例如导线截面较小的绞合导线,通过该导线只能对触发元件13施加较小的力,弹簧元件12的夹紧腿120从图3所示的释放位置释放。
如图5B所示,为了实现紧急解锁,触发元件13具有形成在中间区段136上的作用元件139,该作用元件139形成为舌片,并从触发元件13上切割出来。作用元件139从中间区段136突出,并在触发元件13上提供一个作用点,工具4可以在该作用点处作用,以移位触发元件13,如图3所示。
如图4A、4B所示,壳体10具有由壳体部件105、105'的凸出壁区段106、106'上的凹槽108、108'形成的工具开口。工具开口的形状使得工具4,例如螺丝刀,可以插入壳体10并进入触发元件13的区域,以通过在工具开口中移动工具4来作用于作用元件139,从而使触发腿130相对于操纵元件14的卡锁区段143移位,从而释放操纵元件14和触发元件13之间的锁定。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例如呈螺丝刀形式的工具4可以从连接装置3的外部通过外壳30中的对应于各个相应连接端子1的开口300插入,从而与内部的触发元件13形成有效连接。
在开口131朝向触发腿130的自由端部138的一侧,由形成为金属板元件的触发元件13的弯曲区段形成触碰元件133,在锁定位置时,卡锁区段143贴靠在该触碰元件上,当从锁定中释放时,卡锁区段143运动在该触碰元件上。
由于电导线2以大于作用在卡锁区段143上的杠杆臂的杠杆臂作用在触发腿130上,因此触发腿130可以利用由电导线2施加的很小的力偏转,从而在插入电导线2时可以简单可靠地释放锁定。如果在个别情况下,电导线2的作用不能使锁定释放,那么用户可以使用工具4移位触发元件13,从而紧急解锁。
从图3结合图5B可以看出,触碰元件133相对于触发腿130的腿区段137朝一个方向弯曲,该方向在插接方向E上远离操纵元件14。在卡锁区段143与开口131啮合的锁定位置中,卡锁区段143位于触碰元件133上的支撑点C处,该支撑点偏离与支撑端部132齐平的支撑区段137沿其延伸的平面P。因此,当操纵元件14通过卡锁区段143与腿区段137上的开口131啮合而与触发元件13锁定时,操纵元件14通过卡锁区段143对触发元件13施加扭矩,在图3所示的剖视图中,该扭矩沿逆时针方向,从而沿进一步增强卡锁区段143与开口131的锁定啮合的方向。
在建立锁定时,卡锁区段143随着触发腿130的弹性偏转滑入开口131,然后触发腿130返回其初始位置,其中触发腿130与操纵元件14的卡锁区段143锁定。由此,触发腿130在触碰元件133上被操纵元件14的卡锁区段143加载,并由于所产生的扭矩被压向操纵元件14,从而卡锁区段143移动到与腿区段137上的开口131的完全啮合中。
当插入电导线2或通过工具4松开锁定后,由于夹紧腿120上的弹性预紧力,操纵元件14离开操纵位置,并沿与操纵方向B相反的方向返回。夹紧腿120与电导线2夹紧接触,从而将导体端部20压入与接触元件11接触贴靠的位置,使电导线2电连接到连接端子1上并此外还机械锁定。
由于在释放锁定后,操纵元件14移出操纵位置,因此用户可以安全可靠地检测到连接端子1已被触发,并且电导线2因此已连接到连接端子1。因此降低了错误操作的风险。
如果要将电导线2从连接位置中松开并且再次从连接端子1中取出,那么操纵元件14可以再次转移到操纵位置中,使得夹紧腿120与导线2脱离贴靠。由此,可以以基本上无力的方式将导线2从连接端子1中取出。
本发明所基于的思想不局限于前述实施例,而是也可以以其它方式实现。
例如,触发元件可以设计成金属片元件。然而,触发元件的其它设计也是可以想象和可能的,例如用塑料制造。
附图标记说明
1,1A连接端子
10 壳体
100 插接开口
101 容纳空间
102 操纵开口
103,103'连接装置
104,104'形状配合元件
105,105'壳体部件
106,106'壁区段
107、107'侧壁
108,108'工具开口
11接触元件(电流条)
110 接触区段
111 接触装置
12 夹紧弹簧
120 夹紧腿
121 支撑腿
122 中间区段
13 触发元件
130 触发腿
131卡锁装置(卡锁开口)
132 支撑端部
133 触碰元件
134,135形状配合元件(凹口)
136 中间区段
137 腿区段
138 端部
139 作用元件
14 操纵元件
140 枢轴
141 操纵区段
142 贯通开口
143 卡锁区段
144 作用区段
15 插接连接器区段
3 连接装置
30 外壳
300 开口
4 工具
A 排列方向
B 操纵方向
C 支撑点
E 插接方向

Claims (18)

1.用于连接电导线(2)的连接端子(1),具有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插接开口(101),电导线(2)能够插入所述插接开口(101)以连接到连接端子(1);布置在壳体(10)上的接触元件(11),用于与电导线(2)电接触;布置在壳体(10)上的弹簧元件(12),所述弹簧元件(12)具有夹紧腿(120),用于作用在电导线(2)上,以使电导线(2)与接触元件(11)接触;以及能够移位地布置在壳体(10)上的操纵元件(14),所述操纵元件能从未操纵位置移位到操纵位置,以便将夹紧腿(120)转移到释放位置,其中夹紧腿(120)在释放位置被锁定,或操纵元件(14)在操纵位置被锁定,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触发元件(13),所述触发元件被设计成在电导线(2)插入插接开口(100)时与电导线(2)共同作用,以便从释放位置释放夹紧腿(120)或从操纵位置释放操纵元件(14),其中壳体(10)具有用于插入工具(4)的工具开口(108,108'),其中触发元件(13)具有作用元件(139),通过所述作用元件,触发元件(13)能够被插入工具开口(108,108')的工具(4)移位,以便从释放位置释放夹紧腿(120)或从操纵位置释放操纵元件(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操纵元件(14)被设计成在操纵位置与触发元件(13)锁定,从而操纵元件(14)被保持在操纵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夹紧腿(120)设计成通过弹簧力推动或拉动电导线(2)与接触元件(11)贴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弹簧元件(12)具有支撑腿(121),所述支撑腿支撑在壳体(10)上,并且夹紧腿(120)能够相对所述于支撑腿(121)弹性偏转。