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23431A - 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23431A
CN117423431A CN202311744133.5A CN202311744133A CN117423431A CN 117423431 A CN117423431 A CN 117423431A CN 202311744133 A CN202311744133 A CN 202311744133A CN 117423431 A CN117423431 A CN 117423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brewing
bin
standard
ac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441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23431B (zh
Inventor
陆勇
梁小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unjian Intellig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unjian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unjian Intellig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unjian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441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234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23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23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23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23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nutrition control, e.g. di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8Extraction of water soluble tea constitu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茶饮冲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步骤一:获取冲饮设备的外因数据,对冲饮设备状态判断;基于冲饮设备能够进行茶饮冲泡,获取茶饮冲泡项目,根据茶饮冲泡项目调用对应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在冲泡过程中对茶饮冲泡索引信息进行获取,将茶饮冲泡索引信息与茶饮冲泡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完成对茶饮冲泡过程中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的调整;获取茶饮冲泡后的茶汤,对茶汤中茶多酚含量进行采集,通过处理得到冲泡茶仓首次冲泡后至冲泡茶仓复泡的间隔时间内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基于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向冲泡茶仓内补入新茶,以实现首次冲泡茶汤品质与复泡茶汤品质相接近。

Description

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茶饮冲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饮品的自动化生产中,配方的定量非常重要,决定了产品的口味与标准化程度,但是现在的消费者期望个性化,因此需要商家在确保标准化的同时又可以提供可以定制化的产品。
如专利申请号201910584406.1公开了一种配方智能定量的自动化茶饮生产系统,包括原物料配料映射模块,产品BOM管理模块,动态配方计算生成模块,订单接入模块,订单拆解模块,产品物料拆解模块,自动化生产制作模块;还提供一种配方智能定量的自动化茶饮生产方法,根据产品增加或减少的辅料,动态的计算应当增加或减少的主料,可以防止饮品自动化制作中的溢杯,防止人工制作时主料的浪费;根据各个主料,当顾客每选择一种加料/减料时,按照各主料的基础用量的比例,增加或减少各主料调整用量,可以保证口味的一致性。
上述方案中,通过不同的项目要求对产品用料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小,以达到一个茶饮冲泡品质效果,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茶饮冲泡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的调整尤为重要,同时,在茶饮冲泡过程中,对于连续冲泡的茶饮的品质不易把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根据茶饮冲泡项目对冲饮设备中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进行调用,将冲饮设备中预先设定的茶饮冲泡行为与茶饮冲泡索引信息进行比较,即通过对预先设定标准茶水比、标准冲泡温度和标准冲泡时间与实际的实际茶水比、实际冲泡温度和实际冲泡时间进行处理,对实际茶饮冲泡过程中的冲泡温度和实际冲饮冲泡过程中的冲泡时间进行调整,从而在茶饮冲泡过程中,实现对不同茶饮比所对应的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进行调整,从而使茶饮冲泡能保持在一个标准冲泡时间和标准冲泡温度的环境下进行冲泡,提高茶饮冲泡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冲饮设备的外因数据,外因数据包括冲泡茶仓的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
当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均符合要求时,冲饮设备能够进行茶饮冲泡;
否则,不能够进行茶饮冲泡,对冲饮设备进行清洁处理;
步骤二:基于冲饮设备能够进行茶饮冲泡,获取茶饮冲泡项目,根据茶饮冲泡项目调用冲饮设备对应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
步骤三:在冲泡过程中对茶饮冲泡索引信息进行获取,将茶饮冲泡索引信息与茶饮冲泡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完成对茶饮冲泡过程中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的调整;
步骤四:获取茶饮冲泡后的茶汤,对茶汤中茶多酚含量进行采集,通过处理得到冲泡茶仓首次冲泡后至冲泡茶仓复泡的间隔时间内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基于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向冲泡茶仓内补入新茶,以实现首次冲泡茶汤品质与复泡茶汤品质相接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二中,茶饮冲泡行为信息为冲饮设备中基于不同茶饮冲泡项目存储的茶饮冲泡流程,茶饮冲泡行为信息包括标准茶水比、标准冲泡温度和标准冲泡时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三中,茶饮冲泡索引信息为茶饮冲泡项目在茶饮设备在茶饮冲泡过程中的实际流程;
茶饮冲泡索引信息包括实际茶水比、实际冲泡温度和实际冲泡时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基于标准茶水比与标准冲泡温度建立第一标准模型,基于第一标准模型得到标准茶水比与标准冲泡温度最优路径的第一标准核定曲线;
以实际茶水比与实际冲泡温度构建第一实际核定曲线;
将第一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一标准核定曲线进行图像比对,基于比对结果对实际冲泡温度进行调整,以实现第一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一标准核定曲线的趋于重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基于标准冲泡温度与标准冲泡时间建立第二标准模型,基于第二标准模型得到标准冲泡温度与标准冲泡时间最优路径的第二标准核定曲线;
以实际冲泡温度与实际冲泡时间构建第二实际核定曲线;
将第二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二标准核定曲线进行图像比对,基于比对结果对实际冲泡时间进行调整,以实现第二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二标准核定曲线的趋于重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四中,将茶汤中茶多酚含量标记为Ci;
即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冲泡茶仓复泡前剩余茶渣中茶多酚含量Ct,Fi为茶多酚氧化因子;
将茶汤中茶多酚含量Ci与冲泡茶仓复泡前剩余茶渣中茶多酚含量Ct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
将茶汤中茶多酚含量与冲泡茶仓中初始茶叶重量进行比值计算,得到当前冲泡茶仓的茶分比;
再将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与当前冲泡茶仓的茶分比进行比值计算,得到冲泡茶仓新茶添加值。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茶多酚氧化因子Fi的获取过程为:
获取冲泡茶仓在茶汤导出后,冲泡茶仓的温度区域值,温度区域值包括冲泡茶仓内部温度值和冲泡茶仓外部温度值;
将冲泡茶仓内部温度值与冲泡茶仓外部温度值进行加权处理,即得到冲泡茶仓在茶汤导出后的初检温度值;
获取冲泡茶仓初检温度值及在该初检温度值条件下,冲泡茶仓内茶汤导出后至冲泡茶仓复泡的间隔时间;
并获取在该初检温度值和间隔时间内的茶多酚氧化因子;
构建间隔时间、初检温度值、茶多酚氧化因子的坐标系得到氧化曲线,将当前时段冲泡茶仓的初检温度值及所对应的间隔时间代入坐标系中,得到茶多酚氧化因子。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茶饮冲泡控制系统,包括初检识别模块、程序调用模块、纠偏调整模块、决策分析模块和云管控平台;
所述初检识别模块用于获取冲饮设备的外因数据,外因数据包括冲泡茶仓的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
当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均符合要求时,得到冲饮设备正常信号,冲饮设备能够茶饮冲泡;
否则,不能够进行茶饮冲泡,得到冲饮设备异常信号,冲饮设备不能够茶饮冲泡;
将冲饮设备正常信号和冲饮设备异常信号均发送至云管控平台;
所述程序调用模块接收云管控平台发送的冲饮设备正常信号,程序调用模块获取茶饮冲泡项目,根据茶饮冲泡项目调用冲饮设备内存储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并将调用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发送至云管控平台;
其中,茶饮冲泡行为信息为冲饮设备中预先基于冲饮冲泡项目设定的茶饮标准冲泡流程;
即通过茶饮标准冲泡流程冲泡的茶具有最佳的口感;
所述纠偏调整模块接收云管控平台发送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纠偏调整模块对冲泡过程中对茶饮冲泡索引信息进行获取,将茶饮冲泡索引信息与茶饮冲泡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完成对茶饮冲泡过程中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的调整;