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触发元件(13)具有触发腿(130),其中壳体(10)限定了容纳空间(101),通过插入插接开口(100),能够将电导线(2)引入容纳空间中,触发腿(130)在容纳空间(101)中延伸,用于与电导线(2)共同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电导线(2)能够沿插接方向(E)插入插接开口(100),其中触发腿(130)在容纳空间(101)中横向于插接方向(E)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在卡锁位置中,触发腿(130)与位于操纵位置的操纵元件(14)锁定,并且能够通过与电导线(2)共同作用或通过工具(4)与作用元件(139)的共同作用从卡锁位置移出,以便将操纵元件(14)从操纵位置释放。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作用元件(139)由从触发腿(130)的一个区段(136)伸出的舌片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触发元件(13)具有支撑端部(132),触发腿(130)能够通过与插入插接开口(100)的导线(2)的共同作用或通过工具(4)与作用元件(139)的共同作用而相对于所述支撑端部进行弹性移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壳体(10)具有连接装置(103,103'),支撑端部(132)固定在所述连接装置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支撑端部(13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元件(134,135),并且壳体(10)的连接装置(103,103')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元件(104,104'),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的第一形状配合元件(134,135)和至少一个的第二形状配合元件(104,104')相互形状配合啮合,以便将支撑端部(132)固定在壳体(1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的第一形状配合元件(134,135)和至少一个的第二形状配合元件(104,104')中的一个由凹口形成,并且至少一个的第一形状配合元件(134,135)和至少一个的第二形状配合元件(104,104')中的另一个由凸起元件形成,其中所述凸起元件与凹口形状配合啮合,用于将支撑端部(132)固定在壳体(10)上。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操纵元件(14)以能够绕枢轴(140)枢转的方式支承在壳体(10)上,并且具有用于由用户操纵的操纵区段(141)和用于作用在夹紧腿(120)上的作用区段(144)。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操纵元件(14)具有贯通开口(142),弹簧元件(12)穿过所述贯通开口。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操纵元件(14)具有卡锁区段(143),用于在操纵位置与触发元件(13)的卡锁装置锁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卡锁装置由触发元件(13)的开口(131)形成,卡锁区段(143)在操纵元件(14)的操纵位置与所述开口(131)啮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卡锁区段(143)能够通过由与插入插接开口(100)的导线(2)的共同作用或通过工具(4)与作用元件(139)的共同作用引起的触发腿(130)的偏转而从开口(131)中释放。
18.连接装置(3),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连接端子(1)和另一个连接端子(1A),所述另一个连接端子沿横向于插接方向(E)延伸的排列方向(A)与连接端子(1)相邻布置,其中电导线(2)能够在所述插接方向(E)上插入插接开口(100),其中连接端子(1)的壳体(10)由两个沿排列方向(A)彼此附接的壳体部件(105,105')形成。
CN202310908251.9A 2022-07-22 2023-07-24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端子 Pending CN1174388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2118362.9 2022-07-22