所述决策分析模块用于获取茶饮冲泡后的茶汤,对茶汤中茶多酚含量进行采集,通过处理得到冲泡茶仓首次冲泡后至冲泡茶仓复泡的间隔时间内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基于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向冲泡茶仓内补入新茶,以实现首次冲泡茶汤品质与复泡茶汤品质相接近。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根据茶饮冲泡项目对冲饮设备中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进行调用,将冲饮设备中预先设定的茶饮冲泡行为与茶饮冲泡索引信息进行比较,即通过对预先设定标准茶水比、标准冲泡温度和标准冲泡时间与实际的实际茶水比、实际冲泡温度和实际冲泡时间进行处理,将第一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一标准核定曲线进行图像比对,对实际茶饮冲泡过程中的冲泡温度进行调整,将第二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二标准核定曲线进行图像比对,对实际冲饮冲泡过程中的冲泡时间进行调整,从而在茶饮冲泡过程中,实现对不同茶饮比所对应的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进行调整,从而使茶饮冲泡能保持在一个标准冲泡时间和标准冲泡温度的环境下进行冲泡,提高茶饮冲泡质量;
(2)本发明在茶饮冲泡过程中,对首次茶饮冲泡后茶汤中茶多酚含量进行采集,通过处理得到冲泡茶仓首次冲泡后至冲泡茶仓复泡的间隔时间内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基于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向冲泡茶仓内补入新茶,即在冲泡茶仓的复泡过程中,通过茶多酚含量的变化,对冲泡茶仓内的新茶进行添加,在新茶添加完成后,按首次冲泡用水量、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对冲泡茶仓进行复泡,使复泡后的茶汤与首次冲泡后的茶汤茶多酚含量相近,使茶饮在连续冲泡过程中,每次得到冲泡品质相近,进一步保证茶饮冲泡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饮冲泡控制系统的程序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冲饮设备的外因数据,外因数据包括冲泡茶仓的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
当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均符合要求时,进行茶饮冲泡;
否则,不能够进行茶饮冲泡,对冲饮设备进行清洁处理;
步骤二:获取茶饮冲泡项目,根据茶饮冲泡项目调用冲饮设备对应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
步骤三:在冲泡过程中对茶饮冲泡索引信息进行获取,将茶饮冲泡索引信息与茶饮冲泡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完成对茶饮冲泡过程中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的调整;
步骤四:获取茶饮冲泡后的茶汤,对茶汤中茶多酚含量进行采集,通过处理得到冲泡茶仓首次冲泡后至冲泡茶仓复泡的间隔时间内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基于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向冲泡茶仓内补入新茶,以实现首次冲泡茶汤品质与复泡茶汤品质相接近。
步骤一中,外因数据包括冲泡茶仓的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
其中,平整度数据的获取过程为:
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冲泡茶仓内壁的表面形貌,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测量冲泡茶仓内壁表面的微观形貌和粗糙度,将冲泡茶仓内壁的粗糙度标记为平整度数据;
若平整度数据满足预设平整度数据要求,则对冲泡茶仓的气味数据进行验证;
若平整度数据未满足预设平整度数据要求,则对冲泡茶仓进行清洁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平整度数据未满足预设平整度数据要求时,则说明冲洗茶仓内可能存在茶渣残留;
其中,气味数据的获取过程为:
通过气味传感器监测冲泡茶仓的异味值,将冲泡茶仓的异味值标记为气味数据,并记为Cw;
其中,异味值为茶仓内茶叶冲泡后,茶仓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
若气味数据满足预设气味数据要求,则冲饮茶仓符合使用要求,冲饮设备能够进行茶饮冲泡;
若气味数据未满足预设气味数据要求,则对冲泡茶仓进行清洁处理。
步骤二中,茶饮冲泡项目是根据需要制作的产品来定义,如茶饮冲泡项目为绿茶、红茶或乌龙茶;
根据客户不同的口味需求进行自动定制所需的茶叶;
茶饮冲泡行为信息包括标准茶水比、标准冲泡温度和标准冲泡时间;
茶水比为茶饮冲泡项目的各原料重量与冲泡水的比值;
冲泡温度为茶饮冲泡项目中标准冲泡温度;
冲泡时间为茶饮冲泡项目中标准冲泡时间;
步骤三中,茶饮冲泡索引信息包括实际茶水比、实际冲泡温度和实际冲泡时间;
建立第一标准模型,基于标准茶水比与标准冲泡温度建立二元一次函数,即以标准茶水比为自变量,标准冲泡温度为因变量,第一标准模型内储存有茶饮冲泡过程中以标准茶水比与标准冲泡温度建立最优路径的第一标准核定曲线,最优路径的第一标准核定曲线是根据在实验室对冲泡过程中进行模拟所得;
建立第二标准模型,基于标准冲泡温度与标准冲泡时间建立二元一次函数,即以标准冲泡温度为自变量,标准冲泡时间为因变量,第二标准模型内储存有茶饮冲泡过程中以标准冲泡温度与标准冲泡时间建立最优路径的第二标准核定曲线,最优路径的第二标准核定曲线是根据在实验室对冲泡过程中进行模拟所得;
获取冲饮冲泡过程中的实际茶水比、实际冲泡温度和实际冲泡时间;
以实际茶水比与实际冲泡温度构建第一实际核定曲线;
第一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一标准核定曲线的构建方式相同;
以实际冲泡温度与实时冲泡时长构建第二实际核定曲线;
第二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二标准核定曲线的构建方式相同;
将第一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一标准核定曲线进行图像比对,具体比对过程如下:
将第一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一标准核定曲线进行重合:
若第一实际核定曲线位于第一标准核定曲线下方,则表示实际茶水比在当前实际冲泡温度的状态下,需要提高实际冲泡温度,以实现第一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一标准核定曲线的趋于重合;
若第一实际核定曲线位于第一标准核定曲线上方,则表示实际茶水比在当前实际冲泡温度的状态下,需要降低实际冲泡温度,以实现第一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一标准核定曲线的趋于重合;
将第二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二标准核定曲线进行图像比对,具体比对过程如下:
将第二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二标准核定曲线进行重合:
若第二实际核定曲线位于第二标准核定曲线下方,则表示实际冲泡温度在当前实际冲泡时间的状态下,需要减少实际冲泡时间,以实现第二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二标准核定曲线的趋于重合;
若第二实际核定曲线位于第二标准核定曲线上方,则表示实际冲泡温度在当前实际冲泡时间的状态下,需要增加实际冲泡时间,以实现第二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二标准核定曲线的趋于重合;
即通过茶饮冲泡索引信息中的实际茶水比、实际冲泡温度和实际冲泡时间,与茶饮设备内调用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进行比较,即通过茶饮冲泡行为信息中的标准茶水比、标准冲泡温度和标准冲泡时间对实际茶水比在冲泡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进行调整,从而使茶饮冲泡能保持在一个标准冲泡时间和标准冲泡温度的环境下进行冲泡,提高茶饮冲泡质量。
步骤四中,获取茶饮冲泡后的茶汤中茶多酚含量,将茶汤中茶多酚含量标记为Ci;
即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冲泡茶仓复泡前剩余茶渣中茶多酚含量Ct,Fi为茶多酚氧化因子;
其中,茶多酚氧化因子Fi的获取过程为:
获取冲泡茶仓在茶汤导出后,冲泡茶仓的温度区域值,温度区域值包括冲泡茶仓内部温度值和冲泡茶仓外部温度值;
将冲泡茶仓内部温度值与冲泡茶仓外部温度值进行加权处理,即得到冲泡茶仓在茶汤导出后的初检温度值;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将冲泡茶仓内部温度值记为Tn,将冲泡茶仓外部温度值记为Tw,将冲泡茶仓内部温度值Tn的权重占比分为k1,将冲泡茶仓外部温度值Tw的权重占比分为k2,其中,k1大于k2,且
通过公式获取得到冲泡茶仓的初检温度值CJt。
获取冲泡茶仓初检温度值及在该初检温度值条件下,冲泡茶仓内茶汤导出后至冲泡茶仓复泡的间隔时间;
并获取在该初检温度值和间隔时间内的茶多酚氧化因子;
以间隔时间为X轴,初检温度值为Y轴,茶多酚氧化因子为Z轴,将历史数据得到的间隔时间、初检温度值和茶多酚氧化因子代入坐标系,并绘制曲线,将曲线标记为氧化曲线;
根据氧化曲线,将当前时段冲泡茶仓的初检温度值及所对应的间隔时间代入坐标系中,得到茶多酚氧化因子;
将茶汤中茶多酚含量Ci与冲泡茶仓复泡前剩余茶渣中茶多酚含量Ct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
获取茶饮冲泡索引信息中的实际茶水比,得到实际茶水比中初始茶叶重量与冲泡用水量,将初始茶叶重量标记为C1,将冲泡用水量标记为C2;
将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记为Cp,将茶汤中茶多酚含量与冲泡茶仓中初始茶叶重量进行比值计算,得到当前冲泡茶仓的茶分比;
再将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与当前冲泡茶仓的茶分比进行比值计算,得到冲泡茶仓新茶添加值;
根据新茶添加值向冲泡茶仓中添加新茶进行复泡。
即在冲泡茶仓的复泡过程中,通过茶多酚含量的变化,对冲泡茶仓内的新茶进行添加,在新茶添加完成后,按首次冲泡用水量、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对冲泡茶仓进行复泡,使复泡后的茶汤与首次冲泡后的茶汤茶多酚含量相近,使茶饮在连续冲泡过程中,每次得到冲泡品质相近,进一步保证茶饮冲泡的质量。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茶饮冲泡控制系统,包括初检识别模块、程序调用模块、纠偏调整模块、决策分析模块和云管控平台;
所述初检识别模块、程序调用模块、纠偏调整模块和决策分析模块与云管控平台电性连接;
初检识别模块用于获取冲饮设备的外因数据,外因数据包括冲泡茶仓的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
当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均符合要求时,得到冲饮设备正常信号,冲饮设备能够茶饮冲泡;
否则,不能够进行茶饮冲泡,得到冲饮设备异常信号,冲饮设备不能够茶饮冲泡;
将冲饮设备正常信号和冲饮设备异常信号均发送至云管控平台;
程序调用模块接收云管控平台发送的冲饮设备正常信号,程序调用模块获取茶饮冲泡项目,根据茶饮冲泡项目调用冲饮设备内存储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并将调用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发送至云管控平台;
其中,茶饮冲泡行为信息为冲饮设备中预先基于冲饮冲泡项目设定的茶饮标准冲泡流程;
即通过茶饮标准冲泡流程冲泡的茶具有最佳的口感;
纠偏调整模块接收云管控平台发送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纠偏调整模块对冲泡过程中对茶饮冲泡索引信息进行获取,将茶饮冲泡索引信息与茶饮冲泡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完成对茶饮冲泡过程中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的调整;