DE102022118362.9A DE102022118362A1 (de) 2022-07-22 2022-07-22 Anschlussklemme zum Anschließen einer elektrischen Lei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38816A true CN117438816A (zh) 2024-01-23

Family

ID=89429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08251.9A Pending CN117438816A (zh) 2022-07-22 2023-07-24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38816A (zh)
DE (1) DE10202211836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7103185U1 (de) 2016-05-30 2017-09-01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Federkraftklemme für Leiter
DE102019111453A1 (de) 2019-05-03 2020-11-05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Federkraftklemme für Leiter
DE102019127464B3 (de) 2019-10-11 2021-03-25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Anschlusseinrichtung zum Anschließen einer elektrischen Leitung
DE102019135203A1 (de) 2019-12-19 2021-06-24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Anschlussanordnung, Anschlusseinrichtung sowie elektronisches Gerät
DE102020104140B4 (de) 2020-02-18 2021-09-23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Anschlussanordn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118362A1 (de)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03998U (zh)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KR101368118B1 (ko) 전기 접속 단자용 작동 장치
KR101839174B1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KR100829733B1 (ko) 로크 기구 부착 커넥터 어셈블리
JP4963702B2 (ja) 端子位置保証装置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JP4198701B2 (ja) 電気ターミナル要素
CN110546816B (zh) 弹力接头
KR20020046947A (ko) 로크 기구 부착 커넥터 어셈블리
CN108631102B (zh) 母连接器以及母连接器和公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CN114365355A (zh) 用于导体的连接端子
BRPI0314426B1 (pt) conector de encaixe para uso em sistemas de retenção de bolsas de ar
CN115053405A (zh) 用于导体的弹簧式端子
CN113745897B (zh) 连接器锁定结构
JPH11111390A (ja)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US5712569A (en) Tester for testing correct assembly of terminals in connector housings
CN117438816A (zh)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端子
CN110098524B (zh) 电插接连接装置
EP0597710A2 (en) Connector
CN220628247U (zh)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端子
CN220628246U (zh)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端子
CN221057694U (zh)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接线端子
CN220895958U (zh)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接线端子
CN117913556A (zh)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端子
CN117913557A (zh)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端子
CN219163756U (zh) 插塞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