决策分析模块用于获取茶饮冲泡后的茶汤,对茶汤中茶多酚含量进行采集,通过处理得到冲泡茶仓首次冲泡后至冲泡茶仓复泡的间隔时间内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基于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向冲泡茶仓内补入新茶,以实现首次冲泡茶汤品质与复泡茶汤品质相接近。
实施例3
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01、通信接口302、存储器303和通信总线304,其中,处理器301,通信接口302,存储器303通过通信总线3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3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冲饮设备的外因数据,外因数据包括冲泡茶仓的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
当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均符合要求时,进行茶饮冲泡;
否则,不能够进行茶饮冲泡,对冲饮设备进行清洁处理;
步骤二:获取茶饮冲泡项目,根据茶饮冲泡项目调用冲饮设备对应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
步骤三:在冲泡过程中对茶饮冲泡索引信息进行获取,将茶饮冲泡索引信息与茶饮冲泡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完成对茶饮冲泡过程中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的调整;
步骤四:获取茶饮冲泡后的茶汤,对茶汤中茶多酚含量进行采集,通过处理得到冲泡茶仓首次冲泡后至冲泡茶仓复泡的间隔时间内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基于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向冲泡茶仓内补入新茶,以实现首次冲泡茶汤品质与复泡茶汤品质相接近。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冲饮设备的外因数据,外因数据包括冲泡茶仓的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
当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均符合要求时,冲饮设备进行茶饮冲泡;
否则,不进行茶饮冲泡,对冲饮设备进行清洁处理;
步骤二:基于冲饮设备能够进行茶饮冲泡,获取茶饮冲泡项目,根据茶饮冲泡项目调用冲饮设备对应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
步骤三:在冲泡过程中对茶饮冲泡索引信息进行获取,将茶饮冲泡索引信息与茶饮冲泡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完成对茶饮冲泡过程中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的调整;
步骤四:获取茶饮冲泡后的茶汤,对茶汤中茶多酚含量进行采集,通过处理得到冲泡茶仓首次冲泡后至冲泡茶仓复泡的间隔时间内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基于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向冲泡茶仓内补入新茶,以实现首次冲泡茶汤品质与复泡茶汤品质相接近;
将茶汤中茶多酚含量标记为Ci;
即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冲泡茶仓复泡前剩余茶渣中茶多酚含量Ct,Fi为茶多酚氧化因子;
将茶汤中茶多酚含量Ci与冲泡茶仓复泡前剩余茶渣中茶多酚含量Ct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
将茶汤中茶多酚含量与冲泡茶仓中初始茶叶重量进行比值计算,得到当前冲泡茶仓的茶分比;
再将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与当前冲泡茶仓的茶分比进行比值计算,得到冲泡茶仓新茶添加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茶饮冲泡行为信息为冲饮设备中基于不同茶饮冲泡项目存储的茶饮冲泡流程,茶饮冲泡行为信息包括标准茶水比、标准冲泡温度和标准冲泡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茶饮冲泡索引信息为茶饮冲泡项目在茶饮设备在茶饮冲泡过程中的实际流程;
茶饮冲泡索引信息包括实际茶水比、实际冲泡温度和实际冲泡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标准茶水比与标准冲泡温度建立第一标准模型,基于第一标准模型得到标准茶水比与标准冲泡温度最优路径的第一标准核定曲线;
以实际茶水比与实际冲泡温度构建第一实际核定曲线;
将第一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一标准核定曲线进行图像比对,基于比对结果对实际冲泡温度进行调整,以实现第一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一标准核定曲线的趋于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标准冲泡温度与标准冲泡时间建立第二标准模型,基于第二标准模型得到标准冲泡温度与标准冲泡时间最优路径的第二标准核定曲线;
以实际冲泡温度与实际冲泡时间构建第二实际核定曲线;
将第二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二标准核定曲线进行图像比对,基于比对结果对实际冲泡时间进行调整,以实现第二实际核定曲线与第二标准核定曲线的趋于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茶多酚氧化因子Fi的获取过程为:
获取冲泡茶仓在茶汤导出后的初检温度值;
获取冲泡茶仓初检温度值及在该初检温度值条件下,冲泡茶仓内茶汤导出后至冲泡茶仓复泡的间隔时间;
并获取在该初检温度值和间隔时间内的茶多酚氧化因子;
构建间隔时间、初检温度值、茶多酚氧化因子的坐标系得到氧化曲线,将当前时段冲泡茶仓的初检温度值及所对应的间隔时间代入坐标系中,得到茶多酚氧化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初检温度值的获取过程为:
获取冲泡茶仓在茶汤导出后,冲泡茶仓的温度区域值,温度区域值包括冲泡茶仓内部温度值和冲泡茶仓外部温度值;
将冲泡茶仓内部温度值与冲泡茶仓外部温度值进行加权处理,即得到冲泡茶仓在茶汤导出后的初检温度值。
8.一种茶饮冲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检识别模块、程序调用模块、纠偏调整模块、决策分析模块和云管控平台;
所述初检识别模块用于获取冲饮设备的外因数据,外因数据包括冲泡茶仓的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
当平整度数据和气味数据均符合要求时,得到冲饮设备正常信号,冲饮设备能够茶饮冲泡;
否则,不能够进行茶饮冲泡,得到冲饮设备异常信号,冲饮设备不能够茶饮冲泡;
将冲饮设备正常信号和冲饮设备异常信号均发送至云管控平台;
所述程序调用模块接收云管控平台发送的冲饮设备正常信号,程序调用模块获取茶饮冲泡项目,根据茶饮冲泡项目调用冲饮设备内存储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并将调用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发送至云管控平台;
其中,茶饮冲泡行为信息为冲饮设备中预先基于冲饮冲泡项目设定的茶饮标准冲泡流程;
即通过茶饮标准冲泡流程冲泡的茶具有最佳的口感;
所述纠偏调整模块接收云管控平台发送的茶饮冲泡行为信息,纠偏调整模块对冲泡过程中对茶饮冲泡索引信息进行获取,将茶饮冲泡索引信息与茶饮冲泡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完成对茶饮冲泡过程中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的调整;
所述决策分析模块用于获取茶饮冲泡后的茶汤,对茶汤中茶多酚含量进行采集,通过处理得到冲泡茶仓首次冲泡后至冲泡茶仓复泡的间隔时间内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基于冲泡茶仓茶多酚偏离值向冲泡茶仓内补入新茶,以实现首次冲泡茶汤品质与复泡茶汤品质相接近。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311744133.5A 2023-12-19 2023-12-19 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4234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44133.5A CN117423431B (zh) 2023-12-19 2023-12-19 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44133.5A CN117423431B (zh) 2023-12-19 2023-12-19 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23431A true CN117423431A (zh) 2024-01-19
CN117423431B CN117423431B (zh) 2024-03-26

Family

ID=89528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44133.5A Active CN117423431B (zh) 2023-12-19 2023-12-19 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2343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16247A2 (en) * 2010-03-19 2011-09-22 Concordia Coffee Compan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rewed beverage quality
TW201332497A (zh) * 2012-02-10 2013-08-16 Teataster Internat Co Ltd 飲料沖泡系統、沖泡程序建立方法與沖泡方法
CN105901207A (zh) * 2016-04-15 2016-08-31 周建武 一种利用微孔过滤稳定茶汤成分和保持茶汤风味的方法
CN109288399A (zh) * 2018-08-27 2019-0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泡茶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泡茶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71532A (zh) * 2021-03-25 2021-06-18 张晓玲 一种与茶包匹配的泡茶方法和装置
CN113647826A (zh) * 2021-09-09 2021-11-16 旭宝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冲奶配比控制方法、智能冲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233168A1 (zh) * 2021-05-07 2022-11-10 苏州咖乐美咖啡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调温系统、饮品冲泡设备及预调温方法
CN115919153A (zh) * 2022-11-14 2023-04-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冲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和冲泡机
CN117045121A (zh) * 2023-08-23 2023-11-14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利用熏蒸的新型茶叶冲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16247A2 (en) * 2010-03-19 2011-09-22 Concordia Coffee Compan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rewed beverage quality
TW201332497A (zh) * 2012-02-10 2013-08-16 Teataster Internat Co Ltd 飲料沖泡系統、沖泡程序建立方法與沖泡方法
CN105901207A (zh) * 2016-04-15 2016-08-31 周建武 一种利用微孔过滤稳定茶汤成分和保持茶汤风味的方法
CN109288399A (zh) * 2018-08-27 2019-0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泡茶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泡茶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71532A (zh) * 2021-03-25 2021-06-18 张晓玲 一种与茶包匹配的泡茶方法和装置
WO2022233168A1 (zh) * 2021-05-07 2022-11-10 苏州咖乐美咖啡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调温系统、饮品冲泡设备及预调温方法
CN113647826A (zh) * 2021-09-09 2021-11-16 旭宝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冲奶配比控制方法、智能冲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19153A (zh) * 2022-11-14 2023-04-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冲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和冲泡机
CN117045121A (zh) * 2023-08-23 2023-11-14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利用熏蒸的新型茶叶冲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正函;吕晓玲;徐蕾然;孟颖;张锋;: "绿茶多酚的最适冲泡溶出条件及成分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no. 01, 1 January 2013 (2013-01-01), pages 277 - 281 *
高文霞;: "茶汤中抗氧化物活性对比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no. 19, 10 October 2016 (2016-10-10), pages 17 - 2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23431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9966B2 (en) Ferment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WO2021110066A1 (zh) 食物成熟度识别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431288A (zh) 一种电饭煲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饭煲
CN117423431B (zh) 一种茶饮冲泡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98184A (zh) 食材利用监管方法、存储介质与计算机设备
CN116304956B (zh) 一种芯片温度异常在线检测方法
Wasnik et al.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adulteration levels of cow ghee with vegetable fat using image analysis
Richards et al. Survival analysis, consumer percep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analysis of low fat UHT milk stored for different time periods
CN108171570B (zh) 一种数据筛选方法、装置及终端
EP3449400A1 (en) A food monitoring system
CN115060725A (zh) 一种双圆盘外观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276215A (zh) 一种菜谱推荐方法、智能家居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CN111722560A (zh) 一种烹饪设备自清洁的方法、装置及烹饪设备
CN116012765A (zh) 交互方法、装置、冰箱及存储介质
CN108252026B (zh) 衣物处理装置、负载量获取方法和负载量获取装置
CN112305951A (zh) 基于智能厨具的烹饪辅助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507205B (zh) 一种烹饪器具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烹饪器具
CN117173169B (zh) 基于图像处理的预制菜分选方法
CN112617613A (zh) 米饭烹饪效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2450736A (zh)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装置、烹饪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01330B (zh) 精准供水控制方法、精准供水控制系统及烹饪器具
CN110659968A (zh) 一种自动售菜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自动售菜系统
CN116912887B (zh) 一种肉鸡育种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121188B (zh) 一种单甘酯的使用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16067429A (zh) 预制菜常温保鲜线上监测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